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
219368763_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中采样和布点方法
![219368763_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中采样和布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f899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3.png)
要兼顾土壤类型及种植面积、 农户、 合作社等因素ꎮ
依据各县 ( 市、 区) 曾开展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
量相关监测与调查为基础ꎬ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普查” 监测点位 (2012—2015)ꎬ “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
而且划分的层次和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ꎬ
3 5 遥感数据的布点方法
随着遥感 ( remote sensingꎬ RS) 、 地理信息系统
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点位图ꎮ 当采样区域图斑数量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 Geo - Information sys ̄
GIS 软件中进行现状图叠加ꎬ 形成评价单元 [4] ꎮ 可以
样点位代表面积进行选择采样方法ꎮ 如在蔬菜、 果品
意义ꎮ
的收获期采样ꎬ 采样方式主要采用棋盘法ꎻ 如需打环
4 农用地采样方法
刀ꎬ 需注意取土的位置ꎻ 另外ꎬ 对于污水灌溉或受污
染的水灌溉的土壤取样ꎬ 一般采用对角 线 法 布 点 采
应了解采样地块农业生产情况ꎬ 根据布点原则确
定是否符合布点要求ꎬ 用 GPS 定位仪进行定位ꎬ 与以
最常用的采样方法之一ꎮ 其原理是将整个调查区域划
则上要进行布点ꎮ 布点要兼顾行政区划、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 管理水平、 点 位 已 有 信 息 的 完 整 性 等 因
素ꎬ 覆盖所有农业县 ( 区、 市、 旗、 场) 和主要土壤
类型ꎬ 根据种植作物种类、 产量水平、 梯田化水平等
因素的不同ꎬ 并与耕地质量区域评价样点、 测土配方
从数据库采样点分布上看ꎬ 很多农用地采样点分
布缺少规律性ꎬ 布点不科学性ꎬ 点位与点位之间相关
土壤三普样品制备工作方案
![土壤三普样品制备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6c6f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8.png)
土壤三普样品制备工作方案土壤三普样品制备工作方案是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壤样品,并保持样品的原真性和代表性。
本文通过介绍土壤三普样品制备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来提供相关参考内容,以供参考。
一、样品采集1. 选择采样点:根据土壤监测的目的和要求,在研究区域内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采样用的土壤钻、小铲、小锹等工具,并对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避免污染样品。
3. 采样点标记:在采样点附近设置标志物,以便于后续样品的定位和分析。
4. 采样深度确定:根据土壤监测的要求和目的,确定采样深度,并使用专业的土壤钻具进行采样。
二、样品制备1. 样品分割:将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分割,根据需要留存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样品,保证样品能够代表整个采样点的土壤状况。
2. 去除杂质:对于大块的根系、石块等杂质,用手或筛网进行清理和筛选,保持样品的纯净性。
3. 空气干燥:将去除杂质的土壤样品放在室温下进行自然干燥,避免潮湿对样品的影响。
三、样品保存1. 样品容器准备:准备好用于样品保存的容器,例如聚乙烯袋或密封玻璃瓶,确保容器干净并且无菌。
2. 样品移入容器:将干燥的土壤样品移入容器中,并尽量填满容器,以减少样品氧化和变质。
3. 密封保存:将填满样品的容器密封,并在容器上标明采样点的编号、采样日期、采样深度等相关信息。
4. 低温保存:将密封好的样品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一般建议在-20℃以下保存,以减缓样品中微生物活性和化学变化的速率。
四、注意事项1. 采样器具要清洁消毒:为避免样品受到污染,采样器具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2. 采样过程要避免污染: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免和样品接触的岩石、植被等杂质,以免影响样品的纯度。
3. 严格控制湿度:样品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和大气中的水分接触,以免样品受潮引起化学变化。
4. 样品保存时间要短:为避免样品中微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样品的保存时间要尽量缩短,并注意避光、防腐。
土壤监测方案
![土壤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d053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png)
土壤监测方案土壤监测方案1. 研究目的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通过对土壤进行监测,可以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一套科学、全面、高效的土壤监测方案,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2.1 土壤样品采集:根据土壤类型和农业种植情况,选择代表性土壤样点进行采样。
2.2 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对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包括土壤质地、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
2.3 土壤养分测试:对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包括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测定。
2.4 土壤微生物测试:对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测试,包括微生物总数、真菌数量、细菌数量等。
2.5 重金属测试:对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测试,包括铅、镉、汞、铬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2.6 农药残留测试:对土壤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测试,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等农药的检测。
3. 研究方法3.1 采样方法:采用无菌铲子或样品筒等工具进行采样,保证样品的新鲜度和代表性。
3.2 测试方法:根据国际标准或行业规范,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微生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测定。
3.3 数据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土壤质量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
4. 预期成果4.1 提供全面的土壤质量信息,为农业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4.2 发现和预防土壤质量问题,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4.3 优化农业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实施计划5.1 采样阶段:根据研究需要制定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并进行样品采集。
5.2 测试阶段: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养分、微生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测试。
5.3 数据分析阶段: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绘制相应的图表和报告。
5.4 结果应用阶段: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农业管理建议,并推广应用。
以上是一套土壤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通过科学、全面的土壤监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33f1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3.png)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必要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监测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为决策提供参考。
3.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定期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三、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包括固定点采样法、均匀网格采样法和目视找样法等。
2.分析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3.质量控制在监测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加标回收率、空白平行试验和质控样品检测等。
四、内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污染物对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潜在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有机溶剂和多环芳烃等。
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铬等。
2.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等理化性质进行监测,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3.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样性。
五、实施计划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需求和实施能力,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https://img.taocdn.com/s3/m/22cab0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3.png)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评价土壤污染程度和健康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采样是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第一步,采样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器具选择、采样点设置、采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地点的选择是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应选择代表性好、污染源明显、受污染可能性较大的地点进行采样。
常用的采样地点包括工业区、农业区、交通干线、城市背街小巷、市中心等。
在选择采样地点时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土壤耕作措施、周边环境等因素。
2.采样器具选择为了保证采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选择适宜的采样器具。
常用的采样器具有不锈钢桶、不锈钢铁锹、不锈钢试管、小铲子等。
采样器具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样品污染。
3.采样点设置采样点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通常情况下,应设置代表性的采样点,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点设置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层次、地形地貌、植被类型、降水情况等因素。
在同一样点进行多点采样可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4.采样方法常用的采样方法有逐层取样法、清理取样法、传感器取样法等。
逐层取样法适用于评价土壤不同深度的污染程度,清理取样法适用于评价土壤表面的污染程度,传感器取样法适用于自动采集土壤数据的场合。
逐层取样法是比较常用的采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取样深度。
2)选取适当的采样器具和数量。
3)在采样点上开挖垂直截面。
4)按照所需深度,在垂直截面上取样。
5)将采样的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采样工具与其他物质(如水、食物、化学物品等)接触,避免样品污染。
采样后,要及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以免土壤样品发生变化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总结起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包括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器具选择、采样点设置和采样方法等多个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采样策略,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污染,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f74e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b.png)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范本一、前言环境监测是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土壤作为环境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对于环境质量的评估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____年, 我所在的环境监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壤采样工作, 本文对此次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工作目标本次土壤采样工作的目标是收集全市各区域的土壤样本, 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评估土壤质量, 并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信息, 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支持。
三、工作内容1.制定采样计划: 根据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 制定了全市各区域的采样点位及采样数量, 并确定了采样方法和时间。
2.采样点位选定: 结合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状况, 选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类型作为采样点位, 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采样样品收集: 按照采样计划, 组织人员到各采样点位进行采样工作。
采样过程中,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保证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4.分析实验室测试: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包括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pH值等参数的测定。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相关污染物的分布图,并对样品进行评估和分类。
6.结果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写土壤质量评估报告,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污染防控措施建议。
四、工作亮点1.优化采样点位选定: 通过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状况, 选定了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既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 又节省了采样资源。
2.严格操作规范: 在土壤采样过程中,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3.多项指标测定:本次采样工作不仅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还对有机污染物、pH值等多项指标进行了测试,提高了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通过对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编写出了详细且易于理解的报告,为环境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工作反思与改进1.人员培训: 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采样和操作的技能水平, 以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数据不准确。
土壤监测采样实施方案
![土壤监测采样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144e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f.png)
土壤监测采样实施方案一、背景。
土壤监测是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土壤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的污染情况和营养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而土壤监测的第一步就是采样,采样的质量和方法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监测采样实施方案对于开展土壤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二、采样目的。
1. 了解土壤污染状况,通过采样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是否存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及其浓度和分布情况。
2. 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监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含量。
3. 评估土壤质量,通过采样监测,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结构、酸碱度等指标,为土壤改良和保护提供依据。
三、采样方案。
1. 采样点的确定,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代表性好、变异系数小的点位进行采样。
2. 采样工具,采样工具应选择专用的土壤采样器,避免使用铁铲等金属工具,以免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
3. 采样深度,一般情况下,采样深度应根据土壤类型和监测目的来确定,一般为0-20厘米或者0-30厘米。
4. 采样方法,采样时应避开植被、农田化肥施用区、垃圾堆放区等可能造成污染的地方,采样时应均匀采集土壤样品,避免混有杂质。
5. 采样包装,采样后应将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采样袋中,并在袋子上标明采样点位、深度、日期等信息。
四、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前应做好采样点位的勘察工作,了解采样点位的情况,避免盲目采样导致监测结果失真。
2. 采样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采样后及时清洗手部和更换工作服。
3. 采样后应及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品发生变质或者污染。
五、采样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采样质量,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工具的清洁消毒、采样深度的控制等方面,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
![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86e71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8.png)
河南农业2020年第1期(上)李旭霖等人采用多种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改良剂均对盐碱地有显著作用,其中,生物菌肥和有机肥进行混施可以有效提高棉花产量,生物有机肥和磷石膏、生物菌肥、有机肥进行混施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王金满等人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证明微生物菌剂的改良效果比脱硫石膏好,且脱硫石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使用改良效果最显著,但主要适用于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土壤,而且要严格控制脱硫石膏的用量。
韩桂鸥等人在林下闲置盐碱地养殖蚯蚓,结果证明,蚯蚓具有通气透水、保墒肥土的作用,可明显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颜栋研究证明高盐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受到抑制,添加蚯蚓粪可以提高盐胁迫条件下水飞蓟和薄荷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
同时研究证明,接种蚯蚓能明显促使秸秆进入土壤,进而加快有机物在盐碱土壤中的降解与转化,但是蚯蚓的适用性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总结与展望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快速开发,土壤盐碱化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加强盐碱化改良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不断探索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新工艺、新技术日益亟待。
盐碱地是农业可持续利用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改良、推广、管理等多个方面,目前使用的各种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各种改良剂的施用还需要不断改良。
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改良剂配合有机无机肥以及其他农业技术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使用微生物菌剂及采用生物改良等方法对盐碱地改良具有显著效果。
土壤环境复杂,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弃物的施用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问题。
工业废弃物的利用在考虑用量的同时,本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对土壤—作物—地下水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体来说,盐碱地改良需要采取多种改良方式的结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确保绿色无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检测流程
![土壤检测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79f28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b.png)
土壤检测流程土壤检测是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等重要信息,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下土壤检测的流程。
1. 采样准备。
在进行土壤检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采样准备工作。
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点,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合理确定采样点位,避免受到人为干扰和其他污染源的影响。
同时,准备好采样工具,如铲子、采样管等。
2. 采样。
在采样点位进行土壤采样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深度进行采样。
一般情况下,深度为0-20厘米和20-40厘米的两层土壤样品可以满足大部分土壤检测的需求。
采样时要避免使用塑料袋等可能造成污染的容器,最好选择无污染的采样袋进行土壤的装样。
3. 样品处理。
采样完成后,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混合均匀,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空气干燥或者低温干燥处理,将土壤样品处理成适合检测的状态。
4. 检测项目选择。
根据实际需求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土壤检测项目。
常见的土壤检测项目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根据需要进行项目的选择,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5. 实验室检测。
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将根据选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样品的分析检测,得出土壤样品中各项指标的含量。
6. 数据分析。
获得检测结果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土壤检测项目的结果,分析土壤的养分含量、酸碱度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污染程度。
7. 结果解读。
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土壤的情况进行解读。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好土壤环境的保护工作。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全面了解土壤的情况,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土壤检测工作,保护好我们的土壤资源。
土壤监测采样实施方案
![土壤监测采样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de8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f.png)
土壤监测采样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监测是了解土壤质量、环境污染情况的重要手段,而土壤监测采样是土壤监测的第一步,采样的质量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前准备。
1. 制定采样计划,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制定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深度、采样方式等内容。
2. 准备采样工具,包括土壤钻、土壤铲、采样罐、采样袋、标签、手套等。
3. 检查仪器仪表,确保采样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转,如PH计、温度计、土壤水分计等。
三、采样点位选择。
1. 根据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因素,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2. 采样点位应避开沟渠、废弃物堆放区、排水口等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四、采样方法。
1. 钻孔采样法,适用于深层土壤的采样,使用土壤钻进行垂直或倾斜钻孔,按照采样计划确定的深度进行采样。
2. 铲刀采样法,适用于表层土壤的采样,使用土壤铲进行开挖,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3. 混样采样法,将同一采样点位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混合取样,得到代表性的混样。
五、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前应先清理采样点位周围的杂物,避免杂物的混入影响采样质量。
2.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人为污染,避免手套、工具等的接触污染土壤样品。
3.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工具的清洁,避免不同采样点位或深度的样品混合。
六、采样样品处理。
1. 采样后,将土壤样品放入采样罐或采样袋中,标注采样点位、采样深度、采样时间等信息。
2. 将采样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进行临时保存,避免样品污染或失真。
七、采样记录和报告。
1. 采样过程中应做好采样记录,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深度、采样方式、采样时间等信息。
2. 采样后应制作采样报告,对采样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下一步处理建议。
八、采样质量控制。
1. 严格按照采样计划和方法进行采样,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aab06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a.png)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含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剖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论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械,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别。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拥有好的代表性,一定防止全部主观要素,使构成整体的个体有相同的时机被选入样品,即构成样品的个体应该是随机地取自整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互相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该有相同的个体构成,不然样本大的个体所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构成的样品。
因此“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拥有相同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红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取能够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对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 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整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依据采集的资料,假如监测地区内的土壤有显然的几种种类,则可将区域分红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别较显然。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假如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成效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将监测地区分红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区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类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假如地区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目1)由均方差和绝对误差计算样品数用以下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 N 为样品数;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必定自由度下的 t值(附录A);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他研究或许从极差R(s2=( R/4)2)预计;D为可接受的绝对误差。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a89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2.png)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一、引言土壤样品的采集对于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案可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包括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工具准备、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等步骤的土壤样品采样方案。
二、采样地点选择1.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代表该区域土壤的特征。
可以通过了解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程度等信息,选择能够代表该区域土壤特征的采样点。
2.避免污染:选择远离污染源的采样点,如工业区、交通干道等。
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影响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三、采样工具准备1.采样容器:使用无污染的采样容器,如塑料袋、玻璃瓶等。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避免铁锈等污染物进入土壤样品。
2.采样工具:常用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壤铲、土壤管等。
根据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并确保工具的干净和无污染。
四、采样方法1.采样点数:根据采样目的确定采样点数目。
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剖面样品,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2.采样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性质和采样要求确定采样深度。
一般情况下,0-20厘米深度是常用的采样深度,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深度。
3.采样方法:选择剖面采样法进行采样。
依次使用采样工具采集土壤样品,按照采样深度分成不同层次。
每层土壤样品应该均匀采集,避免土壤中有明显的异质性。
4.采样量:每个剖面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充分混合,取一部分作为最终的采样样品。
采样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少于500g。
五、样品保存1.密封存储: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密封存储,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避免样品中有干扰物质进入。
2.干燥保存:土壤样品应该在阴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避免样品受潮和霉变。
六、质量控制1.现场质量控制:在采样过程中,进行现场控制,保证整个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质量控制:将一部分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时,要求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如样品重复检测、平行样品检测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c9026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4.png)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背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我站于2024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土壤监测工作。
本次采样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织策划在工作开始之前,我站制定了详细的组织策划方案。
首先,我们确定了监测站人员的选择和培训方案。
在人员选择上,我们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采样技术和操作规范。
其次,我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采样点位,采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最后,我们制定了具体的采样方案和工作计划,并购买了必要的采样器材和仪器设备。
三、实施过程本次采样工作主要分为准备阶段、采样阶段和数据整理分析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人员培训、采样点位选择和器材准备等工作。
人员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培训内容涵盖了采样技术、仪器仪表操作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采样点位选择主要参考了环境监测报告和现场实地考察。
器材准备包括采样器材和仪器设备的购买,如土壤钻、采样铲、采样瓶和分析仪器等。
采样阶段主要包括现场采样和样品封存两个环节。
现场采样时,采样人员按照预定的采样点位进行采样,确保采样操作规范和样品代表性。
采样完成后,样品需要及时封存,以防止污染和样品变质。
数据整理分析阶段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化验和数据分析。
我们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得到了准确的数据结果。
四、工作成果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我们共采集了500个土壤样品,并进行了全面的化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结果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尤其是工业园区周边和农业生产区。
其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明显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毒性,严重影响到了土壤肥力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地区存在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者过低的问题,这也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539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1.png)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壤样品制备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壤污染、土壤质量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能够有效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分析测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样品采集。
1. 样品采集点的选择。
在进行土壤样品制备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该代表所研究区域的整体情况,避免受到人为干扰和其他污染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采样点应该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采样深度。
土壤样品的采样深度一般应该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采样深度应该包括表层土壤和根系层土壤,以保证样品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样品制备。
1. 样品的处理。
在采集到土壤样品后,需要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
首先应该将样品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土壤中的水分。
然后对样品进行颗粒度分析,以确定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2. 样品的分割。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样品进行分割。
通常情况下,样品应该根据采集点的不同、土壤性质的不同进行分割,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样品的保存。
分割后的样品应该进行正确的保存。
通常情况下,样品应该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该对样品进行编号和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测试和数据管理。
四、质控措施。
1. 采样质控。
在进行样品制备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采样的质量。
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和污染源的影响,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室质控。
在进行样品分析测试前,应该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控体系。
包括对实验仪器的校准、对样品的重复测试、对实验数据的验证等环节,以保证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
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壤污染、土壤质量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样品制备实施方案能够有效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分析测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土壤采样
![土壤采样](https://img.taocdn.com/s3/m/f979bb98d4d8d15abe234e96.png)
采样深度视采样监测目的而定: 1.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取0~15cm或0~20cm表层(或耕层)土壤,种植果林类 农作物采0~60cm。 2.了解土壤污染对植物或农作物的影响:采样深度通常在耕层地表以下15~30cm处, 对于根深的作物,也可取50cm处的土壤样品。
3.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每个柱状样取样 深度都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60cm)、深层样 (60~100cm)。
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由近到远,采样点数由密 渐疏,采样深度由深及浅。采样点不少于5个。
以放射性同心圆方式布点,爆炸中心采分层样, 周围采表层土(0~20cm)。采样点不少于5个。
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 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 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 散。
爆炸污染型
监测同时,设置2~3个背景参照点。
三、采样布点
(一)采样原则
1.按照等量、随机和多点混合的原则。 (1)等量,即要求每一点采取土样深度要一致,采样量要一致(1kg左右 )。 (2)随机,即每一个采样点都是任意选取的,尽量排除人为因素,使采样单元内的 所有点都有同等机会被采到。 (3)多点混合,即把一个采样单元内各点所采的土样均匀混合构成一个混合样品, 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2.污染地区布点应密集,根据土壤污染发生原因考虑布点: (1)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引起: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在主导风向、地表水 径流方向等因素来确实布点。 (2)污水或被污水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引起:采样点被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 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 (3)农用化学物(化肥、农药)引起:均匀布点。 (4)综合污染性,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10个左右
土壤检测取样工程方案怎么写
![土壤检测取样工程方案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e7fde7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3.png)
土壤检测取样工程方案怎么写一、前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土壤的质量进行检测取样,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酸碱度、微生物含量等情况,为合理施肥、选用合适的农药和种植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都需要开展土壤检测取样工作。
本文将从土壤检测取样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土壤检测取样工程方案设计1.目的根据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针对特定的土地类型,确定土壤检测取样的目的,以便科学合理地进行检测和分析。
2.范围确定土壤检测取样的范围,包括土地的面积、类型、地理位置和其他相关信息。
3.检测指标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需要检测的土壤指标,包括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酸碱度、微生物含量等。
4.取样方法根据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确定土壤取样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取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取样数量根据土地类型和面积确定取样数量,以保证取样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6.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人员配备、工具设备、取样路线和取样时间等。
7.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取样过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8.安全保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取样过程的安全。
三、土壤检测取样工程方案实施1.确定取样点根据范围和目的确定取样点,采用系统性、随机性和代表性的原则确定取样点。
2.取样工具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进行土壤取样,包括铁铲、采样器等。
3.取样过程根据取样方法进行取样,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施人员根据实施方案确定取样人员,确保取样过程的正常进行。
5.安全保障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取样过程的安全。
四、土壤检测取样结果分析1.实验室检测将取样的土壤送到合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2.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土壤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结果报告编制土壤检测取样报告,将检测结果和分析结论提交相关部门或单位。
4.建议意见根据检测结果和分析结论,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意见,帮助农民进行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
土壤环境采样点的布设方案
![土壤环境采样点的布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ada0a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b.png)
土壤环境采样点的布设方案
答案:
土壤监测布设采样点包括以下6种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 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 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分点。
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应设20个以上分点。
4) 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5) 放射状布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 网格布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用两种以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土壤采样实施方案
![土壤采样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6f8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8.png)
土壤采样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1.确定采样区域: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点,确保采样结果的代表性。
2.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土壤采样工具,包括铲子、锹、采样桶、标签、手套等,确保采样过程中的工具齐全、干净。
3.制定采样计划:根据采样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点的数量、位置和深度等信息。
二、采样操作1.确定采样点:根据前期准备中确定的采样区域,确定具体的采样点,根据采样计划依次进行采样。
2.采样深度:根据土壤类型和需要分析的指标要求,确定采样深度,通常为0-20cm、20-40cm等不同深度。
3.采样方法:使用采样工具在采样点周围清除表层杂物,然后将土壤采样工具插入土壤中,采集土壤样品,并用标签标明采样点和深度等信息。
4.采样数量:根据采样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数量,通常为3-5个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5.样品保存: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采样桶中,密封好标签,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三、采样后处理1.样品运输: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坏。
2.数据记录:在采样过程中及时记录采样点的位置、深度、数量等信息,并在送样时填写好送样单,确保样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的分析,得出土壤的养分含量、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4.数据解读: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分析结果,对土壤的养分状况、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解读,为土壤改良和施肥提供参考。
四、注意事项1.采样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2.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不同采样点之间的交叉污染。
3.采样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4.样品送样时要及时送达实验室,避免样品变质或受到污染。
五、总结土壤采样是土壤调查和土壤养分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采样操作和实验室分析,可以为土壤改良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6fc1a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0.png)
2024年环境监测站土壤采样工作总结一、引言作为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对土壤进行采样和监测,以确保土壤的质量和环境的健康。
本文将对____年环境监测站进行的土壤采样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难点和取得的成绩。
二、工作内容1. 制定采样计划:根据监测站的需求和现场情况,制定土壤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
2. 采集样品:按照采样计划,在指定的采样点位进行土壤采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 处理样品: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如去除杂质、筛分等,并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分析检测:将处理后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包括土壤pH值、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5. 数据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土壤的质量和环境的污染程度。
6. 报告编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关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的信息。
三、工作难点1. 土壤采样点位的选择:由于土壤的分布和环境特征各异,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是采样工作的关键。
在____年的采样工作中,我们尤其关注了一些特殊地质环境和可能存在污染源的区域,如工业园区、农田和城市建设区。
2. 采样技术的掌握:土壤采样需要使用一定的采样工具和技术,如土壤钻和土壤铲。
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操作技巧对于保证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3. 分析检测的精确性:土壤样品的分析检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掌握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获得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四、工作成绩1. 完成了所有计划的土壤采样任务,共采集了1000个样品,保证了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2. 严格掌握了采样技术和操作规范,保证了采集到的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实验室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提供了有关土壤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信息。
4. 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了及时的监测报告和建议,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校园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土壤质量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536c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3.png)
校园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土壤质量监测方案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区域范围,选取代表性监测点,并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
2. 监测项目选择:根据土壤质量相关指标和制定的监测目标,选择适当的监测项目。
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土壤pH值、有机
质含量、养分含量(如氮、磷、钾)、重金属含量等。
3. 采样方法确定:制定采样点位布置方案,采用划分网格采样、径流采样、随机采样等方法进行土壤采样。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受到外界污染,保证采样点位的代表性。
4. 采样和样品处理:按照采样点位和监测项目要求,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标识。
采样完毕后,需要进行样品处理,如去除杂质和大颗粒物,并进行必要的样品分析和测试。
5.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得出各个监测项目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根据监测目标,判断土壤质量状况及其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6. 结果报告和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监测结果报告,包括土壤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等,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措施,如合理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控制重金属污染等。
7. 后续监测和维护:根据监测结果报告和建议,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控制措施,并进行后续的持续监测,以评估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维护校园土壤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士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土壤和矿场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类II类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2对长期釆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釆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士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
二、土壤的背景资料
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
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3到5年。
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
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
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
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
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贴、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份、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a)芘、全盐量等项目。
四、采样点的布设以及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采样布点
先将所监测的土地线划分为若干单元。
考虑到所监测的土地属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因此每个单元宜采用对角线布点法。
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由田块进水口向出水口引一条对角线,至少分五等分,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土壤差异性大,可再等分,增加分点数。
2、样品釆集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本次监测目的是了解该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故采用采集混合样品。
根据采样布点,将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
因为该地区为一般农作物种植耕地,所以采集0? 20cm耕作层土壤。
混合样量较大,需要采用四分法,最后留下lkg到2kg,装入样品袋。
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按土壤发生层次釆土
壤剖面样。
采样方法:测定重金属的样品,用竹铲、竹片直接采取样品,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用竹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竹片采取样品。
釆样量:所采土样装入塑料袋内,外套布袋。
填写土壤标签一式2份,1份放入袋内,1份扎在袋口。
采样的同时,要注意认真填写土壤标签、采样记录、样品登记表、并汇总存档。
采样结束应在现场逐项逐个检查,如采样记录表、样品登记表、样袋标签、土壤样品、采样点位图标记等有缺项、漏项和错误处,应及时补齐和修正。
样品运输:样品在运输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或沾污,并派专人押,运按时送至实验室。
接受者与送样者双方在样品登记表上签字,样品记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3、采样时间及釆样频率
一般土壤样品在农作物收获后与农作物同步采集。
必测污染物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3?5年一次。
污染事故监测时,应在收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采样。
因此,直接在特种玉米种植区采样。
4、样品的制备
测定不稳定的项目用新鲜土样(本例中的NH
3-N、NO
3
—N、Fe2+)。
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
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避免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装保存样品,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
测定多数稳定项目用风干土样。
制备风干土样程序是:风干、磨细、过筛、混合、分装。
湿样晾干:在晾干室将湿样放置晾样盘,摊成2cm厚的薄层,并间断地压碎、翻拌拣出碎石、砂砾及植物残体等杂质。
晾干用白色搪瓷盘及木盘。
样品粗磨:在磨样室将风干样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棰、滚、棒再次压碎,拣出杂质并用四分法分取压碎样,全部过20目尼龙筛。
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混合直均匀。
经粗磨后的样品用四分法分城两份,一份交样品库存放,另一份做样品的细磨用,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土壤代换量、土壤速测养分含量、元素有效性含量分析。
样品细磨:用于细磨的样品用四分法进行第二次缩分成两份,一份备用,一份研磨至全部过60目或100目尼龙筛,过60目(孔径0.25mm)土样,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分析;过100目(孔径0.149mm)土样,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棰、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薄膜等。
过筛用尼龙筛,规格20~100目。
样品分装:经研磨混均匀后的样品,分装于样品袋或样品瓶。
填写土壤标签一式两份,瓶内或袋内放1份,外贴1份。
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的方法和程序严格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