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概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接受者的认知过程、翻译技术、翻译评价等方面。
在翻译概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的定义、分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可以研究和分析翻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探讨翻译活动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过程,可以探索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可以评价和分析不同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成就,可以洞察翻译行为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等等。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翻译概论起源于古代的翻译实践和文学批评,发展于19世纪的语言学和社会学研究,成熟于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而在当今世界,翻译概论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壮大。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翻译概论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研究前景。
翻译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译概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学习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广度。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检验相关理论和假设,可以获取和积累实际的翻译数据和资料,可以分析和总结不同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差异,可以评价和比较不同翻译作品的优劣,可以揭示和阐释翻译活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果。
翻译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人文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从自然语言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共性,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差异和共性,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和互补。
从人文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非常广泛,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理解这些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英语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Warming-up exercise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s1 You are what you think2 Your abilities count, but the belief that yo u can succeed affects whether or not you will.3 It’s a pattern of thinking learned at your mother’s knee.I翻译的定义1.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即“将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替换为与之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它是一门科学,具有描述性;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具有创造性。
II翻译原则或标准:严复理论1 信(truthfulness/faithfulness):忠实原文(对原文的思想不歪曲也不要任意增减;对原文的风格不随意改动,即粗糙的不译成高雅,口语体不译成书面体)2 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译文应该按照译语的语法和习惯来遣词造句;译文避免生搬硬套,应该通顺流畅)Eg .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约翰值得信赖。
他忠诚而正直(守规矩)。
3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切(closeness)总之,做英译汉时,按中国人的说话思维方式,把内容用通俗的汉语顺畅地表达出来;反之亦然。
1. It therefo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t, if students are not to waste their opportunities, there will have to have much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ourses and more advice.2. People were afraid to leave their houses, for although the police had been ordered to stand by in case of emergency, they were justas confused and helpless as everybody else. 1. 因此,如果要使学生充分利用他们(上大学)的机会,就得为他们提供大量关于课程的更为详细的信息,作更多的指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2009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一、翻译的定义二、翻译的目的和任务三、翻译的标准四、翻译问题研究五、翻译方法研究一、翻译的定义自从人们的翻译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给翻译下过定义。
关于翻译,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一种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翻译家们对翻译总是产生新的认识,不同的翻译家以及不同时期的翻译家对翻译概念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这些解释各有千秋,有的比较片面,有的比较全面。
如何给翻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受到人们对翻译实践过程的认识的约束。
目前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定义有许多种,下面列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国内的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1.吴献书认为,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
2.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刘宓(mi)庆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蔡毅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5.王克非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6.李运兴认为,翻译就是用译语语篇传达源语语篇及译者的交际目的。
7.汪涛和黄新渠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利用一种语言文字将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
8.王宏印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所谓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使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9.冯庆华认为,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
10.陈宏薇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科学,是艺术,是技能。
国外的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1.泰特勒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五章 翻译得创意
1、 翻译得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得目得
1、 翻译目得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得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得两大基本目得(P91)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翻译得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得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得比喻 3、 翻译得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得本质
第二章 翻译得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得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得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得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得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得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得因素:P227-231
第十五章 翻译得得与失
1、 翻译得失: 2、 翻译得得: 3、 如何瞧待翻译得得与失
继续保持安静
第七章 翻译得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得变体有哪些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得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译得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1、 Eugene A、 Nida 得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人类交流和交融的桥梁,它在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语言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步骤、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对翻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一种语言间的沟通方式,通过翻译,人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文化交流和交融。
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口译是指在交谈中即时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口译、笔译等多种类型。
文学翻译是指将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科技翻译是指对科技文本进行翻译,商务翻译是指对商务文件和会议内容进行翻译,口译是指即时的口头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翻译。
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文原则、意译原则、规范原则、通顺原则等。
忠实原文原则是指尽可能忠实地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意译原则是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进行意译,规范原则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规范和习惯进行翻译,通顺原则是指翻译的语言要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 翻译的步骤翻译的步骤包括理解原文、分析原文、翻译、校对和修改等。
首先,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原文的内容、语境和目的,然后分析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接着进行翻译,最后进行校对和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5. 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转换法、对比法等。
直译法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法是指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意译,转换法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转换翻译,对比法是指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进行修改。
6. 翻译的技巧翻译的技巧包括用词准确、通顺流畅、语言地道、逻辑严谨等。
译者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并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严谨性。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概论期末考查小论文选题
翻译概论期末考查小论文说明:可以选择以下4个选题中的任一个,也可以自己另选有关翻译理论方面的话题。
1. 翻译原则:选择一位翻译名家的翻译原则,阐述其内涵,并结合当下的翻译市场要求说明该原则的指导性意义和时代局限性。
(如“信、达、雅”、“化境”、或国外的Alexander Tytler的翻译三原则、Newmark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Nida的功能对等等等,具体不限)2. 翻译过程:对翻译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列举和分析,并从译者的角度来判断哪些因素应该是译者着重考虑的对象并如何对其翻译策略产生相应的影响。
3. 翻译的目的:结合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翻译高潮,阐述社会形势与翻译市场变化和翻译目的的联系。
4.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结合目前全球文化交流的趋势,分析归化异化策略对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利弊,并指明中国文化如何通过翻译的途径实现较为强势的输出。
例1,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红楼梦第六回)。
“Truly,…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杨宪益)“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Hawkes)例2,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Ten thousand tales of gold are easier come by than an understanding heart.(杨宪益)Easier a golden hoard to win than find one understanding heart.(Hawkes)作为译者,杨宪益的目的是想尽可能多地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是以想多了解中国文化的英美读者为对象的,因而基本上遵循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异化的方法;霍克斯的翻译目的非常明显,是为了取悦译文读者,是为一般的英美读者翻译的,因此他遵循了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归化的方法。
大学英语翻译概论
01
诗歌翻译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
02
Beauty in Sense, Sound, Style
许渊冲
美国 奈达 Eugene Nida: 读者反应论
01
(Receptor’s response)
02
忠实原文
03
易于理解
04
形式恰当
05
吸引读者
06
01
Equivalence
与原文作用相符(表达方面的等值)
01
02
国际译联主席Betty Cohen:Never in history have we been so indispensable to trade, culture, peace, and humanity…Just imagine one day in the world without translation…would all be mute. We are like the electricity in the wires and the water in the tap.
04
A musician / an actor
03
关于译者的比喻:
2.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01
特定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特定的目的,有其预设的读者群
04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文明发展
02
帮助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
03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Language / Cultural Barriers) Translatability is lower when (1) the work to be translated is quite distant both in time and space; (2) its form is very much unique; (3) the content is not shared in the two cultures.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概论术语整理
1.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趋势有两个维度,一个方面就是坚持面向原文本的程度,另一方面聚焦于语言和产生的译本。
以原文本为导向的是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征。
从原文本的视角分析翻译,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化,却忽视了文化语境。
书中有提到一个三角图,三角图的底线最左端代表原文本,最右端代表目标文本,左侧边代表原文本导向,右侧边代表目标文本导向。
最左端角过度强调原文本,以至很难区分翻译和直译的区别。
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常发生。
图中显示Catford 的形式对等,Nida的动态对等,Koller的语用对等,Beaugrande 基于文本的对等,以及Venuti的异化和对等都属于面向原文本的翻译研究。
2.Formal equivalenceCatford把翻译界定为“用目的语(TL)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取代原语(SL)的文本材料,并把追求原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是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
形式对应指任何译语范畴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
例如:用一个形容词翻译另一个形容词。
形式对应涉及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将原语中的结构形式原封不动地照搬入目的语,以原语为中心,最大限度显示原文中的形式与内容。
3.Translation shifts当无法遵守原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操作时,文本对应通过Catford所述的翻译转换所形成。
当这两者概念发生分歧时,翻译转换尤其重要,其指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中偏离形式对应。
设计两种主要的转换:层次转化和范畴转换。
在层次转换中,位于一个语言层次的原语文本在译语的另一个层次中找到翻译对等。
翻译中唯一的层次转换是语法-词汇转换。
例如,原文本的文字游戏可能是通过利用目标语词汇层面进行翻译从而在语音层面得以实现,。
范畴转换是通用术语,指翻译偏离形式对等。
其分为四类:结构,类别,系统,单元转换。
翻译概论-翻译的原则
你觉得翻译标准定的上下文, 特别包括翻译目的,所翻译题材的内容,翻译作品的 服务对象等。这样便产生了在什么层次上厘定翻译标 准和可以厘定多少翻译标准的问题。
有学者把翻译标准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主张。 消极方面,我们主张:(一)不分裂翻译的标准; (二)不分裂直译和意译;(三)不完全根据中文心 理。积极方面,我们主张:(一)内容与形式要求统 一;(二)宁信而“不顺”;(三)采用白话。翻译 本来没有死板的标准,像度量衡那样可以测量长短大 小轻重。在意义方面,必须真切地表达原文;在字句 方面必须力求接近中文。中文里有现成的词儿和语法, 应当尽量利用,以求译文的通顺。
我国的笔译传统虽然起始于《说苑·善说》里记载的 《越人歌》,但《越人歌》只是一个孤立的翻译活动,它并 没有触发一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我国翻译历史上第一个高 潮即佛经翻译的高潮,一直到西域高僧安世高于公元148年 来洛阳之后才开始形成。而在西方,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 罗尼柯用拉丁文翻译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却成了西方翻 译史上第一大高潮的先导。
概念的界定 中外翻译原则的代表性观点 翻译原则之厘定
“翻译标准☞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 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是翻译工作者不断努 力以期达到的目标。”
方梦之《译学词典》2004
翻译标准就是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做决定 时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评判译文 的准则。
中国代表性翻译原则:
公元4世纪,东晋名僧道安将梵文译成中文,主张 “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也”,他推崇严格的逐字对译。
1978年,范存忠在《漫谈翻译》中说,翻译的原则是 “从信、达、雅到正确,通顺,易懂”。
葛传椝在《翻译通讯》1980第2期中谈到:“说‘信’ 也好,说‘忠实’也好,翻译必须在把原文变成另一种文 字时,做到不增、不减、不改。”
翻 译 概 论
玄奘: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慧远的“厥中” 论,指出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梁启超评价道:“若玄奘者,则意译直译, 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也。”不过在实际 的翻译实践中,玄奘有时却推崇“五不翻” 的音译技巧。正是这种技巧指导下的译文 让鲁迅感叹“粗粗一看,简直是不能懂 的”。(鲁迅《二心集》)
明末清初时期魏象乾在《繙清说》中表达 了自己对翻译的看法。刘半农指出此文涉 及的问题和观点“多与今世译人不谋而 合”。魏氏论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翻译 之道”即“翻译标准”: “窃惟翻译之道,至显而寓至微,至约而 寓至博,信乎千变万化、神妙莫测也。惟 其变化无穷,遂有出入失正之弊,学者不 可不审焉。夫所谓“正”者,了其意,完 其辞,顺其气,传其神,不增不减,不颠 不倒,不恃取意,而清文精练,适当其可 也。”
失之交臂
1988年辜正坤发表“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一文,认为“用以指导翻译实践并判断译 作价值的具体标准不但有,而且不止一 个”。这些标准构成了翻译标准的一个多 元系统:绝对标准——最高标准——具体 标准。在这个系统里,所有标准都统一于 绝对标准,翻译的绝对标准就是“原作本 身”。由于绝对再现原作不可能,所以翻 译只能追求最高标准,即“最佳近似度”。 要判断译文是否最近似于原文就需要一些 具体的标准衡量。具体标准是由翻译的功 能、人类的审美情趣以及读者、译者的多 层次性决定的,因此翻译的具体标准不止 一个。
莱斯的学生费米尔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 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 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目 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 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 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 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 (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 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 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 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 的交际目的。
英汉翻译-翻译概论
目录
•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 翻译中的语义分析 • 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
01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翻译的定义
0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的 过程,同时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02 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还包括文化、语境和 语意的传递。
归化与异化
归化
归化是指将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 惯和审美需求。归化的优点是易于理解,但有时可能会失去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异化
异化是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 点是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语言风格,但有时可能会使目标语读者感到陌生或不习惯。
准确
机器翻译通常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翻译结果,特别是在 处理一些常见和规范的文本时。
机器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机器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01
语义理解不足
机器翻译在处理复杂的语义和语 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导致翻译 结果不够准确。
文化差异
02
03
需要人工校对
机器翻译难以完全理解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语言含义,可能会造成 文化信息的损失。
• 灵活性高:人工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 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翻译,满足不同的翻 译要求。
人工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成本高
人工翻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
效率低
人工翻译的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像机器翻译一样快速 完成大量文本的翻译。
语言错误
人工翻译在处理一些复杂或专业的文本时可能会出现 语言错误或疏漏。
03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的差异
01
翻译概论
1.翻译的宏观比喻:德国:赫尔德——“混血儿”歌德——“媒人”(钱钟书——“做媒”,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勒弗菲尔——“婚姻”)其他比喻:“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英国,纽马克——“一种方案与另一种方案间的妥协”西方:“翻译有如女人,漂亮便不忠诚,忠诚便不漂亮”德里达——“对原著的粗暴侵犯”2.翻译者的比喻:巴西,翻译者——“食人者”意大利——翻译者=背叛者3. 中国代表性翻译原则:公元4四纪,道安: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
唐朝,玄奘:既需求真,又需喻俗。
严复:信、达、雅鲁迅:忠实,通顺。
傅雷:神似说钱钟书:化境说许渊冲:译文优势竞赛论辜正坤:多元互补论外国代表性翻译原则:亚历山大·泰勒——翻译三项基本原则: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奈达——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纽马克——文本三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威密尔——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
”其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因此,目的为最高标准,主要准则按轻重依次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文为译入语文化提供有关原语语言文化的信息;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译文必须语内一致,译文必须语际一致。
所有的准则从属于目的原则。
只要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文就是合格的译文,即使与原文有些出入,也是可以接受的。
4. 翻译研究的三大范式演变: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译者中心论范式5. 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思维模式方面:东方人重视综合,归纳,暗示和含蓄,求精神,其思维是一种浑然的,混沌的状态,因此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横向的,在于空间上的舒展和收缩,关心的是心灵空间。
翻译学概论
翻译学概论
翻译学概论是一门关于翻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科。
它探讨的范畴包括翻译的定义、原则、方法、技巧以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
翻译学概论对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翻译学概论首先阐释了翻译的定义和内涵。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的过程。
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化、思维等多个层面,因此,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进行准确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翻译学概论介绍了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则、流畅原则、传达原则等。
忠实原则要求翻译者尽可能地保持源语言的原意和风格;流畅原则要求翻译者尽可能地使译文流畅易读;传达原则则要求翻译者能准确传达源语言的信息和意图。
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释译法等,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翻译学概论还介绍了翻译的技巧和策略。
翻译技巧包括转换、补充、删节、改写等,翻译者需要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选择对应的技巧。
翻译策略包括对难词的处理、对文化差异的处理等,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域知识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此外,翻译学概论还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如语义等效、语言的特点、词汇的歧义等。
翻译者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克服这些难题。
总的来说,翻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化、思维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翻译学概论,翻译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翻译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解析
《翻译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和翻译相关各种知识,使学生对翻译的原则、分类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翻译中的各种现象,了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作为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掌握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概念和英汉翻译中的等值与近似、形合与意合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和翻译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高屋建瓴,为将来的翻译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第一章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 (2学时)从翻译或者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从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操作过程(2)掌握翻译的本质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本质难点:对翻译本质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4.重点考核:翻译的本质(二) 第二章翻译的原则 (2学时)概念的界定;中外翻译原则的代表性观点;翻译原则之厘定1.基本要求(1)了解中外对翻译原则的不同阐述(2)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原则的界定难点:翻译原则的不同观点3.说明:让学生利用所学翻译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4.重点考核:翻译的原则(三) 第三章翻译与文化( 2学时)语言与文化;文化差异与翻译1.基本要求(1)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2)掌握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2.重点、难点重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难点:翻译中文化内涵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加深认识4.重点考核:东西方文化差异(四) 第四章译者必备的素质( 2学时)译者的责任;译者的素质;口译员的特殊素质1.基本要求(1)了解作为一个译者应该承担的责任(2)了解作为一个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2.重点、难点重点:译者的素质难点:口译员的特殊素质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4.重点考核:口译员的特殊素质(五) 第五章翻译的创意( 2学时)翻译的创造性;创意与忠实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2)掌握既有创意,又必忠实的翻译行为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创造性难点:创意与忠实的把握3.说明:让学生把握翻译活动中创意的度4.重点考核:创意与忠实的关系(六) 第六章翻译的目的( 2学时)翻译的交际功能;翻译的文化功能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2)掌握翻译的文化内涵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交际意义难点:翻译的文化内涵3.说明:让学生了解翻译的目的4.重点考核:翻译的交际功能(七) 第七章翻译的分类( 2学时)狭义翻译与广义翻译;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笔译与口译;翻译的变体种种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不同种类(2)掌握翻译的各种变体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分类难点:对翻译变体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翻译的分类4.重点考核:翻译变体(八) 第八章机器翻译( 2学时)什么是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原理;历史与展望1.基本要求(1)了解机器翻译的概念(2)掌握机器翻译的原理2.重点、难点重点:机器翻译的原理难点:机器翻译的历史与展望3.说明:让学生知晓机器翻译的原理4.重点考核:机器翻译的原理(九) 第九章理解与翻译( 2学时)翻译的基本过程;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理解与表达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基本过程(2)掌握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关系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中的理解难点:理解与表达的关系3.说明:让学生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4.重点考核:理解与表达(十) 第十章直译与意译( 4学时)直译与逐字翻译的区别;意译的定义种种;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直译与意译的结合1.基本要求(1)了解直译与意译的定义(2)掌握翻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2.重点、难点重点: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难点:直译与意译的结合3.说明: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不可或缺4.重点考核: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十一) 第十一章翻译的等值与近似( 2学时)翻译的等值;等值的层次;翻译近似;可译性与不可译性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等值与近似概念(2)掌握翻译等值的层次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等值层次难点:可译与不可译3.说明:让学生掌握翻译等值层次4.重点考核:翻译的等值层次(十二) 第十二章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学时)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如何正确认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技术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处理1.基本要求(1)了解归化与异化的概念(2)掌握归化与异化的技巧2.重点、难点重点: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难点:归化与异化的处理3.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归化与异化4.重点考核:归化与异化的处理(十三) 第十三章形合与意合( 2学时)形合与意合的概念;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表现;形合意合与英汉互译1.基本要求(1)了解形合与意合的概念(2)掌握形合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中的表现难点:形合意合对英汉互译的影响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英汉互译中形合意合的转换4.重点考核:形合意合的概念(十四) 第十四章翻译的风格( 2学时)什么是风格;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风格的表现手段;风格的转移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风格再现问题(2)掌握风格的表现手段2.重点、难点重点:风格的表现手段难点:风格的转移3.说明:让学生认识风格,了解其可译与不可译性4.重点考核:风格的表现手段(十五) 第十五章翻译的“得”与“失”( 2学时)翻译:“失”在何处;翻译:有“失”必有“得”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得失关系(2)掌握翻译得失之间的取舍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得失的取舍难点:对得失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学会舍弃4.重点考核:翻译得失的取舍四、教学安排及方式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期末考试:70%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姜倩何刚强著《翻译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参考资料:(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起源???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翻译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 刘向《说苑·善说》里记载的《越人歌》,距今已两千余年。 西方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笔译活动则可追溯到公元前大约250 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 前284?204)用拉丁文翻译的荷马史诗《奥德赛》,距今更是有两千 二百多年。可以说,不论是中国或是西方,翻译的历史都相 当悠久。
唐朝名僧玄奘精通汉梵两种语言,他强调译文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也就是说既要忠实、真切 地反映原文的本意,又要通顺易懂。
1898年,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在其例言中首次提出了“三 字论”: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言已 不达,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 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 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 即所以为信也……《易》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 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翻译标准与译者之间是 什么样的关系?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e)提出“动态 对等”(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于原文接受者 和原文信息相同)理论。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从语言到 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在1975年出版的《语言与翻译》一 书中,提出“意义不变”标准。他在强调翻译力求等值的同 时,也指出完全等值翻译是不可能的。
科米萨罗夫在1980年出版的《翻译语言学》中,提出翻 译的标准,翻译的语体—修辞标准,翻译的言语标准,翻译 的实用标准和约定俗成标准。
20世纪80年代,彼得·纽马克根据布勒语言功能 的划分,把文本分为三大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 和呼唤功能。
德国的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 蒂安·诺德提出功能翻译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诺 德提出“功能+忠诚”标准。
任何翻译标准的厘定,都不能摆脱特定的上下文, 特别包括翻译目的,所翻译题材的内容,翻译作品的 服务对象等。这样便产生了在什么层次上厘定翻译标 准和可以厘定多少翻译标准的问题。
有学者把翻译标准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主张。 消极方面,我们主张:(一)不分裂翻译的标准; (二)不分裂直译和意译;(三)不完全根据中文心 理。积极方面,我们主张:(一)内容与形式要求统 一;(二)宁信而“不顺”;(三)采用白话。翻译 本来没有死板的标准,像度量衡那样可以测量长短大 小轻重。在意义方面,必须真切地表达原文;在字句 方面必须力求接近中文。中文里有现成的词儿和语法, 应当尽量利用,以求译文的通顺。
我国的笔译传统虽然起始于《说苑·善说》里记载的 《越人歌》,但《越人歌》只是一个孤立的翻译活动,它并 没有触发一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我国翻译历史上第一个高 潮即佛经翻译的高潮,一直到西域高僧安世高于公元148年 来洛阳之后才开始形成。而在西方,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 罗尼柯用拉丁文翻译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却成了西方翻 译史上第一大高潮的先导。
概念的界定 中外翻译原则的代表性观点 翻译原则之厘定
“翻译标准☞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 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是翻译工作者不断努 力以期达到的目标。”
方梦之《译学词典》2004
翻译标准就是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做决定 时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评判译文 的准则。
中国代表性翻译原则:
公元4世纪,东晋名僧道安将梵文译成中文,主张 “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也”,他推崇严格的逐字对译。
‘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历经近一个世 纪的检验,表现出它的生命力。信、达是翻译的基 本要求,而‘雅’则表现出一种对翻译的完美追求。 翻译决不是奴性的活动,它只有在表现出原作的风 貌和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时,才具有生命。
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 顺”作为翻译的标准。他认为译者不但必须把原文作者的 思想、感情全部传译出来,而且还“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 一当然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两者不统一 时,他又主张“宁信而不顺”。
外国代表性翻译原则:
1792年,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在《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翻译的三大原则: 1)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 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1965年,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 (John Catford)提出“篇章等值”原则,并给翻译下了如 下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 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
1951年,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翻译 应“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 外”。
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 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
字,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 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是达到了‘化’境,……”。
1988年,辜正坤发表“翻译标准多元化互补论” 一文,认为“用以指导翻译实践并判断译作价值的 具体标准不但有,而且不止一个”。
1998年,冯志杰采用了模糊数学中的评判法, 根据信息理论提出了翻译的二元基本标准:译文的 “信息等价性”和“信息传递性”。
2002年,吕俊提出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翻译标 准是:1)符合知识的客观性;2)理解的合理性与解 释的普遍有效性;3)符合原文的定向性。
1978年,范存忠在《漫谈翻译》中说,翻译的原则是 “从信、达、雅到正确,通顺,易懂”。
葛传椝在《翻译通讯》1980第2期中谈到:“说‘信’ 也好,说‘忠实’也好,翻译必须在把原文变成另一种文 字时,做到不增、不减、不改。”
1984年,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中提出,“忠实于原 文内容,通顺的译文形式,发扬译文的优势,可以当做文 学翻译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