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构成

合集下载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势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 是一种将热源 产生的热量通 过热力管网输 送到用户端的
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 包括热源、热 力管网和用户
方便用户使用
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提供稳定 的热源保证用户随时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P等智能 设备远程控制供热系统方便
快捷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故障及时 通知用户进行维修保证供热
系统的正常运行
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维护和维修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成本
商业用热系统
商业建筑:如商场、写字楼、酒店等 工业园区:如工厂、仓库等 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住宅小区:如公寓、别墅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 化控制技术提供了支持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特点:实时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城市供暖系统
应用范围:城市居民区、商业区、 工业区等
供暖效果:提高室内温度改善居住 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供暖方式:热电厂、区域锅炉房、 地源热泵等
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 污染
工业用热系统
化工行业:用于加热反应器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45号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45号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1992年2月2日建设部建城字第45号文发布)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及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我部制定了《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作了相应的修改。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城建司。

附: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污染治理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公用事业之一。

城市集中供热是污染治理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现按《决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

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气、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方式包括热电联产、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能力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供热能力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

工业供热能力不得小于7兆瓦(锅炉单台容量不小于10吨/时)。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始于五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国务院以国发〔1986〕22号文件转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以后,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集中供热中“直供”运行方式的优点分析

集中供热中“直供”运行方式的优点分析

集中供热中“直供”运行方式的优点分析摘要:对于我国北方城市集中供热区域而言,集中供热系统基本由热源、一级网、换热站、二级网和热用户组成。

根据二级网循环泵和一级网流量调节阀安装位置的不同,混水直供共有六种连接方式,以适应二级网不同的定压要求。

混水直供由于一级网和二级网直接连通,供热系统较大时,对于二级网的失水不能及时确定区域,给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带来隐患,本文给出已经安全运行多年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集中供热;直供运行方式;优点;分析1混水直供的优势在北方集中供热系统中,绝大多数二级换热站仍采用板式换热器间供的方式,随着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面积采用混水直供的方式成为可能。

混水直供和板式换热器间供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首先,板式换热器是二级换热站投资最大的单体设备,采用混水直供,此项投资可节省;其次,采用混水直供,由于没有了板式换热器,二级网循环泵的扬程普遍可减少3~5m,其中采用图一和图四连接方式的二级网循环泵流量可减少20%左右,在实际运行时可大大减少电能消耗。

采用混水直供,由于没有了板式换热器,一级网和二级网回水温度相同,在实际运行时可拉大一级网供回水温差3~5度,增加一级管网输送能力6%左右。

2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区现有集中供热面积575万平方米。

管网与热用户的连接为简单直接连接方式,无换热站和热力分配站,实际供回温度75℃/50℃。

按照供热区域的划分,从热源总出口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热网系统,即区网、重网和钢网。

其中区网为235万平方米,重网为180万平方米,钢网为160万平方。

随着热负荷的增长,热网规模逐年增大,由于热网缺乏应有的运行调控计量设施,导致热网末端流量不足,不热区域逐年增多,水力工况失调严重。

大量不热用户为了解决室内温度低的问题,采用放水取热的方法,严寒期最大失水量在达1100t/h,占循环水总量的8%左右,远远超出2%的补水标准。

为了保证运行工况,只得采用补充非处理冷水,这样进一步导致了管道腐蚀速率加快。

集中供热基本知

集中供热基本知

集中供热基本知一、城市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者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及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集中供热的优越性:①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②有利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③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④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⑤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热源热源是指生产热能的场所,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为热源。

它通过蒸汽或热水等介质,沿着热网输送到用户。

三、热媒热媒是指用以传递热能的中间媒介物质,主要有热水介质和蒸汽介质两种。

(1)热水介质优点:①热能效率高;②调节方便;③储热能力强,热稳定性好;④输送距离长,一般可达5—10km,甚至可输送15—20km;热损失小。

缺点:①输送耗电量大。

(2)蒸汽介质优点:①可满足多种热用户的需求;②输送靠自身压力,不用循环泵,不耗电;③使用蒸汽介质,热用户的散热面积可减小。

缺点:①能源效率低;②蒸汽使用后凝结水回收困难,热损失大;③比热水介质输送距离短,一般可以输送到3—5km,最大可以达5—7km。

四、热网热网是指由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它由一次管网(热源到换热站的供热管线)和二次管网(换热站到用户的供热管线)组成。

(1)根据热媒的不同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

热水管网多分为双管式,既有供水管又有回水管,并进行敷设。

蒸汽管网分为单管式、双管式和多管式。

(2)根据平面布臵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3)管线系统:输送介质的管道以及沿线的管路附属件和附属构筑物的总称。

(4)管路附件:供热管路上的管件、阀门、补偿器和支架(座)的总称。

(5)支架(座):将管道或支座所承受的作用力传到建筑物或地面的管道构件(固定支架、活动之架、导向支架)。

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doc

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doc

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维护热用户、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节能降耗,保障城市供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热,是指由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和分散锅炉等所产生的热水,通过管网供给的生产和生活用热。

本条例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提供或者自身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热用户,是指消费供热单位热能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热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和使用。

第四条城市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有计划地取消分散燃煤锅炉供热。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热。

积极推行分户计量用热。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供热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供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供热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市、区)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供热管理工作,并接受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发展和改革、规划、财政、物价、税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市政、房地、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热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建设与设施管理第六条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后实施。

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供热近期建设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新建、改建、扩建的供热工程,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进行。

第七条城市建设和改造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配套建设供热设施或者预留供热设施建设用地。

配套建设的供热设施用地或者预留的供热设施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城市集中供热知识

城市集中供热知识

城市集中供热知识1、什么是城市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是指供热企业通过城市规划管网直接或者经过热交换站换热后有偿为用户供热的行为。

它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

2、城市集中供热由哪几部分组成?城市集中供热是由热源、热网、热用户系统组成的。

3.城市集中供热有何优越性?一是节约能源。

集中供热用的热源容量大、热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

而分散供热的小型锅炉热效率只有60%左右。

因此,城市集中供热取代分散供热,综合起来可节约20~30%的能源。

二是减少污染。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尘,会直接给城市造成污染。

但由于集中供热的锅炉容量大,且有较完善的除尘设备和脱硫设备,能有效降低煤燃烧带给城市的污染。

三是有益于人民生活。

集中供热可节约城建用地,政府将这些土地可用于绿化并建造更多的活动场所,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热力公司热费收取的依据、方式、标准是什么?答:我们的依据是《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区集中供热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市物发【20××】265号)文件,收费方式分为按面积收费及按热量收费两种。

后附原文如下:①按面积居民每月每平方米不高于5.8元(包括每月每平方米0.5元热交换站到用户的损耗及费用·下同),非居民用热每月每平方米不高于7.5元。

②按热量居民用热每吉焦44元,每千瓦时0.16元;分户计量居民用户,实行基本热价与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计价方式,基本热价占总热价的30%,计量热价占总热价的70%。

具体计算公式为:总热费=基本热价{1.74元(5.8元/平方米·月×30%)×供热建筑面积×4}+计量热价{30.8元/吉焦或0.112元/千瓦时(44元/吉焦或0.16元/千瓦时×70%)×用户所用热计量数}。

非居民用热每吉焦59元,每千瓦时0.21元。

08《供热工程》第八课 集中供热系统

08《供热工程》第八课 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四)闭式双级串联和混联连接的热水系统
作用原理: 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首先由串联在网路回水
管上的水加热器(Ⅰ级加热器)1加热。如经过 第Ⅰ级加热后,热水供应水温仍低于所要求的温 度,则通过水温调节器3将阀门打开,进一步利 用网路中的高温水通过第Ⅱ加热器皿,将水加热 到所需温度。经过第Ⅱ级加热器放热后的网路供 水,再进入供暖系统中去。为了稳定供暖系统的 水力工况,在供水管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械,控制 用户系统的流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在热力站处设置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可以适 当地集中管理。
混合设备连接方式的造价比采用水喷射器的 方式高,运行中需要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
装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是我国目前尝试高温 水供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直接连接方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4.间接连接
供热工程
第八章 集中供热系统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成剑林
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 • 闭式与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型式。 •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 • 热网系统的形式。 难点: • 不同形式的热水供热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 热网型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 成的。
• 下部储水箱与换热器用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 循环环路。当热水供热系统用水量较小时,从换热 器出来的一部分热水,流进储水箱蓄热,而当系统 的用水量较大时,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量不足,储 水箱内的热水就会被城市上水自下而上挤出,补充 一部分热水量。为了使储水箱能自动地充水和放水, 应将储水箱上部的连接管尽可能选粗一些。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供热方式多种多样,供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分析集中供热的成本和研究集中供热的价格就必须对国内外集中供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

第一节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溉况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我国城市供热是从1953年发展起来的。

从1953年至1965年,我国的供热事业发展的很快,特别是热电联产。

新增单机6MW以上的热电机组2.4GW,占同期新增火电机组的20%,为我国的热电事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从1965年至1980年间,热电发展进入缓慢阶段,供热机组比重降到11%。

随着“六五”、“七五”计划的实施,供热机组的比重有所回升,已经超过12%。

近几年来虽然热电联产供热量以10%’13%的速度递增,我国供热机组所占的比重仍然只保持在12%的水平。

而实际的情况是为了满足工业,特别是地方工业的要求,不得不建设大量的能耗高、效率低的小锅炉和部分小火电,结果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是建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到1985年底,我国北方的120个城市中,有40多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5500万平方米。

到二十世纪末,发展到81个城市,约占“三北”地区十三个省市165个城市的1/2,供热面积达到I.89亿平方米,热化率达到12.08%。

北京市热化率已经达到25%。

但是,从全国城镇情况看,仍以锅炉房供热为主。

约占全部建筑面积的2/3。

据北京、哈尔滨等29个大城市统计,锅炉供热占总供热量的84%,但这种供热形式存在的问题是供热效率低,实际供热能力只能达到设计能力的40%。

1二.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2I.供热方式我国且前主要的采暖方式大体上有三类;1)集中供热(热电厂、集中锅炉房)2)分散锅炉房3)电采暖、燃气及小火炉采暖经过调查:1)全国各县城市668个,其中286个城市已具有集中供热基础设施见表卜1。

供热系统的热损失及节能潜力(赵诚)

供热系统的热损失及节能潜力(赵诚)

30
q4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主要有:
灰渣含碳量高。着火晚,靠渣短,风煤比不合适,
煤层厚。
漏煤量大。炉排片间隙大,有破损、有掉片,横 梁变形,链带长短不一,侧密封不严。
飞灰含碳量高。引风大,温度低,炉膛飞灰没燃 尽。
煤的粒度不均,煤块大,不粉碎、煤粉多等等。
31
锅炉的其他热损失占比较小,易 于控制。如炉墙表面温度不超过50℃, 排渣温度不超过600℃等。
惠天热电 赵诚
1
一、供热系统的组成
完整的供热系统是由热源、一级网、换热站、 二级网及热用户室内系统五部分组成(直连系统 只有热源、管网、室内系统三部分组成)。
热源、一级网、换热站和换热站、二级网、热 用户构成了两个封闭的回路。
2
热源
一级网
换热站
二级网
热用户
供水
供水
回水
回水
3
热源:一般分为热电厂供热热源和区 域 锅炉房供热 热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号3# 6号2# 郭家2# 郭家3# 滑翔一3# 滑翔二3# 向工4# 宜春2# 三洞桥2# 泉园一4# 泉园一1# 沈东6#
11
从数据中分析:20t/h以下的锅炉基 本上运行效率在60%以下,40t/h锅炉运行 效率在60%~70%之间,90t/h及以上锅炉 运行效率在78%~80%之间。由此可见, 锅炉吨位越小,热损失越大,效率越低。
14
热网(包括一、二级管网)热损失。主要 有散热损失、补水耗热损失及管网失调热 损失。 散热损失
一般 DN100,δ=35mm厚散热损失28.4W/m; DN400,δ=45mm厚散热损失62.3W/m; 预制保温管的热损≤3%; 旧的供热管沟热损约30%。 大量的散热损失多发生在存在有问题的管网。如 保温材质不好,容重低。保温脱落,管道浸泡在污水 中。还有井室管道不保温,入户管道不保温等等。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分析摘要:热源是集中供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燃料、电、水、热的消耗直接影响热源的能源效率和采暖系统的热效率,分析热源能耗,可以确定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

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对于确保适当的城市区域供暖和可持续的城市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这对减少热量消耗以及提高应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能耗1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组成结合国内能源结构的特点,区域锅炉房和火力发电厂是国内最重要的两种热源形式。

锅炉、供油除灰系统、鼓风机和排风机、水软化系统和水泵(循环泵、高压泵)等能耗设备是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设备,它们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燃料、电、水和热能,通常根据单位热量能耗(即单位消耗)估算能耗水平。

热电联产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为第一站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热网系统,第一换热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是热电联产的主要耗能设备。

热交换器、泵系统等通常消耗蒸汽、电、水和热。

由于火电厂是在锅炉和热电轮机组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热电轮机组的能耗主要由电能构成。

因此,火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可以统一用能源的消耗来描述,包括燃料消耗、电力消耗、水消耗和热消耗。

2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解读2.1集中供暖耗电量大热能的利用效率与成本不成比例,造成经济损失,增加了财政负担,这是中国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管理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由于设备老化和缺乏控制,在热量转换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热量,供暖部门往往无法实现市政部门的年度收入和支出自给自足,这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2集中供暖效率低集中供暖效率不高是限制城市集中供暖发展的重大问题,因为在实际采暖过程中,室内温度往往低于额定标准,造成采暖效果差。

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城市集中供热技术落后,没有引进集中供热控制系统。

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降低了城市集中供热的效率。

3集中供热技术分析3.1管网的保温技术采暖管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热容量为20%左右,采暖管网对用户供暖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损失,这也是目前集中供热能耗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一、闭式热水供热系统
适用场合:热水网
路与热用户的压力状况 不适应时才采用 。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 二 ) 通风系统 热用户与热水网 路的连接 如图(e)所示。 由于通风系统 中加热空气的设 备能承受较高压 力,并对热媒参 数无严格限制, 因此通风用热设 备 (空气加热器等) 与热网的连接, 通常都采用最简 单的连接形式, 即直接连接。
一、民用热力站
服务对象是民用用热单位,属于热水供热热力站。 热水网路是采用直接连接。上水进人水—水换热器4加热后,沿供水管输送到各用户热水供应系统 中。当热网供水温度高于供暖用户设计的供水温度时,热力站内设置混合水泵9,抽出供暖系统的网 路回水,与热网的供水混合,再送向各用户。 热力站应设置必要的检测、自控和计量装置。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二、开式热水供热系统
为了便于调节水温,网路供水管的压力应高于上水管的压力。在上水管上要安装止回阀,以防 止网路水流人上水管路。如上水压力高于热网供水管压力时,在上水管上安装减压阀。
适用场合:热水供应用户的用水量很大,建筑物中 (如浴室、洗衣房等)来自供暖 通风用户系统的回水量不足与供水管中的热水混合时,则可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3、热水采暖用户采用蒸汽喷射器与管网的直接连接 连接方式的组成如图。 工作原理:来自管网的蒸汽经喷射器喷嘴喷出,将用户回水吸人并进行充分混合和热量交
换及能量交换后,热水靠自身压力在用户内循环流动。 为防止用户循环水倒灌,喷射器人口侧设有止回阀。
适用场合:有蒸汽热源并且蒸汽压力足够,而用户又要求使用热水采暖的场合。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一、闭式热水供热系统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城市供热简介介绍

城市供热简介介绍

绿色供热技术
清洁能源供热
如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 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无 污染、可持续。
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是一种高效、环 保的供热方式,能够大幅 度降低能源消耗。
余热回收
对工厂、电厂等产生的余 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促进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推行清洁能源供热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供热的 扶持力度,鼓励研发和应用。
• 清洁供暖阶段: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城市供 热逐渐转向清洁供暖,如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原有燃煤热源进行改造升级,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 和除尘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此外,推广智能供热技术,实现供热系统的智 能化管理和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这个阶段,城市供热不仅满足居民生 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更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城市供热的环境影响与可 持续发展
供热对环境的影响
01
大气污染
传统的城市供热主要依赖燃煤,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氧
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02
温室气体排放
燃煤供热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03
能源消耗
供热系统是大型能源消耗系统,传统方式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
管网布局
根据城市规划和热用户需求,采用不同管径、材质的管道进行布局,保证热能 传输效率和供热质量。
热用户
01
02
03
居民用户
通过散热器、地暖等方式 实现室内供暖。
工业用户
提供生产过程中的热水、 蒸汽等需求。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调研集中供热技术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热力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说或所需的热量方式。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有58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总供热面积达110766万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超过25%;全国供热企业拥有供热管道43748千米,其中蒸汽供热管道7963千米,热水供热管道35785千米。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 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先进的供热技术。

一、热电联产供热技术热电联产是指在单一过程中同时生产电力和有用的热,而电和热的用户同时又是能的生产者,它是电能和以低压蒸汽和热水形式出现的热能这两种能量的联合生产。

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一种成熟的节能技术,它是将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中已作完一部分功的蒸汽从汽轮机汽缸中部抽出来供给热用户,是本应排至凝汽器中放弃的蒸汽凝结热转供给用热户而不舍弃至大气中。

目前发展的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蒸汽轮机的常规热电联产技术只要能将汽轮机发电机做完一部分功的蒸汽抽出或不废弃排汽的凝结热而加以利用,做到既发电又供热,都认为是热电联产。

汽轮机热电联产的方式有好几种,目前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的机组型式主要有两类,即背压机组及抽汽供热机组,而抽汽供热机组又可分为调整抽凝式、凝抽式及纯凝汽打孔式。

城市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手册

城市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手册

城市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手册第一章城市供热系统概述 (2)1.1 城市供热系统简介 (2)1.2 城市供热系统分类 (3)1.2.1 按热媒种类分类 (3)1.2.2 按热源类型分类 (3)1.2.3 按供热方式分类 (3)1.2.4 按热力管道敷设方式分类 (3)第二章供热系统设备选型与安装 (3)2.1 设备选型原则 (3)2.2 设备安装流程 (4)2.3 安装注意事项 (4)第三章供热系统运行管理 (5)3.1 运行参数监控 (5)3.2 运行调度 (5)3.3 运行安全 (6)第四章供热系统维护保养 (6)4.1 维护保养计划 (6)4.2 维护保养方法 (6)4.3 维护保养周期 (7)第五章供热系统故障处理 (7)5.1 故障分类 (7)5.2 故障诊断与处理 (7)5.3 预防措施 (8)第六章供热系统节能与环保 (8)6.1 节能措施 (8)6.1.1 热源优化 (8)6.1.2 供热管网优化 (9)6.1.3 末端用户优化 (9)6.2 环保要求 (9)6.2.1 排放标准 (9)6.2.2 噪音控制 (9)6.2.3 节能环保意识 (9)6.3 节能环保技术 (9)6.3.1 生物质颗粒燃烧技术 (9)6.3.2 冷凝式燃气锅炉技术 (9)6.3.3 微正压燃烧技术 (9)6.3.4 高温燃气直接燃烧技术 (9)6.3.5 智能控制技术 (9)第七章供热系统水质管理 (10)7.1 水质标准 (10)7.2 水质监测 (10)7.3 水质处理 (10)第八章供热系统自动化控制 (11)8.1 控制系统组成 (11)8.2 控制系统设计 (11)8.3 控制系统维护 (12)第九章供热系统安全防护 (12)9.1 安全防护措施 (12)9.1.1 关注气象情况 (12)9.1.2 加强风险预警研判 (12)9.1.3 保障供热运行安全 (13)9.1.4 落实行业监管和属地责任 (13)9.1.5 完善应急保障方案 (13)9.2 应急处理 (13)9.2.1 制定应急预案 (13)9.2.2 应急处理流程 (13)9.2.3 应急救援力量 (13)9.3 安全培训 (13)9.3.1 培训内容 (13)9.3.2 培训方式 (13)9.3.3 培训效果评估 (13)第十章供热系统用户服务 (14)10.1 用户需求分析 (14)10.2 用户服务内容 (14)10.3 用户满意度调查 (14)第十一章供热系统项目管理 (16)11.1 项目策划 (16)11.2 项目实施 (17)11.3 项目验收 (17)第十二章供热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 (18)12.1 发展趋势 (18)12.2 技术创新 (18)12.3 市场前景 (19)第一章城市供热系统概述1.1 城市供热系统简介城市供热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为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稳定、高效、环保的热能供应。

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的若干建议

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的若干建议

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的若干建议摘要: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采用统一的热源为通过热力网连接在一起的许多热用户进行提供热量的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对城市的舒适性、美观性以及环保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在近年来集中供热系统在城市供热中得到了了广泛的应用。

但我国当前的城市集中供热关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本文主要对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字: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建议Abstract: Thecitycentral heatingsystem is auniformheat source forheating systemprovides heatfor manyuser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by athermalnetwork.Have a great impacton thecitycentral heatingcomfort, aesthetics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refore,in recent yearsthe central heating systemin the city heatinghas beenwidely applied.But the currentcityof China’scentral heatingrelationship still exists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present situationand the existence ofcentral heatingin Chinacity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Key words:City;central heating;management; suggestion中图分类号: F299.230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城市供热的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供热工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供热工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供热工程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建筑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热用户组成。

参考答案:对2.户内燃气壁挂炉由室外燃气管道提供燃气,所以属于集中供热系统。

参考答案:错3.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媒主要是热水和蒸汽。

参考答案:对4.没有办法利用土壤、地表水、空气等低品位能源中的热量供热。

参考答案:错5.地坑火道利用烟气加热地面,属于辐射供暖系统。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实质上是限定了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低温度。

参考答案:对2.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的极值是1。

参考答案:对3.根据新版暖通规范规定,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应考虑不同热工分区内的居民生活习惯。

参考答案:对4.某位于顶层、层高为6米的多功能厅,室内设计供暖温度为18℃,屋顶耗热量的室内计算温度应采用:参考答案:18℃,且各项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均增加4%5.计算冷风侵入耗热量时,无需计入阳台门。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供暖系统采用柱型散热器时,其他条件相同时,以下连接方式散热量最大的是:参考答案:同侧上进下出2.某严寒地区的住宅小区,原设计供暖热媒为85℃/60℃,设计室温为20℃,采用铸铁四柱散热器,散热器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为K=2.81Δt0.297。

后来政府对小区住宅楼进行了墙体外保温节能改造(不改变散热器面积),现在供暖热媒降至70℃/50℃即可使室内温度达到20℃,该住宅小区的节能率约为:参考答案:30%3.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推荐采用PPR管。

参考答案:错4.高校卫生间内散热器推荐采用钢制。

参考答案:错5.散热器既可以布置在窗台下,也可布置在内墙侧,两种布置方式各有利弊。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只要是双管系统,无论重力循环还是机械循环,进行水力计算时都要考虑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参考答案:对2.双管下供下回热水供暖系统的特点是:参考答案:适用于顶棚下难以布置供水干管的建筑;可通过在立管顶端设自动排气阀排气;可在地下室布置供回水干管;底层用户循环作用力小,但循环路径短,可缓和垂直失调3.以下关于下图所示的供热系统,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异程式系统;上供下回式系统4.分户采暖供暖系统中,户内环路推荐采取的形式是:参考答案:章鱼式;水平单管跨越式;水平双管异程式5.建筑物热力入口宜设置在:参考答案:管道井下部;首层楼梯间下部热力小室;地下室第四章测试1.传统的热水供暖系统经济比摩阻Rp.j取()参考答案:60~120Pa/m2.三通、四通的局部阻力系数,列入流量较大的管段上。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要求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要求

消防安全要求,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组织专业培训
03
监管部门应组织针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相关
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评估指标与方法
系统安全性评估
评估集中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安全防护 措施的有效性等。
风险评估
对集中供热系统可能存在的火灾、泄漏等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 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监控与报警系统的消防要求
1
集中供热系统应设置监控和报警系统,对供热管 道、热力站等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
2
监控和报警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 精度等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 。
3
监控和报警系统应与消防设施联动,以便在发生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01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 防措施
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将热源产生 的热量通过管网输送到热用户, 满足其采暖需求的供热方式。
特点
集中供热系统具有高效、节能、 环保等优点,能够实现规模化、 集中化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降低环境污染。
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源、管网、换 热站和用户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
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管网输送到换热 站,在换热站中进行热量交换后,将 热水输送到用户家中,通过散热器等 末端设备实现采暖。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 要求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重要性 •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要求 •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措施 • 集中供热系统消防安全的监管与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