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有学者评价下图为“斑马式”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地方行政区划出现在()A. 西周B. 西汉C. 元朝D. 秦朝【答案】B【解析】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
由图片中郡和封国的名称,可知符合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故B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CD不符合题意。
2.“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A.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 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C【解析】明太祖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特征就是皇权至上,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强皇权,以维护自身的统治,故C正确。
材料主要说的是皇权的加强,排除A。
“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
相权消失,但是官僚政治并未消亡,排除D。
故选C。
3.魏晋期间,门阀政治形成以后,士族地主内部的高下序列,由于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的政治争斗不断,仍有升降,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B. 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C. 加剧了士庶之间的对立D. 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材料“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B选项符合题意。
门阀政治不利于阶层的流动,A选项排除。
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4.《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选题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例6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
这一做法有利于()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相权间的制约,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群相制下宰相之间相互牵制,不利于提高议事效率,故A项错误;材料“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说明有利于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体现了群相制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官僚之间的摩擦,容易导致官僚之间的内斗,故C项错误。
故选D。
2.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B. 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 户籍制度不合理D. 移民制度的僵化【答案】A【解析】A.之所以出现冒籍现象,是因为各州之间发展是不均衡的,通过冒籍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利益,正确。
B.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一个制度设置,并不是弊端,排除。
C.冒籍现象被查,说明户籍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排除。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单元训练
1.(xx·高考山东卷)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蜂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2.(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
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
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
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材料2: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
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
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
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
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
”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
”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1)比较材料1、2,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两汉以后,各封建中央政权往往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如西汉十三部州刺史、唐朝前期的十道采访使和观察使、元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十三道监察御史等、据此可知,这些设置()A. 有力地解决了地方割据势力B. 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利于形成古代政治清明局面D. 形成了完整的反腐监察体系【答案】B【解析】秦汉至明消的地方监察制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地方行政官府内置监察官,如秦朝的郡监御史和宋代的州通判,二是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而后者设置独立于地方行政系统之外,就能让监察官专以举劾和纠察地方官员得失以充当皇帝耳目,从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又可减少地方行政官员的干扰阻扰,有利于在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发挥监察职能的制约作用,B项正确。
A项表述夸大了监察官员的作用,故可排除;C、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上述举措的本质是()A. 理学渗透民间B. 强化儒学的地位C. 宗法观念延续D. 对基层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3.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汉初实行黄老学说,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专制王权强大C. 个人观念淡薄D.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男尊女卑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中国姓氏的特点与专制王权无必然联系故B项排除“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与个人观念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C项排除姓的本义是标志家族的符号所以中国人的姓体现的是血缘关系是家族系统称号的标志体现了浓厚的宗法家族观念故D项正确2.西魏掌权者宇文泰重用苏绰制定计账、户籍等制度奖励清廉严禁贪污建议裁减官员进行屯田又作《六条诏书》宇文泰完全采纳令百官诵习州刺史郡守县官不通六条及计账法不许做官西魏政治显然比东魏政治好一些口口口口口在空格处应该接着的是哪句话最为适宜()A. 宇文泰选取身体强健的农民组成府兵B. 西魏后来成为北周东魏后来成为北齐C. 到孝文帝时进行大规模的华化运动D. 宇文氏的政权从此趋于巩固【答案】D【解析】A.宇文泰选取身体强健的农民组成府兵仍是宇文泰的治国措施排除B.强调的是西魏的衰落排除C.是宇文泰的治国措施排除D.题干前半部分主要提及的是宇文泰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措施后半部分根据“西魏政治显然比东魏政治好一些”可知论述的是这一措施的积极影响正确3.清朝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或巡抚总督一般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巡抚一般只统辖一省二者无上下统属关系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A. 提高行政效率B. 形成权力制衡C. 加强中央集权D. 消除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可用于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 “车同轨、书同文”得以实现B. 出现了“世胄蹑高位”的局面C. “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D.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且互相牵制【答案】C【解析】“车同轨、书同文”在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之时就已经得以实现故A项错误“世胄蹑高位”指的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这是皇权弱化的一种表现且非明清时期的状况故B项错误C项是指清朝时期设军机处标志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真正实现了皇帝一人独裁和掌控政府的运行故C项正确D项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已废除丞相制度不符合明清故D错误5.《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 这说明()A. 汉代选官走向规范B. 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C. 察举制有较大弊端D. 汉代官吏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答案】D【解析】材料中“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 “弟犯法不得宿卫”都说明汉代官吏的行为甚至其亲属的行为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否则将被免职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选官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与秦朝的连坐法无关 B项错误故选D6.《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该体制为后世的封建王朝所沿用故A项正确郡县制开始推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开始推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都不是嬴政时开始的故BD排除三公九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之一且后世在中央制度上不断变化故C项不准确排除故选A7.台湾学者傅宗懋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材料评论的是雍正帝()A. 彻底废除了传统的内阁制度B. 改变了以前皇帝无权的局面C. 通过军机处实现了有效专权D. 是唯一能够实行专制的皇帝【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可知雍正帝是将权力集中而能与权力集中相一致的是军机处 C项正确A项叙述错误清代并没有废除内阁故排除“以前皇帝无权”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D项叙述错误排除故选C8.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政治结构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实现了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B. 体现了清代行政机构对皇权的制约C. 反映了清朝的皇帝集权体制D. 说明了清朝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内阁、六部、军机处都是皇帝之下的中枢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皇权集中所需故选C项A项在图片中未能反映故排除内阁和军机处在清代都不属于正式的行政机构且对皇权不具有制约作用故排除B项题干并未反映清朝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故排除D项故选C9.《后汉书·种暠传》记载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材料表明当时()A. 选官制度看重出身门第B. 有识士人失去为官报国之出路C. 人才选拔机制名存实亡D. 地方官员拥有一定人才选拔权【答案】D【解析】汉朝采用察举制来选拔人才、补充官员队伍《后汉书》记录的是东汉时期的事情东汉时各州刺史所在的郡的郡守称为“尹” 田歆是地方官员他请王谌帮他推举一位名士为官说明地方官员拥有一定的人才选拔权故D正确察举制看重品德而非出身门第故排除A 王歆请王谌帮他推举一位名士为官说明有识士人不是完全失去出仕的机会故排除B 王歆仍是从察举路径推举名士说明察举制仍在实行故排除C10.自居易《策林·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一文中说“君之命行于左右左右颁于方镇方镇布于州牧州牧达于县宰县宰下于乡吏乡吏传于村青然后至于人” 材料体现了唐朝A. 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B. 社会控制不断强化C. 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D. 政令贯彻的有效性【答案】A【解析】白居易的文章中君命即中央政令传达到方镇后经州牧、县宰、乡吏、村青下达到具体个人反映了唐朝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政令运行体系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 A项正确只有政令下达的程序不能说明政令运行的效果和社会控制的不断强化 B项错误中央到地方的政令下达路径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不符 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唐代政令贯彻的“有效性” D项错误11.有学者认为“明制是‘有卿而无公’ 明朝政府既是一个无头政府又是个多头政府” 下列最能佐证此观点本质的是()A. 太监掌握政府的决定权B. 巡抚变为省级行政长官C.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D. 内阁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最能从本质上佐证明代“有卿而无公” 是一个无头政府也是个多头政府这一观点 C项正确明代掌握政府决定权的是皇帝而非太监 A项错误巡抚变为地方行政长官不能从本质上说明明代中央政府“有卿而无公” B项错误为服务皇帝专制设立的内阁一直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其参与决策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存在不能佐证明朝中央政府是一个无头政府也是一个多头政府这一观点 D项错误故选C12.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专制制度在肯定君主一人对国家最高权力的独占在赋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全权)的同时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与此描述最为符合的史实是()A.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 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皇帝在独揽大权的同时负担加重据此依据材料“在赋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全权)的同时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ABC涉及的时期宰相均存在排除故选D13.《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这主要表明禹()A. 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B. 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C. 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D.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禹时期设置了五种不同的乐器当来自天下的人民要告诉大禹大道、仁义、事务、忧虑、诉讼的时候可以分别来奏不同的乐器大禹就会来听取民众的意见故B项正确完备的礼乐制度是西周建立的故A项错误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是周朝的制度故C项错误等级制度也始于周朝周朝以分封制为表以宗法制为里以礼乐制度为工具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材料一艺祖(宋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著《邵氏闻见后录》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惟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14.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他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说明民国初年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14.材料三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体现出的原则、政体有何相同之处?1954年宪法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创新之处?14.材料四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4)材料四宪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据上述材料归纳明清以来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5.(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15.(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答案】(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等【解析】(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告诉我们一个史实即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其意义深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给了人民相对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虎视何雄哉”、“大略驾群才”等词可以体会出秦始皇的磅礴气势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雄才伟略等类似的词都可以用【答案】(2)郡县制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解析】(2)材料二中指出这场讨论是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李斯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意思是分封制不利于统治会造成割据“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意思是应该实行郡县制其重大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表指出材料中学者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共同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认识是否合理【答案】共同认识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学院宗族所发挥的作用比中央政府大说明以秦朝为例秦朝实行郡县制同时受中央政府指挥中央政府会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是间接的、里等乡因此因此【解析】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作用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17.(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的影响【答案】(1)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广泛确立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分封制在汉初一度恢复但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积极作用郡县制的确立和巩固有利于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到春秋时期郡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完备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可知变化为春秋战国时期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广泛确立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分封制在汉初一度恢复但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第二问作用从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即可【答案】(2)背景元朝疆域空前广阔唐代藩镇割据和宋分化事权措施弊端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2)根据材料“元朝辖境空前广阔疆域四至极远”“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及近代、当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元朝疆域空前广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唐代藩镇割据和宋分化事权措施弊端的教训的角度来进行概括【答案】(3)影响行省的建制及其运作为罗马在更大规模的扩张中普遍实施行省统治制度提供了一个范例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统治、维护其霸权地位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助推了罗马法与万民法的形成【解析】(3)根据材料“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的数目逐渐提高到53个之多罗马实行行省制后因行省的人民是外邦人故而在他们与罗马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就有了法律冲突问题这将导致罗马法的变革”可知行省的建制及其运作为罗马在更大规模的扩张中普遍实施行省统治制度提供了一个范例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统治、维护其霸权地位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助推了罗马法与万民法的形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
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
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2.有学者指出,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一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
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缺乏连续性B.周代政治抛弃神权色彩C.周代文明更具进步性D.礼乐文化推动社会进步3.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
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
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4.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
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家国同治的特点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D.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5.自秦汉时期丞相制度建立以后,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掌握实权的人数减少了,国家权力就更容易集中,杜绝了春秋战国以来“政出私门”的现象。
这表明,丞相制度的建立A.加剧与皇权的矛盾B.保证了皇权的独尊C.有利国家长治久安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6.秦汉之制,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官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
这一制度A.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意味着宗法制度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完全的分离D.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低效现象7.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五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中国的“民主” 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对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民主”解读最恰当的是()A. 两则材料中“民主”内涵有相似之处B. 两则材料中的“民主”有本质的不同C. 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D. 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古代中国“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是统治者为民作主与西方的人民主权含义有本质区别故A排除 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因此C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保各只表述了一部分不全面故排除CD2.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A. 减少诉讼案件B. 注重法律程序C. 维护贵族利益D. 强调证据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 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注重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排除D项故选B3.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 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 国家机关分权制衡C. 公民参政意识强烈D. 内部斗争比较激烈【答案】B【解析】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确立的法律仍然可以被陪审法庭废除可知公民大会的立法权受到陪审法庭的制约而陪审法庭在法律被废止前也必须执行公民大会通过的法律可知两者互相制衡故B项符合题意在法律废止前陪审法庭必须按照法律办事可知A项错误排除C项虽然“任何公民”都能起诉但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其参政意识强烈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故选B4.“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文中“自己特有的法律”指A. 习惯法B. 成文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答案】C【解析】5.雅典伯里克利改革初期由国家给予陪审法官每日生活津贴后来这一薪给制度扩大到大多数公职甚至发放观剧津贴这一做法()A. 表明伯里克利改革代表雅典中下层平民的利益B. 基本实现雅典民主政治生活的普遍自由和平等C. 体现了伯里克利改革在分权制衡制度方面的创新D. 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物质保证【答案】D【解析】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物质保证故D项符合题意A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分权制衡方面的创新故排除C故选D6.罗马法规定人生而平等法律是人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那些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表明罗马法()A. 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B.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 关注人的道德以及价值D. 具有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答案】C【解析】罗马法的精髓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体现了人的价值“不名誉”的人不受法律保护意味着法律蕴含道德标尺故C项正确“不名誉”者不受保护故A项错误B、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BD错误故选C7.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追溯当今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源头应是()A. 《人权宣者》B.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和罗马法C. 《权利法案》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开创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先河罗马法是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受罗马法的影响不是源头排除D项与近代欧洲政治法律制度无关排除故选B8.下表所示是各国法律中的罗马法精神的体现材料可用来说明罗马法()A. 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B. 维护了国家民主自由C. 启迪了后世的立法者D. 立法条款具有预见性【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美国、法国、中国的宪法都体现罗马法的精神说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启迪后世的立法者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9.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内容广泛、条文比较明晰的《十二铜表法》实现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这一转变()A. 目的在于维护平民的利益B. 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 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度改变了以往贵族随心所欲解释法律的局面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这有利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C选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其制定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平民的利益故A选项说法有误《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不是制定于罗马帝囯统治时期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才是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而不是《十二铜表法》故D选项错误故选C10.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 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 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繁荣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答案】C【解析】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繁荣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在伯里克利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A. 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B. 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C. 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D. 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主模式有着较明显的分权特征但“完善”言过其实且材料无法反映雅典民主的具体部门分工故D项错误同样材料没有体现出陪审法庭在城邦政治事务中的具体地位只是对其审查职能的描述因此B项错误 A项正确审查任职资格是为民主政治服务也是民主政治的反映不能说明限制公民的政治权利因此C项错误故选A12.在古代雅典作为国家首领的执政官最初是终身任职后改为十年一任公元前683年又改为一年一任人数也由一人增至三人到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增为九人此变化说明古代雅典()A. 国家管理效能逐步提高B. 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鲜明C. 公民平等参政得以实现D. 国家决策的正确性得到保障【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雅典执政官的任命逐步排除了个人长期执政的可能这体现了雅典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管理效能的提高故排除A项四个等级公民平等参政是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故排除C项材料中对雅典执政官的任命主要是防止个人独裁与国家决策的正确与否没有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故选B13.“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体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男人必须参加民主政治A. ①B. ②C. ③D. ②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 伯利克里这句话的意思雅典公民应该参加民主政治目的是鼓励公民积极参政故①符合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体雅典人的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雅典公民才享有参加民主政治的资格而雅典城邦中的外邦男子或奴隶中的男子则没有参加民主政治的权利故③说法不准确排除因此只有A正确14.某学生在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时绘制了以下表格(如表)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古雅典的民主制度比古罗马的法律制度起步早B. 雅典民主制度源于梭伦改革终于伯里克利改革C. 古罗马的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成文法D. 古希腊、罗马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代表【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图片看不出雅典民主和古罗马法的起步谁早谁晚故A排除雅典民主并不是结束于伯里克利的改革故B排除古罗马的公民法阶段有很多属于习惯法故C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古希腊突出的表现是民主古罗马突出的表现是法律他们都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代表故D正确故选D15.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A. 皇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到达顶峰B. 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C. 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D. 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答案】C【解析】材料“须用法律来巩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等信息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故C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开始”说法片面排除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时期排除D16.西方学者认为罗马人的政治智慧胜过希腊人罗马不但能进行征服而且还能与被征服者分享征服的成果这说明罗马()A. 延续希腊统治策略B. 共和政体不断完善C. 扩展公民权至全境D. 宗教信仰趋于平等【答案】C【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明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材料二图三古罗马的疆域图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罗马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演变的背景及其意义材料三图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治理17.(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17.(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疆域管控和治理的认识【答案】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答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同样给分)积极影响①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③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解析】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图二是秦朝时期的郡县制变化即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积极影响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角度回答【答案】背景罗马领土扩张统治范围扩大意义①有利于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②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深远的影响【解析】背景通过图3罗马扩张图概括得出罗马领土扩张统治范围的扩大意义从对罗马帝国的统治和对后世西方法律观念的影响角度概括【答案】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影响①有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当家做主②加强了民族团结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一点)【解析】通过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角度回答【答案】认识①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疆域有效的管控和治理②对疆域的管控和治理要因时因地进行适时调整(任一点)【解析】认识从边疆管理的影响角度概括回答18.(1)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18.(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答案】(1)材料一人民主权材料二轮番而治权利享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进入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解析】(1)第一小问“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体现了人民主权“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体现了轮番而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享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进入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答案】(2)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19.(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柏拉图“感谢天地”的原因是什么?在雅典哪些人则是不幸的呢?19.(2)据材料二回答迈克尔·H·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19.(3)“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生为一个公民可以享受民主政治奴隶、女性、外邦人【解析】(1)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可知原因是生为一个公民可以享受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奴隶、女性、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是不幸的【答案】(2)查士丁尼积极推动罗马法的整理编纂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析】(2)依据材料“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查士丁尼积极推动罗马法的整理编纂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答案】(3)①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②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欧洲许多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罗马法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例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解析】(3)主要结合古代雅典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以及古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成就进行分析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欧洲许多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罗马法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例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
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单元检测卷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
1.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2.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时期县级政区分等标准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北周一等(7000户以上)二等(1500户以上)三等(1000户以上)四等(500户以上)唐(开元)上等(6000户以上)中等(3000户以上)中下等(3000户以下)下等(1000户以下)宋代望县(4000户以上)上县(2000户以上)中县(1000户以上)下县(1000户以下)明代上县(粮10万石以下)中县(粮6万石以下)下县(粮3万石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3.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
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
”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4.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
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5.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
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单元检测卷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
1.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2.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时期县级政区分等标准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北周一等(7000户以上)二等(1500户以上)三等(1000户以上)四等(500户以上)唐(开元)上等(6000户以上)中等(3000户以上)中下等(3000户以下)下等(1000户以下)宋代望县(4000户以上)上县(2000户以上)中县(1000户以上)下县(1000户以下)明代上县(粮10万石以下)中县(粮6万石以下)下县(粮3万石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3.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
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
”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4.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
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5.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强化练习(附答案)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强化练习一、单选题1.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据此可知( )A.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B.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C.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D.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2.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 )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
这一规定( )A.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4.汉武帝发布《求茂才异等诏》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这反映了汉武帝( )A.希望改变王国势力过大的局面B.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C.推动察举制成为主要取士之道D.对国力衰微官员庸碌倍感不满5.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
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这一政策( )A.带有中央集权倾向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打破贵族政治特权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6.唐时,门下省设给事中一职,专门负责审议中书省草拟的下行诏书,如认为有违制失当之处,可以封驳奏还,称为“涂归”。
这表明( )A.门下省是中书省上级机构B.给事中实际起到监察作用C.给事中代表社会履行职责D.封建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7.(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5月月考·25)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A. 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不断B. 儒学受到其他思想的挑战C. 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D. 先进文明的历史传承价值【答案】D【解析】A.材料不光是体现了冲突还体现了融合B.材料没有反映出儒家思想受到挑战C.材料反映不出汉朝官僚集团成为权力中心D.科举制是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表现古人刚开始抛弃后来又不得不接受体现了先进文明的历史传承价值必然会被落后文明所学习2.如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治以下措施与如图所示区域有关的是()A. 开凿灵渠B. 开辟“五尺道”C. 修“直道”D. 设置象郡【答案】C【解析】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符合图示故C正确A灵渠位于广西排除B“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排除D象郡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今越南中部排除故选C3.清代的总督、巡抚除都带有京官头衔外印信也使用临时遣官所用的长方形“关防” 手下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文牍事务主要依靠私人聘请“幕宾”处理这种设置实质上反映出清代督抚()A. 不能正式统领地方衙门B. 身份和职位未被明确界定C. 行使权力受到多方制约D. 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答案】D【解析】A.清朝的总督和巡抚可以正式统领地方衙门B.清朝的总督和巡抚的身份和职位有明确的界定C.材料体现不出权利受到多方面的制约D.材料是强调清朝的总督和巡抚临时委派的性质特点同时没有配属属官实际上是要中央对他们的控制体现了地方督抚的设置本质上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故选D4.汉代孝廉举至京师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 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才被任命不同的职位这一规定()A. 提高了官员道德水平B. 凸显对官员从政才能的要求C. 完善了人才选拔制度D. 体现了公平竞争的选官原则【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察举制下选拔的官员需要进入郎署为郎官熟悉政务说明汉代的察举制不仅重视品德更加重视才能 B正确A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对官员才能的培养 A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公平公正 D排除故选B5.元朝统一后以极高的礼遇对待中原著名历史人物如兴建武成庙于枢密院以孙子、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等人从祭这种做法的实质是()A. 弘扬中原文化传统以维护统治B. 笼络汉族士人以缓和民族矛盾C. 统一思想以维护皇权专制D. 彰显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答案】A【解析】A项符合材料正确B项笼络汉族士人以缓和民族矛盾只是手段并非实质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统一思想故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彰显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故排除故选A6.宋初为削弱宰相的权力采取的措施有()①实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行的“二府”机制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③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④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A. ①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宋初实行“二府”机制就是利用枢密院来分割宰相的权力宋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①②③正确 B选项符合题意派文臣做地方官不是削弱相权④错误 ACD选项排除7.东晋时期有人形容当时的官场情况为“身未离襁褓而业被冠带” “上车不落则著作(官名著作郎)体中何如则秘书(官名秘书郎是轻闲而又高贵的官职)” 导致此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察举制难以选出真正人才B. 江南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C. 东晋最先推行九品中正制D. 当时世家大族势力的膨胀【答案】D【解析】东晋时期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恶性膨胀九品中正制日益腐朽评定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士人的门第出身成为主要的评定标准以品级授官职的制度已经发展到荒谬至极的地步进而导致材料中的“身未离襁褓”已被授予高官厚禄的现象的出现故D项正确故选D8.学者袁刚在《隋唐三省体制析论》中指出三省不是简单的职权分工地位也不相同中书、门下两省地位要高于尚书省尚书省虽在宫外但机构完备、人数众多中书、门下二省人数则相对较少这反映了()A. 君主意图平衡决策与行政部门B. 避免决策失误的有益尝试C. 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D. 以内制外的权力运行机制【答案】A【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中书、门下两省地位高于尚书省但人数少于尚书省这一状况有利于实现三省之间权力的平衡 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与题中信息不符排除题中信息表明三省之间互相制约不是以内制外,D项错误排除故选A9.《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反映了周代的()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皇帝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禅让制在夏朝以前存在排除井田制是土地制度排除C皇帝制度是从秦朝才出现 D错误故选B10.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这些卜人、巫师往往出身贵族有的还是地位显赫的附属国首领这表明商朝()A. 占卜师拥有最显赫的地位B. 依托神权加强中央集权C. 商王借助神权以维护王权D. 尚处于国家的萌芽阶段【答案】C【解析】A.商王拥有最显赫的地位占卜师为商王服务故排除B.商朝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故排除C.从材料中的“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和“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等信息来看反映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特别是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故正确D.夏朝时期我国的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故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这些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11.(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有何积极意义11.(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弊端任人唯亲徇私舞弊选官权为贵族门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察举制材料二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他们主要的弊端是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徇私舞弊选官的权力容易为贵族所把持不利于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答案】(2)积极意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与行政效率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有利于选拔积极有用的人才加强中央集权【答案】(3)趋势选拔范围趋向广泛(全民)选官原则趋向公平、公正、公开选拔标准逐渐以学识才能为主选官权向中央集中【解析】(3)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我们可以看出选官的范围日益广泛标准日益公平、公开、公正选拔的标准逐渐由血缘、门第转移到才能更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2.(1)据材料一概述裴姓形成的原因材料二据《装氏世谱》载河东闻喜(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在封建社会时期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官居宰相之人高达59人第3位宰相裴绾裴氏家族第十七世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第41位宰相裴度裴氏家族东眷第十八世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第59位宰相裴定裴氏家族第四十一世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2.(2)指出材料二中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材料三《裴氏家记》历代均有人撰修父死子继予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最终成书虽名日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12.(3)据材料三概括族谱的现实意义【答案】分封制的封地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 可归纳为分封制的封地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 可归纳为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答案】裴绾部门决策裴度部门起草诏令裴定部门只管行政【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裴绾裴氏家族第十七世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并结合汉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有关知识可知裴绾的部门负责决策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裴氏家族东眷第十八世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并结合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可知裴度的部门负责起草诏令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裴氏家族第四十一世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结合北宋加强君主集权的有关知识可知裴定的部门负责行政【答案】凝聚宗族传承文化反映历史【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虽名日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并结合所学宗法制的有关知识可以从凝聚宗族、传承文化、反映历史的角度进行归纳概括13.(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13.(2)材料二中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不得照抄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13.(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13.(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答案】(1)主要特点监察制度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发展、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或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监察官员由中央任免受中央监察机构直接统领有相对的独立性监察组织严密、独立【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答案】(2)资格要求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或从政经验)不良后果往往会导致御史滥用职权【解析】(2)第一小问的要求依据材料二“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可以看出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第二小问的后果依据材料二中“月课”“辱台钱”制度规定每月或百日必须奏事、弹人可知这有可能导致职权滥用【答案】(3)特点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重奖重罚对犯罪的监察官员从严惩处【解析】(3)根据材料三从对官吏的监察和对犯罪的监察官员的处罚两方面来思考【答案】(4)影响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加强了君主专制监察官员惩治贪官污吏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等【解析】(4)本小问的影响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从其利弊两方面展开评价14.(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14.(2)根据材料二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14.(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答案】(1)举措重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解析】(1)根据材料“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开东阁廷贤人与谋议……与大臣辩论”等信息归纳措施【答案】(2)变化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一相制变为多相制作用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既避免了权臣专权又加强了皇权【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中可以分析出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的变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答案】(3)理由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趋势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解析】(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以分析出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有关的是()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 龙生龙凤生凤D. 立嫡以长不以贤【答案】B【解析】A.这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B.“金榜高悬“可以看出这是指科举制C.这是世官制D.立嫡以长不以贤是宗法制的内容2.元朝侍御史高鸣进谏认为三省的行政效率不如一省他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 只设中书省B. 设三省C. 废中书省D. 设内阁【答案】A【解析】A.材料中废除三省只设一省体现的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只设中书省故正确B.设三省这一信息点是错误的材料中指出的是废除三省故排除C.材料中体现的废三省只设行中书省故错误D.内阁制度这一信息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故选A3.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A.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A汉朝初期军功授爵制得到发展后来又实行了察举制度凭借品德才能来选官改变了以前的世卿世禄制度B汉朝军功授爵不是主流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C参政热情提高是选官制度改变产生的影响D皇权专制统治完善不是平民参与政治的原因故选A4.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八股取士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廉”是汉代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依据故B正确A以血缘世袭为依据 C以家庭门第为依据 D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故排除故选B5.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B. 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 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政治清明D. 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答案】D【解析】A.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央官制没有涉及到地方官员B.三省六部制度没有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C.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央官制而不是选官制度D.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了中央官制的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6.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 而称关东诸国为“蛮夏” 从而构建起“受命于天的秦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的历史叙事秦国这一举动()A. 为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B. 扩大秦国在关东的影响力C. 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D. 重构历史以承继政治正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秦国史书记载本国承袭周人之业征服关东诸国目的在于为当时的兼并统一战争寻找历史依据故A正确B项扩大影响力错误C项传播华夏认同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观目的D项重构历史表述错误与材料不符故选A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 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 确保选官的公平公正C. 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 能使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答案】D【解析】中央集权制度优势在于提供强大的中央政府能够为政府带来足够的资源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古代体现为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中原农耕文明故D正确现代民主制度也有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AB项“确保”说法绝对故排除分割相权涉及的是君主专制故排除C故选D8.据史料记载在西周初期的一些文告中如《牧誓》《大诰》中皆称诸侯曰“友邦君” 但“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古国方之蔑矣” 可见西周分封制()A. 强化了诸侯与周王室的隶属关系B. 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 确立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的特权D. 加强了周天子君主专制的权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功臣、王族、先代贵族来巩固西周的统治依据材料“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可以看出分封的功臣、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以分封王族建立的诸侯为藩篱说明西周的分封制强化了诸侯与周王室的隶属关系故A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国间接统治地方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西周的分封制没有实现最高统治者权力的高度集中而且君主专制建立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故选A9.“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依据作者的观点周天子的名号能够存在到战国时期是因为()A. 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B. 中国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C. 诸侯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D. 周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答案】B【解析】西周、东周属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礼教力量作用无关排除A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周天子虽然失去了支配天下工作的能力但是地位还是受到认可的说明社会上形成了共同的心理认同有利于凝聚人心体现了中国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 B项正确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存在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实力排除C项周初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10.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明代皇帝“在法理上变成了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其产生的影响是()A. 丞相制度的完善B. 六部隶属于皇帝C. 君主专制加强D. 中央实行三省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C项正确明朝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故A项错误B项包含在C项中不是本质排除D项内容是隋唐时期的制度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思想主张的影响【答案】(1)特点反对暴政反对安逸享受强调以身作则以德治国突出民众的重要性(重民保民)原因吸取商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周亟待建立新的政治文化模式【解析】(1)依据材料中周公反对殷商酷刑暴政认为统治者不应贪图安逸享受要求统治者“刚制于酒”(强行戒酒)他还讲求以德治国、“民”字成了一个频繁出现的字眼等信息可知周公思想的特点反对暴政反对安逸享受强调以身作则以德治国突出民众的重要性(重民保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即吸取商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周亟待建立新的政治文化模式【答案】(2)影响促进了西周社会的繁荣稳定为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后世以德政为基础的政治文化模式【解析】(2)依据材料中以至于后世的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保民而王”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思想主张的影响12.(1)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科举制的实施有什么作用?【答案】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主要的标准是门第的高贵隋唐时期用科举制来选官主要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也就是注重才能【答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析】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只要结合科举制的影响来回答就可以学生要回顾书本上的基础知识13.(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13.(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3.(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原因汉武帝的推行儒生参政重视品德新发展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解析】(1)依据材料“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可以得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依据材料“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可以得出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答案】(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理由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解析】(2)依据材料“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可以得出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及科举制进步性的体现【答案】(3)侧重点课绩侧重实绩考察力求准确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解析】(3)依据材料“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 以便日后核对……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以得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14.(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选官的途径和标准概括东汉选官的发展变化14.(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科举取士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答案】(1)途径察举制标准孝廉、品德发展变化察举制开始由举荐为主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解析】(1)途径根据“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得出察举制标准根据“孝廉”“以德取人”得出孝廉、品德发展变化根据“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得出察举制开始由举荐为主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答案】(2)趋势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进步性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后历朝沿用影响深远【解析】(2)趋势根据“宋代对于科举取士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了对于举子与考官双方的防范”得出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进步性可联系所学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分析回答可从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总结。
2020—2021学年高中北师大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2.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对这种文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3.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B.隋唐C.魏晋南北朝D.明清4.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5.《欧阳修集》中载:“……既非副贰,又非属官。
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者应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北宋的通判6.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考试)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7.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8.秦朝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下列对该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继承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B.削弱了皇权C.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取消D.使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皇帝独揽大权9.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漫画素材题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漫画素材题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下图是《德皇威廉二世贪婪地吞食世界》的漫画,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是基于德国()A.企图建立世界霸主地位B.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C.经济得到了跃进性发展D.延续了军国主义传统2.图1是1942年5月10日原载《新天津画报》第一版的漫画:老百姓在中共和华北“新政权”之间作抉择,一边是幸福,一边则是磨刀霍霍,旁白是:“那(哪)边好?用冷静的头脑衡量一下吧。
”此漫画()A.昭示国共两党阶级矛盾水火不容B.体现了漫画的创作特点和风格C.表达百姓向往新中国的光明前景D.能够反映日本统治下社会教育的特点3.如图是反映雅典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漫画,它能够说明()A.在雅典言论和信仰自由B.两人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C.雅典人文主义从此诞生D.两人对人的认识截然不同4.1931年十月刊的《良友》杂志上有一幅黄文农作的漫画(如下图),内容为:“耗子不会生蛋,赶来和母鸡寻衅,妄想攫夺此蛋以为己有。
”此漫画反映了()A.抗日战争初期B.中国抗日民众力量的觉醒C.全国性爱国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5.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
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
虽可娱人,究属愚人。
其故维何,徒以虚声。
”该漫画表明当时()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如图是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揭示了()A.海峡两岸的关系一度紧张B.台独势力企图分裂祖国C.和平统一大业是历史趋势D.美国对华实行强权政治7.漫画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其本身虽然不一定“真实”,但我们仍能从中发掘出当时世事变迁的信息。
下图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全面建设()A.社会主义过程中“左倾”错误的影响B.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増产明显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中国在世界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8.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
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解析材料“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国寡民,故B项错误;C、D两项体现的是其民主政治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A2.(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克利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
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
这一做法()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并非导致其走向衰落。
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期,因此可以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
答案 C3.(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
这一规定()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B.具有环境保护意识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D.注重保护私人利益解析古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实际上是强调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故D项正确;A、B两项实际上意思一致,故排除;C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答案 D4.(2015·河南三市二调)“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法制,无论在实体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
”这说明罗马法()A.涵盖了现代法制的基本内容B.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C.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解析由“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法制”可知A项错误;在所有权方面,罗马法和现代法的共同点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的法权关系,故B项正确;“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并不是“全部”,故C项错误;罗马法出现在奴隶社会,私有制并不发达,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法律、法治、反腐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法律、法治、反腐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唐高祖起义至京师……唯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免之。
”唐太宗又将原来绞刑的五十条改为“免死,断右趾”。
后来制定《贞观律》,废除断趾的刑罚,免除一百多项死刑和徒刑的条款。
由材料可知唐朝()A.统治者用法务在宽简B.以法治为根本政治原则C.皇权以法律为其基础D.以徒刑取代肉刑和死刑2.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完成统一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律令。
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了重振昔日罗马帝国雄风,颁布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这表明()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依法治国是东西方的共同诉求C.法律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D.都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3.“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正当的举动为祸犹烈。
因为这些不正当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所以,所罗门说,义人在恶人面前败讼,好象浊浑之泉,弄浊之井”。
弗兰西斯・培根在《谈司法》中的这一观点()A.是对一个国家司法独立意义的理性考量B.强调应重视培养专业水平高的法官队伍C.司法审判的结果必须实现正义战胜邪恶D.认为维护司法公正审判是社会的稳定阀4.《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旨,吏治涣然丕变矣。
下逮仁、宜,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这说明()A.重典治吏规范统治秩序B.社会基层管理强化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淡化D.明初经济迅速恢复5.《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
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6.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
2021届高考历史北师大版 一轮复习考点探究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岐驱散,革命党那么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岐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岐已逃出广州。
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A.商绅斗争目的不同于革命党人B.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D.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一样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商绅与革命党人都在光复广州,斗争目的是清政府,故A项错误;商绅是采取请愿、和平方式,而革命党采取暴力方式,故B项错误;商绅阶层要求光复广东,反对清朝统治,故C项错误;广州地方商绅采取请愿、和平方式反清,而革命党采取暴力方式,故D项正确。
答案:D2.五色旗是辛亥革命中江浙地区首先使用的旗帜,设计者的理念是:“(五色旗)既可说明革命行为系为整治改造而起,非专为种族革命;又能缓和满、蒙、回、藏各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
〞国旗的设计理念表达了革命者的()①大汉民族观念②民主共和观念③国家统一观念④平等团结观念A.①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④解析:根据材料“非专为种族革命;又能缓和满、蒙、回、藏各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可知①错误,排除,应选C项。
答案:C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其实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扰和变革的焦虑。
此观点旨在强调()①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②国人当时很难在共和制度里创造一个新的秩序③资产阶级并未找到一种合适中国的制度④革命并不一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方法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困扰〞“焦虑〞,可知该题干主要强调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①④是革命的焦虑,②③是制度的困扰,故D项正确。
答案:D4.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局部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
所有卑贱、颓废、放纵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古代中国,朝廷对地方主官的考核主要有管理辖区的户口增减、土地开垦,钱谷出入、治安稳定、文化教育以及监察、管理下属情况等。
这表明古代中国地方()
A.考核奖惩机制较严密B.考核规章制度完备化
C.完全受命于中央D.考核内容颇具针对性
2.英国于1835年实行《市镇自治机关法》,创设了自治市,市区创设于1872年,为自治团体的性质,乡区创设于1894年。
1894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管辖区域内设立自治市、市区和乡区层级的自治政府。
这不能说明()
A.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早期发展B.英国地方自治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C.英国以立法维护地方自治D.自治市政府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3.有学生概括秦国文书上报制度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据此可知,秦国文书上报制度()
A.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保证了皇帝诏令的畅通无阻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D.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4.西夏皇族注意与党项贵族的关系,以通婚与权力笼络党项贵族,而母党“贵宠用事”。
西夏的皇权也因此备受贵族、母党与权臣等势力的挑战而动荡不安。
这充分表明( )
A.西夏政治受贵族影响巨大B.皇族听命于贵族的摆弄
C.“母党”左右西夏政局D.西夏内部民族矛盾复杂
5.中国古代统治者多次打击佛教,如“三武灭佛”,其原因是( )
①佛教广建寺院,耗费大量资财②佛教寺院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
③佛教寺院经济影响官方利益④佛教使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清朝前期,各省每年财政收入皆须上报户部,听候调拨。
到19世纪中期,不仅逐渐成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厘金完全由地方督抚支配,而且原本应交户部的地丁、关税、盐课等项银两也被督抚截留,大多被充作军饷。
这一变化()
A.表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失控B.说明政府财政危机已解决
C.得益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D.反映中央权力呈下移趋势
7.魏晋以来,直至十六国、北朝前期,伴随着北境诸少数族或主动或被动内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
北朝后期,郡县制全面回归。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深化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郡县制遭受挫折D.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8.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
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
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9.“考秦之制……内外管制为同一系统”。
丞相与地方郡守掌民事,御史大夫与地方郡监学监察,太尉与地方郡尉掌军事。
这反映了()
A.秦朝出现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队伍出现臃肿重叠现象D.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0.《唐律疏议·职制》载:“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
年。
”据此可知唐太宗()
A.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B.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
C.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D.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
11.公元前539年,郑国子产主政期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遂于公元前536年下令铸刑书,即把刑法铸在铁器上,公布于众,使上下人等共同遵守。
子产的这一改革措施说明()
A.法家思想开始产生B.宗法制瓦解C.旧体制的崩溃D.郑国欲称霸
12.元、明、清王朝在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
雍正年间将很多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设为流官。
改土归流后,在原土司地区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
据材料可知()
A.土司制度不复存在B.推行汉化政策
C.明清中央集权加强D.重视基层教化
13.《明史·职官志》记载:实行三司分权。
明太祖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队。
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权力制衡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中央集权
14.在清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巡抚主民政事务,总督主军事。
但实际上,二者的职权具有相当的类似性,可以说是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且有的督抚其辖地也有局部重叠。
这一做法是为了()
A.打破权力垄断以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以维护皇权独尊
C.提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效率D.军民分治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
15.秦汉时期,官员行使权力时所用的印章是盖在泥上的,从而形成封泥。
通过留下的封泥可以得知当时具体有哪些职官,哪些地名。
到现在为止,秦的这种封泥数量在两万枚以上,而汉四百年历史积累的封泥也就—万多枚。
此现象()
A.与王朝治国方略密切相关B.与中枢权力体系的调整相关
C.与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相关D.与王朝统治的盛衰密切相关
16.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隋朝这种举措()
A.旨在实现人口的快速增殖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
C.适应赋税制度改革的需要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17.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为学生免除徭役,学优者随带出巡,有的还授以官职,蜀地民众大为羡慕。
数年之间,蜀地民众开始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
材料表明当时()A.西南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B.轻徭薄赋利于争取民众支持
C.儒学独尊推动汉代教育发展D.百姓国家认同观念有所增强
18.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规定,国中“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考核合格后就能参与政事。
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打击了贵族特权
C.加剧了诸侯混战D.瓦解了传统秩序
二、简答题
19.材料一乡里制度在清代有许多方面的变化。
明代的保甲还未形成全国范围的乡里组织。
到了清代,随着顺治至雍正、乾隆再至嘉庆诸帝的倡行和推动,以及出现李光型、包世臣、于成龙、袁枚等一大批保甲制度的热心者甚至力行者,使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
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如在对乡里社会进行编甲后,“定更后,禁止夜行,如生产急病请稳延医之类,经保甲长验明给予夜行牌,方准放行,回时即将讲牌缴回”,若有造假、作弊,将予以定罪。
对流动人口也加约束,即便是乞丐也要实行编甲。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材料二美国州宪法一般规定,州行政部门由州长、副州长、州务卿、州大法官和委员会主席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