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区县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陆良县为例
基于碳足迹分析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农田种植业特征
基于碳足迹分析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农田种植业特征张变华;靳东升;郜春花【摘要】小尺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研究可为当地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碳足迹视角,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山西偏关县为例,根据主要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和各种作物的碳吸收率,利用SPSS软件回归分析了2007-2016年研究区农作物的碳吸收对农业化学物质及能源投入碳排放的消纳情况.结果表明,偏关县农田种植业的碳平衡处于碳生态盈余状态,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占比较大,玉米是影响农作物固碳的主要因素,但是变幅不大,而大豆固碳能力逐年增长,氮肥、农膜、耕作耗能、秸秆焚烧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氮肥碳排放年均贡献率为45%;农膜碳排放近10a增长5%.因此,碳生态盈余状态并不能掩饰化学物质和能源投入所引发的不可再生资源年损耗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的加剧.【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2【总页数】5页(P245-249)【关键词】碳足迹;碳吸收;种植业;偏关县【作者】张变华;靳东升;郜春花【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目前,关于碳如碳循环、碳排放、低碳发展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碳足迹可以度量因某种活动而引起直接或间接的CO2排放量[1]。
从碳足迹的视角研究碳排放、低碳减排措施,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2]。
而农田生态系统是大气的重要碳源与碳汇,研究其碳足迹及其变化可以为农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当前,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进行了研究。
SOVACOOL等[3],HERTWICH等[4]利用模型从国家及城市的层面对碳足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减少碳排放的措施;WEST等[5]对农田生态系统种植业中化肥、农药等使用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了研究。
生物质能源的碳足迹与减排潜力分析
生物质能源的碳足迹与减排潜力分析在当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能源领域的变革势在必行。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然而,要全面评估生物质能源的价值,就需要深入研究其碳足迹以及减排潜力。
生物质能源,顾名思义,是源于有机生物体的能源。
它包括了各种来源,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剩余物、能源作物以及城市有机垃圾等。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能源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理论上形成了一个相对低碳的循环。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生物质能源的碳足迹。
所谓碳足迹,就是指某种活动或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对于生物质能源来说,其碳足迹的计算较为复杂。
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收集、运输到加工转化,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并产生排放。
例如,收集农业废弃物时使用的机械设备会消耗燃油,从而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运输过程中的车辆也会因燃油消耗而排放温室气体。
此外,加工转化环节,如生物质的气化、液化或燃烧发电,也可能会有一些污染物的排放。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直接排放并不能完全代表生物质能源的碳足迹。
因为我们还需要考虑生物质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如果仅仅计算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排放,而忽略了生物质生长的碳吸收,就会对生物质能源的碳足迹产生错误的评估。
另外,生物质能源的类型和来源也会对碳足迹产生影响。
以能源作物为例,如果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或者为了种植能源作物而砍伐森林、破坏生态,那么其碳足迹可能会增加。
相反,如果利用的是农业和林业的废弃物,由于这些废弃物原本就需要处理,将其转化为能源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还降低了潜在的温室气体排放。
接下来,我们看看生物质能源的减排潜力。
由于生物质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相对较低,并且可以替代部分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因此具有显著的减排潜力。
在能源供应方面,生物质可以直接燃烧发电或供热,替代传统的煤炭或燃油。
碳足迹计算公式范文
碳足迹计算公式范文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国家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总量。
通过计算碳足迹,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碳排放。
碳足迹的计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生活碳足迹和生产碳足迹。
生活碳足迹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材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
计算生活碳足迹的公式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估算:1.住房能源的碳排放:计算家庭用于供暖、照明和家电使用等的能源消耗量,并将其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
2.交通工具的碳排放:计算个人或家庭使用的交通工具(如私家车、公共交通工具)的油耗,并将其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
3.食品与饮食的碳排放:计算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农业生产、肉类饲养等。
4.日常用品和消费品的碳排放:计算购买和使用日常用品和消费品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电子产品、家具、衣物等。
生产碳足迹是指企业、组织或国家的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总量。
计算生产碳足迹的公式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估算:1.能源消耗:计算企业或组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如电力、燃料)的消耗量,并将其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
2.原材料使用:计算企业或组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的数量,并将其转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
3.运输和物流:计算企业或组织在商品运输和物流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废物处理:计算企业或组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上只是碳足迹计算的大致方面,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不同。
为了准确计算碳足迹,可以参考相关的碳足迹计算工具、数据和标准。
在计算碳足迹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方法,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减少碳足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个人、组织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通过计算碳足迹,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碳排放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碳足迹,比如使用低碳能源、选择低碳交通工具、减少食品浪费等。
碳足迹报告简报
碳足迹报告简报简介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它是衡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碳足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减少碳足迹的策略。
什么是碳足迹?碳足迹是一个衡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的指标。
它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部分。
直接排放是指由个人或组织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例如家庭用电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间接排放则是指由个人或组织的消费行为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食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如何计算碳足迹?计算碳足迹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能源消耗、交通方式、食品选择等。
以下是计算碳足迹的一般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个人或组织的能源消耗数据,包括电力使用量、燃料消耗量等。
2.计算直接排放:根据能源消耗数据,计算个人或组织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
3.估算间接排放:根据个人或组织的消费行为,估算与食品、交通等相关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
4.汇总数据: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数据相加,得到总的碳足迹。
5.分析结果:根据计算结果,评估个人或组织的碳足迹水平,找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减少碳足迹的策略减少碳足迹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减少碳足迹的策略:1.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是降低碳足迹的关键。
可以采取措施如使用节能灯泡、购买能源效率较高的电器设备等来减少家庭或办公室的能源消耗。
2.选择可再生能源:购买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可以减少碳足迹。
例如,选择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产品。
3.改变交通方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代替开车可以减少交通排放。
4.减少食品浪费:减少食品浪费有助于降低碳足迹。
购买食物时避免囤积过多,合理利用剩余食材,选择包装较少的食品等都是减少食品浪费的方法。
5.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可以显著降低碳足迹。
植物性饮食和选择本地或季节性食材也是减少碳足迹的有效策略。
结论碳足迹是评估个人或组织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的重要指标。
什么是碳足迹如何计算和减少
什么是碳足迹如何计算和减少在如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足迹”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但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碳足迹吗?它又是如何计算的?我们又能通过哪些方法来减少它呢?碳足迹,简单来说,就是指个人、组织、活动或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这些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碳足迹的概念涵盖了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处理的全过程。
为什么要关注碳足迹呢?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
过多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等等。
那么,如何计算碳足迹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环节。
对于个人来说,计算碳足迹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
比如交通出行,如果你经常开车,那么就要考虑车辆的燃油消耗以及尾气排放。
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行驶里程和燃油效率都会影响碳排放量。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步行,相对来说碳足迹就会小很多。
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肉类,尤其是牛肉,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的碳足迹较低。
此外,食品的运输距离、加工方式等也会对碳足迹产生影响。
家庭能源使用也是计算碳足迹的一部分。
比如用电,要考虑电力的来源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还是其他可再生能源。
如果是火力发电,那么你的用电行为就会产生较多的碳排放。
使用节能电器、合理控制空调温度、减少不必要的用电等,都能降低家庭的碳足迹。
在工作方面,办公设备的使用、纸张的消耗等也都有相应的碳排放。
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计算碳足迹则更加复杂。
需要考虑整个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产品运输和销售,甚至包括员工的通勤等。
了解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减少碳足迹,为环保出一份力。
首先,在能源使用方面,我们可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足迹分析作为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其碳足迹分析对于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及其动态变化,评估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碳排放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碳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了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区域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碳足迹分析模型的构建等。
接下来,文章将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和碳汇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收集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文章将评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碳排放量,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以及农田土壤和植被的碳吸收量。
同时,文章还将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碳足迹的影响。
在评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后,文章将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和政策建议。
这些措施和建议旨在通过优化农业管理措施、推广低碳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文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理论框架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过程,它涉及到农田生态系统中碳的输入、输出、转化和储存等多个环节。
为了全面而准确地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
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引言: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在农田轮作系统中也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旨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对策,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支持。
一、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1. 甲烷(CH4)的排放特征: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由水稻田和其他湿地生态系统排放。
在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中,以水稻田为主,故甲烷的排放量较高。
受气候、土壤和农业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的甲烷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异性。
2. 二氧化碳(CO2)的排放特征: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气候变化主要归因于二氧化碳的排放。
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的CO2排放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呼吸和农业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
CO2的排放受作物类型、施肥方法和土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3. 一氧化氮(N2O)的排放特征:一氧化氮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主要来自于化肥的施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等。
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的N2O排放量与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氮素含量和水分状况等密切相关。
二、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1.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是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田的灌溉、施肥等农业活动不仅会增加水稻田甲烷的排放量,还会影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
2. 土壤条件:土壤是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子。
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土壤水分状况等会影响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
3.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导因素。
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会直接影响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过程。
4. 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是黄土高原雨养区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
精品论文在校大学生碳足迹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江苏师大在校大学生碳足迹测算及其影响分析姓名:陈琳学号:10251035院系: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年级、班组:地理科学(师范)10城11 指导教师:王净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江苏师大在校大学生碳足迹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在环境问题逐日升温的现今,“碳足迹”逐渐被人们所接触,高等学校也开始重视和关注低碳校园的建设。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依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提供的碳足迹计算器,测算江苏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的个人碳足迹并分析其组成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江苏师大大学生年平均碳排放量约在0.36吨/年,碳排量主要取决于食品源和直接能源(用电及交通耗能);同时大学生碳足迹受到性别、专业及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影响,并与可支配收入明显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环保校园环境,建议在能源损耗及可支配收入两方面对学生教育引导。
关键词:碳足迹;江苏师大;问卷调查法Calcula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Nowadays, as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people begin to get in touch with “Carbon Footprint” gradually. Furthermore, colleg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life as wel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hen the students’ carbon footprint i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JSNU)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or of carbon footprint offered by WWF, while its components and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emission of carbon for the students i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is 0.36 tons per year.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food and direct energy (electricity and transportation methods). Meanwhi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majors, monthly disposable income may affect the carbon footprint among students. In addition, monthly disposable income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mount. The destination of this study focuses on guiding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construct low-carbon lif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JSNU.Key words: Carbon Footprint;JSNU;questionnaire method目录1 引言 (4)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5)2.1调查对象 (5)2.2 调查方法 (5)3 大学生对碳足迹概念的了解程度 (6)4 大学生个人碳足迹测算与分析 (6)4.1 个人碳足迹计算与统计归类结果………………………………………………….6.4.2 影响个人碳足迹的组成因素 (8)5 大学生实现减排低碳的途径 (9)5.1 遵守良好生活习惯 (9)5.2 积极宣传低碳生活 (9)5.3 加强低碳管理制度 (10)6 结论 (10)参考文献 (11)1 引言英国气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气温自1900年以来确实上涨了0.75℃,其中2010年的平均气温最高【1】。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段华平;张悦;赵建波;卞新民【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1(25)5【摘要】采用1990-2009年农作物产量、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碳吸收量、碳足迹呈现增加趋势,碳吸收强度表现稳定,随着农用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990年的0.08hm2/hm2增加到2009年的0.13hm2/hm2。
各省(市、自治区)单位面积碳足迹差异十分明显,2009年最高的福建为0.27hm2/hm2,最低的黑龙江为0.08hm2/hm2。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碳生态盈余,碳足迹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耕地)的比例在10%左右,但随着年份的递进,所占比例有增大的趋势,1990年为8.46%,2009年为12.75%。
【总页数】6页(P203-208)【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碳足迹;中国【作者】段华平;张悦;赵建波;卞新民【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S158.3【相关文献】1.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法:误区、改进与应用——兼析中国集约农作碳效率(续) [J], 刘巽浩;徐文修;李增嘉;褚庆全;杨晓琳;陈阜2.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法:误区、改进与应用——兼析中国集约农作碳效率 [J], 刘巽浩;徐文修;李增嘉;褚庆全;杨晓琳;陈阜3.2006—2015年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 [J], 杭晓宁;张健;胡留杰;罗佳;马连杰;廖敦秀4.高原山区县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陆良县为例 [J], 段昕妤;罗明灿;陈国兰;陈建成5.吉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碳足迹分析 [J], 李玉波;刘国辉;许清涛;刘诚敏;王硕;崔祥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良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总结了陆良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的概况,分析了其实施的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概况;实施效果;问题;建议;云南陆良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9-0238-01陆良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高昆瑞(云南省陆良县林业局,云南陆良655600)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指国家为保护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生态效益而建立的,通过国家投资、向森林生态效益受益人收取生态效益补偿费用等途径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森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1-2]。
建立和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保护公益林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有重要意义。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2′。
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为246d [3]。
1陆良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概况2005年、2006年严格按照国家级公益林核查标准,陆良县以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依托,对陆良县公益林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共区划界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9186.7hm 2;按实施地类分:有林地25246.7hm 2,疏林地1753.3hm 2,灌木林地22186.7hm 2;按亚林种分:水源涵养林1866.7hm 2,水土保持林47320hm 2。
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场),83个村民委,7324个小班,2005—2009年每年国家投入县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总额332.0万元。
2010年后每年补助资金719.0万元[4-5]。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效果2.1确定了较为合理的2类林结构体系经过几次调整,全县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9186.7hm 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4.9%,全县商品林面积40338.3hm 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5.0%,形成了较为合理的2类林结构体系,既满足了陆良县生态建设的需要,又为今后林业产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碳足迹 产品计算案例
碳足迹产品计算案例碳足迹是指个体、组织或国家在生产、消费与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通常以二氧化碳的等效排放量来衡量。
计算碳足迹有助于评估个体、组织或国家的环境影响以及寻找减少排放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产品碳足迹计算案例。
假设我要计算某个手机的碳足迹。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计算的范围,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造、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
然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计算的依据。
1.原材料生产:手机的制造需要大量的金属和塑料材料。
我们需要查找这些原料的生产过程并记录每个过程的碳排放量。
例如,生产铝合金需要矿石开采、炼矿、铝的提取和加工过程。
每个过程的碳排放量可以通过相关的研究或统计数据获得。
2.制造过程:制造手机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工艺,这也会导致碳排放。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手机制造过程的数据,比如使用的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化学物质的使用等来计算碳排放量。
3.运输过程:手机的生产通常在多个地区完成,原材料和成品之间的运输也会产生碳排放。
我们需要获得相关的运输数据,比如距离、运输方式、燃料类型等来计算这部分的碳排放。
4.销售和使用过程:手机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会导致碳排放。
这包括通过电力网络为手机充电的过程以及手机使用时产生的碳排放,比如播放视频、上网等。
我们需要获得每个过程的数据,比如电力消耗量、使用频率、使用功率等来计算这部分的碳排放。
以上是碳足迹计算的基本流程,通过收集、整理和计算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手机的碳足迹。
通过评估碳足迹,我们可以识别手机生命周期中产生碳排放的主要环节,从而寻找减少排放的方法。
例如,可以改进原材料的生产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使用更高效的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优化运输方式,减少运输距离和能源消耗等。
总之,通过计算产品的碳足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的环境影响,并寻找减少排放的方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对生态经济影响分析
一
直呈现上 升的趋势 ; 总碳 足迹 由 20 0 4年 的 08 m . h , 7 人上升到 2 0 0 8年的 1 0h 2 , . m , 呈现上升 的趋势 ; 3 人 煤炭 利用的碳 足迹 最
大 , 油 次之 , 然 气 与煤 气所 占比例 较 小 ; 足 迹 产 值从 20 石 天 碳 0 4年 的 23 - 3万元 /m 增 加 到 20 h 0 8年 26 .6万元 ,r , 足 迹 生 态压 h 2碳 n 力从 20 0 4年 的 1 3 7上升 到 2 0 9. 7 o 8年 的 3 76 。 0. 4 关键 词 : 足迹 : 碳 碳排 放 : 苏省 江
人 类 消费对 生 态系统 占用 的相对 大小 ,揭 示生 态 系 统 发展 趋势 和 主要矛 盾 ,因而生 态足 迹成 为具 有 吸 引力 的生态 指标 。国外 学者将 生 态足迹 运 用 于 自然 资 源消耗 、 环境基 础 设施 竞争 力 、 弃 物与 消费 压力 废 等 的评 价与 评估 中 ,国内不少 专 家学者 也 利用 生态 足 迹方法 进行 各地 区 的可持续 能力分 析 [。因此 , 】 ] 生 态 足迹 已经 成为 国际 公认 的评 价 自然资 源 消耗 的方
农业生产碳足迹及氮肥去向的计量
种植结构
不同作物的碳吸收和排放能力不 同,因此种植结构对农业碳足迹
具有重要影响。
氮肥使用对碳足迹和氮肥去向影响
氮肥种类
不同种类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不同,如尿素、铵态氮肥等。
施肥量
过量施肥会导致氮肥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因此合理施肥是降低农业碳足迹的关键。
施肥方式
表面撒施、深施等施肥方式对氮肥去向和碳足迹 具有重要影响。
优化策略提出
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和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 01 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碳汇作物种植比例,提高农 02 业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
优化施肥管理,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精准 03 施肥等技术,降低氮肥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农业生产碳足迹核算方法
氮肥去向分析
农业生产碳足迹及氮 肥去向的计量
汇报人:
2023-12-06
目录
• 引言 • 农业生产碳足迹计量方法 • 氮肥去向计量方法 • 实例分析:某地区农业生产碳足迹
及氮肥去向 • 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探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生产活动中,尤其是种植和养殖环节,会产 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 亚氮等,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成功构建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碳足迹核算 方法,包括农资投入、农田管理、农产品 加工等环节。
揭示了氮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去向,包 括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挥发损失等途径 。
影响因素研究
减排措施提出
探讨了农业生产碳足迹和氮肥去向的主要 影响因素,如耕作方式、品种选择、气候 条件等。
小兴安岭林业企业碳足迹核算及影响因素
小兴安岭林业企业碳足迹核算及影响因素1. 内容概括本部分文档主要探讨小兴安岭林业企业的碳足迹核算及其影响因素。
小兴安岭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区域,其林业企业在碳汇功能及碳排放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碳足迹核算不仅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间内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总量,同时也为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深入了解并探究其碳足迹核算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林业企业的低碳转型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碳足迹核算方法介绍:阐述碳足迹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的界定与计算方式。
对于小兴安岭林业企业而言,将详细分析其特有的碳排放场景和核算难点。
林业企业碳足迹现状分析:分析小兴安岭林业企业当前的碳足迹状况,包括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等关键指标,以揭示其在碳减排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小兴安岭林业企业碳足迹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技术、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林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展示其碳足迹核算的实践过程以及影响碳足迹的关键因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对策建议与未来发展展望:基于碳足迹核算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政策引导等,并对未来小兴安岭林业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趋势进行展望。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评估已经成为关注焦点。
林业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碳汇功能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林业企业的碳足迹进行核算和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企业自身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为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以小兴安岭林业企业为对象,探讨其林业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国有林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调查和核算小兴安岭林业企业的碳足迹,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企业实现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西南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西南地区是我国碳循环的重要区域之一,全面测算西南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了解该区域碳循环过程,合理规划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西南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藏等地,本文采用贵州省为研究对象。
选择贵州省内10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地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以及植被生物量、凋落物量等指标,采用公式CE=(NPP+NEP)/ GPP计算全要素碳生产率。
其中,CE表示全要素碳生产率,NPP表示净第一性生产力,NEP表示净生态系统碳收支,GPP表示总初级生产力。
上述数据采用实地调查和卫星遥感数据获得,计算结果表明贵州省全要素碳生产率为1.05±0.11 kg C·m^(-2)·a^(-1)。
通过对贵州省不同海拔高度样地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植被类型对全要素碳生产率有影响,其中草本植被的全要素碳生产率显著高于林木和灌木植被。
2. 海拔高度对全要素碳生产率也有明显影响,随着海拔升高,全要素碳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3. 气候因素是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贵州省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以及年光合有效辐射是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4. 土壤因素对全要素碳生产率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含量较高的样地全要素碳生产率更高。
三、结论本研究对西南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本植被、较低海拔高度、较高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光合有效辐射以及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含量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
这些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西南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对科学制定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
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摘要】陕西省土地利用在碳排放和碳足迹方面的研究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对陕西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
随后进行土地利用碳排放评估和碳足迹分析,揭示碳排放水平较高的现状。
同时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最后结论表明陕西省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水平高,碳足迹影响因素复杂,建议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减少碳排放。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陕西省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碳减排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陕西省,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碳足迹, 研究, 分析,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 碳减排, 管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和碳足迹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在此背景下,研究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成为必然选择。
陕西省土地资源丰富,但面临土地开发过度和碳排放量较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碳足迹特征,为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陕西省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与碳排放状况可能存在区域差异,需要具体分析研究。
开展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陕西省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情况,评估碳足迹,并探讨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贡献程度,为减少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推动陕西省的土地利用管理和碳减排工作。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而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对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意义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计算碳足迹的理念
计算碳足迹的理念计算碳足迹是指通过评估个人、组织或国家的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
这个概念的理念是基于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指导。
计算碳足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碳足迹。
计算碳足迹的理念源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
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大量的证据,表明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碳足迹计算通过量化不同活动的碳排放量,帮助人们了解个人或组织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
这一概念促使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采取行动,减少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
计算碳足迹还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制定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和策略。
通过了解哪些活动产生了最高的碳排放量,人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排放。
例如,减少能源消耗,改变出行方式,使用更环保的产品等等。
通过计算碳足迹,人们可以找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中需要改变的方面,并采取行动以减少碳排放。
此外,计算碳足迹也有助于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有直接的影响时,他们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
计算碳足迹可以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选择更环保的方式生活。
最后,计算碳足迹的理念也逐渐成为企业和政府的关注重点。
许多组织和政府已经开始制定碳排放减少的政策和措施,并使用碳足迹计算来评估其环境影响。
通过计算碳足迹,企业和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综上所述,计算碳足迹的理念是基于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量化不同活动的碳排放量,帮助个人、组织和政府了解和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这一概念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采取行动来减少碳排放,以保护我们的地球。
畜牧业的环境影响评估生态足迹和碳排放的测量
畜牧业的环境影响评估生态足迹和碳排放的测量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部门,在满足人们对肉类和乳制品需求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为减少其负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估工具生态足迹和碳排放的测量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生态足迹是一种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的指标。
在畜牧业中,它可以用来评估耕地、草地和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牛肉生产为例,生态足迹的测量包括耕地用于种植饲料作物的面积、牛只在牧场所需的草地面积以及饲料和水的消耗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可以计算出生态足迹的大小,从而衡量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压力。
另外,碳排放也是评估畜牧业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
畜牧业在牛只的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而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
因此,测量畜牧业的碳排放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
通过对牛只数量、饲料类型和消化过程的研究,可以计算出畜牧业产生的碳排放量,为制定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准确测量畜牧业的生态足迹和碳排放量,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生命周期评估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它将畜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考虑在内,包括饲养、屠宰、加工和运输等环节。
通过对各环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综合评估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此外,建立准确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也是评估畜牧业环境影响的关键一步。
通过收集畜牧业相关数据,比如养殖规模、动物种类和饲养方式等,可以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
这将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畜牧业的环境影响评估涉及生态足迹和碳排放的测量。
通过采用生态足迹和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畜牧业对土地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建立准确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是评估的关键一步,将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对畜牧业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为减少其负面影响,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_段华平
第25卷第5期2011年10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25No.5Oct.,2011 收稿日期:2011-05-24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28);公益性行业(环保)科研专项(201109024) 作者简介:段华平(1975-),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研究。
E-mail:dhp@njau.edu.cn 通讯作者:卞新民(1952-),男,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研究。
E-mail:bjxlml@163.com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段华平,张悦,赵建波,卞新民(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采用1990-2009年农作物产量、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碳吸收量、碳足迹呈现增加趋势,碳吸收强度表现稳定,随着农用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990年的0.08hm2/hm2增加到2009年的0.13hm2/hm2。
各省(市、自治区)单位面积碳足迹差异十分明显,2009年最高的福建为0.27hm2/hm2,最低的黑龙江为0.08hm2/hm2。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碳生态盈余,碳足迹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耕地)的比例在10%左右,但随着年份的递进,所占比例有增大的趋势,1990年为8.46%,2009年为12.75%。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碳足迹;中国中图分类号:X171.1;S1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11)05-0203-06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ChinaDUAN Hua-ping,ZHANG Yue,ZHAO Jian-bo,BIAN Xin-min(College of Agronom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 data of crop yield and farmland produce investment in the period from 1990to2009,carbon emission,carbon absorpt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farmland ecosystems were estimated inChina.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as follows:Carbon emission amount and intensity,carbon absorption a-mount,and carbon footprint on the increase,carbon absorption intensity was stable,with the large numberof agricultural use of fossil energy,carbon footprint per unit area of 0.08hm2/hm2 rose from 1990to 2009of0.13hm2/hm2.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per unit area of carbon footprint was very obvious differ-ences,the highest in Fujian for the 0.27hm2/hm2,the lowest in Heilongjiang for the 0.08hm2/hm2.Chinafarmland ecosystem existence of the ecological surplus,the carbon footprint accounting for same time theproduction land area proportion approximately was 10%,with the years progressive,but the carbon foot-print accounting for the proportion to had the enlargement tendency,which was 8.46%in 1990and 12.75%in 2009.Key words:farmland ecosystem;carbon emission;carbon absorption;carbon footprint;China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20, 9(3), 223-232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journal/ijehttps:///10.12677/ije.2020.93028Calculation of Farmland Ecosystem CarbonFootprint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Factors at County Level in PlateauMountainous Area—Taking Lul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Xinyu Duan1, Mingcan Luo2*, Guolan Chen2,Jiancheng Chen31Financial Planning Offic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2Gree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3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Jul. 5th, 2020; accepted: Jul. 28th, 2020; published: Aug. 4th, 2020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ow-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pproach in plateau mountainous area, this paper taking a typical plateau mountain county—Lulia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2014-2018, the carbon emission, carbon absorpt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its farmland ecosystem are estimat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sink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11 townships (towns and overseas Chinese management region) had obvious differences in Lu-liang County; Damogu Town was the most carbon emission township with 53.39 thousand tons in the five-year cumulative carbon emissions; the smallest was Chinese management region with6.53 thousand tons; and Sancha River Town was the most carbon sink town with 234.53 thousandtons in the five-year cumulative carbon sink, the smallest was overseas Chinese management re-gion with 18.58 thousand tons; (2) Damogu Town was the most carbon footprint town with 4611.19 hm2in the five-year total, and the smallest was overseas Chinese management region with 1006.23 hm2; (3)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bon sink and following factors, namely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the amount of pesticides,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membranes,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power in total and 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total crop yield; (4) to reduce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its farmland eco-system, for Luliang County, following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adjust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duction of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such as chemical fertilizers, in-crease of the input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rops.*通讯作者。
段昕妤 等KeywordsPlateau Mountainous Area, Farmland, Carbon Footprint, Luliang County高原山区县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陆良县为例段昕妤1,罗明灿2*,陈国兰2,陈建成31西南林业大学计财处,云南 昆明2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7月5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4日摘要为探索高原落后山区的低碳农业发展途径,本文选择典型高原山区县陆良县为研究对象,以2014~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其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并进行了影响碳足迹的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1) 陆良县11个乡(镇、华侨管理区)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存在着明显差异,碳排放量最多的大莫古镇5年累计碳排放量53.39千t ,最小的华侨管理区只有6.53千t 。
碳吸收最多的三岔河镇5年累计碳吸收量234.53千t ,最小的华侨管理区只有18.58千t ;(2) 碳足迹最多的大莫古镇五年累计为4611.19 hm 2,最小的华侨管理区只有1006.23 hm 2;(3) 碳足迹与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呈正相关,与农作物总产量呈负相关;(4) 要减小其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陆良县需要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等措施。
关键词高原山区,农田,碳足迹,陆良县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目前,气候变化及其引起气候变暖影响因素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碳循环、碳排放、碳足迹、低碳农村发展等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1] [2] [3] [4]。
碳足迹是对人为干扰引起段昕妤 等的CO 2排放量的度量,同时也可以反映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因此作为衡量人类活动碳排放的有效方法,“碳足迹”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美国加州环保署委托伯克利大学设计了碳足迹计算器[5],我国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碳足迹进行了研究,他们从碳足迹理论与核算方法、碳足迹与环境治理、碳足迹改善等方面开展了碳足迹研究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6] [7] [8] [9]。
农业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交织频繁行业,日益成为世界上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是农业碳排放的重要部分,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综观当前我国碳足迹的研究中,城镇碳足迹的研究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对于农村地区而言,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碳足迹的研究还尚显缺乏。
研究内容也多以大尺度的区域以及能源消费视角的产业碳足迹等为主。
对西部高原欠发达山区的小微尺度的农业碳足迹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选取云南省高原山区的陆良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及碳足迹影响因素,旨在为该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2. 研究区概况陆良县地处云南省东部,全县总面积1989.47平方千米,坝区面积771.9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8.80%,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
平坝区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全县海拔在1640~2690米之间。
全县辖中枢镇、马街镇、三岔河镇、板桥镇、芳华镇、召夸镇、大莫古镇、小百户镇、活水乡、龙海乡共10个乡镇和1个华侨管理区。
陆良县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高原山区县,农耕地开发程度较高,素有“滇中粮仓”的美誉。
2019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3.88亿元,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1.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05元。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1. 碳足迹估算3.1.1.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边界确定本文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边界确定为:碳排放包括化肥施用、农药施用、农膜使用、农机使用、农田灌溉,碳吸收包括水稻、玉米、烤烟、蔬菜等农作物的碳吸收。
3.1.2. 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估算方法本文分别选取化肥施用、农药施用、农膜使用、农业机械应用以及农业灌溉过程中的碳排放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来源,对其进行碳排放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