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疟疾已完成
2015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疟疾
2015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疟疾疟疾
1. 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
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芷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
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2. 白头翁汤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3. 胃苓汤 (平胃+五苓散)
平胃散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4.驻车丸
驻车丸治阴虚痢,痢久不愈阴血伤; 黄连干姜归胶入,虚坐努责腹痛康。
5. 桃花汤
桃花汤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用之; 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止痢最宜施。
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6. 连理汤(黄连+理中丸)
7.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8.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肠清热又安蛔。
9.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红花枳壳草赤芍,归芎香脂索乌药,行气活血阻膈消。
中域医考()搜集整理。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
中医内科学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内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未来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 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介绍了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日常调 护方法,强调了饮食起居有序、 避免外感时邪等重要性。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疟疾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员们对疟疾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有了 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实用的治疗技能
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中医内科学之疟疾,掌握了一些实用的 治疗技能,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出汗及间歇期反复发作等,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如 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流感、伤寒、败血症等疾病进行鉴别。流感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的间歇期;伤寒以持续高热 、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为特征;败血症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等,但无明显的间歇期。
寻求医疗帮助
一旦出现类似疟疾的症状,如 寒战、高热、出汗等,应及时 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策略
心理疏导
疟疾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营养支持
疟疾患者因高热、出汗等症状导致身体消耗增加,需要补充足够的 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05
CATALOGUE
预防调护与康复建议
预防措施及生活调护建议
01
中医内科学课件59疟疾
易思
中医内科学
概述
(一)定义: 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 争所致,以寒 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 的传染性疾病。
10/16/2020
中医内科学
(二)源流
《素问.疟论篇》 “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 乃作。”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 《神农本草经》 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 《金匮要略.疟病》 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 证型。 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 疟母,一直沿用至今。
缓解,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柴胡截疟饮
10/16/2020
中医内科学
2、温疟 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口渴引
饮,尿赤便闭,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10/16/2020
中医内科学
3、寒疟 症状: 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
10/16/2020
中医内科学
证候特征
以寒战、 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 1、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 2、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 3、多以夏秋二季发病。
10/16/2020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理
疟邪→伏于表里 乘虚而入
饮食所伤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 劳倦过度
邪正相争→发作期 正胜邪却→休止期
10/16/2020
中医内科学
预防调摄
本病为蚊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 施。 疟疾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瘴疟神志 昏迷者,应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人体 温、脉搏、呼吸、 血压和神志变化,予 适当处理。饮食以易于消化, 富有营养 之流质或半流;久疟要加强饮食调补。
10/16/2020
中医内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疟疾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疟疾疟疾一、疟疾的概念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二、疟疾的病因病机1.病因主要是感受“疟邪",但与正虚抗邪能力下降有关。
诱发因素则与外感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有关,其中尤以暑湿诱发为最多。
夏秋暑湿当令之际,正是蚊毒疟邪肆虐之时,若人体被疟蚊叮吮,则疟邪入侵致病。
因饮食所伤,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或起居失宜,劳倦太过,元气耗伤,营卫空虚,疟邪乘袭,即可发病。
2.病机基本病机——疟邪伏于少阳,出入营卫,邪正交争,引起发作。
病位在少阳、募原,并可内搏五脏。
病理因素——疟邪、瘴毒。
病理性质——邪实为主,后期正虚邪恋而成虚实夹杂之证。
三、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或三日发作一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等症。
2.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输入过疟疾患者的血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脾脏肿大。
四、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类证鉴别1.疟疾与风温发热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系症状;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特征,无肺系症状。
在发病季节上,风温多见于冬春,疟疾常发于夏秋。
2.疟疾与淋证发热淋证初起,湿热蕴蒸,邪正相搏,亦常见寒战发热,但多兼小便频急,滴沥刺痛,腰部酸胀疼痛等症,可与疟疾鉴别。
五、疟疾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首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其次辨寒热的偏盛;再辨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区分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不同。
首先瘴疟为疟疾一种,但瘴疟一般预后较差,多见于南方地区,病情严重,未发时亦有症状存在,且多伴有神昏谵语,内犯心神等症。
其次辨寒热偏盛。
属正疟者,先寒后热,寒热相当;属温疟者,阳热偏盛,热多寒少;属寒疟者,阳虚寒盛,热少寒多。
瘴疟者,阴阳极度偏盛,热甚寒微,甚至壮热不寒者为热障;寒甚热微,甚至但寒不热者,则为冷瘴。
中医内科学痢疾已完成精品PPT课件
• 本病初期多实证
1.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
疫毒痢
2.疫毒上冲于胃,使胃气逆而不降;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
噤口 痢
3.感湿热或湿热内生,壅滞腑气,下痢赤白,肛门灼热
湿热痢
4.寒湿阴邪,内困脾土,脾失健运,邪留肠中,气机阻滞,下痢白多赤少
不同点
病因病机
大便性状
湿热、疫毒、饮食 壅滞于肠中,与气 血相搏,肠道传化 失司,脂膜血络受 伤,腐败化为脓血
大便次数虽多而 量少,排赤白脓 血便
湿邪内伤,脾虚湿 盛,运化失职,湿 浊内生,混杂合污 而下
大便溏薄,粪便 清稀,或如水, 或完谷不化,而 无赤白脓血便, 腹痛多伴肠鸣
里急后重 明显
少有
三、相关检查
寒湿痢
• 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
1.疫毒热盛伤津 湿热内郁不清,日久则伤阴、伤气
素体阴虚感邪 阴虚痢者
阴虚痢
2.脾胃素虚而感寒湿患痢
湿热痢过服寒凉药物致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 化源
日久因脾胃虚寒,
不足,累及肾阳 寒征象
关门不固,下痢滑脱不禁,腰酸腹冷,表虚现寒虚痢
3.痢疾失治,迁延日久
【病因病机 】
• 痢疾的病因有外感时邪疫毒和饮食不节两方面,
病机主要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 受
伤而成痢。
• 一、病因
1.外感时邪 2.饮食不节(洁)
二、病机
痢; 外感时邪
血壅滞
疫毒之邪
内侵胃肠
发病骤急 疫毒
湿热之邪
湿郁热蒸 肠胃气机阻滞 湿热痢;
夏暑感寒伤湿 寒湿痢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疟疾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疟疾细目一:概述疟疾的概念及源流1.疟疾的概念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2.疟疾的源流《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的功效。
《金匮要略》阐述了瘅疟、温疟、牝疟等各种不同类型疟疾的辨证论治,并指出疟久不愈,可以形成痞块,称为“疟母”,其所列之鳖甲煎丸至今仍为临床习用。
晋代《肘后备急方》首先提出疫疟的名称,认为其病因为感受山岚瘴毒之气,并明确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
细目二:病因病机疟疾的病机特点疟疾的病位:邪伏藏于半表半里,属少阳经脉部位。
基本病机为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则疟病发作;疟邪伏藏,则发作休止。
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疟疾的诊断要点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或3日发作1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等症。
2.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输入过疟疾患者的血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脾肿大。
二、疟疾与淋证发热及风温发热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一、疟疾治疗的基本原则疟疾的治疗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
二、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主症、治法及方药1.正疟主症:发作症状比较典型,常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
每日或间一、两日发作1次,寒热休作有时。
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代表方: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常山、草果、槟榔、半夏、生姜、红枣。
2.温疟主症: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芩、柴胡、青蒿、桂枝、常山。
3.寒疟主症:发作时热少寒多,口不渴,胸闷脘痞,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代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疟疾共34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医内科学——疟疾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医内科学课件59疟疾PPT文档22页
•
46、寓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医内科学59疟疾 PPT课件
2019/10/6
中医内科学
预防调摄
本病为蚊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 施。•疟疾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瘴疟神志 昏迷者,应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人体 温、脉搏、呼吸、•血压和神志变化,予 适当处理。饮食以易于消化,•富有营养 之流质或半流;久疟要加强饮食调补。
2019/10/6
中医内科学
2019/10/6
中医内科学
证候特征
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
1、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 2、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 3、多以夏秋二季发病。
2019/10/6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理
疟邪→伏于表里
乘虚而入
饮食所伤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
劳倦过度
邪正相争→发作期 正胜邪却→休止期
2019/10/6
中医内科学
3、寒疟 ••症状:•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 ,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2019/10/6
中医内科学
4、热瘴 ••症状:•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 、严重者神昏谵语,•面红目赤,烦渴饮 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舌质红绛, 苔黄腻,脉洪数。
2019/10/6
Hale Waihona Puke 易思中医内科学概述
(一)定义: 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 争所致,以寒
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 的传染性疾病。
2019/10/6
中医内科学
(二)源流
《素问.疟论篇》•“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 应乃作。”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 《金匮要略.疟病》•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 证型。•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 疟母,一直沿用至今。 •《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 名称。在《山瘴疟候》篇指出瘴疟多发于岭南,•由 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候特征
• 以寒战、 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 • 1、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 • 2、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 • 3、多以夏秋二季发病。
10/18/2020
病因病理
• 疟邪→伏于表里
•
乘虚而入
• 饮食所伤
•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
• 劳倦过度
•
邪正相争→发作期 正胜邪却→休止期
10/18/2020
预防调摄
• 本病为蚊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 施。 疟疾发作 时应卧床休息。瘴疟神志昏迷者,应加强护理,注意观察 病人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和神志变化,予适当处理。 饮食以易于消化, 富有营养之流质或半流;久疟要加强 饮食调补。
10/18/2020
• 3、 实验室检查:在高热时取血涂片, 查到疟原虫则为 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
10/18/2020
鉴别诊断:
• 淋证-寒战壮热,伴腰痛尿频、尿急、
•
尿痛,小便常规异常。
• 风温 卫分-寒战发热、寒热往来无汗、 或微汗,伴 表退、伴气分里热症。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青蒿素合清瘴汤
10/18/2020
5、冷瘴 症状: 寒甚热微,或呕吐腹泻,甚则
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 治法:解毒除瘴,芳香化浊 方药:青蒿素合不换金正气散
10/18/2020
6、劳疟 症状: 患疟疾日久,倦怠乏力,短气
懒言, 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遏 劳则复发,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何人饮
10/18/2020
发作期 休止期
休作有时→正疟
阳盛热多→瘟疟
寒湿偏盛→寒疟
瘴毒内盛→瘴疟
气血耗伤
病久
劳疟
遇劳即发
痰瘀互结 疟母
胁下痞块
10/18/2020
诊断
• 1、 典型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汗出 周期性发作、间 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人。
• 2、 流行病学:居住疟区或近期到过疟 疾区,在夏秋季 节发病。
《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 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 名称。在《山瘴疟候》篇指出瘴疟多发于岭南, 由 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
10/18/2020
《备急千金要方》 除制订以常山、蜀漆 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景岳全书.疟疾》 进一步肯定疟疾因 感受疟邪所致,指出“疟疾之作.•..... 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疟 者耶。”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 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 哑”。
10/18/2020
7、疟母 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舌质紫黯,
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方药:鳖甲煎丸
10/18/2020
转归预后
• 除瘴疟外,疟疾一般预后良好,目前有 特效药,经过及 时治疗,大多较快痊愈。疟病日久,正虚邪恋,可形成劳 疟,易反复发作,使病情缠绵。瘴症则病情严重,若抢救 不及时,可致阴阳极度偏胜,心神蒙蔽,易导致死亡。
10/18/2020
3、寒疟 症状: 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
,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10/18/2020
4、热瘴 症状: 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
、严重者神昏谵语, 面红目赤,烦渴饮 冷,大便秘结, 小便热赤,舌质红绛, 苔黄腻,脉洪数。
10/18/2020
(三)分证论治 1、正疟 症状: 寒战、发热头痛、出汗、症状
缓解,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柴胡截疟饮
10/18/2020
2、温疟 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口渴引
饮,尿赤便闭,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10/18/2020
概述
• (一)定义: • 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 争所致,以寒战壮热、头痛、汗
出,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10/18/2020
(二)源流
《素问.疟论篇》 “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 乃作。”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 《神农本草经》 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 《金匮要略.疟病》 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 证型。 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 疟母,一直沿用至今。
• 阴虚里热-午后潮热、低热为主、缠 绵难退。
10/18/2020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1、辨瘴疟与一般疟疾 • 瘴疟: 症状多样,病情严重,多有神昏谵语等精神症
状,发病多在南方。 • 2、辨寒热之偏盛: • 3、辨正气之盛衰:
10/18/2020
(二)治疗原则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