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我国大豆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
![我国大豆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b0ad3e5aeaad1f346933fe1.png)
来 份 ; 白质 含 量 变 异 在 3 % ~5 % , 中蛋 白 质 含 量 在 5 % 以上 的 种 质 有 I0多 份 ; 麻 蛋 7 2 其 0 7 亚
或高 耐 的 种 质 。因 此 , 国 大 豆 品种 资 源 各 性状 的 改 良潜 力 还 是很 大 的 , 过 研究 、 理 、 我 通 整 改 良一 定 会 创 造 出 大 豆 育 种 所 需 要 的 优 异 种 质 。
2 我 国 大 豆 育 种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近 年 来 , 国选 育 出 的 大 豆 品 种 有 的虽 然 也 有 很 高 的 增 产 潜 力 , 经 济 寿 命 短 , 广 面 我 但 推 积小 。一 个 品 种 的 经 济 寿 命 基 本 取 决 于 两 个 因 素 : 是 后 续 品 种 的 数 量 , 是 品 种 退 化 速 一 二 度 , 就 是 品 种 的抗 病 性 和适 应 性 。新 品 种 的 经 济 寿命 缩 短 , 明 近 年 来 育 种 速 度 加 快 , 也 说 后 续 品 种增 多 , 品种 更 替 加 快 , 同时 也说 明 品 种 抗 病 性 和 适 应 性 较 差 , 得 品 种 退 化 较 快 。近 使 年 来 所 选 育 的大 豆 品 种 , 有 象 铁 丰 1 、 农 2 、 丰 2 、 林 2 、 豆 4号 等品 种 推 广 面 积 没 8黑 6合 5吉 0鲁
对 种 质 基 础 材 料 进 行 拓 宽 、 良和 创新 , 改 目的是 提 高 基 础材 料 的 配合 力 水 平 、 良品 质 、 改 增强抗病虫 、 逆境和适应性 能力 , 抗 为选 育 优 质 高产 的 大 豆 新 品 种 奠 定 种质 基 础 。
大豆的种植技术_大豆的种植要点
![大豆的种植技术_大豆的种植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5803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e.png)
大豆的种植技术_大豆的种植要点大豆的种植技术_大豆的种植要点大豆有着很悠久的种植历史,那么你应该知道大豆是如何种植的吧?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大豆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大豆的种植技术一、整地选种,大豆最忌重茬,因为:①连作会使土壤中氮素增加而阻碍磷钾的吸收;②大豆根群分泌一种酸性有毒物质,连作使大豆缺钼;③大豆的病虫害有专一性,连作加重病虫危害.因此,选择种植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及薯类轮作或间套种.无论春播夏播,播种前深耕整平,施足底肥,灌足底水.要选用优良品种,晾晒筛选除杂后,用根瘤菌粉+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拌种,阴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水肥地力、季节等条件确定株行距和播种量.做到合理密植.二、壮苗促花:出苗后,要及时查苗间苗补苗,确保全苗.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培土(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有利于疏松土壤,促根系发育,利于耐旱、抗倒、排涝,利于根瘤菌形成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在整个苗期要做到水肥充足,NPK比例和墒情要合理匹配,要在植株开始分枝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顶梢狂长,催多发分枝,促花芽分化,促花多、花早、花齐,抗倒伏,形成丰产株形.三、增蒂壮荚:植株生长进入开花结荚期,要在开花前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收分质量,防止花荚脱落和增花、增荚,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要加强这一阶段的水肥管理,要看苗情适施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要适量多追施磷肥.要及时灌水,确保墒情充足.要给大田防喷施新高脂膜600—800倍液,防蒸腾,防蒸发、抗萎蔫,防花荚脱落.四、防治病虫:大豆的病虫害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大豆的病害有:大豆根腐病、线虫病、灰斑病、褐纹病、霜霉病等,虫害有潜根蝇、大豆蚜虫、食心虫等,防治办法:①事前预防,选无病优良品种,整地时进行土壤灭菌杀虫处理;②在发病前喷施灭菌防虫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③在病虫害发生期,要按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灭杀.大豆的种植要点1、种植密度。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134e84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c.png)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大豆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大豆产量和改良品质。
本文将详细描述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展开讨论。
一、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原理:大豆杂交育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组合使得优良性状得以表现,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2. 杂交优势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亲本的水平。
3. 配对不育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选育配对不育系,利用配对不育性实现杂交,避免自交和杂交后代产生的自交衰退现象。
4. 基因组改良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组改良,利用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使得杂交后代的性状进一步改良。
二、大豆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是大豆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
需要选择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
2. 亲本的差异:选择亲本时要注重亲本之间的差异性,以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互补性,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组合的配制:合理选择杂交组合,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优势互补的配制,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4. 配对不育系的选育:选育高产、优质的配对不育系,保证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5. 杂交确保: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进行授粉作业时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授粉的成活率。
6. 遗传背景的接近: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的接近程度,减少杂合劣势的发生,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加强杂交亲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亲本的健康和杂交后代的稳定性。
8. 选择适宜栽培地点:栽培地点的选择对于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点进行杂交育种。
9. 高效利用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10. 团队合作:大豆杂交育种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各环节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3526b5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7.png)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人类和家畜主要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大豆新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1. 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是利用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培育出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杂交品种。
这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杂交育种包括单个杂交和多个杂交两种方式,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合试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新品种。
2. 诱变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对植物进行处理,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突变体,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常用的诱变剂有γ射线、X射线、化学药剂等。
3.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细胞或原生质体水平上对植物进行基因操作,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育种的一些限制,实现基因的准确导入和表达调控。
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转移、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选择等。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在早期材料中进行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表型鉴定的影响,加快优良基因的积累。
常用的分子标记有SSR、RAPD、AFLP等。
5. 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成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表型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表型鉴定的效率和精度,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日益先进,为满足人类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大豆品种培育,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8346d165727a5e9856a61a4.png)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作者:王聪来源:《吉林农业》2011年第11期1.大豆育种的基本原理1.1大豆育种的特点大豆育种遵循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变异、选择等)。
大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容易保持种性,对日照敏感,对环境适应性差,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
1.2大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和一般步骤:配制具有目标性状遗传变异的组合,选好父母亲本进行杂交、自交,从中分离优良个体并衍生为家系;多年、多点的家系试验,鉴定其产量等目标性状;选拔优异的家系,区试、审定、推广。
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诱变育种;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2.大豆育种程序及小区技术2.1大豆育种程序引进或创造变异群体→选择优良变异个体→ 繁殖、鉴定优良变异→中选变异→鉴定推广。
2.2大豆育种程序的小区技术创造变异圃,采用顺序排列创造变异;变异后代圃,采用顺序排列鉴定、选择优良变异个体;鉴定圃试验,采用顺序排列的间比法设计筛选优良家系;产量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筛选最佳家系。
参试材料多时可用分组随机区组设计。
亦有采用简单格子设计以及其他各种变通的设计。
3.纯系品种良种繁育的基本程序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大田生产4.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和良种的基本关系达到原种质量标准←提纯复壮←大田生产↓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4.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是指由育种者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
育种者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一个育种家个人。
育种家种子的生产是在育种者亲自掌握和指导下进行的一个世代(原原种)或者两个世代(原种)的高纯度良种繁育。
育种家种子的一般标准为:性状典型一致,生长整齐一致,纯度高。
4.2原种原种是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生产的种子,是育种家种子的后代。
一般是由育种者或者取得授权的种子公司或者其他取得授权的良种繁育专业户生产出来的。
原种要求具备与育种家种子同样的品质,在种子纯度上应尽可能接近育种家种子。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7ab2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e.png)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引言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产大豆的需求,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大豆分子育种方案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步骤。
分子育种的基本原理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的技术手段,将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实现选育目标性状的目的。
大豆分子育种以种质资源的收集、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为基础,通过精确掌握遗传变异的信息,实现理论预测、辅助选择和背景调整等关键环节的优化,提高育种效率和选育质量。
大豆分子育种的关键技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大豆分子育种的第一步是收集和保存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大豆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品质特性以及抗性等,目的是获取具有丰富多样性和优良性状的大豆品种。
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是在基因组上的一小段DNA序列,可以作为遗传位点来鉴定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科学家们通过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来实现遗传变异的鉴定和分析。
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SSR 标记、SNP标记等。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遗传图谱是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和连锁关系而构建的图谱。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并判断某个特定性状的遗传基础。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常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并结合QTL定位来精确定位目标性状的候选基因。
精准选择和背景调整通过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精确选择。
基于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的信息,可以进行辅助选择和交配设计,从而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杂交组合。
同时,背景调整也是大豆分子育种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选取适宜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有效减少不相关的遗传变异。
大豆分子育种的步骤1.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丰富多样的大豆种质资源,并通过冷冻保存等方式进行长期保存。
大豆分子育种
![大豆分子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233e7f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e.png)
大豆分子育种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能源开发等领域。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种植者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分子育种作为一种现代育种方法,在大豆育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大豆分子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是基于大豆的基因组和遗传信息,通过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寻找与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具有多态性和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2. 关联分析。
通过收集大豆种质资源的多态性标记信息和农艺性状表型数据,运用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位点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
3. 基因定位。
通过大豆种质资源的交叉分离群体和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构建,将目标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为后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克隆提供基础。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根据基因定位结果,发展针对有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的方式,加速优良基因的引入和固定,提高育种效率。
二、大豆分子育种的应用进展和成果大豆分子育种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通过分子育种手段的应用,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和利用了与大豆产量、耐逆性、品质等相关的基因或位点,开展了一系列大豆育种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1. 产量的提高。
通过发掘与产量相关的基因或位点,优良的产量性状被成功地引入到现有的商业品种中,提高了大豆的单株产量和总产量。
2. 耐逆性的改良。
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方法,发掘与大豆耐旱、耐寒、抗病等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优良耐逆性的品种,提高了大豆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3. 品质的改良。
大豆分子育种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改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a9176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9.png)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1. 杂种优势利用技术
通过两个不同的纯合亲本系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优良的杂交大豆品种。
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亲本的优势,培育出表现优异的杂交后代。
2. 细胞遗传学技术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大豆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创造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常见的方法有离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基因转移等。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在大豆分子水平上鉴定和追踪目标性状相关的DNA片段,加快育种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基因组选择技术
利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对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的优良等位基因进行评估和选择。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性状的高效选择。
5.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技术可以规避传统转基因技术
的一些问题。
通过上述先进的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可以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程,为大豆生产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大豆品种培育向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大豆育种技术
![大豆育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3ab89e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3.png)
大豆育种技术
1. 杂交育种:利用不同亲本之间的遗传优势,进行交配,经过多代选择、筛选,再进行杂交,产生新的优良品种。
2. 干扰素微注射技术:由于传统的遗传改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劳力,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异种生物的干扰素基因引入大豆种子后,进行微注射,达到快速生成突变种子的目的。
3.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有选择地删除或添加基因,通过修改大豆的基因组,从而产生更具抗病、抗逆性和高产性的新品种。
4.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遗传标记技术,利用DNA标记检测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新品种中所需要的特殊性状,如优良的品质、高产性和抗病性,从而加速选育优良品种的进程。
5. 显微镜技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大豆的花粉形态和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从而通过杂交育种等方式来选育适应性更强、抗病性更好、品质更高的新品种。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及优异材料的创新与应用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及优异材料的创新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0124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d.png)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育种手段,它利用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
过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精确设计和改造,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
的大豆新品种。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更精确、高效
地改善大豆的农艺性状,如产量、品质、抗性等,从而满足
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创新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大豆基因组测序和基因挖掘:通过对大豆基因组的测序
和分析,挖掘出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为后续的分子
设计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豆进行基因
型鉴定,实现对目标性状的快速、准确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3.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定点突变或插入,从而创造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大豆
新材料。
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
果。
例如,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已经成功培育出多个具
有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优异性状的大豆新品种,这些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可以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大豆基因组中的优异基因资源,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育种手段,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进一步提高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及优异材料的创新与应用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这种技术,有望为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豆遗传育种中的最新技术
![大豆遗传育种中的最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55a70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7.png)
大豆遗传育种中的最新技术大豆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料和蛋白原料之一,一直是农业科技研究的热门领域。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等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大豆遗传育种的最新技术,以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支持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大豆及其各种产品的需求。
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新兴的遗传育种技术,它基于对特定大豆基因序列的了解,将大豆基因组进行分级和类别划分,并通过对多个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快速筛选出大豆种类中最符合种植者需求和期望的潜在品种。
在很大程度上,这项技术已经取代了过去依靠单独植物品质的方法进行繁殖的方式。
二、全基因组重测序全基因组重测序是一种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它使用基因测序技术来厘清大豆基因组的各个细节和机理。
大豆基因组还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巨大的系统,因为这些基因不仅仅决定了大豆的基础性状如形态、生长和发育,还直接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等多种属性。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大豆品种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从中找出适合特定种植条件和目的的最佳品种。
三、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是另一种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它需要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来创造新变异和次薄弱种植品种,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实现的遗传改进或传统育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做到精准的基因编辑、代替或删除,从而创造出具有更高生产力、适应力和适宜性的新品种。
四、高通量鉴定技术高通量鉴定技术是一种定制的遗传育种技术,它利用基因芯片和DNA测序等技术高度监测植物基因组的表达、药物反应、代谢作用和抗病性等多种事项,比如大豆的叶面积、温度容限和固氮能力等,从而为选育新品种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和支持。
综上所述,大豆遗传育种中的最新技术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推崇。
它不仅能帮助生产者解决一些特定的育种方面要求,而且可以创造出对环境和社会层面有利的新品种。
大豆科技的发展不仅影响农业部门,也对工业、医疗、食品和生物医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研究
![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ed84b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0.png)
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研究在农业领域中,育种技术是决定作物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是常用的两种育种方法。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不同的优缺点。
本文将会比较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探究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什么是大豆分子育种?大豆分子育种是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特定基因或基因组一代代组合,最终选育出与原种具有明显差异,生产性能得到提高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它主要是针对单倍体的基因组来进行育种的。
大豆分子育种优点:1.可避免显性性状的问题:大豆分子育种能够在早期的育种过程中检测基因发生的变异。
这使得它可以有效地避免遗传性状被显性的问题。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使得育种的效率更高。
2.最小化样本损失:大豆分子育种能够降低样本损失。
这种方法不需要等到样本全生长变化,就可以去除显性负载或基因组的抗性。
这有助于保护潜在的高质量株系。
3.提高产量和生产力:大豆分子育种可以从分子水平改善植物的根系、叶片等角度,从而提高其生产力。
同时,还能在遗传层面上解决许多植物抗性方面的问题,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价值。
大豆分子育种缺点:1.昂贵的仪器和设备:大豆分子育种需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仪器和设备,而这些仪器的价格较高。
这给分子育种的成本带来极大的压力。
2.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分子育种需要技术的支持,如果无法培养技术人员或是人员水平不够到位,技术成果就很可能会流失。
所以,分子育种需要拥有专业的人才。
什么是大豆杂交育种?大豆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更多互不相同的亲本植物结合起来,生成相对杂种的育种方法。
因为杂交植物通常可以产生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大豆杂交育种方法被广泛采用。
大豆杂交育种优点:1.提高了作物的生产性:大豆杂交育种可以利用亲本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从而产生异种杂种。
这种方法可以让异种杂种更具有适应性,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大豆的产量和生产力。
2.使得育种过程更加简单:大豆杂交育种可以在无需基因编辑的情况下产生新品种。
大豆分子的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
![大豆分子的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9fd75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c.png)
当前我国的大豆育种相关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无论是育种理论,还是育种技术,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
将多种技术加以整合,通过分子标记或者转基因育种等技术能够改良大豆基因。
本文首先对于大豆分子的标记育种方式进行分析,提出育种过程存在的各项挑战,并对分子育种未来工作发展提出展望。
一、大豆分子育种现状1、分子标记应用分子标记法辅助大豆的育种环节,主要可通过如下几方面工作进行:第一,构建遗传图谱,该项工作为分子育种基础工作。
我国科学家使用“长农4号”和“新民6号”等共同组合为F2群体,构建出以RFLP为主的分子图谱。
国外Hwang使用3组自交系,构建SSR 与STS标记共计1810个,涵盖高密度的大豆遗传图谱,超过20个连锁群,并且每个连锁群的平均标记数量超过90.5个。
第二,性状基因的定位,重点致力于大豆品质、产量等农艺形状基因的研究。
周蓉等使用“中豆32”和“中豆29”等自交系群,对于大豆的单株产量以及产量组成的因子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量组成因子以及大豆的倒伏形状和38个遗传效应相关。
第三,分子标记选择,此技术能够改良作物的遗传形状,通过杂交后代,寻找表现型、基因型等进行鉴定,辅助育种选择。
我国农科院使用“鲁豆4号”,通过回交转育的方式,探索SSR标记法,找到适宜的标记数目,结果显示,使用少数的标记进行初筛,能够筛选出遗传的回复率高材料,之后标记鉴定,逐渐减少标记数目,能够提高目的形状的培育进程。
2、转基因育种大豆转基因育种主要使用基因枪、农杆菌介导等方法转化子叶节、体细胞以及胚轴等遗传物质。
我国对于转基因大豆的研究还存在于筛选植株、检测植株以及鉴定植株等阶段。
以介导法展开大豆的胚尖遗传物质转化,可发现培养时间和浸染时间等因素对于遗传转化产生的影响。
国外的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发展相对较快,对于大豆FAD2以及FatB等基因进行抑制,有效提高大豆油酸的含量,获得的大豆新品种中油酸含量为85%。
随着各学者对于大豆蛋白、氨基酸、油脂等组分展开研究,经过改良之后,获得的大豆品种具有良好的抗虫二、大豆分子育种面临的挑战1、突破性品种少对比于国外先进的大豆分子育种模式培育出的品种,我国通过此育种模式培育出的具有突破性的品种相对较少,而且转基因品种也局限在棉花培育领域之内。
优质大豆育种途径及关键技术分析
![优质大豆育种途径及关键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ea203b10661ed9ad51f3d7.png)
2 6 2 ・
农 林科研
优质 大豆育种途径及关键 技术分析
郑 雪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黑龙江省嘉荫农场土肥检测 中心, 黑龙 江 伊春 1 5 3 0 0 0 )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大豆育种途径及 育种 的关键技 术。 关键词 : 4 g质大豆 ; 育种途径 ; 关键技 术; 分析
1 大 豆 育 种 途径 半, 以便从小分离 出更多综合性状优 良的个体 ; ②双交 。 一般先采用 从大豆育种途径上分为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和基 因导人育种 。 4个品种配成 2 个单交组合 ,然后用 F 。 或 F 世代的单株配成双交 这些育种途径同样都是 品质改 良的主要育种途径 。 组合 , 也有用 3个亲本配成 2个单交组合后再复合杂 交 , 这样 可加 1 . 1 在 品质育种 中要坚持提 高品质 的同时不能使得产量过多的 强 1 个亲本 的遗传性。 在配双交组合时要选择 2个综合性状好的亲 降低 。衡量这一准则 的指标 , 是 品质 的升值部分能够补偿产量降低 本 , 或 2个某品质性状优 良的亲本 , 这样优 良性状 的遗传性 可 占双 部分 的产值。品种选育的最终 目的是推广后 给种植者带来效益 。 种 交杂种的一半 , 成效较大 。 不论用哪种复交方法 , 杂种第一代都会 出 植者决定是否继续种植该优质品种 , 取决于他们种植该品种后是 否 现分离现象 , 必须选株 。因此 , 复交 时当代杂交种子要 比单交 多 , 使 获得 比种植普通品种有较高 的效益。 如果总效益达不到普通品种的 复交子一代能提供足够大的分离群体以利选择 。 双交的子一代群体 效益 , 种植者就不会种植该优质 品种 。 应 比三 交 的大 。原 则 上 复 交子 一 代 群 体 越 大 越 好 , 特 别 是 双 交 的 最 1 . 2生产 X优质 , 是大豆杂交育种 中的主要亲本选配方式。 这组 后一次杂交相 当于单交 的第 二代 , 如果群体太小 , 不容易 分离出性 的高产品种是指在生产上产量高 、 推广面积大 的品种 , 此类 品种 基 状优 良的单株 。 此外 , 从三交子一代 中选单株种植第二代时 , 对延缓 本上属于某个地区的生态适应类 型。 以一个适应的生态类品种为基 次单交来说 已是子三代 材料 , 对第二次杂交 的那个亲本品种来说 础, 引入蛋 白质 或脂 肪突出的亲本 , 育成 产量高的优质 品种机会 较 则是子二代材料 , 所 以从每个三交子一代 中选单株在第一代应适 当 多。 多些 。同样 , 双交子一代的每个中选 单株 即是第一次单交的子二代 1 . 3 选用配合力高的材料做 亲本 。一般所说的配合力就是指一 个体 , 也应加大种植群体 。一般三交子一代 和双交子一代 的每个 中 个 品种与其他品种杂交 以后对杂种后代 的某个性 状所产生 的平 均 选单株 的下一代种植应 1 0 0株左右 , 一般来说 , 复交 比单交 能取得 表现或一般影响的能力 。配合力好的品种 , 杂交后代能分离出有 益 更好的效果 , 但需花的时间较长 , 杂交后代的处理也 比较复杂 , 目前 的类 型。 育种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个优 良的品种 , 常是好的亲本 , 如黑 大豆复交 时因杂交粒数不够 多 , 群体还受 限制 , 用复交方 法推广品 龙江省 的合丰 2 5号品种 ,是一个好 的亲本 ,产量上具有较高配合 种还不多 , 有待大豆育种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因此 , 决定 复交组合应 力, 在不同地 区用它做亲本均获得成功。 例如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该慎重 , 事先对于应用 的亲本要 了解透彻 , 根据杂交 的方 式以及各 大豆研究所和北安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此品种做 亲本 , 育成了许多推 亲本配置的先后次序 , 制定 出杂交计划 , 按计划进行组 配。 广品种和优 良材料。黑农 3 5 号是一个蛋 白质育种 的好亲本 ,东农 ( 3 ) 回交。产量育种中的回交通常是以 2 个 品种杂交后用亲本之 4 8号 、 黑农 1 0 1 号都是 以此品种为亲本育成的高蛋 白质品种。但也 与子一代 回交 ,回交后代 中所选单株经数代 回交和个体选育 , 选 并非所有优 良品种都是好亲本 , 有 时本身某个 品质性状表现不太突 出新 品 种 。 出的品种在与其他品种杂交后 , 表现较好 , 且能育出优 良品种 。 这就 ( 4 ) 轮 回选择 。 轮回选择始于玉米 自交系的改 良。 其基本程序为 : 是通 常所指 的特殊配合力 , 特殊 配合力无论是高产育种还是品质育 选择优 良亲本组成原始互交群体 , 从原始群体 中根据所要改 良的 目 种 中都 非 常 重 要 。 标性状鉴定选择优 良个 体 , 当选 的优 良个体相互 杂交 重组 , 以形成 1 . 4地理远缘和亲缘材料的应用 。每个育种单位常常形成一个 下一次轮选群体 。 通过不断地选择和杂交 、 重组 , 使群体中 目标性状 独特的育种风格 , 这与各育种学位所持有 的品种 资源有关 , 也 与育 有利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在群体改 良中, 一方 面可 以不断 向群体 种者的选择风格有关。在育种初期往往是以品种为主要 亲本 , 在各 输入新种质 ; 另一方面 , 在任一 轮可 以从 中选择所需优 良个 体 , 结合 育种单位形成大量 的优 良材料后 ,基本 上就以这些改 良种质 为基 常规育种程序 , 培育优 良的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础, 最多是引进 临近育种 中位的一些材料 , 久而久之 , 就形成 了独特 2 . 2杂交后代的处理 和选择 或单 一的类型 。随着育种者不断选育 出一些优 良品种之后 , 也会发 大豆杂交后代的选择正确 与否 , 与品质育种的成败关系非常密 现 育 成更 优 良 品种 的难 度 越 来 越 大 , 原 因是 基 因类 型 缺 乏 。如 果 在 切 。 大豆是 自花授粉作物 , 它具有杂种从第二代开始分离 、 至第五代 育 种 过程 之 中不 断 引进 地 理 上 和 亲 缘 关 系 较远 的种 质 , 会 大 大 延 缓 或第 六 代 性状 才能 稳 定 下 来 的 特点 。如 以大 豆 的产 量 、 蛋 白质 和 脂 育种材料 的单一化 。 在蛋 白质和脂肪育种实践 中经常出现在应用某 肪含量等在遗传上 以加性的数量遗传 为主, 在生理 上对外界条件反 个远缘材料做亲本时 , 两亲本 的蛋 白质 和脂肪都不 高 , 但后 代却 出 映敏感 , 并 以千变万化 的变异类型 , 去适应各种不 同的条件 。因此 , 现蛋白质或脂肪特殊高的材料 , 这是由于亲缘关 系较远 的双亲控制 在确定大豆杂交后代处理方法的程 序时,既要遵循以加性为主 , 数 蛋 白质和脂肪基 因互补的结果 。 量遗传规律和联系抗病性等质量遗传的特点 , 又要 在首先选择形成 2大 豆 品质 育 种 技 术 定 的生态类型的基础上 , 进一步选择育成质优高产的新 品种 。 2 . 1 杂交方式 参考文献 ( 1 ) 单交。 单交是指选择 2 个具有育种 目标特点的亲本进行一次 [ I I 郝瑞莲, 卢广远, 韩 英, 陈鑫伟. 大豆优 质高蛋 白育种研究的探 讨『 J 1 . 杂交选育新 品种 的杂交方式 。 单交无论是在产量育种还是在 品质育 中国农学通报, 2 0 0 4 , 1 . 种上都是应用较为普遍的杂交类 型。在 品质育种 , 单交 的母本应 当 [ 2 ] 杜 维 广, 何 志鸿. 大豆 品 质 育 种 策 略 及 途 径 [ J ] . 黑 龙 江农 业 科 学 , 98 9, 6 . 是 当地适应 的生 态类型 , 即在 育种 目标地区产量高的材料 , 父本则 1 应有为某个 品质性状 突出的材料 , 如高脂肪酸或低亚麻酸 、 胰蛋 白 【 3 】 钱 华, 雷勃钧, 卢翠华等. 高蛋 白大豆 品种 育成及其技术拓 宽研 究 酶缺失 、 脂肪氧化酶缺失等遗传上较简单 的性状突出的品种 。 l J l _ 大豆科学 , 1 9 9 8 , 2 . ( 2 ) 复合杂交。①三交 。三交就是利用单交组合 的 F , 代为母本 , 引入第 3个品种或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 。其方式是 : 甲 X乙一 F X 丙。 三交在品质育种 中较多的应用 于单交引入的优质亲本存在着较 难驯服 的缺点时 , 只是在配制单交组合后 因为所用亲本存在着不 能 够互补克服的缺点时应用 。 三交的第二次杂交用的品种在需要改期 加 强的性状上突 出综合性要好 ,这样它 的遗传 性能 占杂种后代 一
浅谈利用野生大豆创新育种资源和新品种
![浅谈利用野生大豆创新育种资源和新品种](https://img.taocdn.com/s3/m/3e714e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3.png)
浅谈利用野生大豆创新育种资源和新品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野生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丰富性,被广泛认为是育种改良的重要资源。
在传统大豆育种过程中,野生大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用野生大豆创新育种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人们对高品质、高产量、抗病虫害的需求不断增加,利用野生大豆进行育种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通过引入野生大豆的优良基因,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大豆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农药的使用,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对野生大豆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耐病性和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野生大豆资源的特点、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利用野生大豆创新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野生大豆资源的特点1. 遗传多样性丰富:野生大豆作为栽培大豆的近缘种,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和遗传变异。
这种多样性为育种工作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帮助育种者获取新的优良基因。
2. 抗逆性强:野生大豆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生长,逐渐形成了对各种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野生大豆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包括抗病虫害、抗干旱、抗盐碱等性状。
3. 营养价值高:一些野生大豆种质不仅在生长特性上具有独特优势,还在营养价值方面表现出色,含有更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4. 生长环境广泛:野生大豆种植分布范围广泛,生长环境包括山地、沙地、荒野等不同类型的生境。
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为育种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能够创造更多的新品种。
野生大豆资源以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较强的抗逆性、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生长环境等特点,为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资源支持。
利用野生大豆资源进行创新育种,可以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62c0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3.png)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人类的食物和饲料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大豆新品种成为了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传统育种技术
传统的大豆品种培育技术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等。
通过人工对亲本材料进行精心选择和配置,利用遗传分离和重组的原理,经过多代自交及选择,可以培育出具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
2. 分子marker辅助育种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marker辅助育种技术在大豆品种培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构建高密度分子marker图谱,可以准确定位和鉴定目标性状的基因位点,从而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3. 转基因育种技术
转基因育种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赋予大豆新的遗传性状。
目前,抗虫、抗草甘膦等transgenic大豆品种已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商业化种植。
转基因育种技术为培育具有特殊性状的大豆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4.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育种手段,可以精准编辑植物基因组
的特定位点,无需引入外源基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高效地编辑或敲除大豆中的有害基因,或者插入有利的功能基因,从而创造出理想的大豆新品种。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为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大豆新品种提供有力支撑。
论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163b1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8.png)
论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大豆种植的重要性大豆种植在我国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蛋白来源之一,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大豆还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油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油品。
大豆还可用于制作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
大豆的种子壳还可以用于制作饲料,提高家禽畜牧业的发展。
大豆种植不仅可以丰富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提高粮食安全,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大豆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豆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显得尤为必要。
【字数:209】1.2 高产栽培技术的必要性高产栽培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缩短生长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灌溉等措施,可以增加每亩土地的产量,提升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高产栽培技术还可以促进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加强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只有不断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不断创新,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率,才能实现大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大豆种植现状分析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居于领先地位。
在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总体产量增长放缓。
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品种选择不当等因素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大豆产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大豆育种技术实验报告
![大豆育种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21bf4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d.png)
一、实验背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大豆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豆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大豆种子、基因编辑工具、载体质粒等。
2. 实验方法(1)基因编辑: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大豆基因进行编辑,以增强大豆的生物固氮能力。
(2)载体构建:将编辑后的基因插入到载体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
(3)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豆细胞中,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
(4)筛选:通过PCR、测序等方法筛选出目标基因编辑成功的植株。
(5)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转基因大豆植株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因编辑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大豆基因进行编辑,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
2. 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豆细胞中,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
3. 筛选通过PCR、测序等方法筛选出目标基因编辑成功的植株。
4. 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转基因大豆植株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产量:转基因大豆植株的产量较非转基因大豆植株提高了10-20%。
(2)蛋白质含量: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蛋白质含量较非转基因大豆植株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这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基因编辑技术,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讨论1. 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可控等优点,在植物育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大豆育种新技术推广
![大豆育种新技术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840af4c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4.png)
大豆育种新技术推广
大豆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豆育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下是几个大豆育种新技术的推广。
1.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大豆品种改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近几年新出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大豆基因进行编辑和修饰,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大豆品种。
这项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耐病性,对于推动大豆育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利用机器学习优化大豆育种
机器学习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类学习的过程,可以为大豆育种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测和分析。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大豆的基因数据,并预测出未来可能的变异情况和产量情况,从而指导大豆育种的进程。
3. 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大豆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序列上的特定位点进行遗传分析的技术,可以为大豆育种提供更加精准的遗传信息。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确定大豆品种中的一些重要遗传特征,指导品种的选择和改良。
总之,大豆育种新技术的推广可以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有助于提高大豆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4e74c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0.png)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类和家畜的主要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对于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1. 传统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等方法。
这些技术依赖于亲本材料的基因组合,通过人工选择和多代自交固定所需性状。
传统育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周期较长,且受到基因库的限制。
2.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为大豆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手段,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等。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MAS技术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在较早的世代就能准确地鉴定出携带所需基因的个体,大大提高了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外源基因的引入,可以赋予大豆新的有益性状,如抗虫性、耐除草剂性、改善营养成分等。
目前,已有多个转基因大豆品
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商业化种植。
(3)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精准修改作物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项技术在大豆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为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性的新品种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大豆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是高产、稳产,目前国内外 主要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 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来进行大豆育种。 20 世纪 90 年 代中期以前, 大豆育种基本采用传统育种手段,而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分子育种和其他育种方法 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大豆品质改良。 2.1 大豆常规育种
1 150.1 元。
1 示范点基本情况
龙山县海拔 480 m,年平均降雨量 1 400 mm,年 平 均 气 温 15.8℃ 。 地 理 位 置 : 东 径 109°46′ , 北 纬 29°15′。 靛房镇位于龙山县城南 103 km,境内望云山
作 者 简 介 : 付 文 晶 (1982-),男 ,助 理 农 艺 师 ,从 事 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 推 广 工 作 。
质与优油脂组分。 (4) 大豆抗性育种的研究。 病虫害与逆境是高
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未来的育种将进一步利用
分子技术扩展对多种病虫及逆境的抗、耐性。
参考文献 [1]李 文 滨,赵 雪.2009 年 大 豆 分 子 标 记 及 辅 助 选 择 育 种 研 究 进
展 [J].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0,41(1):139-148. [2]Shou H, Palmer R, Wang K. lrreproducibility of the soybean
付文晶 田红霞 张 军 黄 江 (湖南省龙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龙山 416800)
摘要:沣油 5103 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龙山 县根据该品种特性,采取科学种植,机械化栽培等技术,亩产 164.3 kg。 关键字:沣油 5103;高产;措施
沣 油 5103 由 湖 南 省 作 物 研 究 所 培 育 , 为 甘 蓝 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全生育为 217 天,平均 株高 157.9 cm,是龙山 县开展油菜 万 亩 高产创建的主推品种之一。 2015 年平均该品种亩产 达 164.3 kg, 按市场价格计算 (7 元/kg), 亩产值达
基 金 项 目 :濮 阳 市 重 大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120401-4)。 作者简介:李江涛,男,硕士,主要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研究。 电话:0393-6661328;E-mail:jiangtaoli025@
-224-
经济作物 2015.9
龙山县沣油 5103 油菜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总结
1 大豆育种现状
大豆起源于中国, 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 油脂来源。 中国每年都有自主选育品种,但仍需大量 进口转基因大豆,首要原因是我国大豆品种产量低, 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是我国大豆品种 的含油量普遍比进口大豆低,加工相对效益也较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由于中国的耕地有限且呈不断减少的趋 势, 仅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来增加产量的可能性很 小,故只有在提高单产水平上努力。 传统育种方法有 着自身的优点, 但同样存在着选择效率低和育种周 期长等缺点。 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全面完成,在分子水 平上对大豆进行遗传操作的育种时代已经到来。
3 大豆育种方向及展望
综合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未来大豆育 种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常规育种方法在大豆品种选育中将起重要 的主导作用。
(2) 大豆分子育种正在并将在大豆育种中发挥 越来越大的作用。
(3) 大豆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是大豆品质的关键
部分。 首先是高蛋白质和高油脂含量,其次是优蛋白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遗 传育种的结合点, 借助分子标记可以对育种材料从 DNA 水平上进行选择, 从而达到作物产量、品质和抗 性等综合性状的高效改良和提高。 2.2.2 大豆转基因育种 大豆遗传转化不仅是鉴定 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重要 途径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初王连铮研究员和邵启全 研究员等开展的大豆遗传转化研究开创了中国大豆 转基因研究的历史 87-89。 中国大豆转基因所用的方 法 包 括 花 粉 管 通 道 法 、农 杆 菌 介 导 法 、基 因 枪 法 、PEG 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后两种方法应用较 少。 国外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引领了世界转基因作物 的快速发展。 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 Monsanto 公司利 用基因枪轰击方法将编码 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磷
大豆育种所采用的各种不同育种途径中, 88.16%以上的品种是杂交育种育成的。 大豆本身是 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易保持种性,地 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 故目前常规育种试验技
术仍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方式。 2.2 分子育种 2.2.1 大豆分子标记育种 大豆分子育种将使以表 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转变为对基因型的直接、准 确、高效选择,从而实现育种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到 2006 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3 个国家的转基因大豆 种植面积已分别上升为大豆面积种植总面积的 92%,99%和 55%,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 全球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迅猛发展是 “一个基因可以 改变一个产业”的典型范例,显示了分子育种的巨大 威力。
2015.9 经济作物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李江涛 于会勇 杨彩云 王晓莲 阎淑滑 郑云峰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濮阳 457000)
摘要:大豆作为重要油料和蛋白来源,通过分子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缩短大豆品种选育 年限,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 我们综述了目前大豆育种的技术手段,为加快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 借鉴。 关键词:大豆;育种技术;分子育种
酸 合 成 酶 (EPSPS) 基 因 转 入 大 豆 , 培 育 出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并大面积产业化。 2.2.3 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 作物品种分子设计 育种是作物分子育种的理想, 它可以实现从传统的 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 大豆基因 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以及上面阐述 的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成果,为 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的尝试创造了条件。 目前主 要研究方向:大豆结构基因组、大豆功能基因组、大 豆生物信息数据库及计算机模拟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