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_浅谈中国教育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新中国教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六十个春秋,走到了今天。
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始终不愿意面对,那就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究竟与教育本质和教育理想逐步接近还是越来越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中国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中国教育论文篇一《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针对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通过深入比对、客观分析和对教育改革的行动反思,探寻我国教育改革的瓶颈所在,提出了引发思考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教师素质教育制度教材内容评价体系新中国教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六十个春秋,走到了今天。
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始终不愿意面对,那就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究竟与教育本质和教育理想逐步接近还是越来越远?毋庸置疑,新中国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汲取在逐步发展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更多的是在向思维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多样化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是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还不能完全肯定。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当代教育的功效与它的过去相比在逐步退化,因为在学生成长、教育本身及社会现状等环节所反映出的与人的教育有关的诸多问题,越来越显著地映射出中国教育的乏力与无能(它本应该是强有力的)。
并且这一退化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已经深度波及了社会与民族的发展。
所以,当教育对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促进不大的时候,我们应该审视教育的成败与得失,而且从中有所收获,进而有所行动。
因此,我认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流程首先应该是思想理念的改革;其次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最后才是行为的改革。
而改革的思路首先应该明确和正视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要寻找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才是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此同时,要避免步入一种极为普遍的误区,即视硬件建设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发展和发展的潜力在于软件的建设与发展,而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并不是重点。
创办了日本第一所大学的福泽谕吉,是当代日本民族的灵魂人物。
目前日本钞票最大面额是一万日元,而该钞票上面的头像不是天皇,也不是其他政治或军事人物,却是福泽谕吉。
浅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论文
浅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论文当前,教育政策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但随着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教育政策研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论文篇一《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本土化》摘要:当前,教育政策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但随着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教育政策研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本土化研究的严重不足。
因此,中国教育政策特别需要本土化的研究。
这就要求教育政策研究者必须消除研究中的“崇洋”心理,培养本土意识和强烈的实践关怀精神,建立本土化的教育政策研究方法体系,同时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向外借鉴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政策研究;本土化一、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研究中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改革的历史就是教育政策周期性变更的过程,也是教育政策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政策研究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
但从呈现出来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来看,其繁荣的背后,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1.教育政策研究中引进了太多的西方理论和概念,导致政策理念模糊应该说在中国刚刚开始市场经济改革,教育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模式的时候,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但随着引进的概念和理论的繁多,而且缺少对那些貌似相同的政策模式进行组致的区分,以及对实行此种政策所需要的条件进行详尽和细致的分析,导致教育政策理念混乱。
比如“教育券”政策,就存在多种形式,英国、美国、哥伦比亚、以色列等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教育券”政策,但这些国家设计这些模式的最初理念和目标并不相同,有些甚至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究竟需要哪一种,可以在多大的范围内推行,能否解决当前中国教育中的问题,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目前最重要的是效率问题还是公平问题,等等,“教育券”政策研究中对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似乎并没有给予很好的回答。
中国的教育制度浅谈论文
中国的教育制度浅谈论文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中国的教育制度并没有扮演着“改变命运”的机制作用,相反,它正日益复制着社会上的不等机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的教育制度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的教育制度浅谈论文篇一《浅析当前中国教育制度在社会分层中扮演的角色》【摘要】教育场域有着它自身的规则,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处处都是“机会平等”。
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中国的教育制度并没有扮演着“改变命运”的机制作用,相反,它正日益复制着社会上的不等机制。
【关键词】教育场域;不平等;规则一、解构教育场域中的规则(一)成绩是划分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教育场域有自己的规则,在教育场域中学生的成绩,是等级划分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则,成绩靠前的学生,通常在教育场域中会得到更多的赞赏和肯定,他们通常也更有希望进入好的大学进行学习。
通过高考,精英学校在最后一名入选者(过关者)和最前面一名淘汰者(失败者)之间设立了一条社会边界,建立了对于社会世界的一种合法的划分方式。
这条神奇的边界使精英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得以神化,并公开得到人们的认同,同时使被录取者认同自己的特别,转变其信仰,将他们抛入支配阶层的惯习中。
即使进入大学以后,成绩也也是校方和社会判断学生优劣的标准。
不过大学对学生的批判,不再像高中那样只是以考试成绩为准,也包括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但都是以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是成绩中打分的要素比高中时要丰富一些。
(二)学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对法国教育场域内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之间分化的研究中,布迪厄选取了84所高校学生的社会出身等材料来分析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差异化的现象。
中国的大学也是有层级的,有名牌大学和非名牌之分,有“211”“985”和普通院校之分,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本科也有本一、本二、本三之分),有调查显示越是好的大学毕业的学生越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
表面看来,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事实上人数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普通院校,名牌大学由于其高选择性(严格的选拔条件与入学考试)并没有扩大其招生人数。
中国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争议。
这个话题广受关注,因为教育在塑造国家未来的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教育被视为培养知识和才能的关键机制,中国的教育体系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的教育系统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
由于高考在中国的学生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过分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
这导致学生们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不得不面对大量的课业压力和沉重的课外辅导负担,以求获得好的考试成绩。
这种过度应试教育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他们自由发展才能和兴趣的机会。
其次,教育资源在中国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
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的产生。
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加剧了贫富差距,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学生个人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
此外,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存在欠缺。
尽管中国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如领导才能、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上存在不足。
这种单一性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们在面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时感到无所适从。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仅有学术能力是不够的,学生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全面发展的素质。
最后,中国的教育体系在拓宽学科门类和培养学生多元发展方面存在着不足。
过多地强调文科和理科之间的界限,以及过分注重传统学科的教学,可能限制了学生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范围。
多元的学科体系和灵活的学科选择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教育系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应该减轻学生们的学业负担,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推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精彩7篇)
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精彩7篇)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篇一对于一个人,一个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行动口号,而忽视对学生的教育。
当然,也不能说中国不重视教育。
现实是很残酷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喜爱的不过的是一些所谓的“好学生”——成绩很高的一类学生,却恰恰忽视了其他的学生。
而好学生在一所学校中的总人数占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不应成为空话。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同样的关爱。
每个老师都会说:我爱每个学生是一样的。
可真正做到样的老师却少之又少。
对于那些所谓的“好学生”,老师总是眉开眼笑,不停地“开小灶”;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老师不是横眉冷对,就是熟视无睹。
亚里士多德说过:学生本来就有一切知识,学校的教育并不是知识的来源,学校的作用只是将学生已经具备的天才激发出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作为一个老师,应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去教学生,所有的老师都知道这一方法,但却很少有人做到。
我们国家的教育不应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我们的思维也不应成为一种“思维定式”。
现在是21世纪初期,中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希望我们国家的学生成为初级阶段的试验品。
每个学生都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篇二雪化了是什么?是春天!不,是泥水。
——题记记着有这样一个外国的趣味题,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你驱车回家时,看见路旁有三个可怜人,在风雪中簌簌发抖:一个是病得奄奄一息的老太太,一个是救过你小命的医生,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的车只能载走一个人,那你会先载哪个呢?有人选了老太太,说生死攸关,非同儿戏;有人选了医生,说救命之恩,不能不报;有人选了梦中情人,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每个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
可答案却是,把车子借给医生,让医生载着老太太去医院,然后和自己的梦中情人,在风雪夜一起等公交车。
当我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选哪一个更好,但是这个题的答案却仿佛转了一个弯,表达了爱心,回报了恩情,还能和梦中情人漫步。
中国教育历史论文
中国教育历史论文中国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教育,这种教育注重个体的德育和修养,强调孝道、忠义等传统价值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并发展,形成了科举制度和私塾教育。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官僚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私塾教育则是在家庭或私人经营的学校里进行的教育,它面向的是家庭富裕或贵族阶层的孩子。
随着西方文明的介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变革。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创办了许多近代学校和大学。
同时,中国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开始强调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体系经历了许多改革和发展,包括取消科举制度、实行义务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等。
同时,中国也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了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正朝着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方向努力。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包括加强师资培养、推进教育信息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
同时,中国也在推动教育国际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而努力。
总的来看,中国的教育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取得了许多成就。
同时,中国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抓住机遇,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其中包括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的投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模式,打造现代化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发展模式,包括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5篇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一)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
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4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
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
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
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
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
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中国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并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基础教育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高,竞争激烈。
因此,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过度强调分数和应试能力使得许多孩子缺乏充分的时间参与其他活动,既不利于全面发展也容易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
2.课外负担过重除了正常课程外,中国学生还必须参加大量额外辅导班和各类培训机构。
这种过度强调课外负担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限制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和兴趣发展。
三、高等教育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需改革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2.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面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和人口红利消失,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1.减轻基础教育压力政府应该适度减轻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2.优化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机构应将课程设置调整为更加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加大对科研与创新的支持,鼓励教职员工开展科学研究。
3.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机制。
同时,更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技能要求调整专业设置。
五、结论中国的教育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通过减轻基础教育压力、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推荐文章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论文热度:入党转正志愿书最新范文热度:领导七一建党节讲话稿精选热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篇一《中国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价值、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问题原因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
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和中国经济大国地位和构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的严重问题(杨德广,20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越是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越突出,就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目前的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成为“记忆的容器”。
枯燥的内容,乏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教师中也有“一本教案连用多年”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只是机械地重复以往的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年复一年。
(二)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功利化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内在目的被外在目的僭越,教育的“速成主义”“功利主义”愈演愈烈,并与传统的“唯功名”的教育观念达成内在一致。
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把教育置于一种外力的惯性漩涡之中。
浅谈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
浅谈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推荐文章关于中国梦教育论文热度:中国梦素质教育论文热度: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相关论文热度: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热度: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热度:在世界性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必将出现新的趋势。
以教育体制改革为核心,全面发挥教育的潜能,是民族教育真正融入国际大舞台的基础所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篇一《浅谈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摘要:在世界性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必将出现新的趋势。
以教育体制改革为核心,全面发挥教育的潜能,是民族教育真正融入国际大舞台的基础所在。
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新趋势20世纪50年代后相继出现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等各种现代教育思潮,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悄悄地但却不可阻挡地进入了我们的教育领域。
观念能支配人们的行为。
当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成为民族教育中的一种现象的时候,民族教育就不能不受这种倾向的影响。
在世界性教育改革思潮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将出现新的趋势: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政府为中国社会与教育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科教兴国之路。
1.教育思潮的突现,使世界发展越来越朝着重视教育、振兴教育的方向发展教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差异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人口素质的差异。
解决好教育问题,民族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社会发展才会走向全面、深入。
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缩小中国社会现存的差距,从而使社会朝着协调、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应该采取的明智的选择。
2.通过教育,体现“人的意义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探索要求我们确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当然,重视人的因素,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社会功利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核心就是强调“发展是为了弘扬人生的意义”。
浅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范文
浅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范文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分析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对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应试教育的背景及其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接着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文章还探讨了应试教育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发展单一化、创新能力不足等,最后提出了对应试教育改革的建议和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应试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前社会对于高效率、高产出人才的需求,但其存在的弊端不容忽视。
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性、实践性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被忽视。
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简述应试教育的背景和历史发展。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其背景源于我国深厚的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应试教育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应试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尽管科举制度逐渐被现代的教育体系所替代,但其影响依然深远。
在当代中国,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即考试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巨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评价形成了标准化、单一化的趋势,这进一步催生了应试教育的盛行。
尽管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探讨应试教育的弊端,寻求改革之路,对于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提出本文的目的和主题:探讨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式教育_初二议论文900字
中国式教育_初二议论文900字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式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对于中国式教育,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其优点明显,有人认为其存在弊端。
本文将从优点和
弊端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中国式教育的看法。
对于优点,首先,中国式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铺垫,这样可以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以
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式教育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最后,中国式教育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严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其在以后的发展中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中国式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教育注重的是分数和排名,忽视了学生的
个性发展,导致了学生从小就缺乏独立思考和自由发挥的能力。
其次,中国式教育太过依
赖课本和老师,课本和老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最后,中国式教育过于注重
理论而缺少实践,使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中国式教育需要改进。
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
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应该更多地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
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思考能力也非常重要,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习惯。
综上所述,中国式教育存在优点和弊端,需要我们在发掘和利用好其优点的同时,加
以改进和完善,逐步朝着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让中国式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信仰着教育事业是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有前途的国家的必备之一。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教育大幅发展,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设施、师资、教材、课程和教学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近年来,学生的素质并没有随着这些重大的进步而显著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界热议的问题。
因此,在此写下一个探讨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档。
一、问题1.1 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是由于中国巨大的经济差距和地区差异所造成的。
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学资源更加完善并且质量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生比农村地区的学生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故而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培养和更高的教育质量。
相反,农村学生因为经济和地区限制而无法获得同样的资源和机会,很难被全部覆盖,这导致许多孩子在教育和职业道路上的机会缺失。
1.2 教育质量除了教育不公平,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条件和方法的标准化、升级和改进不够。
即使是在城市和资讯丰富的地区,仍然有很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不合理和错误甚至教材过时的情况。
不仅如此,对于职业教育的培训普及程度也很低,很多本应该被掌握的技能和职业技巧还有待补充。
因此,达到广泛的教育和培训目标,仍然需要更加努力和针对性的改进。
1.3 考试制度问题中国的考试制度对于学生的发展并不尽善尽美,普及的教育和培训创造出了很多的考试压力和强制性的规定。
高考政策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它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探究人才潜力的工具,而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拿来参照行动的比赛,因此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关键元素的影响。
二、对策2.1 平等教育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方法是提供更公平和完整的教育资源,为所有学生创建一个公正的和合理的机会。
这包括思想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
教育投资应特别关注经济薄弱学生的需求,为贫困县属、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关于中国的教育论文
关于中国的教育论文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学生压力、素质教育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由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学教育组成。
九年义务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石,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初步的教育。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高中阶段教育在中国十分重要,被认为是决定考生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
高考是升学的门槛,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场生死大考。
高考竞争激烈,学生和家长对于高考的备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然而,这种竞争也带来了学生的过度补课和过重压力,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教育在中国备受瞩目。
中国的大学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各类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学院应运而生。
然而,由于高考分数的制约和大学录取率的相对低下,许多学生在大学录取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学生压力中国的学生压力普遍较大。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考竞争的加剧,学生们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每天长时间的学习和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他们往往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兴趣爱好和体育运动。
此外,家长的期望也对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他们认为教育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
因此,他们给予了孩子很大的期望,并希望他们能够进入名牌大学。
这些期望使得学生焦虑和紧张,甚至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三、素质教育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逐渐增强。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多种形式的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
这些教育形式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国式教育作文议论文
中国式教育作文议论文引言中国式教育一直备受争议。
其特点是注重死记硬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以及缺乏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式教育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教育系统。
正文1. 教育与应试中国式教育强调应试能力,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死记硬背和考试复习。
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文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生在备考期间,只关注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缺乏自信和灵感。
2. 缺乏思辨与创造力中国式教育注重正确答案而忽略了思辨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被灌输的知识被要求堆砌,没有给予他们自由思考和发掘问题的能力。
这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缺乏独特的观点和创造力,常常只能套用模板,缺乏个性化和深度。
3. 大班授课的局限性中国式教育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
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学生容易在大班的竞争中迷失自己的兴趣和动力,对写作失去兴趣。
4. 考试评价体系中国式教育大量依赖考试评价学生的能力。
在写作文考试中,学生被要求按照规定格式和标准写作,丧失了个人表达和探索的空间。
这种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改进建议1. 引入创造性写作和思辨教育教育系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写作具备思辨性的论文,而不仅仅是填写问答式的作答。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辨分析,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
2. 小班授课和个别指导教育系统可以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和关注。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小班授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3. 多元化评价体系教育系统应该摒弃过分依赖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考试成绩,可以引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写作作品、口头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浅谈中国教育
浅谈中国教育自隋朝起,兴起的高考制度渐渐地演变成当今的高考制度,过去的私塾教学也渐渐地演变成了当今的应试教育,教育事件演化成新闻事件。
中国教育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都存在着诟病。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
中国教育教育被公认为应试教育,中国目前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过分注重应试技巧,老师家长为了升学率而教学,学生为了升学高分为学习,教学方法以机械训练为主,学生每天都在题海战术中做着同样的训练,为了就是在高考中一举成名,否则名落孙山。
高考虽在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共性却忽视个性的流程。
是令学生身心疲惫的一次考试,应该从要不要考转为考什么,怎样考,0分作文就是对高考制度无情的反讽,高考是个模式,作文死记硬背,不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高考失去了本性和教育的灵魂,30多年前的推动社会进步的高考制度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社会毒瘤。
小学的我们一直是在家在学校,做着重复的加减乘除法和写着重复的中国汉字,在生活中我们不用管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父母早就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
美国学生在校外做义工回报社会的时候,中国学生却在教室里学习一门叫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助人为乐,回报社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事实证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虽然分数很高,但是思想却没有真正提高,父母可以让我们小时候过的好,却不能让我们以后永远都这么好。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我国教育应该从两阶段着手,必须做到承上启下,上下衔接。
1.初等教育大家都在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确,孩子在启蒙时期的学习很重要,我们可以重视分数,因为这是检验孩子对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看重分数,给孩子太大压力,只需要让孩子掌握必要的知识即可。
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己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就开始独立,自己想办法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不用太多作业,不用太多压力,只需辅导,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学习方法,思维方式2.高等教育美国学生升学的时候是叫做适应性升学考试,即使分数很高也不见得能进入高等学府,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很大部分包括社会活动,道德评价,还有汇报社会的社会实践,这对我国学生的教育评价还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教育
【摘要】教育的发展能对一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
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
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
可以这样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魂,没有教育,一个国家不可能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水平教育弊端教育制度
一、中国教育水平
纵观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授学,都可以看出那时的思想很开放,教育水平是很高的。
到秦汉时期,思想逐步统一,涌出了像杨雄﹑司马相如这些文学家。
可是到了隋唐,影响中国千年甚至包括现在的科举制度形成了,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制定了这一种选拔人才,选拔官吏的教育制度。
这时的教育水平可想而知,只考四书五经,谁背得多,谁会写,谁就做官。
虽然在唐朝开办了排在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石鼓书院,但仍不能说明教育水平具有很高的水平,还好的是隋唐思想开放,国家繁盛,教育水平相应不差。
值得一提的就是明清教育,明朝时科举制度达到鼎盛,全国非常重视教育,八股文的实施让教育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弊端,以至于影响清代的教育,清代后期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加上国家腐败,分裂,教育每况愈下。
注:导致了中国古代教育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
这样虽然造就了一批能人能士,但严重缺乏素质人才。
要说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真的要感谢改革开放,让中国的教育得到一次解放。
但由于社会性质和发展的时间限制,起点低,发展速度慢,水平仍不高,据报道,我国没有一所大学入围全球大学20强,就连最好,最开放的香港大学,也排在26位,大陆最好的北京大学,排名第50名。
这就充分说明的中国教育水平还仍需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接下来所说的弊端在影响着。
二、中国教育弊端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很核心的问题,影响中国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我们现在就从最底层的教育现象开始。
先说小学,当孩子们都在愉快的度过童年
的时候,一篇篇卷子,一本本厚厚的书,已经沉重的压在他们背上,而那些抢眼的红色“X”已经烙印在他们心上。
他们的童年在哪里?他们的愉快在哪里?他们的时间在哪里?他们这个年龄段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准确,所以可以说是思想最活跃的一代,然而考试钳制了他们的思想,书本知识占据了太多的大脑。
为什么有那么多想打游戏的小学生,因为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思想的解脱。
听到老师们的太多谎言,思想好不保留得被可怕的教育扼杀在摇篮里。
目标就是考上中学,能考上中学,在所不惜。
于是他们恍惚之间上了中学。
如今的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来看中学的学生,他们真的在受折磨,加上中学的六年,十二年啊!我觉得一个学生在这期间除了学到点书本知识,思想成熟了,在素质能力方面可能没多大长进。
十二年就为高考那一天,然后当高考完后不久,之前学的知识就随着时间大部分忘记,请问;这十二年有什么用?学到了什么东西?难道就为了走进一所大学的门?这是不是所谓的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呢?至于大学的教育,我目前还在接受,相比之前的教育,我认为大学的教育好很多,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这让我欣慰。
以上现象让我总结出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死板。
而死板分以下几个方面:
1、千千万万份试题只有一个答案,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从来不会消化
只是单一的储存在脑中;天下万般事,唯有老师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师是错的,大家都还是惟命是从。
从来不会去思考什么对与错,只是一味的接受。
2、老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缺少创新。
让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
这样也逐渐
降低学生的创造性。
3、不懂就问。
这一点在某些程度上是很好的。
但是请问,爱迪生,牛顿,当他
们遇到问题是问其他人还是自己研究?老师当然喜欢不懂就问的学生,并且一一为他们解决,那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怎么培养?问的确要问,但在问之前绝对要先资质思考。
据我所知,在一直在中国大陆学习的人群当中还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这说明什么问题?诺贝尔奖的获得人士最核心的就是具有创新精神。
于是我们可以随意的猜想了,当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已经是多少年了。
至于死板的原因,我认为跟教育制度是分不开的。
三、中国的教育制度
说到制度,它是管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现在我们就来浅谈中国教育的一些制度:
1、高等教育的集权式管理体制
目前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都是属于义务制教育,这是国家的规定。
不只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教学制度。
所以在义务制上可以略而不谈。
而这种集权制的管理体制着重体现在高等教育上。
至今,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立大学,高等院校都附属于行政机关。
目前中国的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仍主要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这样大学就与行政挂钩,学校的领导实质就不再是为教育而服务,而是做为一种官职,那些追逐如此权力和待遇的人们之间的缠斗,只能使学校的运转陷入不良循环。
而在考试方面,很多证书必须要求是国家颁发的证书,考试必须是全国统考,这明显是国家集权的表现。
我认为,即便是从防止滥发文凭的角度来看,统一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样式也非上策。
我们可以对比下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我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教育发达的国家他们都有私立学院。
这些私立学院脱离政府,但却受到政府的支持。
它们有自己的特色,更注重培养人才。
全球排名前5名大学,哈弗﹑耶鲁﹑剑桥﹑牛津﹑加州理工全是私立大学。
我并不是说,要想创办好学院,就要私立。
我想强调的是,要想让一件事物能发展好,就要给他些自由,要有他自己的发展的空间。
所以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体制是失败的。
2、僵化的高考招生模式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几乎各项事业的管理模式都有了质的变化,唯独高考招生的管理方式基本没变。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的是“3+X”模式。
这样僵化了高考招生模式的核心,是一种完全以一次高考总分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除个别保送生、特长生)的形式,这种做法不禁让我想起科举制度,这就是我在上文中提到的甚至影响现在教育制度的原因。
首先,我认为高考的那一场考试就是一种典型的一考定终身的做法。
相当具有片面性。
因为考试往往具有偶然性,考试成绩往往与试题是否过偏过难、考生试前猜题的巧合性、其心理情绪的变化以及身体状况等有关。
对不少考生而言,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不能客观地
反映他们的实际成绩的。
而且,以总分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也可能埋没具有特长的人才。
日本的高考就是采用两段式方式,一次是全国统考,一次是高校组织的考试;有的学校录取学生时参考全国统考的成绩,有的学校则不要统考成绩,即使要求统考成绩,也不要所有科目的成绩,而是指定若干科目;另外,各高校错开考期,也使考生有更多选择。
同时,还应改变现行的总分录取模式,实行多元的综合录取模式,可对单科考试成绩突出的考生降低总分录取标准或加分,对在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语文、体育等各科国际、国内、省级比赛中名列前茅者,可允许直接免试入学并自由选择高校。
目前的“保送生”、“特长生”的录取标准在各地都不一样,不统一、而且透明度很低,甚至存在着送“良”不送“优”的现象,我认为应予废止。
中国教育制度的优劣导致中国教育的弊端,而弊端影响着教育水平。
所以说,要想提高教育水平,那就必须要改革教育制度。
后记:
在我的认识中,中国教育一直就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
而想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只有在教育上改革,才能达到本质上的改变。
这就需要国家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我相信,中国会有成功的那么一天。
参考文献:
杨建华等著:《现代教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郭祖仪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83-07
《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