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教案整理)

合集下载

除颤技术教案设计方案

除颤技术教案设计方案

除颤技术教案设计方案教案名称:除颤技术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和预后;2. 熟悉除颤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 学会正确佩戴和使用除颤电极;4. 掌握按照指令进行心脏按压和电除颤的步骤和技巧;5. 在模拟实践中培养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心脏骤停介绍:病因、预后及应急处理措施;2. 除颤器的介绍:基本原理、种类和使用方法;3. 除颤电极的正确佩戴方法;4. 心脏按压的基本技巧;5.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6. 心肺复苏模拟实践。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心脏骤停的定义和病因,激发学生对除颤技术的学习兴趣。

2. 除颤器的介绍:讲解除颤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视频演示展示实际操作过程。

3. 除颤电极的佩戴方法:详细讲解除颤电极的正确佩戴方法,并让学生亲自操作,纠正不正确的佩戴姿势。

4. 心脏按压的基本技巧:讲解正确的心脏按压技巧,包括位置、深度和速度等要点,并进行示范和实操演练。

5.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讲解按照指令进行电除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分组模拟实践,让学生轮流扮演救助者和患者的角色,进行电除颤操作。

6. 心肺复苏模拟实践:将除颤技术与心肺复苏操作相结合,设置模拟心脏骤停场景,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技术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2.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表现出的技能掌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3. 小组互评: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分享实操经验和技巧。

教学资源:1. 除颤器和电除颤模拟装置;2. 除颤电极。

3. 视频教学资料。

教学激励方法:1. 视频演示:通过展示真实的救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实操演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
28
先除颤或先行CPR
任何施救者:目击院外心脏骤停,现场 可得AED,以胸部按压开始CPR,尽快 使用AED
医务人员:医院或其他场所(备有AED 或除颤仪),立即CPR,且尽早使用 AED或除颤仪
目的:尽早CPR和及早进行除颤,特别 是在突发性心脏停止现场可取得AED或 除颤仪
CPR
4.对护理记录护士应根据专科特点,准确 地评估、动态观察其症状、体征等病情 变化,予以客观描述并做好记录。
5.如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应 及时、准确、真实、客观记录。
二、一般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1.护理记录可采取阶段性的小结形式 ⑴一级护理中对病情不稳定患者,每班应有病情小结,对病
情较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记录3次,并视病情变化随时 进行病情记录。 ⑵二级护理中对病情稳定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记录1-2次, 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 ⑶三级护理的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小结记录1次,若有病情 变化应及时记录。
a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b只见疾病不见人c与业务学习相混该种查房模式该种查房模式现已少用现已少用以问题为基础pbl三教学查房的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整体护理查房1评估2诊断3计划5评价4实施护理程序为框架病人以问题为基础pbl123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整体护理查房护理程序pbl护理教学查房病例的选择1普通病例2疑难危重病例3新业务新技术四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查房次数
2.护理记录应采用护理程序方法,顺时间进程准确、客观记 录,连贯有序,体现护理记录的连续性
⑴护理记录应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交谈、测量及查阅病历资料等评估方 法,准确地描述所获得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反映病情变化 的客观资料并做好记录。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难以衡量的主观判断用词, 如:患者血压偏高、生命体征平稳、一夜睡眠尚可等均为不规范用语, 如需描述应记录具体数值。

心肺复苏术及电除颤

心肺复苏术及电除颤

并发症
心律失常、皮肤局部红斑、前胸和四肢疼 痛、周围动脉栓塞
能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
1.室颤和室扑体外除颤时,首次主张单相 波300J、双相波200J 2. 房扑50-100J 3.房扑、阵发性室上速、室速初次电击 100-150J 4.小儿室颤100-200J 5.开胸电除颤,成人20-100J,儿童5-25J
人工呼吸的常见错误:
1、时间过长,气量过大:过多气体会在压力促 使下流入胃内,使胃胀气。这时,会见到上腹 部只起不伏,这是有危险的。胃内气体过多, 能将肺压缩,还容易使胃内食物倒流入嘴,引 起窒息! 2、时间过短,气量不足。 3、没有打开气道直接吹气。
并发症
◆骨折:肋骨、胸骨、连枷胸或脊柱骨; ◆器官损伤:心脏、肺、肝或腹部其他器官撕裂伤或 破裂; ◆心脏经心包疝形成; ◆心脏压塞和血胸或气胸; ◆肺或脑脂肪栓塞。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5、
手指未翘起,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导致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6、 按压时肘部弯曲或按压无力,按压深度不够4—5 厘米,而达不到按压效果。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7、 按压力量过大,容易导致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8、 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1、 按压位置偏左或偏右,会造成肋骨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2、按压位置偏上,挤压心脏的效果不佳;位置偏下,会造成 剑突骨折,刺破肝脏或顶住胃部,引起呕吐等并发症。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3、 两手掌交叉,用力点不一致,挤压效果不佳。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4、
放松时掌根离开胸壁,造成定位不准确和冲击式 按压,效果差,而且容易导致骨折。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引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引
?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 1、C法—左手拇指和
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 口 鼻部, 固定面罩, 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 2、E法—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 持气道通畅。 ? 3、用右手挤压气囊1L 球囊的1/2—2/3,胸廓扩 张,超过1s
?
四、时间就是生命! !
?
? 心脏骤停时间内复苏 CPR 成功率
?
1min
>90%
?
4min
>60%
?
6min
>40%
?
8min
>20%
?
10min
几乎0 %
? 即: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
五、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㈠ 心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
?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2、突然意识丧失;
多巴胺
? 内源性儿茶酚胺类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在外周的化学前体 ? 适应症:无低血容量但血压低于90mmHg, 合并组织血流
灌注不足,少尿或神志不清 ? 使用方法:
? 2~4ug/kg/min :兴奋多巴胺受体, ? 5~10ug/kg/min :β受体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肌灌注和静脉收缩 ? 10~20ug/kg/min : α受体作用占主要地位
仰面抬颏法
? 要领:用一只手 按压患者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 时用另一只手的 食指及中指将下 颏托起。
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
口对口:开放气道 →捏鼻子→口对 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 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 8-10次/ 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 落 避免过度通气

033单人心肺复苏+电除颤(根据2018AHA 心肺复苏指南修订)

033单人心肺复苏+电除颤(根据2018AHA 心肺复苏指南修订)

编号:033 单人心肺复苏+电除颤操作流程操作准备判断意识评估循环和呼吸呼救摆体位胸外按压畅通气道人工呼吸(CAB)再次评估整理记录1.衣帽整齐、洗手2.用物准备齐全(血压表、听诊器、治疗碗1个、弯盘1个、干纱布5块、手电、纸、笔、速干手消毒剂、导电糊或4-6层盐水纱布、除颤仪、医用和生活垃圾桶、按压板1块)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2.轻拍患者双肩,并贴近左和右耳,大声呼叫:“喂,您怎么了”,“x床xx意识丧失,快来抢救!携带除颤仪!”掀开盖被三折于脐下。

1.用左手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旁开两横指)滑向一侧颈动脉搏动处。

2.同时将耳廓贴近患者口鼻处,眼看胸廓,判断时间5-10秒。

操作者口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1.移床头桌,去床档,去枕头,将病人仰卧,垫按压板(或置于硬板床),(如在病房外应躺在坚硬平坦地面),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

2.解开衣扣,暴露胸部,退裤至脐下。

1.立即给予胸外按压30次。

2.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异物及取下活动假牙等。

3.打开气道(仰头提颏法,疑有颈部外伤者必须用推举下颌法),给予2次人工呼吸,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4.除颤仪到位后,立即准备除颤。

检查并清洁除颤部位皮肤、有无金属饰物等。

除颤仪使用方法正确,电极板安放位置正确。

5.除颤后立即连续5组心肺复苏。

1.用左手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旁开两横指)滑向颈动脉搏动处。

2.同时将耳面部贴近患者口鼻,眼看胸廓。

1.撤按压板,清洁胸壁,整理衣裤及被褥。

2.抬起床档,移回床头桌。

3.整理用物。

4.洗手。

5.补写抢救记录。

呼叫无应答,意识丧失。

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1.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颈动脉搏动恢复;胸廓有起伏,自主呼吸恢复。

2.压眶有反应、瞳孔由散大变为缩小,对光反射存在,肤色转红、血压80/60mmHg、心电图恢复窦性心律。

心肺复苏培训教案

心肺复苏培训教案

心肺复苏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3. 熟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肺复苏。

4. 掌握心肺复苏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5. 培养学员的心肺复苏技能和应急救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介绍a.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

b. 心肺骇停的常见原因。

2. 心肺复苏基本步骤a. 检查意识和呼吸。

b. 拨打急救电话。

c. 进行心肺复苏。

d. 使用AED进行电除颤。

3. 心肺复苏实施技巧a. 胸外推压的正确姿势和力度。

b. 人工呼吸技巧和频率。

c. 心肺复苏的循环次数和比例。

4. AED的使用方法a. AED的作用和原理。

b. AED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c. 实际操作演练。

5. 心肺复苏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a. 呕吐物处理。

b. 肋骨骨折的处理。

c. 自发循环恢复的判断。

6. 培养应急救护能力a. 模拟场景训练。

b. 分组演练心肺复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步骤。

2. 演示法:展示正确的心肺复苏技巧和AED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法: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和模拟场景训练。

4. 讨论法:引导学员讨论心肺复苏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流程1. 介绍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

2. 说明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3. 演示正确的心肺复苏技巧和AED的使用方法。

4. 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5. 引导学员讨论心肺复苏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6. 进行模拟场景训练,培养学员的应急救护能力。

7. 总结教学内容,回答学员提问。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员的实际操作演练情况,评估其心肺复苏技能。

2. 对学员进行模拟场景评估,考察其应急救护能力。

3. 设置简答题测试学员对心肺复苏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心肺复苏模型和人体模型。

2. AED设备。

3. 教学PPT和教学录像。

七、教学延伸1. 推广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提升社会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教案整理)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教案整理)

本文是2012年我医院三生(研究生、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培训课程的教案,教学要求是心肺复苏与电除颤的指征与操作,我简单整理了一下,算是原创吧,认识水平有限,请多提宝贵意见。

Liusydoc于北京博客:对于“三生”来说,这是个简单而复杂的话题。

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大家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正规的课堂学习,实习和轮转期间的现场操作,可能很多同志对心肺复苏有着相当丰富的操作经验,所以说,大多数同志可能认为心肺复苏很简单。

但是,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您救治过的病人中,有多少人经过心肺复苏下存活下来?恐怕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进入心肺复苏的程序,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什么呢?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对心肺复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但能够规范地实施每一步操作,更要重视心肺复苏质量和团队协作。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与指征1、心肺复苏概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复苏,即恢复,由心脏骤停恢复至自主循环,呼吸停止恢复到自主呼吸的过程。

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心肺复苏的同时强调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和脑保护的至关重要性,我们救回的不是一个植物人,而是一个社会人。

2、心肺复苏术发展简述20世纪50年代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三大技术的产生和结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形成。

之后这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指南和培训标准。

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盟组织世界各国的专家制定了第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国际指南,成为以后2005年指南和2010年指南的蓝本。

指南每5年进行一次更新,本次课的内容主要来自2010年的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术教案范文

心肺复苏术教案范文

心肺复苏术教案范文教案:心肺复苏术(1200字以上)一、教学背景本教学将通过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定义、适应症和禁忌症;2.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关键技巧;3.学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4.通过实际操作,能够独立进行心肺复苏术。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心肺复苏术的定义、适应症和禁忌症(理论授课)a.定义:心肺复苏术是一种通过心肺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法,恢复停止心脏跳动和呼吸的患者的生命体征。

b.适应症:突发心脏骤停、呼吸骤停、梗阻性休克等紧急情况。

c.禁忌症:不可逆的死亡状态、无法进行有效复苏的患者。

2.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关键技巧(理论授课)a.第一步:判断现场安全,确定患者意识和呼吸状态。

b.第二步:紧急呼救,同时寻找AED。

c.第三步:开放气道,确认呼吸是否正常。

d.第四步:心肺按压,通过建立有效的心律维持血液循环。

e.第五步:进行人工呼吸,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

f.第六步:评估心律和循环状态,选择是否进行电除颤。

3.使用AED进行电除颤(理论授课+实际操作)a.介绍AED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b.演示如何正确使用AED进行电除颤。

c.学员分组实践操作,模拟电除颤过程。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2.心肺复苏模型3.人工呼吸面罩和呼吸球囊4.AED模拟器和电除颤电极5.教材和手册五、教学评估1.理论知识考试: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员对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实际操作评估:每位学员独立操作心肺复苏术,并在模拟患者上进行AED电除颤。

评估操作的准确性、流程是否正确和操作的效果。

六、教学反馈与总结结束实操环节后,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以便学员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指出学员在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并鼓励学员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案例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心肺复苏技能。

影像科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演练脚本(放射科)

影像科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演练脚本(放射科)

影像科成人徒手双人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演练脚本(放射科)演练科目:成人徒手双人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演练方式:医生两人一组,分组演练。

主持人:xxx主任参与人员:影像科全体医护人员一、演练场景及过程2015年11月20日下午16点30分,患者赵**,在B超室准备行腹部彩超检查时,突然昏倒,医师aaa初步判断后,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并立即电话联系急诊科,协助处理.经过抢救后,患者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复苏成功。

1.16点30分,患者赵**,患有脑梗塞,在B超室准备行腹部彩超检查时,突然昏倒在地,医师aaa立即上前,在判断现场环境安全后,初步判断患者意识丧失,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并向同伴呼救。

科室bbb 医师立即电话邀请急诊科医师协助处理.2医师aaa:现场环境安全,置硬板床,(拍肩并大声呼喊)患者意识丧失,准备除颤仪、呼吸气囊和面罩;(触摸颈动脉搏动)无呼吸和颈动脉搏动,开放气道,开始胸外按压。

3。

16点31分,医师aaa:立即给予第一组30次胸外心脏按压,bbb 医师同时判断患者无颈椎损伤,口腔无异物,无假牙,打开气道,置面罩和简易呼吸气囊。

胸外按压后医师aaa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面罩和呼吸气囊始终固定在口鼻部)。

4. 16点33分,首轮5个30:2循环后(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移去面罩。

医师aaa再次进行病情评估:(扪颈动脉搏动)患者仍无呼吸和脉搏,需立即除颤。

5。

16点33分10秒,急诊科医师:打开除颤仪,选择监护位,电极板监护提示为室颤,需紧急电除颤。

6。

急诊科医师:(清洁病人体表,电极板涂导电胶,置于体表),患者仍为室颤,需立即除颤,能量200J(bbb医师选择),充电,请旁人离开(巡视四周无旁人靠近),(放电),关机。

7。

xxx主任:继续心肺复苏ccc医师和ddd医师再次对患者进行第二轮心肺复苏。

8.医师ccc再次进行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患者心跳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与心脏电除颤

心肺复苏与心脏电除颤

第三节:2023年AHA心肺复苏更新要点
1、强调迅速反应,团队协作 ① 鼓励施救者同步进行几种环节(同步检验呼
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时间) ②鼓励由多名施救者构成旳小组同步完毕多种 环节和评估。
团队CPR 示范
突发胸痛 意识丧失 迅速倒地 心脏骤停
呼喊EMS 同步CPR 取回AED
准备 AED
AED 除颤
2、将“生存链”分为“院内”和“院外”二个体系
3、按压深度变化:至少5 ,但不超出6厘米。 指南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 而是 过浅,但首次要求了按压深度旳上限。
4、按压频率变化: 100~120次/分。 5、不论是否因心脏病所造成旳心脏骤停,医护
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6、有高级气道时患者旳通气频率:10次/分。
复苏终止旳指征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心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临 床死亡。 特殊情况:溺水、触电、新生儿急救时间应延长1-2小时。
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气管插管后, 急救人员应该多久给一次通气?
自主呼吸 电 除 颤:转复(VF),促使心脏
恢复自主搏动
(半自动—全自动—携带式)
问世
“每一天,仅一天,就有600多名美国人 死于心脏骤停……
要感谢有了一种叫自动体外除颤器 旳新设备,一种简朴培训旳一般人就 能予以心脏骤停旳患者予救命旳一 击!”
USA:公共场合装配率:31%;飞机:100%
• 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多巴胺 腺苷 阿托品 碳酸氢钠
肾上腺素 1. CPR首选药物,心律不适合电除颤 时,应尽早使用。 2. 用于室颤、无脉性室速、 无脉性电活 动、心脏停博。 3. 剂量:1.0mg,I.V,假如无效,每3-5 分钟可反复1次。

医学教学心肺复苏及电除颤PPT培训课件

医学教学心肺复苏及电除颤PPT培训课件
复苏的成败在于速度,一般认为心脏骤停后如能在4分 钟内得到BLS(基础生命支持),8分钟内得到ALS (高级生命支持),复苏的成功率较高。
急救成人生存链
早期识别及求救 早期CPR,着重于胸外按压 早期电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肺复苏程序
1.早期识别求救
移开电极板。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电 极板正确回位。
操作后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 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可 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整理用物。
操作步骤总结
打开开关--选好能量、非同步方式--涂导电 糊--放好电极板--充电--并提醒周围人--放电 。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 示仪上心电波形。
判断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最短时间 判断,不超过30秒钟)。
操作
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 选择除颤能量,确认非同步方式。 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
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
么啦?你怎么啦?” 左右耳各叫一次 (距
耳5cm内) 对婴儿要拍击足跟或
掐捏上臂。 无反应者为无意识。
判断呼吸、脉搏
判断呼吸、脉搏应同时进行 判断呼吸:有无胸廓起伏等呼吸征象 判断脉搏:触摸同侧颈动脉有无搏动
判断脉搏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 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管 与颈部胸锁乳突肌 之间的沟内。
●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婴儿和儿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PPT课件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PPT课件

快速除颤
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 快速除颤是抢救生命的著降低 猝死的风险。
电除颤设备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使用,操作简单,能够自动分析心律并提示是否需要除颤。
手动除颤器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适用于院内急救或专业救援队伍使用。
电除颤操作流程
识别心脏骤停
感谢您的观看
问题3
电除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
电除颤的常见问题
• 解答3:适应症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和心室颤动。然而, 对于某些情况,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某些心律 失常,电除颤可能是禁忌的。
电除颤的常见问题
问题4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解答4
操作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能量、充电、放置电极片、放电除颤。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和时间安排 ,确保学员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 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电除颤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的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 ;实际操作演练。
培训方法
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讲 解、示范、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进行 培训。
演练与评估
演练
组织学员进行模拟演练,模拟各种紧 急情况下的救援场景,提高学员应对 突发事件的能力。
心肺复苏的常见问题
问题1
01
什么是心肺复苏?
解答1
02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
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问题2
03
心肺复苏的原理是什么?
心肺复苏的常见问题
解答2
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产生胸腔 压力变化,促使血液流动,为大 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氧气。人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的护士操作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的护士操作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的护士操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除颤(Defibrillation)是在紧急情况下抢救心跳停止患者的重要护士操作。

正确的心肺复苏和除颤操作能够挽救生命,因此合理运用这些技能对每个护士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的护士操作。

一、心肺复苏的护士操作心肺复苏是指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以下是进行心肺复苏的护士操作步骤:1. 检查环境安全:确保救援现场没有危险因素存在,如火灾、气体泄漏等。

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2.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轻轻摇动患者并喊话,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检查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需立即采取措施。

3. 拨打急救电话: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通知医务人员患者的状况和所在地点。

4.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平面上,双膝微屈。

将双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方,一手叠加在另一手上。

用肩膀力量而非手臂力量,快速而坚决地按压患者胸骨,每分钟100-120次,压缩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每压每松时间相等,保持均匀的速度。

5. 进行人工呼吸: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之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口罩放置于患者嘴巴上,紧密贴合。

用双手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

6.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按照30:2的比例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有反应。

二、除颤的护士操作除颤是指应用电击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以下是进行除颤的护士操作步骤:1. 检查环境安全:确保救援现场没有危险因素存在。

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2. 判断患者意识和心脏情况:确认患者意识是否丧失,观察患者有无意识且没有呼吸。

检查患者是否有可电击的心脏情况,如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或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教案整理)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教案整理)

本文是20XX年我医院三生(研究生、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培训课程的教案,教学要求是心肺复苏与电除颤的指征与操作,我简单整理了一下,算是原创吧,认识水平有限,请多提宝贵意见。

Liusydoc于北京博客:对于“三生”来说,这是个简单而复杂的话题。

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大家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正规的课堂学习,实习和轮转期间的现场操作,可能很多同志对心肺复苏有着相当丰富的操作经验,所以说,大多数同志可能认为心肺复苏很简单。

但是,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您救治过的病人中,有多少人经过心肺复苏下存活下来?恐怕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进入心肺复苏的程序,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什么呢?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对心肺复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但能够规范地实施每一步操作,更要重视心肺复苏质量和团队协作。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与指征1、心肺复苏概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复苏,即恢复,由心脏骤停恢复至自主循环,呼吸停止恢复到自主呼吸的过程。

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心肺复苏的同时强调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和脑保护的至关重要性,我们救回的不是一个植物人,而是一个社会人。

2、心肺复苏术发展简述20世纪50年代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三大技术的产生和结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形成。

之后这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指南和培训标准。

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盟组织世界各国的专家制定了第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国际指南,成为以后20XX年指南和20XX年指南的蓝本。

指南每5年进行一次更新,本次课的内容主要来自20XX年的心肺复苏指南。

成人心肺复苏术和电除颤操作流程【最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术和电除颤操作流程【最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术和电除颤操作流程1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例如一位50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2物品准备1、模拟人1具;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3、氧气瓶或氧气袋1个;4、除颤监护仪1台;5、导电膏1瓶;6、输液架1个。

3操作流程(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第1步:评估环境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

检查意识的方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步:检查循环和呼吸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

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步:启动BLS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救!”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

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内开始第一次按压)。

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

(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是20XX年我医院三生(研究生、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培训课程的教案,教学要求是心肺复苏与电除颤的指征与操作,我简单整理了一下,算是原创吧,认识水平有限,请多提宝贵意见。

Liusydoc于北京博客:对于“三生”来说,这是个简单而复杂的话题。

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大家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正规的课堂学习,实习和轮转期间的现场操作,可能很多同志对心肺复苏有着相当丰富的操作经验,所以说,大多数同志可能认为心肺复苏很简单。

但是,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您救治过的病人中,有多少人经过心肺复苏下存活下来?恐怕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进入心肺复苏的程序,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什么呢?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对心肺复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但能够规范地实施每一步操作,更要重视心肺复苏质量和团队协作。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与指征1、心肺复苏概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复苏,即恢复,由心脏骤停恢复至自主循环,呼吸停止恢复到自主呼吸的过程。

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心肺复苏的同时强调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和脑保护的至关重要性,我们救回的不是一个植物人,而是一个社会人。

2、心肺复苏术发展简述20世纪50年代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三大技术的产生和结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形成。

之后这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指南和培训标准。

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盟组织世界各国的专家制定了第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国际指南,成为以后20XX年指南和20XX年指南的蓝本。

指南每5年进行一次更新,本次课的内容主要来自20XX年的心肺复苏指南。

之所以讲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心肺复苏的权威参考资料是国际指南。

3、心肺复苏面临的问题①心肺复苏的总体成功率仍不高;这门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断利用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每一个步骤,不断优化与改进,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

虽然短期的复苏成功率或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明显,然而出院存活率仍不理想,因缺血、缺氧并发症导致的预后不良仍然令人失望。

美国近期猝死人群调查:院外调查35万猝死者,只有1/3的人能接受到心肺复苏,到达医院的只有10%,存活出院5.7%,很好存活且无并发症的只有3.4%。

②心肺复苏质量问题心肺复苏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也是这次课重点谈的话题。

心肺复苏的质量不但涉及个人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操作,更包含了团队协作。

要想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必须具备一个技术过硬,指挥有序,配合密切的团队。

关于心肺复苏质量问题我们在后边会具体讨论。

③公众普及率不理想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大多数没有接受心肺复苏。

我国心肺复苏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普及率不高,公众接受CPR培训人数极少。

城市中院前急救站及救护车数量少,急救呼叫反应时间长,一般都超过10分钟(国外约7~8分钟)。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应当相应改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与鼓励群众性的CPR普及。

4、心脏骤停与猝死的概念心脏呼吸骤停(猝死)是每个人,每个临床医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能遇到的最为危急的情况,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急救的一门技术。

病房中,多种疾病的终末期也会出现心脏呼吸的停止,我们要不要对这些病人做心肺腹苏呢,严格来讲,这不是心肺复苏的适应征,但是由于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我们通常也会去做复苏,但是效果很差,多数情况下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猝死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①自然的死亡;②意料之外的死亡;③短时间内的死亡。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猝死的重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对猝死的进一步解释①某些心脏病病人,如CHD、风心病等,病情稳定,无症状或无休克、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心律紊乱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人们所未预料的心脏骤停为心性猝死;②已经垂危的心脏病人,已有心源性休克、心衰、洋地黄中毒、低血钾、酸中毒等基础,即使病情未估计到死亡而发生心跳先停,不称为猝死;③其他慢性病如尿毒症、肝硬化、癌症等,未预料到死亡而发生心跳停搏,亦不称为猝死。

猝死表现:①呼吸先停止,随后心跳停止,常见的有脑卒中、肺栓塞、哮喘、麻醉过深、溺水、窒息、自缢等。

这些病人常常是先呼吸骤停,机体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发生心律紊乱,往往表现为室颤,心跳停止。

②心跳先停止,然后呼吸停止,最常见病因是各种心脏病,成人心性猝死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多见。

5、新指南,新理念指南每5年更新1次,20XX年指南也只是一个阶段内基于当时的认识水平的最佳方案,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会不断更新。

2010心肺复苏指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心肺复苏顺序的变化,由原来的A、B、C改为C、A、B。

之所以进行优先次序的调整,主要基于近几年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

这一顺续的变化绝不是变换字母顺序的游戏,更包含了急救思想和理念的更新。

心脑复苏有学者提议应对CPR与心脑复苏(CCR)两个概念进行区别。

CPR的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主要适用于呼吸停止(窒息、淹溺)或衰竭(包括儿童)所致心脏停搏,强调通气重要性。

CCR的优先性则是C、A、B,主要适用于心脏病所致心脏停搏,强调按压,单次电击后再按压,延迟插管和正压通气。

ABC→CAB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约占80%以上由于心脏的原因引起,显然心脏性原因更为常见。

它们的初始心律多数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对这些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按压时循环血量低,不足正常的1/4,此时对通气的要求是降低的。

是不是通气不重要?目前还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抢救原发性室颤患者时,人工通气不如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紧迫。

已往的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使更多人获益。

易接受和实施另外一个原因是ABC程序中A开放气道对于非专业的施救者来说掌握有难度,而且多数旁观者因顾虑而不愿实施。

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6、贯穿理念: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绝不能有一分一秒的延迟,我们的抢救实际上是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美国心脏协会提出了“成人生存链”的概念,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环环相扣的关键措施和步骤。

2010新指南成人生存链改为“五环”,包括: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之所以用五个环表示,也体现出CPR时环环直扣,不可中断的理念。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始终贯穿这一理念。

7、三阶段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实施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是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①基础生命支持(所有施救者)(Basic Life Support,BLS)往往在现场,即刻实施,受公众普及率影响,要求4min内开始,“仅用一双手和一张口就能救命”,包括胸外按压,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开放气道,进行急救人工呼吸;并尽可能尽早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

②高级生命支持(专业人员)(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要求8min 内,在BLS的基础上使用药物、电技术及输助设备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保持心肺功能,治疗原发疾病。

③心肺复苏后治疗(专业人员)(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或Post–Cardiac Arrest Care),主要是脑复苏及治疗心脏骤停的原发疾患和并发症,应严密监测心、肺、肝、肾、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凝血状态。

BLS是后续几个阶段的基础,如果没有现场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病人根本没有后续治疗的机会。

二、基础生命支持步骤(C-A-B)1、评估/判断第一步,我们要对患者有一个初步的评估和判断,判断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

一方面:①确认现场安全,远离积水,高压电、危险建筑等;②对刺激有没有反应,识别濒死呼吸:拍打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你怎么了?”(英文Are you OK?)。

有同学问,能不能只喊不拍?不可以的,病人可能是聋哑人,喊破天也听不见。

能不能只拍打单侧?也不可以,病人可能是个偏瘫,单侧肢体无知觉。

所以,我们必须理解每个技术细节,心肺复苏操作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对于专业人员,我们在判断意识的同时应迅速检查呼吸,2010指南取消了以前“一听二看三感觉”判断呼吸的方法,目的是尽早开始胸外按压。

2、立即呼救如果病人无意识、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或仅有叹气样呼吸),可初步判断为心脏停搏,应该先进行呼救,如果在院外,可拨打120、999或专业救援机构电话,打完电话后并立即开始CPR。

如果有多人在场,打电话应与CPR应同时进行。

拨打电话应告之意外发生地点(街道、明显标志)、发生意外原因(昏迷?外伤?)、患病或受伤者的数目、伤员情况、已采取的措施、报告者的联系电话等,切记不要先挂断电话。

如果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内,应通知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等。

3、摆放至合适体位打完电话以后,立即把病人摆放到一个适合复苏的体位(仰卧位),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地面或硬板床上。

如要将患者翻转,要确保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整体翻转。

如果患者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恢复体位),能够防止舌后坠和误吸。

4、循环确认摆放体位以后,接下来需要确认患者的循环情况,方法是触摸颈动脉搏动。

脉搏检查(Pulse Check)(触摸颈动脉搏动):患者头后仰,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在环状软骨旁开一指处可触及颈动脉。

注意:应触摸单侧颈动脉搏动,不要触摸双侧,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过大。

为什么要触摸颈动脉?触膜股动脉和心尖部不行吗?我想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心脏骤停事发突然,心尖部和股动脉经常由于上衣、裤子、棉被等遮掩,暴露不好,触摸不方便,也不雅观,而颈动脉往往暴露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