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类分类学PPT课件
第一章 虾类生物学4
第四节虾的生长(九)
三、自切与再生 (一)定义 1.自切 虾类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 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 天敌,迅速逃逸。 在附肢有机械操作时,虾类会自行钳去 残肢或使其脱落。 自切是防御手段,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在水质环境污染、受强烈刺激时发生自切。
2. 再生 自切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大多可以 重新生出的现象。 3.再生能力与蜕皮相关联。 当虾再次蜕皮时,新生附肢就伸展出 来,形成再生的小附肢(一般要蜕皮2-3 次才能恢复原大小)。 未成熟的个体再生较快,成熟个体因 不再蜕皮而不再具有再生能力。
第四节虾的生长(六)
(四) 生长的环境影响 • 水温 不同虾类具有不同的生长最适水温,但 范围不会超过20-32℃左右。 2. 盐度(salinity) (1)广盐性的种类 可适于在较大范围的盐度 内生存,尤其在低盐度海水中的生长速度较 高盐度快。
第四节虾的生长(七)
(2)非广盐性的种类 对较低盐度敏感 如日本对虾低于15‰时,生长减慢,低 于7‰时发生死亡。 墨吉对虾在20-30‰时生长良好,在低盐 度水中生长不良。
第四节虾的生长(七)
3. 光照:虾类营底栖生活,不喜强光。 (1)强光对幼体的影响人工条件下, 强烈日照下中国对虾孵化率低,幼体畸形率 较多,死亡率高。 (2)强光对生长速度的影响 养殖池塘中过高的透明度会使对虾生长减慢。 4. 水质因子 (1)溶解氧 低溶解氧可造成蜕皮周期延长,生长下降。
第四节 虾的生长(七)
问题:
可否用物理或化学(各类蜕壳素)方法促 进对虾蜕壳(exuviae),以便达到促进对虾 生长的目的?
• 虾通过蜕皮完成生长,生长速度有赖于蜕皮 的次数和再次蜕皮时体长与体重的增加程度。 • 必须认清生长与蜕皮的因果关系 蜕皮是生长的结果,决不是因蜕皮而引 起生长。
第一章 虾类生物学2
克氏原螯虾腹面图
• 克氏螯虾具有较显著的第二性征 首先可从腹部游泳肢形状加以区分,雄虾腹 部第一游泳肢特化为交合刺,而雌虾第一游泳肢 特化为纳精孔;其次,二者螯足具明显差别,雄 性螯虾足粗大,整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沈 状突起,而雌虾螯足比较小,沈状突起不明显; 第三,雄虾螯足较雌虾粗大,个体也大于雌虾。 • 性腺发育 通常在交配以后,视水温不同,卵巢需再发 育2—5个月方可成熟。根据卵巢的颜色判断性腺 成熟程度,把卵巢发育分为苍白、黄色、橙色、 棕色(茶色)和深棕色(豆沙色)等阶段。橙色是基 本成熟的卵巢,交配后需3个月左右可以排卵;茶 色和棕黑色是成熟的卵巢,是选育亲虾的理想类 型。
第三节虾类的繁殖(三)
三、交配
1.时间:夜间,一般在日落至午夜。 2.交配方式: 具开发式交接器的种类性腺成 熟后交配即产卵。 具封闭式纳精囊的种类则雄性 先熟先行交配。后产卵。交配前,需进行 一次生殖蜕皮,其作用有利于精荚植入。
中国对虾雌雄交配
第三节虾类的繁殖(三)
• 对虾交配时机:雄性先熟 • 沼虾交配时机:雌雄同步 交配前进行生殖蜕皮,交配后如意外 蜕皮导致精荚丢失,雌虾可与雄虾再次交 配。
(二)产卵数量:
对虾类:10-100万粒卵,通常为40-60万粒卵。 如中国对虾,斑节对虾。 罗氏沼虾: 10-12万粒。 龙虾:10万粒, 淡水虾:600-5000粒, 克氏原螯虾:300粒左右
(三)影响产卵量的因素
个体大小,产卵次数,胚胎发育方式。 1.个体大小 同种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同类不同种造成的个体 差异,大型个体的产卵量越多
第三节虾类的繁殖(三)
• 产卵的时机与时间 时机: (1)交配后立即产卵。(南美白对虾,交配数小 时后)。 (2)交配后数月产卵(中国对虾于10月中旬在生 殖蜕皮后进行交配,要5-6个月后才产卵) 时间:夜间,通常为21:00至00:00左右。 • 产卵方式:游动产卵(图)。
中国虾科分类
中国虾科分类中国虾科是指生活在中国海域的一类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十足亚目,虾科。
中国虾科包括了多个不同的虾类,它们在形态、生态习性和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虾科的分类主要依据虾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以及遗传关系等进行。
根据现代分类学的研究成果,中国虾科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总科:虾科(Penaeidae)虾科是中国虾科的最高分类单位,包括了所有虾类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
虾科的特征是体形侧扁,前体胸甲较大,后体有一对强大的尾肢,通常用于游泳和捕食。
2. 科: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科是虾科中最大的一个科,包括了大部分经济上重要的虾类。
对虾科的特征是头胸甲较大,成对的触须眼柄较长,尾肢具有强大的游泳能力。
常见的对虾科虾类有青虾、明虾、白虾等。
3. 亚科:虾亚科(Penaeinae)虾亚科是对虾科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个亚科,包括了大部分对虾科虾类的物种。
虾亚科的特征是触须眼柄较长,尾肢具有强大的游泳能力。
常见的虾亚科虾类有青虾、明虾、白虾等。
4. 属:青虾属(Litopenaeus)、明虾属(Fenneropenaeus)、白虾属(Penaeus)等属是对虾科中更为具体的分类单位,每个属下面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物种的虾类。
不同属的虾类在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青虾属虾类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地区,而明虾属虾类则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地区。
虾类的分类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虾类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还可以为虾类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虾类的分类也为虾类的养殖、捕捞和消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起来,中国虾科是一个多样性很高的类群,包括了多个不同的虾类。
通过对虾类的形态、结构和遗传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虾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进而了解虾类的亲缘关系、分布和生态习性等信息。
虾类的分类研究对于虾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学虾》课件
02
营养价值
虾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03
健康食品
虾作为一种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对于保持健康也有很大的
益处。
虾的药用价值
传统中药
在传统中药中,虾被认为具有补肾壮阳、滋阴熄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 阳痿、早泄等病症。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虾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人 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此外,虾壳还含有丰富的 甲壳素,具有抗癌、抗炎、抗菌等作用。
海水虾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包括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 东南亚的海域。
虾的种群特征
形态特征
虾的身体呈流线型,有2对 触角和5对步足,腹部有游 泳足。
生态特征
虾是水生生物中的掠食者 和被掠食者,它们以浮游 生物、藻类和小型动物为 食。
繁殖特征
虾是雌雄异体,通过交配 产卵,孵化后成为幼虾。
03
虾的养殖与保护
虾的养殖技术
养殖环境
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深适中、 底质稳定、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养殖 基地,同时要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和增氧设施。
养殖品种
养殖管理
合理投喂饲料,保持水质清洁,定期 检测水质,及时处理病害,做好养殖 日志记录。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 虾种,如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虾类研究领域的进步和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虾的头部有触须3对,眼 位于头部两侧,口位于 头部前端。
04
虾的体色多样,常见的 有青绿色、淡黄色、蓝 黑色等。
虾类分类学
墨吉对虾Penaeus (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 De Man, 888
形态特征 体表光滑,壳薄透明体表散布有棕色小斑点,死后呈 白色,产卵季节成熟的雌虾,透明甲壳可见绿色性腺充盈头胸甲和 腹部背面。额角基部和尾肢末端粉红色,尾节后半部青绿色。 额角基部背脊很高,侧面观略呈三角形,前部较平直而细,末端 尖,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中部(雌)或第3节中部(雄)。上缘有 6—9齿,较均匀地分布。下缘4—5小齿。额角后伸至头胸甲近后缘。 头胸甲无中央沟,眼眶触角沟明显;肝沟浅而细,不很显著;颈沟 略呈弧形,斜向前方与眼眶触角沟相连呈弧形;额角侧沟浅,向后 伸至胃上刺下方消失。眼胃脊明显,其长度约占头胸甲眼眶缘至肝 刺之间距离的2/5,无肝脊和额胃脊。前侧角圆、无颊刺。腹部自 第4节中部至第6节背面中央具纵脊。第6节长约为高的1.2倍。尾节 短于第6节,末端尖,侧缘无活动刺。
长毛对虾Penaeus (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 1905
形态特征 体色和墨吉对虾相似,甲壳薄而透明,表面光滑,俗称“明 虾”,头胸甲及腹部背面呈淡黄色,散布暗棕色色素点,额角及体背面的脊 暗红色,腹肢、尾肢末部粉红色,尾肢后半部草绿色。体长稍小于中国对虾。 额角较平直,末端尖细,稍伸至第1触角柄末端,但很少到第2触角鳞片末 端,基部隆起稍高(雌性隆起较雄性更高),上缘具有7-9(多数7或8)齿, 下缘4、5齿,很小,在末半部。额角后脊稍高而锐,伸至头胸甲近后部1/31/4处消失,脊上有断续的凹点。头胸甲眼眶触角沟明显,颈沟稍窄细,额角 侧沟浅而明显,后部渐窄,伸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虽有断续凹点, 但不形成中央沟,无额胃沟;肝沟明显,稍平直前伸,其下方无肝脊。眼胃 脊和触角脊显著,眼胃脊约占眼后缘至肝刺间距离的后部2/3,颈脊明显,较 短而直,约占肝刺至头胸甲中部的1/4,额角侧脊伸至胃上刺下方稍后消失; 无额胃脊。触角刺和肝刺较小,两者大小近乎相等。眼眶角圆,颊角钝,腹 部自第4节至第6节背部中央具纵脊。第6节后端纵脊稍斜向下方,末端具锐刺, 后下角无小刺;尾节约与第6节等长,末端尖,无侧刺。
虾生物学分类
虾生物学分类虾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也是人们餐桌上经常见到的美味佳肴。
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蝶虾亚目和虾科。
虾科包括多个属,如青虾属、对虾属、明虾属等。
虾的身体结构特征鲜明,通常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头部上有一对触角和复眼,复眼能感知周围的光线和运动。
胸部有五对步足,其中第一对步足演化成了强大的螯肢,用于捕食和防御。
腹部则有多个节片,末端通常有尾扇,用于快速游动。
虾的生活习性多样。
它们可以生活在海洋、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中。
有些虾类喜欢栖息在岩石或珊瑚礁上,而另一些则选择在泥沙底层或海草丛中生活。
虾通常以浮游动物、小型鱼类和腐殖质为食,它们通过张开螯肢捕捉猎物。
虾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的策略。
有些虾通过产卵,将卵粘附在海底物体上,并由雌性照料,直到卵孵化出幼虾。
而其他一些虾则是胚胎发育在雌性体内,直到幼虾孵化出来。
幼虾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逐渐变成成年虾。
虾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既是食物来源,也是食物供应者。
虾类的数量和种类丰富度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除了生态功能,虾也给人们带来了经济价值和美味享受。
很多地方都有以虾为主题的渔业和养殖业,虾的肉质鲜嫩可口,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
人们利用虾的资源进行捕捞和养殖,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虾是一类具有丰富生物学分类的海洋生物,它们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都不可忽视。
了解虾的分类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
希望人们在享受虾的美味时,也能够保护虾类的生存环境,共同守护海洋生态。
海洋甲壳类识别—虾类识别(海洋生物识别课件)
日本对虾 日本对虾,英文名称: Penaeus(Marsupenaeus)japonicusBate,俗称: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 节虾、车虾,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 对虾属penaeus属甲壳尖动物,虾体小者称为虾钱。中国产的对虾以天津河口尾红、爪红的对虾为 最好。捕捞旺季为4~5月和9~10月。 主要产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及朝鲜的西部沿海。世界各地海洋中所产品种甚多,有中国对虾、日本 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短沟对虾等。
• 红螯螯虾,外形酷似海中龙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故名红螯螯虾。 • 澳洲淡水小龙虾蛋白含量丰富,胆固醇含量极少,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低胆固醇营养佳品。
• 1、适应性 • 红螯螯虾适应性较强,耐低氧和耐高温。昼伏夜出,喜暗怕光,白天潜
伏在水体可隐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来觅食,喜夜晚活动,不善游 泳,多在池底爬行栖息,喜集群活动。 • 2、适温性 • 红螯螯虾存活温度范围在5~35℃,适宜生长温度为13~28℃,当水温 超过13℃即开始摄食,水温超过30℃,则会抑制生长。
欧洲蓝龙 法国菜里,蓝龙虾和鹅肝、松露、鱼子酱合称为四大天王。主要产于爱尔兰、英国、 新西兰、法国。稀有珍贵,生长期较长,虾龄对肉质没有多大影响,不论大小,都 是嫩滑柔腻、味浓爽甜,一入口就能感受到浓郁甘美的龙虾味及隐隐的海洋咸香, 因此身价不凡。
CONTENTS
海洋甲壳类识别
CONTENTS
红螯螯虾
• 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良的淡水虾类 之一。该虾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在 淡水中自然繁殖孵化,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抗病能力,攻击性 弱,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并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 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并具有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 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第二章 虾类的养殖精品PPT课件
的增大。 (4)蜕皮间期(C期)新壳一旦变硬,便进入此期,此时新壳变硬,体积
体长不在增加,体内血钙水平及其他生理活动逐渐恢复正常,营养物质开 始积累,体内水分含量大降,完成组织生长为下次脱皮过行物质准备。
虾类的蜕皮多在夜间进行。蜕皮具有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 的能量。
3. 影响脱皮的因素:Fra bibliotek二、生活史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海区长到成虾后,便离开浅水区,到 离岸较远且水较深的海区生活,一般水深为70米左右。海 水温度为26~28℃,盐度为34‰,成虾在此发育为种虾, 然后交配、产卵。而卵孵化为幼体,从无节幼体、蚤状幼 体、糠虾幼体到仔虾,均属于浮游性动物,也同样在这样 稳定的水域中成长。
2.2 胸部附肢
颚足(前三对胸肢): 第一颚足胸部的第一对附肢,基肢两节①内肢五节 ②外肢不分节 第二颚基肢二节①内肢五节②外肢长大多节 第三颚足基肢二节①内肢五节,细棒状,多毛雌,雄 有差异② 外肢发达多节
步足,共五对, 四对至第八对胸部附肢,内肢五节, 发达,外肢退化,不同虾类的螯足情况不同,螯虾类, 第一至三对步足螯状,真虾类仅第一、二对步足为螯 状,龙虾类则五对皆为爪状。为捕食及爬行器官。
2. 附肢:
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复眼,末端尾节无 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头部5对。 胸部8对 腹部6对。
2.1 头部 附肢
生物学 虾蟹类的分类
分类地位 原足目
等足目
端足目
异足目
磷虾目 山虾目
地虾目
糠虾目
涟虫目 穴虾目 真虾超目
囊虾超目
温泉虾目
真软甲亚纲
合虾超目
口足目
掠虾亚纲
桡足亚纲 蔓足亚纲 鳃尾亚纲
叶虾亚纲
软甲亚纲
介形亚纲
须虾亚纲
鳃足亚纲
虾蟹类在甲壳动物中的地位
甲壳类祖先
头虾亚纲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壳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真虾超目 磷虾目 海生 (~ 85) 异虾目 海生 (1) 十足目 多海生、部分陆生(~ 10000)
甲壳动物超纲(或亚门) CRUSTACEA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壳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Chace
十足目新旧分类对照
1962
游
泳 对虾派
对虾总科
十
亚 目 蝟虾派
真虾派
樱虾总科
虾
蝟虾次目
眉足蟹
寄居蟹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壳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歪尾类
短尾类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游泳亚目
爬行亚目
体多侧扁 甲壳薄、软 腹部发达 腹肢发达 额剑发达 游泳能力强
体多扁平 甲壳厚重 腹部多不发达 腹肢退化 额剑无、退化 爬行为主
对虾总科 P1-3同形,钳状 樱虾总科 P1-3同形,P4、5退化 虾 蝟虾次目 P1-3同形,钳状,P3长 形 真虾次目 P1、P3不同形,P1-2钳状 螯虾次目 P1-3,同形,钳状 龙虾次目 P1-P5同形,爪状 海蛄虾次目 P1、P3不同形,P1-2钳状
第二:主要养殖虾蟹类(课堂PPT)
习性:耐低温,耐干力强,可以销售活虾,价值较高, 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养殖种类。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 求较高,低蛋白饲料往往难以获得理想养殖结果。
3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3.斑节对虾P.monodon
额角上缘7~8齿,下缘2~3齿;体色呈草绿色,称为草虾;体色由暗绿 色、深棕色和浅黄色环状色带相间排列。游泳足浅蓝色
交配时间:夜间,一般自日落之后至子夜过后 交配: 交配时机:大多在生殖蜕皮之后(河蟹则进行硬
壳交配);交过尾的虾不再蜕皮,直至卵巢成熟、 产卵。
交配后精荚储存时间:不一 。精荚的瓣状体 在交配后2-3天脱落。
41
五、产卵
产卵时间:多在夜间。产卵盛期过后,产卵时间逐渐延至后半夜。持续 时间随种类而异,对虾类一般持续数分钟。
大。 大生长期:卵黄积累时期,卵径不断增大,卵巢体积迅速增加,颜色不断加
深。 成熟期:卵黄积累终止,卵进入成熟分裂。 恢复期: 雌雄性腺发育速度:有些同步成熟,交配后很快产卵;有些则不同步。如中
国对虾雄性秋季成熟,雌性要来年4-5月份成熟。 影响性腺成熟的因素:温度;饲料种类、数量;内分泌腺。
40
四、交配
5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5.墨吉对虾P.merguiensis de Man
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第一触角鞭与头胸甲大致等长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 是南方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虾类。
6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6.南美白对虾 P.vannamei Boone
几丁质、蛋白质复合物,以及钙盐等。具支撑体 形及保护内部器官和防御的功能。
《虾蟹类生物学》课件 (2)
统医学中的治疗和保健。
3
食品
虾蟹类是许多地方的重要食材,被广泛用于 烹饪各种美味的菜肴。
生态意义
虾蟹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调节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管理
虾蟹类的保护现状
了解虾蟹类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对其保护现状进行 评估和监测。
保护虾蟹类的重要性
保护虾蟹类对于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 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虾蟹类生物学》PPT课 件 (2)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虾蟹类的各个方面,包括分类学、解剖学、生 活习性、经济价值、保护和管理等。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次精彩的旅程吧!
虾蟹类的分类学
1 定义
虾蟹类是一类多足动物,分为多个科属,具有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分类学特征。
2 分类特征
虾蟹类具有甲壳,身体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还有明显的触角和螯足。
可持续管理措施
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包括限制捕捞、保护栖息地 等方面的措施。
演示文稿总结
通过本次演示,我们全面了解了虾蟹类的分类学、解剖学、生活习性、经济价值以及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希 望本课件能够为大家带来有趣而丰富的学习体验!
3 主要科属
常见的虾蟹类包括螃蟹、龙虾、虾等,每个科属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习性。
虾蟹类的解剖学
身体结构
内外部器官
运动和呼吸系统
虾蟹类的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 虾蟹类有复杂的内外部器官,包括
虾蟹类通过螯足和附肢进行运动,
各具特定的功能和结构。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 并借助鳃器呼吸水中的氧气。
虾蟹类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虾蟹类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栖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的生态环境。
虾类分类系统
虾类分类系统⼗⾜⽬Order Decapoda Latreille, 1802枝鳃亚⽬Suborder Dendrobranchiata Bate, 1888对虾总科Superfamily Penaeoidea Rafinesque, 1815须虾科Family Aristeidae Wood-Mason, 1891莹虾科Family Benthesicymidae Wood-Mason, 1891对虾科Family Penaeidae Rafinesque, 1815单肢虾科Family Sicyoniidae Ortmann, 1898管鞭虾科Family Solenoceridae Wood-Mason, 1891樱虾总科Superfamily Sergestoidea Dana, 1852莹虾科Family Luciferidae de Haan, 1849樱虾科Family Sergestidae Dana, 1852腹胚亚⽬Suborder Pleocyemata Burkenroad, 1 963猬虾下⽬Infraorder Stenopodidea Claus, 1872俪虾科Family Spongicolidae Schram, 1986猬虾科Family Stenopodidae Claus, 1872真虾下⽬Infraorder Caridea Dana, 1852原虾总科Superfamily Proearidoidea Chace&Manning, 1972原虾科Family Procarididae Chace & Manning, 1972嘎拉虾总科Superfamily Galatheacaridoidea Vereshchaka, 1 997嘎拉虾科Family Galatheacarididae Vereshchaka, 1997玻璃虾总科Superfamily Pasiphaeoida Dana, 1852玻璃虾科Family Pasiphaeidae Dana, 1852刺虾总科Superfamily Oplophoroidea Dana, 1 852刺虾科Family Oplophoridae Dana, 1852匙指虾总科Superfamaily Atyoidea de Haan, 1849匙指虾科Family Atyidae de Haan, 1849伯莱虾总科Superfamily Bresilioidea Caiman, 1896弯臂虾科Family Agostocarididae Hart & Manning, 1986埃尔⽂虾科Family Alvinocarididae Christoffersen, 1986伯莱虾科Family Bresiliidae Calman, 1896盘指虾科Family Disciadidae Rathbun, 1902奇异虾科Family Mirocarididae Vereshchaka, 1997线⾜虾总科Sukperfamily Nematocareinoidea Smith, 1884驼背虾科Family Eugonatonotidae Chace, 1937线⾜虾科Family Nematocarcinidae Smith, 1884活额虾科Family Rhynchocinetidae Ortmann, 1890剑额虾科Family Xiphocarididae Ortmann, 1895剪⾜虾总科Superfamily Psalidopodoidea Wood.Mason&Aleock, 1892剪⾜虾科Family Psalidopodidae Wood-Mason & Alcock, 1892棒指虾总科Superfamily Stylodactyloidea Bate, 1888棒指虾科Family Stylodactylidae Bate, 1888弯背虾总科Superfamily Campylonotoidea Sollaud, 1913深长臂虾科Family Bathypalaemonellidae de Saint Laurent, 1985弯背虾科Family Campylonotidae Sollaud, 1913长臂虾总科Superfamily Palaemonoidea Rafinesque, 1815拟贝隐虾科Family Anchistioididae Borradaile, 1915阔颚虾科Family Desmocarididae Borradaile, 1915宽额虾科Family Euryrhynchidae Holthuis, 1950叶颚虾科Family Gnathophyllidae Dana, 1852膜⾓虾科Family Hymenoceridae Ortmann, 1890咔咔虾科Family Kakaducarididae Bruce, 1993长臂虾科Family Palaemonidae Rafinesque, 1815盲虾科Family Typhlocarididae Annandale & Kemp, 1913⿎虾总科Superfamily Alphaeoidea Rafinesque, 1815⿎虾科Family Alpheidae Rafinesque, 1815Family Barbouriidae Christoffersen, 1987藻虾科Family Hippolytidae Dana, 1852长眼虾科Family Ogyrididae Holthuis, 1955异指虾总科Sukperfamily Processoidea Ortmann, 1890异指虾科Family Processidae Ortmann, 1890长额虾总科Sukperfamily Pandaloidea Haworth, 1825长额虾科Family Pandalidae Haworth, 1825⼩海虾科Family Thalassocarididae Bate, 1888宽背虾总科Superfamily Physetocaridoidea Chace, 1940宽背虾科Family Physetocarididae Chace, 1940褐虾总科Superfamily Crangonoidea Haworth, 1825褐虾科Family Crangonidae Haworth, 1825镰虾科Family Glyphocrangonidae Smith, 1884螫虾下⽬Infraorder Astacidea Latreille, 1802雕虾总科Superfamily Glypheoidea Winkler, 1883雕虾科Family Glypheidae Winkler, 1883礁螯虾总科Superfamily Enoplometopoidea de Saint Laurent, 1988礁螯虾科Family Enoplometopidae de Saint Laurent, 1988海螯虾总科Superfamily Nephropoidea Dana, 1852海螯虾科Family Nephropidae Dana, 1852锯齿螯虾科Family Thaumastochelidae Bate, 1888螯虾总科Superfamily Astacoidea Latreille, 1802螯虾科Family Astacidae Latreille, 1802Family Cambaridae Hobbs, 1942拟螯虾总科Superfamily Parastacoidea Huxley, 1879拟螯虾科Family Parastacidae Huxley, 1879海蛄虾下⽬Infraorder Thalassinidea Latreille, 1831海蛄虾总科Superfamily Thalassinoidea Latreille, 1831海蛄虾科Family Thalassinidae Latreille, 1831美⼈虾总科Superfamily Callianassoidea Dana, 1852美⼈虾科Family Callianassidae Dana, 1852⽟虾科Family Callianideidae Kossmann, 1880栉指虾Family Ctenochelidae Manning & Felder, 1991尼虾科Family Laomediidae Borradaile, 1903Family Thomassiniidae de Saint Laurent, 1979蝼蛄虾科Family Upogebiidae Borradaile, 1903阿虾总科Superfamily Axioidea Huxley, 1879阿虾科Family Axiidae Huxley, 1879Family Calocarididae Ortmann, 1891Family Micheleidae Sakai, 1992Family Strahlaxiidae Poore, 1994龙虾下⽬Infraorder Palinura Latreille, 1802鞘虾总科Superfamily Eryonoidea de Haan, 1841鞘虾科Family Polychelidae Wood-Mason, 1874龙虾总科Superfamily Palinuroidea Latreille, 1802 龙虾科Family Palinuridae Latreille, 1802蝉虾科Family Scyllaridae Latreille, 1825Family Synaxidae Bate, 188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讲:李长玲
1
目录
我国虾类主要属于节肢动物门-有 鳃亚门 -甲壳纲- 十足目,主要分为 分为两个亚目:
游泳亚目 爬行亚目
2
游泳亚目
➢对虾派 ➢真虾派 ➢蝟虾派
3
对虾派
➢对虾总科 ➢须虾科 ➢管鞭虾科 ➢对虾科 ➢单肢虾科
4
真虾派
➢褐虾科 ➢玻璃虾科 ➢鼓虾科 ➢长眼虾科 ➢藻虾科 5 ➢长臂虾科
10
对虾属 Genus Penaeus Fabricius, 1798
斑节对虾 Penaeus (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1798 长毛对虾Penaeus (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 1905 墨吉对虾Penaeus (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 De Man, 888 中国对虾Penaeus (Fennero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 1918 短沟对虾 Penaeus (Penaeus) semisulcatus De Haan, 1850 日本对虾 Penaeus (Marsupenaeus) japonicus Bate, 1888 宽沟对虾 Penaeus (Melicertus) latisulcatus Kishinouye, 1900 深沟对虾Penaeus (Melicertus) canaliculatus (Olivier, 1811) 红斑对虾Penaeus (Melicertus) longistylus Kubo, 1949 缘沟对虾Penaeus (Melicertus) marginatus Randall, 1840 印度对虾 Penaeus (Fenneropenaeus) indicus ne-Edwards, 1837
爬行亚目
龙虾派 异尾派 螯虾派
6
龙虾派
龙虾科 蝉虾科
7异Biblioteka 派➢海蛄虾科 ➢玉虾科 ➢蝼蛄虾科
8
螯虾派 ➢螯虾科 ➢海螯虾科
9
对虾科
对虾属 Genus Penaeus Fabricius, 1798 似对虾属Penaeopsis Bate,1881 新对虾属Genus Metapenaeus Wood-Mason et
13 后下角无小刺;尾节约与第6节等长,末端尖,无侧刺。
墨吉对虾Penaeus (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 De Man, 888
➢形态特征 体表光滑,壳薄透明体表散布有棕色小斑点,死后呈 白色,产卵季节成熟的雌虾,透明甲壳可见绿色性腺充盈头胸甲和 腹部背面。额角基部和尾肢末端粉红色,尾节后半部青绿色。 ➢额角基部背脊很高,侧面观略呈三角形,前部较平直而细,末端 尖,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中部(雌)或第3节中部(雄)。上缘有 6—9齿,较均匀地分布。下缘4—5小齿。额角后伸至头胸甲近后缘。 头胸甲无中央沟,眼眶触角沟明显;肝沟浅而细,不很显著;颈沟 略呈弧形,斜向前方与眼眶触角沟相连呈弧形;额角侧沟浅,向后 伸至胃上刺下方消失。眼胃脊明显,其长度约占头胸甲眼眶缘至肝 刺之间距离的2/5,无肝脊和额胃脊。前侧角圆、无颊刺。腹部自 第4节中部至第6节背面中央具纵脊。第6节长约为高的1.2倍。尾节 短于第6节,末端尖,侧缘无活动刺。
11
斑节对虾 Penaeus (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1798
➢俗名:鬼虾、草虾、花虾。 ➢形态特征 体表光滑,壳稍厚,体色由暗绿、深棕和浅黄色横斑相 间排列,构成腹部鲜艳斑纹,故称“花虾”,腹部游泳足浅兰色,原 肢前面黄色,其缘毛桃红色。第2、3颚足外肢刚毛桃红色。额角较平 直,末部较粗,稍向上弯,伸至第1触角柄末端,上缘具7-8齿,胃上 刺与第1齿距离较大,约为第2-3齿距离的2倍;下缘2-3齿,以7/3齿 者较多。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侧脊较低而钝,伸至胃 上刺下方。头胸甲具眼眶触角沟、颈沟。额角侧沟较深,伸至胃上刺 下方。额角后脊中央沟明显,但较浅而窄,断续后伸。无额胃沟。肝 脊较宽而钝,前半水平伸,后部稍低。眼胃脊约占头胸甲眼眶缘与肝 刺间距离的后部2/5。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胃上刺。眼眶角圆形。 前侧角圆无颊刺。腹部第4节中部至第6节背面中央具纵脊。第6节长 为高的1.1倍。尾节稍长于第6节,末端尖,无侧缘刺。
Alcock,1891 异对虾属Genus Atypoenaeus Alcock,1905 鹰爪虾属Genus Trachypenaeus Alcock,1901 仿对虾属Genus Parapenaeopsis Alcock,1901 赤虾属Genus Metapenaeopsis Bouvier,1905 软颚虾属Genus Funchalia Johnson,1867 长眼对虾属 Miyadiella Kubo, 1949
12
长毛对虾Penaeus (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 1905
➢形态特征 体色和墨吉对虾相似,甲壳薄而透明,表面光滑,俗称“明 虾”,头胸甲及腹部背面呈淡黄色,散布暗棕色色素点,额角及体背面的脊 暗红色,腹肢、尾肢末部粉红色,尾肢后半部草绿色。体长稍小于中国对虾。 ➢额角较平直,末端尖细,稍伸至第1触角柄末端,但很少到第2触角鳞片末 端,基部隆起稍高(雌性隆起较雄性更高),上缘具有7-9(多数7或8)齿, 下缘4、5齿,很小,在末半部。额角后脊稍高而锐,伸至头胸甲近后部1/31/4处消失,脊上有断续的凹点。头胸甲眼眶触角沟明显,颈沟稍窄细,额角 侧沟浅而明显,后部渐窄,伸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虽有断续凹点, 但不形成中央沟,无额胃沟;肝沟明显,稍平直前伸,其下方无肝脊。眼胃 脊和触角脊显著,眼胃脊约占眼后缘至肝刺间距离的后部2/3,颈脊明显,较 短而直,约占肝刺至头胸甲中部的1/4,额角侧脊伸至胃上刺下方稍后消失; 无额胃脊。触角刺和肝刺较小,两者大小近乎相等。眼眶角圆,颊角钝,腹 部自第4节至第6节背部中央具纵脊。第6节后端纵脊稍斜向下方,末端具锐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