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节运动快慢
初二物理 第一章 第二节 比较运动快慢
例题:我国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的雅典奥 运会上以12.91s的成绩平了110m跨栏的世 界记录。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单位换算 5m/s=___km/h 18 二、计算
72km/h=____m/s 20
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1min内通过了1200m 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已知:t=1min=60s,s=1200m 求:v=? 解:
观察与思考:
观察书上4页图1-4,飞机、飞鸟、 汽车、动物等都在运动,你知道谁 快,谁慢吗?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方法:
控制变量法
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问题: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 半分钟可跑840米,一只鸽子 一小时可飞80.5公里,如何比 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是不是没 办法了呢?
多选题 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 是( BC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写做变速直线运动 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 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 乌 龟 和 兔 子 由 起 点 出 发 后 , 兔 子 很 快 把 乌 龟 落 在后 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 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 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 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 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 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1)
起跑线图甲起跑线图1 起跑线图2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课本第31页)龙潭中学 何燕飞 2011-9-24一、速度问题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米跨栏金牌,从起跑线到终点只用了12.91秒,打破了世界纪录。
现场情况大致如下(中间者为刘翔),仔细看图回答(1)-(4)小题:(1)在跑步过程中,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3名选手都在 ;( )(2)当刘翔率先到达终点时候只用了12.91秒,此时,其余选手同样用了 秒时间;( )(3)如果你是观众,比较甲乙两图你能判断出谁跑得最快?答 最快;( )(4)判断刘翔跑得最快的理由是 ( )问题2: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米跨栏金牌,从起跑线到终点只用了12.91秒,打破了世界纪录。
现场情况大致如下(中间者为刘翔),仔细看图回答(1)-(5)小题:(1)图1表示参赛者从起跑线上起跑,各赛道秒表均从零开始计时;( )(2)图2表示各个选手分别跑完110米所用时间的长短,从秒表指针的位置可知刘翔用时 ;( )(3)如果你是裁判,比较丙丁两图你能判断出谁跑得最快?答 最快;( )(4)判断刘翔跑得最快的理由是 ; ( )(5)上述研究运动的方法叫做 法; ( )总结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学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个粗略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 ( )②在相同路程下, ( )二、速度及其公式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问题3:黄包车、自行车和跑车,它们所用时间以及相应的路程如下图所示:处理数据回答(1)-(5)小题:(1)黄包车每秒通过 米( ),自行车每秒通过 米( ), 跑车每秒通过 米( );(2)黄包车、自行车和跑车中, 车运动最快, 车运动较慢, 车运动最慢;( ) (3)为什么(1)中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它们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时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答: 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际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快。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2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5.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6.平均速度的计算.7.平均速度的计算典型例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例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堂达标1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二、“过桥”问题例2.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 A 120s B 140s C 160s D 180s课堂达标21.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m3.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_____m.4.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三、平均速度概念的考查.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 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 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 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 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3.汽车从A 城开往B 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第三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6 .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7.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8.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典型例题一、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1.某同学的身高是1.6m,则他的身高应为_______cm.例2.某原子的半径为20nm,则相当于__________m.方法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 ×100=375cmB 3.75m=3.75m ×100cm=375cmC 3.75m=3.75×1001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 2.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7.84×106m=______km 25nm=________m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3×105km=______mm3.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如果换算成以米为单位,当相当于__________m二、刻度尺的读数.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2.下图所示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甲同学的读数为41毫米,乙同学的读数为41.0毫米,丙同学的读数为16毫米,丁的读数为16.0毫米.上述四位同学中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三、误差和平均值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例3.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L1=2.45cm;L2=2.46cm;L3=2.47cm;L4=2.48cm,那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cm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51cm,5.51cm,5.53cm,5.55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A 5.51cmB 5.52cmC 5.525cmD 5.53cm2.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8.45cm、8.56cm、8.44cm、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课后巩固1.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_;课桌宽46____;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_.小红的鞋长为24_______,金星到南麻的距离为40_____.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____.2.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3.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_______的.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讲学稿)
二、运动的快慢(讲学稿)姓名班别(1 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课前预习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来表示,符号是__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速度,单位是__________。
其中1m/s=__________km/h。
2、比较物体快慢两种方法:(1)在相同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2)物体经过相同的,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
速度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表示速度,单位是__________。
其中1m/s=__________km/h。
3、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__________运动,特点是:速度的_______和________都不变。
记住人的步行速度,人乘自行车速度,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学习与探究1、在物理学里,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火车的速度是72km/h,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5s,在此过程中,他所做的是运动,他的速度是米/秒,这个速度是指它的。
3、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是。
某物体在前6s通过的路程是9m,在接下去的10s通过的路程是17m,则物体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是,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由速度公式V=S/t,可得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5、火车在2h 内行驶了120km,飞机在5min飞行了50km ,则火车与飞机的速度之比是()A.1 :10 B、1 :100 C、1 :1000 D、1 :26、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7、三个人步行的速度:甲为3.5km/h,乙为63m/min,丙为1m/s,比较他们的速度,则( )A.V乙>V丙>V甲B. V甲>V乙>V丙>C. V丙>V乙>V甲D. V甲>V丙>V乙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m/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50m/sB. 25 m/sC. 24 m/sD. 10 m/s。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百米冠军:= m/s
万米冠军:= m/s
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可以把km/h化成m/s.72km/h就是72个1 km/h,1 km就是103m,1 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三、小结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2.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计算
练习
板演
பைடு நூலகம்小结
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
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想想议议
学生演算
练习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2)36 km/h=______ =______ =_____ m/s.
12&2运动的快慢
5、一辆摩托车作直线运动,1s内走10m,2s内走20m,3s内走30m......,则此车的运动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了10m的路程,则它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
导入语: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50m自由泳决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观众看到前面两位运动员几乎同时触壁到达了终点,到底谁是冠军呢?裁判员很快就有了结论,你知道裁判员是怎么判断谁快、谁慢的吗?
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案
一、学生独学,完成预习笔记(10′)
二、小组对学、完善预习笔记(5′)
三、落实基础知识(10′)
2、单位变换:(要求写出过程)
18km/h= 54×______=______m/s;10m/s=15×______=______km/h
3、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6、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是m/s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第32面“想想议议”及看图12.2-2,完成下列问题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且速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的.
南河镇中心学校备课活页
组别:九年级物理学科时间:9月14日主备人:刘伟年级主任签名处:马德莹学科组长签名处:刘伟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①.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 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用 例.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 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是多大? ③.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 不一定相等 ④.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 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s/m
6
思考:此题若换成 v-t 图答案又如何?
4 2
o
2
4
6
8
t/s
例1.火车的速度144km/h,某人跑步的速度4m/s, 问谁快? ( 火车快 )
例2.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之比? 甲 s乙 解:
s v甲 t甲
v乙
v甲 s甲 t乙 2 2 4 v乙 t甲 s乙 1 3 3
v1 v2 vn v 来计算 n
例.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v1匀速驶完前 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全程 2v1v2/(v1+v2)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1: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 (v1+v2) /2 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2:一段路程为s,如果列车在通过前2s/3时 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s/3时的平均速度为v2, 3v1v2/(v1+2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1.速度(v) 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 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例: 飞机2s内飞行了500m 小汽车1min行驶了1800m 谁运动得快? 500m/2s=250m/s ∴飞机运动快 1800m/60s=30m/s 2.速度的计算 3.速度的单位 由s和t的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中: 米/秒(m/s)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北京课改版
重点: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的概念的过程,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对于速度的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学生对速度单位的写法、读法、算法都不算熟悉,这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
方法及手段
板
书
设
计
讲解2:平均速度的公式(板书)
教师对照板书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
相关练习题4道练习计算速度
教学心得
学生在计算题的解题步骤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习惯性的数学解题方法,没有公式和单位,还需要强加练习和强调
第二节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知道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
方法
1.经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用表测时间的实验操作,认识测量时必须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
板书强化基本知识点,重点讲解速度换算问题和公式变形。
PPt出示:
问题3:老师要从张明和李力两人中选出一人进入校体育队,张明3000米跑步用了5min,李力1200米跑步用了2分30秒,谁更快一些,哪一个会被选入校队?
教师讲解张明速度的计算步骤
安排学生仿照计算李力的速度
投影展示讲解学生计算书写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对本道题答案进行订正
记笔记
学案完成练习2单位换算
听老师讲解
在学案上尝试计算李力的速度
观察教科书中的图1-14,将四幅图代表的运动进行分类。
物理必修一1.3 2第二节课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3.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同向驶向同 一目的地, 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υ 一目的地 , 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 υ1 作匀速运 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υ 作匀速运动; 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υ2作匀速运动;乙车在前 一半路程中以速度υ 作匀速运动, 一半路程中以速度υ2作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 速度υ 作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速度υ1作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υ1>υ2,甲车先到达目的地。 如果υ 甲车先到达目的地。 B.如果υ1>υ2,乙车先到达目的地。 如果υ 乙车先到达目的地。 甲车先到达目的地。 C.如果υ1<υ2,甲车先到达目的地。 如果υ D.如果υ1<υ2,乙车先到达目的地。 如果υ 乙车先到达目的地。 AC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AB A.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最大速度限制在120km/h .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最大速度限制在 B.刘翔以9.4m/s的速度冲刺 .刘翔以 的速度冲刺 C.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约为100km/h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约为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平均速度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⒈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 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定义式: △ △ ⒉ 定义式:v =△x/△t 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时间间隔 内的 描述物体在时间间隔△ ⒊ 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 平均快慢程度 程度。 平均快慢程度。 4.方向 就是位移△ 的方向 方向: 4.方向:就是位移△x的方向 5.平均速率:路程与发生这个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平均速率:路程与发生这个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平均速率 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 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 均速率。 均速率。
《二节运动快慢》课件
卫星轨道调整
通过控制卫星的二节运动,可以调整卫星的轨道 参数,使其能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器姿态调整
在航天器飞行过程中,通过控制二节运动,可以 调整航天器的姿态,使其能够稳定地执行各种任 务。
空间交会对接
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时,二节运动可以用于控制 和调整两个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实现精确 的对接。
二节运动在生物运动中的应用
动物迁徙
01
许多动物在迁徙过程中会利用二节运动的方式进行长距离的移
动,如企鹅、螃蟹等。
鱼类游动
02
鱼类在游动过程中会利用身体的摆动和尾部的摆动实现高效的
游动,这种摆动方式类似于二节运动。
人类行走和跑步
03
人类在行走和跑步过程中,通过双腿的交替运动实现前进,这
种运动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二节运动。
自动化生产线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二节运动可以用于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实现 精准的定位和抓取。
机器人行走
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二节运动可以用于调整机器人的步态,使其 行走更加稳定和高效。
精密仪器
在精密仪器中,二节运动可以用于调整仪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节运动在航天中的应用
1 2 3
举例
例如,一个钟摆在重力作 用下会在固定点之间来回 摆动,这就是一种二节运 动。
二节运动的特点
周期性
二节运动具有周期性,即 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往 返运动的时间是一定的。
往复性
二节运动是往复的,即物 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 运动,而不是单向的。
约束性
二节运动受到约束,即物 体只能在两个固定点之间 进行运动,不能离开这两 个点。
二节运动的运动轨
【学案】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分类,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二、尝试学习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
在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这种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表示。
课堂学习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观察图1-2-1,讨论以下问题: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与小结。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_(2)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 __(3)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
即______和_____的比值。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3.速度公式: 。
其中s表示,单位是, t表示,单位是, v 表示,单位是;◎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符号是或。
(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1m/s= = km/h 1km/h= = m/s[及时练习1]1.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第二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
天空中,雄鹰翱翔;草原上,骏马奔驰;丛林中,蜗牛爬行。
古代,人用视觉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样是很不可靠也是很不准确。
100m 短跑比赛,裁判是如何判出运动员的快慢的?中途观众是怎么判断的?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速度,就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速度1.区分速度的不同在初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
并重点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并没有给出速度的科学定义。
不同的运动,位置变化的快慢往往不同。
也就是说,运动的快慢不同。
而位移表示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并不能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如何才能表示物体变化的快慢呢。
一是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二是可以比较相同位移所用的时间。
但如果位移不同时间也不同呢?如甲物体3s 内的位移为6m ,乙物体4s 内的位移为16m ,哪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快呢?很显然乙物体位置变化的快。
2.速度的严格定义(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的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通常用字母v 来表示。
(3)速度的公式: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s v t= (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速度的单位除了“米每秒”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单位:千米每时(km /h 或km·h -1)、厘米每秒(cm /s 或cm·s -1)。
典例1. 三辆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们的速度是:甲车72km/h ,乙车22m/s ,丙车900m/min ,则这三辆车的速度A 甲车最大B 乙车最大C 丙车最大D 一样大[研析] 将甲、乙、丙三车的速度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在单位换算中,1km/h=6.31m/s ,1m/min 601=m/s 。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2
第2题图 V 上=0.8米/秒 米/秒1 0 12 83 2 5 9 64 14 10 4 2 8 16 t/ S/m20 10 18 7 6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2)(课本第33页)龙潭中学 九( )班 姓名 2011-9-26三、匀速直线运动我们用肉眼无法看清高速的子弹如何飞行,也看不清楚星体怎怎样运动,这是因为前者太快,而 后者却太慢,但是借助摄影机我们可以把运动现场拍摄下来以供研究。
问题1:甲乙两网球在运动过程中,同时被每隔0.02秒闪光一次的摄像机拍摄下来,情况如下图甲乙所示,观察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网球做 运动; (2)乙网球做 运动; (3)甲网球的速度为 m/s(4)乙网球的平均速度为 m/s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②运动的路径是直线。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者方向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四、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为了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 1.如下图所示,某人骑自行车上坡用了10min , 在某一段路程内大概的快慢程度,将该段 下坡用了2min ,的总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的总时间,叫 (1)上坡路与下坡路全程长 米; 做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上坡与下坡的总时间为 秒;(3即:2.如右图所示,某人骑自行车上坡所用时间 为10min ,下坡用了2min , (1)上坡路与下坡路全程长 m;(2)(2)上坡与下坡的总时间为 s;(3)自行车上下坡平均速度为 m/s。
五、“S-t ”与“V-t ”图像★S-t 图像 问题2:甲乙两小球的路程随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甲车做 运动; (2)乙车速度为 ; (3)把甲乙两车S 与t 的关系图像同时画在右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第10秒末甲车速度为 m/s,0s到10s内 甲乙两车的路程分别是 和 。
总总t V S =-1 0 18 123 2 5 9 9 6 21 154 3 8 24 t/s V(m/s) 30 10 27 7 6 6 4 3 27 5 1 8 10 9 乙★V-t 图像问题3:甲乙两小球的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1)甲车做 运动; (2)乙车速度为 ; (3)把甲乙两车V 与t 的关系图像同时画在右边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4)第10秒末甲车速度为 m/s,0s到10s内甲乙两车的路程分别是 和 ;(5)甲车通过17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s。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记录数据表格:
0.2
慢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快
三、速度
1、引入目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 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3、定义式: 时间 t 路程 s 速度v
V=s/t
4、单位及意义:主:米/秒 m/s
辅:千米/时 km/h
关系:1m/s=3.6km/h
5m/s的物理意义: 1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5m.
方法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大小:路程大则快, 路程小则慢。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时间长则慢, 时间短则快。
二、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实验:
器材:小车A、B ,停表,长木板,刻度尺、小 木块。
步骤:
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 桌上,一端用小木 块垫起来, 形成一个斜坡。 2、用刻度尺在长木板上量取一段距离SA, 分别在两端做上记号,让小车A从上端运动到 下端,用停表测出它所用的时间tA,分别记录 在表格中。 3、同理,量SB,测tB,填入表格中。 4、算出SA/tA、SB/tB的值,比较两车运动的快 慢。
3、学校里早上八点钟上课,小明家到学校距离有 1.8km,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 ,为了上学不迟到, 他至少要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
第三章 物质的运动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 运动的快慢
sudu.swf
观看动画,思考各是根据什么来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 1、用相同的时间来比较经过的路程; 2、用相同的路程来比较所用的时间; 3、若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呢?
一、定性地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身边物体的运动速度
四、例题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 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 方向 方向表示力的______; (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 长 越_____,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 的 大小 。
小组讨论: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 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 船离岸而去.
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 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小实验: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
(1)怎样使塑料刻度尺向下弯曲?施加力 的方向应向____(上/下)
下
(2)要使塑料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力 作用于哪点较省力呢?作用于__(A/B)
A
(3)如何使塑料刻度尺向下弯曲程度大 一些?作用在A点的力应_____(增大/减 小)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
压路机
施力 物体
接触
不接触
?
受力 物体
磁铁吸引铁钉
苹果会落到地面上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小结
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作用点
2. 力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左手 运动员 起重机 运动员 施力 物体 受力物体
拍 踢 吊 举
作用力
右手 球 货物 杠铃 物体 受力 施力物体
作用 作用
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 作用力
作用力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 个物体也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2课 运动的快慢(教学课件)四年级科学上册
根据统计
树人小学运动会赛跑成绩统计表
表制作成统
8
计图更直观
7
6.58
6.8
6.21
6.17
6
5.85 5.39
5
4
3
2
1
0 速度(米/秒)
121号 129号 208号 217号 209号 115号
扩展活动 试着给下面的图片匹配合适的速度。
5千米/时 15千米/时 60千米/时 300千米/时 800千米/时 4.2千米/秒
第一单元 运动
2.运动的快慢
目录 contents
•讨
论
•处 理 信 息
•迁 移 应 用
•扩 展 活 动
•小 试 牛 刀
讨论 同为百米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 慢呢?
同时跑,看谁先到 终点!
下面是百米赛跑的成绩,怎样确定谁跑的更快呢?
选手号
班级 成绩(秒)
108
四(1) 14.8
我们发现:
117
四(2)
13.8 ★ 相同距离,
121
四(3) 15.2
时间(少)
129
四(1) 14.7
的人跑得
125
四(2)
13.8 ★ 快。
如果有200米、400米、800米不同距离的,怎么 确定谁跑得快呢?
选手号 距离(米) 成绩(秒)
217
200
32.4208Fra bibliotek200
32.2
209
400
68.4
115
小试牛刀
1.我们可以用(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 路程)÷( 时间)。
3.小轿车的速度是“33m/s”,读作 33米每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物理学里说到某一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那一段 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精选例题四
一列长150m的火车用5min时间匀速通过一座长 度为7350m的大桥,求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多 少千米/时?
S桥 S
S车
解:v=36km/h=10m/s S=vt=10m/s×90s=900米
S道=S-S车=900m-200m=700m 答:这个隧道的长度为700m。
S车解:Βιβλιοθήκη =S桥+S车 =7350m+150m=7500m
t=5min=300s
V=
S t=
7500m 300s
=25m/s =90km/h
答: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90km/h
即学即练
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已知火车 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6km/h,求这个隧道 的长度。
S道 S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看 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是用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图是用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例1: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 它的含义是什么,相当于多少 m/s?某人跑步的速度是4m/s,相 当于多少km/h?
例2:
一架飞机2h内飞行1440km,它的 速度是多少m/s?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的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并不相等
三、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 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