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小学教育基本政策:1、小学教育质量政策:(1)学校的基本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权2、组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 教育政小学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2)小学德育政策(3)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3、招生权4、对受教育者策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小学课程政策(4)小学教学政策(5)小学教育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权5、对受教育的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评价与升学政策。

2、小学教育体制政策:(1)小者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权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学教育行政体制政策(2)小学教育办学体制政策工、实施奖励或处分权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3)小学管理体制政策。

3、小学教育经费政策。

施和经费权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性(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3)教育政4、小学教师政策:(1)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政策非法干涉的权利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2)小学教师任用与管理政策(3)小学教师社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 民主取向:(1)会地位和待遇政策责的专业人员:(1)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20世纪以前(教会、慈善组织,法国大革命,费课程政策:1、新课程实行“积极进取、稳妥推进、是成为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最基本的必要条件里法案)(2)20世纪80年代以前(杜威民主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课程改革方针。

2、(2)教师是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义教育思潮,60年代教育民主化运动)(3) 80新课程确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从教资格,并符合特定的要求2、年代以来(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特许学校”) 和管理体制,课程决策和课程开发走向决策分享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人(二) 平等取向:(1)17世纪中期以后(双轨和民主化。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要点内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要点内容

案例背景:河南郏县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教师的职称管理中,存在着工人级和干部级.于是,近日该县教育局出台一个不成文的政策消息:全县工人级的教师可以申请干部职称,但不与工资挂钩,并且工人级别与干部级别并存,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起初,该政策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下传的小道消息,所涉及的目标对象大部分处于观望态度,因为如果申请就需要费用三四百元.这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可是谈“费”色变。

随着消息的公开化,这些教师不得不执行这项不成文的政策。

因为明年将是该县的第二次的教师整编,他们害怕影响到整编的问题.但是,具教育局内部个别主管领导透漏,他们对此项政策的目标不甚了解。

从上面的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教育政策潜藏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该政策的出台是从非正规渠道逐渐公开化的,这是农村教育政策出台到实施一贯的伎俩,即不成文的政策的大量的存在;其次,该政策的目的连教育局的主管领导都说不清楚,即使该领导有意回避解释,则说明此目标的不合法性。

综以上两个问题可看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该政策实施存在严重的随意性,甚至有以行政收费为目的的嫌疑;二是该政策的合法性,即政策的制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三是此项政策是否得到了相关或上级部门的审批和备案令人质疑,即政策的监督手段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更不用说得到了有力的宣传,努力使政策目标得到接受并且服从和执行,这一点是经不起推敲的.第二章,教育政策失真原因政策制定中的原因:政策目标存在问题,政策合法性不高,制度安排的成本过高,政策多变政策执行中的原因:政策资源不足,政策环境不利,政策执行人员素质过低,工作失误,政策执行的组织机构不合理,因为地方差异对政策作出调整 .第三章第二节如何理解小学教育政策体系一、教育政策的层次结构(一)教育纲领性政策(总方针、总政策) 1、教育性质: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2、教育方针:性质、目标、途径 3、受教育权 4、教育地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5、教育基本制度 6、教育基本内容和公民素质要求(二)教育基本政策1、教育质量政策: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实施过程和评价等问题2、教育体制政策:行政体制、办学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等3、教育经费政策:教育经费来源、筹措、分配、管理和使用等4、教师政策:培养建设教师队伍等(三)教育具体政策二、教育政策的类型结构1从空间上,可分为全国性教育政策、地区性教育政策和学区性教育政策 2 从层次上,可分为学前教育政策、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政策、中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学前与特殊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策本科后人才教育政策终身教育政策… 3 从影响范围上,可分为对部分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教育政策和对所有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教育政策 4根据政策目标和调控对象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与功能,教育政策可分为:1、鼓励性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激励引导2、规范性教育政策:政策规定、制约,一种规约3、限制性教育政策:避免、制止、杜绝三、教育政策的形式结构我国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中央和地方党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是其中的教科文卫委员会)、政府(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党的政策文件1、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执行教育政策的根本依据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决议3、党中央制定和批准的文件(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批准的教育政策性文件(三)党的领导机关和国家政府机关联合发布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四)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下发的教育政策▪四、小学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一)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政策依据与基础1、教育纲领性政策和基本政策2、与小学教育关联的上位教育政策(义务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政策)(二)小学教育政策的自身体系影响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贫困▪微薄的家庭经济收入(案例)导致失辍学▪多子女造成贫困导致失辍学(尤其是女童)▪政府财力有限,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育质量▪从事过多家庭劳动,学习时间与精力不足或上学偏晚,营养不足导致学业失败▪社区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新读书无用论与实用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少数民族儿童的语言障碍教育政策▪学校收费偏高导致儿童失辍学(相对与收入来说)▪义务教育法执行不利▪教育行政部门对义务教育的理解:年限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义务教育的指标体系有缺陷:质量指标的权重偏低▪以县为主的体制改革使学校失去乡镇政府的支持▪教育教学内容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疏离师资水平▪教师数量不足▪严重缺乏合格教师:水平不高,相当数量的代课教师和社请教师▪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代课教师待遇极低教师职后培训的机会匮乏,培训效果不好第四章第七章国家依法指教国家教育权的性质与特征1公权力的体现,具有公法的一般特征。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教育法规与政策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保障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本文将围绕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展开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小学教育体系。

一、教育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依据。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法规起着规范、保障和监督教育的作用。

教育法规确立了学校运行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明确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促使教育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教育法规通过设立教育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确保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二、小学教育中的主要教育法规1.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文件之一,明确规定了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保障和管理。

根据义务教育法,国家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当提供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教育条件和环境,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校园安全是义务教育法中特别强调的内容之一,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此外,义务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育法教育法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文件,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法要求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教育法还规定了学生的学籍管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生关系的要求,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依据。

3. 学校办学许可和管理办法学校办学许可和管理办法是国家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监管的法律规定。

根据学校办学许可和管理办法,学校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符合一定的办学条件和标准,才能合法办学。

同时,学校还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教育教学计划、招生政策、师资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4. 儿童权益保护法儿童权益保护法是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也适用于小学教育中的学生。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试卷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试卷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B. 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C. 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D. 统一教育方式对待所有学生2.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 鼓励学生模仿学习B. 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活动C. 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探索D. 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3.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如何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A. 与家长保持距离,避免沟通B. 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C. 仅在必要时与家长联系D. 让家长完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4.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学业成绩?A. 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B.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业成绩和非学术表现C. 忽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D. 仅关注学生的非学术表现,忽略学业成绩5. 小学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B.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D. 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6. 小学教育阶段,哪一学科是必修课程?A. 语文B. 数学C. 英语D. 科学7. 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素质教育的内容?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应试教育8.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以下哪项不是必须具备的资格证书?A. 教师资格证B.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C. 计算机等级证D. 护士资格证9.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小学教育的范畴?A. 学前教育B. 小学教育C. 初中教育D. 高中教育10. 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项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 课堂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家庭教育11. 对于违反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的行为,以下哪项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A. 批评教育B. 行政处罚C. 刑事处罚D. 民事赔偿12. 小学教育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据是什么?A. 教育理论B. 国家法律法规C. 教育实践需求D. 教师个人意愿13. 在小学教育中,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种政策被称为?A. 私立教育政策B. 公立教育政策C. 社会力量办学政策D. 公民同招政策14.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免费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A. 教科书B. 校服C. 课外读物D. 所有选项15.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享有哪项权利?A. 教学自主权B. 学术研究权C. 指导评价权D. 所有选项16. 在小学教育中,下列哪项不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A.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B.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C. 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D.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7. 在小学教育中,关于课程内容的编排,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按照学科知识逻辑顺序编排B. 按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编排C. 按照社会需求编排D. 按照教师个人喜好编排18. 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个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A. 一年级B. 二年级C. 三年级D. 六年级19. 在小学教育中,关于课外活动的组织,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B. 可以由教师自行决定内容C. 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D. 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二、问答题1. 什么是小学教育政策?2. 我国小学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什么?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小学生的哪些基本权利?4. 如何保障小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到侵犯?5. 小学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哪些职业道德规范?6. 如何处理学生在校园内受到欺凌的行为?7. 什么是素质教育?它在小学教育中的体现是什么?8. 如何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成果?参考答案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A7. D8. D9. C 10. C11. D 12. B 13. C 14. D 15. D 16. C 17. B 18. D 19. B问答题:1. 什么是小学教育政策?小学教育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小学教育制定的规划和指导原则,旨在保障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小学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小学教育政策概论第一节为什么要有教育政策一政策与政策主体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或者说,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教育政策属于一种公共政策的范畴。

教育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公共利益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矛盾的政策过程。

二教育政策的本质与特点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

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一种分配和协调。

3.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

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

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

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三教育政策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控制功能(三)协调功能第二节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一)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1决策主体2实施主体3利益主体(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客体: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等(三)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1民主取向2平等取向3人本取向4优先取向第三节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一合法性来源:(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路线、原则(二)教育法律法规(三)上位的教育政策(四)小学教育自身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二合法化途径:1立法机关根据一定的立法权和立法程序,有关教育政策法律化,成为教育法律。

2 党和国家行政机关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第二章小学教育政策过程第一节教育政策如何制定一小学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一)教育问题和教育政策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经引起人们关注、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

(二)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1牵动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教育政策进行协调和解决。

2反映出不同人群或利益群体的价值观或利益的冲突。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一、教育法学的概念:教育法学是一门法学与教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教育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法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例如案例研究法、法律解释法、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历史考察法等多种方法对教育法律现象进行研究,揭示教育法律规律,建立教育法律理论体系,指导教育法律实践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社会现象——教育法规以及其所引起的一切教育法律现象。

三、教育法律现象:是教育法的产生、存在和运作的各种表现形式。

主要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并接受法律调整的教育现象,包括教育法律规、教育法律思想、教育法律关系,也包括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等等。

四、教育法学与教育学的联系:1、教育学是教育法学产生和成长的环境与条件,教育学的容、性质、特征、发展和变化决定着教育法学的容选择和发展方向。

2、教育法学与教育学是横向联系,是教育学相关知识的扩展。

它丰富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五、教育法学与教育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2、研究围不同3、学科地位不同:教育法学不是教育学的子学科,它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被称作边缘教育学科。

六、教育法学与法学的联系:1、教育法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法学中的部门法学,是法学的下位学科,他们之间是从属关系,是纵向联系。

2、法学特别是理论法学作为教育法学的主要基础来源之一。

3、教育法学为法学提供纵向的知识增长,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充实着法学的发展壮大。

七、法律的三代人权:自由权——社会权——发展权八、权利的因果关系:原权、派生权九、教育权的涵:1、权力的角度:是指国家或各级地方自治团体在教育事务上所拥有的权限,以及其所属机关或公务员所行使的公权力。

2、权利的角度:泛指公民在教育事务上所享有的各种权利,这是作为私权利的一种宪法规定的教育基本权。

十、教育权的分类:1、从教育权实施主体上讲有:国家、父母、社会、学校、教师等教育权。

2、教育权的原权只包括: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国家教育权。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教育政策:国家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利益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矛盾的政策过程。

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

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教育政策的功能:(小题选填)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价值引导作用、实践引导作用);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强制性、惩罚性);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大题重点)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由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民主取向;初等教育最早是由教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制定和把持的;1881年法国颁布著名的“费里法”,提出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原则。

2、平等取向;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

3、人本取向4、优先取向教育政策取得合法性的最主要依据是必须建立在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之上。

(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了解选填)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重点)1教育政策问题分析与政策目标确立;2教育政策方案设计与论证;3教育政策方案选择与公布。

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程序:(了解)1明确教育政策实施主体与对象;2教育政策的宣传与理解;3教育政策实施的资质与计划;4教育政策执行、督查与调整;5教育政策的总结、巩固与提高。

小学教育政策的失真与对策现象:政策偏离、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政策缺损、政策替换(5个)对策:增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加强对政策实施主体的培训和实施过程的规范;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监察制度和机制;进行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反思和调整。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教育法规测试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_____ 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 b、十c、十一 d、十二( a )2、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_____ 。

( c )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学费、杂费、住宿费3、义务教育实行_____领导,_____ 统筹规划实施,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 a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 _____ 批准。

( d )a、学校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 _____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 b )a、相当于b、不低于c、略高于d、略低于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_____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 c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_____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d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_____ 津贴。

( c )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过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_____ 予以保障。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小学教育的质量,各国都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以规范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并探讨其对小学生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中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和内容,保障了小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该法,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知识、技能和健康发展;小学教育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实施,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教育法》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外,中国还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法》。

该法针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制定了具体的规定和指导方针。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该法强调了小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并规定了教学计划、教材选用、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负担和课外活动的安排,旨在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教育法》通过细化小学教育的教学要求和管理办法,提高了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国际相关教育法规除了国内的法规,国际上也有一些教育法规对小学教育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保护与发展儿童权利公约》、《教育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文件,提倡并规定了各国的教育目标和原则。

这些国际法规对小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借鉴的作用,使各国在小学教育方面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

小学教育法规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体现在制定和推行教育政策方面,还在于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约束。

教育法规的明确规定,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管理和评价的依据,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同时,教育法规也规范了家长和学生的权益和义务,对于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是保障小学生合法权益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法律依据。

与小学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小学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小学有关的法律法规概述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为了保障小学生的权益和教育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小学的法律法规。

基本法律法规1. 《教育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核心法律文件,具体规定了小学的组织形式、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

2. 《义务教育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保障及实施,包括小学入学年龄、义务教育的免费性、学校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包括小学生的权益,在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有具体的规定。

管理与监督机构1. 教育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对小学的教育政策,并监督各级教育部门的工作。

2.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教育部的政策和规定,协调管理本地区的小学教育工作。

3. 小学校长:负责具体的学校管理工作,包括教师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

学生权益保障1. 入学权:小学生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歧视任何学生。

2. 安全权:学校要营造安全的研究环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健康权:学校要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

教师权益保障1. 专业发展权: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2. 劳动权:教师的劳动权益应当得到保障,包括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

3. 职业尊严权: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和声誉,保护教师的职业尊严。

小学教育质量保障1. 课程设置:小学应根据国家的教育要求,合理设置科目和研究内容。

2.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班级管理:学校要加强班级管理,确保良好的研究氛围和纪律。

结语以上是与小学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它们旨在保障小学生的权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法规与小学教育政策分析试卷

教育法规与小学教育政策分析试卷

教育法规与小学教育政策分析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教育法规的基本功能是什么?A. 规范教育行为B. 确定教育目标C. 促进教育改革D. 管理教育事务2. 在小学教育中,哪一项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A.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B.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3.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视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B.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C. 强调共性,忽略个性D. 统一标准,不考虑学生特点4. 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课程资源?A. 教材B. 教学设备C. 教师个人经验D. 家长资源5. 教育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规范教育行为B. 保障教育公平C. 促进教育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6.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A. 尊重学生人格B. 公正对待学生C. 保护学生安全D. 所有以上选项7. 在小学教育中,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现代教育理念?A. 灌输式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记忆式教学D. 讨论式教学8.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 重视理论知识传授B.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C. 强化考试评价D.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二、问答题1. 什么是教育法规?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 列举我国小学教育政策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3. 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它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受到重视?4. 请简述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5. 什么是“教育公平”?为什么它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6. 请列举我国小学教育政策中关于课程设置的几个主要方面。

7.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它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哪些?8. 请简述我国小学教育政策中关于学生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选择题:1. A2. D3. B4. C5. D6. D7. B8. B问答题:1. 什么是教育法规?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教育法规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法律、法规、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
“一个宗旨”、“八字方针”、“三项任务”; “两大战略重点”、“六项重大工程”、“六大举措”
14
(二)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 这种控制,可能是一种促进和推动,也可能是对某些
因素和现象的制止、抑ຫໍສະໝຸດ 。 这种控制,既可能是对教育的数量、规模、速度方面
的控制,也可能是对结构、功能、质量、效益的控制。 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一、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
17
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总是通过对价值主体、客体及价值关系 的把握,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原则,这就是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
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及其取向受制于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 在主观上,受制于特定的政策理论、意识形态和政策价值主体的 需要、态度等。 客观因素包括政策价值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基本关系,这些关 系涉及到三种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价值主体,即国家、社会组织和个 人。 教育政策文本背后总是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和对有关利益、资源 的一种分配和协调,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之上。
18
(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1、民主取向
20世纪以前(教会、慈善组织,法国大革 命,费里法案) 进入20世纪(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潮,60 年代教育民主化运动) 80年代以来 (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特许学校”)
小学教育政策的民主化取向,正在使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 主体从宗教团体或国家垄断, 向国家权力机关、教育实体和 教育过程中的 当事人共同参与与决策的方向转变。
◆知道不同历史阶段小学教育政策有着不同的性质内涵和价值选 择,当代小学教育政策正凸显出民主、平等、人本、优先的价值 取向,这也是我国小学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向

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正文】一、教育法律法规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关于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基本制度等内容,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受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受教育权利、身心健康权利、人格尊严权利等。

该法律对于保护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校管理法律法规2.1 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安全管理规定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针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规范文件,主要包括学校安全责任、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保障了小学生的人身安全。

2.2 学校卫生管理规定学校卫生管理规定主要规定了学校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卫生设施设备、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3 学校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学校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学校安全责任的划分与履行,对于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性作用,确保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三、课程设置法律法规3.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主要对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课程进行了规范和指导,明确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要求,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法保障了民族少数民族儿童和少数民族小学生在受教育方面的权益,规定了民族教育的目标、对象和内容等。

四、体育活动法律法规4.1 学生体育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学生体育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保障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权益,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氛围。

4.2 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安全管理规定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安全管理规定主要对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保证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1.结合实际,谈谈实施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答: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因此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安定有序校园环境。

• 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 (2)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学校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 事实表明,正是因为职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坚持了公正、公平、公开,评职称的时候,再也没有原来那种吵吵闹闹现象;正是因为《奖金分配方案》的通过与实施,那些工作懒散,想吃大锅饭的人变得勤快、能干了;正是因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若干规定》的施行,学校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杜绝了,违规滥定资料的现象没有了,正是因为收费项目的公开,办公室接到的投诉电话少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

•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哪种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D)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是指针对小学阶段教育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等文件的总称,旨在规范和指导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学生权益保障、教师职责等内容。

一、相关政策法规1.《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法律,其中明确规定了小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保障每个学生接受12年义务教育。

小学教育机构要依法履行教育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2.《学校安全保障法》《学校安全保障法》是针对学校安全问题制定的法律,包括规定了学校建筑安全、校园周边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内容。

小学作为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3.《教师法》《教师法》是为了保障教师的权益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而制定的法律。

小学教师要遵守《教师法》规定的教育教学原则和师德要求,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二、学生权益保障1. 学生权益保障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法规要求保护学生的人身权、教育权、健康权等各种权益,防止校园暴力、霸凌等行为对学生造成伤害。

2. 家长监护责任小学生的家长是第一任监护人,应当履行好监护责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学校携手共进,共同保障学生的权益。

三、教师职责1. 教学任务小学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应当以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积极履行教学任务,关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专业素养小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应当共同努力,遵守教育法规,共同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字数:449字】。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ppt课件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政策问题,经常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具有广泛的社 会影响, 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
教育政策活动必须尊重人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依赖主体 的理解、参与,而不能简单强制命令。这也正反映了教育政策主体的 “三位一体”性,尤其是教育政策的参与主体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双 重角色和作用。 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
(三)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 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活动中协调和平衡各种利益、
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着调节器的作用。首先是对教育内部 结构、关系的调节平衡;再次是教育系统与社会母系统或其 他社会系统关系的协调。
教育政策协调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教育政策本 身必须形成全面、配套和统一的体系。
.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教育立国”著称的日本“抓两头,带中间” 策略。
.
比较几个三级教育学生的经费比例: 法国(1980)1:1.78:2.67 英国(1982)1:1.94:6.25 巴西(1983)1:1.14:7.26 泰国(1983)1:1.16:1.11 中国(1995)1:1.85:20.48
.
第三节 教育政策怎样获得合法性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人的道德、情感、交往等遇到越来越
多的问题,对人自身的关怀 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各国教育不 断提升人 自身的价值,注重儿童身心的发展。
.
4、优先取向
◆ 从教育现代化历程来看,初等教育都一直居于恒久不变
的优先发展的地位。
◆ 初等教育的全民性、基础性和平等性,决定了国家在教
育发展和投入上的优先性。

(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1、民主取向
20世纪以前(教会、慈善组织,法国大革 命,费里法案) 进入20世纪(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潮,60 年代教育民主化运动) 80年代以来 (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特许学校”)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1. 教育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教育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它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和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了解和遵守教育法规,不仅能够确保学校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也可以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并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2. 教育相关法律及其内容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1994年9月1日通过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为九年,并强调了公民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目标意义:保障每个少年儿童享有受基本素质教育的权利,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教育、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1993年5月31日通过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规范了教师的基本待遇、权益和职责,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标意义:保障教师的职业权益,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并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有更好效果的教育。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立学校条例》•立法背景:2003年6月25日通过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明确了私立学校办学条件与管理规范,包括资金来源、课程设置、备案登记等内容。

•目标意义:保障私立学校合法运行,增加选校自由度,并约束低水平和不合规范的私立学校发展。

3. 教育政策文件及其内容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师资质量等。

•目标意义:明确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目标,为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3.2 基础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和领域的学科制定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第一节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定义一、教育政策(一)概念界定政策:①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②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③是一种解决问题或改良问题的策略。

教育政策:一个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二)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与体系1、教育政策表现形式(1)党的政策性文件——纲领、决议中关于教育的内容,以及关于教育的决定、通知等。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即通常所说的教育法律、法规。

(基本上独立出去了)(3)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主体)。

(4)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

如,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

(5)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

(三)教育政策要素(1)教育路线、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的关系教育路线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一定程度上指引与规范教育的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 已通过教育立法形式予以确定,在《教育法》中有明确的表述。

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政策要素包括:教育政策主体:政党、国家机关、团体(广义与狭义)教育政策活动:策略、行动方案、执行、反馈(重复、动态)教育政策客体:教育政策作用的对象二、教育法规及其体系结构(一)概念界定教育法规(广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p21),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任永泽 2013/09/03

L/O/G/O
第一节 为什么要有教育政策

要点:
教育政策
一、概念 二、本质与特点 三、功能
一、教育政策的概念
• 教育政策是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 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公共得利益 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和矛盾的政策过程。
三、教育政策的功能
• 1.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 • 2.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 • 3.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价值
取向是什么 • 一、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
(一)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 1.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 2.教育政策的实施主体 3.教育政策的利益主体
(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客体
(三)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
• (三)教育政策方案选择与公布
1.最优策略 2.次优策略
第二节 教育政策如何实施更有效
• 一、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程序
1.明确教育政策实施主体与对象 2.教育政策的宣传与理解 3.教育政策实施的组织与计划 4.教育政策执行、督察与调整 5.教育政策的总结、巩固与提高
• 二、教育政策实施的理论模式
• (二)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
(1)牵动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教育政策进行协调和解决。 (2)这些问题反映出不同人群或利益群体的价值观或利益的冲突。 (3)这些问题是明确的、外显的。 (4)这些问题既有必要也有解决问题的基础。
• (三)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个基本阶段:问题觉察、问题界定、问题形式化
二、小学教育政策合法化的途 径
• 两种基本的合法化途径: 1.立法机关根据一定立法权和立法程序, 在一定的基础上将有关教育政策法律化, 使之成为教育法律。 2.党和国家行政机关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本章小结
• 1.教育政策属于一种公共政策的范畴。 • 2.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是教育政策主体与政策客
体之间在价值诉求与分配、提供与获得过程中构 成的关系状况。 • 3.教育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进行合法化 论证和检验,实现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二、教育政策的本质与特点
本 质:
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 本。
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一 种分配与协调。
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评价的动态 实践过程。
特点:
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 2.教育活动对象的主体性 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二)教育基本政策
1.教育质量政策 2. 教育体制政策 3. 教育经费政策 4.教师政策
(三)教育具体政策
• 二、教育政策的类型结构
A:空间上:全国性教育政策、地区性教育政策、学区性教育政策 B:层次上:学前教育政策、小学教育政策、中等教育政策、高等教 育政策 C:影响范围上:对部分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教育政策;对所有教育 活动产生影响的教育政策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
要解决两个关键性问题: 1.谁来制定教育政策,即教育政策主体的构成与运作 2.制定什么样的教育政策,即政策要达到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
• (一)教育政策制定的构成模式
1.团体模式 2.精英模式 3.制度模式 4.系统模式
•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目标模式
1.理性模式 2.渐进模式 3.综合审视模式
1.调适模式 2.互动模式 3.赛局模式 4.循环模式

• 三、小学教育政策失真与对策 • (一)小学教育政策失真的现象
➢ 1.政策偏离 ➢ 2.政策表面化 ➢ 3.政策扩大化 ➢ 4.政策缺损 ➢ 5.政策替换
• (二)克服失真的对策
➢ 1.增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权威性
➢ 2.加强对政策实施主体的培训和实施过程的规范 ➢ 3.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督察制度和机制 ➢ 4.进行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反思与调整
第三节 教育政策评价标准 和方法是什么
• 一、小学教育政策评价的内涵 • (一)政策评价与教育政策评价
教育政策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 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1.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制定和批准下发的有关教育政策 2.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或上级文件规定的权限制 定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

• 四、小学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的定位
(一)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政策依据与基础 1.教育纲领性政策与基本政策 2.与小学教育关联的上位教育政策
• 2.根据层次与从属关系,教育政策分为:纲领性 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根据政策目标和调控对象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与功 能,教育政策分为:鼓励性教育政策、规范性教 育政策、限制性教育政策。 • 3.明确我国小学教育基本政策包括质量政策、体 制政策、经费政策与教师政策,它们构成一个相 对完整的教育政策体系。
问题分析:审视教育问题,分析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及差距产生的原因和 背景,并从中选定适恰的政策目标。
目标确立:一要正确处理政策利益关系;二要兼顾各种条件与可能
• (二)教育政策方案设计与论证
1.教育政策方案要适度的多样与创新 2.对政策结果要有一定的预测和估计 3.设计出政策方案实施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措施 4.教育政策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
第一节 教育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一政策问题
教育问题是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经引起人们关注、不利
于人的培养与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解决的 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
★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会成为教育政策问题。
(1)各区县制定了适应本地区实际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政策和实施条例 、规范其教育与管理。
(2)扩大流入地公立学校招收范围,让流动儿童少年在公立学校借读。 (3)各区政府、教委根据“不办简易学校”的精神,撤销、关闭、取缔了一 些不合格的民工子弟学校。 (4)多种形式办学 问题难以解决:
(1)办学经费矛盾 (2)学额分布矛盾 (3)教育政策与体制的矛盾
• (二)教育政策评价与教育政策分析 • 二、小学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与价值准则
• (一)预测性评价 • (二)过程性评价 • (三)结果性评价
• 三、小学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创新
第三章 小学教育政策体系
• 1.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政策经历五个阶段:重 建与初步发展;十年动乱;拨乱反正;普及化与 数量发展;均衡化与质量发展。
二、新中国小学教育政策体 系的建立与发展
• (一)重建与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6) • (二)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 (三)拨乱反正时期(1976—1984) • (四)数量和规模化发展时期(1985—2000)
1.基础教育地方负责与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调节 2.扩大义务教育机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间的矛盾与调节 3.培养选拔人才与提高民族素质之间的矛盾与调节 4.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促进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调节
三、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 技术性程序:是指教育政策从政策问题认定到
政策文本的正式确立和公布过程中,政策主体所 采用的一系列规范化的工作步骤和技术环节。( 主要是为了提高和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 制度性程序:主要是为了提高与保证教育政策
制定的合法性,即已经制定的政策方案必须经过 党和国家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审查通过,这是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重要途径。
•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要合理,又要合法。
第二章 小学教育政策过程
• 1.教育政策是一个由制定、实施和评价构成的连续的动态 过程,以促进小学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 有效化。
• 2.教育政策制定的构成模式、目标模式 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技术性程序、制度性程序
● 3.教育政策实施:调适模式、互动模式、赛局模式、循环模式 ● 4.教育政策评价:预测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一)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政策 (二)小学教师任用与管理政策 (三)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与待遇政策

• 本章小结
• 1.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政策经历五个发展阶 段,逐步形成纲领性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所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的小学教育政策体系。
政治可行性论证;经济可行性论证;技术可行性论证;社会心 理可行性论证;教育政策试点;政策信息可靠性;足够性分析
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两条标准:价值标准、满 意标准;用以选择政策方案的方法原则
教育政策公布实施
政策公布前的协商、政策的合法化

• (一)教育政策问题分析与政策目标确立
(二)小学教育政策的自身体系

第三节 小学教育有哪些基 本政策
• 一、小学教育质量政策
(一)小学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二)小学德育政策 (三)小学课程政策 (四)小学教学政策 (五)小学教育评价与升学政策
• 二、小学教育体制政策 (行政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 • 三、小学教育经费政策 • 四、小学教师政策

第一节 小学教育政策体系
是怎样形成的
• 一、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古代学校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 1902清政府颁布 的《钦定学堂章程》 1911年清政府中央教育会 议提出4年小学为义务教育 1912—1913民国政 府公布“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小学令》、《小 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1922年《壬戌学制》进一 步将初等教育确定为6年 1932南京国民政府还 颁布了《小学课程标准》、《小学法》等 1934年苏区颁布了《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 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拟定《小学教育暂行实施 办法》
D:根据政策目标和调控对象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与功能:
(一)鼓励性教育政策 (二)规范性教育政策 (三)限制性教育政策

• 三、教育政策的形式结构
(一)党的政策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