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2.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3.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学习历史和人文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难点: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意境。

3.教学内容及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三首古诗作品,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共同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感受到季节和光阴变换中,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性。

带领学生寻找《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心情和情感。

–共同朗读《登幽州台歌》:激发学生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指引学生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共同朗读《悯农》:树立感恩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困境和辛苦。

2.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且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登幽州台歌》、《悯农》中一篇或者多篇古诗,通过阅读古文,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并且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和人文思想,多维度感受诗的美。

4.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分析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以及对于诗的欣赏能力;2.采用问答、笔试等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考核;3.对于学生进行思考题,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和联系的理解。

三、结语本节课围绕三首古诗展开了文学素养的教育,通过学习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生历程中的变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和意义,深入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思想,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知识储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

b.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

c. 分析并欣赏诗人龚自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b. 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c.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理解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b.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a. 诗人龚自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b.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2. 课文朗读与背诵:a.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并理解课文。

3. 课文内容解析:a.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b. 解读诗句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4. 生字词学习:a.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重点生字词。

b. 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字词的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正确朗读、背诵并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

b.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c. 分析并欣赏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a. 解读诗句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b.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通过PPT展示诗人龚自珍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b. 简要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学生反复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c.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同伴互相检查。

3. 内容解析: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_____________注释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20XX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精品教案

<示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重难点: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历代名家诗词中,有一首古诗令人难以忘怀,它就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示儿》。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生:介绍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件)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1177年(中原沦陷50周年),陆游《关山月》一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沦陷65周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诗人一心向往报效祖国,英勇杀敌的情怀。

三、1193年(中原沦陷66周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沦陷83周年),85岁高龄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下了相当于遗嘱的绝笔《示儿》。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一)初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生:先自读,再齐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给大家范读一遍。

生:指名读。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相关释义)。

课件出示: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但:只。

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阿日子。

(多媒体出示,结合地图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引出诗题,介绍背景1.引导语:我们学习了两首宋代的诗歌,感受了宋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下面我们走进清代,看一看诗人龚自珍又对国家有着怎样的期盼,我们继续学习《己亥杂诗》。

2.板书题目,引导思考: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教师点拨:本诗中的己亥年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48岁的诗人龚自珍,对清朝统治者已经大失所望,愤然辞官南下,并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315首七言绝句,题为《己亥杂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

任务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方法,借助注释和搜集到的资料,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任务三:聚焦诗句,体会诗情【设计意图:从字、词到文的理解,感受第二句“哀”既是第一句的原因,又是第三句“劝”的基础。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对当时的人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从“劝”中感受诗人对社会变革强烈而殷切的期盼之情。

】一、品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 指名朗读,教师提问: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那是何等热闹、壮观的场面!而这“万马齐喑”呢?(万马都沉寂无声)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3.教师引导: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当时的大街上看看吧!(出示图片:卖唱的歌女,大清朝的达官贵人们,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官府施粥场景……)3.现在你能不能结合图片来说说,什么是万马齐喑?举国上下死气沉沉,人们不敢讲话,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赏析答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赏析答案与教学反思)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

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

复习古诗节奏。

(2 2 3)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2.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

)3.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

)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导入,带入诗境【设计意图:歌曲导入,并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之中。

简单介绍诗人之后,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之上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读懂古诗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读出古诗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

引导语: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想起了哪些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呢?(屈原、文天祥、岳飞、林则徐、郑成功等)。

老师想到了一个人,他的一生诠释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他就是——爱国诗人陆游。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南宋去,看一看他在临终之际写给儿子的一首古诗,去感受爱国诗人陆游炽热的爱国之情!2.板书诗题,引导解题。

引导: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看注释,理解古诗题意:“示儿”指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3.介绍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陆游的诗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4.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陆游肖像图)800多年前,一位85岁的老人僵卧病榻,老泪纵横,他颤颤巍巍地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写下了一首绝笔诗。

他写的内容会是什么呢?任务二:初读识字,理解诗意【设计意图:初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为后面的“感悟诗情”这一环节作铺垫。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示儿》,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指名读诗句,着重提示“祭(jì)、乃(nǎi)翁(wēnɡ)”的读音。

(注意“翁”的韵母不要读成onɡ)(3)区分形近字:祭——察,乃——及。

重点指导“祭、乃”的书写。

①祭:左上部分的横撇要舒展,右上部分的捺也要舒展,下部“示”字的两横要适当收缩,避让上边的横撇和捺。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
第1 页共8 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是写给⼉⼦的临终遗⾔,《题临安邸》是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醉⽣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

《⼰亥杂诗》是希望统治者不拘⼀格启⽤⼈才。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课《古诗三⾸》课⽂原⽂ ⽰⼉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家祭⽆忘告乃翁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给⼉⼦看。

这⾸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外青⼭楼外楼, 西湖歌舞⼏时休? 暖风熏得游⼈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 [清]龚⾃珍 九州⽣⽓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格降⼈材。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珍在已亥年(1839年)写的⼀组诗,共315⾸。

这⾥选的是其中⼀⾸。

②[⽣⽓]指朝⽓蓬勃的局⾯。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声。

⽐喻⼈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课《古诗三⾸》知识点 ⽰⼉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家祭⽆忘告乃翁。

主题: 《⽰⼉》是诗⼈临终前写给⼉⼦的⼀⾸诗,诗⼈痛惜⾃⼰⽆法亲眼看到国家统⼀,希望⼉⼦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好消息告诉⾃⼰,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的爱国情怀。

[注解] ①⽰⼉:给⼉⼦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亲。

鉴赏: ①⼈死之后万事皆空,诗⼈早已将个⼈⽣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边疆的荒凉、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诗的语言、意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编写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课本:准备足够的课本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边疆、人民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今天的课文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古诗三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

b.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c.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b. 学会通过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b.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1. 学习并掌握古诗《示儿》的全文。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

3. 进行朗读、背诵和古诗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难点:1.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生字词和板书设计。

2. 教材《示儿》古诗文本。

3. 字典或词典,用于查阅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巩固记忆。

2. 向学生介绍《示儿》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二、学习古诗(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 解析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2. 抽取学生进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抽取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欣赏。

板书设计: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2. 进行古诗创作,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jì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nǎi shì()()()()()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2.家祭无忘告乃.翁。

()3.西湖歌舞几时休.。

()4.九州风气恃.风雷。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四、根据内容填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12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另外注重教给学生研究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

学生准备:预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

课时放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视频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

我们来欣赏一幅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在2010年XXX时,它被人们用现代科技手法制成了巨幅电子动画图陈列在中国馆内。

2.激趣: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你可以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吗?(车水马龙、繁荣昌盛、充足安康、国泰民安)3.导入: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便是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26年的100多年间,人们都过着太平、富足、安康的日子。

但这一切从XXX破城而入的那天起,就不复存在了。

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XXX、XXX两位皇帝,中原的半壁江山被金人占领。

这段历史也被XXX为“靖康之耻”。

公元1210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诗人XXX,就要走完曲折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不瞑目,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
教学目标
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陆游(20XX-20XX),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20XX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篇三】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题临安邸
教学目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20XX~20XX),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

作:当作。

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

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

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篇四】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已亥杂诗
教学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
“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20XX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
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