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以及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学科。
2. 经济: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
3. 政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等。
二、经济制度1. 经济制度的定义: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3.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是由国家计划机关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制度。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三、经济发展阶段1. 传统经济阶段:以农业为主导,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
2. 工业化阶段:以工业为主导,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3. 现代化阶段:以服务业为主导,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率。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2.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
五、经济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和控制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3.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4.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六、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经济活动的全球范围内的扩展。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值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说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5.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时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要重视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要研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分值5.5)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将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指劳动者,物的因素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力中其根本作用。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64.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了解生产力状况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P17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中,生产居于首要位置,起决定作用,其他三个方面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6.社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P21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P24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P26经济规律的类型:(1)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三会一课】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三、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四、如何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1)当代西方经济学即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掩盖资本主义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并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来说,具有庸俗性质。
(2)当代西方经济学从其研究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法和制度、认识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及政府调控的规则,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又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成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一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得能力。
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得决定因素。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得对象。
(一类就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自然物质;另一类就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得一切物质资料与物质条件。
最重要得就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得发展状况,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与劳动技能得人。
就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得决定性得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经济关系。
使人们最基本得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构成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得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发展得要求,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得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得基本动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就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得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得综合构成社会得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得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得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与在生产得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起点) (中间环节) (终点)政治经济学得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得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与发展得运动规律就是它得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得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政治经济学得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得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得经济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得经济理论依据、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典范、财经专业得理论基础与社会科学得重要知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得二因素:商品就是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高三政治经济知识点梳理
高三政治经济知识点梳理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高中教育阶段,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国家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制度的演变1.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则是以商品交换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形态。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这一制度下,生产资料归个人或企业所有,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产和分配。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等问题。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旨在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进而调节生产和分配的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市场失灵。
2.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等目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过程。
合理的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生产、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的加速过程。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和发展,但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问题和国际经济风险的传播。
2.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国家为了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不仅包括对外贸易的扩大,还包括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
中考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中考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经济现象及其运行规律与政治关系的学科,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科学之一。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分析社会问题、做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探讨。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经济现象及其运行规律与政治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政治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
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指市场上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涨。
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资源配置资源是有限的,经济主体如何优化配置资源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等手段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3.经济增长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而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发展的路径,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4.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
政治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
三、政治经济学的学派及其主要观点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等重要观点。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冲突,认为私有制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政治经济学简易入门
政治经济学简易入门政治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产物,它探究了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
在当代,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政治经济学简易入门为主题,为您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主要由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上的交换关系,即商品的买卖关系,以及生产和分配的过程。
而政治学则主要研究国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等问题。
二、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
经济体系虽然不同,但它们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资源、要素和市场。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要素包括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市场则是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所形成的交换场所。
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福利等方面。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而无产者只有劳动力,生产出的商品被卖出后,利润被资产阶级占有,而无产者只能得到微薄的工资。
因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上的对立关系。
五、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遭遇经济衰退或经济崩溃等情况。
经济危机对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的损失,增加了社会失业人数和贫困人口,也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六、全球化全球化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它是指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以及全球市场的形成。
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资源分配不公等。
七、结语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导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植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之中4.生产力&生产关系5.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的基本要素6.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支配作用7.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因素→传导体→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物质资料生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产,而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这种研究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11.狭义的生产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12.广义的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1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14.生产是实际的起点,起支配作用;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式中间环节15.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由生产决定和派生出来的16.狭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由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上的经济关系构成的生产关系总和的性质17.生产&消费生产要素的消费;产品的消费直接是生产直接生产过程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需要消费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内在动机和目的18.生产&分配生产要素的分配先于生产,成为生产的前提,并决定着生产的结构和产品的分配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就是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在生产中的地位19.生产&交换活动和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生产单位、部门之间的交换20.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高三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
高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在高三的政治学习中,经济学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涵盖了众多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的知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则减少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四、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
消费类型按照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通过对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研究,揭示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生产出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商品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是商品之间交换的比例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市场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货币和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现金、信用卡、支票等。
信用是以借贷关系为基础的货币经济活动,它通过借款和还款来实现货币的流通和分配。
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四、市场和竞争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由供求关系决定。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它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中,价格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平衡供给和需求。
五、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其目的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
政府干预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然而,政府干预也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如政府过度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不公。
因此,政府干预应当谨慎使用,并寻求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最佳平衡。
六、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活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知识。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如何影响一个国家或社会的财富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掌握的,包括:1、价值:指商品或服务的内在有用性,它是人们评价和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基础。
2、价格:指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它是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在市场上的表现。
3、生产资料: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物质资产,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
4、资本主义: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国家或集体起主导作用。
6、混合经济:指国家或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来自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取决于它们的边际效用。
4、凯恩斯主义:提出有效需求论,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除了以上理论,政治经济学还有许多其他理论和观点,如社会资本主义、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1、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和方法,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中学政治经济学学问点总结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运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意人们某种须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运用价值。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
它大致经验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别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须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须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开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运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运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需以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限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详细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应;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打算金率,紧缩银根,削减财政、投资,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限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通货紧缩对策: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研究方法〕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分来源和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列宁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构成中的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注: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生产资料的过程〕◆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指的是资产的最终归属,即归谁所有,包括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这些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
考研-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目录第1讲导论 (2)第2讲商品和货币 (3)第3讲货币 (5)第4讲资本积聚与集中 (7)第5讲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9)第6讲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12)第7讲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 (16)第8讲剩余价值 (17)第9讲资本有机构成 (19)第10讲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20)第11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21)第12讲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23)第13讲垄断与竞争 (27)第14讲国家垄断 (29)第15讲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31)第16讲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32)第17讲社会主义微观基础 (33)第18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 (36)第19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8)第20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39)第21讲经济全球化 (41)第22讲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43)第1讲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1.物质资料的生产(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物质资料生产的四个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对象和方式(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要素交换和产品交换(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在产品上生产决定分配,在要素上分配决定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生产力(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2.生产关系: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生产方式: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2)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规律2.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的任务:借鉴、竞争和信念3.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产权: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的排他性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②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③产权对财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一方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较;另一方面,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因此,各种不同的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5、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势。
6、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生产率同劳动生产率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7、主要的市场机制有: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9、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这样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第二,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三,优胜劣汰。
1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2、信用货币: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
13、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通过购买生产要素为资本价值增殖做准备。
购买阶段一旦完成,资本的职能形态也随之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循环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资本的生产阶段。
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资本的销售阶段。
15、资本的周转:资本这种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就叫做资本周转。
14、资本集中:指若干个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 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联系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
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商品价值 =c+v+m
⑤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 (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 即(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或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用 M 表示剩余价值总量, V 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 M=m ’*V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汇总高中政治经济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就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做一个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原则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和民族经济生命周期的规律和方法,深入认识经济发展趋势、阶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特别注意:1、整体观念原则:经济活动必须从全局考虑,注重整体发展,避免片面、短浅的看法。
2、科学性原则:经济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和原则进行。
3、逻辑性原则:学生需要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理性思考经济问题。
4、历史性原则:整个经济体系具有历史性,需要综合历史和现实来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
经济学基本概念包括:经济主体、经济资源、经济活动、经济基本制度、价值和价格、经济周期等。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具有生产能力的力量。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分配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所有权关系、管理关系、价值关系和分配关系等。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价值和价格是由市场交易决定的,户籍制度自由选择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则是由国家计划来统一控制和调节的经济体制,国家为中心来管理资源和分配经济利益。
三、国家经济体系1、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是指宏观经济总量的研究和调整,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波动、经济结构、国际贸易和货币等等。
2、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家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水平的增长。
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的可持续性增长,包括社会经济、民生经济和环境经济等方面。
3、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主要产业结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二层是行业结构、产业结构;第三层是产品结构的构成。
4、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指的是在货币经济中加强货币准备金和货币利率调控,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公基知识点一、经济(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5.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6.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10.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7.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跌18.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19.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实现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用于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0.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即厂房、机器、燃料、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部分资本,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增殖,只是把资本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剩余价值21.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即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2.剩余价值率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公式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100%2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25.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6.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和阐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经济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探讨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的途径.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个分析市场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学习其它理论奠定基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是从物质资料生产开始;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离不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是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是生产关系,这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建设性内容——物质生产方式(物质谋得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活动方式)。
换言之,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统一。
统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构造出大写的科学规定,形成为关于实践科学和批判科学的大写规划
物质生产方式是物质谋得的具体方式和生产方法。
这是技术的工艺学概念。
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从完全的意义看,所谓生产力,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塑造自我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历史中的全部展开。
生产力常以单位生产主体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来衡量,故又称生产效率。
生产力的本质是指生产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具体可表现为科学技术即人们利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及绝对产权如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内容。
现实应用:在人类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五种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即主体与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之间关系;社会生产过程(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及价值规律作用问题,只要看一下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时怎样使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怎样使价格上升;或者反过来,价格上升时怎样使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又怎样使商品的供求关系减少,就容易理解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受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一原理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