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第121-123页本课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不大于”等数学术语.
3.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
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不等式的解.
4.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独立克服困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有一定收获.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
四、教学难点
准确应用不等号,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尺。
六、教学方法
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遵循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学习
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使学生能够在
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就近发展区得到最大收获。
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 , a+b=b+a ,2x-3,X≥1,X≤-1引导学生思考:-3>-5,
x + 3>6 , x 50 , x ≠ 】
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发现——验证。
六、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对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 式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节就是对“不等式”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 工具。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
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 有一定困难,对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两个概念容易混淆.
(二)教材分析
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它不仅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 后面学习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的后续内容, 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四个概念: 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时渗透建模、类比、分类等思想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 1: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
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问题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 11:20 时距离 A 地 50 千米。要在 12:00 以前驶过 A 地,
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 x 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学
生活动: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实例吗?
【通过上面两个实例,学生们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 ,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 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贴近生活的实例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可会服务于生活。 接着师生互动进行归纳:
2 3 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概念,类比得出不等式的 概念)
(板书)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同时告诉学生:不等号包括“>”、“<”、 “≥”、“≤”、“≠”).
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题:§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师生互动——应用新知:
第一招:判断列些式子那些是不等式
(1)a+b=b+a ; (2)-3>-5; (3)x≠1;
(4)x+3>6; (5)2m≤n; (6)2x-3.
第二招: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并写出两个满足不等式的数:
(1)a 的一半小于-1;
(2)y 与 4 的和大于 0.5;
(3)a 是负数;
(4)b 是非负数;b 是非正数;b 不大于 0.
解:(1)0.5a<-1,如 a=-3,-4;
(2)y+4>0.5,如 y=0,1;
(3)a<0,如 a=-3,-4;
问题 1:要使不等式 x > 50 ,成立,那么 x 可取那些值?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很容易 x 的值分为两类,当 x>76、77、78、90…时不等式 x > 50 成 立;当 x<75 或 x=75 时,不等式 x > 50 不成立.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 x=75 时, x = 50 即 x=75 是方程 x = 50 的解.同理 x>76、 77、78...时能使不等式 x > 50 成立.它们就是不等式 x > 50 ,的解.即可得出不等式的 问题 2:能使不等式 x > 50 成立的 x 的值有几个(即有多少个解)? 讨论后得出:当 x>76 时,不等式 x > 50 成立;当 x<75 或 x=75 时,不等式 x > 50 不成 立.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 75 的数都是不等式 x > 50 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 因此 , x>75 表示了能使不等式 x > 50 成立的“ x”的取值范围 .我们把它叫做不等式 (4)b 是非负数,就是 b 不是负数,它可以是正数或零,即 b>0 或 b=0,
通常可以表示成 b≥0,如 b=0,2.
然后启发学生归纳出: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1)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
(2)根据所给条件中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不等号 .
【通过以上探索,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不等式的意义及常见的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本 节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初步突破.】 (二)深入思考,再探新知 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2 3 2 3
2 3
2 2
3 3
2 2
3 3
解的概念:(板书)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 3
2 2
3 3
2 3
2 3 2 3
x > 50 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师生互动——运用提高:
第一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 是不是不等式 2x>1 的解;
B.x=3 是不是不等式 2x>1 的唯一解;
C.x=3 不是不等式 2x>1 的解;
D.x=3 是不等式 2x>1 的解集
(强调)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 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 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教师示范表示方法).
例: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1;(4)x≤-1(分析: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
解:
注意:1.实心点表示包括这个点,空心点表示不包括这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