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古诗歌阅读(B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代诗歌(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一、初盛唐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岘山怀古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②。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 ①堕泪碣:堕泪碑。

晋羊祜做襄阳太守时,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

羊祜病卒,襄阳百姓在岘山建碑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此碑即被人称为“堕泪碑”。

②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此处专指《隆中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2)请赏析“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两句。

(5分)答: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岘山前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前贤逝去而自己不被理解、有志难伸的孤独感。

(2分)诗人来到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他们一个是清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守,一个是足智多谋的丞相,而现在,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自己虽也想和他们一样建功立业,但没有人理解、重用自己。

踌躇在先贤生活过的地方,诗人不禁生出一种孤独感。

(4分)(2)远处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住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2分)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野树”“苍烟”“晚气”等意象,表现了忧愁孤独之感。

(3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答:(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

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

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

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白话诗歌]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选二十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0921

201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选二十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0921

练(二十)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

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

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已诺之。

”竟往。

康卒,子植幼。

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

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

”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

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

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

”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

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

秩满..,惇犹在相位。

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

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

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

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

”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选自《宋史·邵伯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解析:选D 从专有名词“诸贤”分析,其谓语是“南迁”,由此判定“迁”后面要停顿,排除A、C两项。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 C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

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15]据题精答——简答题目 ①词句入手,检索形象,加工为意象,归结感情; ②要点无一词遗漏,回答无一句废话,晓畅合理。
文字 入手
简答题目回答流程 形象·意象 检索·加工
感情 领悟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 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 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 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 从容之致。
[例三·2019年全国课标三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 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 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 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 惠,受恩必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 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①《酬乐天扬州酬初乐逢天席扬上州见初赠逢》席对上仗见工赠稳,用典精当, 语言雅丽平巴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这几句诗怀则旧采空用吟了闻民笛歌赋俚,曲到的乡表翻现似手烂法柯描人写。田野风光 和劳动场景沉,舟语侧言畔通千俗帆浅过显,,病清树新前流头畅万。木春。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0页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感觉难度较大的一个题型。

很多考生面对一首诗歌鉴赏题时,不知该如何下手。

下面就我们面对一道诗歌鉴赏题时,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和下手提供如下的几个切入点。

古代诗歌鉴赏六大切入点一、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核心,常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点出了诗歌所抒写的人物和事件,暗示着诗歌的类型与意境等。

鉴赏时可以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

二、看作者。

看作者就是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风格来解读诗歌。

每个作者有每个作者的风格。

如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等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看意象。

写诗是为了抒情、言志,而情和志是虚的,需要借助于实物来传达,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典型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四、看注释。

注释是对诗歌写作的说明或提示,往往隐含着写作的动因、背景等重要信息,它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也是帮助我们打开诗歌艺术宝库的钥匙。

五、看所属类别和诗歌风格。

我们有时可以借助内容和风格来把握诗作的思想倾向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1.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时所寄托的感情。

3.边塞诗:鉴赏边塞诗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4.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从而表现作者历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六、看题干。

在诗歌鉴赏中,试题也为我们解读诗歌,得出正确答案,提供了不少信息。

【读文示范】。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

“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

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

古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

“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

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90分钟满分:12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1.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8分)民夫宋伯仁阃帅①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②无休日,失业③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①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

②锹:铲子和大锄头。

③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

3.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

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

(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

②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

③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

(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8分)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高考语文复习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高考语文复习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贾客词刘驾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评刘驾最能“以诗鸣于时”,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

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

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解析:选B B项,“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错误,理解诗歌内容,应为“以及商人及其亲人的悲惨命运”。

(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6分)答:参考答案:末尾巧写“少妇当此日”,让少妇上场而话分两头,少妇的红颜对镜和贾客的白骨无归,形成强烈对比,一乐一悲,而倍增悲情,再现了贾客及其妻子的悲惨命运。

捕捉少妇不知悲剧已然发生而对镜打扮的细节,如此鲜活的形象暗示了晚唐社会动乱所带来的民生凋敝。

[白话诗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①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 ①蜃:大蛤蜊。

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透过淡烟疏雨的间隙射到水面的场景,清新可人。

B.江面经雨水一洗,在夕阳的照耀之下愈发新鲜明净,风从水面阵阵袭来,给人凉爽之感。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语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②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届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4含解析

届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4含解析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4)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进艇①杜甫南京②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③无谢④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

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

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C.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2.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含答案解析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选题说明] 高考古诗歌阅读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基于上述情况,试题的选编以诗人划分题组,突出高频考点(语言、情感、技巧),突出热点体裁(唐宋诗歌)。

题组一李白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送别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注],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 醑(xǔ):美酒。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照应题目“送”,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

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

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

D.颈联中用了“倾壶醑”“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

解析:选C A项,“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虽合理但不符合诗人描写这一细节的目的,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

B项,“用梨花来比喻雪”分析不当,应是用雪来比喻梨花。

D项,“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无中生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送朋友到渭城城外,临别与朋友饮酒,表达惜别之情。

②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赠马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

③诗人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江行寄远[注]李白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训冲关古诗歌阅读(B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林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溪谢太傅[注],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

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

C.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厚的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

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的山水之乐。

解析:选C C项,错在“渲染了凄凉气氛”,渲染的应是宁静安详的气氛。

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犬闻人语出柴扉”的趣味,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

从内容看,诗句描绘了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从手法看,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从情感看,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

参考答案:①描绘了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③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④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感愤王令①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诗人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

⑤浑:简直。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

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解析:选B B项,颔联抒发了诗人不甘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并非“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

4.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答:参考答案:①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②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③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④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9分)咏柳王十朋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

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满怀喜悦地写出了春神降临人间,柳树发出新芽,村村如画的初春旖旎风光。

B.“向我”一句作者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却写出了杨柳动人的韵致,令人心神摇荡。

C.“青眼”化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虽然并非故交,但多情的杨柳仍以青眼相待,传神地写出柳树温柔的心性。

D.古人往往在分别之际,折柳赠送行人,借如垂丝般的长长柳条,以示永不相忘,也传递绵延不绝的离愁别绪。

解析:选B B项,“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错,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千万丝杨柳一起吐翠舒眉,含情展黛,她们无言却饶有动人的韵致。

6.与贺知章的《咏柳》相比,本诗对柳树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考虑描写的内容和描写使用的方法技巧。

内容方面,贺诗写柳树枝条(柔、绿、高、垂)和叶;本诗则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和柳树上的黄鹂鸟,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技巧方面,贺诗运用比喻,而本诗运用拟人、典故,赋予了柳树生命,传神地表达了柳树的特点。

参考答案:贺诗运用比喻手法,只是抓住柳树枝条的柔、绿、高、垂和叶子的细节进行描写;(3分)而本诗写柳树则更为全面,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甚至还有柳树上的黄鹂鸟;并且运用拟人、典故等手法,赋予了柳树生命,将其所含特点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3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9分)雪诗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

②爇:焚烧。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雪天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寻欢作乐,场面令人愉悦。

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解析:选C C项,诗中并无愉悦之意,诗歌暗含讽刺。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答:解析:第一问,由诗中“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可知,诗人认为只知纵情享乐、生活奢靡的贵族根本不知道平民百姓受冻受苦,不能保障温饱,体现出诗人对豪门大族的反感、痛恨和对平民百姓的同情。

第二问,这种情感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诗人只是在大雪纷飞这一特定环境中将“豪贵家”和“饥寒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诗人的情绪。

参考答案: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2分)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1分),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受冻受苦、温饱堪忧。

(1分)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2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9分)发商水道中陈与义①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②策,茫茫杜老诗③。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宋朝诗人。

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经河南商水作此诗。

②檀公:指刘宋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促撤兵,致魏军深入。

③杜甫有“干戈浩茫茫”诗句。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

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促、不得不离开的伤感。

C.“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穷源,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

D.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解析:选C C项,不是“命中注定之意”,而是有暗讽北宋王朝之意。

10.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意思是马前的山川如此壮阔,自然不敢计算回归之时。

尾联所云,尽管仍然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在诗意上则收束到离别之上。

“山川马前阔”,则前路漫漫,不见尽头;“不敢计归时”,则归期杳杳,未有已时。

身世之感,黍离之悲,充盈弥漫。

参考答案:前句写景,写出山川的辽远;后句写自己不敢作归乡之计。

以开阔之景反衬难归之情。

与上联中的前途“茫茫”形成情感呼应。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9分)古风(其二十四)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①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②翁,谁知尧与跖![注]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

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D.“鼻息干虹蜺”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解析:选C C项,误解了五、六两句的描写对象,这两句是写斗鸡者的,不是写宦官的。

1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②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

③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9分)赠李白①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②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

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解析:选A A项,“借代手法”错误,应是比喻手法,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飘荡。

14.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先确定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征:首句“飘蓬”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未就丹砂愧葛洪”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则写出了李白的激愤。

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相同之处”,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的即可。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结尾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同样是漂泊者的形象;梦中见神仙之境,也反映出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而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