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

2、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

3、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叫做震中距。

4、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

5、地震波: 地震时,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是地震波。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7、地震动及三要素: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通常称为地震动。

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通常称为地震动的三要素。

8、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二、简答题:1、简述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准则?答: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作为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

2、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答: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

3、建筑抗震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有哪些?答:建筑抗震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章场地与地基一、名词解释:1、卓越周期:在岩层中传播的地震波,本来具有多种频率成份,其中,在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称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2、液化: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易发生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

3、覆盖层厚度:原意是指从地表面至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抗压、抗弯和抗剪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地震是造成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抗震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变形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深入分析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为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合理布置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其抗震性能,从而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本研究旨在总结并提炼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促进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抗震性能的不断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为社会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在于保障建筑物及其中的人员财产免受地震灾害的影响。

地震是一种极其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科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稳定,减小破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能够大大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结构抗震考试重点

结构抗震考试重点
8.重力荷载代表值: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
9.抗震验算内容及目的:⑴多遇地震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以防止非结构构件破坏;⑵多遇地震下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构件破坏;⑶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中震可修”抗震要求,通过构造措施加以保证。目的:满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第五章 多高层Biblioteka 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1.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通读
2.抗震等级依据: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3.剪压比:
4.剪跨比:
5.截面设计和构造: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通过内力组合得出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保证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强柱弱梁原则)、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强剪弱弯原则)、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强节点弱构件原则,节点须抗震验算)①根据“强柱弱梁”原则的调整:对同一节点,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略大于梁端的弯矩设计值或抗弯能力。②根据“强剪弱弯”原则的调整:对同一杆件,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剪力设计值略大于按设计弯矩或实际抗弯承载力及梁上荷载反算出的剪力。
⒒多遇地震烈度:分析年限取50年,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过概率为63.2%,将这一峰值烈度定义为小震烈度,又称多遇地震烈度。
⒓罕遇地震烈度:分析年限取50年,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过概率为2%,将这一峰值烈度定义为大震烈度,又称罕遇地震烈度。
⒔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5.竖向作用考虑条件: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号)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其中有5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将该52条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一.第一章“总则”部分第 1.0.2 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 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二.第三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部分第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3.1.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另外,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五章 单项选择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五章 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1.在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框架节点中()A.梁、柱中的箍筋都应在框架节点区内设置B.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柱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C.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梁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D.节点区无法设置箍筋,只能设置拉结筋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G E中对于住宅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A.0.3 B.0.5C.0.8 D.0.93.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1.4T g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 n应置于()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主体房屋的顶部C.主体房屋的中部D.主体房屋的底部4.我国抗震规范第二阶段设计的内容是()A.验算构件的承载力B.验算结构小震时的弹性变形C.验算结构大震时的弹塑性变形D.验算结构大震时的弹性变形5.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可采用()A.众值烈度B.罕遇地震烈度C.基本烈度D.多遇地震烈度6.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中()A.框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剪力墙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不低于框架B.框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剪力墙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低于框架C.剪力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低于框架D.剪力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不低于框架7.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结构类型B.设防烈度C.结构最大层高D.屋面高度8.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以第一振型为主,近似认为第一振型接近于()A.折线B.直线C.抛物线D.双曲线9.带有砌体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为()A.1/800B.1/550C.1/450D.1/100010.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场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场地土类型B.土层剪切波速越大,建筑场地土越软C.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D.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的距离11.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的第一水准是()A.强柱弱梁B.强剪弱弯C.大震不倒D.小震不坏12.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属于()A.甲类建筑B.乙类建筑C.丙类建筑D.丁类建筑13.一般情况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中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源深度14.底部剪力法适用的房屋高度不超过...()A.20mB.30mC.40mD.50m15.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公式△u e≤[θe]h中,[θe]为()A.层间弹性位移限值B.层间弹塑性位移限值C.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D.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16.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采用的第二阶段设计方法,是为了保证()A.小震不坏B.强柱弱梁C.强剪弱弯D.大震不倒17.下列关于框架柱轴压比的概念中,不正确...的是A.抗震等级越高,柱子的轴压比限值越大B.限制柱子的轴压比可减小发生受压脆性破坏的可能性C.提高混凝土强度可减小柱子的轴压比D.增加柱子截面尺寸可以减小柱子的轴压比18.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对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设计”的规定,适用的建筑类别为()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19.在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A.面波B.体波C.纵波D.横波20.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A.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B.建筑物的自振周期C.场地类别D.地震持续时间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B.离震中愈近,地震烈度愈高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22. 关于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高度不超过60m B .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C .以第一振型为主 D .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3. 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ey y V V =ξ中,V y 或V e 的正确定义是( )A .V e 为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的弹塑性地震剪力B .V e 为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C .V y 为按构件的实际配筋及材料强度设计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D .V y 为按构件的实际配筋及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24. “强柱弱梁”指的是( ) A .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B .柱钢筋设计强度大于梁钢筋设计强度C .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柱端D .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26. 框架柱轴压比是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与( ) A .柱核心区面积之比B.柱全截面面积之比C.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D.柱核心区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之比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C.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D.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28.下列关于建筑结构规则性的叙述中,不属于...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类型的是()A.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B.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2倍C.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D.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29.下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中,错误..的是()A.以第一振型为主B.高度不超过40mC.以弯曲变形为主D.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30.在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中()A.重力荷载作用必须参与组合,其分项系数取1.20B.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0 C.同时考虑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时,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0,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0.8D.风荷载分项系数取0.2032.地震震级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震级C.地震震级增大一级,地面振幅增大约10倍D.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33.在单自由度体系中,质点受到的惯性力为()A.-m(t)x&&B.-Kx(t)C.-C)(t x&D.-m[(t)&&+]x g&&x(t)34.与划分建筑抗震等级无关..的因素是()A.建筑高度B.结构类型C.混凝土强度等级D.抗震设防烈度35.在地震区,框架结构应采用的承重方案是()A.现浇横向框架承重B.现浇纵向框架承重C.现浇纵横向框架承重D.装配式纵横向框架承重36.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场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场地土类型B.土层剪切波速越小,建筑场地土越硬C.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D.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的距离3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主要地震波是()A.面波B.横波C.纵波D.纵波和横波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C.各类建筑场地中I类最好,Ⅳ类最差D.震源至震中的竖直距离称为震中距39.设防烈度为7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场地类别为I类时,确定其抗震等级时所采用的设防烈度为()A.6度B.7度C.8度D.9度40.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41.影响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参数很多,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当结构的自振周期T大于场地特征周期T g时,T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B.土的剪切波速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C.结构自重愈小,水平地震作用愈小D.地震动加速度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42.高度6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不应..选择()A.振型分解反应谱法B.底部剪力法C.时程分析法D.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43.第二阶段抗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A.验算构件的承载力B.验算构件的抗裂性能C.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D.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44.对突出屋面的小塔楼的地震作用,计算小塔楼时,该水平地震作用()A.应放大3倍,增大部分传给下部楼层B.应放大3倍,增大部分不传给下部楼层C.应放大2倍,增大部分传给下部楼层D.应放大2倍,增大部分不传给下部楼层45.关于地震烈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般情况下,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越高B.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C.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D.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所能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4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纵波引起地面的竖向振动B.地表某处与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C.横波是剪切波D.地壳中产生地震波的部位称为震中47.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距震中愈远,地震烈度愈高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C.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D.设防烈度等于多遇地震烈度48.下列地基中,对抗震有利的是()A.卵石层B.淤泥质土C.软弱粘土D.饱和松砂49.下列建筑中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分析的是()A.6度区的甲类建筑B.7度区高度为80m的乙类规则建筑C.7度区高度为90m的丙类规则建筑D.9度区高度为40m的丙类规则建筑50. .在单自由度体系中,质点受到的弹性恢复力为()A.)t(x m&&B.-Kx(t)C.)t(x C&- D.)t(x m g&&51. 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各类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时,其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应( )A.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0B.不考虑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0C.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2D.不考虑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252. 在第一阶段抗震设计中,验算构件承载力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是( )A.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B.大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C.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D.大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53.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截面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A.S≤RE /R γB.S≤RC.0γS≤R D. 0γS≤RE /R γ54. 关于在框架梁端设置箍筋加密区的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约束混凝土B.提高梁的变形能力C.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D.增加梁的延性55.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于5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B.我国现行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C.低于7度的地区为非抗震设防区D.纵波又称P波56.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地震波主要是体波B.地壳中产生地震波的部位称为震源C.纵波是剪切波D.横波引起地面的竖向振动57.下列地基中,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的是( )A.饱和松砂B.淤泥质土C.饱和粘土D.冲填土5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宜放大( )A.1.5倍B.2.0倍C.2.5倍D.3.0倍59.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无关..的是( )A.建筑场地类别B.结构自振周期C.抗震设防烈度D.建筑平面形状60.关于框架柱的轴压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设定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保证框架柱的抗震延性B.设定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保证框架柱的极限承载力C.轴压比限值与结构体系无关D.轴压比限值与抗震等级无关61.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无关..的是()A.设防烈度B.基础类型C.房屋高度D.结构类型62.关于地震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B.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C.纵波使建筑物水平方向摇晃D.横波又称S波63.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4个抗震设防类别B.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C.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D.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64. 对多层框架结构,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项作用分项系数采用1.0 B.可不计入扭转变形C.钢筋混凝±构件可采用弹性刚度D.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65.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公式e u ∆≤[e θ]h 中,[e θ]为( )A.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B.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C.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0D.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066.设防烈度是抗震设计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可采用( )A .罕遇地震烈度B .多遇地震烈度C .地震基本烈度D .众值烈度67.下列建筑中,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是( )A .高度超过80m 的框筒结构B .自振周期T 1超过特征周期T g 五倍的框架—剪力墙结构C.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框架结构D.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剪力墙结构68.框架柱设计中,“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是指( ) A.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B.柱抗剪承载力不低于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D.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柱弯曲破坏时产生的剪力69.与地震系数k有关的因素是(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70.关于地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横波相比,纵波的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B.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主要是面波C.50年内,多遇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10%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71.关于影响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参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结构的自振周期T大于场地特征周期T g时,T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B.土的剪切波速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C.结构自重愈小,水平地震作用愈小D.地震动加速度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72.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地震烈度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地震烈度C.距震中愈近,地震烈度愈低D.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烈度大小的尺度73.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要求是( )A.塑性铰先出现在柱端,后出现在梁端B.梁柱节点处柱的总弯曲承载能力不低于梁的总弯曲承载能力C.梁柱节点处柱的总抗弯配筋面积不低于梁的总抗弯配筋面积D.框架平面内柱的截面高度不低于梁的截面高度74.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为( )A.甲类建筑B.乙类建筑C.丙类建筑D.丁类建筑75.与结构自振周期有关的因素是( )A.地震烈度B.地震震级C.结构自身的刚度与质量D.建筑场地类别76.地震时,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地震波主要是( )A.面波B.体波C.纵波D.横波77.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公式Δu p≤[θp]h 中,[θp]为( )A.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B.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C.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0D.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0二、填空:1.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S a与该体系自振周期T的关系曲线,称为最大加速度__反应谱曲线____。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时间: 2003-12-29 10:43:27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JGJ3-79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筑工程总局试行日期:1980年 10月 1日通知(79)建工科字第155号根据国家建委《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抗震科技重点项目计划》和《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抗震科技重点项目计划》中关于编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JGJ3-79),经有善门会审完毕,现批准自一九八0年十月一日起试行。

本规定适用于八层以上高层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和现浇剪力墙结构。

鉴于高层建筑的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请各单位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随时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说明根据国家建委《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和《一九七七年全国工程建设抗震科技重点项目计划》中关于编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的要求,为适应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需要,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市第八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住宅公司、华南工程学院、沈阳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湖北建筑工业学院等单位组成编写组,在总结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逡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

一九七六年五月,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座谈会”上通过了本规定的编写提纲;六月份编写组起草了本规定的征求意见稿。

此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等地邀请有关单位座谈讨论,大家对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一九七七年四~五月,编写组根据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唐山地震的震害分析,并吸取一年来各协作单位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写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讨论稿)。

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筑结构抗震”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筑结构抗震”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110-04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39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流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元素融入每一门专业课堂中[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应该将思想政治元素的教育工作和渗透工作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和全周期,这样才能够通过课堂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坚定内心的发展理想和信念,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掌握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将大学期间所学的高等数学、力学、专业基础课等知识高度融合,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又囊括关乎社会文明进步、人类安居乐业的重要知识[2]。

该课程非常适合开展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可将专业知识为依托,挖掘“思政教育点”,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心怀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课程实践中,首先挖掘出思政教育基本要点,然后通过呈现与工程抗震有关的具体案例及人物,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方法基于工程案例主线[3-4],逐步展开专业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规范、标准、图集、软件等素材,通过课堂教学、课后实践,让学生在工程实例的复原过程中掌握各项知识要点。

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开展“建筑结构抗震”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概况“建筑结构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必修课程,更是一门涵盖结构动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抗震设计理论和常见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起概念设计、计算分析、构造措施三位一体的建筑抗震设计正确理念并掌握工程抗震设计实用计算方法,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建筑结构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

建筑结构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

随着房屋楼层数、高度的增加和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 上述基于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所组成的高层建筑 结构体系便不能满足要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应使剪力墙 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竖向悬壁箱形粱,或使框架的柱 子密集排列,使梁的刚度加强成为框筒,以一个或多个简 体作为主要抵抗水平力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筒体根据开孔的多少,筒体有空腹筒和实腹筒之分。 实腹筒一般由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形成,开孔少, 因其常位于房屋中部,故又称核心筒。 空腹筒又称框筒,由布置在房屋四周的密排立柱和截面、 高度很大的横梁组成。这些横梁称为窗裙梁,梁高一般为 0.6~1.22m。
沉降缝: 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
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 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 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 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 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沉降缝的设置,主要与基础受到的上部荷载及场地地质条件有关。当上部荷载差异较大, 则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可利用挑梁或搁置预制板、梁等方法做成。
由核心筒、框筒等基本单元组成的承重结构体系称为筒体体 系。根据房屋高度及其所受水平力的不同,筒体体系可以布置 成束筒结构和多重筒结构等形式。筒中筒结构通常用框筒作为 外筒,实腹筒作为内筒。
第二节 框架结构
(一)框架的类型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 和现浇预制框架三种类型。 (1)全现浇整体式框架:全部构件都在现场工地现浇而成。 优点:结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好,平面布置比较灵活,预埋件少, 节省钢材; 缺点:现场工作量大,模板消耗多,施工周期较长。北方冬季施工 困难。 适用范围:对功能复杂,使用要求高,抗震性能要求高的多、高层 框架。 (2)半现浇式框架:将房屋结构中的梁板柱部分现浇部分装配 而形成的结构形式:一种是梁柱现浇,板预制,另一种是柱现浇, 梁板预制。 优点:施工简单,整体性较全装配式好,又比全现浇式节约模板, 省去现场支模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几种类型?按其震源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2、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3、试分析地震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震害现象4、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5、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6、地震基本烈度的含义是什么?7、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8、试列出三座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9、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10、我国规范根据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11、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2、根据经验公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5×1024尔格,它对应的里氏震级是多少?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1、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2、简述选择建筑场地的相关规定3、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4、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见下表,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自振周期,并按《抗震规范》的规定来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土层资料5、什么是砂土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危害?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怎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危害程度?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第三章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1、什么是地震作用?如何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2、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确定这两个系数?3、 影响地震反应谱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应谱如何反映这些因素影响的?4、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5、何谓求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和开方法(SRSS ),写出其表达式,说明其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6、简述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和适用范围7、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8、什么叫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是如何产生的?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10、 什么是结构或构件恢复力特征曲线,反映了结构或构件的什么性能?1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采用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时如何考虑这三要素?12、 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的地震作用?依据的原则是什么?13、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什么要引入这一系数?14、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15、一单层单跨框架如图1所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实例第5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实例第5章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 应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可以采用调 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不同方向抗侧力结构的共同构件,应考虑双向水 平地震作用的影响。
5) 8度和9度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8度Ⅲ、Ⅳ场地
>80
9度
>60
表5.2 地震9度
多遇地震
18
35
70
(55) (110) 140
罕遇地震

220 400 (310) (510) 620
三、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 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 代表值。重力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由于地震发生 时,活载往往达不到其标准值,因此,在计算质点 的重力荷载可对活载进行折减按P98表5.3采用。
输入加速度调整
当结构采用三维空间模型等需要双向(2个水平 方向)或3向(2个水平方向和1个竖向)地震波输入 时,其加速度最大值通常按下列比例调整: 1(水平1):0.85(水平2):0.65(竖向)
表5.1 采用时程分析的房屋高度范围
烈度、场地类型 房屋高度范围(米)
7度及8度Ⅰ、Ⅱ类场地
>100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要求。一般情况6~8度时,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防, 9度时应比9度设防更高的要求。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具体规定除外),地震
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可 适当降低,但6度抗震时不降低。 5.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情况 下对乙类、丙类和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桥梁抗震设计

桥梁抗震设计
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 的标准。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 构类型及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 等级,一级最高。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
构 筒体结构
板柱—抗震墙
结构类型 高度(m) 框架
设防烈度
6
7
பைடு நூலகம்
8
9
≤30 >30 ≤30 >30 ≤30 >30 ≤25
(2)柱底:常见的震害是在离地面或楼面100mm~ 400mm处有周圈水平裂缝。柱底受力状态虽与柱顶 相似,但由于其箍筋一般较密(处在柱的纵筋搭接 接头加密箍筋段),故震害较轻。(如图示)
(3)柱身:当地震剪力较大而柱抗剪强度不足时, 柱身可能出现斜裂缝。(如图示)
(4)角柱:在地震作用下房屋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扭转,角柱所受的附加扭转剪力最大,同时角柱又 受有双向弯矩作用,而其所受的横梁约束又比其它 柱小,所以震害重于内柱。(如图示)
§5-2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三、抗震结构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2、框架--抗震墙结构是具有良好性能的多道 防线的抗震结构,其中抗震墙既是主要抗侧力构件 又是第一道抗震防线。因此,抗震墙应有相当数量, 其承受的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应小于底部总地 震倾覆力矩的50%,否则这种结构的特性不能很好 发挥,框架部分仍应按主要抗侧力构件进行抗震设 计。
§5-2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二、结构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划分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其抗震要求应越高。 因此,综合考虑地震作用(包括区分设防烈度、场 地类别),结构类型(包括区分主、次抗侧力构件)和房 屋高度等主要因素,划分抗震等级进行抗震设计,是比 较经济合理的。这样,可以对同一设防烈度的不同高度 的房屋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同一建筑物中不同结构 部分也可以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表5-5是规范规定 的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划分。

清华大学出版社抗震结构与抗震设计第一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抗震结构与抗震设计第一章
构造学说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启迪与基础。60年代初, 美国地质学家以海底扩张学为基础,提出了板块构造学 说的雏型。1968年,他们依据大量研究成果对全球岩 石圈的板块进行了初步划分,正式形成了板块构造这一 名称。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和上地漫顶部厚约70—
100km的岩石组成了全球岩石圈。全球岩石圈可以 划分为若干大小的板块。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 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即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各大 板块之内还可以划分为较小的板块。板块之间的接 合部类型主要有:海岭、海沟、转换断层及缝合线。
国内外大量震害表明,采用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抗
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是当前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 措施。
近年来全球8级及8级以上地震一览表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次 1次 0次 1次 0次 1次 1次
0次 2003
2004 2次
2005 1次
1.2.2 地震类型和成因
地震
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人工地震
构造地震
92%的地震发生在 地壳中, 其余的发 生在地幔上部
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 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地震成因
在1887年G.Hartwig曾写道:“地震的原因仍
然隐藏在蒙昧之中,而且可能永远如此,因为这 种剧烈的震动起源于地球深部,远远处于人类所 能进行观察的范围之下。”
然而今天,地震学中变形介质的方程已把地震中多半
属于定性揣测的领域与定量分析的领域分离开来了。 地震学在许多方面已经发展成为最严谨的学科之一。
地震成因

建筑抗震设计第5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第5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2. 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 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框架和抗震墙结合而共同工作的结构 体系,兼有框架和抗震墙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既具有较大的空 间,又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多用于10~20层的房屋。
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的关键问题是 抗震墙的布置,其基本原则是: ① 抗震墙在结构平面的布置应对称均匀, 避免结构刚心与质心有较大的偏移。 ②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横向设置,且纵横 向抗震墙宜相互联合组成 T 形、L 形、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 平面布置示意 十字形等刚度较大的截面,以提高抗震墙 的利用效率。 ③ 抗震墙宜贯通全高,沿竖向截面不宜有较大突变,以保证结构 竖向的刚度基本均匀。
常见框架柱网 (a)方格式柱网 (b)内廊式柱网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在确定框架结构结构方案的同时,应初步确定框架梁柱的截 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级。 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的材料、选型和布置,应根据烈度、 房屋高度、建筑体型、结构层间变形、墙体抗侧力性能的利用等因 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应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刚性非承重墙 体的布置,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 柱。

二、框架填充墙的震害 砌体填充墙刚度大而承载力低, 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破坏。一般 7度即出现裂缝,8度和8度以上地 震作用下,裂缝明显增加,甚至部 分倒塌,一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 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砌块墙重于 砖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较严 重,框架结构下部震害严重。
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墙体受剪承载力低,变形能力小, 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结,在往复变形时墙体易发生剪切破坏和 散落。


三、 抗震等级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下列特点: 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 地震作用与烈度、场地等有关,从经济角度考虑,对不同 烈度、场地结构的抗震要求不同。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度量;3、地震烈度: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4、塹: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6、翹: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震动的部位为震源;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8、极震区:震中附近的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9、翹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的现彖,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12、结构的地震反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位移及结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的统称。

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17、扼型分鏗二以结构的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的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的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的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最大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

21、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22、鞭梢效应:当结构上部刚度较小时,变形在结构顶部集中的现象;23、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房等建筑的各层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设计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24、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的重力性质的荷载,为结构构件的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25、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26、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7、强柱弱梁:使框架结构塑性校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28、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的部件29、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车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答案

车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答案

车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答案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图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

然而,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变化,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地震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答:对于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地震破坏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是不一样的。

因此对于不同用途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不宜采用同一标准,而应根据其破坏后果加以区别对待。

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的具体规定为: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9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答:从概率意义上说,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

根据分析,当分析年限值取50年时,上述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概率为63.2%,因此可以将这一峰值烈度定义为小震烈度,又称多遇地震烈度。

而全国地震区划图所规定的各地的基本烈度,可取为中震对应的烈度。

它在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一般为10%。

大震是罕遇的地震,它所对应的地震烈度在50年内超越概率2%左右,这个烈度又可称为罕遇地震烈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5章第5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5章第5节

f yv Asvj
hb0 as s
9度一级时
Vj
1
RE
0.9
j
ftbjhj
f yv Asvj
hb0 as s
f t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N ---对应与组合剪力设计值的上柱组合轴向压力较小值;
f yv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j ---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2.梁、柱截面的剪压比不宜过大(6.2.9条)
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
比,即:
Vb / bh0 fc
剪压比过大,混凝土会过早发生斜压破坏,箍筋不能充分
发挥作用,它对构件的变形能力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控制。
跨高比大于2.5时: 跨高比等于或小于2.5时:
VbΒιβλιοθήκη 1RE(0.2
fcbh0 )
截面中配置受压钢筋可以改善构件的弯曲延性。
2、受剪构件的剪跨比及破坏特征
构件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受剪破坏与剪跨比有关.
剪跨比:
M / Vh0
h0为截面有效高度。
当 1 ~ 1.5或构件为超配箍时,发生斜压型破坏; 当 2 ~ 3 且构件为低配箍时,发生斜拉型破坏;
脆性破坏
当 1 ~ 1.5 2 ~ 3且配筋箍适量时,发生剪压破坏; 延性破坏
高构件的延性、防止混凝土过早地压溃及防止纵向钢筋的压 曲失稳。
加密位置、箍筋直径、箍筋间距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四、框架的节点设计
框架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钢 筋锚固破坏。
节点主要受剪力和压力的组合作用,节点核心区未开 裂前,箍筋应力很小,基本上是混凝土承受剪力。约当剪 力达到核心区极限抗剪能力60~70%时,混凝土突然发生 对角贯通裂缝,节点刚度明显降低,箍筋应力也突然增大, 个别甚至屈服,此后斜裂缝增多赠宽,箍筋陆续达到屈服。

建筑结构第五章

建筑结构第五章

设缝的缺点:
地震作用时,防震缝两侧的房屋很容易发生碰幢而造成震害。
5.1 概述
高层建筑设防震缝情况: 1)平面长度和突出部分尺寸超出表5-6的限值,而又没
采取加强措施。
2)各部分结构刚度、荷载或质量相差悬殊,而又没采取有 效措施。
3)房屋有较大错层时。
5.1 概述
设置防震缝的要求:
1)防震缝最小宽度 框架结构:高度≤15m时,取70mm;>15m时,每增加2~5m,加宽20mm;
5.1 概述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应贯通基础本身。
设置沉降缝后,上部结构应在缝的两侧分别布置抗
侧力结构,形成双梁、双柱和双墙的现象。
5.1 概述
一般地,对建筑结构各部分不均匀沉降采取“放”、“抗”、
“调”方法来处理。 放——即设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
抗——即采用端承桩或利用刚度很大的基础来抵抗沉降差
可塑性,其造价较低,其缺点是构件断面大、自重大。
2.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要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作用(即风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
在多层建筑结构中,水平作用产生的荷载效应逐渐增大;在 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
5.1 概述
(a)轴力与高度的关系;(b)弯矩与高度的关系;(c)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关系
V y ,i
Vy ,i 0.8Vy ,i 1
5.1 概述
4)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5.1 概述
5)当结构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有收进、或外挑时,应 满足: ①当上部楼层有收进,且 H1/H之比大于 0.2 时,B1不宜小 于B的 0.75 倍; ②当上部楼层有外挑时,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 的0.9倍,且水 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

结构抗震第五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结构抗震第五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破坏主要原因:节点处弯矩、剪 力、轴力都较大,受力复杂,箍筋 配置不足,锚固不好等。
破坏不易修复。
第五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柱底 与柱顶相似,由于箍筋较柱顶密,震害相对柱顶较轻
精选课件
2)短柱------剪切破坏 短柱: H/b<4的柱,H:柱高; b:柱截面高度
当框架房屋中有错层、夹层或有半高填充墙, 或不适当地设置某些拉梁时,容易形成短柱
精选课件
一、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
1、平面不对称、刚度不均匀产生的震害 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 重合----扭转效应---破坏严重(尤其是角柱)
2、竖向刚度突变产生的震害 竖向的质量或刚度有突变------突变处应力集中, 形成薄弱层----较大的塑性变形---结构破坏、甚 至倒塌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楼层率先屈服、
优点是整体性能好、侧向刚度大,无论是强度或变形 都易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缺点是大面积墙体的使用限制了建筑物内部平面布置 的灵活性,另外,刚度大产精生选课的件 地震作用也大,因此在设
第五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计中如对配筋和构造处理不当,可能会在受力大的部位产 生严重破坏。
剪力墙结构适用于20~30层 (4)筒体结构或由四周封闭的剪力墙构成单筒式的 筒状结构,或以楼电梯为内筒,密排柱深梁框架为外框筒 组成筒中筒结构。这种结构的空间刚度大,抗侧和抗扭刚 度都很强,建筑布局亦灵活。常用于超高层公寓、办公楼 和商业大厦建筑等。 目前,我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特别在地震区,大 量采用多层框架和框架——剪力墙体系。本章主要介绍钢 筋砼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设精计选课。件
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墙体受剪承载力低,变形 能力小,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结,在往复变形时墙体 易发生剪切破坏和散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3 材 料
按抗震要求设计的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心区、框支梁、框支柱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 类构件不应低于C20。并且,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在9度时不宜 超过C60,在8度时不宜超过C70。
第五章多高层建筑钢筋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
5.1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 析
5.2 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5.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5.4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6 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5.1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上述对框架规定数值的 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上述对框架规定数值的50%; 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需要较宽的规定采用 ,并可按较低房屋高度计算缝宽。
(4)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 ,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 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
表5-4 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宽比
结构类型
6度
7度
8度
9度
框架,板柱—抗震
4
4
3
2

框架—抗震墙
5
5
4
3
筒体,抗震墙
6
6
5
4
3. 防震缝的设置
平面形状复杂时,宜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 ,宜尽可能不设缝。
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 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 宜加宽20mm。
l/Bmax
6度和7度
6.0
2.0
0.35
8度和9度
5.0
1.5
0.30
高层建筑(8层及8层以上)的平面中L不宜过长(图5-18),突出部分长度l宜减 小,凹角处宜采取加强措施。图5-18中,L、l和l‘的值宜满足前表5-3的要求。
图5-18 高层建筑平面
2.竖向布置
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均匀而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 。 为使结构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结构高度H和宽度B的比值不宜超过表5-4所 列的限值
1.整体破坏形式.
框架的整体破坏形式按破坏性质可分为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梁铰机制(强柱弱梁型)和柱铰机制(强梁弱柱型)。
(A)
(B)
图5-9 框架的破坏形式 (a)强梁弱柱型;(b)强柱弱梁型
2.局部破坏形式.
(1) 构件塑性铰处的破坏 (2) 构件的剪切破坏 (3) 节点的破坏 (4) 短柱破坏 (5) 填充墙的破坏。 (6)柱的轴压比过大时使柱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引起柱的脆性破坏。 (7)钢筋的搭接不合理,造成搭接处破坏。
2.5
2.5
2
不宜采用
1. 平面布置
5.2.2 结构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 从抗震的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尽可能靠 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
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简单、对称和规则
表5-3 L、l 的限值
设防烈度
L/B
l/b
图5-6 软弱底层房屋倒塌形式之二 (底层完全倒塌)
3.应力集中
结构竖向布置产生 很大的突变时,在突变 处由于应力集中会产生 严重震害。
图5-7 应力集中产生的震害
4.防震缝处碰撞
碰撞

ⅡⅡ
防震缝如果宽度不够,其
两侧的结构单元在地震时就会
相互碰撞而产生震害
碰撞
图5-8 防震缝两侧结构单元的碰撞
5.1.2框架结构的震害
唐山地震时,一个平面如图(图5-2) 所示的框架厂房产生了强烈的扭转反 应,导致第二层的十一根柱产生严重的 破坏(图5-2)。
图5-2 框架厂房平面和柱的破坏
2.薄弱层破坏
图5-3 底部框架结构的变形
第五层破坏
图5-4 高层建筑的第5层倒塌
图5-5 软弱底层房屋倒塌形式之一 (倾倒)
具有薄弱底层的房屋,易在地震时倒塌。
5.1.1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
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主要有:
1.扭转破坏 2.薄弱层破坏 3.应力集中 4.防震缝处碰撞
1.扭转破坏
旋转轴
图5-1 平面为L形的建筑
唐山地震时,位于天津市的一幢平面为L形的建筑(图5-1)由于不对称而产生了 强烈的扭转反应,导致离转动中心较远的东南角和东北角处严重破坏
(1) 构件塑性铰处的破坏
图5-10 柱的破坏形式之一
图5-11 柱的破坏形式之二
(2)构件的剪切破坏
图5-12 柱的剪切破坏
(3)节点的破坏
图5-13 节点的破坏
(4)短柱破坏
图5-14 短柱破坏
(5)填充墙的破坏。
5.1.3 具有抗震墙的结构的震害
高层结构抗震墙的破坏有以下一些类型 : (1)墙的底部发生破坏,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的大片压碎剥落,钢筋压屈(图5-15) 。(2)墙体发生剪切破坏(图5-16) 。 (3)抗震墙墙肢之间的连梁产生剪切破坏(图5-17)
抗震墙
框架-抗震墙
各种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见表5-1。 表5-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 (m)
结构体系
6
框架
60
框架--抗震墙
130
抗震墙
全部落地
140
部分框支
120
烈度
7
8
55
45
120
100
120
100
100
80
筒体
框架--核心筒
150
筒中筒
180
板柱--抗震墙
40
140
100
160
120
35
30
9 25 50 60 不应采用
70 80 不应采用
楼盖应优先选用现浇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才是装配式楼盖 。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最大长宽比见表5.2
表5.2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最大长宽比
楼屋盖类别
烈度
6
7
8
9
现浇、迭合梁板
4
4
3
2
装配式楼盖
3
3
2.5
不宜采用
框支层和板柱-抗震墙的现浇梁板
图5-15 抗震墙的破坏
图5-16 抗震墙的剪切破坏 图5-17 墙肢间连梁的破坏
§5.2 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主要内容
1选 型 2 结构布置 料
平面布置 竖向布置 防震缝的设置
4 抗震等级
5 按抗剪要求的截面限制条件
5.2.1 选 型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 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和框架-筒体结构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