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例句释义出处无能为也已“已”通“矣”《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说”通“悦”《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烛之武退秦师》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践灭吴》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勾践灭吴》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勾践灭吴》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勾践灭吴》三年释其政“政”通“征”,赋税徭役《勾践灭吴》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勾践灭吴》无不餔也,无不歠也“餔”通“哺”,给人食物吃“歠”通“啜”,给人水喝《勾践灭吴》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通“岂”《勾践灭吴》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勾践灭吴》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盛气而揖之“揖”通“胥”,等待《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反”通“返”《触龙说赵太后》鼓瑟希“希”通“稀”《侍坐篇》莫春者“莫”通“暮”《侍坐篇》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侍坐篇》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寡人之于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莩”通“殍”《寡人之于国也》輮以为轮“輮”通“煣”《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pù)《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劝学》泾流之大“泾”通“径”,直《秋水》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秋水》二、一词多义12345678910、知11、复12、既131415、当16、朝17、孰18、诚19、善20、间21、方22、质23、及24、甚25、少26、异27、如28、与29、数30、发31、直32、兵33、胜34、绝35、强36、假37、望38、闻1、名词作状语:例句释义出处夜.缒而出当晚《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在庙堂上《勾践灭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触龙说赵太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劝学》秋水时.至随着时令《秋水》2、名词作动词:例句释义出处晋军.函陵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计划,考虑《烛之武退秦师》宦.士三百人于吴做帝王的奴隶《勾践灭吴》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勾践灭吴》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穿《勾践灭吴》朝服.衣冠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触龙说赵太后》质.于齐做人质《触龙说赵太后》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侍坐篇》鼓.瑟希弹奏《侍坐篇》风.乎舞雩吹风、乘凉《侍坐篇》曾皙后.落在后面《侍坐篇》填然鼓之鼓.打鼓《寡人之于国也》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穿《寡人之于国也》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称王《寡人之于国也》之有也王无罪.岁怪罪《寡人之于国也》非能水.也游泳《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跨出十步《劝学》3、动词作名词:例句释义出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烛之武退秦师》其继.有在乎继承人,后嗣者《触龙说赵太后》请以战.喻战争《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寡人之于国也》輮.使之然也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劝学》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秋水》4、形容词作名词:例句释义出处越国以鄙远.远地、远方《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犹不能恃无功立尊.重器《触龙说赵太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事;大事《侍坐篇》5、形容词作动词:例句释义出处臣之妻私.我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寡人之于国也》轻.伯夷之义轻视《秋水》6、使动用法例句释义出处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使……削减《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使……得利《烛之武退秦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却《勾践灭吴》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干净,使……美丽,《勾践灭吴》使……充足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勾践灭吴》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没死以闻.使……听到《触龙说赵太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触龙说赵太后》可使足.民使……富足《侍坐篇》移.其民于河东使……迁到《寡人之于国也》7、意动用法例句释义出处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境《烛之武退秦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认为……少《秋水》四、古今异义例句古义今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坏人的党羽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原野黄河中下游地区丈夫..二十不取男子女子的法定配偶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讽刺,诽谤明日..,徐公来第二天今天的下一天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某一区域宫妇左右..莫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旁边年几何..矣多少数学的一门科目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即荒年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毒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增加金.就砺则利金属制品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学识渊博蟹六跪.而二鳌脚,腿两膝着地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身,容身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免费下载天天更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谏太宗十思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7、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 一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 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 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 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 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死.国可乎为……而死 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词多义: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2、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5、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二、虚词以、而、之、者、于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而:1.挺剑而.起动作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写作特点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如:“否,非若是也;”“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公输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说,解释,陈说;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三古今异义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 2、虽.杀臣,不能绝也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 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6、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7、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 8、请献十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9、舍其文.轩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10、胡.不已乎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 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二、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三、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2虽杀臣,不能绝守圉者也;3、倒装句1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于鲁起4、判断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四、课文要点1、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墨子是用什么方法对付公输盘和楚王的对公输盘,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抓住这句话来做文章;用连续的否定句,断了公输盘的退路,揭示出他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其无话可说;对楚王,墨子采用相同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用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随即连用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3、人物形象墨子:机制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4、语言特点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第7段,墨子的语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15段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富饶宋国贫乏,感染力强;19—21段揭露公输盘杀机,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孟子两章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二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于声发出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3、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4、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三古今异义 1、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今常指水塘 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4、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武器今义士兵 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6、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区域,范围四词类活用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 2、必先苦.其心志“苦”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痛苦; 3、劳.其筋骨“劳”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4、饿.其体肤“饿”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饥饿; 5、空乏..其身“空”“乏”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贫困; 6、行拂乱.其所为“乱”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7、所以动.心忍.性“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8、人恒过.“过”是名词,这里是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动词,这里是名词,国内、国外;二、虚词的用法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2、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连词,表承接3、之:三里之城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它,指代小城寡助之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其:舍其文轩代词,他的曾益其所不能代词,他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2、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被提拔…3、倒装句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四、课文内容要点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短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如何展开论证短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由“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阐明了“人和”的实质;4、语言特点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运用排比否定句,使结论有说服力;“多助”“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短文论点文章结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短文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六个人物都是都是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4、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5、作者从那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难的好处正面——个人;反面——国家;论证了经受磨难的益处,继而得出孟子的治国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异同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逆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论点;不同之处在于,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在开头,第二则在结尾;鱼我所欲也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4.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二一词多义1.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4.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四词类活用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虚词的用法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2、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却4、而蹴尔而与之修饰呼尔而与之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5、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妻妾之奉:之:……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第二层作者采用道理论证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作者先从正面来论述“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作者又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进一步警醒人心,得出“由是则生而不用”是因为“有甚于生者”,就是“义”;“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是因为“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的结论;最后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二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曹刿论战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二.词类活用1.下视其辙下:名词作状语,向下;2.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三.古今异义1.间古义:参与今义:两个物体之间;中间例句:又何间焉2.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安古义:养今义:平安例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加古义:虚报今义:增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例句:小大之狱7.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例句:忠之属也9.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表允许;例句:可以一战10.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故克之所以,因此2.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3.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4.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讲信用五.常见虚词1.以:何以战介词,凭、靠必以分人介词,把必以信介词,按照可以一战介词,凭、靠2.之:肉食者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鲁国将要迎战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公将驰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登轼而望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3.其:其乡人曰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的下视其辙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公问其故第三人称代词,代取胜的吾视其辙乱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望其旗靡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4.于:战于长勺在5.而:登轼而望之顺接连词,表修饰再而衰顺接连词,表承接三而竭顺接连词,表承接六.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曹刿请见;省略宾语“鲁庄公”2.又何间焉省略主语“你”3.乃入见;省略主语“曹刿”和“入”的宾语“朝”、“见”的宾语“鲁庄公”;4.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5.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主语“曹刿”6.可以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7.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谓语“鼓”二状语后置句1.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三倒装句1.何以战即“以何战”四判断句1.忠之属也;2.夫战,勇气也;3.夫大国,难测也;七.写作特色一详略安排得当;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一笔带过或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二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作者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对比;文章开头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说明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然后在战争中,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临阵从容,指挥若定;因此,庄公的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与曹刿的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谨慎而又果断、冷静而又大胆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写战后“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的主题;三运用伏笔照应的写法作者在第二段中埋设伏笔:对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都先不作交代;把这两个问题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论战”的主旨;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文言文学习
1.学习文言文基础:文言文的特点、常用文言词汇、常用文言句式等。

2.读懂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抓住文言文的重点,结合背景、时
代和历史背景等综合推测。

二、诗歌欣赏
1.学习诗歌基础:学习诗歌的特点、基本结构等。

2.感受诗歌神韵: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氛围,感受诗歌表达的深厚
感情。

三、水浒故事
1.学习《水浒传》故事的背景及人物形象,了解故事的情节,结合画面、
表演等多种形式,理解故事的核心思想。

2.学习《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了解主要人物的个性、生平及行为特点,
理解其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变化。

四、古诗文阅读
1.学习古诗文基础:了解古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习古诗的基本韵律
和格律等。

2.阅读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表达的含义,学习如何吟咏和赏析
古诗文。

五、写作
1.学习写作基础: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要素,如主题、情节等。

2.能够写出简单的中短篇小说:积累素材,完整的结构安排,完成小说
的创作。

六、阅读
1.培养阅读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进行阅读,培养对阅读的兴
趣和热爱。

2.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
种方式提高阅读难度。

以上就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
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2 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2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专题02文言文知识梳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研读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食:动词,吃饭②敏:勤勉③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研读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而:表假设,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研读第三章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研读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研读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②齐:与......看齐。

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研读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

引申:性情太过直率就显得粗鲁,太过讲究礼仪就显得虚伪,性情礼仪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

今: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礼物。

今:货币)物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

今:称中医医生)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击。

今:拿着)10、股: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一、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3.秦伯說(同“悅”)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異義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三、詞類活用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紮)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3.且貳於楚也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四、一詞多義封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肆其西封(疆界,名詞)若: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歎(海神名)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說: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一種)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辭: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鄙: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以……為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見其發矢十中*,但微頷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輕(地位地下,卑賤)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衰敗)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許:公曰:“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答應,聽從)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雜然相許(贊同)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五、文言虛詞1、以①以其無禮於晉(因為,連詞)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表順承,連詞)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背景常识。

1.《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二、字词。

1.生字识记。

疲弊(bì) 陛(bì)下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和睦夙(sù)夜忧叹崩殂(cú)妄自菲(fěi)薄陟(zhì)罚臧否(pǐ)以彰其咎(jiù)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一词多义。

①效:a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②道:a路途:中道崩殂b方法:咨诹善道③所以:a. ……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b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④于:a.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给:欲报之于陛下也c.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⑤以:a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以致:以伤先帝之明c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e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4.古今异义。

①卑鄙:a.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b.今义:品质低下、恶劣②痛恨:a.古义:痛心遗憾,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今义:深切地憎恨③开张:a.古义:扩大,例句:诚宜开张圣听b.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一天第一次成交5.词类活用。

①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例句:此皆良实②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例句:有所广益③亲、远:亲近,疏远,例句:亲贤臣,远小人④奸凶:奸邪凶恶之徒,课文指曹魏集团,例句:攘除奸凶⑤恢弘:扩大,例句:恢弘志士之气三、重点语句解析。

人教版第六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第六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第六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人教版第六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六册文言文知识归纳:《报任安书》一、掌握下列字词:1、曩:曩者辱赐书(从前)2、望:若望仆不相师(埋怨)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4、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5、祝:近乎卜祝之间(太祝,掌管祭祀的官)6、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7、与:不与能死节者比(称许,认可)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名节)9、就:卒就死耳(走向)10、用:用之所趋异也(因为)11、趋:用之所趋异也(趋求,追求)12、太上:太上不辱先(最上等)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木棰,荆条)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绕)15、古代辱刑:髡、杖、箠楚、拶(zǎn)、笞(chī)16、古代肉刑:劓(yì)、刵(ě)、膑(bìn)、刖(yuè)、宫17、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解释经义的文字,文中指《礼记o曲礼》)18、渐:积威约之渐(渐进)19、鲜(xiān):定计于鲜也(不以寿终)20、圜(huán)墙:幽于圜墙之中(指监狱)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厚颜,指厚脸皮)22、西伯:(周文王姬昌)23、五刑:具于五刑(一种酷刑。

先割鼻、斩脚趾、笞杀,后枭首、剁成肉酱)24、械:受械于陈(刑具)25、倾:权倾五伯(超过)26、请室:囚于请室(请罪之室,指囚禁有罪官吏的特设牢房)27、三木:关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三个地方的刑具:枷、梏、桎)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以铁束颈)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都是指自杀)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指法律)31、以:以稍陵迟(因,因此)32、陵迟:以稍陵迟(衰颓,指因遭受困辱而志气衰微)33、引节:乃欲引节(死节,为名节而死)34、去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舍生就死)35、缧绁(léixiè):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对奴婢的贱称)37、没(mò)世:鄙陋没世(终结一生)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显露)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卓越、洒脱不拘)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道)41、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困穷的处境)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编著)43、思来者:故述往事,思来者(想到未到)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指文字,相对具体的功业而言)45、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现)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47、纪: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纲纪,规律)48、究: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49、通邑:通邑大都(大的城市)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处在屈辱的地位)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邻里、同乡)52、累:虽累百世(积累,经历)53、垢:垢弥甚耳(污垢,指耻辱)54、闺閤(gé):身直为闺閤之臣(宫中小门,代指宫禁)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隐居山林的隐士的居所)56、狂惑:以通其狂惑(内心的悲愤)57、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违背)58、曼辞:曼辞以自饰(好听的话)二、通假字1、诎:诎体受辱(同"屈",弯屈)2、以:及以至是(通"已",已经)3、罔:及罪至罔加(通"网",法网)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大都,大抵)6、失(yì):放失旧闻(通"佚",散乱的)7、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三、词类活用1、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2、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3、尘埃:在尘埃之中(名作状,像尘埃一样轻贱)4、粪土:幽于粪土之中(我作状,象粪土一样的牢狱)四、一词多义1、仆:①(pú)若望仆不相师(谦称自己,我)②(pū)前仆后继(倒下)2、固:①请略陈固陋(固塞)②固主上所戏弄(本来)3、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隔了很久)②(què)不知天上宫阙(宫殿)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必修五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1.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通,2.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3.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4.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通,5. 而后乃今培风通6. 此小大之辩也通7. 而征一国通8. 旬有五日而后反通9. 零丁孤苦通1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1 . 衡横与竖”相对2•曷何为什么 3.销消消散4•机几预兆5.培凭凭借6.辩辨区别7.而耐能8.有又用于整数与零头之间;反返回来9.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0.闵悯指可忧患的事二、文言实词(1 )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⑴幼稚盈室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见识少,没经验(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的亲属为戚”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3)尝从人事古义:今义:指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⑷千里逢迎古义: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意思(5)四美具,二难并古义:今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义:今义:肆无忌惮。

贬义⑺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今义:看形势,看机会(8)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野生的马,野性不驯的马(9)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今义:大家,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10)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今义:羊头上长的角(11)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丰收年(12)至于成立古义: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有根据,站得住(13)告诉不许古义: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14)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1)指小孩(2)家中亲属(3)指出仕(4)迎接(5)良辰、美[景、赏心、乐事(6)狂放, 不拘礼法(7)看到细微的预兆(8)游动的雾气(9)一般人(10)旋风(11)长寿(12)成人自立(13)申诉(14)不能走路(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 )惆怅而独悲2.悟()已往之不谏.()3.已()矣乎,寓形宇内. (復几时4.曷()不委( )心任去留5 .胡为乎遑遑. ( )欲何之()6.帝乡不可期. ( )7.或()植杖( )而耘()籽8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 )疑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0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1.响穷()彭蠡之滨.()12 .极()娱游于暇()日13 .识盈虚()之有数()14 .命运多舛.()15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6 .无路请缨,,等.( )终军之弱.冠.()17 .敢()竭( )鄙()怀18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9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0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 ()矣()已 21 . 彼且恶.()乎待哉22 .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3 . 茕茕( )孑() |立,形影相吊( )24 . 逮(库圣朝25 .臣以供.养. 无主( )辞( )不赴命26 . 寻( )蒙国恩,除臣洗马27 . 己敢盘桓. ( ),有所希冀()28 .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9 . 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0 .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1 •意愿/形体(指身体) /为什么;2 •觉悟/谏正,劝止,译改正;3.停止,到此为止/天地间;4 .何/ 随,顺从;5.不安的样子/往;6.期望,期求;7.有 时/倚着手杖/除草;&姑且/为什么;9.在/时 序;10.雨过云散/普照;11.遍/水畔;12.极尽/空闲;13.亏损/定数;14.乖违,不顺;15.指日 出的地方,表示早 /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16.同于/指二十岁;17 .谦词,冒昧地/竭尽/鄙陋;18 .超越/背负/将要/到,到……去;19.全/奋勉/责难, 否定;20.同“于”/此/止;21. w 口什么22 .少,本文是“无”的意思 /家门福分/儿子;23.孤单的 样子/孤单/安慰;24.及,至;25.主持,做 /辞 谢;26 .不久;27.逗留,徘徊不前 /希望,企图; 28 .只/迫近/气息微弱的样子;29 .听任,听凭, 译“准许” /庶几,或许/终;30.背弃我,指死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梳理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文梳理整理
5、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挨着
7、珠可历历可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戴高高帽子。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
1、黄:黄共阅一手卷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范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

【范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文言文实词.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雪聚(不久)4.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5.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6.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7.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8.去后乃至(才)9.相委而去(丢下,舍弃)0.下车引之(拉)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2.学而时习之(按时)3.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4.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5.吾日三省吾身(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8.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9.思而不学则殆(有害)20.不堪其忧(忍受)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2.曲肱而枕之(胳膊)23.于我如浮云(对于)24.子在川上曰(河流)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弃)26.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7.仁在其中矣(仁德)28.水何澹澹(水波荡漾)29.山岛竦峙(高起、挺立)30.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31.虽有嘉肴(美好,用鱼、肉做的菜)32不知其旨也(甘美)33.虽有至道(达到极点)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3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不通,理解不了)36.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37.然后能自强也(勉励)38.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39.山门圮于河(倒塌)40.二石兽并沉焉(一起)41.阅十余岁(经过,过了)42.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43.棹数小舟(划船)44.尔辈不能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45.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埋没)4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47.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48.但知其一(只)49.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50智子疑邻(以……为聪明)51.不筑,必将有盗(修补)52.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53.马无敌亡而入胡(逃跑)54.此何遽不为福乎(怎么就,表反问)55.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经过,带领)56.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多)57.堕而折其髀(大腿)5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保全)二、文言文虚词之: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②曲肱而枕之(指代手臂)③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人教版必修一到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学生版

人教版必修一到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学生版

人教版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和归纳郫县四中李霞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共.其乏困2夫晋,何厌.之有3、秦伯说.,与郑人盟4、失其所与,不知.5、距.关,毋内.诸侯6、要.项伯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令将军与臣有郤.)10、因击沛公于坐.1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2、山川相缪.13、举匏尊.以相属。

1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17、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1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君子生.非异也。

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或师焉,或不.焉。

23、拜送书于庭.24、召有司案.图2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2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2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8、俨.骖騑于上路29、云销.雨霁30、所赖君子见机.31、北冥.有鱼32、小知.不及大知33、此小大之辩.也34、旬有.五日而后反.35、而.征一国36、御六气之辩.37、夙遭闵.凶38、常在床蓐.39、四十有.四40、零丁..孤苦41、乃瞻衡.宇42、景.翳翳以将入43、曷.不委心任去留44、不顾恩义,畔.主背亲45、与旃.毛并咽之46、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7、武父子亡.功德48、信义安所见.乎4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50、前以.降及物故51、员.径八尺52、形似酒尊53、一时收禽.54、孝公既没.55、合从.缔交56、而倔.起阡陌之中57、赢粮而景.从58、百有.余年矣59、悟.言一室之内二、词类活用。

(解释下列各活用的字的意思)(一)名词作动词。

1、而后乃今将图南.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5、晋军.函陵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7、怒发上.冲冠8、臣乃敢上.璧9、舍.相如广成传10、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11、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12、赵王鼓.瑟13、左右欲刃.相如14、道.芷阳间行15、籍.吏民16、范增数目.项王17、养生丧.死无憾18、树.之以桑19、衣.帛食肉20、然而不王.者21、王无罪.岁22、履.至尊而制六合23、子孙万代帝王..之业也24、将.数百之众25、序.八州而朝.同列26、且臣少仕.伪朝27、举臣秀才..28、察臣孝廉..29、少多疾病..30、乐琴书..以消忧3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2、策.扶老以流憩3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34、天雨.雪35、杖.汉节牧羊(二)名词作状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 越国以鄙远( )3. 既东封郑( )4. 与郑人盟( )5. 既东封郑( )6. 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 是寡人之过也。

(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秦王还柱而走( )5. 卒起不意(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_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义:鼻涕古义:__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_4. 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__5. 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古义:__6. 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__7. 诸郎中执兵今义:中医医生古义:__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今义:垂手拿着古义:__9. 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_10. 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和右两方面古义: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见图穷而匕首见( )未得与项羽相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 谢前为谢曰( )多谢后世人( )乃谢客就车( )阿母谢媒人( )3. 假愿大王少假借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舆马者( )4. 封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又欲肆其西封( )既东封郑(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2. 函封之( )3. 发尽上指冠(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 群臣侍殿上者。

( )5. 嘉为先言于秦王。

( )6. 燕王拜送于庭。

( )7.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8.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鸿门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沛公居山东时今义:山东省古义:____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____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副词,很古义:____4. 而听细说今义:详细地解说古义:____5.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义:河北(南)省古义:____6. 再拜献大王足下今义:又一次古义: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顾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计不知所出耳( )2. 道道芷阳间行( )行军用兵之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 )3. 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君王为人不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沛公军霸上( )2. 沛公欲王关中( )3. 籍吏民,封府库( )4. 范增数目项王( )5. 刑人如恐不胜( )6.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 吾得兄事之( )9. 常以身翼蔽沛公( )10. 项伯杀人,臣活之( )1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2. 拔剑撞而破之( )13. 此其志不在小( )14. 素善留侯张良( )15. 沛公今事有急(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大王来何操?( )2. 沛公安在?( )3.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4. 吾属今为之虏矣!(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训练】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C. 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钱币B.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C.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遭受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夫妻D.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夜缒而出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烛之武退秦师⑥箕踞以骂曰⑦越国以鄙远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 ①②③B. ④⑤⑦C. ②③⑧D. ①⑥⑧5. 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文言文知识梳理(二) [必修2]《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 8. 狁孔棘(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2. 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3. 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4. 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5. 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6. 狁孔棘今义:洞;窟窿;眼儿古义: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2. 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2.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离骚》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怨灵修之浩荡兮今义:水势大古义:__2. 固时俗之工巧兮今义:细致,精巧古义:__3.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今义:经济情况不好古义:__4. 自前世而固然今义:前生古义:__5. 高余冠之岌岌兮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古义:__6. 长余佩之陆离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古义: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修退将复修吾初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鸷鸟之不群兮( )2. 驰椒丘且焉止息( )3. 步余马于兰皋兮( )4. 屈心而抑志兮( )5. 伏清白以死直兮( )6. 回朕车以复路兮( )7. 忽反顾以游目兮( )8. 驰椒丘且焉止息( )9. 哀民生之多艰( )10. 亦余心之所善兮( )11. 伏清白以死直兮( )12. 高余冠之岌岌兮( )13. 固前圣之所厚( )14. 长余佩之陆离(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2.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3. 謇朝谇而夕替。

( )《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槌床便大怒( )2. 箱帘六七十( )3. 蒲苇纫如丝(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君家妇难为今义:使人为难古义:____2. 何乃太区区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古义:____3. 汝岂得自由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古义:____4. 可怜体无比今义:值得怜悯古义:____5. 本自无教训今义:训斥古义:____6. 处分适兄意今义:对犯错的人做出处罚决定古义:____7. 便利此月内今义:方便古义:____8. 卿可去成婚今义:结婚古义:____9. 蹑履相逢迎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古义:____10. 人事不可量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古义:____11. 叶叶相交通今义:运输事业古义: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意何意致不厚( ) 吾意久怀忿( )处分适兄意( )2. 适始适还家门( )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 )3. 见相见常日稀( ) 渐见愁煎迫( )项伯即入见沛公(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孔雀东南飞( )2. 卿当日胜贵( )3. 仕宦于台阁( )4. 何敢助妇语( )5. 以此下心意( )6. 交广市鲑珍( )7. 足以荣汝身(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2.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诗三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契阔谈䜩(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同心而离居今义:齐心古义:____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今义:几何学古义:____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今义:回家的念头古义: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遗采之欲遗谁( )小学而大遗( )始访其遗踪( )深追先帝遗诏( )2. 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君安与项伯有故(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