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赏析解析

合集下载

《琵琶行》(用)解析

《琵琶行》(用)解析

代表作品
白牡丹 琵琶行
买花
暮江吟
长恨歌
观游鱼 鸟
赋得古原草送别 问刘十九
宫词
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 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 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 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叙述一 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 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 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 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 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有人说,琵琶女的故事不真实。 还有人说,诗人夜晚与一陌生女子交往, 怎么就不避嫌呢? 你对此如何看待?
枫叶荻花何处寻? 江州城外柳阴阴。 开元法曲无人记, 一曲琵琶说到今。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 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 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 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 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 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 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 被调回长安。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序曲)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魅力)
第一次
琴声悲凉(间接)
乐 声 乐中情 轻快 得意 衬托 缓慢 失意

《琵琶行》_最终解析

《琵琶行》_最终解析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湿青衫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女:寂寞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和琴技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寻声暗问弹者谁?
急切 琵琶声停欲Βιβλιοθήκη 迟。 欣喜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矛盾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含羞
运用想象、夸张和行动描写
弹奏情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 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 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 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 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 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 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 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 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 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 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 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 被贬为江洲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 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 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琵琶行》解析复习过程

《琵琶行》解析复习过程

幺 高潮:银瓶 — 迸 铁骑—鸣 雄浑激昂 激越雄壮
》 结束:收拨 划—如裂帛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双声、叠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一曲 悲凉、伤感
音乐特点
意象
表现手法
悲凉、伤感
“举酒欲饮无管弦” 排遣孤寂
“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
(忘归、不发)
萧瑟、凄凉的景物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 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 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 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 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 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 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 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 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 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 境地。
三:叙议结合,曲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中带情, 妙语点睛。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正面、侧面结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合

高二上册《琵琶行并序》课文

高二上册《琵琶行并序》课文

高二上册《琵琶行并序》深度解析:从文本到意境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是唐诗中的瑰宝,一篇精妙绝伦的叙事抒情诗,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本文将从文本解读、艺术手法、主题思想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剖析,力求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一、文本解读:细读诗歌的脉络与细节《琵琶行》的序言简明扼要地交代了诗歌创作的背景:白居易在秋夜浔阳江边听到琵琶女弹奏,被其凄凉的乐声所触动,遂写下此诗。

这短短几句序言,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也暗示了诗歌的主旨——对琵琶女不幸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诗歌正文则可分为几个部分:1. 相遇与倾听 (1-120句):这部分描写了诗人与琵琶女相遇的场景,以及诗人对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诗人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例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生动地展现了琵琶女演奏的感染力,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同身受。

诗人对琵琶女的容貌、衣着、经历的描写,也为后面琵琶女的命运铺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经典的比喻,更是将琵琶声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如临其境。

2. 琵琶女的自述 (121-340句):这是全诗的中心部分,琵琶女通过自述,向诗人倾诉了她坎坷悲凉的一生。

她从年轻时的辉煌,到中年时的落魄,再到如今的凄凉,经历了巨大的落差。

这部分的描写,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往昔的追忆。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等句子,简洁地展现了琵琶女与丈夫的离别,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

“座中何人先见怜,泪痕沾衣各自倾”则点明了诗人与琵琶女的共同点:对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3. 诗人的感伤与共鸣 (341-584句):在倾听了琵琶女的自述后,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她的不幸遭遇,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人运用大量的抒情手法,表达了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与惋惜,同时也表达了自身漂泊失意的愁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千古名句,更是将诗人与琵琶女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琵琶行》完整版解析

《琵琶行》完整版解析
翻作琵琶行
满座皆掩泣
歌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女 : 却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人 : 重
坐 促 弦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闻 琵 琶
弦 座中泣下谁最多? 青
转 江州司马青衫湿。 衫

湿
故事情节 明线(实) 感情波澜 暗线(虚)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行 》
同是天涯沦落人


却坐促弦急

月夜听琵琶
闻声作叹息
相逢何必曾相识
正面描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
侧面
思考
琵琶女演奏的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序曲
倾诉悲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欢乐曲 急切愉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
衡。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 以讽喻诗为主。代
(从入仕到贬 “为民请命”“兼济天下” 表作品为《卖炭翁》 江州司马以前) 的宗旨。
后期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
(即自贬江州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 为主。感伤诗: 司马到死) 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 《长恨歌》《琵琶 “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 行》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4- 琵琶行解析

4- 琵琶行解析

目标引领
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2.读背诗歌,训练朗读能力。理
解诗歌内容,熟记名句,丰富积 累。 3.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 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2
作者及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
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 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 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秦 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4
听录音:
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xián
yì mǒ


幽 咽
荻花
瑟瑟
拨弦
掩 抑
ní cháng sè
霓裳 冷 涩
zhà bèng
乍 迸


fǎng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5
2.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 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 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 诗体裁。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3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
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为是国 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 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 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 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 天涯沦落的不幸。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0
1.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 那几个层次?

《琵琶行》正式课件解析说课讲解

《琵琶行》正式课件解析说课讲解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悄悄地 隐藏的
8.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时 忽然,一下子
因为: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 古:纵横错乱的样子。
今: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向前:
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 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 古:容颜。今:色彩。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2.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3.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
4.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
5.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
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省略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 诗,叙了什么事?
江头送客闻琵琶
故 事
江上聆听琵琶曲 梗
歌女倾诉身世苦 概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讨论
2.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和 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 人”?
琵琶女
白居易
昔 才貌双绝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年长色衰
今 被贬放逐
飘沦憔悴
相 逢
境况相同 同 是

感受相同 天


憔悴qiáo cuì 徙xǐ
浔阳xún 谪zhé 霓ní
虾蟆há mɑ
绡xiāo
篦bì 阑lán 钿头di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感的因和序在

, 故 。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2)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2)

⽩居易《琵琶⾏》赏析逐句解析(2)【 - 琵琶⾏】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在冰下⾯流转。

“间关”,形容莺声宛转。

“幽咽”,指悲抑哽塞。

这⾥,诗⼈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

诗⼈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喻,将变化多端的⾳乐描绘得出神⼊化,维妙维肖。

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起伏回荡的⼼潮,为下⾯诉说⾝世作了铺垫。

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 琵琶声⾳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

此时,虽然静默⽆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

“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暇细味。

⽽“⽆声”之时,给⼈以时间去整理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会怎样。

银瓶乍破⽔浆迸,铁骑突出⼑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阵强⾳,就像银瓶突然迸裂,⾥⾯的⽔浆喷溅⽽出;⼜像铁骑冲出、⼑枪撞击⼀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

当听者置⾝“⽆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

谁知 “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穷的⼒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爆发出来。

于是,全曲推向⾼潮。

曲终收拨当⼼画,四弦⼀声如裂帛。

最后,⼀曲终了,她收取拨⼦,在⼏根弦的中⼼奋⼒⼀划;琵琶就像撕裂的布帛⼀样,发出脆厉的⼀声。

⾄此,全曲戛然⽽⽌,但回肠荡⽓、惊⼼动魄的⾳乐魅⼒,仍余⾳绕梁,久久难息。

“拨”,即拨⼦,弹奏弦乐器时⽤的⼯具。

“当⼼画”,是⼀种演奏⼿法,即⽤拨⼦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话叫做“扫”。

“画”,同“划”。

“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是形容“当⼼画”时声⾳的强烈冲击感。

分段解析《琵琶行》

分段解析《琵琶行》

分段解析《琵琶行》第一段,写秋夜江头送客的情景。

诗人从送客落笔,只六句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浔阳江头船上;时间──夜;时令──秋天;景色──枫叶、荻花、秋风萧瑟、江水映月;事件──送客;心境── —苦无管弦,离愁别绪,忧闷惨伤。

诗人被谗遭贬,谪居江州,内心抑郁,今又送客远去,离愁萦怀,只想痛饮尽欢而别,却苦无管弦相伴,唯有萧瑟秋风,萧索秋景,凄清秋色。

一对好友,饮着闷酒,“举怀消愁愁更愁”,不觉已经酒醉,这才惨然告别。

此情此景,水乳交融,情景相生,读者和诗人的心一起,陷入了无可解脱的苦闷之中,正如那浩淼江水似的深沉苦重,也象那月影映水般的惨淡苍白。

“别时茫茫江浸月”,正是此情此景的绝妙烘托,形象概括。

然而,就在一对友人面对茫茫江月惨然分别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声”。

这琵琶声,无异空谷足音,亦无异于苦海孤舟,诗人沉重苦闷的心情一下子得到了解脱,惊喜之情,难以自抑,以致忘记了已是回去的时候,而友人也心动神驰,忘记了开船出发。

诗人承前之“无管弦”、“江浸月”,只用十四个字,通过对主客惊喜忘情神态的描叙,便使诗意骤转,诗情突变,琵琶声的悦耳动听,琵琶女的奇妙才力,也由于这一侧面描写,略露端倪,得到了生动表现,整个故事,也由此引出。

这一段,为诗中所要表现的悲剧性人物及其故事,烘托了合适的气氛。

第二段,写会见琵琶女的情况和琵琶音调之美。

作者采用闲闲起笔,渐渐引入的手法,记琵琶女登场。

由于诗人和他的朋友听到琵琶声后惊喜不置,无限神往,于是乎“寻声”而往;但是乐调优美,不忍打断,于是乎“暗问弹者谁”。

琵琶女停止了弹奏。

她饱经沧桑、满腹委屈,幽愁苦恨,无可告语,今幸有人动问,或可一倾情怀;但她又深知世态炎凉,人情浇薄,只好茹苦含辛,顾影自怜。

她思绪翻腾,想说又不想说。

“欲语迟”恰是这一不幸灵魂和复杂心理的形象描绘。

然而诗人心花怒放,“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情真意切。

琵琶女觉得盛情难却,而又深恨漂零江湖,亦且含羞,“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二句,便写尽了她此时的女儿情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出处:《琵琶行》唐·白居易2、意思:再三地呼唤,她才走出来,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

3、解析:琵琶女有满腹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因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二句把琵琶女的难言之痛与羞涩情态描绘得逼真生动。

4、全诗《琵琶行》[唐]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古诗解析

《琵琶行》古诗解析

《琵琶行》古诗解析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以描写女子音乐家为主题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本文将对《琵琶行》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诗中通过描绘琵琶女的苦辣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女子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自由,甚至被束缚于琵琶的弦音之中,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二、结构与意境《琵琶行》由七言绝句组成,每一句都以响亮的句式开头,通过叙述琵琶女的境遇,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全诗中,作者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坎坷。

通过诗人对琵琶声音的刻画,产生了一种悲壮而凄凉的意境,使读者对琵琶女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同身受之感。

三、语言运用作者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突出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首先,通过对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音色的描绘,运用了音的比喻,使琵琶与女子情感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感。

其次,通过对琵琶女丰富的手势形态的描写,运用了形的比喻,突出了琵琶女身体的动感与优美。

再次,通过对琵琶女命运坎坷的描绘,运用了寓意的手法,使琵琶女和整个封建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进而凸显出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困境。

四、艺术风格《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脱颖而出。

首先,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女子命运的关切与痛惜,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其次,作者通过对琵琶音色的描绘,使整首诗具有了鲜明的音乐美感和节奏感。

最后,作者通过对琵琶女命运的描写,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突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总结一下,《琵琶行》是一首描写女子命运的优秀古诗,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与无奈。

通过对琵琶女的描写,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整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运用,将琵琶女的悲剧境遇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琵琶行》中的五处月亮意象解析

《琵琶行》中的五处月亮意象解析

《琵琶行》中的五处月亮意象解析《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大家知道其中的五处月亮意象分别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琵琶行》中的五处月亮意象分别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醉酒未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泡月”,这两句诗发生在全诗的结尾部分,该诗结尾部分描绘的就是诗人送行友人的场景。

在秋天的夜里,诗人在浔阳江头送行友人离开,虽有酒,却并无丝竹歌乐助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米济冷遇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在这样的场景下,主客双方的心酸情绪可想而知,故而诗人说道“醉酒未成欢惨将别”,将初恋的哀伤感情抒发至了极致,眼见情感抒发已步入高潮,急忙无话可说,就在此时诗人却精妙地切换了角度,面世“别时茫茫江泡月”这句诗。

即将分别时,一弯角冷清的月亮倒映在茫茫大江,多么幽冷、孤独,水中的这一弯角清月可以说道涵盖了主客双方分别时所有情绪,正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写出了琵琶女演奏完后众人的反应。

随着琵琶女“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演奏结束,本来听得如痴如醉的众人,突然也一下子沉静下来,好似还陶醉于如仙乐般的琵琶声中,只见江心那轮秋月变得更为明亮、清冷,月亮的清寒仿佛正像琵琶声中那幽咽的声音,“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似喜用月亮的清冷来衬托声响的幽怨、愁苦,如他在写《琵琶行》之前,还写过一首《夜闻歌者》,诗云:“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清冷的秋月照射在澄澈的江水中,与歌者的愁绝之词互相映衬,共同营造出凄冷的氛围。

“去来江口死守空船,拖船月明江水寒”,这两句就是描绘琵琶女在江边期盼丈夫早日启程时的场景,身兼商人的丈夫一回去并无消息,只领琵琶女一人在家中寂寞地等候,她只好走进江边,期望能够迎至丈夫,惋惜的就是,只是“死守空船”,一轮贫苦之月又反射在水中,愈发晦暗,正像琵琶女那凄伤的心境。

高一语文琵琶行解析

高一语文琵琶行解析

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欢迎阅读与借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

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

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

“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

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

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

这是第一次。

“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

“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

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

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

琵琶行解析PPT课件

琵琶行解析PPT课件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 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 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 《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 《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20年9月28日
1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9月28日
4
品读:琵琶女的演奏
2020年9月28日
5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
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
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
。2020年9月28日
13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 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 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 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 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 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 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 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 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 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 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 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琵琶行》课文解析

《琵琶行》课文解析

《琵琶行》课文解析《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琵琶行》进行解析,旨在深入探究其艺术特点、主要意义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1. 诗歌背景和结构《琵琶行》描写了唐朝玄宗时期典籍被毁、宫廷乐器演奏被禁止的历史背景。

诗歌共分为七十韵,采用了五律的韵律形式。

通过对琵琶演奏者的描绘,诗人展示了琵琶音乐的美妙,以及它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 艺术特点(1)描写细腻生动:诗中通过对琵琶演奏者、景物等的描写,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美感。

(2)感情真挚激荡:作者通过琵琶音乐传递出自己的愁绪和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与反思。

(3)意境丰富独特:《琵琶行》中通过描写琵琶的音色,将读者引入一种奇特的音乐意境,使人沉浸其中。

3. 主要意义《琵琶行》以琵琶演奏为象征,通过音乐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诗中所描绘的琵琶行者事实上是受了重重压迫的琵琶行者,他们被迫演奏深沉悲苦的曲调,以控制民间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作者通过诗中的音乐描写,赋予琵琶以情感和智慧,使得人们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4.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白居易的《琵琶行》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它在表达情感和批判社会方面开启了新的路径。

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琵琶行》,或借用了它的艺术手法和主题。

在这方面,《琵琶行》可以说是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5. 总结通过对《琵琶行》的课文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首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主要意义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它以琵琶音乐为载体,通过叙事和描写,将读者带入一种意境丰富的音乐世界。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琵琶行》 文章解析

《琵琶行》 文章解析

《琵琶行》文章解析《琵琶行》是一首古代诗歌作品,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

本文将对《琵琶行》进行解析,深入探讨其诗意、艺术特色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揭示。

《琵琶行》以素有“古风四美”之称的李夫人为主题,以其悲惨的遭遇和无奈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虚伪和艺术境况的思考。

诗的开头,白居易以“秦鸿雁长飞”作为插入语,形象地描绘了李夫人的抛弃和流离。

接着,诗人以“落日孤城闭”写出了李夫人孤独的境况和生命的无奈。

这种对孤独和命运的描绘,无疑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气息。

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描绘了李夫人的琵琶技艺。

琵琶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艺术和优雅。

通过李夫人娴熟的琵琶技艺,白居易展示了古代乐器之美。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琵琶音乐的婉转和动人。

另一方面,诗人在描写琵琶演奏时,以“弹奏弄瑟琴”“青鸟殷勤掷”等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更加理解琵琶曲调的动人之处。

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读者可以感受到李夫人在琵琶演奏时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在诗的结尾,白居易通过李夫人琵琶的声音将读者引入到更加深远的思考中。

他以“伤心秦汉经行处”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这一句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与社会变迁,通过琵琶的声音唤起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困境的反思。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类的悲凉。

李夫人在琵琶曲调中的情感流露,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对社会命运的反思。

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丰富,道出了作者对于现实和艺术的担忧与思考。

总的来说,《琵琶行》是一首富含诗意的作品。

通过对李夫人遭遇的描写和琵琶演奏的描绘,诗人深入人心地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交织关系。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成为了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文学经典。

在解析《琵琶行》这篇文章中,我采用了文学作品分析的格式。

首先,我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了梳理,并引用了具体的诗句进行解读。

其次,我注重对诗中形象和意象的剖析,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

琵琶行解析

琵琶行解析

琵琶行解析
《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关于离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深切感慨。

首先,诗中的“大漠沙如雪”一句,描绘了作者旅途的艰辛和所见所闻的壮美景象。

用“大漠沙如雪”来形容沙漠的广袤和洁白,展现出作者内心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震撼。

这样的写景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游历途中的艰辛和壮美。

其次,诗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旧日亲人的思念。

雁过是南方冬季的特有景象,它们飞行成串,呈现出美丽而感人的场景。

而作者借此景象来表达自己离别时的伤感之情,以及对旧日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样的抒情手法,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引发了读者对亲情的深切共鸣。

最后,诗中的“昔日龙舟上,人言此地行乐”一句,揭示了作者对往昔亲友相聚的美好回忆。

这句诗通过描述往昔亲友们在龙舟上的欢乐场景,勾勒出了一个美好而动人的画面。

这样的叙事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中,深深体会到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和依恋之情。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亲情的深深思念。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也对人生的变迁和亲情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 读
诗前的小序介绍 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以及琵 琶女其人,和作者写 作此诗的缘起,实际 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 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 容。 时间
地点 事件
人物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分析诗歌开头的环境 景物描写 环境景物有何特点?
白居易平易通俗的诗歌风格
白居易诗歌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 尤其是古体诗,意到笔随,没有雕琢拼凑的痕迹。他的 诗并不是摇笔便成的。宋代看到他的手稿的人说:“香 山诗语平易,疑若信手而成者,间观遗稿,则窜定甚 多。”他的诗平易通俗,因而赢得了许许多多读者,古 代文人诗人少有人能够做到像他这样。元稹赞美白居易 的诗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 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自篇章已来,未有 如是流传之广者。”据说,他每有诗成,要读给不识字 的老妇听,如若听不懂,必要丢弃重写。可见他是非常 重视诗歌的平易通俗的。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 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 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 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 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 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 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 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 吟《长恨》曲,胡儿能唱 《琵琶》篇。”连少数民族 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 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
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他从“兼济天下”的思 想出发,针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各方面存在的 弊端提出了改革意见。写了以《秦中吟》、《新乐府》等 为代表的讽喻诗。因而得罪于权贵。“始得名于文章,终 得罪于文章。” 后期:从贬江州到死。这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这一 时期他的思想日益消极,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 是非。”“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不言”。在 这一时期,他的“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的 “讽喻诗”。 但他的消极毕竟不同于王维的“万事不关心”。兼济思想 并未完全消失,在力所能及而又不触怒权贵们的情况下还 是为人民作了不少好事。他心中时常想着人民:“心中为
听的人会有什么 样的心情?
喻 体
急雨 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裂帛
旋 律
急促沉重 轻柔尖细 轻脆圆润 宛转流利 冷涩凝结 低沉停顿
突然雄壮
戛然而止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 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 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 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 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 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 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 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 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 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 但较元诗为胜。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 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 “花底”,“泉”在“冰下”,“ 瓶”是“银瓶”,“骑”是“铁骑 ”,“佩”,是“神女佩”,“盘 ”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 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 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 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 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在描写了琵琶女一番 琵琶弹奏之后的两句 写景有什么作用?流 露出作者什么样的心 情?
琵琶女的一系列动作 透露出了什么样的心 理变化?
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琵 琶 女 出 场 , 总 写 琵 琶 弹 奏
满含感情,为下文作铺垫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描写 采用了哪些手法?—— 音乐高低、快慢、强弱等一 系列变化表明了演奏者什么 样的心情? 比喻 通感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段音乐演奏——
古代诗歌的几种体裁形式
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 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 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如《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箜篌引》等。
写作背景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 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 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 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 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不是琵琶也断肠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隆德二中
任志强
走近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 乐天,晚号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 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 傅或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下邽 (陕西渭南),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 家庭,世敦儒业。白居易的思想带有 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 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善天下”。 今存诗近3000首,数量之多在唐 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对当时诗歌的 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唐代 伟大诗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