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13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选择题1.关于总支出曲线的描述,以下那种描述是正确的?()A.截距为负,斜率小于45°线的斜率;B.截距为负,斜率大于45°线的斜率;C.截距为正,斜率小于45°线的斜率;D.截距为正,斜率大于45°线的斜率;2.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S;B. 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S;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增加;D. 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减少;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B.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4.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5.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必是()。
A.1.6;B.2.5;C.5;D.4。
6.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
A.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B.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C.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D.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7.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D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A.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 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 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8.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计划储蓄等于240亿元,计划投资等于200亿元,则()。
A.将导致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从而收入下降;B.收入必须上升以使条件I=S成立;C.节俭悖论预示着人们越节俭将会导致储蓄曲线越向下移动;D.为使经济达到均衡,投资将会上升至240亿元。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 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 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扩大生产
E
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
E
150
Y=c+s E=c+i
收入=100 100
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得率引起的用 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 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
2、价格水平
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 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 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 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货币幻觉” (Monetary illusion)。
5、流动资产
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 性递减,这样,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 有流动资产少的家庭。
6、减税政策
R·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 久收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 加储蓄起来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增加了储蓄。但实证研 究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的 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 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货币、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何为国民收入的决定,就是讨论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也就是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是怎样决定的,即Y是怎样决定的。
(这里注意一下在宏观经济学当中,提到Y,既表示总产出也表示总收入)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也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
一、均衡产出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
家庭的钱主要有两个用途:消费+储蓄。
企业的钱主要有两个用途:生产+投资。
而且假定企业的投资是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改变。
(2)假设需求量不论为多少,经济社会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那么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是怎么得出来这个结论的呢,是因为凯恩斯所生活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但是凯恩斯定律被认为只适用于短期分析,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短期时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总需求(支出):y=c+i实际产出=计划需求(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假定生产部门由于错误估计形势,生产了1200亿美元产品,但市场实际需要的只是1000亿美元产品,于是就有200亿美元产品成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或称非计划存货投资,那么在这个例子当中,实际产出就是12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就是计划需求,200亿美元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实际产出:企业生产出来的计划需求(支出):实际卖出的,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最终的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没想到能剩下的那部分均衡产出:计划产出=计划需求(支出)实际产出=计划需求(支出)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基本观点
依据的是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使用边际分 析方法这一完善的工具。 1 消费者是具有理性的,能以合乎理性的方式使用自己 的收入。 2 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 C=a· WR+c· YL WR是财产收入,是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劳动收 入,是劳动收入中的编辑消费倾向。 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组成的总收入,不是现 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
1 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 2 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
并非凯恩斯的专利——消费函数拓展 1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J.S. Duesenberry)
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 论》(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年)中提出来的。
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APC=c/y
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收入 消费 APC 0.98 0.92 0.89 0.80 0.796 0.80 0.85 0.73 0.757 MPC
1544.0 1515.4 2246.6 2077.8 4674.8 4141.8
10176.9 11590.1
储蓄曲线
B点是储蓄曲线和横轴的 交点,表示这时的消费 与收入相等即收支平衡, B点往右有正储蓄,B点 往左有负储蓄,随着储 蓄曲线向右延伸它与横 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 示储蓄随收入而增加, 而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 大。如图所示。
储蓄曲线
s B A 储蓄曲线 C y
o
线性储蓄函数
如果储蓄和收入的关系 呈线性关系即消费曲线 和储蓄曲线为一直线的 话,则,由于s=y-c 且c=α +β y,因此: s =y-c=y-( α + β y )=-α +(1- β )y。如图所示
(完整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 增加 ( )。
A . 20亿元;B . 60亿元;C . 180亿元;D . 200亿元。
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 =Δc Δy 或MPC =d c d y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 =c y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 =Δc Δy=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 +Δs ,因此,Δc Δy +Δs Δy =1,所以,Δc Δy =1-Δs Δy 。
大学宏观期末复习资料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答案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答案一、名词解释1、储蓄——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之外剩余的部分。
广义的储蓄还包括政府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即政府储蓄以及进口与出口的差额即国外储蓄。
2、储蓄-投资恒等式——基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反映经济活动事后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恒等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厂商或部门而言的,而是指整个经济中存在着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在两部门经济中为I=S,在三部门经济中为I=S+(T-G),在四部门经济中为I=S+(T-G)+(M-X)。
3、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增加1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用MPC表示。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不若收入增加的多。
5、平均消费倾向——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用APC表示。
6、消费函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7、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该收入变化的投资变化量之间的比率,即K I=△Y/△I。
8、政府支出乘数——指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该收入变化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率,即K G=△Y/△G。
9、税收乘数——指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该收入变化的税收变化量之间的比率,即K T=△Y/△T。
10、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者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化量与政府收支变化量之间的比率。
11、对外贸易乘数——指增加一单位的出口会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12、节俭的悖论——指对于单个家庭是美德的节俭对宏观经济发展可能有着不利的影响。
13、乘数——指收入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Y/△J,式中,△Y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的收入变化来说明。
14、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 (13)
0.97
0.64
E 13000 F 14000
12240 12830
0.94 0.59
0.92
0.53
G 15000
13360
0.89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曲线
普通消费曲线
❖2、储蓄函数
❖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 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 依存关系。
❖ 此处I=S,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 划储蓄。
❖ 如果I≠S,即计划的投资不等于计划的储蓄,经济将处 于非均衡状态:当: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二、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 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本章的一些重要假定前提
1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 相应的供给量。(为什么这样假定?)
2 政府税收政策
3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 “消费之谜”(pozzles of consumption) ❖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
关系,并提出了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0世纪40年代中期,库兹涅茨根据1869-1938年美国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3-14章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LS——LM模型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与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IS—LM模型被称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还在于IS—LM模型在阐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方面有很多优点:一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示经济短期波动究竟来自何方,是来自投资支出变动、消费支出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方面因素的变动,还是来自货币供给和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
如果属于前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IS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如果属于后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LM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
二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现出政府干预经济使用的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如果是财政政策,必然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果是货币政策,必然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增加货币的扩张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名词解释1.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答: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C/∆Y。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MPS=ΔS/ΔY。
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2.引致需求答: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
同时,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因而消费可以近似表示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其中,α为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而引致消费指的是收入引致的消费,是边际消费倾向β和收入y的乘积。
3.潜在国民收入答:潜在国民收入又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劳力、资本、土地等)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答: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k g =Δy/Δg,k g一般为正值,也与投资乘数相等。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一般为正值,表示收入随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增加。
(完整版)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选择题: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
消费支出可能(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3.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则消费支出( )A.可能大于零B.可能小于零C.等于零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4.在短期内,居民的( )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5.直线型的消费函数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6.假定净出口函数是X=X-mY,净出口余额为零,则增加投资支出将( )。
A.使净出口余额和收入增加B.收入增加,但净出口余额变为负值C.收入增加,净出口余额不受影响D.收入不受影响,但净出口余额变为负值7. 引致消费取决于:()。
A. 自发消费B. 边际储蓄倾向C. 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8.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主要是:()。
A. 价格水平下降B. 收入增加C. 储蓄增加9. 根据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A. 收入增加B. 利息率提高C. 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当投资增加100万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A.100%B.10%C.90%D.20%11.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在没有所得税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是:()A.4B.5C.6D.812.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 0.8 (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 0.8B. 1.25C.4D.513. 下列哪项经济政策将导致收入水平有最大变化()。
A. 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 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 税收减少50亿元D. 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由增加的税收支付14.下列哪一项不是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主编)答案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 2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0亿元。
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ΔcΔy或MPC=d cd y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cy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Δc Δy=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因此,ΔcΔy+ΔsΔy=1,所以,ΔcΔy=1-ΔsΔy。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
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 X 的开支,考虑定 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X ,
1
其中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 X 的税收,考虑定
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X ,
数,用公式表示为 s s y。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
数时,s y c y y 1 y 。
图13-3 线性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
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 MPS s 。当储蓄函数
y
为线性函数时,MPS 1 。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
1
其中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 X 的开支,同时增 加数量为 X 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
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
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
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 X 。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
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13.1】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 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 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X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同时增加数 量为X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南开大学2012研]
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
1.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 数决定收入
将消费函数 c y 代入收入恒等式 y c i 可得均衡收入:y a i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AD45EIU>0IU<0iOyoy假设消费者函数C=a+byd,税收函数T=To+ty,AD=c+i+g=[a+i+ g+b(trC1=WL某YLWLcNL1;C2=某YLc;(gNL2ypydytptp2yy1000750250)–To)]+b(1-t)y,如图1----45所示.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时的需要线,B[agb(trTo)]b(1t)y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MPCcc或MPC)y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c(APC)y。
边际消费倾向总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MPCcc0)(MPC1)yy,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yc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ccc1101yyy,只要y不等于1或0,就有y,所以y。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c1而这时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CY∆∆或MPC=C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C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因此, 0<MPC=CY∆∆<1。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例如,在图13-5中,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
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CY>1。
图17-5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3.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解答: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大于富者,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4.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解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
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5.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解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
如果用公式说明,就是Δt =Δg (假定转移支付t r 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Δy =Δc +Δi +Δg ,假定投资不变,即Δi =0,则Δy =Δc +Δg ,而Δc =βΔy d =β(Δy -Δt ),因此,有Δy =β(Δy -Δt )+Δg =β(Δy -Δg )+Δg (因为Δt =Δg ),移项得到:Δy (1-β)=Δg (1-β)可见,Δy Δg =1-β1-β=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k b 表示)k b =Δg Δy=1。
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k g +k t =11-β(1-t )+-β(1-t )1-β(1-t )=16.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
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
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7.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y d ,投资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 r =62.5,税收t =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答:(1) y=c+i+g=100+0.8×(y-250+62.5)+50+2000.2y=200均衡收入y=1000(2) 投资乘数k=1/(1-β)=1/(1-0.8)= 5政府购买乘数k g =1/(1-β)=1/(1-0.8)= 5税收乘数k t =-β/(1-β)=-0.8/(1-0.8)= -4转移支付乘数k tr =β/(1-β)=0.8/(1-0.8) = 4平衡预算乘数k b =k g +k tr =5+(-4)=18.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答:原来均衡收入为1 000,现在需要达到1 200,则GDP 缺口Δy =1200-1000=200。
(1) Δg=g y k ∆ =2005=40 (2)ΔT=t y k ∆ =200-4= -50, (3) Δg=ΔT=b y k ∆==2009. 消费支出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按相同的方向变动。
但从短期角度来看,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波动,消费支出的波动幅度比国内生产总值要小。
这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受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与投资和净出口是顺经济周期变量,三者同方向变动,投资和净出口十分不稳定,而且国内生产总值与投资、净出口具有循环积累自我强化效应。
消费与政府购买比较稳定,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波动主要由投资和净出口波动引起的。
中低收入者消费支出受个人可支配收入影响比较大,而个人可支配收入主要受工资、税收、转移支付影响,工资具有刚性,基本比较稳定,税收、转移支付是逆经济周期变量,当经济衰退时(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时),税收减少,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增加,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量小于经济衰退程度(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量);反之,当经济高涨时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税收增加,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减少,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小于经济高涨程度(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量)。
税收和转移支付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幅度。
高收入者消费支出基本不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是稳定的。
显然,消费支出波动幅度要比国内生产总值小,即消费支出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要平稳。
10.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节俭的悖论”?答:凯恩斯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用图13-1来描述:交点E0表示计划的投资等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0。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则储蓄函数为=-a+(1-b),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
a变小,意味着图中储蓄上移;b 变小,意味着,边际储蓄倾向(1-b)变大,储蓄曲线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
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图13-1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
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
但对整个经济来看,减少消费,会引起经济萧条,减少国民收入,对国民经济整体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构筑理论体系。
离开了假设,理论就失去其基础,当然也就不能成立。
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前提假设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
凯恩斯的这一理论主是针对30年代大危机的情况提出的,当时工人大量失业、设备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