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计划.doc
幼儿园秋天教案《秋天4篇》
幼儿园秋天教案《秋天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秋天4篇”的学习,在幼儿的生活中引导他们感知秋天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2.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3.提高幼儿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4.关注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开启他们的艺术飞翔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教学内容是《秋天4篇》。
2.教学方法1.教师口头讲解与学生口头表达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秋天。
2.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范文,引导幼儿感悟秋天。
3.给幼儿们展示多样化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通过色彩、绘画、手工、剪纸等形式表达秋天。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口头讲解1.教师口头讲解了解秋天的知识点2.教师以大家不同对秋天的看法为例,使幼儿们体会到秋天的多样性2. 给幼儿展示范文1.教师展示《秋天4篇》的范文。
2.带领幼儿看图想象,感受其中的秋天元素:树叶、果实、阳光、金黄、红色等等。
3.一起朗读范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进行秋天主题的手工1.拿出纸张、颜料、剪刀等,让幼儿们动手制作秋天的画作,比如画一个红火的枫叶、一个飞舞的蒲公英、一块黄色的果饼等等。
2.教师巧妙地引导幼儿们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并将其化为他们的作品。
4. 进行秋天的家园游戏1.家园环境中增加一些秋天元素的摆饰,比如放置桔子、铺上几片枯叶,让幼儿们自由地参与其中。
2.开展一些玩具和道具,比如秋千和风筝等,这样可以让幼儿们有更多的活动,同时更容易进一步升华出对秋天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1.着眼于幼儿园的特点,活动性强,寓教于乐。
2.运用多种教育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3.帮助幼儿们愉悦地度过了秋天,收获了幸福、健康和成长。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秋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秋天教案的写作思路。
《秋天》教案篇一【设计理念】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
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
在"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思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组织了本次主题活动"娃娃玩秋"。
结合《纲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3、学习用剪、切、拼、贴等技能,大胆创造作品,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4、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水稻丰收(综合)活动目标:1、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水稻各部分的名称用处。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水稻,了解其生长过程。
提问:(1)这是什么?(2)水稻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3)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忙什么?2、出示一撮完整的水稻,向幼儿介绍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除了做燃料,还可以做手工、做草玩具等等,草根留在田里还能当肥料。
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
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秋、天”等词语。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用“秋天”这个词造句。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特点。
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运用“秋天”这个词造句。
2.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运用“秋天”这个词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秋天》文本。
与秋天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作业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以秋天为主题,可使用相关图片、实物等。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与秋天相关的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4.2 新课导入:介绍课文《秋天》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秋天的特点。
4.3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中秋天的理解。
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运用“秋天”这个词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收集与秋天相关的图片、实物等,增强对秋天的认识。
5.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法、用词等方面。
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作业,互相评价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秋天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树叶变色、落叶等。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和观察。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秋天》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秋天》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力、歌唱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秋天》,并能用动作表现秋天的特征。
2. 教学难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以及音乐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秋天的图片、音乐播放设备、玩具乐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征。
2. 教学歌曲:教师播放歌曲《秋天》,让幼儿倾听并感受秋天的氛围。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歌词,解释歌词中的秋天景象。
4. 歌曲演唱:教师指导幼儿学习歌曲,练习歌唱技巧。
5. 动作表演:教师教授歌曲中的动作,让幼儿边唱边跳,表现秋天的欢乐。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展示自己的歌唱和动作。
2. 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秋天的物品,如落叶、果实等,观察并感受秋天的特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歌唱、动作表演等。
2. 歌词记忆:检查幼儿对歌曲歌词的掌握程度,能否熟练唱出。
3. 秋天的认识: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秋天季节特征的认识和了解。
七、教学延伸1. 开展“秋天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2. 组织“秋天运动会”,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体验秋天的欢乐。
3.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拍摄秋天的视频,展示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和喜爱。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需求。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延长或缩短某些环节。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秋天教案《秋天》
幼儿园秋天教案《秋天》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感知秋天的景色和气息。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词汇量。
4.提高幼儿对季节变化的认知,了解生命力的季节循环。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特点季节是生命的轮回,每一种季节都有鲜明的特点。
在本次秋天教学中,我们会向幼儿介绍秋天的特点,包括气温、天气、植被和草木等,让幼儿体验秋天的美好。
2. 秋天的景色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我们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知,认识秋天的景色。
比如说,干枯的树叶、飘舞的落叶、黄色的稻穗、红彤彤的枫叶等等。
我们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来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好。
3. 秋天的活动秋天是各种采摘、嗨翻天的季节,比如摘果子、赏菊花、放风筝等等。
我们会通过各种形式,如手工作业、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来让幼儿体验秋天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秋天的歌谣歌谣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我们会向幼儿介绍秋天的歌谣,比如《小兔子乖乖》、《梁祝》等等,让幼儿认识秋天的特点,学习秋天的词汇,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导入本节课程,首先可以采用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秋天的特点和景色,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主体在教学主体中,我们会分别介绍秋天的天气、气温、植被和草木等特点,同时向幼儿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幼儿感知秋天的气息和景色。
接着,我们会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集体活动等方式来体验秋天的活动。
最后,我们会教唱《小兔子乖乖》、《梁祝》等歌谣,并与幼儿一起合唱,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结束环节为了培养幼儿的总结能力,在结束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让幼儿回顾今天所学的秋天的知识点和经历。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发现潜力和问题。
通过课堂表现、异口同声、翻译句子等方式,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秋天》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秋天》一、教学目标:1. 感受秋天的气息,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学会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秋天的景象,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秋天》:学习歌曲《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
2. 动作表演:结合歌曲,学习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秋天的景象,如树叶飘落、摘苹果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秋天》音频文件、树叶图片、苹果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引入主题:向幼儿介绍秋天的特点,如树叶变色、丰收等。
3. 学习歌曲:播放歌曲《秋天》,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 动作表演:结合歌曲,教授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秋天的景象,如树叶飘落、摘苹果等。
5.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动作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音乐和动作的结合。
6. 总结环节:带领幼儿回顾所学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和动作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4. 结合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秋天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了解秋天特有的自然现象,如秋风、落叶等。
2. 秋天的果实:带领幼儿认识秋天的果实,如苹果、梨、柿子等,并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3. 秋天的节气:向幼儿介绍秋分、霜降等节气,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气文化。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如树叶变色、丰收等。
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秋天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树叶贴画、采摘等。
3. 交流分享: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分享教学心得。
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3)能够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情景表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特点;(2)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3)情景表演的展示。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课文的大意理解;(3)情景表演的创意展示。
1. 教学材料:课文《秋天》文本、生字词卡片、图片、实物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位、清新的空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图片和实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秋天的哪些事物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秋天》。
2.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2)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加强记忆。
3.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3)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秋天的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回答。
4. 情景表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表演;(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演;(3)学生表演后,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秋天的图片或实物,明天上课分享;2.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3. 思考:你觉得秋天还有哪些特点?明天和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秋天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绘身边的秋天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秋天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绘身边的秋天景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文本和多媒体课件。
2. 与秋天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3. 笔记本、彩笔等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
2. 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技巧。
3. 观察与描绘:(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秋天景色。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用彩笔在笔记本上描绘他们观察到的秋天景色。
4. 展示与交流:(1)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描绘作品。
(2)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绘心得。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秋天景色照片或画作,用文字描述出其中的美好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有关秋天的文学作品,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展示等环节。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的理解、观察和描绘的准确性。
秋天(何其芳)教案
《秋天》(何其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理解诗歌《秋天》的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作者何其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秋天》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4. 运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5.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秋天》的朗读录音。
(2)作者何其芳的生平介绍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的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秋天》。
(2)查阅作者何其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秋天》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音韵。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提问:“秋天”这个季节给你带来了哪些印象和感受?2. 学习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诗歌《秋天》,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落叶”、“秋虫”、“田野”等。
(3)讨论诗歌的主题,提问:诗歌《秋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欣赏诗歌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意象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
《秋天》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天》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天》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引言】秋天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季节,柔和的日照和凉爽的气温,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和变迁。
秋天不仅充满了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季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秋天的奥妙和精髓,教师需要设计相关的教案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1. 理解秋天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2. 掌握秋天的诗歌、歌曲及气象知识,学会用文字、图像和语言表述秋天的美好;3. 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兴趣;4.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了解秋天—独立思考1. 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论秋天的印象,如:“树叶变黄了” “麦田金黄色的麦浪” 等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
让学生自己想,秋天有哪些特点?比如,有些树木叶子会变色,一些动物会迁徙,天气变得凉爽,白天缩短,晚上变长等等。
3. 针对以上特点,让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择一个特点,阅读相关资料并分享。
4. 整理秋天的文化内涵,涵盖气象、诗歌、歌曲等方面。
比如,“白露”,“清明”,“菊花”等等。
第二部分:阅读和写作1. 杨红樱的《秋天》,为学生阅读材料。
2. 学生暂停阅读,集中精力思考秋天,学习秋天的特点、颜色、气味等方面。
3.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故事和记忆,撰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4. 学生们将自己的文章交给老师,当班会议上进行展示。
【教学计划】第一节课:引入:老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主体教学: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自由讨论。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秋天的特点,进行资料查找和分享,从秋天的天气、植物、动物等方面展开述说。
3.总结秋天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主要涵盖气象、诗歌、歌曲等方面。
作业:要求整合家庭照片,设计一张关于秋天的海报。
1秋天教学设计.doc
1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4.认识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过程课前:古诗新唱《山居秋暝》一、激趣导入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不知不觉,秋天已来到我们身边。
你发现了吗?秋天在哪里?小结:秋天到了,你们看到了,摸到了,闻到了他,尝到了,感觉到了他。
2.我把秋天带到教室来了。
【出示课件】配乐:秋天到,棉花白,石榴开口笑。
菊花笑开了脸,柿子压弯了腰......二、初读感知1.诗人何其芳看到秋天这么美,禁不住把它写成一篇美丽的小散文。
师范读。
2.生试读读,圈画出老师圈出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出示圈出生字的课文】3.【出示生字条】生自行拼读生字。
4.【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条】多种方法识字。
①你认识哪些字?是如何会读的?小结:借助拼音识字是一种好方法!②开火车拼读生字。
小结:iu并列标在后,翘舌音,前鼻音。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多种方法识字。
①【课件出示“秋”这个字】a.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他?(用熟字加一加)小结:秋天到,禾姑娘成熟了,火红火红的,禾+火=秋,汉字多好玩呀!b.你可以用“秋”字来组个词说句话吗?②【课件出示“树”这个字】a.可以怎么记呢?(偏旁识字法)b.你能组个词吗?小结:大树,小树,树木都和木有关系。
因此它有一个木字旁。
c.板书【树】:这个木在写的时候,最后一笔的捺应该变成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小结:写字如做人!互相谦让才更好。
d.猜一猜哪些字还可能带“木”呢?小结:这是一种偏旁识字法。
③【课件出示“叶”】a.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识记?b.你能组词说话吗?④【出生字条】再读这些字,谁能当小老师来领读?6.了解自然段。
秋天教案1
《秋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2.学会用形容词描述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书写汉字。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秋天景色的图片、生字卡。
学生:观察秋天的变化,收集秋天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和变化。
2.播放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停顿。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秋天有哪些特点?
(2)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三)深入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秋天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为什么说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2.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秋天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形容词的用法。
5.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巩固提高:
1.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2.教师出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
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秋、天”等词语。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秋天的特点,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秋天》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树叶、天空、风等元素,展现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2 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包括“秋、天、树叶、蓝色、风”等词语,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秋天的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特点。
3.2 课文学习: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3 生词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生词卡片游戏,认读和复习生词。
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词,进行例句展示和练习。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观察和描述:学生分组观察秋天的自然景物,如树叶、天空、风等,并用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意义和与夏天的不同之处,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找秋天的物品或景色,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学生和家长一起朗读课文,加强语言交流和亲子关系。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6.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生词卡片游戏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的认读和理解能力。
6.3 观察和描述能力:评估学生在观察秋天景物时的细致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生词掌握情况和观察描述能力等方面。
7.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秋天的艺术创作:学生进行秋天的艺术创作,如画出秋天的景色或制作秋天的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秋天的文学作品,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描述秋天景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通过分析秋天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秋天景色的描绘:让学生通过阅读秋天的文学作品,观察和描述秋天的景色特点,如落叶、秋风、秋雨等。
2. 秋天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情感态度,如忧伤、喜悦、寂寞等。
3. 秋天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分析秋天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如丰硕的果实、凋零的花朵等,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4. 秋天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分析秋天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读写结合:通过阅读秋天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秋天景色的观察和感受,互相学习和借鉴。
3.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的秋天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秋天的文学魅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秋天景色的描述、情感表达、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运用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秋天的景色描绘1. 引入秋天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特点。
2. 阅读秋天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景色描述的写作实践。
3. 小组讨论,分享写作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第二周:秋天的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情感态度。
2. 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
3. 小组讨论,分享写作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第三周:秋天的意象分析1. 让学生分析秋天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秋天》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的朗读和背诵。
3.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秋天的季节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秋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秋天》,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了解秋天的相关文化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师生共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秋天》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描述。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学生对秋天的美的感受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特点。
2. 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分段落进行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
(2)通过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和运用能力。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描写、抒情等。
5. 写作练习:(1)给出一个与秋天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课文《秋天》的教案设计
课文《秋天》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秋天》,掌握秋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季节变化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价值观,增强对季节变化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秋天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对秋天季节变化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文本。
2. 与秋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与秋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秋天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秋天》,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适时解答疑问。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和季节变化。
4. 实践与应用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象,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知识进行描述和表达。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秋天的特征,反思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词语。
7. 板书设计秋天的特征1. 天气凉爽2. 树叶变色3. 果实成熟4. 动物准备过冬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秋天的基本特征和季节变化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朗读、讨论和表达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户外活动,如秋游、观察树叶变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特征。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讨论和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经验。
3. 让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故事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或写作练习。
丰富教学的《秋天》音乐教案
秋天是一个充满着彩的季节,不仅是大自然的表现,而且也是音乐教育的黄金时期。
当我们谈到音乐教学的时候,秋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灵感和创意。
本文将分享一份丰富教学的《秋天》音乐教案,以期帮助广大音乐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案概述本节课的主题是《秋天》,主要是通过歌曲和声乐表演,使学生体验到秋天的氛围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如个人表现力、团队协作能力、听觉识别能力、歌唱技巧等,并且将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秋天》歌曲的基本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歌曲中的元素。
2、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情感表达以及歌曲结构等,能够进行简单的声乐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1、歌曲结构和歌词理解2、歌曲的拍子和节奏感3、音符的长度和高低音的把握4、歌曲的情感表达四、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引导学生听音频,了解秋天的氛围和情感。
可以借鉴一些背景音乐,如自然风景的录音、蝉鸣声等。
2、歌曲学习学习歌曲的基本信息,如歌曲名称、作词人、作曲人、演唱者等。
教师播放《秋天》歌曲,让学生听两遍,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拍子感。
接着,学生们可以学唱歌曲,并注意歌唱细节,如发音准确、声音明亮自然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唱歌,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演唱技巧和经验。
3、声乐表演通过声乐的表演,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情感抒发,并注重于学生感情的表达,加强其个人表现力。
4、创作任务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运用音乐元素和动手创作一份关于秋天的音乐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和灵感,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五、教材案例附上本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源,包括音频、教学课件和教学指导等,以便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六、总结通过 above 丰富教学的《秋天》音乐教案,教师可以按照这个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自由调整。
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
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秋天、树叶、飘落、金黄、丰收”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特点。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秋天的美好情感,增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秋天、树叶、飘落、金黄、丰收”的认读和理解。
2. 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与秋天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谈论对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生词:(1)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学习。
3. 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秋天的美好。
4. 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述,感受秋天的特点。
(2)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季节变化,珍惜大自然的美好。
6. 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
(2)复述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课堂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生词认读、课文朗读、阅读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八、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课堂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幼儿园中班音乐《秋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秋天》2. 动作:模仿树叶飘落、小动物跳跃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秋天》,能跟着音乐节奏演唱。
2.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歌曲的音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秋天》乐谱、音响设备2. 教学道具:树叶、小动物图片等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树叶飘落、小动物跳跃等动作,感受秋天的气息。
2. 教学歌曲《秋天》(5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秋天》,播放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b. 教师教唱歌曲,重点教授歌词、节奏和音准。
c. 幼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直到熟练掌握。
3. 动作教学(5分钟):a. 教师根据歌曲内容,设计相应的动作,如树叶飘落、小动物跳跃等。
b.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跟着学习。
c. 幼儿集体表演,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创意表演(5分钟):a.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创动作。
b. 幼儿展示自创动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
b.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c.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秋天主题,让幼儿珍惜秋天的美好时光。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如树叶凋落、天气转凉等,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秋天。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秋天主题的场景,如树叶贴画、秋天的画作等,让幼儿沉浸在秋天的氛围中。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歌曲演唱:评估幼儿对歌曲《秋天》的掌握程度,如歌词记忆、节奏感和音准。
3. 动作表演:评价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创意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3、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情感与价值目标:
4、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启导美
1、看一幅秋景图,听一曲《秋日的私语》音乐导入课文
2、学生描述自己对秋的印象,体验秋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感知内容。
2. 学生个别范读,师生互评,说说本诗歌的朗读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3. 有感情的齐读,说说本诗歌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诗歌形象
(初步感知: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4、选择诗节进行朗读竞赛。
生生互评
要求----读出情感(对秋的喜爱)、读出感情基调(清淡)
三、合作鉴赏,品位美
1、小组研讨本诗所表现的三幅画面
A、教师举例示范。
抓住每一节中富有表现力,能传达作者感情的词句进行探究
如:“饱食”写丰收之景,表达收获的喜悦
B、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节,揣摩语言。
要求:所选词语能突出次节的画面特点,深入理解
(教师备案:第一节:“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而有喜悦;
第二节:“冷雾”、“满”、“轻轻”、“游戏”--- 清冷而有闲情:第三节:“廖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而有香甜)
2、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要求:(像朗读一样进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诵全诗
四、欣赏意境,表现美
A、教师点拨欣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B、根据本诗意境,构置画面,培养情趣
五、拓展延伸,创造美
A、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B、布置作业:创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为话题写一首诗或作一幅画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教后记:
对诗歌的解读、领悟是非常个性化的。
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审美情趣,是“诗教”的必然要求。
那么,抓住诗歌的形式美(或曰节奏感、音乐性)和它的表现手法“意象组合”进行“诗教”,应该是抓住了“牛鼻子”。
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习这首诗时,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进入课外。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近日
发布-
近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了有关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2009年6月30日前设置并有效的矿业权(不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现状进行实地核查。
通知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所有新设探矿权、采矿权必须按照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要求,经过实地测量和埋桩设标后方可进行配号,以实现矿业权实地核查与矿业权统一配号工作的无缝链接。
《方案》包括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意义、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实地核查流程与技术要求、工作部署等9个方面。
《方案》指出,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目标是,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领导下,对全国范围内的矿业权(不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现状进行实地核查,核准矿业权的有效范围,摸清矿业权分布现状和规律,适时变更纠正核查中发现的问题,逐步更新矿业权登记数据库。
具体目标任务,一是实地核查全国范围内的矿业权基本数据,核准矿业权的有效范围和其他数据项;核查范围为2009年6月30日前设置并有效的矿业权。
二是对实地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类,提出解决方案建议。
三是建立探矿权、采矿权实地核查数据库和矿业权空间数据库,逐步更新探矿权、采矿权登记数据库。
四是总结矿业权分布特征,分析在矿业权设置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题,提出加强矿业权管理的措施建议。
《方案》还要求,各省应于2009年12月31前完成本行政区矿业权实地核查外业工作,并于2010年6月30前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汇总和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