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雨历时表
工程水文学计算题
5、某水库多年平均流量=15m3/s,Cv = 0.25 ,Cs = 2.0 Cv,年径流理 论频率曲线为P—III型。
(1)按表1-5-6求该水库设计频率为90%的年径流量?
(2)按表1-5-7径流年内分配典型,求设计年径流的年内分配?(由 Q90%乘以12,得全年累积平均流量∑Q90%
表1-5-6 P— III型频率曲线模比系数Kp值表(Cs = 2.0 Cv)
9、解:证期系列长度 N=1984-1883+1=102(年) 实测系列长度 n=1984-1954+1=31 (年) 表2-6-4 各次洪水经验频率计算表
序号
M
m
Qm(m3/s) 独立样本法P(%) 统一样本法P(%)
特大洪 一般洪 特大洪 一般洪
水
水
水
水
1
16500 0.97
0.97
2
15080 1.94
6.14.14 23 6.15.11 396 6.16.8 72.8 6.17.5 37
6.14.17 34 6.15.14 313 6.16.11 70 6.17.8 45
6.14.20 42 6.15.17 323 6.16.14 50
6.14.23 33 6.15.20 186 6.16.17 52
时间(h) 0 3 6
9
12
15
18
地面径流() 0 20 90 130 80
30
0
地面净雨 (mm)
0 20 30
32.解:
⑴分析法推求3h 10mm单位线
由计算公式为:
第一时段末:
第二时段末:,……
⑵推求得单位线见表2-7-24;核验折合成10mm,所以是合理 的。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的最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水文学
1、降水的概念是什么?降水的形式有雨,雾,雹,等,大气中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都属降水2、所谓水文现象是指哪些类型的现象?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3、如何区分水分大循环,小循环?由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形成降水降到大陆,其中一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归海洋,另一部分通过蒸发重新返回大气,这种海陆空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又落在海洋里,或者陆地上的水在没有流归海洋之前,通过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4、如何确定河流的干,支流?将汇集的水流注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做干流。
直接汇入干流或支流的河流叫做支流5、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怎样定义的?弯曲系数表示河流平面形状的弯曲程度,是河道全长与河源到河口间直线距离之比6、什么叫溪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叫做溪线7、河流是如何区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河流开始具有地面水流的地方称为河源。
上游是直接连接着河流而奔流于深山峡谷中的一段河流。
中游是上游以下的一段河流,其纵比降逐渐缓和,河床冲淤接近平衡状态。
下游是河流的最下一段,位于冲积平原之上。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是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8、什么叫分水线,如何在地形图上绘制出分水线?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去,这一地形上的脊线分水的作用,是相邻两流域的界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每个流域的分水线就是流域四周地面最高点的连线9、怎样在地形图上圈出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流域,即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10、明确下列径流特征值:径流总量w,径流模数m,径流深度r,径流系数a?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将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的整个流域面积上,此时得到的平均水层深度;同一时段内流域上得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之比值就是径流系数11、说明径流系数的多年平均值y/x是一个稳定数字的原因(从流域水量平衡着手)?对于多年平均情况而言,流域的蓄水量之差近似等于零,即降落在流域内的降水几乎完全消耗在蒸发和径流两方面。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内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内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内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内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7-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23
特点:
t=1h转折点
t<1h,n1
t>1h,n2
n1<n2
方法2:《水文手册》n值分区图——无暴雨实测资料
17
第17页,共20页。
3 雨力Ap的确定
方法1:《水文手册》Ap值等直线图
方法2:利用P24,p计算
it, p
Ap tn
n/
1
n1
n2
n2
it, p
t
Ap tn
t
Pt, p Ap t1n
7.1 流域降雨量分析
(1)算术平均法
流域内各站同时段观测的降雨量的算术平均值为流域平均降雨
量。
1 n
P n
1
Pi
适用条件:地形起伏变化不大且雨量站分布均匀的流域。 优缺点: 计算简便但精度较差; 注意问题:必须利用流域内雨量资料而不能利用流域外的。
13
第13页,共20页。
(2)加权平均法(又称泰森多边形法)
该点相应时刻的瞬时雨强。
i(t) dP dt
t
P i(t)dt
0
4
第4页,共20页。
7.1 流域降雨量分析
(3)雨强~历时曲线 以降雨强度过程线中各历时的最大平均雨强为纵坐标,以相应历时
为横坐标绘制而成的曲线称为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同一场降雨过程中雨强与历时之间成反比关系,即随着降雨历 时的增加,平均降雨强度逐渐减小,二者成负指数函数关系。
2
28.10
20
15~16
12.46
3
16~17
0.92
4
20.64 15.71
10
0
0
1
2
3
4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增强版)
毛雨量仅扣除稳损 fc ,其值按式(1-15)计算:
Ⅱ、净雨过程
fc = 1.3R总0.61 ⋅ 24−0.96 = 0.0615R总0.61
(1-15)
式中 R总 为 24 小时的总径流深。求得 fc 后,将各时段的毛径流深
Ri 减去稳损 fc 与 ∆t 之积,即得设计净雨过程,以 Ii 代表每个历时的净
流域形状改正系数,不影响n 的取值。
查读等值线图及典型雨图的应用,参照《图集》32 页使用说明
有关规定。
3、设计雨型
雨型可采用当地典型暴雨的时程分配,也可用《图表》综合的概
化雨型,为便于特小流域应用,附表(9)列出短历时暴雨过程的分
配,和《图集》中原已刊布的 24 小时雨型,供设计时选用,求出相
隔时段 ∆t 的各个历时雨量后顺次俩俩之差,即为时段雨量,按选用的
H t面 = α t ⋅ H t点
(1-4)
式(1-4)中αt ,从《图集》或附表(8)中《湖北省暴雨面深系
数表》查得。需作流域形状改正的应乘以改正系数α F ,即:
H t面 = α t ⋅α F ⋅ H t点
(1-5)
式中 t 为设计暴雨历时, Ht点 为设计点雨量,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时面深系数应作流域形状改正:
F (km2) λ2
<20 0.30
表 1-3 20-100
0.25
λ2 ~ F 表 101-500 0.20
501-1000 0.15
1000 以上 0.10
3、瞬时单位线转换为时段单位线
u(0,t) =
1
⋅
(
t
) n−1
⋅
t −
ek
kΓ(n) k
t
净雨计算结果
f=252.
降雨 径流 50 60 70 80 90 100 110
4 44.4 3.552 7 56.1 5.83 10.25 12 66.5 17 72.2 13.1 22 81.5 17.75 28 99.5 27.7 35 106 32.2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 370 380 400
43
50
59
133
67 153 84 169 92 181 101 188
75 110
119
207 219 137 226 146 232 155 241 164 255 173
128 182
191
282 297 209 306 218 313 227 236 336 245 345 254 358 263
泰沂山南北区流域二小时雨型表
适用面积 面雨分配 时 段 分 配
1
通用 通用
2 53.9 30 1.5 1.5 1.5 1.5
3 40 40 0.3 0.3 2.3 2.3
4 6.1
5
第一天 H1=0.35*(H3-H24) 第二天 H2=0.65*(H3-H24) 第三天 H3=H24 第三天 H3=H24 第三天 H3=H24 第三天 H3=H24
〈100 101~300 301~500 501~1000
1.9 3.9 3.9 5.4
1.4 3.9 5.9 6.9
人字河大桥设计暴雨、净雨分配表 频率 面雨分配 H24 101 H3d 120 面雨量 6.7 Pa 40 R 3.7 3.9 69.7 3.6 3.7 99.4 3.5 3.3
上部为流域降雨过程和扣除损失后的地面净雨过程及地下净雨过程
3、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径流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流域地面、地下向河流、 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体。
沿地面流动的水流为地面径流(地表)。 沿土壤岩石孔隙流动的水流为地下径流。
汇集到河流后,沿河床流动的水流为河川径流。 按补给来源不同径流可分为: 降雨径流
融雪径流 水流中挟带的泥沙称为固体径流。
其中降水最多的是台湾的中部山区,年平均雨 量可达4000mm,最少的是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 漠,年平均不足10mm 。
有的地方降水过多,常成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 产带来很大威胁。
就“时间”来说,同一个地区有时降水多,有时 降水少。所以,地球上许多地方(当然是指陆地)都 有雨季和旱季之分,真正能达到风调雨顺的地方是 很少的。
地面净雨
R S
表层流净雨 R
RI
地下净雨 g
浅层地下净雨 深层地下净雨
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地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坡地汇流), 然后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汇流过程。
(河网汇流)
(1)坡地汇流 A、当 i>f超渗雨满足填洼后,产生的 地面净雨沿坡面注入河网形成地面 径流的过程——坡面漫流。
水循环运动是在自然界四大圈层——呈气态 的大气圈、呈固态的岩石圈、三态(气态、液态、 固态)并存的水圈和生机勃勃的生物圈层的各个 环节之中,连续地、永不休止地进行着。
这种不断往复的水循环,根据它发生的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凝结、降落)、 径流、下渗
4、径流的形成过程
由降雨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 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便于分析,可概括 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内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内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内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内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设计净雨的推求分析
36-12-3=21 8.8-4.5=4.3 5.4-4.5=0.9 7.7-4.5=3.2 1.9-1.9=0
29.4
四、设计净雨的推求 原理和方法同由实际的暴雨推求净雨。 (一)Pa,设的确定
设计暴雨发生时,流域土壤湿润情况是未知的。
可能很干(Pa,p=0) 可能很湿(Pa,p=Im)
Pa~I0相关图
2、平均后渗率 f 的确定
P R I0 P f ' t t0 t
'
【例题7-4】已知降雨过程(见下表)。降 雨开始时的Pa=15.4mm,查Pa~I0图得 I0=31.0mm,又知该流域的平均后渗率为 1.5mm/h。试推求该次降雨的净雨过程。
初损后损法求净雨深计算表
Δt0 、 Δh下——净雨强度r小于稳渗强度fc
的时段及其雨量。
【例7—4】某流域一次洪水过程如图所示,
R总=66.5mm,R面=43.8mm,R下=22.7mm。
该次洪水流域平均雨量如表中第(2)栏。
求:稳渗率fc
fc及h面、h下计算表
时段 1 2 降雨 量 4.2 14.6 5.8 31.6 25.9 3.2 66.5 2.4 6.0 6.0 6.0 20.4 2.4 5.3 4.3 0.53 净雨 深 净雨 历时 净雨 强度 稳渗 强度 地下 净雨 地面 净雨
降雨所产生的净雨过程,并划分地面、地
下净雨两部分。
地面、地下净雨划分计算表
时间(t) 时段降雨 累积降雨量 累积净雨 ∑h(mm) 月.日.时 量P(mm) ∑P(mm) 5.7.2~8 5.7.8~14 5.7.14~20 49.5 38.5 39 49.5 88 127 135 18 47.2 80 88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增强版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水电部(83)水电水规字7号文通知指出:“各省(市、自治区)编制的《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在无实测流量资料系列的地区,可作为今后中小型水库(一般用于控制流域面积在1000km 2以下的山丘区工程)进行安全复核及新工程设计洪水计算的依据,可在当前水库工程普遍“三查三定”中发挥应用的作用,也可供其他工程参考”。
按水电部指示精神,对流域面积较大的大中型水库的设计洪水应该进行专门分析,本《图表》应用范围主要是中小流域。
在地县水利部门应用较多,因此《使用说明》仍以手算方法为主,有电算条件的单位可根据本说明有关方法编制电算程序。
第一章瞬时单位线方法计算设计洪水一、流域参数本《图表》用于计算设计洪水的流域参数有:流域面积(km 2)为设计流域出口断面以上集水面积,主河道长度(km ),为出口断面沿主河道至分水岭的长度;主河道平均比降为主河道各高程转折点分段比降的加权平均值,一般用实际比值,瞬时单位线参数综合公式中以千分率计。
以上三参数,用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形图量算,如<10km 2,应采用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为计算,在量算的同时,沿程读出若干河底高程(一般应在地形转折点和有等高线与河底线相交的点读数),量算相应两点间距,按下式算(见下页示意图)。
201221110/]2)()()[(L L H l H H l H H l H H j n n n -++⋯⋯++++=-(1-1)式中:∑=ni l L 1也可令0H H h i i -=2122111/])()([L l h h l h h l h j a a n ++⋯⋯+++=-(1-2)二、设计暴雨 1、点雨量可能最大点暴雨量(PMP ),查《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下称《图集》)中附图1“可能最大24小时点雨量等值线图”。
根据流域中心在图中的位置读得24小时点雨量。
各设计频率的点雨量点p H ,可先分别从1、6、24小时点暴雨均值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查出相应历时的、,再按下式计算:p p k H H =点(1-3)查读v s C C 5.3=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值表。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增强版)
H t面 = α t ⋅ H t点
(1-4)
式(1-4)中αt ,从《图集》或附表(8)中《湖北省暴雨面深系
数表》查得。需作流域形状改正的应乘以改正系数α F ,即:
H t面 = α t ⋅α F ⋅ H t点
(1-5)
式中 t 为设计暴雨历时, Ht点 为设计点雨量,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时面深系数应作流域形状改正:
设计流域的面雨量减去初损 I0 即为该设计频率的径流深。 I0 = 0.25Im ( Im 在全省各地差别不大,设计条件下 Im =90mm) 将 Im =90 代入上式,则 I0 = 0.25× 90mm = 22.5mm 先选定设计毛雨量历时,将时段毛雨量按选用的雨型进行排列,
例如毛雨历时选用 24 小时则从第一时段开始顺次扣除 22.5mm,其余
(1-9)
或 H t面 = H 6面 ⋅ 6n2 −1 ⋅ t1−n2
(1-10)
(1-6)式中 t 以分钟计,其它各式 t 以小时计,以上各式中 n0 , n1,
n2 分别为 10-60 分钟,1-6 小时,6-24 小时的设计面暴雨递减指数,
可分别由相应的面雨量反算求得。
n0 = 1 + 0.558Lnβ0 n1 = 1 + 0.558Lnβ1 n2 = 1 + 0.721Lnβ 2
(1-24)
某些流域 n 值较大,例如解家河、皮家集、武镇以及某些 j <4‰
的流域可参考下式计算 n :
n = 0.529F 0.25 ⋅ j 0.82
(1-25)
溶岩地区,流域内天坑面积超过 10%时:
m1 = 0.76F 0.33 ⋅ L0.11 ⋅ j −0.07 ⋅ f −0.12 f = 1 − 天坑率 = 1 − F天
工程水文学第九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试算:
假设 Qmp=100 代入(1) τ=1.023
τ=1.023 代入(2) Qmp=101.7
假设 Qmp=101.7 代入(1) τ=1.019
τ=1.019 代入(2) Qmp =102
损失参数
降雨过程与入渗过程示意图
是指产流历时tc内的平均损失强度。
R=P-I0-ftc
–
6.3 流域汇流
流域上各点的净雨,经过坡面汇入河网,再由河网流达出口断面,总称汇流。从坡面和土壤表层汇入河网的,称为坡面汇流,其历时较短,一般只有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另一部分渗入地下,经由地下途径注入河网的,称为地下汇流,历时可长达几天或几十天。
i2 f2
i1 f3 +i2 f2=2if
iFtc
4
i2 f3
i2 f3 =if
Qm=KiFtc=Kifm
结论:
tc≥τ Qm=KiF
tc<τ Qm=Kifm
6.3.4 暴雨洪峰流量公式
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是从成因概念出发,认为降落在流域上的暴雨经过产流和汇流,按等流时线的原理,形成流域出口的洪峰流量。
按Cs=3.5Cv=1.4,查离均系数表得φ1%=3.27
计算得
P24,1% = (φ1%Cv+1)
=120(0.4×3.27+1)
=277(mm)
A1% = P24,1% / t 1-n2
=277 / 241-0.76
02
=6.31
03
m=0.54θ0.15
04
=0.54×6.310.15
05
=0.71
06
(4)流域汇流参数
水文水力计算第七章课堂习题
1、按表1所给资料,推求某水文站6月22日—25日的前期影响雨量a P .
表1 某水文站实测雨量与蒸发能力资料
2图,已知该流域一次降雨如表2所示,6月12日8时流域前期影响雨量mm 60P a ,试求该次降雨的产流的净雨过程。
图1 某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 表2 某流域6月一次降雨过程
3、已知湟水西宁~民和区间实测降雨过程见表3,降雨开始时
P=18.1mm,f=1.3mm/h,计算时段t∆=1h。
试推求产流量过a
程。
表3 次降水过程
次降雨,地面净雨过程列于表中,洪水基流为50m3/s,求该
次暴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水过程,并求流域面积。
表4 某流域6h10mm单位线和一次地面净雨过程
5
线)(t S如表5,试推2h的时段单位线),2(t
q。
表5 某流域10mm的持续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t(S。
第二章暴雨分析计算
暴雨分析计算工作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通过频率计算对各种历时暴雨量的统计参数进行估计, 二是利用地理综合法描述统计参数的地理分布规律, 三是利用典型暴雨放大法给出几种主要频率暴雨的时程分 配。在实测资料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还需要利用相关分析 技术扩大样本容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资料的审查 + 可靠性 + 一致性 + 代表性
人类活动影响气变化,会导致暴 雨资料的一致性存在问题,很复 杂,不做介绍。
+ 一、资料的审查 + 可靠性 + 一致性 + 代表性
审查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测站用来 计算面雨量;站网分布情况能否 反映地理、气象、水文分区的特 性;还要注意分析暴雨的特性。 对不同类型的暴雨(如梅雨和台 风雨)有时需要按类型分别取样, 其成果与不分类型选样频率计算 成果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不同 的任务因地制宜,合理选定选样 方法。
均值。 (4)出现大暴雨的年份,当邻近地区测站较多时,可绘制该次
暴雨或该年最大值等值线图进行插补。
+ 方法
(5)个别大雨年份缺测,用其他方法插补较困难,而邻近地区 观测到特大暴雨。由气象条件分析,说明该暴雨有可能发生在 本地附近时,可移用该特大暴雨资料。移用时应注意相邻地区 气候、地形等条件的差别。若相邻两地平行观测的暴雨资料的 分布有一定差别时,应作必要的订正。 (6)若与洪水的峰(量)关系较好,可建立暴雨和洪水峰或量 的相关关系,利用实测或调查洪水资料插补缺测的暴雨资料, 但应根据有关点据分布的情况,估计其可能包含的误差范围。
+ 统计时段 + 水文分析计算习惯上以1天为分界。暴雨历时超过1天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