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中国古代音乐资料集锦

中国古代音乐资料集锦
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音乐11-17 2653 远古音乐遗物11-17 978 画在石崖上的先民歌舞11-17 733 《诗经》中的音乐11-17 4900 宫廷乐舞11-17 4456 八音之乐11-17 2853 歌唱艺术的先驱11-17 458 灿烂辉煌的地下音乐殿堂11-17 470 宫商角徵羽和三分损益法11-17 1516 先秦儒家音乐思想11-17 2954 乐府的扩充和改建11-17 478 鼓吹乐的兴起11-17 876 相和歌、清商乐和大曲11-17 1271 《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11-17 934 箜篌和阮咸11-17 626 神奇的铜鼓11-17 482 散乐百戏中的音乐11-17 469 繁盛的隋唐燕乐11-17 1772 教坊与梨园11-17 537 “大珠小珠落玉盘”11-17 585 唐诗与音乐11-17 402 深藏于石窟中的音乐11-16 508 佛教与音乐11-16 334 歌舞小戏——杂剧的萌芽11-16 545 瓦市勾栏与说唱音乐11-16 1168 宋元杂剧音乐11-16 1518 宋词的演唱11-16 3421 三弦与胡琴11-16 895 小型器乐合奏的繁荣11-16 1012 《潇湘水云》和《海青拿天鹅》11-16 511 明清俗曲小调11-16 1866 说唱、戏曲音乐的继续发展11-16 760 丰富多彩的器乐合奏11-16 1514 “项王自刎声”和“满厅皆鹅声”11-16 612 最早将音阶平分为12个半音的人11-16 873 少数民族音乐的新发展11-16 993。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分别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便能领会其意。
后人为纪念这一对知音,便将此曲命名为“高山流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
据《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现存曲谱为七十余种。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古琴曲中最受欢迎的十大名曲之一。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这首曲子描绘了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琵琶通过演奏模拟出紧张激烈的角逐画面。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春晓》。
此曲通过虚无缥缈的琴音,再现了夕阳箫鼓的动听音韵和江南水乡的纯美画景。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曲,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最有影响的包括今虞山派的李玉仙演奏谱及吴韬的演奏谱等。
胡笳十八拍又名《胡笳五拍》,是一首大曲,唐人根据汉乐府古题写的作品。
它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全曲为十八段,自第一拍至第十八拍,一章为一拍。
汉宫秋月是一首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这首曲子表现了古代宫女哀婉幽怨的情绪,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古典名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大地萌动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100首中国古典音乐,收藏!

春江花⽉夜陈悦 - 中国民乐⼤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筒箫平湖秋⽉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梅花三弄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妆台秋思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碧涧流泉戴树红 - 箫吟神品⼆胡,即⼆弦胡琴,始于唐朝,⼜称“奚琴”,是传统的拉弦乐器,⼆胡⾳⾊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
可⽤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泉映⽉阿炳 - 百年纪念专辑赛马周维 - ⼆胡关⼭⽉民族乐团 - 春到沂河柳琴演奏专辑悠悠故乡情民族乐团 - 春到沂河柳琴演奏专辑望春风葛杨/陈冬 - 梦之园·柳琴与萧笛枉凝眉葛杨/陈冬 - 梦之园·柳琴与萧笛扬琴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的乐器,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离骚刘⾉ - 扬琴昭君怨刘⾉ - 扬琴将军令刘⾉ - 扬琴凤凰于飞张雪 - 扬琴⼤浪淘沙张雪 - 扬琴唢呐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种,也是中国各地⼴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呐发⾳⾼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乐班和地⽅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
百鸟朝凤鄢磊 - 唢呐抬花轿鄢磊 - 唢呐喜迎春鄢磊 - 唢呐喜开镰鄢磊 - 唢呐篱笆墙的影⼦周东朝 - ⾦唢呐流⾏调埙埙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朴拙抱素独为天籁,早在新⽯器时代的红⼭⽂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直延续⾄今。
秋江夜泊张维良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追梦华语群星 - 追梦埙寒江残雪王次恒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灵⾕群星 - 埙·天外之⾳平沙落雁张维良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苏武牧⽺王次恒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上)霓裳曲王次恒 - 中国乐器名曲⼤全-埙箫乐篇墨⾬吴苏芯 - 墨⾊埙迹⽟慧群星 - 埙·天外之⾳墨念吴苏芯 - 墨⾊埙迹念残群星 - 埙·天外之⾳三弦三弦,⼜称“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
中国古典音乐

乐种
燕乐
中乐单音性
燕乐
燕乐是中国隋唐至宋代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又称宴乐。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隋唐燕乐继承了乐 府音乐的成就,是汉族俗乐与西域俗乐相融合而成的宫廷新音乐。它在隋、唐几位嗜好音乐的皇帝的推动下,得 到了很大发展。隋炀帝有专业乐工3万人。当时把大型的宫廷乐队按照所奏乐曲的来源分为九部乐,即清乐(汉族 传统音乐)、西凉(今甘肃)乐、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天竺(印度)乐、康国(即康居,今新疆北部及中亚) 乐、疏勒乐、安国(中亚)乐、高丽乐、礼毕(最后所奏,一说即文康乐)。唐玄宗时宫廷中乐工多至数万,设5 所教坊加以管理,并设别教院教练宫廷音乐创作人员。唐初改九部乐为十部乐,包括:燕乐(杂用中外音乐)、 清商伎(传统音乐)、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在今新疆)伎。到 唐玄宗时,又根据表演形式将十部乐改为坐部伎、立部伎两大类。坐部伎在室内坐奏,人数较少,音响清雅细腻, 要求乐师有较高的技艺;立部伎在室外立奏,人数较多,常有很喧闹的合奏,有时还加入百戏等。
道家的思想也影响中国音乐的生成和发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在“律学”上 有了“五度相生律”。时至魏晋,中国的美学思想有了一个突破,一反道家那种清静无为,否定五音、五色的思 想,以山水诗、画取代玄言诗。但也并非全然背叛,而是反对自然主义地描绘,要求“神明降之”,要“神似”。 于是有了“宫、商、角、徵、羽”五音。
中乐起源
中乐起源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 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 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传统音乐的瑰宝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点

传统音乐的瑰宝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点传统音乐的瑰宝: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的瑰宝。
一、三皇五帝时期的音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皇五帝时期是最早的民族时代。
据史书记载,三皇五帝时期的音乐主要以磬为主,称为“磬曲”。
这种音乐形式简单朴素,通过击打磬来产生音响。
磬曲具有祭祀神灵和传达喜悦之情的功能,并成为后来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
二、商代的乐器和乐舞商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时期。
在商代,乐舞开始逐渐发展,乐器种类也逐渐增多。
主要的乐器包括筑(一种较大的弦乐器)、瑟(一种有多条弦的乐器)和鍾(一种打击乐器)。
商代的乐舞以祭祀和庆祝活动为主题,通过音乐和舞蹈来祈福、纪念和娱乐。
三、战国时期的音乐理论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理论开始显现出来。
《韶乐》、《韵封》和《雅乐》等文献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音乐的分类和演奏方法。
同时,战国时期的音乐逐渐与哲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相结合,融入了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
四、汉朝的音乐宫廷乐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代建立了宫廷乐队,使音乐成为官方的文化艺术之一。
宫廷乐队由官方选拔的乐师组成,定期表演以庆祝国家重大节日和举办宴会。
汉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多样,包括雅乐、舞乐、宫廷剧等,充满了庄重和华丽的特点。
五、唐代的音乐表现形式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宴会音乐、宫廷乐、寺庙音乐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宴会音乐,通过歌咏、舞蹈和器乐演奏来表现音乐的艺术美。
同时,唐代的音乐创作非常活跃,形成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六、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变革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后期阶段,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古典音乐流派分类系列

中国古典音乐流派分类系列中国古典音乐是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分类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瑰宝。
一、丝竹乐派丝竹乐派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为传统的一派,主要以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
其中,丝弦乐器包括古筝、琵琶等,竹管乐器则包括笛子、双簧管等。
丝竹乐派的特点是音色柔和、高雅,曲调优美,并注重表达情感。
二、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具象征性的一派,与戏曲文化紧密结合。
它以梆子和京胡为主要乐器,配以锣鼓和小提琴等伴奏。
京剧音乐以其高亢激昂的表达方式著名,能够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三、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具权威性的一派,源自于古代宫廷乐府。
它以龙笛和宫管为主要乐器,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
宫廷音乐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皇家威严,又展示了乐音的细腻之处。
四、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为广泛的一派,它涵盖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民间音乐的乐器种类多样,包括二胡、唢呐、锣鼓等。
民间音乐充满了朴实、欢快的氛围,通常用于庆祝节日或民间活动。
五、广府音乐广府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独特的一派,起源于广东地区。
它以琵琶、扬琴、二胡等乐器为主,既继承了传统乐曲的特点,又融入了琵琶曲和小调的元素。
广府音乐通常以单弦独奏和合奏的形式呈现,节奏明快、情感丰富。
六、河洛音乐河洛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富有民族特色的一派,主要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地区。
它以柳琴、梆子、鼓等乐器组合演奏,曲调独特、婉转。
河洛音乐多表达农民生活和山川河流的主题,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七、云南音乐云南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充满异域特色的一派,流行于云南地区。
它以芦笙、三弦等乐器为主,旋律独特、节奏明快。
云南音乐融入了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通过对以上几个中国古典音乐流派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音乐风格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

音乐风格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古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其中,中国古典音乐更是饱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古典音乐的起源、演变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古典音乐起源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当时人们用八音、九乐来祭祀神明和庆祝丰收。
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期出现了“八音”:石、帛、钟、磬、竹、丝、匏、箫。
这些乐器后来演变成了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典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音乐的演奏和演唱逐渐分开。
唐代,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出现了“乐府”,“乐府”是指传唱于民间的诗歌,常与音乐相配合演唱。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等人的作品就是其中的经典。
宋代,中国古典音乐再次出现了革新。
当时民间音乐日渐繁盛,进而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花间词和新体诗更是为此时代的音乐注入了灵魂。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又一高峰期,当时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曲调,例如清音《大漠谣》,明代《广陵散》,还有《高山流水》等。
这些曲子至今还广泛流传,经常被人游谈慢嗅,不断演绎。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变中国古典音乐在演变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特色,凝聚着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古典音乐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古典音乐经历了从祭祀的礼乐到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演变,直到现代化的音乐风格,然而,它一直保持着它的传统特色。
在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中,中国古典音乐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充实。
今天的中国古典音乐不仅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还受到流行音乐、爵士乐等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
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相遇碰撞,让中国古典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三、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1.三大安魂曲: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2.三大神剧: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3.中国乐器分类: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4.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器乐、民歌、曲艺及戏曲四类5.西方乐器分类:西方乐器总括分为擦弦、木管、铜管及敲击四大类6.五大纲琴协是: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7.六大交响曲是: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z辽士的幻想交响曲8.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9.自然音:指的是自然音阶上的音,包括(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上的音!10.声音的基本要素:声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高、音量、音长与音色11. 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赫(Bach, Johann 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 Bela)12.音乐的要素:音乐的精髓透过音乐的要素来传达与表现,而音乐的要素包含了节奏、旋律与合声13.音乐的新旧约: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14.绝对音感与相对音感是指:能瞬间听出一些音音高的能力称为绝对音感;相对于绝对音感而言,在音的比较下才能听出音高的能力称为相对音感15. 圆舞曲之父是:圆舞曲之父指的是大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Vater))16. 圆舞曲之王是:圆舞曲之王指的是小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Sohn))17. 歌曲之王是: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18.标准音高:伦敦国际会议(1939)决定“标准A”音高为440赫兹,现今国际上普遍使用此规则19. 音乐理论中的“乐音”与“噪音”定义:有人定义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称为乐音(musical tone)其余皆称为噪音(noise);也有人定义钢琴键盘上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十二个键为“乐音”,其余为“噪音”;也有不少书籍定义“乐音”为震动有规则的音响,“噪音”为震动无规则的音响20.乐谱:凡是使用符号或文字来记载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速度、表情、演奏法….即可称为乐谱21.交响曲之父:“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
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传统和智慧的结晶。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展示了中国人民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以3000字的篇幅,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特点、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一、古典音乐的起源中国古典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与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一种力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和民间活动中。
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融合。
在古代文献中,已经有大量关于古代音乐的记载,如《诗经》、《乐府诗集》等。
二、古典音乐的特点中国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首先,它注重以音乐表达情感和意境,追求内涵的表达而非外在的娱乐。
其次,中国古典音乐强调乐音的质感和韵律,通过音调和音色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美感。
此外,中国古典音乐还注重乐曲和舞蹈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形式而备受人们喜爱。
三、古典音乐的发展中国古典音乐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包括宫廷音乐、南音、北曲、雅乐等。
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音乐形式,它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文化底蕴和宫廷风格。
南音和北曲是古代民间音乐的代表,分别流传于南方和北方地区,南音以其悠扬的曲调和细腻的演唱技巧而著称,北曲则以其雄浑的气势和舞蹈表演而受到喜爱。
雅乐是古代宫廷和贵族活动中最为庄重的音乐形式,它强调礼仪和庄重的氛围。
古典音乐的发展在宋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代音乐家李延年和欧阳修对古代音乐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理,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广陵散》、《秋窗听雨》等。
此后,元代、明代和清代的音乐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丰富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和形式。
四、古典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中国古典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首先,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音乐年表

中国古代音乐年表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音乐活动主要以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为主,其中最著名的即为宫廷乐舞《大雅》、《颂》等。
- 郑国渊《广陵散》是先秦时期最早的音乐作品之一,被视为古代琴曲的起源。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音乐以琴、瑟、筑、管等乐器为主,形成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两种传统。
- 在文化交流的影响下,传入中国的西域音乐与本土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浓郁异域风格的“汉宫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期的音乐受到佛教文化影响,各种音乐和舞蹈活动逐渐与宗教仪式相结合。
- 班固的《汉乐府》是保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古代音乐理论著作。
唐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
- 王维、杜牧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描述了许多音乐活动,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乐府杂录》是唐代音乐最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之一,收录了大量汉、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音乐作品。
宋代:- 宋代的音乐以词曲为主,音乐作品表现出细腻、婉转、含蓄的特点。
- 文字曲谱的普及使得音乐更具可读性,并增强了文人士人对音乐的兴趣。
- 苏东坡和黄庭坚等文人学士都是音乐作品的创作者与研究者。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受到了佛教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和戏曲音乐。
- 清代音乐学家温纲的《乐律推导》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之一。
- 《琴学双全》是元代音乐家吴自牧的著作,对琴曲的创作和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阐述。
近现代:- 近现代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鲜明特色的现代中国音乐。
- 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并存,展现了中国音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 中国音乐家谭盾、李双双、伍思凯等在近现代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传统。
从先秦时期起,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相互交融,创造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中国古典名曲10首

中国古典名曲10首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美的乐曲流传至今,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1.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这收曲子有很多个版本的曲谱,主要为琴曲和古筝曲,两种风格完全不相同。
这是曲子是取材于伯牙和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2.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也是流传的著名古典乐曲,一共分为三篇,现在演奏的是1820年清朝诛仙主编的琴谱谐声。
3. 夕阳萧鼓夕阳箫鼓是顾明的琵琶,文曲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
节奏委婉质朴,旋律流畅,曾经在1925年被上海大同乐社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4. 汉宫春秋汉宫春秋的曲调比较凄凉婉转,给人一种清苑忧郁的感觉,这首乐曲主要表现的是古代宫女寂寥清冷的一生。
5.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据传是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琵琶曲,到了现代的琴谱当中,主要分为阳春和白雪两首乐曲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
6. 渔樵问答这首曲子至今也流传了数百年,最早的时候是在1560年编纂这首曲子悠然洒脱,生动明快,主要表达的是隐士对于樵夫的生活向往。
7. 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是古代著名的文人,蔡文姬做的一首琴曲,主要表达的是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他骨肉分离的极道矛盾是一首比较委婉悲伤的曲子。
8. 广陵散广陵散是明代末年的名曲,杠杆激昂,气势恢宏,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古典名曲之一,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和史记当中。
9. 平沙落雁平山落雁是一首古琴曲,这首曲目有五十多种,流派传谱,曲调悠扬,动听,绵延不绝,听着音乐仿佛你就能感受到天空中的雁群盘旋顾盼。
10. 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是非常流行的,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都出现过,所要展现出来的意思就是楚汉之争之后决战的情形慷慨激昂。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资料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是传 统琵琶曲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集琵琶曲的各种 技法,艺术地再现了古代战场争斗的历史场面。以 一个独奏乐器,演奏出一首形象生动、气氛强烈、 富有交响性的音乐,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的雄 伟奇特,在古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在垓下进 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 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概括 谱写而成的。
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经过 五年逐鹿中原,双方一决雌雄的战斗最后于垓 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爆发一场声势浩 大、残酷悲壮的决战。 刘邦以六十万兵力的绝对优势包围了项羽 的十万之众,最终迫使项羽因寡不敌众、走投 无路而于乌江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十面埋伏》出色的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 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 战场音画。
古筝的低音区:浑厚结实;中音区:清亮、圆 润;高音区:清脆、纤细。 中国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是繁花丛中最 秀丽的一朵,它曲目丰美,音韵古雅,风格多姿, 色彩浓艳。其风格和色彩往往与其流传地区的民间 音乐、戏曲音乐和曲艺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
琵琶简介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 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 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 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 器。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 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 器。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中国古典音乐--经典、永恒、 温馨、浪漫
汪丽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古琴) 6、胡笳十八拍(古琴)
2、阳春白雪(古琴) 7、汉宫秋月(琵琶、筝)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一、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二、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三、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四、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六、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七、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八、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九、广陵散《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中国古代10大名曲

中国古代10大名曲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中国十大古典音乐.ppt课件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 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 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 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 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 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 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 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 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 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 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 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 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 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 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 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 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 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 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 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 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 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九、《汉宫秋月》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 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 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 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 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 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 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 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 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 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 清冷的生命意境。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古代原始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古代原始音乐源于先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人类生活的体验。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原始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石柱琴、骨笛、竹笛等。
古代原始音乐有着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用以祭祀神灵、贺喜庆典等。
宫廷音乐(公元前11世纪-公元14世纪)
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它在商代和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宫廷音乐是为了彰显官员的统治地位和宫廷的威严而存在的。
宫廷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有编钟、编磬、簧管等。
由于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宫廷音乐在古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寺庙音乐(公元14世纪-公元18世纪)
寺庙音乐以佛教音乐为主,主要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追求超凡化境的精神。
寺庙音乐是从宋代开始趋于成熟和流行的。
寺庙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佛钟、和尚鼓、木鱼等。
寺庙音乐旋律悠扬,气氛庄重,反映出佛教信仰的深度。
民间音乐(公元18世纪-现代)
民间音乐源于百姓生活和文化活动,反映了百姓的欢乐和痛苦。
民间音乐以民谣为主,其中包括山歌、劳作歌曲、酒歌等。
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各异,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民间音乐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广泛传播于乡村和各地民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音乐历经了原始音乐、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功能,反映了当时社
会、文化和宗教的状况。
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典名曲精选46首

中国古典名曲精选46首摘要:一、名曲简介1.中国古典名曲的历史背景2.名曲的分类与特点二、名曲精选46 首1.古琴名曲a.《高山流水》b.《渔樵问答》c.《平沙落雁》d.《梅花三弄》2.二胡名曲a.《二泉映月》b.《赛马》c.《良宵》d.《空山鸟语》3.琵琶名曲a.《十面埋伏》b.《阳春白雪》c.《霸王卸甲》d.《妆台秋思》4.笛子名曲a.《牧童遥指杏花村》b.《姑苏行》c.《鹧鸪飞》d.《喜相逢》5.其他名曲a.《广陵散》b.《酒狂》c.《夜深沉》d.《黄河大合唱》三、名曲欣赏与传承1.名曲欣赏的方式与渠道2.传承与发扬中国古典名曲的意义正文:中国古典名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这些名曲历经千百年历史沧桑,依然传颂不衰。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名曲的历史背景、分类与特点,并精选46 首名曲进行详细解读。
中国古典名曲起源于远古时期,当时的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庆典、战争、娱乐等活动。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名曲既包括宫廷雅乐,也有民间小调,以及宗教音乐等。
它们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46 首精选的中国古典名曲。
这些名曲分为古琴、二胡、琵琶、笛子等类别,每类名曲都各具特色。
古琴名曲有《高山流水》,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表现知音难觅的佳作。
另外,《渔樵问答》以问答形式展现渔夫与樵夫的对话,寓意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平沙落雁》和《梅花三弄》则分别以雁阵和梅花为主题,展现了音乐与自然景象的完美融合。
二胡名曲中,《二泉映月》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沉的内涵,被誉为二胡音乐的瑰宝。
《赛马》表现了草原民族勇敢豪放的性格,而《良宵》则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空山鸟语》则以空灵的音色,描绘了山林间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琵琶名曲有《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描绘了战争场面的紧张与激烈。
《阳春白雪》和《霸王卸甲》则分别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战争的残酷。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

名歌名曲欣赏系列---中国十大古曲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
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
现在所倡导和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为古曲。
在中华5000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古曲(古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名副其实我国民族音乐的母语与根。
一、《梅花三弄》(早自习后)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二、《渔樵问答》(第一节后)《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三、《高山流水》(第二节后)《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四、《十面埋伏》(第三节后)《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
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十大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十大名曲1、高山流水古琴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四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古琴7根弦,故又称七弦琴七弦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
独奏乐器,古代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
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我查资料所知(高山流水)是战国时的曲,(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但是古筝是秦朝以后才有的乐器。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
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最早的高山流水是来源于伯牙的古琴曲2、广陵散古琴曲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3、平沙落雁古琴曲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
一、《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得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得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得内涵。
从此,她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得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得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得《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得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得“知音”。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就是我国古代得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与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就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得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得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得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她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得情绪。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就是一首展景抒怀得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得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得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得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得秋江景色,表现清浅得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得声情。
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与寄托人们得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得歌颂与热
爱。
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就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得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得高尚品性,就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得琴曲。
《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
梅花傲霜高洁得品格,就是古今艺术创作得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得人。
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
”(《律话》)。
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就是一首著名得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
乐曲内容得壮丽辉煌,风格得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就是罕见得。
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得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得李芳园编订得《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就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得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
垓下决战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得战役。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得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得古战场画面。
六、《夕阳萧鼓》
这就是一首抒情写意得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
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与高低音区得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
此曲流传甚广,就是琵琶古曲中得代表作品之一。
乐谱最早于1875年得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得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得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得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就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得古琴名曲,反映得就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得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得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得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得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与樵夫对话得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得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得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得神态。
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得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得情景。
八、《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就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得同名叙事诗而创作得琴曲,就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得古典名曲。
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
其音乐为唐人传谱。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得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得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得隐痛与悲怨。
乐曲以十分感人得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得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得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得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得痛苦感情。
被郭沫若称道为“就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得长篇抒情诗”。
九、《汉宫秋月》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得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得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得考证。
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得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得音乐形象,这就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得情况。
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得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得生命意境。
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得两首高深得歌曲名,即《阳春》与《白雪》,就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
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得帮助下传唱开来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得历史。
现存琴谱中得《阳春》与《白雪》就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就是春秋时期晋国得师旷或齐国得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得年代没有确切
得史料可以说明。
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与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后来泛指高深得、不通俗得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