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耦变压器的简易设计(1)

合集下载

自耦变压器的分析计算

自耦变压器的分析计算

⾃耦变压器的分析计算⾃耦变压器的分析和计算1. ⾃耦变压器原理2.单相⾃耦变压器的计算⽅法3. 三相⾃耦变压器的计算⽅法1. ⾃耦变压器原理如果把⼀个双绕组变压器的⼀次绕组和⼆次绕组按顺极性串联起来,并把⼀次绕组1N 作为公共绕组,把⼆次绕组2N 作为串联绕组(如下图所⽰),这就构成了⼀台⾃耦变压器。

⾃耦变压器的两个绕组之间,不但有磁的联系,还有了电的联系。

所以,⾃耦变压器是双绕组变压器的⼀种特殊形式。

⼜因为⾼低压绕组是相串联在⼀起的,所以,有时也把它称为单绕组变压器。

⾃耦变压器有升压模式(如下图的左图)和降压模式(如下图的右图)。

⾃耦变压器的优点是电抗较低,线路压降⼩,损失也低,但是,等效阻抗较低,因⽽短路电流较⼤,是其缺点。

2.单相⾃耦变压器的计算⽅法当计算⾃耦变压器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个特点:1.可以认为⾃耦变压器是由普通双绕组变压器改制的,因此,它的计算⽅法就跟普通变压器的计算⽅法⼤体相同。

但是,也有它⾃⾝的⼀些特点:2.⾃耦变压器分为公共绕组和⾼压端的串联绕组两部分。

不管是升压变压器,还是降压变压器,公共绕组都是低压绕组,即有1X E E =;串联绕组部分则是构成⾼压端的⼀部分,即有21H E E E +=。

(式中的下标“X ”代表低压;“H ”代表⾼压。

下同。

)3.对于⾃耦变压器,其变⽐可以⽤)/(211N N N +或121/)(N N N +表⽰,符号含义见上图。

4.⾃耦变压器各个部分电流的⽅向跟普通变压器是相同的,即电流从⼀个绕组的某⼀极性进⼊后,从另⼀个绕组的同极性端流出。

通过每个绕组的电流值的计算⽅法也都是跟普通双绕组变压器电流的计算⽅法相同。

例如,不管是升压变压器,还是降压变压器,通过绕组1的电流都等于;/1old 1E S I =通过绕组2的电流都是2old 2/E S I =(下标“old ”表⽰是普通双绕组变压器。

下同)⽽且,⽆论在升压变压器的输⼊端电流,还是在降压变压器中输出端的电流都是⽤公式21X I I I +=来计算的。

自耦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牵引网以2×25 kV电压供电,并在网内分散设置自耦变压器降压至25 kV供电力牵引用。

图5是AT供电方式原理结线圈。

与接触网同杆架设一条对地电压为25kV但相位与接触网电压反相的“正馈线”,构成2×25 kV馈电系统。

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而中性点则接至钢轨。

在接触网与钢轨和正馈线与钢轨间形成25kV电压可供电力牵引用电。

这种方式可在不提高牵引网绝缘水平的条件下将馈电电压提高一倍,可成倍提高牵引网的供电能力,扩展牵引变电所间距,牵引供电各项技术指标十分优越,特别适用于高速和重载电气化铁路,参见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百科名片自耦变压器自耦的耦是电磁耦合的意思,普通的变压器是通过原副边线圈电磁耦合来传递能量,原副边没有直接的电的联系,自耦变压器原副边有直接的电的联系,它的低压线圈就是高压线圈的一部分。

什么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在一个闭合的铁芯上绕两个或以上的线圈,当一个线圈通入交流电源时(就是初级线圈),线圈中流过交变电流,这个交变电流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交变主磁通在初级线圈中产生自身感应电动势,同时另外一个线圈(就是次级线圈)中感应互感电动势。

通过改变初、次级的线圈匝数比的关系来改变初、次级线圈端电压,实现电压的变换,一般匝数比为1.5:1~2:1。

因为初级和次级线圈直接相连,有跨级漏电的危险。

所以不能作行灯变压器。

[编辑本段]自耦变压器和与干式变压器的区别在目前的电网中,从220KV电压等级才开始有自耦变压器,多用作电网间的联络变。

220KV以下几乎没有自耦变。

自耦变压器在较低电压下是使用最多是用来作为电机降压启动使用对于干式变压器来讲,它的绝缘介质是树脂之类的固体,没有油浸式变压器中的绝缘油,所以称为干式。

干式变压器由于散热条件差,所以容量不能做得很大,一般只有中小型变压器,电压等级也基本上在35KV及以下,但现在国内外也都已经有额定电压达到66kV甚至更高的干式变压器,容量也可达30000kVA甚至更高。

自耦变压器设计实例

自耦变压器设计实例

自耦变压器设计实例一、引言自耦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的变压器,其具有自耦合的特点,即主、副绕组共用一部分线圈。

本文将以自耦变压器的设计实例为例,介绍自耦变压器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实际应用。

二、自耦变压器的基本原理自耦变压器是通过主、副绕组共用一部分线圈来实现变压器的升降压功能。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自感作用和互感作用来完成能量的传递和变换。

自耦变压器的主要特点有:转比可调、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

三、自耦变压器的设计要点1. 根据需求确定主、副绕组的匝数比例,从而确定变压器的升降压比例。

升压比例大于1时,主绕组匝数大于副绕组;降压比例小于1时,主绕组匝数小于副绕组。

2. 根据变压器的功率需求确定线径和截面积,以确保变压器在工作时不会过载或过热。

3. 选择合适的铁芯材料,以增强自耦变压器的磁导率和磁导能力,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4. 设计合理的绕组结构,减少电磁感应损耗和电阻损耗,提高自耦变压器的效率。

5. 考虑变压器的绝缘和散热问题,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和散热结构,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自耦变压器的实际应用自耦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变换高压输电线路与低压配电线路之间的电压。

以下为自耦变压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1. 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用于升压或降压输电线路的电压。

通过自耦变压器,可以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升至适宜的变压器运行电压,或将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压降至合适的用户用电电压。

2. 电子设备中的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通常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源变压器,用于降低或提高交流电源的电压,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工作需求。

3. 可变电阻器。

自耦变压器可以用来调节电阻值,实现对电路的调节和控制。

例如,在音响设备中,自耦变压器可用于调节音量大小。

4. 焊接设备中的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在焊接设备中常用于调节焊接电流和电压,以满足不同焊接需求。

五、总结自耦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的变压器,具有自耦合的特点,通过主、副绕组共用一部分线圈来实现变压器的升降压功能。

自耦变压器的简易设计(1)

自耦变压器的简易设计(1)

N2= T/V*U1
= 0.834*220
= 184 Ts
⑦ 输入绕组的匝数(即U1=127V的匝数)
N1= T/V*U2
= 0.834*127
= 106 Ts
⑧ 公共绕组电流
当 J= 2.20 A/mm2 时,
Ix= Px/η /U1 = 2817.7/0.95/220 = 13.48 A
导线面积 Aw= 6.13 mm2 园线直径 φ x=2*((Ix/J)/π )^0.5 = 2.8 mm 或 扁线规格: a= 2.0 mm
b 2
注: 1。自耦变压器输出的功率有一部分是由电源传输给输出的,因此使用的铁心较小,绕组
的线径也较细;省铁又省铜,成本低。 2。自耦变压器只有一个线圈,输出负载和电源间有直接的电气连接。 3。当取电流密度2-2.5A/mm2时,常温环境下,变压器线圈的温度不高于65℃。 4。可以用三个单相自耦变压器组成一个三相自耦变压器,或用三相铁心绕制三相自耦变
入力侧
出力侧
U
V
W
390
绝缘处理: 浸漆
图中和下表数据仅供参考.
变压器重量约:
80
铁心:
51.4 kg
金具等:
10 kg
kg 每相导线
φ 2.8 2*7
2.14 kg 4.05 kg
210
0.112 Ω 0.042 Ω
7
= 163.6 (VA)
4 变压器效率η = 93%
5 选用EI铁心,截面面积为(取系数 k=1.0)
Se= k*(Px/η )
= 1.0*(163.6/0.93)^0.5
= 13
cm2
3
6 绕组每伏匝数
取 Bm =1.0T,则有:

自耦变压器的原理、接线、结构

自耦变压器的原理、接线、结构

自耦变压器的原理、接线、结构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在一个闭合的铁芯上绕两个或以上的线圈,当一个线圈通入交流电源时(就是初级线圈),线圈中流过交变电流,这个交变电流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交变主磁通在初级线圈中产生自身感应电动势,同时另外一个线圈(就是次级线圈)中感应互感电动势。

通过改变初、次级的线圈匝数比的关系来改变初、次级线圈端电压,实现电压的变换,一般匝数比为1.5:1~2:1。

因为初级和次级线圈直接相连,有跨级漏电的危险。

所以不能作行灯变压器。

区别在电网中,从220KV电压等级才开始有自耦变压器,多用作电网间的联络变。

220KV以下几乎没有自耦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在较低电压下是使用最多是用来作为电机降压启动使用。

对于干式变压器来讲,它的绝缘介质是树脂之类的固体,没有油浸式变压器中的绝缘油,所以称为干式。

干式变压器由于散热条件差,所以容量不能做得很大,一般只有中小型变压器,电压等级也基本上在35KV及以下,但国内外也都已经有额定电压达到66kV甚至更高的干式变压器,容量也可达30000kVA甚至更高。

工作原理自耦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原理图自耦变压器1.自耦变压器是输出和输入共用一组线圈的特殊变压器.升压和降压用不同的抽头来实现.比共用线圈少的部分抽头电压就降低.比共用线圈多的部分抽头电压就升高.⒉其实原理和普通变压器一样的,只不过他的原线圈就是它的副线圈一般的变压器是左边一个原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使右边的副线圈产生电压,自耦变压器是自己影响自己。

⒊自耦变压器是只有一个绕组的变压器,当作为降压变压器使用时,从绕组中抽出一部分线匝作为二次绕组;当作为升压变压器使用时,外施电压只加在绕组的—部分线匝上。

通常把同时属于一次和二次的那部分绕组称为公共绕组,自耦变压器的其余部分称为串联绕组,同容量的自耦变压器与普通变压器相比,不但尺寸小,而且效率高,并且变压器容量越大,电压越高.这个优点就越加突出。

因此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压等级的提高和输送容量的增大,自耦变压器由于其容量大、损耗小、造价低而得到广泛应用.。

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图解

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图解

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图解
自耦变压器地原边电路与副边电路共用一部分线圈,如图所示.原、副边之间除了有磁地联系外,还有直接地电地联系.这是自耦变压器区别于一般变压器地特点.
从图中看出,当原边加上额定电压后,若不考虑电阻地压降和漏感电势,则
式中为自耦变压器地变压比.
当自耦变压器接上负载,副边有电流输出时,有
图自耦变压器
上式表明,自耦变压器中原、副边电流地大小与线圈匝数成反比,且在相位上相差°.因此,自耦变压器中,原、副边共同部分地电流为,考虑到与相位相反,故 . 当变比接近时,由于与数值相差不大,所以线圈公共部分电流很小.因此,这部分线圈可用截面较小地导线,以节省材料.
自耦变压器地优点是:构简单,节省材料,效率高. 但这些优点只有在变压器变比不大地情况下才有意义.它地缺点是副线圈和原线圈有电地联系,不能用于变比较大地场合(一般不大于).这是因为当副线圈断开时,高电压就串入低压网络,容易发生事故.
实验室常用地调压器,就是一种副线圈匝数可变地自耦变压器,如下图所示.
这种调压器端点可以滑动,所以能均匀地调节电压. 该调压器还可以做成三相地,容量一般为几千伏安,电压为几百伏.
使用自耦调压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原副边不能接错,否则会烧毁变压器.
)接电源地输入端共三个,用于和电源,不可将其接错,否则会烧毁变压器.
)电源接通前,要把手柄转到零位.接通电源前,逐渐调动受柄,调出所需要地输出电压.。

自耦变压器说明书

自耦变压器说明书

自耦变压器使用手册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牵引变压器简介 (1)一..自耦变压器简介 (1)第三章变压器交接试验 (2)3.1试验标准 (2)3.2变压器试验项目及要求 (2)第四章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的检查 (5)4.1冲击试验前的外观检查 (5)4.2冲击试验前的检测 (6)4.3变压器排气 (6)第五章变压器的冲击合闸 (7)第六章变压器允许运行的方式 (7)6.1额定运行方式 (7)6.2允许的过负荷 (7)第七章变压器在带上负荷运行后,出现以下几种不正常现象和故障,应引起注意 (8)第八章变压器的日常维护 (8)第九章变压器日常巡视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9)第十章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变压器进行特殊巡视检查,增加巡视检查次数 (9)第十一章变压器定期检查(检查周期由现场规程规定),并增加以下检查内容 (9)第十二章下述维护项目的周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现场规程中规定 (10)第十三章变压器的维护 (10)13.1温度计的使用维护 (10)13.2吸湿器使用维护 (11)13.3气体继电器使用和装卸 (11)13.4风机运行前的准备及维护 (11)13.5压力释放阀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2)13.6冷却系统的运行 (12)13.735K V及以下套管的使用 (12)13.8变压器油的维护 (13)13.10注油、补油注意事项 (14)13.11带油补焊注意事项 (14)13.12验收标准 (14)第一章总则本手册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油浸式牵引变压器的使用、维护。

变压器运输、贮存、安装,须以本公司《变压器运输安装手册》为指导,以免发生变压器质量问题,并请做好有关记录。

安装与使用部门应按照工厂所提供的各类出厂技术文件、运输安装手册、产品使用手册、各组部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施工。

若有疑问或不清楚之处,须直接与制造厂联系,以便妥善解决。

第二章牵引变压器简介以下所介绍各变压器均为典型型号变压器的供电方式、接线图、出线端子位置示意图、型号说明、基本条件以及联结组,具体变压器应参考其铭牌和具体技术文件。

3-3自耦变压器

3-3自耦变压器

图3-13自耦调压器
图3-14三相自耦变压器原理图
四、自耦变压器缺点
1、一次侧、二次侧绕组是相通的,高压侧的电气故障会波及低压 侧。低压侧应有防止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2、规定自耦变压器不准作为安全隔离变压器用,而且使用时要求自耦 变压器接线正确,外壳必须接地。接自耦变压器电源前,一定要手柄 转到零位。 220V 0V
第三章
专用变压器
§3-3自耦变压器
一、自耦变压器 一次侧、二次侧共用一个绕组,一、二次侧不但有磁的联系,还有电的联系。 I1 I2 U1 2U1 I U2 2U2 1U2 图3-12自耦变压器原理 U2≈E2= 4.44 f N2Φm U1/U2 ≈E1 / E2 = N1/N2=K≥
1U1
U1≈E1= 4.44 f N1Φm
~220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V
~220V 30V 0V 正确的 图3-15单相自耦变压器的接法 错误的(电源接反)
190V 30V 220V

500kV变压器原理及结构(自耦变压器)

500kV变压器原理及结构(自耦变压器)
认变换分接正确并锁紧后,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分接变换情况应作记录。 r)变压器可以在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的情况运行。正常过负荷可以短时使用,并及时
c)在正常情况下,主变压器不允许超过铭牌的额定值运行。正常运行时,变压器的外加一 次电压可比额定电压高,但不宜超过额定电压的110%。
d)500kV #2主变三侧582167、20267接地开关为快速接地开关,30267为普通接地开关, 合上以后主变三侧接地,只有在主变检修时才能将此三把接地开关合上。
变压器日常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500kV#2主变正常送电时,按调度令从500kV侧对主变充电(充电时不投断路器充电保护) ,空载运行正常后,在220kV侧并列。停电时先停35kV侧、再停220kV侧、最后停 500kV侧。
b)500kV#2主变220kV侧电压互感器、避雷器配备有独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编号分别 为2029、2028、20297、20287,主变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的独立隔离开 关应合上。隔离开关的作用是当电压互感器或避雷器需要检修时,起到隔离作用。
变压器日常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j)为了防止油劣化过速以及绝缘老化,强油循环变压器上层油温最高不得超过85℃,绕组 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05℃;正常监视油面温度不超过75℃,绕组温度不超过95℃。
k)长期停用及检修后的变压器,投入运行前,应对变压器及其保护,信号装置进行全面的 检查,应核对保护连接片投切是否正确。
自耦变压器运行原理 结构及运行注意事项
1
第一节 工作原理、分类及结构
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从一个电路向另一个
电路传递能量或传输信号的一种电器
要部件——铁心和套在铁心上的两个绕组。两绕 组只有磁耦合而没有电的联系

单相降压自耦变压器课程设计

单相降压自耦变压器课程设计

单相自耦变压器课程设计目录前言综述摘要1 单相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2.单相自耦变压器运行分析2.1自耦变压器电路磁路分析2.2自耦变压器等效电路分析3.变压器能耗与节能4.变压器基本结构参数设计及测定4.1变压器技术参数及其确定4.2变压器铁心参数的计算4.3自耦变压器高低压绕组尺寸和匝数的计算5.结论综述前言综述变压器在整个国计民生中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电气设备,不仅应用于电力系统,还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焊接设备,电炉等场合,可以实现交流变压,交流电源供给,电路阻隔等功能。

因此,它在整个国民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变压器按相数可分为单相、三相,按绕组的多少可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多绕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等。

而与普通单相变压器相比较而言,单相自耦变压器在一二次侧之间不仅存在磁耦合,也存在电的联系,因此在传输容量相同的条件下,不但体积小,而且效率高。

因此在某些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自耦变压器有诸多分类,但是运行原理基本相似。

本设计只就单相降压自耦变压器给出具体设计,以此阐明自耦变压器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特性。

摘要虽然普通单相变压器一二次侧绕组是分开的,而自耦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在结构上,单相自耦变压器可以看作是双绕组变压器的改装,而且在工作原理、电路和磁路的分析、结构参数的定义和确定等方面,存在许多类似。

因此本设计对比普通单相变压器来进行单相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和电路磁路的分析,给出基本参数的设计值,并且对变压器的能耗进行论述,就节能简单介绍。

最后就自耦变压器设计进行综述。

本设计重点就电路磁路进行分析,给出基本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变压器的设计值。

主题词:单相自耦变压器;参数;1.单相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普通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作用,以交变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的传送,只存在电磁功率的传送。

而自耦变压器一二次侧不仅有电磁功率的传送,也存在传导功率的传送。

但是它们都实现将一种电压、电流的交流电能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种电压、电流的电能。

很实用的自耦变压器设计方法方法

很实用的自耦变压器设计方法方法

U1I1自耦变压器设计一.自耦变压器的定义绕组间具有电磁及电气连接的变压器称为自耦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的优.缺点:优点:体积小,成本低,传输功率大,效率比普通变压器高,电压调整率比普通变压器低。

缺点:由于绕组间具有公共的连接点,电磁及电气有连接,所以不能作为隔离变压器使用。

二.自耦变压器设计原则:自耦变压器的设计应按照电磁感应传递的功率即结构容量(也就是铁芯功率)来设计,而不是按其传递容量即输出功率P来设计。

三.自耦变压器的特点:特点:公共绕组的电流是初.次级电流之差.四.自耦变压器的结构容量计算:1.升压式I23如图一所示,0----U1输入,0----U2输出,功率P.初级电流I1=P/U1次级电流I2=P/U22U2I1-I21图一公共绕组电流为I1-I2设计输入:初级输入电压:U1次级输出电压:U2-U1次级输出电流:I2结构容量V AB=(U2-U1)×I2=U2I2-U1I2=P-U1×P/U2=P×(1-U1/U2)结构容量相等的公式:U1×(I1-I2)=(U2-U1)×I2=P×(1-U1/U2)例题1:0---100V输入,0----120V输出,功率为600V A的自耦变压器.解:初级电流I1=600/100=6A次级电流I2=600/120=5A公共绕组电流I1-I2=6A-5A=1A结构容量V AB=P×(1-U1/U2)=600×(1-100/120)=100V A结构容量相等:100V×1A=20V×5A=100V A设计输入:初级输入电压:100V次级输出电压:20V次级输出电流:5A2.降压式如图一所示,0----U1输入,0----U2输出,功率P.初级电流I1=P/U1I12I1U1I23次级电流I2=P/U2I2-I1U2公共绕组电流为I2-I11设计输入:初级输入电压:U1-U2次级输出电压:U2次级输出电流:I2-I1结构容量V AB=U2×(I2-I1)=U2I2-U2I1=P-U2×P/U1=P×(1-U2/U1)结构容量相等的公式:U2×(I2-I1)=(U1-U2)×I1=P×(1-U2/U1)例题2:0---120V输入,0----100V输出,功率为600V A的自耦变压器.解:初级电流I1=600/120=5A次级电流I2=600/100=6A公共绕组电流I2-I1=6A-5A=1A结构容量V AB=P×(1-U2/U1)=600×(1-100/120)=100V A结构容量相等:100V×1A=20V×5A=100V A设计输入:初级输入电压:100V次级输出电压:20V次级输出电流:5A例题3:自耦变压器0V~187V~220V,187V抽头电流为120A。

自耦变压器的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自耦变压器的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自耦变压器的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自耦变压器(也称为自耦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变压器,它与传统变压器相比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功能。

在自耦变压器中,一部分绕组既用作输入绕组,又用作输出绕组,这使得自耦变压器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自耦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自归化电感。

当交流电通过输入绕组时,会在绕组中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又会通过自耦变压器的绕组耦合到输出绕组中,从而在输出绕组中产生电压。

由于绕组是连接在一起的,这意味着自耦变压器的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是共享部分同一电流路径的。

自耦变压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电压变换功能。

通过调整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之间的匝数比例,可以实现不同电压的输出。

这种电压变换功能使得自耦变压器成为电力系统中用于调整电源电压或实现电压匹配的理想解决方案。

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实现阻抗匹配。

由于自耦变压器的构造,它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和输出绕组之间的匝数比例来调整阻抗。

这使得自耦变压器能够将电源的内阻与负载的外阻匹配,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功率传输。

自耦变压器还可以实现电气隔离。

通过在输入和输出绕组之间的共享部分增加绝缘材料,可以避免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气直接接触。

这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减少电气噪音和干扰。

自耦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调整电压稳定器和稳压器,提供适当的电源电压。

在工业设备和电子设备中,自耦变压器可以用于对电源进行隔离和过滤,以保护设备免受电力干扰和电气噪声。

总之,自耦变压器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电压变换、阻抗匹配和电气隔离。

它们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耦变压器有望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为电力行业和电子设备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应用潜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自耦变压器的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目的进行介绍。

1000kV自耦变压器的开发设计

1000kV自耦变压器的开发设计
!""# 年 $ 月 第% 卷 第$ 期
电& 力& 设& 备 !
’()*+,-*.( ’/0-12)3+
41,5 !""# 67(8 % 978 $
! """ #$ 自耦变压器的开发设计
孙树波, 方! 明, 钟俊涛
(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 沈阳市 !!""#$ ) 摘& 要: " ### $% 主变压器是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关键设备之一, 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 和运行的成败, 因此, 研发出高质量的 " ### $% 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主变压器十分重要。文章对特高压示范工程变压 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介绍, 确定了 " ### $% 变压器的技术及设计方案, 并对关键技术和结构要点等方面所进行的科 研工作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特高压; 变压器; 开发; 研制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绝缘结构
( ) )绕组之间的主绝缘结构采用具有多年实践 经验薄纸筒小油隙的结构。利用计算程序精确地计 算出主绝缘电场分布和各部的复合场强。并根据等 场强的原则调整绝缘结构, 确定各部位的电极曲率、 覆盖厚度、 角环配置, 以及特殊部位的电场屏蔽措施, 使得各处场强趋于均匀, 并预留一定的裕度, 使设计 合理, 保证产品的绝缘可靠性。 ( * )主绝缘采用进口优质纸板制造, 并采取强油 不导向散热结构。分别计算器身及其绕组内的油流 和温度分布, 合理布置绝缘结构, 以保证每个绕组的 散热性能。 ( + )为降低局放量, 改善电场分布, 心柱和旁柱、 上下轭分别 放 有 地 屏, 改善地电极的形状和电场分 布。绕组端部放有静电板, 改善端部电极形状, 降低 其表面电场强度。 (#)器身均采用整体套装结构, 并在结构和工艺上 保证套装的紧度。单个绕组和绕组组装都采用恒压干 燥, 保证绕组和整体组装高度, 以提高绕组的抗短路能 力。同时在装配中严格工艺纪律, 减少器身在空气中的 暴露时间, 以减少器身的吸水量, 提高产品的电气强度。

自耦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
23 25 28 33 38 47 56 67 70 77 90 118 133 159 189 198 245
表2 备注
◆ 本变压器为三相星型连接的空气自冷式变压器,铁芯均为三相柱式,线圈绕制分两种型式,一种 14~350kW 所有线圈每相的初、次级都以抽头式绕制成单相线圈(见图 1)。二种 190kW 及以上线圈每相 初、次级又以 8 只饼式单只线圈联接组合成单相线圈(见图 2)。 ◆ 变压器具有 60% 和 80% 额定电压比抽头,且抽头出线端子有明显电压比标志。 ◆本变压器为短时工作制,其工作制如下: a.当被起动电动机接在变压器 60% 或 80% 额定电压抽头时,变压器连续负载时间应不大于 120s。 b.在正常一次或连续几次负载的情况下,当变压器负载时间达到 120s 时,则再次负载的间隔冷却时间不 小于 4h。 ◆ 当变压器(铭牌)功率 P1 与被起动电动机率P2 不相符时,则变压器的连续负载时间tz,可用下式估算, 并需参照第 4 条的工作制使用:
返回
QZB 系列起动自耦变压器
外形及安装尺寸
变压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见图 3、4 及表 3
图 1 一种型式 14~350kW 抽头式单相线圈示意图
图3
图 2 二种型式 190kW 及以上组合单相线圈示意图
型号 规格(kW)
QZB-14
14
QZB-17
17
QZB-22
22
QZB-30
30
QZB-40
40
100
210
100
210
105
210
105
210
110
210
113
230
125
230
130
230

【结构】自耦变压器的原理接线结构

【结构】自耦变压器的原理接线结构

【关键字】结构自耦变压器的原理、接线、结构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在一个闭合的铁芯上绕两个或以上的线圈,当一个线圈通入交流电源时(就是初级线圈),线圈中流过交变电流,这个交变电流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交变主磁通在初级线圈中产生自身感应电动势,同时另外一个线圈(就是次级线圈)中感应互感电动势。

通过改变初、次级的线圈匝数比的关系来改变初、次级线圈端电压,实现电压的变换,一般匝数比为1.5:1~2:1。

因为初级和次级线圈直接相连,有跨级漏电的危险。

所以不能作行灯变压器。

区别在电网中,从220KV电压等级才开始有自耦变压器,多用作电网间的联络变。

220KV以下几乎没有自耦变压器。

自耦变压器在较低电压下是使用最多是用来作为电机降压启动使用。

对于干式变压器来讲,它的绝缘介质是树脂之类的固体,没有油浸式变压器中的绝缘油,所以称为干式。

干式变压器由于散热条件差,所以容量不能做得很大,一般只有中小型变压器,电压等级也基本上在35KV及以下,但国内外也都已经有额定电压达到66kV甚至更高的干式变压器,容量也可达30000kVA甚至更高。

工作原理自耦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原理图自耦变压器1.自耦变压器是输出和输入共用一组线圈的特殊变压器.升压和降压用不同的抽头来实现.比共用线圈少的部分抽头电压就降低.比共用线圈多的部分抽头电压就升高.⒉其实原理和普通变压器一样的,只不过他的原线圈就是它的副线圈一般的变压器是左边一个原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使右边的副线圈产生电压,自耦变压器是自己影响自己。

⒊自耦变压器是只有一个绕组的变压器,当作为降压变压器使用时,从绕组中抽出一部分线匝作为二次绕组;当作为升压变压器使用时,外施电压只加在绕组的—部分线匝上。

通常把同时属于一次和二次的那部分绕组称为公共绕组,自耦变压器的其余部分称为串联绕组,同容量的自耦变压器与普通变压器相比,不但尺寸小,而且效率高,并且变压器容量越大,电压越高.这个优点就越加突出。

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

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

自耦变压器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自耦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它通过自感作用实现电能的变换和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耦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和工作过程。

一、自耦变压器的结构1.1 主绕组:自耦变压器的主绕组是由一根长导线绕制而成,通常为铜或铝材质。

主绕组的匝数决定了变压器的变比。

1.2 副绕组:自耦变压器的副绕组是通过从主绕组上取出一部分匝数而形成的。

副绕组的匝数决定了变压器的变比。

1.3 磁芯:自耦变压器的磁芯通常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用于增加磁通的传导效果。

磁芯的材质和结构对变压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二、自耦变压器的工作过程2.1 输入电压:当输入电压施加在主绕组上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会在副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2 变比:自耦变压器的变比由主绕组和副绕组的匝数比决定。

通过改变匝数比,可以实现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变换。

2.3 输出电压:根据变比,当输入电压施加在主绕组上时,输出电压将通过副绕组传输到外部负载上。

三、自耦变压器的优点3.1 尺寸小:相比于常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的结构更为简单,尺寸更小巧,适合在空间有限的场合使用。

3.2 高效率:自耦变压器由于没有磁路间隔,能量传输更直接,损耗更小,因此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3.3 成本低:由于自耦变压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四、自耦变压器的应用领域4.1 电力系统:自耦变压器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和配电系统,用于电能的变换和传输。

4.2 电子设备:自耦变压器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电源适配器、电子变频器等。

4.3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自耦变压器用于信号的耦合和隔离,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五、自耦变压器的发展趋势5.1 高频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耦变压器在高频应用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无线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等。

5.2 节能环保:自耦变压器具有高效率和低损耗的特点,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自耦变压器的简易设计

自耦变压器的简易设计

3。自 耦降压 变压器 计算 (例
设 计一降 压自耦 变压 器:输 入电压 220V, 电流频 率 50Hz, 输出电 压 100V,
电原理 3-1 图:
I1
U1=220V
公共绕组 即Ix绕组
3-2 计算: 变压器
1 功率 Pz= I2*U2 = 3.0*10 = 300 (VA)
2 变压比 n = U2/U1 = 100/22 = 0.455
a 2
Np(a-c): φ 1.0/416T s
U1
b 2
3.23A
c 2
1.76A
Ns(Uc2-b): φ
1.1/347T s
b 2
注:
1。自 耦变压 器输出 的功率 有一部 分是由 电源传 输给输 出的, 因此使 用的铁 心较 小,绕
的 线径也 较细; 省铁又 省铜, 成本低 2。自 耦变压 器只有 一个线 圈,输 出负载 和电源 间有直 接的电 气连接 。 3。当 取电流 密度22.5A/m m2时, 常温环 境下, 变压器 线圈的 温度不 高于65 ℃。
自耦变 压器的 简易设 计
1。自 耦变压 器的电 原理:
I1
U1
a
c I2 0
Ix
U2
b
降压自 耦变压 器
自 耦变压 器是只 有一个 线圈的 变压 器,也 叫单线 圈变压 器。
自 耦变压 器可以 分为升 压变压 器和降 压变压 器,电 原理图 如上所 示;图 中,c 到b间
Du
2009/12/20
a
Ix
入力电流 IW=55.26A
出力电流 Iu=32.58A
传输绕组:U-u 2*7 78Ts Iu=32.58A
出力电流 Iv=32.58A

起动自耦变压器的经验设计

起动自耦变压器的经验设计

1
.
5匝



D D
= =
29
澎 万弓二
85
.
32
绕 组 各 段 的最 大 电流
,
当 起动 自祸变 压 器 采 用分 拌 头 时 , 机 的 起动 电 流 I
c


K

85m m
,
为 ,I
Q=
I n
Q
查 铁 芯 各级 尺 寸截 面 表
0
.
当叠 片 因素

式中
n
一抽 头百分 数
Kl
e
92时,

得 净面 积 Q

方 式计算 的温 升要 低 1 。一 3 。% 过 一 因 热 量 的 传导 和 散 发 所 造 成 ! 汉
助姑 容 量 来 考虑

一,
万 峨炸设 汁


“%
鉴 于 多 年 来 自粗 减厂 产 试验
,
三功器 的生
以 及 实 际 j 二行 和 用 户 的
,

反 映等仗 用 的 经 验 表 明
,
其绕 组 相差
V
0
.
绕 组 内 冬段 电 流 值
可按
,
一 起动 自祸 变 压 器 一 次 电 压
7一 起
动电 流平 均值系数
自祸变 压器 采 用
n

抽 头
,

.
电流 密度 的 选 取
,
’ I 。一 当 起 动
由 于 电动机起 动 时 侧 短
。 ,
起 动 电流 倍

v Z
,
电 机 起动 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φ 2= 2*((I2/J)/π )^0.5 =
1.0 mm
3.55A
a 2
Np(a-b): φ 1.1/322Ts
b 2
1.61A
c 2
Ns(a-c) φ 1.0/386Ts
1.94A
b 2
3。自耦降压变压器计算(例 2): 设计一降压自耦变压器:输入电压220V,电流频率50Hz,输出电压100V,输出电流3.0A。
U
绕组电压127V
绕组电压220V 380V
压的1/ 3 ,即:
220V
初级每相绕组电压 Vi= 127 V 次级每相绕组电压 Vo= 220 V
v 380V
③ E/e是初次级的共同中性点。
220V
V
4-2 计算:
380V
① 变压器每相功率
Pz= 6666.7 (VA)
220V
② 每相绕组的变压比
w
Se= k*(Px/η )
η:%
变压器效率
变压器绕组匝数和线径的计算和一般变压器相同。 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的分析相同。
1
2。自耦升压变压器计算(例 1):
设计一升压自耦变压器:输入电压100V,电流频率50Hz,输出电压220V,输出电流1.5A。
2-1 电原理图:
I2
I1
U1=100V
公共绕组 即Ix绕组
= 1.94 A
φ x= 2*((Ix/J)/π )^0.5 =
1.1 mm
2
10 变压器的输出电流 I2= Io/η = 1.5/0.93 = 1.61 A
11 变压器的输入电流 I1= Pz/η /U1 = 330/0.93/100 = 3.55 A
12 绕组电原理示意图:
当J= 2.00 A/mm2 时,线径:
E
e
(中性端)
4-4 制作参考: ① 铁心 由于可能没有合适可用的EI形三相铁心,建议采用剪切片叠制。
180 320
70 60 70 60 70 330
Ae= 54 cm2 重量: 51.4 kg
80
6
320 70
② 线圈 骨架:
厚度:2mm
卷线:
S:φ2.8 106Ts 由此进线, 到右侧开始卷线, 每层 53匝,共2层.
3-1 电原理图: I1
传输绕组
U1=220V
公共绕组 即Ix绕组
I2 Ix
U2=100V Io=3.0A
3-2 计算:
1 变压器功率
Pz= I2*U2
= 3.0*100
= 300 (VA)
2 变压比
n = U2/U1
= 100/220
= 0.455
3 电磁功率
Px= Pz*(1-n)
= 300*(1-0.455)
9 公共绕组电流
Ix= Px/η /U1
= 163.6/0.93/100
当J= 2.00 A/mm2 时,线径:
= 1.76 A
φ x= 2*((Ix/J)/π )^0.5 =
1.1 mm
10 变压器的输出电流
I2= Io/η
= 3.0/0.93
= 3.23 A
11 变压器的输入电流
I1= Pz/η /U1
= 3.22 Ts/V
7 变压器的绕组的总匝数(即U2的匝数)
N2= T/V*U2
= 3.22*220
= 708.4 Ts
8 输入绕组U1的匝数(即公共绕组的匝数)
N1= T/V*U1
= 3.22*100
= 322.0 Ts
9 公共绕组电流
Ix= Px/η /U1
= 180/0.93/100
当J= 2.00 A/mm2 时,线径:
压器;计算方法相类。
4
4。三相自耦升压变压器计算(例 3):
设计一三相20KVA升压自耦变压器:输入电压220V,电流频率50Hz,输出电压380V,星形
连接。
4-1 电原理图:
由于是三相星形变压器,则有:
u
① 相功率是变压器额定功率的三分之一:
Pi= 20000/3 = ###### VA
② 星形连接时,每相的绕组电压是相电
= 300/0.93/220
当J= 2.00 A/mm2 时,线径:
= 1.47 A
φ 1= 2*((I2/J)/π )^0.5 =
1.0 mm
12 绕组电原理示意图:
a 1.47A 2
Np(a-c): φ 1.0/416Ts
U1
b 2
3.23A 1.76A
c 2
U2 Ns(c-b): φ 1.1/347Ts
b= 3.0 mm
5
⑨ 变压器的输出电流 I2= Pi/U2/η = 6666.7/220/0.95 = 32.58 A
⑩ 变压器的输入电流 I1= Pi/U1/η = 6666.7/127/0.95 = 55.26 A
当 J= 2.50 A/mm2 时, 导线面积 Aw= 13.03 mm2 园线直径 φ x=2*((Ix/J)/π )^0.5 = 4.1 mm 或 扁线规格: a= 2.0 mm
= Pz*(1- n )
[对于升压变压器,则有 Px=Pz*(1- U2/U1)=Pz*(1-1/n)]
变压器的铁心截面面积根据电磁功率 Px来确定,即
Se= k* Px
Se: cm2
铁心截面面积
k:
系数(根据功率的大小,由1.2到1.0或1.0以下)
Px: VA
自耦变压器的电磁功率
在实际设计时,应考虑到变压器的效率,即
= 163.6 (VA)
4 变压器效率η = 93%
5 选用EI铁心,截面面积为(取系数 k=1.0)
Se= k*(Px/η )
= 1.0*(163.6/0.93)^0.5
= 13
cm2
3
6 绕组每伏匝数
取 Bm =1.0T,则有:
T/V=
10^4 K*f*Bm*Se
T/V: Ts/V
变压器绕组的每伏匝数
b= 7.0 mm
4-3 绕组电原理示意图:
入力电流 IU=55.26A
U
220V
电源绕组:U-E
φ2.8 106Ts
Ix
Ix=13.48A
220V 220V
入力电流 IV=55.26A
V
电源绕组:V-E
φ2.8 106Ts
Ix
Ix=13.48A
入力电流 IW=55.26A
W
入力
电源绕组:W-E
φ2.8 106Ts
= Px+Po
其中, Px=U2*Ix是电源通过公共绕组耦合到输出的电磁功率,而 Po=U2*I1是电源通
过非公共绕组传输给输出的功率。
一般情况下,Pz称作自耦变压器的标称功率, Px称作自耦变压器的电磁功率, Po称
作自耦变压器的传输功率。
设变压器的变压比 n=U2/U1;则有
Px= Pz*(1- U2/U1)
在降压变压器中,电源输入电流I1流经a-c-b,而输出电流I2则流经b-c,输入电流
I1和输出电流I2方向相反,同时流过公共绕组。
假设公共绕组的电流为Ix,则有:
Ix= I2-I1
或 I2= Ix+I1
自耦变压器的功率即是变压器输出的功率:
Pz= U2*I2
= U2*(Ix+I1)
= U2*Ix+U2*I1
N2= T/V*U1
= 0.834*220
= 184 Ts
⑦ 输入绕组的匝数(即U1=127V的匝数)
N1= T/V*U2
= 0.834*127
= 106 Ts
⑧ 公共绕组电流
当 J= 2.20 A/mm2 时,
Ix= Px/η /U1 = 2817.7/0.95/220 = 13.48 A
导线面积 Aw= 6.13 mm2 园线直径 φ x=2*((Ix/J)/π )^0.5 = 2.8 mm 或 扁线规格: a= 2.0 mm
=
10^4 4.44*50*1.0*13
K: f: Hz
波形系数,交流 K=4.44 电源频率,本例 f=50
= 3.47的匝数)
N1= T/V*U1
= 3.47*220
= 763 Ts
8 输出绕组U2的匝数
N2= T/V*U2
= 3.47*100
= 347 Ts
③ 变压器
179
80
F':2*7 78匝的结束(在对面)
S':2*7 78匝开始,每 层约21匝,共3层半.
F:φ2.8 106Ts 的结束
卷线开始前在卷筒上缠包绝缘纸(总厚约0.5mm),106Ts在卷筒左边进线, 在右边开始卷绕,层间1层0.2或0.3绝缘,共绕2层,每层53匝,右边出线, 卷完后缠包2层0.2或0.3绝缘. 在右边同位置开始2*7卷线,层间1层0.2或0.3绝缘,每层约21-22匝,共绕 4层,在对面的右边出线,卷完后缠包3层0.2或0.3绝缘. 绕组的进出线加绝缘套管保护.绕组线包厚度约20mm. 三个线包的S并接(即三相自耦变压器的中性端).每个绕组的F和S'并接, 为每相的输入端.每个绕组的F',即每相的输出端.
入力侧
出力侧
U
V
W
390
绝缘处理: 浸漆
图中和下表数据仅供参考.
变压器重量约:
80
铁心:
51.4 kg
金具等:
10 kg
kg 每相导线
φ 2.8 2*7
2.14 kg 4.05 kg
210
0.112 Ω 0.042 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