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松动技术讲义

合集下载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松动术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松动术

外旋摆动
作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或坐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 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上方 手握住肘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 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作外旋运动。
向后滑动及向上滑动
作用:向后滑动增加后缩活动度,向上滑动增加锁骨 下压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将拇指放在患侧锁骨近端前 侧,食指屈曲且中指沿着患侧锁骨尾侧放置以支持拇 指。用拇指向后侧推完成向后滑动;以食指向上侧推 完成向上滑动。
后前向滑动
作用:增大肩锁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坐位,患肢自然下垂。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后方,用外 侧手固定肩峰,另一只手拇指置于锁骨后方。 松动手法:治疗师利用拇指将锁骨向前侧推
作用: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肩在上,屈肘。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患者站立,上 方手放在肩部,下方手从上臂下方穿过,拇 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肩胛骨下角。双手同时 使肩胛骨作上举、下降、前屈、后伸以及旋 转运动。
外展向足侧滑动
作用: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90°,屈肘,前臂旋前 放在治疗师前臂内侧。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治疗师站在患肢外,外侧手 握住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 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 肱骨。
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休息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头上,下方手放在肱骨远端 内侧,稍稍将肱骨托起,上方手将肱骨的近端由前向 后推动。
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肩前屈90°,屈肘,前臂旋前,手 搭到对侧肩上。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一手 托住患侧肘部,另一只手握住肱骨近端。双手同时使 患侧上肢做水平内收摆动。

肩关节手法治疗(松动术)

肩关节手法治疗(松动术)
患者体位:上肢外展外旋至 最大
治疗师体位:作用力的手与 治疗平面成一条直线;另一 只手握持肘关节给予第1级牵 张力量
松动手法: 注意事项:外展外旋位位向
前推移肱骨头易脱位
向后滑动Posterior Glide
作用:改善肩关节屈曲和内旋IR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松动手法:
向后滑动进阶
向前滑动
作用:改善伸直 患者体位:俯卧位 治疗师体位: 松动手法:
谢谢
作用:
治疗开始,采用持续第一级; 控制疼痛,采用第一或第二级振
动 改善ROM,采用持续第三级
病人体位 治疗者位置: 松动手法;以内侧手用力(作
用力垂直于关节窝平面)将肱 骨向外侧移动
尾端滑动Caudal glide
作用:改善外展ABD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腋下手给予
第1级的牵张;另一只手的 拇指指蹼置于肩峰远端 松动手法:
治疗平面:尺骨鹰嘴窝 内,与尺骨长轴呈约 45°
治疗平面:尺骨鹰嘴 窝内,与尺骨长轴呈 约45°
分离牵引,力永远与尺 骨长轴成45°,与肱尺 关节角度无关
分离牵引Distraction
作用:测试及治疗开始时采用 持续2级;控制疼痛采用振动1 或2级;改善ROM用持续3级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双手环保尺骨近
休息位:前臂旋后10° 治疗平面:桡骨关节面
与桡骨长轴平行
近侧尺桡关节背侧/掌侧滑动
思考:近侧尺桡关节背侧/掌侧滑动分别改善的是 前臂的哪一种旋转?
肘关节屈曲70°,前臂旋后35°
远侧尺桡关节背侧/掌侧滑动
思考:远侧尺桡关节背侧/掌侧滑动分别改善的是 前臂的哪一种旋转?
前臂旋后10°
作用:当屈曲接近 90°时,改善向后 滑动范围和水平内 收

肩关节无痛松动术

肩关节无痛松动术

(一)手法
1.桡尺远端关节: ①. 前后向滑动—增加前臂旋前活动范围。 ②. 后前向滑动—增加前臂旋后活动范围。 3.腕骨间活动: ①前后向滑动—增加屈腕活动范围。 ②后前向滑动—增加伸肌活动范围。
(二)手法
• • • • • • • 2.桡腕关节: ①.分离牵引—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②.前后向滑动—增加屈腕活动范围。 ③.后前向滑动—增加伸腕活动范围。 ④.尺侧滑动—增加外展活动范围。 ⑤.桡侧滑动—增加内旋活动范围。 ⑥.旋转摆动—增加腕关节旋转活动范围。
(1)适应证:
任何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 障碍。 包括: a.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b.可逆性ROM↓; c.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d.功能性关节制动。
(2)禁忌证:
关节肿胀(渗出增加); 炎症; ROM过度; 肿瘤; 未愈构成:1.腕掌关节、2.掌骨间关节、3.掌指关节、4.拇指 腕掌关节、5.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 • 生理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拇指对掌。 • 附属运动: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及各个方向滑动。
手法
• 1.腕掌关节: 长轴牵引,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 2.掌骨间关节: 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增加掌指伸展。
手法
• • • • 3.掌指关节 : ①分离牵引。 ②长轴牵引/一般松动,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③前后向滑动—增加掌指屈曲;后前向滑动—增加掌指 伸展。 • ④测方活动—增加掌指关节由收,外展活动范围。 • ⑤旋转摆动—一般松动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手法
• • • • • • • 4.拇指腕掌关节: ①长轴牵引: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②前的向滑动—增加拇指掌腕关节屈曲活动范围。 ③后前向滑动—增加拇指掌腕关节伸展活动范围。 ④尺侧滑动—增加拇指外展活动范围。 ⑤桡侧滑动—增加拇指对掌活动范围。 5.指间关节:包括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松动手法与 掌指关节相同。

肩关节松动术(文字版)

肩关节松动术(文字版)

Maitland手法是关节松动术的简称,是现代康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方向逐级用力,通常用以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减轻疼痛。

分离牵引患者仰卧位,患肢放松,肩外展约50°并内旋,前臂中立位。

治疗者立于患者躯干与患肢之间,外侧手抓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内侧手持续向外推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长轴牵引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

治疗者外侧手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向头侧滑动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

治疗者内侧手向外侧用力做分离牵引,外侧手向头的方向推动肱骨头,每次持续10s,重复3~5次,使肱骨头在盂内向头侧滑动。

前屈向足侧滑动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患侧肩关节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者双手握住肱骨近端,双手五指交叉,同时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外展向足侧滑动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约90°,屈肘约70°,前臂旋前放在治疗者前臂内侧。

治疗者站在患者体侧,外侧手握住患者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头10s,重复3~5次。

前后向滑动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患肩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者立于患侧,内侧手固定肱骨近端并向外牵拉,外侧手固定肱骨远端,身体前倾,借助体重向下推动肱骨头,每次10s,重复3~5次。

后前向滑动患者俯卧位,患肩外展,前臂放松。

治疗者站在患者躯干与患肢之间,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稍向外用力牵拉,内侧手固定肱骨头后部,借助体重向下用力,使肱骨头于盂内由后向前滑动,每次10s,重复3~5次。

外展摆动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前臂旋前。

治疗者站在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外侧手托住肘部,使肱骨在外展范围内摆动,重复30~50次。

(医学课件)关节松动术课件

(医学课件)关节松动术课件
联合应用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经活络,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关节松动术与推拿疗法
联合应用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放松肌肉、舒缓筋骨,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06
关节松动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疼痛
松动过度或未达到预期效果,患者可能出 现疼痛,可采取适当休息和止痛药治疗。
关节肿胀
关节内部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可 经系统疾病患者,关节松动术可以改善肌 张力,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关节松动术可以预防关节 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 复。
04
关节松动术的效果与评估
疗效判定标准
01
02
03
疼痛程度减轻
关节松动术后,患者的疼 痛程度应明显减轻,关节 活动度增加。
松动技巧与注意事项
松动技巧
手法分级逐级增加,从Ⅰ级到Ⅳ级,逐渐加大力度和幅度。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暴力,手法要轻柔、有节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患者体位与姿势
体位
患者取舒适、放松的体位,如仰卧、侧卧等。
姿势
治疗者站在患者身体的一侧,双手扶住患者的肢体近端,使肢体充分放松。
03
关节松动术的临床应用
上肢关节松动术
肌肉紧张
长期不活动或紧张状态下,肌肉容易僵硬 ,可进行热敷、按摩、伸展等方法缓解。
关节活动受限
长期制动可能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 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
并发症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疼痛处理
休息、冷敷、抬高患肢、使用止痛 药等。
肌肉紧张处理
热敷、按摩、伸展等。
关节肿胀处理
冰敷、休息、抬高患肢等。

(医学课件)关节松动技术

(医学课件)关节松动技术

熟悉关节松动技术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
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流程 和规范
学习方法与技巧
系统学习关节松动技术的相关理论知 识和实践操作规范
参加专业培训班和研讨会,获得专家 的指导和经验分享
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进行技能训 练和提升
注重实践和反思,不断总结和提高自 己的技能水平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对学习者进行技能考核和评估,确保掌握关节松动技术 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
操作效果与评估指标
操作效果
关节松动技术通过手法操作,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减轻关 节疼痛,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从而促进关 节功能的恢复。
评估指标
评估关节松动技术的效果可采用以下指标:关节活动度的改 善程度、疼痛缓解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程度等。
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张某因车祸导致膝关节骨折,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和疼痛,无法正常行走 。经过医生采用关节松动技术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得到 明显缓解,最终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03
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流程
患者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状况
01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
信息,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关节松动技术。
制定治疗方案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时间、
次数、强度等。
准备治疗环境
03
确保治疗环境安全、舒适、温暖,准备好必要的治疗器械和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探索新的 松动方法和技术,提高松动的速度和 精度,以满足临床需求。
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引入机器人辅助技术,实现关节松动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

关节松动技术详解之上肢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技术详解之上肢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技术详解之上肢关节松动术一、肩部关节构成: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

生理运动: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转。

附属运动:分离、长轴牵引、挤压,前后向滑动等。

1.盂肱关节:①分离牵引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②长轴牵引③向头侧滑动④前屈向足侧滑动—增加肩前屈活动范围。

⑤外展向足侧滑动—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⑥前后向滑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⑦后前向滑动—增加肩后伸和外旋活动范围。

⑧外展摆动—外展>90°时进一步增加外展活动范围。

⑨侧方滑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⑩水平内收摆动。

⑾后前向转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

⑿内旋摆动⒀外旋摆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2.胸锁关节①前后向滑动—增加锁骨回缩。

②上下滑动—增加锁骨上下活动范围。

3.肩锁关节后前向滑动—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二、肘关节构成:肱骨关节、肱桡关节、桡尺关节近端。

生理活动:屈、伸、旋前、旋后。

附属运动: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

1.肱尺关节①分离牵引增加屈肘活动范围。

②长轴牵引③测方滑动—增加肱尺关节的侧方活动。

④屈肘摆动—增加屈肘活动范围。

⑤伸肘摆动—增加伸肘活动范围。

2.肱桡关节①分离牵引增加肱桡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屈肘和伸肘。

②长轴牵引③侧方摆动—增加伸肘活动范围。

3.桡尺近端关节①长轴牵引—一般松动。

②前后向滑动—增加前臂前活动范围。

③后前向滑动—增加前臂旋后活动范围。

④前臂转动—增加前臂旋转活动范围。

肩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松动技术

3
技术操作
第二步: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治疗师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 方案,包括治疗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3
技术操作
第三步:实施治疗
准备阶段: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肩部 活动,以放松肌肉和关节
松动阶段:治疗师使用手法操作,针对患者的具体 情况,对肩关节进行针对性的松动。这可能包括前 后、上下、内外等方向的活动
配合锻炼 预防为主
除了物理治疗外,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一些针对性的锻炼,以加速恢复
对于可能引起肩部问题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 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应尽量避免或调整
-
-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必须能够洞察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这要求我必须熟悉经济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我在平时自己学习和研究 人生之路必须经历挫折才能看到幸福之花的盛放,我将一点点成长,变得勇敢,果断,坚强!
20XX 肩关节松动技术
日期:X月X日
-
目录
-
1 简介 2 技术原理 3 技术操作 4 治疗效果 5 技术难点与注意事项
PART 1
简介
1
简介
1
肩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针对肩部 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利用 手法操作,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
活动度和减轻疼痛为目的
2
这种技术通常被用于 治疗肩周炎、肩袖损 伤、肩关节粘连等疾
活动阶段:在松动的基础上,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 行主动的肩部活动,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恢复 肌肉的弹性
结束阶段:治疗师会再次评估肩关节的活动度,并 根据治疗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PART 4
治疗效果
4
治疗效果
肩关节松动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肩 部运动障碍,增加肩关节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动:一个骨骼滑过另一骨骼称为滑动。 特点是对于单纯的滑动,两骨骼面必须非 常吻合,可为扁平或弯曲,一骨骼面上的 同一点与相对骨骼面上的不同点接触。单 纯的滑动不会发生在关节内,因为事实上 两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滑动的方向取决 于移动面是凸面或凹面。
凹凸定律
运动的关节面为凸 面时,滑动的方向 与骨的角运动方向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Kaltenborn手法选择
关节以疼痛为主要特征时使用Ⅰ~ Ⅱ级持续牵 拉技术。 关节以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时使用Ⅲ级持续牵 拉技术扩大关节活动度( Ⅲ级主要处理关节内活 动丧失导致的关节功能性运动障碍)。
M与K的本质区别
澳洲的Maitland(麦特兰德)理论基础是神经 生理学(痛觉闸门);
松弛:ROM末端无任何阻力,活动范围明显超 过正常,常见于神经麻痹。
痉挛:由于肌肉痉挛而产生的一种回弹感觉,如 脑卒中时的肢体痉挛。
阻滞:关节活动突然受限,有一种被卡住的感觉 ,如关节内骨剌,游离体等。
发条感:半月板损伤。
泥泞感:关节内积液。
治疗作用
缓解疼痛 力学作用 • 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 盘的营养 • 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
手法等级
Matland分级标准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Matland分级标准
Ⅰ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 动关节。
Ⅱ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 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 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到关节周 围软组织的紧张。Fra bibliotek临床应用
适应症
力学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a、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b、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c、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d、功能性关节制动
附属运动:如滑动、滚动、分离(包括垂直分离 和水平分离)或牵引等。
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的关系:治疗时通常在改善 关节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关节的附属运动; 而关节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关节生理运 动的改善。
附属运动的形式
摆动 滚动 滑动 分离和牵拉 挤压 旋转
摆动: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摆动,关节的摆 动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即生理 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做 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 时)才可应用。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 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 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 来改善。
肩关节松动 技术
定义: 通过徒手的被动运动,
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度 的手法,使活动受限的关 节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关 节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关
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 受限或僵硬等。
基本运动
生理运动: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活动。如 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Ⅰ级:使关节内压迫状态缓解的分离力,关节面尚未被牵开的力度。
Ⅱ级:关节周围组织松弛,由于结缔组织的紧张,当运动停止时治 疗者可以感到有一种使关节分离或滑动的力。
Ⅲ级:分离的力或是滑动的力超过了限制关节活动的紧张感。治疗 者可以试探着通过牵张挛缩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内较大的运动。
Ⅳ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 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 紧张。
I I II III IV
A
起始端
II III
IV
B
终末端 A -B 关节活动允许范围 关节松动技术分级( Maitland )
Ⅰ、Ⅱ级 Ⅲ级 Ⅳ级
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滚动:特点是两骨骼面不吻合,运动中两 骨骼面接触点均不相同,滚动中产生骨骼 的角运动(摆动)。滚动的方向与骨骼运 动的方向相同(无论是凸面还是凹面)。 如果只单独发生滚动将产生骨骼面一端的 压迫及另一端的分离。因此以此方式被动 牵张关节是产生关节面的压迫,有可能造 成关节损伤。功能正常的关节,纯粹的滚 动是不会单独发生的,一定会伴随滑移及 旋转。
相反
运动的关节面为凹 面时,滑动的方向 与骨的角运动方向
一致
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 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牵拉或长轴牵引。
区别
分离:外力与关节面垂直,两骨必须分开。 牵拉:外力与骨长轴平行,关节方向可以不分。
神经作用 • 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 阈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不活动 • 组织纤维增生 • 关节内粘连 • 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挛缩 Ⅲ、Ⅳ级手法 • 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 保持或增加其伸展性
增加本体反馈 提供下列本体感觉信息 • 关节的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其变化 • 关节运动的方向 • 肌肉张力及其变化
北欧的Kaltenborn(卡亭伯)应用的是机械原 理(凹凸法则)。
正常的关节活动末端感觉
软:肌肉限制了关节进一步活动,如肘关节或
膝关节的屈曲。
韧:关节囊或关节周围韧带等软组织的牵拉所
遇到的感觉,如肩关节和髋关节的旋转。
硬:骨与骨的相互碰撞的感觉,如伸肘和伸膝
时的感觉。
异常的关节活动末端感觉
旋转
指一骨骼在另一骨 骼上旋转。特点是骨骼 沿着一静止的机械轴做 旋转。骨骼在旋转时, 其运动的骨骼面上的同 一点将画出一个圆弧。 在关节内,旋转很少单 独发生,多半与滚动和 滑动一起发生。
治疗平面
假想的平面 平行于关节面 垂直于关节的轴心
治疗时 属于分离或牵拉的手法,实施力的方向或是平行于或是垂直于治疗 平面 • 滑动(gliding)手法施力的方向平行于治疗平面 • 滚动(rolling)手法施力的方向沿着治疗平面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