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优秀ppt教学课件
![古诗词鉴赏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a6a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e.png)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格律
指诗词在字数、句数、平 仄、押韵等方面的规范。 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
韵律
指诗词中声音的和谐与美 感,包括押韵、平仄、节 奏等要素。
技巧
运用双关、对仗、比喻等 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艺 术魅力。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活动 等具体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拓展学生视野
古诗词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 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加 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B
C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写 作水平。
培育人文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爱国情 怀、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等。通过鉴赏教学 课件的制作与传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
D
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02
古诗词基础知识
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01
02
03
起源
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最 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 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 歌。
发展
经历了汉乐府、魏晋南北 朝的文人诗、唐诗、宋词 、元曲等各个时期的发展 和演变。
传承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广 泛的传承和弘扬。
鉴赏
通过品味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深 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社 会的独特感悟。
意境
指诗人通过意象的营造,使读者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受,领略到诗人的审美 情趣和人生哲理。
03
古诗词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法
了解作者
熟悉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
探究背景
分析诗歌创作的特定时代背景,如 政治、社会、文化等。
古代诗歌鉴赏完整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e5f2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3.png)
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把握诗歌情感
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 达,可以把握作品的主旨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中 心思想,可以深入理解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诗歌价值
在把握情感和理解主旨的 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歌 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对后 世的启示意义。
06
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
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语言 美,更在于其意境美、情感美等方面, 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中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 后世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许多艺术家从古代诗歌中汲取灵感, 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音乐、舞蹈 等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人类艺术 宝库。
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 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
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通过翻译和介绍古代诗歌,可以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古代诗歌中的普世价值和人类共 同情感可以跨越国界和民族,成 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欣赏和传承
的文化遗产。
THANKS
感谢观看
《山居秋暝》、《鸟鸣涧》 等。
作品特点
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空 灵悠远为主要特点,善于运 用白描手法和画意构图展现 自然之美和田园之趣。
艺术成就
王维的诗歌和绘画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 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
白居易及其作品分析
白居易简介
代表作品
作品特点
艺术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 义诗人之一,与元稹一起倡 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 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ba4f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0.png)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精品PPT课件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5486dcf12d2af90342e678.png)
拟人: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 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 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8、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 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 情。而
古代诗歌赏析
1. 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 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和 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 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 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譬 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 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 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 都是借景抒情。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 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 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全词借景抒情,抒 发了作者游赏山林遇雨时的见闻与感受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认识。词的 上片运用叙事、设问等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 泰然自若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下片借描写、 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人 生风雨无常的点滴感悟,颇具哲理意味。这 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全词语言豪放,融情于理,意蕴幽深。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 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8、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 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 情。而
古代诗歌赏析
1. 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 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和 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 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 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譬 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 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 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 都是借景抒情。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 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 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全词借景抒情,抒 发了作者游赏山林遇雨时的见闻与感受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认识。词的 上片运用叙事、设问等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 泰然自若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下片借描写、 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人 生风雨无常的点滴感悟,颇具哲理意味。这 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全词语言豪放,融情于理,意蕴幽深。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2e825a8e9951e79b89278c.png)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鉴赏语言)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 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 感。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广东卷) (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 术效果。(4分) (鉴赏语言)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 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 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 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 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 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语言考点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 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 :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抱村 的清江、自来自去的梁上燕、相亲相近的水中鸥,构 成了一幅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 憨态可爱;稚子敲针作钩天真无邪。(步骤二)。全 诗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广东卷) (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 术效果。(4分) (鉴赏语言)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 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 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 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 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 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语言考点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 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 :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抱村 的清江、自来自去的梁上燕、相亲相近的水中鸥,构 成了一幅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 憨态可爱;稚子敲针作钩天真无邪。(步骤二)。全 诗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5821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3.png)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古诗词鉴赏》课件
![《古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43be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3.png)
总结词
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题材、风格、时代等,同时也有许多 不同的流派和派别。
详细描述
按照题材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等;按照风格 分类,则可以分为豪放派、婉约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这些分类和流派都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和哲思。
04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读懂诗意
理解字词含义
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先理解每 个字词的含义,从而把握整首诗
的内容。
梳理诗句关系
读懂诗意还需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把握整首诗的脉络和结构 。
把握意象意境
通过理解意象和意境,深入感受古 诗词所营造的美妙氛围和情感。
分析手法
01
02
03
修辞手法
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理解其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语言气势磅 礴、情感奔放。例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细腻柔 美、情感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 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03
古诗词的主题与思想
山水田园
总结词
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详细描述
爱情闺怨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对爱情的描 绘,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无奈 。这类诗歌多以婉约、柔美的语言风格,展
现出诗人内心的细腻和深情。
哲理感悟
总结词
通过描绘事物或人生经历,表达对生命、宇宙、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详细描述
哲理感悟诗以事物或人生经历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描绘和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生命、 宇宙、人性的深刻感悟。这类诗歌多以深邃、抽象的语言风格,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智慧
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题材、风格、时代等,同时也有许多 不同的流派和派别。
详细描述
按照题材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等;按照风格 分类,则可以分为豪放派、婉约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这些分类和流派都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和哲思。
04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读懂诗意
理解字词含义
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先理解每 个字词的含义,从而把握整首诗
的内容。
梳理诗句关系
读懂诗意还需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把握整首诗的脉络和结构 。
把握意象意境
通过理解意象和意境,深入感受古 诗词所营造的美妙氛围和情感。
分析手法
01
02
03
修辞手法
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理解其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语言气势磅 礴、情感奔放。例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细腻柔 美、情感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 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03
古诗词的主题与思想
山水田园
总结词
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详细描述
爱情闺怨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对爱情的描 绘,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无奈 。这类诗歌多以婉约、柔美的语言风格,展
现出诗人内心的细腻和深情。
哲理感悟
总结词
通过描绘事物或人生经历,表达对生命、宇宙、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详细描述
哲理感悟诗以事物或人生经历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描绘和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生命、 宇宙、人性的深刻感悟。这类诗歌多以深邃、抽象的语言风格,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智慧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ppt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0a9d7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1.png)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考点精解 考点精解
第12讲│题型探究 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 Nhomakorabea│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技巧提炼 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考点精解 考点精解
第12讲│题型探究 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 Nhomakorabea│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技巧提炼 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2025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8张PPT).ppt
![2025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4f094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3.png)
起,组合成一种 桥流水人家。
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场景。
表的效果。
省略句 指诗句省略了某 省略主语:散发乘 使句式更为浓缩、精练。
些成分
夕凉,开轩卧闲敞。
对偶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无边落木萧萧下,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 字数相等或基本 不尽长江滚滚来 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相等的语句
分类
传神显旨的词 以动衬静的词 以动写静的词 以实写虚的词
以乐衬哀的词 叠词
表颜色的词
拟声形象的词
示例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 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 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 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生动传神的字 【解题思路】词+词义+代入句中后句意+技巧+情感 【参考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内容上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
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修辞上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 词性上 以最少的词汇表达最多的思想内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或它)生动逼 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c5d5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7.png)
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往往呈现 出不同语言风格。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旷达豪放 大方悲壮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白居易 温庭筠 苏轼 李商隐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苏轼旷达豪放
辛弃疾大方悲壮
李商隐朦胧隐晦
典型例题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 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X 天津卷)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参考答案一】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几声, 直言笛声多。“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 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 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炼
举 例
中的几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
叠
在情景的细致描画,又是诗人内心真挚感情的奇妙抒发。
词
①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作 用
②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6.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 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鉴赏诗歌语言常见题型: 1. 炼字类 2. 炼句类 3. 语言风格类
“ ”—
见
工诗
轼拙
赋 以
一 苏字
赏诗 字 之歌
炼鉴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掌握解题思路和 解题方法。 2、通过练习及讲评,合作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体会汉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 的能力。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旷达豪放 大方悲壮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白居易 温庭筠 苏轼 李商隐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苏轼旷达豪放
辛弃疾大方悲壮
李商隐朦胧隐晦
典型例题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 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X 天津卷)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参考答案一】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几声, 直言笛声多。“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 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 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炼
举 例
中的几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
叠
在情景的细致描画,又是诗人内心真挚感情的奇妙抒发。
词
①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作 用
②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6.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 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鉴赏诗歌语言常见题型: 1. 炼字类 2. 炼句类 3. 语言风格类
“ ”—
见
工诗
轼拙
赋 以
一 苏字
赏诗 字 之歌
炼鉴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掌握解题思路和 解题方法。 2、通过练习及讲评,合作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体会汉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 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
8
以文解文 理解语言的方法 以旧解新
知人论世
9
鉴赏语言的角度
炼字 诗眼 语言风格
10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11
诗 歌
学习目标
鉴
赏
1、了解鉴赏语言的一 般考查方式
2
学习要点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语言的角度。 3、表述要清晰规范。
3
理解语言的方法
4
暮江吟 白居以易文解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
写出“瑟瑟”的含 义。
“瑟瑟”,碧绿色。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 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 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21
参考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 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释词
描述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离回人望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17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 【查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问 方
请简要分析。
式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4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15
(步骤一)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
19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
(步啊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步骤四)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6
迁移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可怜”——“可爱” 以旧解新
7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 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 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周武 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
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
历遍穷通—— 汤武偶相逢—— 以文解文
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 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18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2、剖析诗歌语言鉴赏 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12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5、以分析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等方式考查。
13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
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 中各加一 字,作为“诗眼”。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鉴赏:“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 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 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 柔美之感。一个“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 景。
5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3. “可怜”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 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
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 清露,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 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 珠闪烁的光泽。空中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 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 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 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 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 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