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合集下载

2020华为杯数学建模C题(试题、答案和解析)

2020华为杯数学建模C题(试题、答案和解析)
针对问题二:在解决问题一时选择了 20 个通道作为数据的训练特征,在此基础上,为 了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对数据集进行特征选择。特征选择分成两部分进行,首先采用 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集进行降维,使数据集从原有的 20 维下降到 10 维,然后在此基础 上,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在训练结束后给出的特征重要性程度排序,统计各个特征在重要性 分布配合特征热力图,选择性的删除重要程度靠后的特征通道,经过多次重复操作,选择 出最佳的 10 个特征通道作为数据集训练特征。使用通道选择后的数据训练模型并测试, 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 94%,平均召回率为 93%,性能相对于通道选择之前有所提升。综 合问题一的结果,数据降维后的模型性能略高于高维数据的结果,泛化性能与之前相比有 较大的提升。
针对问题四:睡眠数据中使用四种脑电波信号做一个多分类的睡眠预测模型。由于数
1
据量的限制采用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将睡眠分期预测问题转化为 一个五分类问题来解决,通过预测效果对分类性能进行分析。对数据集进行训练集和测试 集的划分,具体采用随机的方式,对数据集进行多次随机打散,以 8:2 的比例首次划分训 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使用 XGBoost 和 MLP 训练模型,由于数据量过小,多次训练使用的 数据在前一次划分的基础上再次打散随机划分。在不断重复的情况下按比例划分训练集和 测试集,机器学习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两个的训练结果在测试集上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 76%和 72%。在训练数据过少的情况下进行多分类任务,机器学习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均 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是神经网络模型在效率上略差于机器学习模型。 关键字:脑电信号;随机森林;特征选择;XGBoost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

2020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

2020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一项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大平台。

经竞赛组委会研究决定,2020年“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赞助。

本届竞赛参赛对象是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以及国外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国内大学在读留学研究生。

希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大力宣传、组织动员、积极鼓励本单位研究生报名参赛。

现就2020年“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一、参赛报名(一)参赛单位报名1.请各参赛单位安排专人作为联系人,负责本单位研究生的参赛组织工作,保持与承办单位的联系交流。

2.本届赛事参赛报名、培养单位审核、参赛缴费、作品提交等均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以下简称“研创网”) http s://上进行。

2019年参加过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沿用去年的用户名和密码。

2019年未参加竞赛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请及时联系承办单位索取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并通过“研创网”登录,完成研究生培养单位用户的相关工作。

3.请各参赛单位联系人加入“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QQ群,跟踪大赛流程及交流咨询。

(二)参赛团队报名研究生组队参赛(每队人数3人,专业不限)。

除2020级研究生外,其他年级研究生不允许跨校、跨单位组队参赛。

参赛同学请登录“研创网”注册账号,并由队长报名参赛。

参赛团队报名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1日8:00至2020年9月10日17:00。

研究生教学实践成果总结(3篇)

研究生教学实践成果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学实践成果丰硕。

本文将总结我国研究生教学实践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研究生教学实践成果1.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满足研究生学习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研究生教育注重引进高水平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教师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

3. 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突破(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创新创业成果丰硕。

研究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部分项目成功转化。

4.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1)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2)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吸引更多国外优秀学生来华学习,促进文化交流。

(3)教师国际化水平提高。

教师赴国外访学、交流,提升自身国际视野。

三、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通银行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交通银行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交通银行杯” 第六届
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参赛指南
创意启迪智慧 创新驱动发展
大赛执行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大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联合主办单位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发展战略联盟
支持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4-
智能技术挑战赛
2.3 赛程
时间
安排
4 月 28 日 9:00 报名开始(发布功能验证数据集)
5 月 25 日
发布详细评分标准、训练数据集和 SDK(结果文件 格式检查器、签名工具等)
6 月 5 日 名和预选赛截止,提交算法文件包开始
7 月 9 日 提交算法文件包截止
承办单位 同济大学
协办单位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指南中的“大赛”是指“中国研 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的简称。
目录
第一章 大赛简介.....................................................1 第二章 智能技术挑战赛...............................................2
-1-
第二章 智能技术挑战赛
智能技术挑战赛
2.1 赛题 赛题为基于全景图像的室内外定位。 根据用途,比赛数据集分为相机标定数据、功能验证数
据集、训练数据集和评测数据集。其中相机标定数据、功能 验证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用于算法设计与调试,确保运行结 果能正确提交到在线评测系统,但不进行技术指标评测。评 测数据集用于生成运行结果,提交到在线评测系统,客观评 测计算精度,并结合提交顺序进行动态排位。

福建师范大学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

福建师范大学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

福建师范大学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类别及认定范围(一)奖励类别纳入本办法奖励的竞赛分为Ⅰ、Ⅱ两类。

Ⅰ类包括:1.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3.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Ⅱ类包括:1. Ⅰ类赛事的省级竞赛;2. 部分由国家政府部门或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专业性国家级竞赛;3.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跨区域国际性竞赛(不含省级及以下分区赛、赛区赛)。

(二)认定范围学校根据竞赛主办方、竞赛历史、举办规模、影响力及竞赛实际开展情况等因素确定并公布Ⅰ、Ⅱ类竞赛清单,清单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

2018年—2020年认定的Ⅰ、Ⅱ类竞赛清单见附件。

二、对竞赛获奖学生的奖励(一)学分学生获得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奖项,学校给予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学业成绩认定(具体标准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二)推免生资格1. 获得Ⅰ类竞赛奖项的本科生中排名前三名的,在符合研究生录取基本条件,且专业核心课程合格的情况下,可依据奖项的不同获得相应的推免生资格指标,推免名额单列。

其中,获得最高等级的不超过3个,获得第二等级的不超过2个,第三、四等级(优秀奖除外,下同)的不超过1个,总数为当年学校推免生总量的3%,具体标准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2. 获得Ⅰ类竞赛奖项的硕士研究生中排名第一的,在符合各单位硕博连读或“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基本条件的情况下,经各单位选拔小组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予以优先录取。

各等级奖项均指竞赛设立的奖项,如高一等级奖项空缺不再向下顺延(下同)。

(三)奖学金获得Ⅰ类竞赛最高等级奖项的,给予每个项目的学生5万元奖学金;第二等级奖项的,给予每个项目的学生3万元奖学金,奖学金在各竞赛组织部门的预算经费中开支。

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与竞赛活动

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与竞赛活动

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与竞赛活动一、类目从所需专业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本科阶段可以参加的计算机类认证与竞赛大致可分为三类:IT类、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计算机专业高级类。

IT就是信息技术,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主要内容有Microsoft Office、数字媒体设计、平面设计、课件制作等。

面向计算机类专业的有程序与算法、计算机系统设计、物联网、软件外包和企业级应用能力等。

并不完全针对计算机专业:不少专业都开设程序与算法类课程;软件外包等很多竞赛项目从软件行业的角度看属于软件定义与分析,从内容上看只涉及应用领域对于特定问题的理解与分析,完全不涉及计算机技术细节。

二、计算机类竞赛A、通用专业类本类目录任何专业均可关注,不需要计算机技术细节的支持即可参赛。

1.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2008年组赛,已经举办了11届。

一般暑假期间决赛。

以学校为单位向省级选拔赛区申请学校管理帐号,再由学校管理帐号分派作品报名帐号。

4月份起向已经开通省级赛的赛区申请学校管理帐号。

省赛未设立的类别,直接在国赛报名。

国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负责组织评审,取得进入国赛资格。

缴纳报名评审费100元/作品。

2018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分设11类。

除第(1)类“软件应用与开发”外,全都面向非计算机专业:(2)微课与教学辅助;(3)数字媒体(简称数媒)设计:普通组;(4)数媒设计:专业组;(5)数媒设计:1911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6)数媒设计:中华民族服饰手工艺品;(7)数媒设计:动漫游戏;(8)软件服务外包;(9)计算机音乐创作:普通组;(10)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11)人工智能。

2.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2011年开办,每年一次,已经举办8届。

每年11月开始报名,12月到下一年4月院校选拔,5月决赛。

大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组,每组赛项相同,都有:计算机基础类3项: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简报设计;专业英语类2项:专业英语词汇,专业英语对话;其它:大数据应用,平面设计。

学生学科科技竞赛A类、B类项目列表

学生学科科技竞赛A类、B类项目列表
10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国家级
中国科协
团委
学生学科/科技竞赛A类、B类项目列表
编号
支持类别
赛事名称
级别
主办单位
归口部门
学科竞赛
1
A类项目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国际级
美国自然基金协会、美国数学应用协会
教务处
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国家级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教务处
3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国家级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等
教务处
4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工程坊
8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国家级
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
教务处
9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国家级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务处
10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国家级
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医学部
科技竞赛
1
A类项目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国家级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江苏省人民政府
团委
2
“创青春”(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国家级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团委
3
“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国家级
教育部
教务处
4
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国家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信息产业部人事司

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

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

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National Post-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

该赛事起源于2003年东南大学发起并成功主办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被纳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

其宗旨是为广大研究生探究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团队意识搭建有效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数模君这就带大家来看看题目。

A题:无线智能传播模型。

被称作是华为公司面试offer题。

中国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5G网络是发展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产业的基础设施。

随着5G技术的发展,5G 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大。

运营商在部署5G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选择覆盖区域内的基站站址,进而通过部署基站来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在整个无线网络规划流程中,高效的网络估算对于精确的5G 网络部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B题:天文导航中的星图识别天文导航(Celestial Navigation)是基于天体已知的坐标位置和运动规律,应用观测天体的天文坐标值来确定航行体的空间位置等导航参数。

与其他导航技术相比,天文导航是一种自主式导航,不需要地面设备,不受人工或自然形成的电磁场的干扰,不向外界辐射能量,隐蔽性好,而且定姿、定向、定位精度高,定位误差与时间无关,已被广泛用于卫星、航天飞机、远程弹道导弹等航天器。

C题:视觉情报信息分析研究表明,一般人所获取的信息大约有80%来自视觉。

视觉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图像和视频,视觉情报指的是通过图像或者视频获取的情报。

从图像或视频中提取物体的大小、距离、速度等信息是视觉情报分析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在新中国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中,日本情报专家就是通过《中国画报》的一幅封面照片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列表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列表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列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作为国内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以下是该系列大赛的列表,供参赛者和有兴趣的研究生参考。

1.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比赛时间:每年9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提出解决方案。

2.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比赛时间:每年7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并制作电子系统。

3.中国研究生智能设计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6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智能设计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4.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5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机器人系统。

5.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8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能源装备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6.中国研究生材料工程创新设计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10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材料工程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7.中国研究生环境科技创意设计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11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环境科技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8.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12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9.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4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10.中国研究生物联网创新设计大赛- 比赛时间:每年9月- 比赛内容:研究生团队针对物联网领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研究生高水平创新竞赛(交叉综合类)

研究生高水平创新竞赛(交叉综合类)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系列)
2018年包括以下赛事: 1)团队程序天梯赛 10 2)大数据挑战赛 3)移动应用创新赛 4)网络技术挑战赛 5)微信小程序开发赛 6)人工智能创意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 全国 3 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
主办
11 全国研究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国 3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
12 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 13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14 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大赛
清华大学
全国 3
中国光学学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全国 3 会
国际
2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系列)
2019年包括以下赛事:
1)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
大赛
2)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3)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9 4)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5)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创新大赛
中国航空学会
全国 3
10 壳牌亚洲汽车环保马拉松赛
壳牌公司
国际 3
11 北汽集团全国高校汽车创新邀请赛
北汽集团、共青团北京市委员
全国 3
12 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全国 3
13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 创新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 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

大赛邀请函

大赛邀请函

大赛邀请函大赛邀请函汇编8篇大家对邀请函一定不陌生。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邀请函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什么样的邀请函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大赛邀请函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赛邀请函篇1尊敬的XX :您好!xx程学院何xxx学生会兹于20xx年11月17日(星期一)晚上19:00分在学术报告厅举办20xx何xxx主持人大赛决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为爱好主持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经过xx程学院何xxx学生会一段时间的筹备,将展开一场最富激情和活力的主持人大赛。

届时希望您能出席本次比赛,我们将对您的出席感到万分荣幸,为表欢迎,特此向您发出邀请函。

比赛时间:20xx年11月17日(星期一)19:00比赛地点:仲恺xx报告厅(海珠区)此致敬礼xx程学院何xxx学生会二〇xx年十一月十七日大赛邀请函篇2一、活动背景: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不仅仅是依赖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要在这样在、一个时代潮流中站稳脚,实现理想,势必要有先进的营销理念来导航。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因此,我校学生组织特联合其他高校举行此次活动。

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的平台!二、活动目的:1、搭建赞助商在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的学生消费市场,2、加强赞助商的`宣传效果,提高品牌知名度。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主题:营销锻炼口才实践彰显真知四、活动时间:****年**月**号至**月**号五、活动对象:全院10000名大学生(不含其它学校学生)六、主办方:****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七、承办方:****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协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协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八、指导部门:****职业学院实训就业处九、赞助商参与方式:1:赞助商为我方提供所需商品,(牛奶、同眠、特产等)2:赞助商提供赞助资金,我方为赞助商在学校做宣传(拉横幅)十、出售商品方式:我方将在学校内分设 1、摆摊出售点,2、进宿舍推销十一、活动实施:1、参赛团队领取一定数量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地点营销,根据团队的营销成绩决定本环节积累的分数。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竞赛内容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竞赛内容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竞赛内容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由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高校科技信息网络中心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国研究生的创新实践大赛,旨在促进青年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我国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竞赛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科研项目本项竞赛内容主要鼓励研究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开展创新性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等科学研究成果。

参赛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够解决重大科研难题或促进某一行业的发展。

2. 科技成果转化本项竞赛内容主要鼓励研究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进行实践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培育等。

参赛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能够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和利益。

3. 社会服务项目本项竞赛内容主要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

参赛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能够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改变。

4. 创意设计项目本项竞赛内容主要鼓励研究生在创意设计领域进行创新性项目的设计和实践,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影视制作等。

参赛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创意和实用性,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和欣赏。

在参加竞赛前,研究生需要制定并完成详细的竞赛计划和实践方案,并提交相关材料和作品。

竞赛过程中,还需要参加各种评审和展示活动,与其他参赛选手和专家进行交流和互动。

最终,通过学术评审、公众投票等多种方式,评选出优秀参赛选手和团队,并授予相关的荣誉和奖励。

通过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研究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学术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这也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华和成果的机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创业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开展年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精品资料

关于开展年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精品资料

理工研字〔2016〕16 号关于开展2016年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各学院:根据《关于开展江西理工大学首届“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通知》(理工研字〔2016〕9 号)文件安排,我校将于2016年4月-6月举办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竞赛组织与参赛办法1.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由研究生院主办,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具体牵头承办,报名参赛学生涉及的学科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科学与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其他相关学科。

2.竞赛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不接受个人报名。

每支参赛队原则上由一名或两名指导老师、4名学生组成,4名学生必须具有正式研究生学籍或已被确认被本校录取的大四本科生。

3. 报名截止时间为2016年5月1日,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20日。

即日起接受各学院报名,将参赛表(相关附件见OA邮箱)通过OA发送至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施向丰老师处或发至QQ邮箱****************(注明参加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二、赛题说明(一)总体原则与要求1.创意设计赛作品应以智慧城市为主题。

比赛采用“政府出题、企业命题、自由选题”的模式,设置三个类别;三类作品各有侧重点,分别评奖。

2.比赛鼓励创新与创业紧密融合。

作品不仅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新颖,还应具有良好可实现性,并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与规划。

3.每份作品应包括:1)项目简表(模版参见附件1);2)项目说明书(模版参见附件2);3)商业计划书(可选,模版参见附件3);4)补充材料(可选),可以实物、图片、ppt、flash、视频等,但对于借用软件开发等手段的作品必须要附以参赛作者原创的原型系统或者代码。

4.申报作品应无知识产权争议。

(二)作品内容创意设计赛将分政府出题、企业命题、自由选题三个类别,其命题及要求分述如下:1.政府出题:围绕区域内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如雾霾治理、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区域协同发展等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计划(3篇)

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计划(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套系统、全面、可操作的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方案,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2)增强研究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拓宽研究生的视野,提升其综合素质;(4)促进研究生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 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活动与研究生课程学习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拓展校外实践渠道;(3)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满足不同研究生的需求;(4)持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确保实践活动长期、稳定、有序进行。

三、活动内容1. 实践项目(1)企业实习:组织研究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运营模式,提升实际操作技能;(2)科研项目参与: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创新能力;(3)社会实践:组织研究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4)创新创业项目: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5)学术交流: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

2. 实践方式(1)集中式实践:组织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完成实践项目;(2)分散式实践:允许研究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和时间;(3)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实践。

四、实施步骤1. 实践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方式等;(2)组织研究生进行实践活动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3)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2. 实践实施阶段(1)组织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2)定期召开实践活动汇报会,了解研究生实践情况;(3)对实践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实践活动质量。

研究生教育管理竞争性绩效津贴考核实施细则

研究生教育管理竞争性绩效津贴考核实施细则

附件6:研究生教育管理竞争性绩效津贴考核实施细则一、研究生管理竞争性绩效津贴分配办法根据培养单位全日制研究生人数和研究生教育管理考核结果,按照下列办法进行分配。

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工作竞争性绩效津贴=(培养单位研究生人数/∑培养单位研究生人数)×(竞争性绩效津贴总额×60%)+(培养单位考核得分/∑培养单位考核得分)×(竞争性绩效津贴总额×40%)二、研究生管理竞争性绩效津贴考核办法具体考核办法见附表。

附表:研究生教育管理竞争性绩效津贴考核体系注:(A)、(B)、(C)说明(A)是指由学院提供支撑材料,考核工作组查对支撑材料给分的项目(各项活动的计分以研工部、研究生院网站或学院网站新闻报道为依据)(B)是指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平时掌握的工作情况或排名情况直接给分的项目;(C)是指需要由考核工作组研究确定给分的项目。

附表6.1:研究生获得奖励或荣誉称号计分标准备注:1.研究生个人获奖分值取对应集体获奖分值*0.5。

2.创新创业竞赛集体获奖或荣誉称号属合作取得,如该项得分为Dji,则参加人(单位)计分规则为:二人:(8/13)Dji,(5/13)Dji;三人及以上:第一完成人(单位)取0.5 Dji,其他合作人取0.5 Dji /(n-1),n为合作人数。

3.学科竞赛按合作人数平均计算。

4.考虑不同培养单位因研究生人数不同对研究生获奖造成的影响,对研究生人数为30人以下(含30人)的培养单位对应的当量因子λi=1;对研究生人数n大于30人的培养单位,对应的当量因子λi=1+0.2*(n-30)/30。

若各培养单位对应的当量因子为λi,培养单位按计分细则算得的实际分数为Di,则该培养单位折合分数Di′=Di/λi。

5.二级指标项的最后得分根据学院折合分数,在基准分60的基础上,各组得分最高的学院再加40分,其他学院按照本组相应比例加分。

6.获奖和荣誉称号的等级由研工部/研究生院认定。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着眼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来解决现实问题。

该大赛包括各个学科领域的比赛,如科技创新、人文社科创新、工程技术创新等。

参赛项目不仅仅关注学术研究的深入,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舞台,同时也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发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机会。

通过这个大赛,研究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采用了多层次、分层次的评审制度。

一般来说,参赛项目经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的选拔,最终评选出优秀项目进行奖励。

评审团由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对参赛项目进行专业的评价和指导。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举办不仅仅是为了激励研究生进行创新研究,更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这个大赛,研究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该大赛也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学术研究和产业创新的互动与合作。

总之,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竞赛平台。

通过这个大赛,研究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取专业评价和指导,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这个大赛也为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合作交流机会,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一项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赛事,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

该比赛旨在鼓励研究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方案,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成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落地应用。

研究生作为科研人才的重要培养对象,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科技创新的
推动至关重要。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举办,为研究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

通过参加比赛,研究生可以与同行交流学术观点、分享科研心得,激发彼此的创新潜力,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

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过程中,研究生们需要深入研究所选课题,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探索新领域,研究新问题,从而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比赛还鼓励研究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通过这一过程,研究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举办,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术成果、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比赛,旨在激发
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比赛,研究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交流学术成果,提升实践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科技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更多研究生能够积极参与此类比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综合评定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综合评定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综合评定量化实施细则(修订)- 2 -- 3 -说明:(1)计分方法:综合评定分=思想品德分+学业成绩分+科研能力分+实践能力分。

(2)计分依据:细则内每项成果须为在评奖学年内(上一年度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取得的成果,成果认定以证书或发表时间为准。

中文论文须以正式发表见刊为准,英文论文须以ONLINE为准,收录情况须出具检索证明。

(3)论文计分原则:若成果具备多重性质,以最高分性质计,不累计;学术论文均须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本人为第二作者(或排序第二的共同第一作者)、导师(含导师组成员,至多两名,以培养计划备案为准)为第一作者(自然科学类分值乘0.6,人文社科类分值乘0.3);以扬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若为SCI 论文,同时须以扬州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中外合作培养、联合培养除外);细则中涉及论文类别层次的界定按照学校科研部门公布的学术期刊榜执行。

(4)C科研能力所取得成果认定根据学校相关部门科研评价政策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5)学院须提供所有参评学生本细则中涉及的所有成果汇总。

A2项≤6分不得参评学业奖学金;综合评定分≤10分不得参评二等及以上学业奖学金,综合评定分≤20分不得参评一等学业奖学金。

硕士三年级参评一等学业奖学金需在C类科研能力中除C5、C17项外,其他项目须有得分。

本细则中“直荐一等”项为优先评一等学业奖学金。

(6)学院自设评分项目由学院负责解释,其余评分项目由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工作部)负责解释。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 4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综合评定量化实施细则(修订)- 5 -- 6 -- 7 -说明:- 8 -(1)计分方法:综合评定分=思想品德分+学业成绩分+科研能力分+实践能力分。

(2)计分依据:细则内每项成果须为在评奖学年内(上一年度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取得的成果,成果认定以证书或发表时间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改革的首要任务。

为主动服务研究生教育中心工作,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系列大赛)。

系列大赛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

系列大赛举办6年来,得到了50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40余万在校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也得到了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行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形成了院系、学校、省级学位管理部门等层层组织参赛,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支持赛事的活跃局面。

截至目前,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了与智慧城市建设、移动互联网、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专业学位案例建设等相关的10项主题赛事,旨在助力国家重点急需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

系列大赛已成为在校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

同时,我们根据不同的主题赛事,分别与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航
天基金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等20余家行业机构协同办赛,北京市、上海市、武汉市、成都市等政府部门向赛事提供政府公共管理大数据平台,华为、中石油、中海油等知名企业参与命题、评审并提供经费赞助,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办赛特色。

研究生群体是新时代创新主体和生力军,也是未来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对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在校研究生超过200万,应鼓励他们立于创新潮头,引领时代风尚。

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通过多方努力,把系列大赛办成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和特点,在战线和社会有影响力,对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有贡献力的品牌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