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作文讲评(上海卷材料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作文讲评材料六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林,于是各自买了一棵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栽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木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一、顺应天性

从材料中我们能够看出种植在瓦盆中的树因为被改变了其生长形态而成了盆景中的精品。但栽在庭院里的树苗因为得到了自由生长的空间,最终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而那盆精品终究只能供人观赏罢了。不过,育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说,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在于顺应人的天性。

人的发展,我们亦强调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背后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顺其自然”。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当下的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却很难做到这个点。

在这个名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很多人做什么事总抱着功利的想法。对于人的培养也是如此。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而“揠苗助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今在周末和节假日,总能看到年幼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疲惫地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他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失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失去了玩的天性。当教育是以剥夺孩子的自由与天性为代价的时候,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与那瓦盆中中看不中用的精品又有何差异呢?当应试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全方面发展与全方面平庸又有何两样呢?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有。没有任何一个评价标准和成才捷径是适合于所有人的。既然这样,我们更应该让每个人都顺应自己的天赋,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展。但我们有该如何做到这个点呢?

当下的高考和教育体制颇遭人诟病。当然,体制的变革必不可少,但我以为人们思想观点的改变才更为重要。当下的高考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更已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了。既然这样,当我们在冲刺高考这道坎的时候,是否应该有人来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我们因失败而灰心丧气的时候,是否应该有人对我们说“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能够无悔矣”?若我们能够不要把分数,排名,名校看得那么重的话,是不是能够不要让“富士康”的悲剧在校园里重演呢?

发展的关键理应是“以人为本”,对于人的发展,更应“以人为本,顺应其天性”。若我们非得将人也用铁丝缠绕其左右,改变其形态,那么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我们将失去栋梁之才。周国平说:任何人,只要他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将其做到尽善尽美,那么他在这世上便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我以为,这样的人便可称之为栋梁,这样的方式便是培养人才的准确方式。

二、种树喻

高三(8)班陈欣瑜

两人种树,一个步步为营,将树苗培养成了一株精品盆栽,另一个顺其天性,使树苗成为了栋梁之材。

同样一株树苗完全不同的结果,首先是人为的因素,再次是因为服从自身所处环境的发展。把一盆精品盆栽和一根栋梁之材一起比较,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但若将这两棵树换成人呢?

如今的体制让我们羞于说:“顺应天性发展是成长的根本。”因为我们做不到。

当理论与现实背道而驰,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培养栋梁之材,手里却拿着现实的铁丝,将树苗左缠右绕,这是何其矛盾而又可笑的现象。

于是,聪明的国人发明了一种折衷的方法,各种课外班兴趣班应景的、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减负”的口号也叫过了一年又一年,殊不知这种方法无异于将盆景上的铁丝绑松一些,或者换一根较柔软的棉线绕上去。

我们都明白天性发展的重要性,所以素质教育一直是新闻报刊上持续出现的字眼,但有多少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我不知道,你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

因为我们身上缠满了铁丝,无论是紧的或是松的,这些铁丝蒙住了我们的眼,让我们中的很多人固执地以为树苗要有所成就,只有一条路,那便是依照铁丝为你设置好的路径,成为一棵优秀的盆景。

但无论有多优秀,盆景就是盆景,别无它用,有时甚至比最差的栋梁还要糟糕。

不要做那盆精品盆景——即使你无法成为最优秀的那根栋梁。我们必须有长远的眼光,而非拘泥于一种极狭隘的自身形式。

十年前,决然地跳出体制外的韩寒,如今已是一个国内饶有名声的作者,无论他思想境界高下与否,都要比那些十年前主流媒体所推崇的、如今为美国公司干活领美国绿卡嫁美国丈夫的优异学生要强多了。

体制的僵化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品盆栽”,因为本身没有一种自主形成的意识思想,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外国人以“高价”买走,国人辛苦地缠了大半天的铁丝,最终竟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而栋梁之材在其成长过程中却要遭受无数的质疑甚至否定,面对这样的艰难,还有几人会勇敢地跳脱体制这根铁丝的束缚?

肖申克的救赎中曾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牢房的高墙很可怕,起初你憎恶它们,后来你习惯了它们,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们,这就是体制。”这不正像树苗先前受铁丝的束缚,而后却要依靠它长成盆景一样吗?

钱学森临终前曾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栋梁之材?”

我想,至今没有人能挺起胸膛回答这个问题。

三、朝向阳光的追求

高三(10)班孔倍锐

盆景中虬枝旁逸的艺术品别有一番风味,而它却失去了一棵树以“茂盛繁荫”,“生机勃勃”为自己形容词的骄傲。就如同身处樊笼中的金丝雀,获得主人欣赏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生命的尊严?我如果得到一颗树苗,那我一定会把它栽在庭院里让它自由生长,任其长得参天蔽日,任其长出生命的璀璨辉煌。

树能够成为一株盆景,但小小瓦盆不应该是材质优良的树的最佳归属。

《种树郭驼橐传》中对种树应该顺应天性的道理加以了生动的阐述:让树自己去追寻阳光的方向,让树自己去扎根紧实的土壤。原始森林之所以壮阔无际,正是因为她没有丝毫人工辅佐的缀饰,演绎了胜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绽放了生命的辉煌。转眼看看那成为盆栽的树,只能迎合主人的意志摆出各种矫揉造作的姿态来夺得旁人的赞叹,日复一日地等待新一批观赏者的到来,仅剩的几片稀疏残叶上写满了悲凉。这不应是一棵树的追求。

于人来说,引领人成长的阳光正是内心本真的呼唤,应该顺应自己的理想去发展茁壮,而不是让他人的评价,社会的风气像铁丝一般禁锢自己前进的方向,动摇自己迈步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