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1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1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教版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猜古代皇帝的名字:打得赢就是上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姜鹏曾用十六个字形容一个皇帝的一生——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

请问这个皇帝是谁?(汉武帝)(教师总结:姜鹏博士的这十六字总结,前八个字概括了汉武帝一生的功绩,简单来说,就是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格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环节一:画年代尺教师在黑板上画汉朝历的年代,让学生在相应的年代填上相应的事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朝的大致时间和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对史实的梳理)阅读卡内容探究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颁布“推恩令”
建立了刺史制度,后来,武帝设立司隶校尉
一、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② 经济方面 1、背景(汉初)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
2、具体措施 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五 铢 钱
一、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③ 思想文化方面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加剧,外戚王莽乘机夺取了政权
三、东汉
1、建立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光武帝);定都洛阳 2、东汉统治概况
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 黑暗
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知识结构
一、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经济: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 销售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 育二、王莽政权
三、东汉 (建立;统治概况)
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 典的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
与同学们讨论,说说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 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参考答案 积: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 位;消:这种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 家学术思想的做法,对学术发展非常不利
二、王莽政权
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盛而衰,各种社会矛盾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名刘彻,公元
前141年即位 汉武帝时,经济繁荣,
国Hale Waihona Puke 雄厚,西汉进入鼎 盛时期一、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① 政治方面
1、背景(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 • 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功臣和同姓子弟为王侯 • 景帝在位时,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减诸侯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边疆开发和对外关系促进了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方的联系。
-汉武帝时代的边疆开发和对外关系对于中国的地理扩展和民族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答案:
1.判断题:对对对错
2.简答题: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在政治方面采取了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实行推恩令等措施;经济方面实行了盐铁官营,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加强了中央的经济控制;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了太学,推广了儒学教育;文化方面提倡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设立了乐府,推广了汉字书写。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方面:汉武帝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加强中央的经济控制。
3.历史解释:通过分析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及其具体措施。2.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七年级上册历史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官僚制度不健全
汉武帝时期的官僚制度尚不健全, 存在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等问题, 影响政治稳定和治理效果。
民族政策不平等
汉武帝在对待边疆民族、尤其是 南方民族时,存在一定的民族歧 视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经济局限
1 2 3
土地兼并严重
随着汉武帝时期经济的繁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 严重,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生活困苦。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政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官僚机构,实现了中央 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整顿吏治
他推行察举制,选拔有才能的人 才进入官僚队伍,同时严厉打击 贪污腐败,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 率。
军事措施
强化军队建设
汉武帝时期,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常备 军,并重视提高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 。
推行法治
汉武帝推崇儒学,同时注重法家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表明 现代政治应坚持依法治国,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促进经济发展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统 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促进了商品流 通和经济发展。这启示现代经济应加强市 场监管,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02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
为官方学说。
03
推广文字统一,制定和推行标准字体"小篆",促进文化
交流和发展。
03
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政治统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汉武帝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
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12课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

12课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

12课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实施了许多政策与改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实行的12课大一统政策更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探究。

一、汉武帝的背景和大一统政策的意义汉武帝即位于公元前141年,这是汉朝最具辉煌与激动的时期。

他在位期间,除了追求统一外,也注重国家的繁荣与治理,对于文化、教育、制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

因此,汉武帝被后人称为“帝文圣武”。

二、大一统政策的内容1. 政治统一: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削弱外敌、联合各地的势力,逐渐实现了中国的政治统一。

他创建了郡县制度,将疆域划为数百个郡县,方便统治与管理。

2. 文化统一:为了加强文化的统一,汉武帝推行了“经制制度”,大力发展儒家学说,将儒家思想奉行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并修复了古代经典史书,加强文化传承。

3. 经济统一:为了发展国家经济,汉武帝修建了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他还实行了财政制度改革,建立了完善的税收和财政管理制度。

4. 法律统一:汉武帝注重法制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统一了各地的法律标准。

他制定的《律令》成为了后来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法律的发展。

三、大一统政策的意义1. 统一思想:通过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推广,汉武帝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这不仅有助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经济繁荣:大一统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通过统一税收和财政管理制度,汉武帝为国家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3. 社会稳定:大一统政策使得各地的统治者都遵循汉朝的中央政策,实现了社会的高度统一与稳定。

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和和谐。

4. 文化繁荣:在大一统政策的推动下,儒家思想和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A
C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维护皇帝的权威 ; ②恩赐亲戚;③ 巩固统一; ④ 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D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汉代讲学图 1、任用精通儒学的人为官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我国古代 最高学府 影响: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材料二、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
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分封制
秦朝
西周
郡县制
郡国制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西汉初期的管理制度
汉景帝
晁 错
பைடு நூலகம்削藩令
七国之乱
汉武帝的烦恼二:
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已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何为“大一统”?
汉武帝的烦恼一: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啊! 【探究思考】 面对学派众多、思想杂乱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他的主张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盐铁官营,严禁私铸货币
抗击匈奴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点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的统治被称为大一统。

大一统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统一整个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举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繁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

首先,汉武帝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

他继承了西汉高祖刘邦和文帝的统治基础,但并不满足于仅仅保持已有的疆域。

汉武帝主动地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南越和西南的南诏等地纳入版图,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

此外,他还实行了郡县制度,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一百多个郡县,加强了地方行政的管理效率。

其次,经济统一是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推行平抑物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确保了人口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他还积极开拓交通运输,修筑和维修大量的道路和渠道,便于商品流通,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这些措施都为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文化统一也是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武帝采纳儒学为国家的官方思想,推崇孔子的学说,使儒学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思想潮流。

他还大力发展教育,设立国子监、太学等学府,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

在文化领域,他还广泛征集皇家藏书,修建图书馆,使得书籍的流通更加便利,促进了文化的蓬勃发展。

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外,汉武帝还注重社会制度的统一。

官僚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统一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

他还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分封制,统一了土地所有权,使得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

然而,汉武帝的大一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他采取了高压的政治手段,严厉打击异己思想,限制了言论和思想的自由,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抑感。

此外,由于统治面积的扩大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粮食等生活物资的供求问题,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这也激发了一些社会不满和动荡。

总的来说,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统一的典范之一,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社会稳定、繁荣、和谐地发展。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封国势力被削弱,
司隶校尉察中央,
小官刺史监郡国。
司隶校尉
及皇族的不 法行为
全国分为“十三”州部(监察区)




刺 刺 刺刺 刺刺刺刺刺刺刺刺 刺
史 史 史史 史史史史史史史史 史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 小、轻重、成色很不一样,民间私
烦?铸行为更加严重。众位卿家,你们 可要帮寡人出个主意啊……
怎么办?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一统 经济一统 思想文化一统
现如今,虽未有诸侯王的叛乱, 但王国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 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众位卿家, 你们可要帮寡人想个一劳永逸、永 绝后患的办法啊……
威胁?
政治
西周
分封制 郡国制
西汉
(1) 秦朝 郡县制
刘邦共封了 七个异姓王和九 个同姓王,他们 在王国内可以任 免官吏,自征租 赋,自铸钱币, 自集军队。
莽 诏禅位,公元9年,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
篡 ,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
权 、社会变革,但失败。
东汉建立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 配合下,一举摧垮王莽大军,攻 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 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
光武中兴
学 中央集权大一统, 法 汉朝武帝建树多:
点 拨 :
罢黜百家尊儒术, 儒家学说来治国, 主父偃上推恩令,
币制大乱 经济停滞 中央收入减少
经济
由中央统一铸 造货币
还有呢?
把食盐和铁器生产收归中央 五铢钱
众位卿家,最近比较烦,学派太 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
烦? 得我心神不宁啊!你们说我该怎么 办啊?…… 思想的不统一 不利于中央集权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背景(了解):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客观条件;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观条件;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其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1、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2、政治方面:①削弱封国势力(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
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
官员;建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利。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影响: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使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

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

★评价汉武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大一统措施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西汉进入最强盛时期。

但他连年征战,国力耗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

晚年下诏悔过,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总的来说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PPT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PPT设计

结果: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 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疆域空 前辽阔。
匈 奴
西春战战商周秋夏国国
秦西朝汉

王莽 篡权
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 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 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 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
济、社会变革,但失败。
汉初分封 的诸侯王的势 力逐渐膨胀, 对皇权构成了 严重威胁。
七国之乱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被平 定,但问题尚未彻底 解决,汉王室仍面临 着王国的威胁。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皇帝
中 央 统
辖 诸侯王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侯侯侯 侯 侯 侯
侯侯 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
汉代讲学图
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
大力推行儒学教
育,儒家思想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鼓励和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 生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方面,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术,限 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做法,对学术 发展非常不利。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定 公元前140年为“建元”,这一 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 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 纪年的方法。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 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景帝刘启 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 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 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 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 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加强皇权
思 想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 罢黜百家, 央集权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 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生于 公元前156年,死 于公元前87年, 在位54年。他的 一生见证了西汉 王朝的鼎盛。
秦 始 皇
汉 武 帝
朕建立第一个统一国家! 可你14年就亡了,俺汉朝持续四百多年! 长城是俺修的! 俺替你加长到一万里! 俺打过匈奴,维护国家统一。 可人家没对你称臣,匈奴主动同我和好 是我为你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可是还需我替你修补完善! 俺以“法”治国,反对者杀! 你残暴所以你死得早,俺独尊儒家所以俺江山常在!
政治方面:
1、诸侯王势力太强,威胁王权
2、丞相权利太大,皇族和官员难以 控制,不利于集权
思想方面: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为寻求更好的治国方法,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 安假如你是下列各派学说的代表,请您想办法向汉武帝 推荐本学派的优点。
• 法家:以法治国 • 道家:无为而治 • 儒家:仁和礼
情景再现
金缕玉衣
• 据考古学家考证,这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一件陪葬品,它 的名字叫“金缕玉衣”,由498片玉,用了1100克金线一片 一片串起来的。
诸侯王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 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从 “无为”到 “有为”
• (三)汉武帝的烦恼


B表现汉武帝对诸侯王的信任
C调解诸侯王各子弟的矛盾 D削弱王国势力,加强皇权
汉武帝汉武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
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保江山呢?
法家: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
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 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 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 敢诽谤皇上?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朝代 皇帝 பைடு நூலகம்出者 措施 影响
秦朝 秦始皇 李斯 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 化
汉朝 汉武帝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 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 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不同点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 对其他思想进行粗暴的 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 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 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 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 面的形成与巩固。
汉 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生养息。
含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影响: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经济基础。
提出者:董仲舒 含义: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位治国的指导思想 具体措施:1· 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 2· 大力推行儒家 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 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历史影响: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 两千多年。
•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西汉哲学家,今文 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人。专治《春秋 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 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 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 响长达2000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 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 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从而他提出了天 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相同点
1· 都加强思想控制,巩固 2· 都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 统治。 现。
董仲舒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 形势,建议汉武帝( B ) A· 休生养息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削弱诸侯国势力 D· 建立太学

83.30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83.30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精品课件
长安 太学
地方官学Biblioteka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力集中, 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匈 奴
西春战战商周秋夏国国
秦西朝汉
精品课件
东汉
王莽 篡权
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 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 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 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 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 但失败。
“诸不在六艺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其道,勿使并进。”
同时他认为“天人
儒家思想 举措
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相应”,天是万物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的主宰,皇帝是天 子,代表天意统治
中国封建时代人的民正,统人思人想都必须
思想上
独尊儒术 精品课件
服从皇帝的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
精品课件
1、阅读教材“七国之乱” 的相关材料, 你说、
说说 高祖刘邦的愿望实现了?
我说、
2、结合图片,说说他们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大?家说
诸侯 中央 诸侯
先“削” 后“平”
颁布了 “推恩令”
刘邦封王 七国之乱
景帝平乱 加强控制
武帝推恩 精品课件
解除威胁
诸侯 中央
诸侯
皇帝

央 诸侯王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侯 侯 侯 侯 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 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 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 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精管品课理件 。

第15课__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5课__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岳集中心校王欢【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汉朝的监察制度。

能力培养:1、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简单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培养:1、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强盛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而强盛又巩固了统一。

2、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

用投影仪展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两幅画像,说明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课前热身:(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秦朝哪一年灭亡?(3)、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后,于哪一年建立什么政权?定都哪里?3、合作探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武帝时,国力昌盛,为他施展雄才大略,发展大一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思想上,汉初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后,召集各地学者到长安,询问治国的方法。

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互动1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学者,被汉武帝召到长安,你设想说一说到会的可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最后汉武帝是如何决断的?生:到会的有法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到会的有道家学者,他会说“无为而治”。

到会的有儒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修改)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修改)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权力集中,经济发 展,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匈 奴
西春战战商周秋夏国国
秦西朝汉
守业更比创业难
秦时明月汉时关 滚滚黄河蓝蓝的天 壮士铁马将军肩 今气百眷出场难 女儿柔肠男儿胆 涛涛热血汗雨关 大漠无垠江湖远 暴雨静雷也如盼 美人泪杯中酒 天下人丈夫肩 风潇潇路漫漫 情切切雨绵绵 生死梦山河恋 君与臣 恩与怨 何必回头生往事 且把风流唱少年 万里江山千均担 守业更比创业难 美人泪杯中酒 天下人丈夫肩 风潇潇路漫漫 情切切雨绵绵 万里江山千均担 守业更比创业难
“君权神授”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和今后的中国
社会有何影响呢?
汉代讲学图
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思想 统一,巩固统治,使儒家思 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 会的正统思想。另一方面, 只发展一种学术,钳制了人 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皇帝
监督和 检举朝廷、 (中央) 都城和周边 司隶校尉 地区官员以 及皇族的举 止。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 方
刺 刺 刺刺 刺刺刺刺刺刺刺刺 刺 史 史 史史 史史史史史史史史 史
负责监视地方官员,和所 属郡国官员的行为。
二、经济方面
五钱
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 汉武帝还把盐铁生产和销售权收归中央。
增加收入,在经济上促进了大一统。
三、思想方面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各家学者来到长安, 询问治国方法。 ➢到会的法家的学者,他会说: ➢到会的的道家学者,他会说: ➢到会的儒家的学者,他会说: ➢······ 如果你是到会学者你会如何说服汉武帝推行自己学 派的治国主张?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局面-陈恒瑜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局面-陈恒瑜

思想方略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 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 央集权很不利。而道家主张无为,有为皇帝刘彻为巩固中央集 权,向大臣寻求建议。
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 还认为“天人相应”,皇帝是天子, 代表天意统治人民,人人必须服统治。 罢黜百家,“君权神授”,“大一统”
总结知识抒发启示,以情思境
任务: 用几句话总结自己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与启示,写在听写本上。
要求:总结准确、全面;启示深刻、独到。
时间:3分钟左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西汉王朝最终也走向灭亡。
这些帝王有功有过,都对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三国演义》开篇道: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剖析武帝雄才伟略,以情晓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方略
推行儒学教育
举措
在长安设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 教学内容是儒家经典(五经)。
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影响 加强了思想统一,巩固中央
集权,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
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剖析武帝雄才伟略,以情晓境
思想方略
任务: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合作,从文化角度 说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会产生怎样 的影响 ? 要求:简洁、准确、辩证(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时间:3分钟左右。
不费一兵一卒,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剖析武帝雄才伟略,以情晓境
政治谋略
2.建立“刺史制度”
目的: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内容:13州部,监视、汇报
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有储备
秦朝一统与文 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政 权措施(自主 学习)
基 础
新授知识
对汉武帝巩 固政权措施 的正确认识 正确评价汉 武帝
差 距
存在问题
对特定的历史 事件人物的认 识理解不足。
2.教法:
情景教学、材料导读 问题探究、教师讲授
1.学法: 研读材料、自主探究 角色体验、倾听讲解
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武将:哼,今日之河间王刘德实乃昔日之吴王刘濞,诸侯势力大必有篡夺 皇位之心,陛下应早做准备,及时削藩,末将愿先锋!
文臣:陛下不可着急,晁错当年为先帝削藩而死,先皇分封意在巩固我大 汉,盲目削藩必致皇室混乱,动摇汉朝统治;况且,河间王篡夺皇位查无 实证,我师出无名,臣建议对河间王多保持联系,安抚为宜! 主父偃 :陛下,臣倒有一计,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 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 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 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 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 汉武帝: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君权神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会采纳谁的建议,为什么? 在儒家的基础上吸收各派思想, 统一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 为了推行儒学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在长安设立了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 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立官学。 二、允许私人传授儒家学术
建德市大洋初级中学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说课人:何强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学法教法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反思
(一)课标要求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秦 朝 后 的 重 要 人 物 事 件
特定的历史条件
评 价 重 要 人 物 和 事 件
正确的唯物史观
对 历 史 进 程 产 生 的 影 响
(二)教材地位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建 立 和 发 展
1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秦始皇开创 大一统基业 汉武帝时代 的大一统格局 秦末农民起义 与汉朝的建立 开疆拓土 与对外交流
评价汉武帝,认识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依据:学生以感性为主,对问题难以全面理解,难度较大)
导入(史料)
1.如何导入?
武自 帝主 档学 案习 : 合 朝作 廷展 上示 一 : 合 宣作 室展 示 殿二 :
合 长作 安展 示 街三 :
2.如何掌握重点?
3.如何突破难点?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当今的大一统(思维拓展)
中国好皇帝---汉武帝
姓名 刘彻 在位时间 54年 朝代 西汉 民族 汉族 办公地点 长安(今西安) 家族名人
大 一 统 格 局 措 施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推恩令 刺史制度 司隶校尉 统一铸造货币,统一经营盐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
政治
经济 思想 其他
可从“军事、外交、个人文学”考 虑 设计: 竞选 评选中国好皇帝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4.如何升华主题?
六、教学流程——如何导入?
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汉书》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 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 ---司马光
设计:材料所指何人,如何评价 意图:论从史出,引出本课线索
---评选中国好皇帝,制作汉武帝名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 “推恩令”核心观点,深入了 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汉武帝这位有着宽阔胸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人格 魅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爱国奉献精神
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依据:新课标、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 )
难点: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识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诸侯王除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把王国封地 分给各个子弟建立侯国。
汉武帝说“此计甚妙”,妙在何处?
一、推恩令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被分成许多个小侯 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而且诸侯子弟对此心存感激。 二、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 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司隶制度)
汉武帝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大一统?
六、教学流程——如何突破重点?
结合教材P56、57及所给资料,模拟汉武帝为实现大 一统采取措施的场景 (要求:合情合理,生动形象,5分钟准备,2分钟展示) 场景1:朝廷上 场景2:宣室殿 场景3:长安街
1
合作探究 解决重点 设计角色:汉武帝 主父偃 武将 文臣
场景1:朝廷上
设计:一、汉武帝有什么烦恼? 二、文臣武将有何主张? 三、主父偃主张是什么? 意图:学习型小组,学生为主体
(朝廷之上)主要设计内容 汉武帝:近日河间王刘德声望很高,天下英杰都争相投奔他,刚刚朕问他 治国之道,他对答如流,还居然讲到历史上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得天下的 事情,真是气死朕了!
汉 武 帝
(盛 衰)
外 戚 王 莽
汉 外 光 戚 武 宦 帝 官 (改革失败) (东汉建立)
统治黑暗 名存实亡
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 想文化趋于一统
《礼仪》简 汉代讲学 刺史印
五铢钱
六、教学流程——如何升华主题?
汉武盛世
中国梦
1.寻找当今中国“汉武盛世”的身影 2.要实现中国梦,学习汉武帝的哪些精神?
承上启下 示范作用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三)教材内容 3.3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武帝继位前汉朝成就与隐患 (背景)
汉武帝 大一统
武帝继位后巩固政权措施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武帝后的汉朝 (西汉的衰弱、东汉的建立)
八年级学生对事物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直观有 趣的知识和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 力尚不健全,又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
小品短剧反应了当时哪些经济问题? 货币混乱 盐铁私营 中央财政困难 汉武帝如何解决经济上的问题?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大大加强了中央权力,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设计:通过短剧学习汉武帝经济大一统措施 意图:学习型小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汉书》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 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 ---司马光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 巡游无度。…… 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 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
(宣誓殿)主要设计内容 帝:众爱卿,今天让你们给朕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 葆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 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 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 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 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 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 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 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 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宣言 认识汉武帝,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感性认识 意图:
六、教学流程——如何突破重点?
好皇帝是如何“炼”成的?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武帝即位时,面临哪些问题?
一、政治: 诸侯王势力大,朝廷对各类官员监督不力;
二、经济: 币制混乱,民间私铸货币泛滥,盐铁私营;
无为而治,百家争鸣,政治思想不统一, 三、思想: 法制混乱,百姓无所适从;
设计意图:延伸内容,重在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思考。
政治
推恩令
设刺史
铸五铢钱 经济 经营盐铁生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
思想 文化
1.如何解决探究要求高而学生知识储备少、分 析能力弱的问题?
2.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老师讲授之间的时间分 配问题? 3.如何实现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的目标?
不当之处,多 谢各位老师批 评指正!
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对待儒家上有何异同?
秦始皇:“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产生哪些积极和消 极影响?
一方面,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 做法,对学术发展非常不利。
设计:通过短剧学习汉武帝文化思想大一统措施 意图:学习型小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盐商甲:掌柜的说笑了不是,想你是京城最大的盐商,光在京城的房产就 几十处,你比很多皇亲国戚还有钱呐,听说,前几天衙门还跑来问你借钱, 可有此事?
盐商乙:这些都是祖上留下来的资产,现在生意不好做呀,听说皇上已经 开始着手整顿我们民间贩卖盐铁的生意了,说不定明天我们就要失业咯! 趁现在要抓紧时间转行,开发新门路呀! 盐商甲:掌柜的说的有理,听说现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我们不如联合发 行出版物吧,卖卖四书五经,说不定能赚大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