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学)案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教学难点:1. 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2. 怎样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前的石拱桥图片,询问学生对石拱桥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并注意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重点讲解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石拱桥案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并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讲解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石拱桥的欣赏心得,并相互交流学习。

4. 课堂展示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石拱桥的欣赏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三、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石拱桥的结构示意图。

2. 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石拱桥的资料,了解石拱桥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8 中国石拱桥》01名师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8 中国石拱桥》01名师教学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屏幕出示课题:中国石拱桥)作者是谁呢?指名说,学生说对,屏幕出示作者。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二、出示目标(一)屏幕出示: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的请举手。

好!下面检查预习。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生字、解释词语(一)屏幕出示中国石拱桥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一、指名读生字,解释难理解的字词弧.形(hú)洨.河(xiáo)匀称.(chèn)河堤.(dī)记载(裁)(zǎi)暴涨.(zhǎng)推崇(chóng)惟妙惟肖.(xiào)(指名读生字,如读对一个,则白板出示一个生字的拼音,如读错,其他人纠正,可适当地结合图片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但不要与下面的解词重复,最后齐读两遍。

)二、解词1.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2.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3.巧妙绝伦: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没有能得上的。

(二)质疑问难: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请大胆举手质疑!(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过渡语:生字词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准确概括段落大意。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教学难点:掌握说明事物要突出事物特征,准确选取事例的说明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自己所知道的桥,让后简单分下类,看下什么桥是石拱桥,这样首先对石拱桥有所了解。

然后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一看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初读文章,整体把握(15分钟)1、初读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本文的说明对象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式优美艺术水平高2、说明对象既然是中国石拱桥,文章第1、第2小节介绍一般石拱桥似乎就有些多余,那么第1、第2小节能不能去掉?先从整体上介绍一般的石拱桥的共性,对石拱桥有大致的了解,后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既能够使读者了解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更能对中国石拱桥的特性有深刻的印象。

3、文章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整体上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说明?第3-8小节举例子赵州桥、卢沟桥4、文章结尾第9、第10小节分别介绍了什么?第9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第10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现代发展三、比较阅读,大同小异(25分钟)1、文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那么作者为什么选取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例子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用这两个例子能否说清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的?)赵州桥卢沟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2、既然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能否只选取其中一座桥来介绍?这样介绍不是更简洁吗?(可从造型结构和介绍侧重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赵州桥卢沟桥造型结构拱上加拱联拱介绍侧重历史最悠久,设计很科学艺术价值高,历史意义大3、阅读4-6小节,思考:作者围绕赵州桥时说明顺序具体是怎样的?赵州桥:先总写赵州桥的整体情况,再分四个方面具体介绍赵州桥的特点4、介绍卢沟桥时与介绍赵州桥时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卢沟桥:先总写卢沟桥的情况,再具体写桥的与众不同之处共同点:先简要介绍总体情况,后重点介绍主要特点5、小节:说明文中选取事例要既有代表性,能体现说明对象的共性,又能在说明对象的特征方面有所侧重,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积累有关桥梁的知识。

3.激发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决措施】通过课文朗读、品味语言完成【导入新课】师: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生:学生观看与桥有关的图片。

(学法指导:营造氛围)【整体感知】师: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文章介绍了哪些桥?生:学生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学法指导: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学习】师:1.指导学生如何默读。

2.找学生交流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生:1.默读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3.概括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学法指导:默读探究)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

板书:出现—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

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合作探究】师:1.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生:1.朗读语句,勾画喜欢的语句。

2.从说明方法赏析语句。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法指导: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师生点评,总结方法。

)【拓展延伸】师:仿照《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手法,选择自己最喜爱事物,进行介绍。

点评学生佳作。

生:学生自主写作。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及运用的规律。

3.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

4.学习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学会品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

通过比较赵州桥与卢沟桥的特点异同,让学生了解说明文中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应该注意的两个规律,即一是被说明对象有几种类型,一般说来,就应相应地举出几个例子;二是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考虑所举例子的代表性,代表性的标准之一,就是所举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2.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而本文语言在准确性上更突出,因而将分析本文语言准确性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分析语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分析的方法,教会学生用"删除法"来品析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桥的解释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桥,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学生七嘴八舌答:公园里的九曲桥,长江大桥,河上的一般桥,立交桥,江南的小桥等等。

同学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请你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桥?学生思考回答。

你们知道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如何解释桥的么?他风趣地将桥解释为"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

多么形象的解释啊!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桥梁当中,主要有梁桥、拱桥、吊桥三大类型,而拱桥极为常见。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茅以升写的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学习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研读课文,总结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1.自读全文,添加修饰成分。

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在题目"中国石拱桥"前面添加修饰成分。

分析时,要结合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2.概括特点。

在添加修饰成分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教案名称:《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2. 学习石拱桥的制作过程;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与特点;2. 石拱桥的制作过程;3. 学生团队合作制作石拱桥模型;4. 学生展示和评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石拱桥的样式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喜欢中国石拱桥吗?为什么?第二步:知识讲解1. 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2. 向学生介绍石拱桥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建桥流程等。

第三步:团队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括策划、设计、负责制作等角色;2. 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始制作石拱桥模型;3. 鼓励学生共享意见和合作,解决困难。

第四步:展示和评价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石拱桥模型,并介绍他们制作过程中的体会;2. 学生们根据设计的美观性、稳定性和创新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3. 指导学生总结制作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石拱桥的样式和特点;2. 材料和工具:纸板、胶水、剪刀等。

评价方式:1. 学生团队展示的石拱桥模型的美观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 学生对于制作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或带领学生参观石拱桥,深入了解其历史和制作技术;2. 组织学生参加石拱桥建模比赛,增加学生竞争激情和学术创新能力。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明确本文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本文构造(分为三部分)2、明确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并且运用了逻辑次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重点)3、熟知本文运用的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领会说明文正确、周祥的语言(重点)教课假想《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与建筑园林、名胜遗迹有关的说明文。

在七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了初步认识,所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不必再反频频复讲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本课是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

我以本课的说明事物的特点为线索,指引学生自主找寻赵州桥和泸定桥运用了何种说明次序和哪些说明方法表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剖析本文的语言,让学生领会说明文正确、周祥的语言。

教课课时:2个课时教课工具粉笔、黑板、多媒体教课方法讲解法、谈论法、发问法教课过程一、导入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随地可见,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种类的桥呢?(引出石拱桥,出示石拱桥的图片)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请同学们看看图片,谈谈你眼中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刚才回答能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一同随着茅以升先生学习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看看中国石拱桥究竟有什么特点,为何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二、作者简介茅以升是我国有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

他踊跃倡议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批的科普文章。

茅以升一世学桥、造桥、写桥。

他在中外报刊发布文章200余篇。

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到现在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

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三、初步感知,理清构造1、.迅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阻碍, 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热门)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热门)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热门)《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实用教案】创意说明:这篇文章是说明文,学生可能有点畏难情绪,本设计通过学生扮演三种感兴趣的不同身份的人,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说明文文体特征的认识、对说明文学习方法的尝试。

三种身份,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运用,由感性到理性,重点突破实物说明文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当解说员──向你介绍文中的桥学生读好课文,各抒己见。

师生讨论,明确:解说时,必须紧紧抓住桥的特点来说,文章首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即──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外,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惊人的成就,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解说时,要说清楚桥的特点,如赵州桥:到现在有1300多年了,全长37.4米,桥的形状是象一张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另外,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石栏石板也雕刻的古朴美观。

卢沟桥:距今800多年了,从没出过事,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八米,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有名的少见的联拱石桥。

在解说时,要注意两座桥的不同点,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而且制造奇特,拱上加拱的设计很有特色。

卢沟桥除了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外,和赵州桥不同的是,它是联拱石桥,各拱相联。

小结:通过当解说员,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通过解说两座桥的特点,我们又明白了,当你要向别人介绍某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把握同一类事物的特征,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每个事物都有“个性”,同时又具备同类事物的“共性”,“共性”又存在于“个性”之中,抓一类事物的特征,就是在诸多的“个性”之中找“共性”。

《中国石拱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石拱桥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

(2)能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代表作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石拱桥在交通运输和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和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石拱桥的基本概念:介绍石拱桥的定义、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

2. 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介绍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起源、发展过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3. 石拱桥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分析石拱桥在古代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4. 石拱桥的保护与传承:讨论石拱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发扬石拱桥的特点。

5.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石拱桥在交通运输和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石拱桥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代表作品。

(3)石拱桥在交通运输和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

(2)石拱桥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石拱桥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作用等内容,传授相关知识。

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石拱桥的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石拱桥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石拱桥在交通运输和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第一章:石拱桥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认识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石拱桥的起源:介绍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石拱桥的发展:讲述石拱桥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

石拱桥的地位:分析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文献资料,分析石拱桥的特点和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石拱桥在古代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石拱桥起源和发展的理解。

第二章:石拱桥的结构与构造2.1 教学目标了解石拱桥的结构和构造特点。

认识石拱桥在古代建筑中的技术创新。

2.2 教学内容石拱桥的结构: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组成部分。

石拱桥的构造:讲述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和工艺。

技术创新:分析石拱桥在古代建筑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石拱桥的结构和构造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石拱桥的组成部分和建造技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石拱桥技术创新的原因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石拱桥结构和构造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石拱桥的审美与艺术价值3.1 教学目标了解石拱桥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认识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美学贡献。

3.2 教学内容石拱桥的审美特点:介绍石拱桥的线条、比例和造型等方面的审美特点。

石拱桥的艺术价值:讲述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价值。

美学贡献:分析石拱桥对后世建筑风格的影响和贡献。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石拱桥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了解石拱桥的线条、比例和造型等方面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石拱桥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贡献和影响。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掌握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著名实例及其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石拱桥。

(3)采用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中国石拱桥艺术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中国石拱桥的著名实例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著名实例及其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观察:展示不同类型的石拱桥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实例分析:分析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实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等,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石拱桥的特点和差异。

4. 小组讨论和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石拱桥的保护和文化价值,并进行报告。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图片观察:展示不同类型的石拱桥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实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等,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4.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石拱桥的特点和差异。

5. 小组讨论和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石拱桥的保护和文化价值,并进行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著名实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研究报告、绘画作品等,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应用能力。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世界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概括石拱桥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如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石拱桥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了解石拱桥的历史、特点。

三、深入解读1.分析文本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a.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数字,体会列数字的说明作用。

b.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打比方,体会打比方的说明作用。

c.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举例,体会举例的说明作用。

2.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a.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b.让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石拱桥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拱桥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哪些方面的智慧吗?二、深入解读1.分析石拱桥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a.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描述,理解石拱桥的设计原理。

b.让学生分析石拱桥的建造过程,了解其施工技术。

2.分析石拱桥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a.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描述,理解石拱桥的历史地位。

b.让学生分析石拱桥的文化内涵,体会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三、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座石拱桥,并说明其设计理念。

2.学生展示设计方案,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石拱桥的说明文。

2.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重点:(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1、位置;2、形态、3、结构、4、材料、5、周围环境、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1)历史悠久;2)非常雄伟;3)制造奇特;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

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整体把握课文教学过程: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第一章: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使学生理解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中国古代石拱桥的代表作品。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石拱桥的图片和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石拱桥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情况。

第二章:石拱桥的结构与设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

使学生能够分析石拱桥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石拱桥的基本结构组成。

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2.3 教学方法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石拱桥的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分析石拱桥的结构与功能。

2.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和分析石拱桥结构的能力。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情况。

第三章:石拱桥的装饰艺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装饰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石拱桥的装饰艺术价值。

3.2 教学内容石拱桥的装饰艺术形式和题材。

著名石拱桥的装饰艺术特点和评价。

3.3 教学方法展示著名石拱桥的图片和装饰艺术细节。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欣赏和评价石拱桥的装饰艺术。

3.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和欣赏石拱桥装饰艺术的能力。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情况。

第四章:石拱桥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使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石拱桥的建议和措施。

石拱桥的保护意义和现状。

石拱桥的传承价值和文化意义。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石拱桥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学生提出保护石拱桥的建议和措施。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提出保护石拱桥的建议和措施的情况。

第五章:著名石拱桥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石拱桥的案例。

使学生能够分析著名石拱桥的特点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选择几个著名石拱桥进行案例分析。

分析著名石拱桥的结构、装饰艺术等特点。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石拱桥设计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石拱桥结构和建筑技术的认识1.2 教学内容中国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作品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技术创新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石拱桥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石拱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石拱桥,增强直观感受和认识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石拱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模型:展示石拱桥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结构和技术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石拱桥案例和相关信息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石拱桥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兴趣讲解:讲解石拱桥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知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石拱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石拱桥,增强直观感受和认识总结:总结石拱桥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3.2 教学安排第1周:介绍石拱桥的定义和作用,讲解石拱桥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知识第2周:分析典型石拱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3周:组织学生参观石拱桥,增强直观感受和认识第4周:总结石拱桥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石拱桥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石拱桥的直观感受和认识水平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同行评价:邀请同行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吸取意见和建议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石拱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投影和展示模型:制作石拱桥的模型,用于实地考察和展示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站和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5.2 参考资料《中国石拱桥》教材:提供石拱桥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知识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提供深入研究和了解石拱桥的参考资料实地考察报告和案例分析:提供实际考察和案例分析的经验和教训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石拱桥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石拱桥建筑的最新发展和技术组织学生参观石拱桥建筑工地,了解石拱桥建筑的施工过程和技术6.2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石拱桥对世界石拱桥建筑的影响和贡献鼓励学生比较中国石拱桥与其他国家的石拱桥建筑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石拱桥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保护和传承问题第七章:教学安全与注意事项7.1 教学安全确保实地考察的安全,提前了解和评估考察地点的安全状况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如安全帽、手套等遵守考察地点的安全规定和指示7.2 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石拱桥建筑的特殊结构和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尊重实地考察地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注意保护环境,不随意破坏或污染考察地点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学反思定期反思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考虑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8.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补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准确性第九章:教学评估与反馈9.1 教学评估进行定期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估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使用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9.2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定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促进教学专业发展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总结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回顾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现情况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效果,评估教学策略和计划的实施情况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反思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0.2 教学展望根据教学总结的结果,提出教学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展望未来的教学机会和挑战,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鼓励学生继续对中国石拱桥的兴趣和研究,促进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教学目标与内容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深入理解,以及学生对中国石拱桥设计和结构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第一章: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1.1 了解石拱桥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石拱桥是由石头拱券构成的桥梁,它是一种古老的桥梁建筑形式。

讨论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如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1.2 探讨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石拱桥起源于古代中国,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分析石拱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改良,如唐代的赵州桥和宋代的卢沟桥。

第二章:中国石拱桥的著名案例2.1 研究赵州桥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探讨赵州桥在中国石拱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 探索卢沟桥学习卢沟桥的建筑设计和艺术价值。

讨论卢沟桥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第三章:石拱桥的结构和设计原理3.1 学习石拱桥的结构组成了解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包括桥台、拱券、桥面等部分。

探讨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2 探索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学习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如拱券的受力分析和平衡原理。

讨论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第四章:石拱桥的建造和维护4.1 了解石拱桥的建造过程探讨石拱桥的建造步骤,包括选址、设计、采石、砌筑等环节。

分析建造石拱桥所需的工具和技术。

4.2 学习石拱桥的维护和保护了解石拱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损坏原因。

探讨石拱桥的维护和保护方法,如加固、修缮和保护措施。

第五章:石拱桥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探索现代石拱桥的设计和建造学习现代石拱桥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

分析现代石拱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讨论石拱桥的保护和传承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石拱桥这一文化遗产。

分析石拱桥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六章:石拱桥的力学原理与应用6.1 介绍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探讨石拱桥的受力分析,包括压力和弯曲力的分布。

解释拱桥如何通过拱脚的扩散力来支撑桥面和承受重量。

6.2 分析石拱桥力学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力学原理来设计石拱桥的结构和尺寸。

讨论石拱桥设计中的结构优化和材料选择。

第七章:石拱桥的雕刻艺术与文化价值7.1 研究石拱桥的雕刻艺术探讨石拱桥上的雕刻装饰,如狮子、莲花等图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

18中国石拱桥设计说明《中国石拱桥》是一篇教读课文。

此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点是掌握各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将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得清楚明白。

因此,老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以此文为例,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结构的条理性,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此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梳理、分析说明顺序,借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目睹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与建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昇所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雄跨.(kuà)记载.(zǎi)洨.(xiáo)河残损.(sǔn)匀.(yún)称古朴.(pǔ)张(zhuó) 饮涧.(jiàn) 桥墩.(dūn) 推崇.(chóng)侵略.(lüè) 序幕.(mù) 巧妙绝伦.(lún) 交头接.(jiē)耳惟妙惟肖.(xiào) 独.(dú)一无二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名师及其作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对桥梁设计和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中国石拱桥的名师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点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文化和名师作品。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石拱桥的名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设计和建筑特点。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国石拱桥的名师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教学资源: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名师作品和相关信息。

教案手册: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二、第一章: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教学内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起源和发展阶段中国石拱桥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发展过程。

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起源和发展阶段,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三、第二章:中国石拱桥的名师及其代表作品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名师及其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中国石拱桥的名师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名师代表作品介绍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名师及其代表作品。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石拱桥的名师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设计和建筑特点。

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名师及其代表作品,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名师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四、第三章:中国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点。

2. 教学内容:中国石拱桥的建筑技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艺术特点介绍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点。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石拱桥名师比赛教案设计课时安排:45分钟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石拱桥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中国著名石拱桥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视频素材:准备关于石拱桥建造过程和背后的故事的视频。

3. 活动材料:准备模型材料,如纸板、塑料等。

4. 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包括内容完整性、创意性、表达清晰度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著名石拱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石拱桥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石拱桥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石拱桥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3.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石拱桥建造过程和背后的故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石拱桥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座他们感兴趣的中国石拱桥,进行讨论和资料收集。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选择的石拱桥的相关信息,包括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意义等。

6. 评价与反馈: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石拱桥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作业布置2.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可以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教学效果,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短文,评估他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价标准:1. 内容完整性:学生能够准确地介绍所选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石拱桥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并欣赏石拱桥的艺术价值。

1.2 教学内容(1)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3)中国著名的石拱桥介绍;(4)石拱桥的艺术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石拱桥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2.1 教材和参考资料选用《中国古代建筑史》等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2.2 教学工具PPT、图片、模型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石拱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石拱桥的兴趣。

3.2 讲授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介绍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讲解石拱桥从起源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3.3 讲解石拱桥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通过PPT展示石拱桥的结构图,讲解拱桥的受力原理、建筑材料等。

3.4 案例分析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等著名石拱桥的特点和建造背景,分析其设计巧妙之处。

3.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石拱桥在古代建筑中的意义,以及石拱桥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3.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查找其他著名石拱桥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石拱桥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审美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至少一座著名石拱桥的建造背景、特点和价值;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石拱桥在古代建筑中的意义;六、教学活动设计6.1 互动环节一:石拱桥知识问答目的:检验学生对石拱桥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方式: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给予分数。

内容:石拱桥的起源时间、主要特点、结构组成等。

6.2 互动环节二:石拱桥设计竞赛目的:提高学生对石拱桥设计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本文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理清本文结构(分为三部分)2、明确作者以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并且运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重点)3、熟知本文运用的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重点)教学设想《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笫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的说明文。

在七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了初步了解,所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无须再反反复复讲授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本课是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学生理解起来并无太大难度。

我以本课的说明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州桥和泸定桥运用了何种说明顺序和哪些说明方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分析本文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教学课时:2个课时教学工具粉笔、黑板、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随处可见,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类型的桥呢?(引出石拱桥,出示石拱桥的图片)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请同学们看看图片,说说你眼中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刚刚回答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跟着茅以升先生学习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看看中国石拱桥到底有什么特征,为何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二、作者简介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长江大桥的建造。

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

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

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

著有《钱塘江桥》、《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三、初步感知,理清结构1、•快速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容。

2、本文的说明事物是什么?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州桥和卢沟桥?(中国石拱桥,州桥和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的代表)3、快速默读课文,本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形状、特点:成弧形,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第二部分(第3-8段):举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本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3段):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分布广泛。

第二层(第4—5段):以州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9段):分析中国石拱桥有这样光辉成就的原因第四部分(第10段):我国解放后桥梁事业的发展,并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4、根据刚刚给课文分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特点吗?具体分析。

(总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这一段,说明了世界桥梁史上所有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这是总的方面。

入后即说到个别: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再往下说,又以中国的石拱桥为总的方面,以传统的石拱桥和解放后新建的石拱桥为分的方面(两方面)进行说明。

这是写《中国石拱桥》的总的思路。

)5, 在总分的整体结构中,包含了几个结构的构件,请举例说说。

(第一段:总分事例式。

第一句是总写,后面两句是分写,举出两个事例说明桥与“虹”的关系,全段的总说很精练,分说很生动,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第五段:总分要点式。

总说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分别用(一)、(二)、(三)、(四),四个分点来说明州桥的特点;第九段:总分主次式。

所问为本段的总说,答为分说,分别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说明原因)6, 阅读课文1、2段,总结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7, 中国石拱桥和世界普遍的石拱桥的特点一样吗?同学们刚刚看图总结出的特点是否正确呢?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

(课文第三段。

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板书: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8, 为什么我国石拱桥会有不少惊人的杰作呢?(课文第三部分)9、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容。

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石拱桥待点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研读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本课的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石拱桥具体有什么特征、这节课,老师设计了四个问题,我们一起在文中寻找答案。

一、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在介绍时,应该说清楚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使读者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荻得一个正确的概念。

《中国石拱桥》是抓住事物的实质,有目的地进行说明,我们知道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中国石拱桥,那重点突出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征?作者是如何突出的?(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作者通过举例子的方式,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顺便复习了上节课容)1. 试以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课文第四、五段。

州桥历史悠久,结构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弓。

②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③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④全桥结构均匀。

体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大小不一)2. 根据四五段的容,划出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3. 作者是如何说明卢沟桥的特点的?(课文6、7, 8段卢沟桥的结构特点: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 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4•作者以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那它们之间除了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征外,是否有不一样的地方?(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两座桥的。

但各自侧重点不一样。

)二、说明文说明事物就是要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有步骤、有层次的逐一说明,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说明对象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它的条理安排是怎样的?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顺序。

它是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在逻辑关系来说明的一种顺序。

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从原因到结果;4•从整体到部分;5•从特点到用途;6•由个别到一般;7.由具体到抽象等。

(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例如“由一般到特殊”: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一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一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

又如"由整体到局部”:"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整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

再如“由先到后”:"旅人桥”、"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逻辑顺序)。

以上说明顺序很多时候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相互综合运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座桥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

)1.作者在介绍州桥的特点时,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的特色与四周景色配合的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州桥的四个特点中,②、③是不能互换的。

因为大拱两肩上的两个小拱既是州桥首创肩拱的主要特点,又是从外观上直接可以看到的美观形式。

而28道拱圈,则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且需在桥的底部才可以看到。

所以作者是按其特点的大小介绍而不是按拱的大小介绍)三、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要准确地如实地反映所要说明的事物, 就应该做到语言运用上的准确,遣词造句要实事.恰如其分,不模棱两可。

《中国石拱桥》确实是这样,有表示估计、表示程度、表示时间等限制作用的词语,根据这几种类型找岀文章中相应的词语,并说说其为什么具有准确性?(由学生自主寻找,老师补充。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课后习题第二大题答案1.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意思是有文字记录的, 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 "几乎"这里表示一种约数,强调了石拱桥分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这样写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否则就与事实不符。

4.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表明这种情况就是在文中所指的时间节点上成立。

"可算” 是一种推测,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

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对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释是:先写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

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因而''不但” “而且"这两个关联词,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们来确定它们的递进关系)四、事物的特征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作为说明文,要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具体,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釆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运用。

《中国石拱桥》一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有什么具体作用?(学生自主寻找,教师补充)(部分参考)(1)列数字: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6米,中部略窄,宽9米。

(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州桥"雄伟”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