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数据分析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利用近五十年中国的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变化规律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我们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广泛关注。
气候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高温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近五十年中国的气象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中国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规律: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在近五十年以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高温事件的增加,特别是极端高温的发生频率大大提高。
研究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高温事件的重点区域,这可能与区域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水平有关。
此外,高山区域的极端寒冷事件也有所增加,可能与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这些极端温度事件的增加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总体而言,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既有增加的趋势,也有减少的趋势。
研究发现,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加趋势,而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则呈现减少趋势。
这可能与地形、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等因素有关。
在季节变化方面,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在夏季和秋季较为突出,而冬季和春季相对较少。
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不仅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对洪涝灾害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不同地区的极端事件变化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中国不同地区的极端事件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和强度的增强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极端事件的检测、评价方法以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极端事件。
极端事件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气象要素出现的极端的现象。
常见的极端事件包括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
温度极端事件通常被定义为空气温度超过某个阈值的事件,例如,气温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零摄氏度。
降水极端事件则是指降水量超过某个阈值的事件,例如,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事件。
为了检测和评价极端事件,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百分位数。
通过计算特定气象要素值的百分位数,可以确定是否出现了极端事件。
例如,当一天的气温超过了90%的历史纪录值,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温度极端事件。
另外,一些评价指标,如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指数,也可以用来衡量极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在研究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时,科学家们使用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
他们发现,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夏季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同时,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也有所增多。
这些极端温度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农业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降水方面,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一些地区的暴雨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导致水灾和洪涝的发生。
而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导致旱灾和水资源的短缺。
这些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模型的预测显示,未来极端事件的发生和强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观测系统,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时空分辨率。
《2024年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范文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篇一一、引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我国的气候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日益频繁,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未来极端降水的可能变化趋势。
二、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我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总体上,南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较为频繁,而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同时,沿海地区和内陆湖泊周边地区也是极端降水的高发区。
此外,山区和平原区的极端降水分布也存在差异,山区由于地形复杂,极端降水事件更为频繁。
2. 时间分布特征我国极端降水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
夏季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期,尤其是夏季的暴雨和洪涝灾害。
此外,我国还存在着一些特定的极端降水事件,如连续多日的暴雨、连续干旱后的突然暴雨等。
从年际变化来看,近年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三、未来预估根据国内外多家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继续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温升高、大气环流变化等因素所引起的。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南方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将更加频繁,北方地区的干旱和洪涝灾害也将更加严重。
此外,未来我国还将面临更多的突发性极端降水事件,如短时强降水、冰雹等。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2. 加大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 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4. 推广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速度。
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五、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未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呈上升趋势。
黑龙江省夏季极端降水和暴雨变化规律的分析
了区域 间降水 的 分布 不均 , 同时 也使 得 酷热 、 干旱 和 江省气 象信 息 中心 。
洪 涝 等极 端气 候 事件 增加 l 】 - 2 ] 。而极 端 事件 频 发 与 降 2 阈值 的确 定及划 分 水 特 别是 极端 强 降水 事 件 时空分 布 发 生 变异 有 着密 气象 上通 常把 日降水量 超过 5 0 mm降 水事 件 称 切 的关 系[ 3 1 。我 国西 部 、 长江 中下游地 区 、 以及西 南 和 为暴 雨 .把 日降 水量超 过 2 5 m m 的降 水事 件称 为 大
第3 0卷
第 3期
黑 龙 江 气 象
HE I L ONG J I A NG ME T E OROL OG Y
V0l _ 3 0 No . 3 S e p t .2 01 3
2 0 1 3年 9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2 5 2 X ( 2 0 1 3 ) 0 3 - 0 0 1 0 - 0 3
大于 暴 雨 的 贡 献 。
关键 词 : 阈值 ; 极 端 降水 ; 暴 雨;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 P 4 6 3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 言
华 南 沿 海 的部 分 地 区极 端 强 降 水事 件 增 多 明显 , 而
极端 降水 具 有 时间 短 、 突然 性 强 、 降 水量 大 等特 华 北 和 四J I i 盆 地极 端强 降水事 件 呈显 著 减少 趋 势[ 4 1 。
1951-2015年太原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研究
进行排序(升序、,取第90个百分
为
下限,间隔为22d,即三周无有
时作为极端 事件的
下界.
图2为1951—2015年太原市有效降水极端间隔频数年际变化•从年际变化上看,近65 a太原市有效降
水极端间 数呈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 2 d/10 a,达到了 a = 0. 05的显
验水平•从年代际变化
上看,根据5 a
第20卷 第2期
太原 师范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20 No.2
2021 年 6 月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 2021
*1951—2015年太原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研究
赵德一】,钞锦龙】,颜 饪2,韩源源】,马义娟】,吴林栋3 (1.太原师范学&地理科学学&山西晋中030619,2. t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t京100875,
的日期,降水间隔计算与后一次有效降水的间隔的年最大值.
极端降水量:4h降水量达到25 mm及以上,视为一次极端降水事件发生.
极端降水总量:年内出现每一次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总和.
极端
数: 年
每一次极端 事 的 数
最大降水量:年内极端降水事件中的最大值.
最大降水量出现日期:年内极端降水事件最大值出现的日期.若年内出现1个以上的最大值,选取最早
图3为1951—2015年
有
间隔年内最大值变化趋势•从年际变化上看,近65a来,太原市有
效降水间隔日数年内最大值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年际倾向率为一9. 3d/10a,达到a = 0. 01的显著性检验水 平•从年代际变化上看,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间隔日数相对偏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1961—2017年铜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7年铜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一、总体情况1961-2017年间,铜仁市平均年降水量为1,321.5毫米,最大值出现在2002年,为1,716.7毫米,最小值出现在1962年,为986.6毫米。
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整个时段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1980年至今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山地地势高,降水量较大,南部平原地势低,降水量较小。
二、季节变化铜仁市的季节降水分布明显,年降水量的60%-70%集中在夏季,其中6-8月份为主要降水期。
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的降水量较少,分别为年降水量的10%和15%。
冬季(12-2月)降水量也较少,约占年降水量的5%。
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夏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
三、降水强度变化降水强度是指降水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单位时间内雨量大小。
1961-2017年间,由于铜仁市的气候系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各年降水强度变化幅度较大。
统计结果表明,近30年来,江口、石阡、思南、沿河等地区的降水强度有所增加。
四、极端降水事件变化极端降水事件对铜仁市水资源安全和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1961-2017年间,铜仁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和洪涝灾害。
其中1998年、2002年、2003年和2013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铜仁市经济和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
近年来,铜仁市加强了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旨在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冲击。
综上所述,铜仁市的降水变化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其不同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铜仁市的水资源特点和水环境变化趋势,为保障铜仁市的水资源安全和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范文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篇一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量化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国际气象组织、各国气象局、科研机构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
三、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分析1. 温度变化:根据近百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数据,我们发现全球温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2. 降水分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降水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增多,而部分地区则面临干旱等问题的困扰。
3. 碳排放:全球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主要来源。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四、极端天气事件量化分析1. 热带气旋:近年来,全球热带气旋活动增强,影响范围扩大。
通过统计不同地区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和登陆频率,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其变化趋势。
2.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
通过对历史洪涝灾害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了解其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
3. 干旱:干旱是全球许多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分析干旱发生的时间、范围和持续时间,可以了解其对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明显,且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2.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针对此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各国应共享气候数据、技术成果、研究成果等信息,制定统一、协调的气候变化政策。
瑞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趋势预估研究
瑞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趋势预估研究摘要:文章选用选用1957—2020年瑞丽市国家基本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实测数据。
通过计算选取8个极端降水指数对其进行气候倾向率分析,利用5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及R/S预测分析预估瑞丽极端降水指数未来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过去64年来瑞丽极端降水事件呈增长趋势,旱涝两极化增强,大尺度大气环流对瑞丽极端降水影响明显,瑞丽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呈增长趋势。
关键词:瑞丽;极端天气;时空变化;大气环流;趋势预估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文章选用1957—2020年瑞丽市国家基本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实测数据。
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数据集。
1.2 研究方法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极端温度、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选取趋势明显,显著性强的极端降水作为研究分析重点,根据变化趋势参照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的极端降水指数标准,结合研究区域降水特征,选取了8个极端降水指数来进行分析,这8种极端降水指数大致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为极端降水量指数,包括年降水量(PRCPTOT)、最大1d降水量(RX1day)、连续5d最大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p);第二类是极端降水日数指数,包括暴雨日数(R50)、持续干燥日数(CDD)、持续湿润日数(CWD);第三类为降水强度指数,包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极端降水指数。
通过趋势分析研究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倾向率大于零时表示极端降水事件呈上升趋势,反之呈下降趋势;利用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来对极端降水指数进行突变检验分析;利用年降水量距平与标准的比值来判定年降水量异常年份(若该比值≥1或≤ -1,即为异常偏高或偏低;若该比值≥2 或≤ -2,即为典型异常偏高或偏低);对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因子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小波变换来分析与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的机理关系;对于未来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利用R/S分析方法计算Hurst指数来预测未来研究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Hurst指数体现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尤其反映了序列中隐藏的长期趋势,统计学上称为长期记忆。
澜沧江流域近51年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
第30卷第11期2 0 1 2年1 1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11Nov.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11-0001-05澜沧江流域近51年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史婉丽1,禹雪中1,冯 时1,廖文根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摘要:基于澜沧江流域1960~2010年3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比阈值法定义了不同站点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和严重干旱频率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呈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极端降水事件整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各指标均呈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德钦站以南的澜沧江中下游地区为干湿事件发生较频繁的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在气候的长期变化过程中还存在突变现象。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Mann-Kendall检验;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中图分类号:P426.6;P954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2-04-24,修回日期:2012-06-0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1BAC09B07-2)作者简介:史婉丽(197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E-mail:shiwanli_sweet@126.com通讯作者:廖文根(1962-),男,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为水环境,E-mail:liaowengen@Giwp.org.cn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洪涝、干旱、暴雨及极端温度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1,2]。
对极端降水的观测研究发现,极端降水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3,4]。
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前后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降水 的 GP G n rl e ae i r uin重现值 , 论 了气 候变 暖前后 我国南 方冬季极 端 降水事件 的变化 。 D( e ea zdPrt s i t ) i oD tb o 讨 结果 表 明 , 国南 方冬季 气候 变暖 的突变发 生在 1 9 我 9 1年前后 , 且气候 变 暖后我 国南方冬 季 的极 端降 水强度 普遍 有所增 加 。利用 NC PNC R再分 析资料 进一步 分析气 候变 暖前后 的环流 场特征 ,发现 东亚热 带冬季 E/ A
第 2卷 第2 7 期
21 0 1年 0 4月
J 0URNAL 热 带 气 象 M 学 报 OF TROPI CAL ETEOR0LOGY
、 1 7NO2 ,. . . o2
Apr, 201 . 1
智协飞,张玲 ,潘嘉露.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前后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 J 热带气象学报,2 1 ,2() 1612 ] 0 1 72: 6.7
文献标识码 :A Do:1 . 6  ̄i n10 —9 52 1 . .0 i 03 9 .s . 44 6 . 0 0 4 9 s 0 012 中图分类号 :P 6 4
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
1 引
言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IC 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 PC 10 - 2 0 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的 10 a 96 05 0 线性趋
2 期
智协飞等 : 国南方冬 季气 候变暖前后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我
17 6
日数呈增加趋势 ,但华北地区降水趋于减少 ,主 要表现为强降水 日 数减少( 部分测站显著减少)] [。 就全国平均而言 ,总的降水变化趋势并不 明显 , 但雨 日 有所减少[ 1 这一特点表明 , 8。 降水 总量不 变或增加而频率减少意味着降水强度有加 大的趋
1960—2014年内蒙古极端天气事件趋势分析
1960—2014年内蒙古极端天气事件趋势分析1960—2014年内蒙古极端天气事件趋势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农牧业区域,其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1960年至2014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该区域的极端天气事件进行趋势分析。
首先,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内蒙古的温度变化明显,无论是极端高温还是极端低温事件都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
特别是在近几十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内蒙古的极端高温事件明显增多。
这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畜牧业来说,高温天气容易导致牧草减产,牲畜生病甚至死亡,给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困扰。
其次,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1960—2014年的降水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内蒙古的降水量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
然而,在这个总体增加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更频繁的极端降水事件,即暴雨、暴雪等。
这些极端降水事件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当地的交通、农田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风速变化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我们发现内蒙古的平均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吻合,因为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导致大气层的稳定,从而减小局地的风速。
然而,虽然整体风速减小,但我们也发现了更频繁的强风和风沙天气事件。
这些极端的风速可以导致沙尘暴和风灾,给农田、道路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最后,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干旱事件进行了分析。
通过统计资料,我们发现干旱事件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
特别是近年来,干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
这对农田的耕种和牲畜的饮水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导致农产品减产和农民生活困难。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应对干旱事件,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推广抗旱作物等措施。
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
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丽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由于其地处高原地区,丽江的气候条件相对较为复杂,极端气候事件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丽江的气候状况。
一、丽江的气候特点丽江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受到青藏高原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气温适中,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降水量集中在6-9月,其余时间相对较少。
受气候环流影响,丽江存在着较为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暴雪、冰雹、龙卷风等。
二、极端气候指数的定义极端气候指数是指用来描述一定时间段内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统计指标。
常用的极端气候指数包括但不限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飓风强度等。
1. 最高温度指数根据气象资料显示,丽江地区的最高气温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过去50年间,最高温度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夏季,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为长久。
这对于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比之下,丽江的最低气温指数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
虽然在冬季时有时出现极端寒冷的天气,但整体而言,最低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3. 降水量指数丽江地区的降水量指数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变化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总体上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
尽管降水量整体下降,但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意味着丽江地区可能会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风险。
4. 飓风强度指数丽江地区并不常见真正意义上的飓风天气,但近年来却有出现了一些风暴和龙卷风事件。
这些极端风暴事件对当地的农作物和建筑物造成了较大影响,成为当地居民的头号“天敌”。
四、对于丽江气候的影响丽江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炎热的夏季天气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压力,种植业和畜牧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使得丽江地区的灾害风险大大增加,水土流失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上升。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极端降之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
7 O
60
限值的发生频数。因此 , 若变量为 日降水量, 当 日 则 降 水量 累积 频率 达 到一 定 的概 率 分 布 ( 般 9 %) 一 0
时 ,可将 此 概率分 布 所对应 的降水 临界值 定 义为极 端 降水 的 阈值 , 认 为该 日发生 极端 降水 事件 l 并 2 l 。极 端 降水量 为 每年极 端 降水事 件 的降水 量 总和 ;极端
各 个 区域 的极 端 降水 进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志福等 王 l 5 _ 中国 7 8 测站 逐 E降水资 料 , 用百 分位 的 利用 3个 t 采 方 法定 义极端 降水 事件 的 阈值 ,分 析 了不 同持 续 时 间 的极端 降水 事 件 的 时空分 布 及 变化 趋 势 特征 ; 赵 庆云等 同利用西北地区东部多个 气象观 测 站 16— 0 9 20 0 0年 逐 E降 水 资料 , 降水 、 t 对 极端 降水 事 件及 异 常 旱涝 区域 面积 的季节 变化倾 向进 行 了分 析 ;杨金 虎 等[ J 7 ] 发现 , 分析 东北 和华北 年极端 降水 量发 生 了 由 多到少 的突变 , 西北西 部 、 而 长江 中下游 和青藏 高原
表 1 各站 极端 降水 阈值/m / ) ( m d
站 点 和 田 皮 山 于田 喀什 莎车 英吉沙 阈值 阈值
5. 9 72 . 6. 7 5. 9 6. 1 65 .
叶城
6. 2
泽普
64 .
为 了更 好地 表 征极端 降水 事件 的区域 和季节 依 赖 性 ,以便 更 客观地 分析 极端 降水 的气 候特 征 和变 化 趋势 ,运 用 累积频 率法 确定 各气 象 站极端 降水 阈
值。
我国降雨的变化趋势
我国降雨的变化趋势
根据气象数据和研究,我国降雨的变化趋势如下:
1. 年降水量整体增加:根据长期气象观测资料,我国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
特别是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年降水量的增幅更为显著。
2. 降水分布不均衡:我国的降雨分布不均衡,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多,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而西北地区则降水量较少。
3. 降水季节性变化:降水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分配也发生了变化。
在北方地区,夏季是主要降水季节,冬季相对较少;而在南方地区,夏秋季降雨较多,冬春季较少。
4. 强降水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极端降水事件,如暴雨、洪涝灾害等。
这些极端事件增多的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
总的来说,我国降雨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发展,降雨模式可能还会发生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1951—2017 年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吴利华 成鹏 董李勤
DOI:10.13878/j.cnki.jnuist.2022.03.001吴利华1,2㊀成鹏3㊀董李勤1,2㊀程希平1,2㊀巩合德1,2㊀马月伟1,2㊀魏爱英1,21951—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摘要为系统弄清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基于丽江气象站1951—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㊁最低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㊁Mann⁃Kendall突变检验㊁滑动t检验和Morlet复小波的方法对1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11个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㊁突变和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1)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月最低气温极大值㊁月最低气温极小值㊁夏季日数㊁暖夜日数㊁暖昼日数㊁热日持续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霜冻日数㊁冷夜日数㊁冷日持续指数㊁月平均日较差呈明显减少趋势,月最高气温极大值㊁热夜日数㊁作物生长期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月最高气温极小值㊁冷昼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冰封日数在研究期内均为0d;极端降水指数日降水ȡ1mm的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特强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雨日数㊁持续湿期㊁年总降水量㊁5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大雨日数㊁强降水量㊁持续干期㊁1日最大降水量㊁降水强度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2)突变检验分析表明:部分极端气温指数和降水指数的突变年份显著,大部分指数的显著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其余指数的显著突变年份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并且极端冷事件指数霜冻日数㊁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在显著突变年份后呈现减少趋势,而极端暖事件指数夏季日数㊁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在显著突变年份后呈现增加趋势,热夜日数在研究期内只有2015年为1d,其余年份均为0d.3)周期分析表明:极端气温指数除冰封日数外的15个指数存在2 6个准周期,介于3 56a之间,存在1 3个主周期,介于10 56a之间;11个极端降水指数存在4 6个准周期,介于4 56a之间,存在1 3个主周期,介于12 56a之间;部分极端气温指数或降水指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主周期.关键词丽江;极端气温;极端降水;变化趋势;突变检验;周期分析中图分类号P467;X43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1⁃06⁃23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61012);西南林业大学科研预研基金(110822129);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面上课题(YB20181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4Y314)作者简介吴利华,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冰川与气候变化研究.wulhmail@163.com1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昆明,650224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昆明,6502243乌鲁木齐市气象局,乌鲁木齐,8300020㊀引言㊀㊀在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背景下,极端破纪录气温事件在增多[1],并且已经导致高温干旱和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出现加剧的趋势,特别对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将产生长远㊁巨大影响[2⁃3].城市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支点[4],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和脆弱区[3],关注城市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现实意义.由于极端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分异性,云南近年来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5⁃15],现有的研究大多选取了国际气候变化监测和指标专家组(ExpertTeamonClimateChangeDetectionandIndices,ETCCDI)定义的部分指数进行分析,对于将ETCCDI定义的27个气候指数全部应用于云南城市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较少.丽江作为滇西北中部㊁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交接处的城市,地处高原季风㊁季风环流和西风环流的影响区,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所在地,本文将ETCCDI定义的16个极端气温指数[3,16⁃17]和11个极端降水指数[16]全部应用在丽江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中,采用线性倾向估计㊁Mann⁃Ken⁃dall突变检验㊁滑动t检验㊁Morlet复小波的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期为丽江的农业生产建设㊁自然灾害防御等提供参考依据.1㊀数据与方法1 1㊀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是丽江气象站1951 2017年逐日观测资料,包括日最高气温㊁日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20:00 次日20:00),来源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 0)“和基于统一的数据环境CIMISS平台,所用数据均由审核部门进行了极值检验和时间一致性检验等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在计算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之前,通过R软件中的RClimDex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以达到检测和提高数据质量的目的,包括异常值和错误值的筛选㊁日最高气温是否小于最低气温㊁日降水量是否小于0mm等,㊀㊀㊀㊀以保证结果的可信度[17].1 2㊀研究方法本文基于ETCCDI定义的16个极端气温指数[3,16⁃17]和11个极端降水指数[16](表1和表2),极端气温指数包括极值指数㊁绝对指数㊁相对指数和其他指数,极端降水指数包括绝对指数㊁相对指数㊁持续指数和强度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㊁Mann⁃Kendall突变检验(简称M⁃K突变检验)㊁滑动t检验(简称MTT)和Morlet复小波的方法分别对丽江27个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趋势㊁突变及周期特征进行分析.具体做法如下: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气候指数变化趋势即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对丽江各极端气候指数的趋势变化作线性估计,并用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18];采用M⁃K突变检验结合5年滑动t检验(简称5年MTT)和10年滑动t检验(简称10年MTT)分析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突变特征,以防止对突变时间的误判,其基本原理见相关文献[18⁃19];应用Morlet复小波分析来确定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周期,并结合其小波方差变化图确定主周期,关于小波分析方法的介绍详见相关文献[18,20].表1㊀极端气温指数的定义[3,16⁃17]Table1㊀Definitionofextremetemperatureindices[3,16⁃17]分类代码指数名称指数定义单位极值指数TXx月最高气温极大值每月中日最高气温的最大值ħTNx月最低气温极大值每月中日最低气温的最大值ħTXn月最高气温极小值每月中日最高气温的最小值ħTNn月最低气温极小值每月中日最低气温的最小值ħ绝对指数FD霜冻日数一年中日最低气温<0ħ的日数dSU夏季日数一年中日最高气温>25ħ的日数dID冰封日数一年中日最高气温<0ħ的日数dTR热夜日数一年中日最低气温>20ħ的日数d相对指数TN10p冷夜日数日最低气温<10%分位值的日数dTX10p冷昼日数日最高气温<10%分位值的日数dTN90p暖夜日数日最低气温>90%分位值的日数dTX90p暖昼日数日最高气温>90%分位值的日数d其他指数WSDI热日持续指数每年至少连续6d日最高气温>90%分位值的日数dCSDI冷日持续指数每年至少连续6d日最低气温<10%分位值的日数dDTR月平均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之差的月平均值ħGSL作物生长期首次出现连续6d的日平均气温>5ħ与7月后首次出现连续6d的日平均气温<5ħ之间的日数d表2㊀极端降水指数定义[16]Table2㊀Definitionofextremeprecipitationindices[16]分类代码指数名称指数定义单位R10中雨日数日降水量ȡ10mm的日数d绝对指数R20大雨日数日降水量ȡ20mm的日数dR1日降水ȡ1mm的降水日数日降水量ȡ1mm的日数d相对指数R95pTOT强降水量日降水量>95%分位值的年累计降水量mmR99pTOT特强降水量日降水量>99%分位值的年累计降水量mmCDD持续干期日降水量<1mm的最大持续日数d持续指数CWD持续湿期日降水量>1mm的最大持续日数dPRCPTOT年总降水量日降水量>1mm的年累计降水量mmRx1day1日最大降水量每月最大1日降水量mm强度指数Rx5day5日最大降水量每月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mmSDII降水强度年降水总量与湿日日数(日降水量ȡ1 0mm)的比值mm/d452吴利华,等.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WULihua,et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eventsofLijiangfrom1951to2017.2㊀结果分析2 1㊀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特征图1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极值指数线性变化趋势Fig 1㊀LineartrendsinextremalindicesofextremetemperatureinLijiangfrom1951to20172 1 1㊀变化趋势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丽江1951 2017年期间16个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如图1 4所示.可知,月最低气温极大值(TNx)㊁月最低气温极小值(TNn)㊁夏季日数(SU)㊁暖夜日数(TN90p)㊁暖昼日数(TX90p)㊁热日持续指数(WSDI)呈明显增加趋势,均通过了0 001的显著性检验,而霜冻日数(FD)㊁冷夜日数(TN10p)㊁冷日持续指数(CSDI)㊁月平均日较差(DTR)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中FD通过了0 01的显著性检验,TN10p通过了0 001的显著性检验,CSDI和DTR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月最高气温极大值(TXx)㊁热夜日数(TR)㊁作物生长期(GSL)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月最高气温极小值(TXn)㊁冷昼日数(TX10p)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冰封日数(ID)在1951 2017年均为0d.整体上,极端暖事件指数(SU㊁TN90p㊁TX90p㊁WSDI㊁TR㊁GSL)呈现增加趋势,而极端冷事件指数(FD㊁TN10p㊁CSDI㊁TX10p)呈减少趋势,月最低气温指数(极大值TNx㊁极小值TNn)的增温幅度比月最高气温指数极大值(TXx)的大.2 1 2㊀突变特征由于各极端气候指数可能存在的突变年份不确定性较大,因此采用M⁃K突变检验结合5年MTT和10年MTT分别对极端气温指数的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其中丽江16个极端气温指数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1)极端气温极值指数(TXx㊁TNx㊁TXn㊁TNn)的突变特征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TXx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其中2005年附近的突变点与10年MTT的检验结果2004年相近,M⁃K检验结果显示TXx在2005年后呈显著增加趋势.TNx的M⁃K检验突变点在1986年附近,在1986年后TNx呈显著增加趋势,而5年MTT和10年MTT得出TNx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60㊁70㊁90年代和21世纪初.TXn的M⁃K检验突变点不显著,而5年MTT和10年MTT一致得出TXn的突变点在1960年附近.TNn的M⁃K检验㊁5年MTT㊁10年MTT的突变检验结果基本一致,TNn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60㊁552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4(3):253⁃266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2,14(3):253⁃266图2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绝对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Fig 2㊀LineartrendsinabsoluteindicesofextremetemperatureinLijiangfrom1951to2017图3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相对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Fig 3㊀LineartrendsinrelativeindicesofextremetemperatureinLijiangfrom1951to2017652吴利华,等.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WULihua,et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eventsofLijiangfrom1951to2017.图4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其他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Fig 4㊀LineartrendsinotherindicesofextremetemperatureinLijiangfrom1951to201770年代,其中以1967㊁1976年左右的突变点最明显,M⁃K检验结果显示TNn在这两个突变点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极端气温绝对指数(FD㊁SU㊁ID㊁TR)的突变特征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FD的突变点在1986年附近,并在该突变点后呈显著减少趋势,而5年MTT和10年MTT的结果均显示FD的突变点在1997㊁2006年附近.SU的M⁃K检验㊁5年MTT㊁10年MTT的突变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突变点主要集中在21世纪初,以2008年附近的突变点最为一致,M⁃K检验结果显示SU在2008年后呈显著增加趋势.ID在1951 2017年的值均为0d,不存在变化,没有突变点.TR在1951 2017年只有2015年为1d,其余年份均为0d,没有明显突变点.3)极端气温相对指数(TN10p㊁TX10p㊁TN90p㊁TX90p)的突变特征MTT结果显示TN10p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60㊁70㊁80年代和21世纪初,并且M⁃K突变检验和10年MTT的结果一致显示TN10p在1985年左右存在显著突变点,M⁃K检验结果显示TN10p在1985年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由表3可知,TX10p的MTT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80㊁90年代和21世纪初,TN90p和TX90p的MTT得出的突变点均集中在20世纪60㊁70㊁80㊁90年代和21世纪初,M⁃K突变检验和MTT的检验结果均一致表明:TX10p㊁TN90p㊁TX90p分别在2008㊁2002㊁2008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并且M⁃K检验结果显示这3个指数在突变点后分别呈显著的减少㊁增加㊁增加的趋势.4)极端气温其他指数(WSDI㊁CSDI㊁GSL㊁DTR)的突变特征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WSDI整体呈增加趋势,没有显著突变点,而5年MTT和10年MTT的结果均表明WSDI在2005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10年MTT结果显示WSDI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80㊁90年代和21世纪初.M⁃K检验和10年MTT的结果均显示CSDI不存在显著突变点,5年MTT的结果显示其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60㊁90年代.DTR的M⁃K检验结果显示突变点在1953㊁1974㊁1984年附近,并在这些突变点后分别呈显著的减少㊁减少㊁增加的趋势,这与MTT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GSL的M⁃K检验结果显示突变点在1953㊁1969㊁1980㊁1983年752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4(3):253⁃266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2,14(3):253⁃266表3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指数突变检验结果Table3㊀ResultsofmutationtestofextremetemperatureindicesinLijiangfrom1951to2017指数M⁃K突变检验5年MTT10年MTTTXx1982/1985/1987/2005/2008无1992/2004TNx19861966/1971/1991/20122002/2004TXn无19601960/1969/1972TNn1967/19761965/19721964/1984FD19861997/2000/20061997/2006SU20082004/20081988/2001/2004/2007ID无无无TR无无无TN10p19851973/1978/2006/20111963/1978/1984TX10p20081988/1993/20082004/2007TN90p20021973/1978/2002/2004/20111960/1963/1973/1983/1994/2002/2004TX90p20081988/2004/20051965/1970/1988/1997/2001/2007WSDI无20051987/1997/2000/2005/2007CSDI无1964/1993/1998无DTR1953/1974/19841955/1973/1987/20061960/1973/1984/1987/2006GSL1953/1969/1980/19831965/1970/19841983/1984㊀注:表中数据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 无 表示未通过0 05的显著性检验.附近,并在突变点后分别呈显著的增加㊁增加㊁减少㊁减少的趋势,其中1969㊁1983年附近的突变点与MTT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2 1 3㊀周期特征本文对选取的丽江16个极端气温指数在1951 2017年期间进行Morlet复小波分析.限于篇幅,本文仅选取2个有代表性的极端气温指数(TX10p和CSDI)给出其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和小波方差(图5).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能反映极端气温序列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及其在时间域中的分布,等值线为正值时代表极端气温指数较大(或较多),等值线为负值时表示极端气温指数较小(或较少),小波方差的峰值即为极端气温指数存在的主周期.图5a和5c分别是TX10p和CSDI的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5b和5d分别是TX10p和CSDI的小波方差.图5a显示,TX10p存在5㊁10㊁13㊁22㊁36和55a左右的准周期,13㊁22和55a左右的周期贯穿始终.图5b显示13㊁22和55a左右的周期对应的小波方差值较大,为TX10p的主控周期.图5c显示,CSDI存在4㊁7㊁15㊁34和54a左右的准周期,15和34a左右的周期贯穿始终.图5d显示15和34a左右的周期对应的小波方差值较大,为CSDI的主控周期.同理,对其余13个极端气温指数作周期变化分析(因ID在研究期内均为0d,故未作其周期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除ID外的15个极端气温指数存在2 6个准周期,介于3 56a之间,存在1 3个主周期,介于10 56a之间,其中TXx㊁TNx㊁TX10p㊁DTR㊁GSL均存在56a左右的主周期,TXn㊁TR㊁TX90p㊁WSDI均存在51a左右的主周期,TXx㊁TNx㊁TNn㊁FD㊁SU㊁TN90p㊁DTR均存在44a左右的主周期,表4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指数周期分析Table4㊀PeriodanalysesofextremetemperatureindicesinLijiangfrom1951to2017a指数周期主周期TXx43/5643/56TNx12/18/31/44/5644/56TXn5/11/18/30/5311/53TNn6/11/15/27/4415/27/44FD6/12/25/4425/44SU5/8/17/30/4646IDTR3/6/43/5151TN10p6/10/18/25/3810/25/38TX10p5/10/13/22/36/5513/22/55TN90p5/17/25/4141TX90p5/8/17/24/4848WSDI8/11/22/5122/51CSDI4/7/15/34/5415/34DTR19/44/5644/56GSL30/43/5555㊀注:因指数ID在研究期内均为0d,没有变化,周期用 — 表示.852吴利华,等.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WULihua,et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eventsofLijiangfrom1951to2017.图5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指数TX10p和CSDI的小波分析Fig 5㊀WaveletanalysesofextremetemperatureindicesofTX10pandCSDIinLijiangfrom1951to2017TNn㊁FD㊁TN10p㊁TX10p㊁WSDI均存在25a左右的主周期,TNn㊁TX10p㊁CSDI均存在15a左右的主周期,TXn㊁TN10p均存在10a左右的主周期.2 2㊀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特征2 2 1㊀变化趋势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丽江1951 2017年期间11个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如图6 9所示,可知,日降水ȡ1mm的降水日数(R1)呈明显减少趋势(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特强降水量(R99pTOT)呈明显增加趋势(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中雨日数(R10)㊁持续湿期(CWD)㊁年总降水量(PRCPTOT)㊁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大雨日数(R20)㊁强降水量(R95pTOT)㊁持续干期(CDD)㊁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㊁降水强度(SDII)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2 2 2㊀突变特征采用M⁃K突变检验结合5年MTT和10年MTT分别对极端降水指数的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1)极端降水绝对指数(R10㊁R20㊁R1)的突变特征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R10和R20没有显著突变点,而MTT结果显示R10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50㊁60㊁90年代和21世纪初,并且5年MTT和10年MTT均得出R10在1961㊁2002㊁2004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MTT结果也显示R20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60㊁80㊁90年代和21世纪初,其中5年MTT和10年MTT均得出R20在1985㊁2002㊁2007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R1的M⁃K检验结果显示在2002㊁2003㊁2004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并在突变点后分别呈增加㊁增加㊁增加的趋势,其中2004年附近的突变点与10年MTT得出的结果相同,而5年MTT的结果显示R1在1956年附近也存在显著突变点.2)极端降水相对指数(R95pTOT㊁R99pTOT)的突变特征952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4(3):253⁃266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2,14(3):253⁃266图6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降水绝对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Fig 6㊀LineartrendsinabsoluteindicesofextremeprecipitationinLijiangfrom1951to2017图7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降水相对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Fig 7㊀LineartrendsinrelativeindicesofextremeprecipitationinLijiangfrom1951to2017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R95pTOT在1963㊁1984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并在突变点后分别呈增加㊁减少的趋势,MTT结果显示R95pTOT在1984㊁1986㊁2006㊁2007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由此可知,1984年附近的突变点是两种方法所得相同结果.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R99pTOT的突变点在1951年附近,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而5年MTT和10年MTT均表明R99pTOT在2007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3)极端降水持续指数(CDD㊁CWD㊁PRCPTOT)的突变特征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CDD没有显著突变点,而MTT结果表明CDD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60㊁70年代.CWD的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在2000㊁2011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在突变点后分别呈显著的062吴利华,等.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WULihua,et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eventsofLijiangfrom1951to2017.图8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降水持续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Fig 8㊀LineartrendsincontinuousindicesofextremeprecipitationinLijiangfrom1951to2017增加㊁减少的趋势,这与MTT所得结果基本一致,MTT得出的CWD其余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70㊁90年代.由表5可知,PRCPTOT的显著突变点有多个,两种方法得出的共同突变点在1961㊁2010年附近,PRCPTOT分别在这两个突变点后呈显著的减少㊁增加的趋势.4)极端降水强度指数(Rx1day㊁Rx5day㊁SDII)的突变特征由表5可知,Rx1day存在多个显著突变点,M⁃K突变检验和MTT所得共同突变点在2007年附近,Rx1day在该突变点后呈显著增加趋势.M⁃K突变检验和5年MTT的结果均显示Rx5day不存在显著突变点,而10年MTT结果显示Rx5day在2005㊁2007年附近存在显著突变点.M⁃K突变检验和10年MTT的结果显示SDII存在多个显著突变点,其中这两种方法得出的共同突变点在1983年附近,SDII在该突变点后呈显著减少趋势,而5年MTT未检验出SDII有显著突变点.2 2 3㊀周期特征本文对选取的11个极端降水指数在19512017年期间进行Morlet复小波分析.限于篇幅,本文仅选取2个有代表性的极端降水指数(R99pTOT和CDD)给出其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和小波方差(图10).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能反映极端降水序列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及其在时间域中的分布,等值线为正值时代表极端降水指数较大(或较多),等值线为负值时表示极端降水指数较小(或较少),小波方差的峰值即为极端降水指数存在的主周期.图10a和10c分别是R99pTOT和CDD的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10b和10d分别是R99pTOT和CDD的小波方差.图10a显示,R99pTOT存在4㊁6㊁12㊁22和56a左右的准周期,12㊁22和56a左右的周期贯穿始终,图10b显示,12㊁22和56a左右的周期对应的小波方差值较大,为R99pTOT的主控周期.图10c显示,CDD存在4㊁12㊁19㊁35和56a左右的准周期,12㊁19和56a左右的周期贯穿始终.图10d显示,12㊁19和56a左右的周期对应的小波方差值较大,为CDD的主控周期.同理,对其余9个极端降水指数作周期变化分析,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即11个极端降水指数存在4 6个准周期,介于4 56a之间,存162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4(3):253⁃266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2,14(3):253⁃266图9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降水强度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Fig 9㊀LineartrendsinintensityindicesofextremeprecipitationinLijiangfrom1951to2017表5㊀1951—2017年丽江极端降水指数突变检验结果Table5㊀ResultsofmutationtestofextremeprecipitationindicesinLijiangfrom1951to2017指数M⁃K突变检验5年MTT10年MTTR10无1956/1961/1966/2002/20041961/1992/1994/2002/2004/2007R20无1961/1985/1997/2002/20071985/2002/2004/2007R12002/2003/200419562004R95pTOT1963/19841986/2006/20071984/1986/2006/2007R99pTOT19511970/20071997/2007CDD无1963/19681976/1977/1979CWD2000/20112001/2009/20111972/1995/2000/2001PRCPTOT1959/1961/1976/2010/20121961/1985/1997/2002/20042002/2004/2007Rx1day1955/1974/1978/2007/20092005/2006/20072005/2006/2007Rx5day无无2005/2007SDII1953/1960/1967/1981/1983无1975/1985/1992/2002/2007㊀注:表中数据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 无 表示未通过0 05的显著性检验.在1 3个主周期,介于12 56a之间,其中R10㊁R20㊁R1㊁R95pTOT㊁R99pTOT㊁CDD㊁PRCPTOT㊁Rx1day㊁Rx5day㊁SDII均存在55a左右的主周期,R99pTOT㊁CDD㊁Rx1day均存在12a左右的主周期,R99pTOT㊁Rx1day均存在22a的主周期.3㊀结论与讨论本文选取了1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11个极端降水指数来研究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㊁突变和周期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262吴利华,等.1951 2017年丽江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WULihua,et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eventsofLijiangfrom1951to2017.图10㊀1951 2017年丽江极端降水指数R99pTOT和CDD的小波分析Fig 10㊀WaveletanalysesofextremeprecipitationindicesofR99pTOTandCDDinLijiangfrom1951to2017表6㊀1951—2017年丽江极端降水指数周期分析Table6㊀PeriodanalysesofextremeprecipitationindicesinLijiangfrom1951to2017a指数周期主周期R104/12/21/5555R205/12/19/5454R19/13/19/35/5555R95pTOT4/6/9/13/22/5656R99pTOT4/6/12/22/5612/22/56CDD4/12/19/35/5612/19/56CWD4/7/10/25/41/5641PRCPTOT5/13/20/35/5555Rx1day4/7/13/22/5613/22/56Rx5day8/13/22/30/5555SDII5/12/30/5555㊀㊀1)变化趋势丽江极端气温指数TNx㊁TNn㊁SU㊁TN90p㊁TX90p㊁WSDI呈明显增加趋势,FD㊁TN10p㊁CSDI㊁DTR呈明显减少趋势.而TXx㊁TR㊁GSL呈不显著增加趋势,TXn㊁TX10p呈不显著减少趋势,ID在1951 2017年均为0d,以上结果与王新博等[9]㊁夏范燕等[10]㊁吉正熙等[21]研究丽江站部分极端气温指数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整体上,丽江极端暖事件指数(SU㊁TN90p㊁TX90p㊁WSDI㊁TR㊁GSL)呈现增加趋势,而极端冷事件指数(FD㊁TN10p㊁CSDI㊁TX10p)呈现减少趋势,月最低气温指数(TNx㊁TNn)的增温幅度比月最高气温指数极大值(TXx)的大,这与张万诚等[6]得出的云南省极端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极端降水指数R1呈明显减少趋势,R99pTOT呈明显增加趋势.R10㊁CWD㊁PRCPTOT㊁Rx5day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R20㊁R95pTOT㊁CDD㊁Rx1day㊁SDII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上述结果与王新博等[9]㊁夏范燕等[10]研究丽江站部分极端降水指数所得的结果一致.2)突变特征经M⁃K突变检验结合5年MTT㊁10年MTT得到丽江极端气温指数和降水指数的突变特点如下:丽江极端气温指数TXx㊁TNx㊁TNn㊁FD㊁SU㊁TN10p㊁TX10p㊁TN90p㊁TX90p㊁DTR㊁GSL的突变时间显著,突变点分别在2005㊁1986㊁1967/1976㊁1986㊁2008㊁1985㊁2008㊁2002㊁2008㊁1953/1974/1984㊁1969/1983年附近,其中TXx㊁TNx和TNn在以上显著突变点后呈增加趋势,极端冷事件指数FD㊁TN10p和TX10p在上述显著突变点后呈减少趋势,而极端暖事件指数SU㊁TN90p和TX90p在以上显著突变点后呈增加趋势,DTR大部分年份呈减少趋势,在显著突变点1953㊁1974㊁1984年后分别呈减少㊁减少和增加的趋势,GSL在显著突变点1969㊁1983年后分别呈增加和减少的趋势.TXn㊁WSDI和CSDI的M⁃K突变检验时间不显著,ID在1951 2017年的值均为0d,不存在变化,TR在研究期内只有2015年为1d,其余年份均为0d.本文丽江极端气温指数的突变年份与王晓等[7]得出云南省的结果接近,其中云南省的极端气温指数FD㊁SU㊁TN10p㊁TX10p㊁TX90p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89㊁2003㊁1987㊁2004㊁2002年附近,本研究中丽江对应指数的显著突变点分别为1986㊁2008㊁1985㊁2008㊁2008年附近,并且在突变点后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分别为减少㊁增加㊁减少㊁减少㊁增加的趋势,也与王新博等[9]研究丽江站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文献[9]中FD㊁SU㊁TN10p㊁TX10p㊁TX90p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87/1989㊁2008㊁1986㊁2008㊁2005年左右).极端降水指数R1㊁R95pTOT㊁R99pTOT㊁CWD㊁PRCPTOT㊁Rx1day㊁SDII的突变时间比较显著,分别在2004㊁1984㊁1951㊁2000/2011㊁1961/2010㊁2007㊁1983年附近,并且这些指数分别在突变点后呈增加㊁减少㊁增加㊁增加/减少㊁减少/增加㊁增加㊁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他指数R10㊁R20㊁Rx5day㊁CDD的M⁃K检验结果未呈现出明显的突变时间.本研究中CWD㊁SDII的突变年份与王新博等[9]得出的结果接近(文献[9]中对应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7㊁1986/1987年附近).3)周期特征丽江极端气温指数除ID外的15个指数存在2 6个准周期,介于3 56a之间,存在1 3个主周期,介于10 56a之间,部分极端气温指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主周期.其中本研究中丽江极端气温指数CSDI的主周期15a与王晓等[7]得出云南省的结果相同,丽江的FD准周期6a㊁SU准周期5a㊁TN10p准周期6a㊁TX10p准周期13a㊁TX90p准周期5a㊁WSDI准周期11a㊁CSDI准周期7a与王晓等[7]得出的云南省的结果3㊁3㊁7㊁15㊁5㊁11和7a接近或相同.丽江11个极端降水指数存在4 6个准周期,介于4 56a之间,存在1 3个主周期,介于12 56a之间,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具有相近或相同的主周期.其中本研究丽江极端降水指数CDD的主周期19a㊁R99pTOT的主周期12a㊁CWD的准周期7a㊁PRCP⁃TOT的准周期5a㊁SDII的准周期5a与杨晓静等[11]得出的云南省的结果18㊁14㊁8㊁8和8a较为接近.以上丽江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所呈现出的极端冷事件减少㊁极端暖事件增加的趋势与全球[22]㊁全国[23⁃25]和云南省[6⁃7]的气候系统变暖的大趋势基本一致,而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结果与云南省㊁丽江站的极端降水事件已有的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研究区域㊁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研究方法等选择不同所致.关于气候变暖与极端气候事件变化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有关形成机制的复杂问题[16,26⁃27],其中可以确定的是气候变暖增加了极端暖事件的上升趋势[26],而极端降水变化的具体成因机制更加复杂[16],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CoumouD,RobinsonA,RahmstorfS.Globalincreaseinrecord⁃breakingmonthly⁃meantemperatures[J].ClimaticChange,2013,118(3/4):771⁃782[2]㊀AllenSK,BarrosV,BurtonI,etal.Managingtherisksofextremeeventsanddisasterstoadvanceclimatechangeadaptation[R]//IPCC.AspecialreportofWorkingGroupsⅠandⅡ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Cambridge,UK,andNewYork,US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2:1⁃582[3]㊀李双双,杨赛霓.1960 2014年北京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15,35(12):1640⁃1647LIShuangshuang,YANGSaini.Changesofextremetem⁃peratureeventsinBeijingduring1960-2014[J].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15,35(12):1640⁃1647[4]㊀刘金祥.可持续发展理念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J].现代城市,2012,7(3):4⁃7LIUJinxiang.China surbanizationundertheideaofsus⁃tainabledevelopment[J].ModernCity,2012,7(3):4⁃7[5]㊀罗燕,田永丽,戴敏,等.云南近50年极端气温及降水事件变化特征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6):870⁃877LUOYan,TIANYongli,DAIMin,etal.Extreme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eventschangefeaturesoverYunnaninrecent50yearsandtheirrelationwithregionalclimatechange[J].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5,37(6):870⁃877[6]㊀张万诚,郑建萌,马涛,等.1961 2012年云南省极端气温时空演变规律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4):710⁃722ZHANGWancheng,ZHENGJianmeng,MATao,etal.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andvariationofextremetemperaturesinYunnanprovincefrom1961to2012[J].ResourcesScience,2015,37(4):710⁃722[7]㊀王晓,李佳秀,石红彦,等.1960 2011年云南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及趋势预测[J].资源科学,2014,36(9):1816⁃1824WANGXiao,LIJiaxiu,SHIHongyan,etal.Thetemporal⁃spatialdistributionandpredictionofextremetemperatureeventsinYunnanprovincefrom1960to2011[J].Re⁃sourcesScience,2014,36(9):1816⁃1824[8]㊀和文秋,丁文荣.滇西北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华夏地理,2015(9):60⁃62HEWenqiu,DINGWenrong.StudyonthetemporalandspatialvariationofextremetemperatureinnorthwestYunnan[J].NationalGeographic,2015(9):60⁃62[9]㊀王新博,王龙,杨荣赞,等.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7):135⁃139WANGXinbo,WANGLong,YANGRongzan,etal.Anal⁃ysisoflong⁃term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cli⁃mateindicesinLijiang[J].AgricultureandTechnology,2019,39(7):135⁃139[10]㊀夏范燕,吴巩胜,李丽,等.近50年内滇西北极端气候变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3):64⁃69XIAFanyan,WUGongsheng,LILi,etal.TheextremeclimatechangeofnorthwestYunnaninrecent50years[J].JournalofYunnan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2014,34(3):64⁃69[11]㊀杨晓静,徐宗学,左德鹏,等.云南省1958 2013年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5,30(4):178⁃186YANGXiaojing,XUZongxue,ZUODepeng,etal.Spatio⁃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extremeprecipitationinYunnanprovincefrom1958-2013[J].JournalofCatastrophology,2015,30(4):178⁃186[12]㊀李运刚,何大明,胡金明,等.红河流域1960 2007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908⁃1917LIYungang,HEDaming,HUJinming,etal.SpatialandtemporalvariationsofextremeprecipitationeventsintheRedRiverBasinduring1960-2007[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2012,27(11):1908⁃1917[13]㊀曹言,王杰,张雷,等.滇中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人民长江,2017,48(21):50⁃55CAOYan,WANGJie,ZHANGLei,etal.TemporalandspatialvariationanalysisofextremeprecipitationatcentralareaofYunnanprovince[J].YangtzeRiver,2017,48(21):50⁃55[14]㊀李斌,李丽娟,李海滨,等.1960 2005年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3):290⁃298LIBin,LILijuan,LIHaibin,etal.ChangesinprecipitationextremesinLancangRiverBasin,1960-2005[J].ProgressinGeography,2011,30(3):290⁃298[15]㊀覃顺萍,吴巩胜,李丽,等.1961 2010年云南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67⁃72QINShunping,WUGongsheng,LILi,etal.Temporal⁃spatialvariationsofextremeprecipitationeventsfrom1961to2010inYunnanprovince[J].JournalofYunnan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2015,35(1):67⁃72[16]㊀翟盘茂,刘静.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9):55⁃63,84ZHAIPanmao,LIUJing.Extremeweatherandclimateeventsand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climatewarming[J].EngineeringScience,2012,14(9):55⁃63,84[17]㊀王琼,张明军,王圣杰,等.1962 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J].地理学报,2013,68(5):611⁃625WANGQiong,ZHANGMingjun,WANGShengjie,etal.ExtremetemperatureeventsinYangtzeRiverBasinduring1962-2011[J].ActaGeographicaSinica,2013,68(5):611⁃625[18]㊀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43⁃113WEIFengying.Modernclimatestatisticaldiagnosisandpredictiontechnology[M].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ress,1999:43⁃113[19]㊀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FUCongbin,WANGQiang.Thedefinitionanddetectionoftheabruptclimaticchange[J].ScientiaAtmosphericaSinica,1992,16(4):482⁃493[20]㊀吕翠美,吴泽宁,刘文立,等.伊河流域径流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J].人民黄河,2007,29(5):26⁃28LÜCuimei,WUZening,LIUWenli,etal.WaveletanalysisoncharacteristicofperiodicvariationforrunoffintheYiheRiverBasin[J].YellowRiver,2007,29(5):26⁃28[21]㊀吉正熙,赵景波.云南省丽江市1960 2017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J].地球环境学报,2019,10(4):377⁃389JIZhengxi,ZHAOJingbo.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temperatureinLijiang,Yunnanprovinceduring1960-2017[J].JournalofEarthEnvironment,2019,10(4):377⁃389[22]㊀AlexanderLV,ZhangX,PetersonTC,etal.Globalob⁃servedchangesindailyclimateextreme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2006,111:D05109.DOI:10 1029/2005JD006290[23]㊀翟盘茂,任福民.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J].气象学报,1997,55(4):418⁃429ZHAIPanmao,RENFumin.OnchangesofChina smax⁃imumandminimumtemperaturesintherecent40years[J].ActaMeteorologicaSinica,1997,55(4):418⁃429[24]㊀任福民,翟盘茂.1951 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J].大气科学,1998,22(2):217⁃227RENFumin,ZHAIPanmao.StudyonchangesofChina sextremetemperaturesduring1951-1990[J].ScientiaAt⁃mosphericaSinica,1998,22(2):217⁃227[25]㊀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
克拉玛依市近50年降水变化的特征分析
克拉玛依市近50年降水变化的特征分析周建荣 汪满贤 杨锐(克拉玛依市气象局,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以1959-2008年克拉玛依市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曼-肯德尔法、最大熵谱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克拉玛依近5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春、秋、冬三季及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四季及年降水日数均呈下降趋势;从降水量级来看,微量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其它量极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
克拉玛依年降水量以12.9a、8.3a、2.9a为主要周期,以1987年为突变点。
克拉玛依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 变化特征 降水量 降水日近年来,气候变化一直引起社会各届的关注。
我国许多气候学家对中国近代气候变化规律方面作了不少研究。
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西有加以尔山,中部、东部处于开阔平坦的戈壁滩,地形复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型气候,干燥少雨,春秋短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本文通过对克拉玛依50年的降水资料分析,分析了克拉玛依近5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利用1959-2008年克拉玛依市逐月降水量和降水日资料,取3-5月、6-8月、9-11月和12-2月作为春、夏、秋,分析了克拉玛依近5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
1.2 方法1.2.1线性趋势法把气候要素写成时间t的线性函数x=at+b,a、b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系数。
其中a 为线性函数的斜率,也就是气候要素的线性趋势,称为气候倾向率。
(1)这里为降水量(日)倾向率,单位为毫米(日)/a(a为年)。
当a为正值,表示降水量(日)随时间上升;a 为负值,表示降水量(日)随时间下降。
b是t=0时x的预测值。
1.2.2累积距平法累积距平也是一种常用的、用曲线直观判断变化趋势的方法。
对于序列x,其某一时刻t的累积距平表示为:x t=∑(x i-x) (t=1,2...,n)将n个时刻的累积距平值全部算出,即可绘出累积距平曲线进行趋势分析。
循化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循化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循化县的降水变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循化县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也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一、循化县的降水情况循化县属于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较少。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循化县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0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6月至8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
在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干旱情况。
这种季节性分布的降水特点,决定了循化县的农作物生长季节和水资源供应情况。
二、近年来的降水变化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循化县的降水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近10年来,循化县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尤其是在冬季,降水量减少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了当地的干旱问题愈发突出。
而在夏季,降水量的分布也出现了不规律的情况,有时出现了降水不足的情况,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监测数据还显示,循化县的降水事件中,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虽然整体降水量减少,但降水量的强度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种变化对当地的水文情况和土壤侵蚀等问题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未来的应对措施针对循化县降水变化的特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应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气候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当地降水变化的情况,为农作物种植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当地农田的灌溉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应加强抗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作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于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增加,应采取相应的防汛措施,加强对险工程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还可以通过水资源的调配和输水工程的建设,来缓解极端降水事件对水资源的影响,确保供水的安全和稳定。
武汉极端事件重现期计算及变化特征分析
武汉极端事件重现期计算及变化特征分析白永清;祁海霞;何明琼【摘要】利用武汉站1951 ~201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PD方法分别计算了武汉汛期降水、盛夏高低温、冬季低温各重现期下极端事件的重现值,并利用M-K突变检验分析了武汉一年当中关键时期的极端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汛期1年一遇指标达92mm,30年一遇指标超过了250 mm特大暴雨量级;汛期极端降水频数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出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05~2008年,增长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78年前后.盛夏极端高温1年一遇指标达37.9℃,最低温度1年一遇指标达30.1℃;近10年是极端高温的一个频发时期,平均强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58℃/10a;从80年代末开始,夏季极端低温频数迅速增涨,平均强度也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86℃/10a,频数突变发生在1991年,强度突变发生在1993年.冬季极端低温1年一遇指标为-7.5℃,50年一遇指标达-18.3℃;寒冬极端低温集中发生在50 ~ 70年代,80年代开始温度逐渐回暖,极端低温强度升高趋势为0.323℃/10a;强度突变发生在1984年,频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4页(P2074-2076,2108)【关键词】极端事件;重现期;GPD;M-K检验;变化特征;武汉【作者】白永清;祁海霞;何明琼【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074;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武汉430074;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极端天气事件是指某一地点或地区在统计分布上不常见或极少发生的天气事件[1]。
极端气候事件就是在给定时期内,大量极端天气时间的平均状态或极端天气事件在该时段内持续发生。
深圳市汛期(4~9月)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
在全球 气 候增 暖和 城市快 速 发展过 程 中 ,深圳 气候 已经 发生 了 明显 的变化 ,深 圳市气 象 局虽 然在 气 候 以及气 候 变化方 面 开展 了相应 的研 究工 作 ,但 对于 汛期 降水 以及极 端 降水 的分 析研究 还较 少 。本 文以深 圳市 1 5 ~ 2 0 9 3 0 6年 逐 日降水 资料 为基 础 , 采
现 在 汛期 (~ 9 ) 因此研 究 深圳市 汛期 降水 以及 4 月 ,
汛 期极 端 降水 的演变 特征 ,具 有重要 的 现实意 义 。
本 文 中定 义 日雨 量≥ 5 rm 的事 件 ( 0 a 即暴 雨 事件 ) 为
极 端 降水事 件 ,来 分 析深圳 市汛 期极 端 降水 的变 化
1 2 1 长期 变 化趋 势分 析 ..
维普资讯
第2 8卷 增 刊 Ⅱ 20 0 7年 9月
气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Vo. 8 增 刊 Ⅱ 12
Se pE OROIOGI CAI RES EARCH AND APP CATI LI ON
特征。
1 2 方 法 .
深 圳市 汛期 平均 降水 日数 约为9 . d 降雨 出现 64 ,
的概率 约 为5 , 3 即汛 期 的 1 3 8d里大 约有 一半 的时 间会 出现 降水 。随着 降雨 量级 的加 大 ,降雨 出现 的
概 率逐 渐减 小 ,小 雨 出现 的概率 最大 ,为 3 6 2/,中 9
文 章 编 号 :1 7 — 4 l ( 0 7 增 刊 Ⅱ 0 9 — 3 38 1 2 0 ) 6 0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数据分析
摘要应用博州地区1958-2015年5-9月4个基本站逐日降水记录数据,采用百分位的方法确定了博州4个站极端降水量的阈值。
并通过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累计距平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站夏季极端降水的突变特征。
结果表明:博州地区极端降水量、频率、强度均呈增多趋势。
通过检验分别确定了四个测站的突变点,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呈较好的正相关。
关键词极端降水;突变;极端降水量
1 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博州气象局整编的博乐市、温泉、精河、山口4个测站的5-9月逐日降水量数据集,时间段为1958-2015年。
1.2 研究方法
目前国际上在气候极值变化研究中最常用的是采用某个百分位值(一般取为9O )作为极端值的阈值,大于或等于这个阈值的值被认为是极值,该事件可以认为是极端事件。
本文主要讨论5-9月的降水情况。
运用百分位法,确定端降水阈值。
数值等级内变量发生的频数,指变量在不大于该数值等级内的频数,即变量小于等于某上限值的发生频数。
因此,若变量为日降水量,则当日降水量累积频率达到一定的概率分布(一般90%)时,可将此概率分布所对应的降水临界值定义为极端降水的阈值,并认为该日发生极端降水事件[2]。
2 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
2.1 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
博州极端降水阈值分布在8.6~5.3mm/d之问,平均阈值为6.9mm/d。
极端降水阈值西部偏大,东部偏小,温泉、博乐的阈值在平均值以上,山口、精河阈值偏小。
选取阈值最大的温泉和阈值最小的精河进行降水的频率的分析,分析得各站降水的频率都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主要分布在2mm以内,其中在0.1~1.1mm之间降水的次数最多,精河超过2mm降水的频率几乎都在10以下,温泉在20以下。
2.2 年极端降水量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近58年博州四个测站的极端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8.127(温泉)~1.34mm(博乐)/l0a,1998年温泉县站的极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202.2mm,年平均极端降水量为60.96(温泉)~24.10mm(精河)。
总体上,近58年来博州各站极端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但在長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突变性。
在温泉站极端降水量M—K突变检验中,UF是按时间序列的统计量,UB 是时间逆序列的统计量,若两条曲线在临界线之间出现交点,那么交点所对应的时刻便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对年极端降水量做M—K突变检验,1958-1967年UF值在逐渐减小,年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68年以来UF值逐渐增大,极端降水量逐渐增加;UF和UB曲线在1985年相交,在0.01信度线之间,即1985年为突变点。
同理对博乐、阿拉山口、精河做M-K检验,确定突变年份分别为1998、1997、1981。
2.3 极端频次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博州4个测站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平均降水日数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每10a约上升0.491(温泉)~0.158d(博乐)。
四个测站1958-2015年极端降水频数最多的年份分别是2000年(博乐)、1998年(温泉)、2004年(阿拉山口)、2000年(精河),均在10次左右。
但是极端降水的日数存在显著的突变性[1]。
2.4 极端降水的强度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通过对精河站极端降水强度的突变检验发现,1976年附近UF值开始逐渐增大,和UB曲线有12个交点,分别为1958、1959、1960、1962、1964、1966、1967、1973、1976、2007、2010、2014年。
利用累计距平进行信度检验确定突变点,得1976年附近的突变点是可信的。
即1976年附近为突变点。
1958-1976年的平均值为7.5mm/d,1977-2015年的平均值为9.1mm/d,1977-2015比1958—1976年增加幅度达1.6mm/d。
同理对博乐、温泉、阿拉山口做M-K检验,确定突变年份分别为1976、1985、2000。
精河站极端降水强度的M—K突变检验。
3 结束语
(1)近58a来,博州地区的极端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每10a增加8.127(温泉)~1.34mm(博乐)。
博乐、温泉、阿拉山口、精河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8、1985、1997、1981。
(2)极端降水频率也呈增加的趋势,每10a约上升0.491(温泉)~0.158d (博乐)。
博乐、温泉、阿拉山口、精河的突变年份分别为:2000、1990、1998、
1998。
(3)极端降水强度呈弱增强。
趋势值为0.432~0.144mm/d/10a。
博乐、温泉、阿拉山口、精河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76、1985、1976、2000。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年极端降水日数呈现出与极端降水量相似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也基本一致,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成较好的正相关。
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可能是由极端降水日数的增加和极端降水强度的增强共同引起的。
参考文献
[1] 章毅之.基于日降水量的江西省极端降水变化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4):33-36.
[2] 赵勇,邓学良,李秦,等.天山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特征及气候变化[J].冰川冻土,2010,32(5):927-934.
哈斯提尔·金思(1989-),男,哈萨克族;学历:大学本科,现就职单位:博州气象局,研究方向:人工影响天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