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简史》结课论文
茶的历史文化

内蒙古科技大学科学简史结课论文题目:茶的历史班级:机械09(5)班学号:0964103517姓名:马鹏茶的历史摘要: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
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
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亦有“茶马古道”之说。
关键词:茶功效文化茶与战争茶马古道1.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叶作为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良好饮料,副作用极少。
但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长期过量饮茶,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饮茶一定要适量。
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否则等于"雪上加霜",越发引起肠胃不适;再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不然会加重失眠症;再比如,一般不应该用茶水眼药,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2.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自然科学简史论文——论牛顿力学体系及其科学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论牛顿力学体系及其科学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影响牛顿(Isaac Newton.1643.1.4—1727.3.20),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1。
牛顿的一生是传奇而伟大的,他建立起来的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不仅达到了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也是人类社会划时代进步的标志,对近代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程,都有着深远影响和不可估量的的历史意义。
一.牛顿力学体系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牛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思想大爆炸的时代。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从第谷的观测资料中总结了经验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又描绘出了力、加速度等概念并发现了惯性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
但是,直到牛顿之前,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还是孤立的、没有体现本质联系的、逻辑上各自独立的东西。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牛顿对行星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作了整体的考察,他把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数学方法与物理学发现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物理学成为能够表述因果性的一个完整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典力学体系。
按照牛顿力学体系的原理,人们利用描写物体运动的坐标及速度的初始值和受力情况,就可以确定地知道该物体运动的过去与将来。
牛顿建立的经典物理学具有因果关系的完整体系一经发表便在近代科学的海洋里引起了渲染大波并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他所建立的力学体系不仅能说明已有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如充分地解释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而且能说明并解释已有的理论不能说明的现象,如完满地解释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更重要的是,牛顿的力学理论能预见到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并能以天文观测或实验证实它们的正确性。
在万有引力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后来发现并证实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存在,这是牛顿力学理论的有力佐证。
牛顿力学既可以用予说明地面上的物质运动,又可以用予解释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充分证明了该理论具有的自然规律的普遍性法则。
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

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第一篇: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工业机器人发展史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统计,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
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
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
其中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
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地区。
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
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
机器人的启蒙思想其实很早就出现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叙述了一个叫做罗萨姆的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替代人类劳动的工业品推向市场的故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于是在1959年美国的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
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
与此同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科学发展简史心得体会800字怎么写

科学发展简史心得体会科学发展简史是一部总结了人类科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通过学习这部作品,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的演进过程和其中的精神内涵,下面我将就此分享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首先,科学发展简史展现了人类对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致力于了解世界的奥秘,不断地探索自然规律,不断地挖掘科学真理。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他们的不懈探索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探索更广阔的未知领域。
其次,科学发展简史也反映了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科学知识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每一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前人的努力和积累。
从古代的天文学、数学到近现代的物理、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历史。
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前人的智慧,继续传承和发展科学知识。
最后,科学发展简史还启示我们要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常常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例如,生物学与化学的交叉研究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物理学与数学的结合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应该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地思考问题,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推动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在阅读科学发展简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科学精神的伟大与重要。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念,为推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科学发展简史给予我们更多启示,引领我们在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

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第一篇: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古希腊科学文明【主题词】:古希腊科学文明近代科学自然哲学【引言】: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科学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和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本文主要论述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主要成就,和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其对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成分的分析。
着重通过阐述古希腊科学文化对于近代科学影响和意义来增强论述说服力。
【正文】被称为现代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
古希腊文明留给欧洲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在整个西方文明中的鼻祖地位应当是勿庸臵疑的。
而近代科学是15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脚步到来的,她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不容怀疑的。
恩格斯曾说:“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所以我们总说,古希腊科学文明是人类科学的精神之源,有着重要影响。
而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而言,古希腊精神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开启了一个以思辨的方式思考自然、处理个体与茫茫宇宙之间关系的时代,这使得古希腊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对自然界作出系统的、构造性的思考与认识。
古希腊后人留下了绝弥足珍贵的学问题与科学思维方式,这些问题与思维主式在今天的科学中仍然依稀可辨。
它的主要成就有很多,天文学方面的典范是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在这部著作中,他沿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希柏克的天文学思想,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而精致的“地心学说”。
他首先认为地球上一切物体都掉向地面,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受地球的影响。
他设想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都是以匀速沿着完全圆形轨道围绕着地球运行,恒星则在外层包围着整个宇宙,但是他的这种理论有时与对行星实际运动的观测数据不相符合。
为了使他的模型有效,他创立了一种复杂的几何结构来纠正其明显的错误,即“本轮---均轮”系统。
论蒸汽机的发明对18世纪工业技术的促进作用

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论蒸汽机的发明对18世纪工业技术的促进作用》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号:********姓名:***论蒸汽机的发明对18世纪工业技术的促进作用詹姆斯·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常用符号“W”表示。
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常用符号“W”表示。
蒸汽机的发明背景:人类对蒸汽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人就制造过一种利用蒸汽喷射的反作用的发动机。
1690年,法国人巴比首先发明了第一台活塞式蒸汽机,但他未能制成实用的蒸汽机。
1698年,英国的一位技师塞莱斯发明了实用的无活塞式蒸汽机。
这种机器在矿井中得到应用,被称为“矿山之友”,但受当时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无法推广。
后来经过改进,直到18世纪,英国的铁匠纽科门才制成第一台能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较原始的蒸汽机。
这种机器综合了巴本机和塞莱斯机的优点,不需高压蒸汽即可排水,效率也有较大提高。
但是,这种蒸汽机结构不合理,耗煤多,活塞只能作往复运动,不能作旋转运动,因此热效能较低。
蒸汽机的改进:随着工业发展对新动力的需求日益突出,推动了对蒸汽机作进一步的改进。
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的工程师斯米顿开始研究改进纽可门蒸汽机,他测量了一百多种当时的蒸汽机的部件和效率,并对所得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斯米顿本人没有对蒸汽机的结构做任何改进,但是他积累的数据为改进蒸汽机提供了方便。
与此同时,瓦特也开始研究改进蒸汽机。
瓦特在大学修理仪器期间,学校曾经把一台旧式的纽可门蒸汽机交给他修理。
他通过大量实验以及根据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布莱克提出的潜热、比热理论进行分析,对旧式蒸汽机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了旧式机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漏汽、散热等造成热量的浪费外,主要缺陷在于每一冲程都要用冷水将汽缸冷却一次,从而耗了大量热量,使绝大部分蒸汽没有被有效利用。
科学简史论文郑晓宝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班级:应化08-2班学号:0866129240姓名:郑晓宝中国五千年文明从懂事起,我们就接受了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一样,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样的事实,并为能够生于这样的国度而骄傲。
那么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对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古国文明大都远离我们而去,而中国文明依然活在中国人的心灵与生活中,文字依旧是五千年来一直使用的象形文字、人生哲学依旧是孔子等先哲曾思考和教导的,试想如果我们不是诞生在中国而是诞生在太平洋的某个小岛上,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有对中国文明如此鲜明的感觉;把五千年的文明记忆浓缩在活人的灵魂中,这种幸运只有中国人具有。
所有高楼大厦终将有一天倒塌,任何精密的机器都将朽坏,但就中国文明本身的性格来看,数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后,中国人的文字和哲学很可能不仅依旧为中国人使用和尊奉,而且可能扩大到世界范围。
如果不满足于对华夏古老文明顽强生命力的赞叹,就需要思考她之能长久“在世”的原因、中国的地理和气候与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关系、其哲学和宗教的优长,尤其是她的世界意义——她的可资弥补世界其他文明如欧洲文明之不足的内容,这一切或能通过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显示出来。
我们说每一种文明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不过若一种文明太不稳定,那么其意义就很难说具有普遍性,比如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好战的游牧民族,尽管他们给予世界的恐惧也极大地激发了被侵略人民的活力,但他们本身消亡的历史事实则说明他们的文明缺乏韧性。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近代人常批判的中华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便不仅不是中国文明的缺点,而是她的优长。
历史让一些民族激烈地表现自己后迅速毁灭,而让另一个民族似乎处在“停滞”中长久地保有她的文化传统,这里所显示出的历史理性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历史理性总是出人意料地埋下伏笔,如同他让一个新大陆在近代被发现以便人类文明在世界大战中面临危险时以这新大陆的力量来拯救,同样他以旧大陆阐发其世界历史理性的意义,——当人们埋怨中国的科技理性不发达的声音尚未消歇,发达的科技理性给予全球的的环境危机的警告已经来临。
自然科学简史论文

蒸汽机的发明对十八世纪工业技术的促进作用瓦特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
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对近代科学和生产有着巨大的贡献,他导致了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发达程度。
发明背景: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采矿业发展很快,矿井越挖越深,矿井积水成了大问题。
传统落后的蓄力作业排水已经严重阻碍了采矿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高效动力来代替蓄力,蒸汽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1712年,英国工匠纽可门发明了一种比较实用的蒸汽机,称作纽可门蒸汽机。
它采用与汽锅相连的垂直汽缸和活蓄,汽锅中的蒸汽通过一个阀门进入汽缸,推动活塞向上运动,活塞又带动抽水泵将矿井中的水抽出来。
整齐充满汽缸后,就从外面浇水时汽缸冷却,形成部分真空,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活塞就向下运动,完成一个循环。
由于纽可门蒸汽机坚固耐用,又相当简单,因此很快在英国的矿场得意推广。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坏了,让瓦特去修理。
这是他的好机会,他成了早就向往研究蒸汽机的瓦特涉足这一技术领域的开始。
瓦特修理好机器后发现,机器虽然修好了,但纽可门蒸汽机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
他总结了它的两大缺点:一是活塞动作不连续,活塞只能作往复的直线运动,不能做旋转运动,这就是限制了蒸汽机的适用范围:二是蒸汽浪费太大,蒸汽的绝大部分热量没有用来做功,而是消耗在使汽缸的一冷一热上了。
瓦特计算了一下,真正产生效用的蒸汽仅有四分之一。
瓦特蒸汽机改进要点:弄清了纽可门蒸汽机存在的问题后,瓦特决定从两个方面来改进机器的效率。
首先,蒸汽机活塞的动作必须连续,而且要快。
其次,要设法不是汽缸冷却,以避免蒸汽的浪费。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的过程中,布莱克教授的“潜热理论”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布莱克在实验室中发现,水沸腾事化为蒸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取一定的热量,但温度正好等于水变为蒸汽所吸取的热量。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布莱克提出了“潜热”概念,因为他认为这些未对温度有所贡献的热是潜在的。
科学简史论文

古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摘要:任何一本科学通史教科书都会介绍古希腊科学。
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是大家熟悉的古希腊思想家的名字;水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皆数、四元素论、四体液说、四因说、天体的几何模型、拯救现象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命题或理论;古希腊人所展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性和智慧的崇尚、对真理的探求、对民主的执着等,更被大家认为是科学精神的文化土壤。
我们都以一种敬仰的心情,回顾古希腊科学的辉煌:那是智慧的岁月、自由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源泉,那是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精神的摇篮,那是——希腊奇迹。
关键字:古希腊,科学,文化,起源提到希腊,现代有文化修养的人就显得亲切、熟悉。
----黑格尔一、希腊----人类文明五大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阶级社会诞生后,很多国家、很多民族曾经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与文明。
最为著名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
的确,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的古埃及,以两河为中心的古巴比伦,以印度河、恒河为中心的古印度,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代中国的居民借助水利灌溉系统和其它有利的自然条件,在人类历史上比较早的进入阶级社会,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这些文明的许多成果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影响。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造纸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当地只能以羊皮作为书写材料的情况。
印刷术西传后,使普通民众也能够受教育,改变了当时天主教会僧侣垄断知识的局面。
火药使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轻而易举攻破象征封建势力的城堡,打败作为欧洲封建势力支柱的骑士阶层。
指南针是哥伦布等探险家能够进行远洋探险、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重要条件。
我们现在平时所通行的七天一星期,计数时把圆周分为360度,1小时60分,1分60秒等,就是最早由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的。
科学发展简史心得体会800字作文

科学发展简史心得体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自古以来,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不断深化,科学思想也在不断演进。
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历史时期的科学贡献和突破,这些贡献和突破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古代的自然观念开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思想繁荣,再到现代的科技革命,科学一直在指导着人类的前行。
古代的自然观念主要基于神秘主义和经验主义,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比较片面和局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开始打破束缚,积极探索自然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宇宙、物质和生命的新理论。
例如,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辅相成,对自然规律的探求开启了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之路。
文艺复兴时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伽利略、哥白尼、伏尔泰等科学巨匠的贡献,为人类认知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他们的实验和观察结果,打破了传统的科学观念,揭示了新的自然规律。
例如,伽利略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颠覆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传统观念,为日后的科学进步奠定了基础。
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们的努力让人类对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的科技革命更是科学发展的一次飞跃。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人类创造了无数的科学成果,使得科技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
例如,电力革命、计算机革命、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让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人类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每一次的突破和进步都离不开前辈的积累和奠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和人类的智慧。
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让科学与时俱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的发展轨迹,更能够深刻领悟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更好地推动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

牛顿力学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由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组成的牛顿力学体系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它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越。
一,对自然科学的影响牛顿建立的力学体系以及他的力学研究纲领所获得的成功,在当时使科学家们以为牛顿力学就是整个物理学,甚至是全部自然科学的可靠的最终的基础。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牛顿力学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成为了科学家们共同遵循的规范,它支配了当时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
他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原理也普遍得到赞赏和采用。
牛顿研究力学的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如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与公理化方法及科学的简单性原则、寻求因果关系中相似性统一性原则、以实验为基础发现物体的普遍性原则和正确对待归纳结论的原则,对后世科学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二,对社会科学的影响经典力学不但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社会科学方面,特别是对哲学和人类思想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经典力学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段时期。
经过康德和黑格尔对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吸收,结合当时科学发展成果,最终建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近现代科学和哲学是发轫于经典力学的,正是从牛顿建立经典力学开始,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开始真正走向科学化合现代化,而它对人类思想领域的影响也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三、牛顿经典力学的得与失事物总是辩证统一、一分为二的。
科学技术史结课论文

科学技术史结课论文当代中医之困境
班级:11级金属材料-1班
姓名:刘奇忠
学号:1161107120
当代中医之困境
随着生物技术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西医的迅速发展和教条地位,使我们传统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和困难,人们经常拿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用西医的观点来看待中医,中医被指上了不科学。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证实了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防病、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在国外也颇受青睐。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中药也因不符合西医的检测标准,“走出去”的进程举步维艰。
我们传统中医的地位和发展需要我们来支持和维护,需要我们去探索。
中医应秉承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道路上开拓自己的道路。
中医和西医的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理论体系也不同,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不能以当下中医拿不出具体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方法,就片面的就认为中医使不科学的。
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中医学同时注重从宏观角度来把握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
自然科学简史论文

牛顿力学又称经典力学,它以质点为对象,着眼于力的概念,在处理质点系统问题时,须分别考虑各个质点所受的力,然后来推断整个质点系统的运动。
牛顿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他们都涉及最基本的三个定律: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然而这伟大的成就是如何出现的那?17世纪的欧洲,在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如:伽利略通过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惯性运动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
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则是牛顿万有引力学说产生的最重要前提。
所以牛顿说过他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有道理的。
虽然经典力学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之上,但经典力学的建立和牛顿的个人原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牛顿从青少年时代就对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学习非常勤奋。
但他从不死读书,喜欢通过实验来取得真知,并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了许多机械装置和用品,这使他打下了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这些都培养和锻炼了牛顿的科学精神,为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还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关。
经过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中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英国科学家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的改变,使得对力学的研究摆脱了不必要的束缚,催生了经典力学体系。
个人因素,前人经验,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生产实践的发展,构成了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条件和基础。
而它也深深的影响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首先,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
人们往往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
科学技术史结课论文:在黑暗中探索

在黑暗中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当人类豪迈地走进科技社会、信息社会,回首千百年来在黑暗中的探索、在模糊中的前行,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伟大而又丰富精彩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大概在十七世纪以前,居领导地位的是哲学而不是科学,因此有言讲:“不懂哲学史的科学者是盲目的研究者。
”如今,人们的态度正好相反,现在的哲学家经常要表明自己的工作合乎科学的最新发现,或道歉说那只不过是哲学思辨罢了。
古代哲学与科学有着这种不明显而又难辨的界限,在此论述科学发展史,就全做科学讲了。
世界文明发展开始于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丰富辉煌,但主要表现在技术领域,是为实际应用产生的,而不像西方有时会单纯的追求科学、探索真理。
人人皆知的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人分别经历了早期王国时期-古王国时期和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时期,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则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的科学,当时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学术风气,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此也出现了众多学派与科学巨擘,譬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亚里士多德等。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6世纪,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在历史长河中,各个领域的科学都经过了漫长发展,包括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自然科学简史 论文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原因需要综合考虑。
其中地理位置是一个原因,直接影响到希腊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西方文明的特征是民主—法和理性-科学,但民主-法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罗马人,那么理性-科学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在笛卡儿之前,人们对人的主体性认识不足,这里面有一个科学发展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哥白尼革命——以地球为中心转到太阳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科学在中世纪的进展不理想,当然也有进展。
部分由于52dscn所说的柏拉图的原因,只要我们把今天西方思考的问题和希腊时期思考的问题对照就会发现,今天的科学和哲学分别对应着现象和理念,而无论是现象还是主体的人在古希腊时期就被列入希腊人思考范围内。
我们可以想一下毕达哥拉斯和苏各拉底的言行,我们爱琴海是古希腊文明的摇篮。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主要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及南部海中诸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其海外移民西至意大利半岛南部、西西里岛和地中海西北部沿岸,南至北非,东至西亚和黑海沿岸广大地区。
古希腊文明首先在克里特岛获得发展。
克里特文明以岛屿北部的克诺索斯为中心,在公元前2千年中期弥诺斯统治时期臻于极盛。
显然是由于某种自然原因,该文明在这之后突然湮没,古希腊文明发展移向巴尔干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的迈锡尼成为新的文明发展中心。
迈锡尼文明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同时在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方面达到新的繁荣,已见于克里特文明的线型文字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更多的使用。
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这一文明阶段的后期(公元前十二世纪初)。
战争结束后,迈锡尼文明衰落。
希腊社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倒退后,继而进入主要以雅典为中心的新的文明发展时期,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古典时期。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学专著,它使物理学成为一门学科而建立起来。
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在于他总结了一套科学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他既重视观察和实验,又重视严格的逻辑推理;既分析物理现象,又注意用数学方法论证,在他那里体现了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完美结合。
科学简史:科学革命篇论文

科学简史结课论文2011-06-07 16:04:51|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摘要:懂得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近代物理学的关系,用近代物理学从发生到发展的全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了解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等许多杰出科学家的贡献,以加深对物理学规律的理解,并学习他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物理学工作者对近代物理学的贡献,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这对使我们成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物理近代物理学物理学家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首先发现了力学杠杆的巨大作用。
他曾夸下海口:“给我一个可以依靠的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
”而在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第一次指出了科学技术这个社会杠杆的巨大作用。
他深刻的分析道:分工、蒸汽力和机器,这是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所以纵观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是分不开的。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正是科学技术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人类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
而在人类科学史中,物理学无疑是最辉煌的那一篇章。
近代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想有作为的当代大学生都应了解的历史。
第一章发展中物理学回顾一下十七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历史,令人感到,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
这就是这样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首先要寻找这些要素,要阐明这些要素所服从的规则。
类似于这种想法,以下称之谓要素论。
当然,构成近代物理学基础的原子论无疑是最典型的要素论的自然观。
迄今几乎所有的物理学的理论体系都具有要素论的结构。
1.相对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石。
它的建立是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对物理学、天文学乃至哲学思想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电磁理论合乎逻辑的继续和发展,是物理学各有关分支又一次综合的结果。
相对论经迈克耳逊、莫雷实验、洛伦兹及爱因斯坦等人发展而建立。
极简科技史征文

科技,作为人类文明的催化剂,其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极简的方式回顾科技史,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利用简单工具进行生产活动,如石器、火等。
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奠定了科技发展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探索自然界,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逐渐兴起,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进入中世纪,科技的发展相对缓慢。
然而,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印刷术使得知识的传播不再受限于手写复制,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
随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8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球。
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科技成果的涌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进入20世纪,科技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如今,科技仍在不断进步。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科技的推动下,人类正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回顾科技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智慧的伟大。
从远古的石器到现代的人工智能,每一步的发展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和创新。
让我们期待科技在未来继续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
科学简史

科学简史论文计应1245班1439124519 潘超捷感悟:人类科学史,我们似乎总是那么尴尬。
像登山一样,时而平步如履,时而峰回路转,是而曲径通幽,放眼望去,满山郁郁青青一片,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渐渐地落英缤纷,荆棘挡道,不知该向何处寻找出路。
正当山穷水复疑无路时,突然间柳暗花明有一村。
还未来得及一览美景,转眼又大起大落,误入白云深处不知路……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
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
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古希腊文化中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
不管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或是在宗教社会活动中,或在学术著作中,人本主义精神都能得到鲜明的体现。
哲人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有句名言“人为万物的尺度”。
修昔底德一再通过他人之口阐明这样的思想:“人是第一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他一再赞叹人的非凡活力和主动精神,指出:“使我们的城邦光明灿烂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
希腊神话中有众多有关神和英雄传说,赫拉克里斯、阿喀疏斯、俄底修斯、赫克托尔等或骁勇刚烈、或足智多谋、或视死如归,他们在神的面前一点都不渺小、都不自卑,敢于与神抗争,并屡次获得胜利。
希腊虽然有宗教,奉信多神信仰,神无所不在、无处不包,但人主神次。
希腊人中的专职神职人员很少,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僧侣阶层,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不起重要作用。
古希腊的宗教中心是特尔斐神庙,特尔斐神谕虽有一定的权威,在人们心中享有较高的地位,这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作用相当于一个被涂上神圣色彩的咨询机关,并不具备宗教教义和宗教教条的功能。
特尔斐神庙上铭刻的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它把对人的认识而不是对神的崇拜放在第一位。
古希腊的人是自由的,很少受神的羁绊,甚至人与神的地位是对等的。
W.C.丹皮尔的《科学简史》

W.C.丹皮尔的《科学简史》英国人W.C.丹皮尔的《科学简史》,无疑是一本跨越时空的经典科学史专著。
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从远古到20世纪人类在科学、哲学与宗教的相互联系、共同发展中的历史画卷,一幅人类向自然征服的瑰丽图景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它不是简单的对科学历史的陈述,而是将人类史上与科学发展息息相关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等融会贯通于其中。
从古代科学世界的萌芽,到科学在中世纪的蒙昧中缓缓前行,再到近代科学大突进,无一不贯穿着人文科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至于科学的结果最终会走向哪里,作者并未给出答案,因为这是一个启示,一个促使你去思考的启示。
透过它,我们可以完整地了解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历程。
该书详细探讨了科学的起源、发展与科学成就,是一座人类心灵建立的科学大厦。
从关照人类生命的高度,丹皮尔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人类征服自然的瑰丽图景。
它的独特,就在于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力度。
而正是这种思想性,使《科学简史》迥然不同于它的同类作品。
丹皮尔以哲人的深邃、史家的文笔来叙述《科学简史》,它以准确的科学性、深刻的思想性而闻名于世,日久而弥新。
在丹皮尔看来,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开始,科学的发展就与哲学紧密相连,在古希腊,哲学与科学是混为一体的。
自然科学中包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哲学与科学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二者不可分割。
哲学一旦同科学相分割,科学就会成为唯机械论的奴隶,而哲学则会成为虚无对缥缈的海市辰楼。
15世纪以后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用实验方法来研究自然,哲学开始与科学分道扬鏢。
在牛顿时代,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出于对牛顿的顶礼膜拜,牛顿的科学成为了机械论的科学哲学观,似乎人变成机器。
为了逃避这种机械主义,18世纪以后,康德和黑格尔建立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从始就与当代科学完全脱离了关系。
对于这种背离,丹皮尔“抨击黑格尔派用纯思辩的自然哲学否定和取代实验科学的企图,指出这实质上是历史的倒退,叙述了科学家对它的正当抵制,论证了它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启示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1)班
马殿凡(201306050121)
摘要:尽量在最短的篇幅内为人们揭示科学发展史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问题。
关键字:科学史;规律;启示
自然科学与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发展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这些规律的探索有助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是很有意义的。
关于这个课题,很多前辈已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如蜚育之先生的《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一书、李约瑟先生的大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和洪啸涛先生的《试论自然科学加速发展规律》的文章,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在这里我就不复述他们的观点了,我只就我所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概念说明
这里所说的科学特指自然科学知识与技术工艺。
2. 科学发展历程
从人类文明初始到现在,科学大致经过了五个大的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为东方四大古老文明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科学成就有: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术和天文学、古埃及的医学、古印度的数学和古中国的农业科学和冶炼技术。
第二时期为希腊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
先说希腊古典时期,希腊的奴隶制和城邦民主制使希腊科学迅速发展并超过东方。
由于系统的抽象概念的形成,这一时期完成了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因此,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是科学史上的最重要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自然哲学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
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注重实际的性格使得一些实用技术(如交通、建筑方面的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
第三时期为中世纪东方科学的再辉煌时期。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柏拉图学院被封闭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西方科学逐渐衰落,与此同时,东方的一些国家(如中国、阿拉伯)由于有了比较稳定的政权等原因,其科学再次达到辉煌。
在这一时期(大约从唐朝到明朝后期),中国的科学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但在这一时期,中国并没有发展出“数理实验科学”,这确实是中国的一大遗憾,就像有人说的“科学选择了中国,中国却并未选择历史”。
第四时期为近代科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开花结果,成为助推欧洲科技革命的一大源动力。
“数理实验科学”便是在这一时期形
成的,从此,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取代了以往以经验和思辨为基础的科学,因此,这一时期成为科学史上的另一最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有:经典力学的建立、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
第五时期为现代科学时期(起点为十九世纪末),这是一个科学高速发展的时期,代表成就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创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等。
3.发展规律与其原因
从上面的科学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a)科学中心往往就是经济中心。
历史上科学中心在东西方之间的转移都是跟随在经济中心的转移之后的。
这说明经济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联系两者的桥梁便是生产力。
发达的经济会给科学的进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并通过对更先进生产力的需求刺激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也会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反过来,落后的经济会制约科学的发展,落后的科学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这一点可从两次工业革命的事例中看出。
b)科学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在历史上,文明有断代,但科学没有,因为每一个科学进步都是建立在以往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的。
由此可知科学的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可以在行星运动规律被发现之前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科学史也不是少数天才的活动史,以前人们所说的“一个苹果砸到牛顿头上便砸出了万有引力、瓦特偶然看见蒸汽冲开水壶盖便发明了蒸汽机”等都是过分夸大了科学天才的历史作用。
其实,假如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也会被其他人提出,只是时间可能会晚些,并可能没他提出的那么系统。
历史必然性需通过一系列偶然事件表现出来,那些科学天才只是顺乎了科学历史的发展潮流,成为了历史必然性的体现者。
c)科学与哲学(现代意义上的哲学)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两者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同,所用方法也有很大差别,但两者是同根同源的,科学在过去叫做自然哲学,是和当代哲学一起由古代思辨思想分化而来的。
因此,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如果说经济体制对科学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哲学思想则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科学的每一个大的进步,都伴随着科学工作者对前人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
例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是对神学思想的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对绝对时空观的批判、量子理论的提出是对连续世界和决定论的批判······可以说,如果科学家不是首先在哲学思想上有了进步,他就很难在工作中取得较大突破。
d)科学总体上是加速发展的○1。
这一点在近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近代一个世纪的科学成就要远远超出以往几千年的科学成就总和。
恩格斯说过,科学的发展速度,同人类积累的知识量成正比,同时间的指数函数成正比,这句话是很有道
理的。
但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匀加速的,其中存在着爆发式的科技革命和短暂性的减速。
一般来说,当由实践得来的科学材料和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科技革命就会爆发,而在科学革命爆发的前夕,则是短暂性的科学减速。
例如在十九世纪末,当汤姆逊信心满满地说物理的大厦已经建成,以后物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对这一大厦修修补补的时候,正是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被提出的前夜。
4启发与应用
4.1 什么样的环境更利于科学的兴盛?
从世界科学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科学兴盛时期都有一定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自由的思想文化氛围、提倡科学的统治阶层、优良的教育体系等。
这些共同点便是上面所提问题的答案。
4.2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伟大,但是中国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我认为,首先,唯心主义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统治地位,这是制约中国科学发展的思想根源。
因为信奉唯心主义,中国古人便满足于并局限于以经验和思辨为基础而得到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唯心主义的大环境下,“数理实验科学”是很难产生的。
其次,小农经济限制了中国科学的发展,这是制约中国科学发展的物质根源。
要知道,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对更高生产力的需求。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下,这种需求是很小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会在欧洲而不是中国开花结果,因为欧洲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迫切需求更高的生产力。
第三,封建政权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封建政权的本质使得它必须运用唯心主义来统治人民,所以绝大多数封建君主都在有意无意地实行愚民政策,这就促进了唯心主义和迷信思想的传播。
封建政权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像科举制度、抑商重农等,也都是在引导中国人远离科学探索。
上面提到的三个原因是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如教育、文化等,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4.3 科学发展趋势
掌握了科学的发展规律,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在科学研究的特点上,未来科学将更加细化也将更加综合。
一方面,由于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科学领域进行细化是其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过程就是不断寻找有效联系的过程,要将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用一个个公式来表达,就需要人们对已有科学知识进行综合,从而产生普适性更强的理论。
其次,下一次科学高潮很可能就要到来。
当今世界是发生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的舞台,与两者与密切联系的科学领域自然也要有所变革。
并且现
在由实践得来的科学数据已有了大量积累,现有理论的缺陷也渐渐表现了出来,现在已迫切需要一些新的理论来取代旧的理论,例如在物理领域里,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矛盾亟需解决、宇宙暴涨理论与一些实验观测数据也有不符、弦理论与M理论的正确性还需寻找实验支持······虽然现在物理界好似一潭死水,但这正是高潮来临之前的小小低谷。
第三,科学中心将会发生转移。
在当前社会,经济中心开始由欧美国家向亚洲国家转移,科学中心也必将随之转移,并且中国科学很可能通过这次机遇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方面,以前制约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些因素(如唯心主义、封建统治)已减弱甚至消失,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等都为中国科学发展铺好了道路。
但我们还应认识到,当前中国还存在一些阻碍科学发展的因素,如教育上的一些弊病、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心理的干扰等。
总之,我们只有把握好这次历史机遇,努力消除各种不利于中国科学发展的因素,才能再次迎来中国科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洪啸涛《试论自然科学加速发展规律》/Search/AHSD198004001.html (网络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