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文案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b1ba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c.png)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了解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如土的物理性质、承载力、沉降等。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点,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合理设计的能力,包括选型、计算和方案优化。
2. 提高学生分析工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从事地基处理工程相关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工程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中能够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专业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地基处理技术与设计》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处理工程概述:介绍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分类及适用范围,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地基处理方法及原理:详细讲解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如预压、夯实、置换等)的原理、工艺流程和优缺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阐述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方案选型、计算及优化,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基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应教材第五章。
地基处理技术教学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6484c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2.png)
地基处理技术教学设计1. 前言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思路。
2. 教学目标1.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2.掌握不同类型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技术实现;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建筑工程地基进行处理设计;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地基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和作用1.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和意义;3.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
3.2. 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振动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爆破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3.地基加固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4.地基换填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5.钻孔灌注桩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3. 综合实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以某一建筑工程实例为背景,进行地基处理设计;2.分析处理方案的优缺点,思考如何做出判断和选择。
4.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兼顾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1.授课环节:讲授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分析和设计地基处理方案;3.实践操作:设立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地基处理相关实验。
5. 实验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中设立实验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5.1. 实验设备1.地基处理振动机;2.构造模型;3.压缩试验机。
5.2. 实验流程1.模拟地基处理振动机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制作构造模型;2.进行压缩试验,分析实验结果。
6.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下列措施:1.学生课堂学习的考勤,以及本科目的考试成绩;2.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作业进行评分;3.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报告进行评分。
地基处理方案教学文案
![地基处理方案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faaa9227916888486d7d2.png)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总体概况 (4)2.2建筑设计概况 (4)2.3 结构设计概况 (5)2.4工程地质条件 (5)2.5 场地地层构成: (6)第三章施工准备................................................ 7...3.1技术准备 (7)3.2材料准备 (7)3.3 主要机具 (7)3.4章项目部组织机构 (7)3.5 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8)第四章施工要点................................................ 8...4.1地基处理措施 (8)4.2施工部署: (10)4.3 施工方法: (11)第五章雨期施工.............................................. 1..4.第六章质量标准、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及成品保护 ................ 1. 51、质量标准 (15)2、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15)3. .................................................................................................................. 成品保护 (16)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7第一章编制依据1)合同文件:建筑工程施工合同;2)高中楼等三项(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新建工程项目)- 高中楼工程勘察报告;3)设计施工图纸:高中楼等三项(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新建工程项目)- 高中楼工结构图;4)相关法津法规:建筑法、环境保护法等;5)相关的施工规范与技术性文件;6)高中楼等三项(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新建工程项目)- 高中楼工施工组织设计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8)《房屋建设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京建质【2009】289号9)《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京建施【2009】87 号10)《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1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0612)《工程测量规程》GB50026-2007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14)《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15)《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8)现行国家、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有关文件、通知等经审查的设计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2.1总体概况2.2建筑设计概况2.3结构设计概况高中楼总建筑面积47351.51m2,建筑层数:地上5层,基础为条形基础。
某大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某大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5352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e.png)
某大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厦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艺,培养学生对地基处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掌握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了解地基处理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分析地基问题,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设计和实施地基处理工程,以及评价地基处理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处理基本概念:地基的分类、地基处理的意义和目的、地基处理的施工流程。
2.地基处理方法:压实处理、置换处理、加固处理、防渗处理等。
3.地基处理技术:深层搅拌法、预压法、冻结法、桩基法等。
4.地基处理施工: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5.地基处理效果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等。
2.参考书:相关论文、规范、标准等。
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地基处理实验仪器、模型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3355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7.png)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能够独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设计的意义、目的和基本流程,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地基稳定性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3.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3a2f6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9.png)
地基处理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帮助学生认识地基处理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手册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为地基处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从事地基处理相关工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讲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分类和适用条件,重点分析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处理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包括换填法、压实法、预压法、桩基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3.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讲解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如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并举例说明。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4.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5. 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常用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计算机软件应用6. 地基处理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
地基处理技术教案
![地基处理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0b46d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4f.png)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1)引用工程实例,将地基处理现场监测与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讲透彻
2)借助多媒体功能,播放一些图片,使学生理解地基处理现场监测与质量检验的内容与方法
振冲置换:在软弱粘性土地基中,主要通过桩体的置换和排水作用加速桩间土体的排水固结,并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改善地基土的力学力性能。1)置换作用(桩柱作用)2)垫层作用3)排水固结作用4)加筋作用
一、振冲密实法设计计算
1、加固范围,2、加固深度,3、孔位布置和间距,4、承载力和变形计算
重庆交通大学教案
编号:1
课时安排:1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第1章绪论
§1.1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1.2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1.3地基处理的方法的选用原则
§1.4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管理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软弱土和不良土种类
3)掌握换填垫层法、振冲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置换法、加筋法、胶结法和冷热处理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 地基变形:包括地基沉降与水平位移测试;
(3) 应力监测:包括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测试;
(4) 桩身完整性:采用桩身低应变检测和声波透射法测试;
(5) 动力特性:采用波速测试、地基刚度测试等。
地基处理效果检验中,有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检验,以便综合评价地基处理效果。熟悉现场监测与质量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7.5质量检验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9bb5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7.png)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的需求。
3. 学生了解各类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及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基处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工程实际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概述- 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基处理的目的与意义2. 地基处理原理-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理3. 地基处理方法- 换填法、压实法、排水固结法等常用方法- 预压法、深层搅拌法、地下连续墙等新型方法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原则-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优化5.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案例- 案例分析、讨论与评价6. 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基处理概述第二周:地基处理原理第三周:地基处理方法(一)第四周:地基处理方法(二)第五周: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第六周:地基处理案例分析第七周: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涵盖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设计及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地基处理教学设计
![地基处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775d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8.png)
地基处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地基处理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设计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1.地基基础与地基承载力 1.1 地基基础的分类与特点 1.2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2.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 2.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2.2 地基处理的分类与常见方法 2.3 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原则和依据3.地基处理设计与实施 3.1 地基处理的设计流程 3.2 地基处理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4.地基处理案例分析 4.1 不同场地的地基处理 4.2 地基处理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文献、视频等途径,系统地讲解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2.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工程案例,结合理论讲解,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实践操作:利用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进行地基处理的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地基处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通过布置实际案例的设计作业,检验学生对地基处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考试评估: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地基处理理论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3.实践评估: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对地基处理实施的操作能力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五、教学资源1.课件:制作地基处理课程的PPT课件,以便学生预习、复习课程内容。
2.文献资料:收集有关地基处理技术的文献资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
3.虚拟实验室:借助虚拟实验室进行地基处理实验的模拟操作,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
4.模拟软件:利用地基处理模拟软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和模拟。
六、教学时长本教学设计共计30个课时,按照下表进行安排:课时内容课时内容1-2 地基基础与地基承载力3-4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5-7 地基处理设计与实施8-10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11-12 实验操作指导13-16 实验操作17-19 理论讲解20-22 案例分析23-24 模拟软件操作25-26 文献阅读27-28 实践报告29-30 课程总结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https://img.taocdn.com/s3/m/f064c2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4.png)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地大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
(2)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3)熟悉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步骤和施工。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地基处理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2)具备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地基处理施工的和管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提高对地基处理工程安全的重视。
(2)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品质。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步骤和施工。
具体安排如下:1.地基处理基本概念:介绍地基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地基处理分类及适用范围:讲解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适用条件和技术特点。
3.地基处理方法原理:详细阐述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4.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地基处理施工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
5.地基处理工程设计:介绍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6.地基处理施工:讲解地基处理施工的和管理要点。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处理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基处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房屋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房屋地基处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59bd7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0.png)
房屋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房屋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地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地基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地基处理的目的、方法和常用技术;•理解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地基问题,确定处理方案;•能够运用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能够评估地基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房屋地基处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地基处理的目的、方法和常用技术;3.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4.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具体的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地基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第二课时:地基处理的目的、方法和常用技术;第三课时: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第四课时: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地基处理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地基处理技术;4.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房屋地基处理教材,提供给学生系统的学习内容;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基处理的技术和方法;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地基处理的相关知识;4.实验设备:准备地基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与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与基础处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d565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d.png)
地基与基础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重要作用。
2. 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3. 学生能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础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工程的热爱,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注重工程质量,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一或大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力学基础,但对实际工程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工程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与基础处理概述-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其作用-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及发展2. 地基处理技术- 物理方法:预压、换填、排水等- 化学方法:注浆、深层搅拌等- 动力方法:振动沉模、强夯等3. 基础工程设计- 基础类型及选择依据- 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4. 地基与基础处理案例分析- 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常见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事故分析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 实验操作:进行地基处理模拟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充分掌握地基与基础处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具备实际工程中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基本能力。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f57b3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d.png)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1.介绍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其安全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非常关键。
本文主要介绍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地基处理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地基处理。
2.课程设计2.1. 课程内容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工程概述:介绍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要求和目的等基础知识;2.岩土力学基础:介绍岩土力学基础理论概念,包括土壤力学、岩石力学等;3.地基处理方法:介绍地基处理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排水、加固等;4.地基检测:介绍地基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非破坏性检测等;5.地基处理的实践应用:介绍地基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房屋地基处理、道路地基处理、铁路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等。
2.2. 设计要求本次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要求和目的等基础知识;2.掌握岩土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土壤力学、岩石力学等;3.掌握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压实、排水、加固等方法;4.掌握地基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非破坏性检测等;5.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例如在房屋地基处理、道路地基处理、铁路地基处理等方面。
2.3. 设计步骤本次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3.1. 案例分析在地基处理技术的课程设计中,首先需要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选定一个涉及地基处理技术的工程项目。
例如,在某城市规划中,某小区道路地基存在较严重的沉降问题,需要采用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2.3.2. 课题研究在选定案例后,需要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在道路地基处理的课题研究中,需要对地下水位、地基土质、地质构造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2.3.3. 方案设计在完成课题研究后,需要根据课题结果设计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205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205](https://img.taocdn.com/s3/m/4c12da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b.png)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205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基处理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掌握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3)熟悉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2)能够根据地基处理工程的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3)具备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检测和验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基处理工程的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的责任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如换填法、预压法、加固法等;3.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包括设计原则、施工工艺、施工设计等;4.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检测和验收标准;5.地基处理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基处理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讨论法:学生就地基处理工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基处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地基处理工程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地基处理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2)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95f420c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e.png)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关键问题。
但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些固有的地质地貌条件如沉降、土壤压缩等会影响土地的承载力,造成在地基上建筑物的安置困难。
因此,在建筑物的选址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地基处理技术以其良好的效果和它的经济性成为了解决建筑物安置难题的重要手段。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探讨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及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学会地基处理技术的设计方法和实现3. 课程设计内容3.1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技术是在地基上采用一定的改善方法,使之达到确定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沉降处理:对于土体沉降较大的地区,可以采取沉降处理的方法,如在地基上铺设加筋网格等•增加地基承载力:采用钻孔灌注桩强化地基•降低地基沉降:采用预制桩和浇灌桩等处理方法3.2 地基处理设计地基处理设计是指根据现有的地质地貌条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在实际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根据不同的土质、地形等因素设计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加固设计:采用加固方式对地基进行设计,如使用灌浆桩、碎石桩等•沉降控制设计: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沉降进行控制,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有采用加筋网格、预应力钢绞线或增加地面荷载等方法。
3.3 地基处理实现地基处理实现是指利用地基处理设计的方案进行实现,包括以下步骤:•地基处理施工图的编制:根据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地基处理施工的实现: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小试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对地基处理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成果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后,应达到以下目标:•熟练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地基处理设计,并掌握一定的地基处理实现能力•能够分析地基处理实现情况的数据,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方案5. 课程设计总结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解决建筑物安置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ffe4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0.png)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地基处理方案的能力,能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概念:包括地基的定义、分类及各类地基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介绍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与方法3.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详细讲解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如换填、压实、预压、注浆、搅拌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4.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5.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教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6.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基处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明确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 教案
![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113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a.png)
教案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教案1引言1.1地基处理的重要性1.1.1地基稳定性对工程安全的影响1.1.2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1.1.3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1.1.4地基处理技术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知识点讲解2.1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2.1.1地基的定义与分类2.1.2地基处理的目的与原则2.1.3地基处理的方法与选择2.1.4地基处理的影响因素3教学内容3.1地基处理技术概述3.1.1地基处理技术的定义与分类3.1.2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3.1.3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3.1.4地基处理技术的挑战与机遇4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理解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1.2掌握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和应用4.1.3能够分析和解决地基处理中的实际问题4.1.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5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施工方法5.1.2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和优化5.1.3地基处理技术的安全与质量控制5.1.4地基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6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教材和资料6.1.2地基处理技术的实物模型和演示设备6.1.3地基处理技术的实验设备和工具6.1.4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7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地基处理技术的背景和意义7.1.2提出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问题和案例7.1.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7.1.4引导学生进入地基处理技术的学习内容7.2知识讲解与演示7.2.1讲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7.2.2演示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施工过程7.2.3通过实例分析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7.2.4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问题7.3实践与讨论7.3.1安排学生进行地基处理技术的实验和操作7.3.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7.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经验7.4.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7.4.3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地基处理技术的知识和技能7.4.4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领域8板书设计8.1板书内容8.1.1地基处理技术的定义和分类8.1.2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8.1.3地基处理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案例分析8.1.4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9作业设计9.1作业内容9.1.1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原理9.1.2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案例分析9.1.3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化和创新9.1.4地基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10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10.1.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10.1.3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10.1.4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重点关注环节:1.教学难点与重点2.教具与学具准备3.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施工方法是教学难点,需要通过实物模型和演示设备进行直观展示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2979140975f46526d3e1b1.png)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复合地基设计)当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置换或挤密的方法,在软弱地基中设置散体材料(砂、碎石等)或胶结材料(石灰土、水泥土等)构成加固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建筑物荷载,这类由两种不同强度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中桩柱体的作用与桩基础中桩的作用是不同的,复合地基中的桩柱体是地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加固地基的作用,且不与基础作刚性连接;而桩基础中的桩是一种基础形式,起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且与承台或上部结构作刚性连接。
一、复合地基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复合地基是由桩和桩间土所组成的,其中桩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复合地基的类型可按桩的类型进行划分。
按成桩材料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类:(1)散体材料桩,如砂(砂石)桩、碎石桩等;(2)水泥土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
按成桩后桩体的强度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类:(1)柔性桩,如散体材料类桩;(2)刚性桩,如水泥土类桩。
(一)复合地基的作用不论何种复合地基,都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作用。
1. 桩体作用由于复合地基中桩体的刚度较周围土体为大,因此桩体上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大部分荷载由桩体承担,桩间土上的应力则相应较少,这样就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较原地基有所提高,沉降量有所减少。
2. 垫层作用桩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在加固深度范围内形成复合层,可起到类似换土垫层均匀地基应力和增大应力扩散角等作用。
3. 挤密作用对于砂桩、碎石桩、灰土桩等复合地基,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挤密等原因,可使桩间土起到一定的挤密作用。
4. 加固固结作用砂桩、砂石桩、碎石桩等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起到缩短土体排水距离的作用,从而加速地基的固结。
5. 加筋作用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在地基中可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土的抗滑能力,从而起到加筋的作用。
(二)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见表1二、设计计算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有:桩体的直径、桩间距、桩长和排列方式的选择;桩体承载力的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复合地基变形的计算。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4f85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0.png)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熟悉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能够分析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劣,能够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图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解释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2.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流程:讲解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等。
3.常用地基处理技术:介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压实、排水、加固等,并分析其适用条件。
4.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讲解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方法,如稳定性分析、承载力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地基处理设计的原理和案例。
4.实验设备:准备地基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Huazho ng Uni versity of Scie nee and Tech no logy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班级:土木工程1202班姓名:学号:U2012154指导老师:章荣军2015年7月8日一、设计资料1.1工程概况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1.2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80 kPa,基础埋深3.2m。
1.3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 3.90 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9。
、复合地基设计2.1复合处理地基方案的选择由各土层力学参数可知,筏板基础下主要为不良土层,且厚度比较大,承载力较低。
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则对此类基础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软土层较深的建筑处理效果不理想。
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因工程消耗的时间过长,短期内固结效果不理想,因而不采用。
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作用,同时桩身与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变形量小,桩身与褥垫层是地下水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
因此,在此选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土层分布图形如下图:-h3.3S»J2.2设计计算(1)桩长设CFG桩落于暗绿色粉质粘土这一层,按桩端进入下卧好土层1〜2倍桩径的原则确定,即进入下卧层1m计算,所以桩长可取16.2m。
(2)桩径桩径0.3 〜0.8m,取500mm(3)桩间距桩间距s= (3-5) d,取s=2.0m。
(4)褥垫层厚度及材料褥垫层取0.2m,材料可用中砂与碎石。
2.3布桩形式布桩形式可以正方形布桩形式。
A 32 25布桩总数n 2199.5根,取208根。
桩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A 3.14 2.2642.4单桩承载力计算查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得各土层的桩周侧阻力如下表且第六层粉质粘土的桩端端阻力特征值可取 500kpa 。
所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nR a u p q si l i q p A p 3.14 0.50.7 18 9.5 10 2 20 2 12 22 25i 10.52 5003.14 441.3kpa4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得2.5面积置换率的计算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得3足 A p3 般67MPa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f eu 20Mpa3矣,桩身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d ed e 1.1311.13 22.26mCFG 桩处理后的地基,一般宽度不作修正,基础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n 取 1.0 。
则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0.5其中0.52 18 8 1.88 0.8 8.93.22.7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d 2d e 20.522.2620.04895 2.6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JGJ79-2002)得spk1 m f sk其中 f sk 170kpa , 取 0.8 ;spkR a m —— A1 m f sk0.04895441.3 0.196250.8 0.951 170 239.4kpa 。
9.85KN /m 30 d 0.5 239.4 9.85 3.2-0.5 266.0kpa基础底面的压力P k180kpa f a ,故满足要求spkspk基础地面土的自重应力:p cz 0.52 18 1.88 80.8 8.9 31.52kpa ,所以附加压力:p 0 p k P cz 180 31.52 148.48kpa复合土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其中查表得30土的自重压力: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其中雲 8.03KN/m 319.952.00 159.85 211.85kpa 325.78kpa即满足承载力要求。
2.8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由于b=25m 可取 z 1.0m基础底面的压力:p k 180kpa ,P zbl P k P b 2ztan lc2zta n (25 32.832 25 145.48tan30) (32 32.8 tan30)52.00kpaP cz 0.52 18 1.888 8.9 2 2 7.8 1 8.6 9.5 7.1 2 8 1 10 159.85kpaak0.5 170 &03 19.9-0.5 325.78kpaP zP czZ n 25 2.5 0.41 n25 30.3m。
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土层修正后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倍,即:E spi E s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竺2394 1.408:ak 170复合地基的变形沉降s包括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量s i和桩端以下未处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生即:s s i s2(1)®的计算基础底面附加压力p0 p k P cz 180 31.52 148.48kpa,因为加固区深度为16.4mz/b 16.4/25 0.656 0.5,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E sp mE p 1 m E s 8000 0.04895 0.951 3.0 394.45Mpa其中,查规范取E p 8000kPa E s 3.0kPa故则沉降计算深度为:Esp E S 394.456.3362.3 10,S 2S s ' 67.17 0.65 43.66m 。
故前面取扩散角 30符合则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量$为:P o P z l 148.48 52.00 16.4s 14.17mm2E sp2 394.45(2)S 2的计算桩端以下未处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S 2可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处理深度为30.3 16.4 13.9m 。
下图即运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总沉降量,计算见下页表:E SA / A / E si1 1p 0 12.6881.29872.69893.94644.7446.337.6 7.6 7.6查表(当P 0 0.75f ak )得:0.65由上表计算得:综上所述,总沉降量:s s i S 2 4.17 43.66 47.83mm 。
7.45MPa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可知:47.83mm v 200mm故满足沉降要求。
三、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检测3.1施工工艺应根据现场条件选用下列施工工艺:1、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
2、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
3、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适用于粉土、粘性土及素填土地基。
3.2材料要求1、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缓凝剂、粉煤灰,均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要求通过试验室确定。
2、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混合料。
3、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桩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50m 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宜超过200mm。
4、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应适当放慢。
3.3褥垫层1、复合地基施工、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褥垫层施工;2、褥垫层材料:5〜32mm碎石或级配砂石,均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3、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之比小于0.9003.4注意事项冬期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C,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
3.5 CFG桩成桩要求1、桩体连续密实,不得有断桩、缩颈、夹砂等缺陷。
2、允许偏差:(1)桩长:<100 mm(2)钻孔垂直度:<1.0<(3)桩径:20mm(4)桩位:满堂布桩:<0.4条形基础:<0.25d其它应满足《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220- 2002)。
3.6施工质量检验1. CFG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 CFG桩地基检验应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施工结束28d后进行。
试验数量宜为总桩数的0.5%~1.0%,且每个单体工程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点。
3. 动测桩试验可按总桩数的10%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检测技术标准如下:1•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J220— 2002)2. 单桩静载试验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3. 低应变动力试验依据《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四、总结通过本次课设,对地基处理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运用。
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平时都只是学习知识,但很少运用,而这次课设便是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的实践。
同时,对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复合地基的几种作用也融会贯通。
对于桩长,布桩方式,桩径的选择,和承载力计算以及沉降与软弱下卧层的验算也都能巧妙运用与设计。
也同样对地基处理技术这门课程兴趣更加浓厚。
五、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2] 郑俊杰.地基处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 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合编• 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周景星.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