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演示教学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eabcfe2b90d6c85ed3ac68b.png)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8897c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4.png)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探究、理解为基本特色,以“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围绕“观察、实验、探究、理解”四个方面展开,在内容安排上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命世界的基本组成元素,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2、初步了解繁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繁殖现象,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3、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探究生命世界的基本元素,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2、了解繁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繁殖现象,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3、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把握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究和理解科学知识。
2、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科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六、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进度表,每周一课时,共计36课时。
其中,重点单元占10课时,一般单元占8课时,复习与测试占8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七、评估与反馈:1、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观察、测试、问卷、作品展示等,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教学进度表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a34abc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2.png)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教学进度表
【实用版】
目录
1.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概述
2.教学内容的分类
3.各类教学内容的具体内容
4.教学进度表的实施建议
正文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概述】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教学进度表是为了帮助教师系统、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而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
该表以周为单位,详细列出了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技能和素质,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分类】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教学进度表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两大类。
自然科学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地球与宇宙科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和地球的结构,物质科学主要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科学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组织两大领域,其中人际交往主要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社会组织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
【各类教学内容的具体内容】
以自然科学中的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周,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第二周,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它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周,学习动植物的分类,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第四周,认识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了解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进度表的实施建议】
在实施教学进度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完整word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word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afcebc6b90d6c85ed3ac6e0.png)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课计划一、教材解读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四周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有 7 个教课内容,分别是《 1. 发现物体的特色》、《2. 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 给物体分类》、《5. 察看一瓶水》、《 6. 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 6 个教课内容,分别是《 1. 我们知道的动物》、《 2. 校园里的动物》、《3. 察看一种动物》、《4. 给动物建个家》、《 5. 察看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 13 个教课内容,原则上每个教课内容需 1 课时来达成教课。
此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据它们的性质进行丈量、分类和描绘” 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有,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觉,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连续成立资料和物质的看法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从拥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顺序渐进地率领学生们睁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拥有质量、形状等特色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同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一样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 单元,主假如为他们供给研究动物的时机,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全部的生物同样,动物拥有独到的外面构造,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四周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第一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而后经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和生计环境的仔细察看,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色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迪。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纪特色出发,都重申了在比较中察看,以及对察看对象的描绘和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ee002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f.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自我耍求: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1.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1.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目标解读
要学会认识到水和洗发液这类物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而木块这类物体是有固定形状的。
这
需要用到各种不同形状的的容器,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对水的特征产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存离不开水,形成节水的意识。
重点知道水有许多特征,如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不黏手等。
难点水和洗发液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L6它们去哪里了。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77d4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c.png)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1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本学期继续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士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周次日期12.21—2.27曲线运动及习题课22.28—3.06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33.07—3.1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43.14—3.20第一章测试及讲解53.21—3.2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63.28—4.0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74.04—4.10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84.11—4.17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94.18—4.2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104.25—5.01期中考试115.02—5.08功、功率及习题课125.09—5.15势能、动能、动能定理135.16—5.22动能定理习题课145.23—5.29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55.30—6.05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166.06—6.12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176.13—6.19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势差及习题课186.20—6.2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和电容196.27—7.03静电的利用及危害及静电场单元检测207.04—7.09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2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284106a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e.png)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内容分析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发现物体的特征》、《谁轻谁重》、《认识物体的形状》、《给物体分类》、《观察一瓶水》、《它们去哪里了》《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我们知道的动物》、《校园里的动物》、《观察一种动物》、《给动物建个家》、《观察鱼》、《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
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
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
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
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1.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20707e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e.png)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形状等方面展开。
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使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教具来辅助教学。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动物”单元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对动物的情感认知,尽量避免伤害动物的行为,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动物。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研究时间和注意力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控制教学进度和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悦地研究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质量、形状、颜色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如天平、尺子、手等,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等。
3.能够对物体进行分类,了解分类的基本原则。
4.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明白水的重要性。
5.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明白空气的重要性。
6.了解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7.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部结构和运动方式,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性。
8.能够对动物进行分类,了解分类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质量、形状、颜色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物体。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教学内容:教授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工具,如天平、手等,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使用天平等教具,让学生进行实验,体验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质量的规律。
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规律。
4.给物体分类教学内容:教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则,如形状、用途等,让学生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430d2c36bd97f192379e917.png)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0a07d58762caaedd33d4d3.png)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6d7750960590c69fc3762b.png)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计划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教课计划一、学情剖析经过一个寒假,新得学习与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与风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讲堂、学习、学校得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她们年纪小,好动、易喜悦、易疲惫,注意力简单分别,特别就是刚入学时,40分钟得讲堂学习关于她们来说真得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拥有特别喜悦义。
课程得含义就是拥有明确得教学目标与系统得设计,但绝不就是说不再“存心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得“个人瞧法”与“研究空间”。
恰好相反,好得科学课应当就是属于“小孩得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这样类得问题,没法也不该当教给孩子们,而就是让她们在科学知识得学习过程中,经过与之交融得研究活动渐渐体验与理解。
所以,一年级下册科学得主要功能就是为六年得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剖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课内容由“我们周围得物体”与“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此中“我们四周得物体”单元有7个教课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课内容,总计13个教课内容,原则上每个教课内容需1课时来达成教课。
此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四周得物体”单元:就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得开篇,指向“构成世界得物质能够依据它们得性质进行丈量、分类与描绘”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得生活中最为常有,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觉,她们对物体性质得理解又将为她们连续成立资料与物质得看法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四周得物质”单元,从拥有固定形状得物体到一瓶水与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顺序渐进地率领学生们睁开一系列得研究活动,以加深她们对物体拥有质量、形状等特色得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得“植物”单元同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一样种类得生物,生物有基本得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得“动物”单元,主要就是为她们供给研究动物得时机,使她们认识到动物就是有生命得。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5c809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b.png)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
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的感受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情境营造,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研究的兴趣和效果。
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避免过于抽象或复杂的知识内容。
同时,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思维过程,避免单纯依靠笔试或口试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三、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物体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感知世界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合作研究和自主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发现物体的特征: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2.谁轻谁重: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让学生了解物体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3.认识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让学生了解物体形状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4.给物体分类:通过比较和分类不同物体,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5.观察一瓶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6.它们去哪里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7.认识一袋空气: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8.我们知道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教学计划、进度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教学计划、进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4a6d3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4.png)
备课笔录2017 学年第二学期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任课教师朱燕七星中心小学七星中心小学科学学科第二册教课计划(一)教材内容剖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我们四周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四周的物体 " 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 指向“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丈量、分类和描绘”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有 , 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觉,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连续成立资料和物质的看法打下基础。
此,“我们四周的物体 " 单元,从拥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顺序渐进地率领学生们睁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 以加深他们对物体拥有质量、形状等特色的理解。
教“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 " 单元同样 , 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一样种类的生物 , 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假如为他们供给研究动物的时机,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全部的生物同样动物拥有独到的外面构造, 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 , 感知四周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动物”单元第一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 , 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 , 对动物形成初材步的认识,而后经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和生计环境的仔细察看,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色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迪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纪特色出发,都重申了在比较中察看,以及对察看对象的描绘和记录。
此外 , 分类和辨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分要的地点。
只管这些活动主假如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睁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怎样做科学都士分重要 . 还要重申的是,在教课中要坚技使用班级记录表 , 由于这是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记录、思想和认识发展的记录 , 是将整个单元学习有机联系起来的有效工具 , 希望教师们们坚持使用析(二)全册教材教课目的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包含了科学知识 , 科学研究,科学态度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维度。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8aaa350c22590103029d85.png)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总6页)页内文档均可自由编辑,此页仅为封面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一年级科学下册进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下册进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0da24c358fb770bf68a557e.png)
14
给动物分类(一)
13日 18日
7月 7月
15
给动物分类(二)
20日 25日
教科书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及册数 教科书 《科学》下册
总授课 节数
页数 起讫
15
预定进度 (课时)
考试次数
实际进度 (课时)
教者 李春元 出入原因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科学
教学 班级
一年级
上课日期 4.16
每周 节数
1
周
时间
次起 讫
预定进度
4月 4月
1
发现物体的特征
16日 18日
4月 4月
2
谁轻谁重
20日 25日
4月 5月
3
认识物体的形状
27号 2日
5月 5月
4
给物体分类
4日 9日
5月 5月
5
观察一瓶水
11日 16日
5月 5月
6
它们去哪里了
18日 23日
5月 5月
7
认识一袋空气
25日 30日
6月 6月
8
我们知道的动物
1日 6日
6月 6月
9
校园里的动物
8日 13日
6月 6月
10
观察一种动物
15日 20日
6月 6月
11
给动物建个“家”
22日 27日
6月 7月
12
观察鱼(一)
29日 4日
7月 7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
等表观特征展开。
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
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
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
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
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
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