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5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5课时)【核心概念】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学习内容与要求】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①结合实列了解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化学能、核能等。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能量的多种形式;了解常见的一些能量形式;了解能量形式与运动的关系;2.科学思维:结合具体例子中识别能量的形式;3.探究实践:通过分析各种运动和能力图片或实际事例,学会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地处理;4.态度责任:体会能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增强积极思考的兴趣,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5课时,主要介绍运动和能。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运动来揭示能量的形式,展示能量形式的多样性,一种运动形式对应一种能量。
这是对运动的深入学习。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都需要能量。
没有能量,一切生命将不复存在;所以能量的学习能够使我们加深对世界、对生命的认识,也对后续学习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等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思路】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速度计算的类型【教学过程】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能量也有多种形式。
视频:多种形式的能课题:一种运动形式对应一种能量,能量简称能。
1.机械能天体的运行、河水的流淌、鸟的飞翔、人的行走、蒲公英种子的飘散等,都属于机械运动。
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2.化学能人和动物的运动要消耗能量,人和动物的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补充。
食物中储存着能。
储存在食物中的能属化学能。
燃料可以燃烧产生热量,所以燃料中也储存着能量,燃料中的能量也属于化学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也属于化学能。
3.电能:电力机车通电后才能行驶,家用电器通电后才能工作机器人通电后才能执行指令,这表明电具有电能。
各种发电站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各种电池也能提供方便使用的电能。
电能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能。
4.电磁能:用遥控器遥控机器时,遥控器将发出电磁辐射,它具有的能属于电磁能。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模板5篇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运动》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八年级《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现象为例,如自行车行驶、电梯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时,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理规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运动》。
2.教学实施: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机械运动的了解,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描述运动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知识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6.适时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物理故事、科学家传记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具体实例中发现、感知机械运动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针对学生对运动状态、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及特点。
2.学会使用物理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和时间,能进行简单的数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和处理。
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加速度、减速度的概念。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励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加速度等核心概念。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3.科普文章阅读后,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避免照搬原文。
4.小组合作作业需体现每位成员的思考和分析,分工明确,合作高效。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尊重劳动、关爱环境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对物体的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参照物选择有关。
2.科学思维: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视频、活动等形式,学习辩证地看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态度责任:接受辩证教育,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参照物。
教材先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再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首次接触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本课时为后续机械运动的分类及匀速直线运动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所以,本课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思路】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有哪些形式? 人们如何描述运动?图片展示两种体育运动:扣篮:在整个过程中,篮球和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跳马: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图片展示常见物体的运动:这些运动物体都有着共同特点:它们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们把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看视频,举例。
如浩瀚太空中的天体运动、风驰电掣的列车运行、街道上车来人往、导致地表变迁的地壳板块运动、大气和江河水的流动等。
过度: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日常生活中,我这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视频:图片解释: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生活中,我们常选择地面或固定于地面的物体(如房屋、树、山等)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参考系的概念和选择。
3. 学习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参考系的选择。
3. 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1. 机械运动的分类。
2. 参考系的选择。
3. 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计时器、尺子、滑轮组等。
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机械运动现象,如汽车行驶、物体下落等。
2. 提问:什么是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二、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3. 举例说明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
三、参考系的选择(15分钟)1. 讲解参考系的概念:观察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 讲解参考系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
3. 举例说明参考系的选择对运动描述的影响。
四、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2. 讲解加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称为加速度。
3. 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路程/时间,加速度=Δ速度/Δ时间。
4. 举例说明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应用。
五、实验操作和观察(15分钟)1. 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观察机械运动现象。
2. 让学生使用计时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分类、参考系的选择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了解变速运动的定义;知道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
2.科学思维:正确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升观察、分析、描述和表达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小活动、读图等形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了解生活中速度测量的一般方法。
4.态度责任:通过互动、合作等方法,形成关心身边的事物、乐于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运动的测量,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速度的测量等。
本课时内容既是速度的深入更是后续二力平衡等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课时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思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测量→生活中的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从简单的直线运动开始。
探索活动:1)图4.1-11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情况,在坐标图中画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判断甲、乙两辆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的特点。
参考:甲车运动路线为直线,在各段时间内速度相等;乙车运动路程为直线,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不相等,且越来越大。
甲车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变速直线运动2)让一辆少车从斜面滑下,标记小车每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位置,参考:vAB=sAB/tAB= 4.00cm/2s=0.04m/2s=0.02m/svBC=sBC/tBC= 5.00cm/2s=0.05m/1s=0.05m/s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路线是直线的,为直线运动,但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即小车从斜面滑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不变。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s-t图像: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其运动方向和快慢都不变的,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
初中物理机械的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的概念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图片或视频。
3. 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木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学生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二、探究机械运动(15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即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解释参照物的概念,即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基准物体。
3. 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如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小车的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变。
3. 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即速度恒定,运动方向不变。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出示实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能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能运用机械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基本形式2. 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3. 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难点: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机械能的转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和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基本形式: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基本形式。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和转化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参照物选择和机械能转化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机械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能转化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米。
(答:米)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机械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运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
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
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变化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作用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4. 速度的计算及应用5. 机械运动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2. 难点:速度的计算及应用,机械运动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机械运动的现象和原理。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运动状态,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概念,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参照物的作用。
4. 讲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如自行车行驶、电梯上升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分析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3. 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2. 难点: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速度的相关问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学案(5个)
第一章机械运动1.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新课1课时)一、目标导学: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重点)2.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难点)【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出示:沙漏、长度测量工具,或相关图片,引入…..二、自学质疑:(可课前发给学生自学)(一).看课文p10“长度的单位”主题,完成1、p10页插图,量量AB\CD的长度仅凭感觉可靠吗?答: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另外还有七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们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分别为。
1 Km = m,1m= dm= cm= mm= um= nm。
1m= mm,1cm= m,1um= m。
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cm,你的身高大约是m合(等于)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物理书的长度28.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m;(二). 看p11:“长度的测量”主题,完成: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4、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5、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右图物体的长度为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三)、看课文p13 “时间的测量”主题,回答6、(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7、阅读p14“误差”主题,完成:(1)、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适当的⼯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误差的⽅法.过程与⽅法1.体验通过⽇常经验或⾃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刻度尺测量长度、使⽤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英钟、电⼦⼿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活动⼀、课件导⼊【展⽰课件】展⽰⼏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的线是直的吗?2.图⼄中红⾊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引出课题.)1.学⽣相互谈谈⾃⼰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线都是直的;⼄图中红⾊线⼀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测量.⼆、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布置⾃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指导学⽣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约15.7②⼀⽀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头发直径约7×10-5m= µm④⼀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范如下:7×10-5m= 7×10-5×106µm=70µm。
《机械运动》章节教案
《机械运动》章节教案一、教学内容(一)本章主要内容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机械运动来完成各种机械的制作。
(二)课前准备1、了解机械术语和关键术语;2、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3、了解机械运动及应用;4、调研机械运动发展史;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以课本讲授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授细节和技巧;2、实际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机械运动,实践学习;3、讨论研究:小组讨论机械运动以及如何从学习机械运动中得到认识和理解;4、问题探究:让学生不断探究,随着讨论自主开发,完成课后作业。
三、教学重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机制,以及它在机械制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2、了解机械运动的发展史;3、实践操作,熟练应用机械运动;4、充分利用机械运动来创造性研究新事物、分析新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2、理论讲授:以课本为主,讲授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机械运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性);3、实验操作:以实验室为基础,让学生实践操作;4、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5、总结反思:剖析学习经历,对自身的学习技能进行反思。
六、教学评价1、综合素质技能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创新活动以及课堂上各项检测,对学生在机械运动方面的综合素质技能进行评价;2、实践操作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室的实践操作情况,对学生应用机械运动进行个体评价;3、课堂考试评价:普通测验、演示评价等,以考查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及考虑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运动的描述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总结归纳机械运动及参照物概念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1并提出问题:你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
白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地面
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
照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是
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2并提出问题:窗外的树木真的
向后退了吗?江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张开伞后
运动员真的上升了吗?以上的现象怎样解释呢?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使
学生理解,当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静止的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观看录像1(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公路上有停着汽车和行驶的汽车;码头上有停着的轮船和正在航
行的轮船;飞机场上有停着的飞机和正在起飞的飞机.学生:1、以公路边的树或楼房为参照物,相对于参
照物位置改变的汽车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的汽车时静止的.2、相对于岸边的码头位置改变的轮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岸边位置不变的轮船时静止的.3、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位置改变的飞机是运动的,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位置不变的飞机是静止的,.观看录像2(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跳伞运动员脱离飞机后自由下落,越来越快,当突然把降落伞张开时,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升.
学生:1.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是相对于行驶的列车窗口而言的;2.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巍巍青山两岸走势相对于漂流的竹排而言的;3.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升,是相对于没张开伞下落的摄像机而言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三、机械运动分类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3并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按照
经过的路径可以分成哪几类?
教师概括总结: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
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观看录像3(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汽车的直线行驶、拐弯行驶;轮船的直线航行、拐弯航行;飞机
的直线飞行、空中俯冲表演等.
四、布置实践活动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片,记录有关机械运动的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进
行解释.说明分别选择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摄像师怎样
操作才出现这样的效果.
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机械运动相对性的资料,并作解释,整理一篇小报告.
小结
通过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1、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知道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课后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40页:1、2、3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波,印象深刻,掌握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