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精品教案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设计1.doc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分析能力。
2.过程收集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思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去。
通过西部大开发的讨论,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东、中、西部差异;二是南方与北方差异;三是西部大开发。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南北方各自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方向;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根据区域优势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和高一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中国地理区域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区域分析的方法,学会了一定的地理规律,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能力将会获得巨大的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展示冬季一月份:昆明世博会各国花卉展区的图片和哈尔滨周围的景观图片。
(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季一月份我国昆明和哈尔滨的景观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新课推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有东、中、西部的差异和南、北方的差异.那么同学们知道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吗?一、东中西部的差异板书:1 :划分依据:(活动探究):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多媒体展示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并指导学生的读图方法:强调图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横、纵坐标的含义、图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差异区域发展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1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收集我国南方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
3.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难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探究活动】读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回答p14 活动1、2、3【板书】一、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点拨】东部有12个省,中部有9个省,西部有10个省。
只有北京不临海。
2.东中西部差异【读图思考】看图1-13,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相比其他两个地带,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提问:看图1-14,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页 1 第)产业结构差异:全国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1【点拨】(以上,其他40%而东部相对产业结构较好,二三产业比重都在。
两个带中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将近20%【探究活动】看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在图上指出这几个工业区的位置与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人文特征。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特点的学习,了解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南北差异。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4.学会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活动建议:1.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
2.小组讨论:北方、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及原因。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3.练习巩固。
4.小结。
启示: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选择整合教材;展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对将来参加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分析:教材用了两幅素描图,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活动1。
教材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
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材设计了开放的问题: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继续深入、细致的思考,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
第三,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教材在活动课文中体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先是通过分析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将自然与人文特色重新组合;又用了两个小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一个例子来自于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一例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精品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精品教案份)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开始新内容:(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
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势。
板书:(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引导:(出示PPT)“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读图、绘图)1.分别请三位学生代表在投影屏幕前分别指图说出三个地带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人民政府驻地。
2.下发给学生“中国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在空白图上绘出三个地带的分界线,并认读三个经济带内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
3.安排二分钟让邻座的同学相互检查提问。
(展示PPT表格)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数量、面积比、人口比经济地带项目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省级行政数12个9个10个面积比重(%)16 27 57人口比重(%)41.1 35.7 23.2过渡:(引导讲解)上表数据展示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概况。
地理必修3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置学习情景】播放MTV《西部放歌》(视频内容为我国自然景观)。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头竞风流……”(优美的歌声吸引学生走进西部,激起学生对西部的好奇与向往。
)【设置学习任务】一首豪迈的《西部放歌》唱出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你知道西部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展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观察、读图分析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范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转承】教师继续播放《西部放歌》片段“……一场场及时雨就像一杯杯醉人的酒,八方来支援兄弟手挽手,甩开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
……”教师同时指出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西部大开发。
设疑: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设计学习资源】多媒体展示: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的各种图片(地形地貌、气候、矿产等资源分布、我国城市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等)。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存在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的地图资料及教材阅读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
(自然组主要针对自然因素展开,社会经济组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因素展开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穿插于各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各组派代表陈述他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学生风采,培养自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地理ⅲ湘教版1.3区域发展的差异教案
地理ⅲ湘教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并能说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范畴2、把握并能明白得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各项表现及特点3、明白得并能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缘故能力目标:1、通过众多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等,采纳感受上强烈的对比冲击,学会比较和综合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进展差异并分析其缘故,提高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和差异的能力,能对实际区域特点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缘故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及南北方区域差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明白中国要走向世界强国之林,东西部南北方要和谐进展,让学生树立全局的观念。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连续进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并非是主体(学习者)关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专门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进展之中”。
高一学生对感性知识同意能力较强,关于理性知识的同意能力也正在逐步加强。
专门是在认知心理方面,高中学生已能形成空间表象和空间概念,并善于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
而且高中地理内容更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差不多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式、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紧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 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进展差异。
[教学难点] 分析形成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缘故[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 第1课时[课型] 综合课【教学新课】[导入新课]春节过后,各大都市候车室里旅客总是专门多,他们大多是前往东南沿海务工,提问学生他们什么缘故到东南沿海,是什么缘故使他们不远千里过来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等遇)说明我国各地经济进展是专门不平稳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进展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1-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范围组,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归纳,理解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东中西三个经济区的差异。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多媒体展示)、讨论。
观察、分析、归纳、角色扮演,活动作业等。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区域间的差异,但不成体系,特别是没能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发展中的差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课前歌曲《长江之歌》)歌声还在我们耳畔回响,眼前已经呈现了一幅高原雪山的图片,在感受它的壮美之时,平坦开阔的平原农田景观在眼前闪现。
两幅分属东西部地区的图展示出巨大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发展差异》展示:[板书] 区域发展差异讲解新课:一、东中西部差异按自然条件等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1、三个经济地带范围学生活动:(分组)找出各自范围,并完成辨析。
过渡:三大经济地带首先表现经济差异:学生活动:观察统计图分析经济差异。
(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探讨:为什么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呢?展示(差异表格)结论:表现在东部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优于中、西部而成为东部发展的动力,更成为东部经济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的重要原因。
过渡:经济差异表现在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分别展示相关图表,学生分析东、中、西部的差异。
2、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探究:西部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呢?(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二、西部大开发学生活动:阅读归纳西部大开发内容。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教学设计《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我国各个区域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及因此形成的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学生们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南方北方的主要优势特征及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正确分析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及因地制宜、各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特征;2、通过比较分析,掌握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理解各个区域的主要优势特征及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区域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思想;3、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特征方面的差异;4、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围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原因,提升学生读图分析能力;2、 收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南北方区域发展差异,提升学生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的能力;3、 交流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提升学生交流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分析学生的生活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限制性因素,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2、通过交流讨论、资料收集与分析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前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及原因分析;各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教学课件;中国行政区图。
【导入新课】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在这广阔的土地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当然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历史基础以及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下,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一起探讨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讲授新课】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把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不是均衡的,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相对贫困,落后于其他地区。
本文将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湘教版必修三的教案为基础,给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1. 地理因素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巨大,导致各地区在发展中受到的影响不同。
例如,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为山区、沙漠等地,产业结构单一,普遍贫困。
2. 历史因素中国历史悠久,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地区的发展。
例如,长江流域一直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文化底蕴,与之相比,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导致地区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发达地区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政策,而对欠发达地区则采取了更严格的管制措施,导致地区之间的差距愈加拉大。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政策,但实施的效果仍需要观察。
三、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1. 经济影响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差异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导致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2. 教育影响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不同地区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落后。
3. 社会影响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地区发展不平衡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情况的出现。
例如,东北地区由于经济下降和人口流失,出现了社会不稳定的情况。
四、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的解决1. 加大扶贫力度区域发展差异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加大扶贫力度。
政府应继续出台扶贫政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注重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中地理: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2)(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步骤:[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叙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一:1.3-区域发展差异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 ▲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2 ppt课件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开始新内容:(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
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3.西部大开发①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1势。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3
1 、利用书本已 知知识自主解 答投影出的问 题。 2 、同桌间合作 交流, 共同解决 问题中存在的 疑难 3 、教师适时点 拨 先独立完成, 然 后合作交流, 共 同解决疑难。 教师适时点拨
让学生对 课本知识 有基本了 解和简单 分 析 应 用,让学 生体会到 获得知识 的快乐。
知识 反馈
完成课本 21 页活动 1,了解南方地区和北 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1、 学生合 作讨论完 成 2、 教师点 拨,出示 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 目,让学 生学会应 用所学知 识,分析 实 际 问 题,提高 分析、解 决实际问 题 的 能 力。
知识建 构 教学提 纲
学生来完成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 、 中 、 西 差 异
产业结构差异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
提 升 应 用 层 次
(投影)合作探究 我县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的因素?对 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优势:煤炭资源丰富,林牧业发达, 粮食作物有莜麦、荞麦等小杂粮。 限制性因素:交通运输不畅,历史上的植被破 坏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建议:发挥资源优势,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 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圈养畜牧业和绿色农业;加 强出省和县乡公路建设。
3
第 二 层 次 教 学 知识 建构 教 学 提 纲
提 升 应 用 层 次
(投影)合作探究 1.课本 21—22 活动 2 2.课本 23 活动 1、2
1、学生合作讨论 完成 2、教师点拨,出 示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目, 让学 生学会应用所学 知识, 分析实际问 题, 提高分析、 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 材 分 析 及 课 标 要 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第一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熟练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国土整冶与可持续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图读图熟悉北方地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结合各种图示资料,提取信息分析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法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问题,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区域地理基础比较差,学习中国南北方差异时,对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要进行详细复习。
3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难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中国北方地区[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感性地认识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1、学生课前完成学案“落实考基”,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小组合作,完善填空部分的答案。
3、小组代表质疑,其他小组答疑,完善知识体系。
4、课件展示本节知识体系,教师板书。
[课堂检测]学生完成“巩固提升”选择题1~7题。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并分析质疑。
[合作探究]探究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呈现黄土高原景观图,各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代表分析并展示答案。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2、教师点评,总结答题模式,展示答案。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2)危害: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3)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探究2:华北地区的河流洪涝灾害多发,试分析黄河、淮河、海河多洪涝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3-湘教版
《东南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2)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3)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东南亚的位置及范围。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对比地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及河流特点,从而了解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3)通过读《东南亚气候图》,明白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从而了解其农业的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
难点: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对社会经济各因素的分布及其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图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四: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东南亚各国的人文景观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一)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活动】找一找展示《东南亚的位置图》,让学生结合PPT归纳,由东南亚的位置、范围,由两位学生进行回答。
并指出东南亚由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组成。
(过渡)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在自然环境上又有各自的特色通过对两个地形区的对比进而掌握整个东南亚的情况。
(二)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条件展示《东南亚的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下面问题去发现其多在地形上的特点再进行归纳。
【讨论】①中南半岛上有哪些主要河流?②这些河流大多数发源于哪里?③这些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④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⑤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该段河流什么资源丰富?⑥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是什么地形?对人口、城市分布有什么影响?(过渡)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讨论】①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部位?②这里的河流在长度和流速上会有什么特点?③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④火山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呢?展示《东南亚的气候图》,由学生根据经纬度判断气候类型,并温习其各气候特点。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掌握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区域发展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阐述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导入旧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问学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2.引入新课:出示区域发展差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明显?”Step 2 学习和总结1.学习教材“必修3”第13单元“区域发展差异”的相关内容,了解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总结出每个地区的特点。
Step 3 探讨原因1.老师以“为什么区域发展差异会出现?”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讨该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3.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4 归纳影响因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引导的问题和案例,讨论和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教师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Step 5 对比分析1.教师给学生准备东、中、西部地区的各种数据和图表,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和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差异。
3.学生汇报小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区域发展差异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西部大开发①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2 PPT课件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教学方法: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开始新内容:(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
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势。
板书:(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引导:(出示PPT)“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读图、绘图)1.分别请三位学生代表在投影屏幕前分别指图说出三个地带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人民政府驻地。
2.下发给学生“中国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在空白图上绘出三个地带的分界线,并认读三个经济带内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
3.安排二分钟让邻座的同学相互检查提问。
过渡:(引导讲解)上表数据展示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概况。
同学们可以比较出三个地带之间的一些差异:东部和中部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承转)以上差异都只是表面的一些差异。
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关键还是表现在以下内容。
板书:(二)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过渡:我国三大区域发展差异非常突出,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相对发达,80年代以来更是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取得了迅猛发展。
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及其历史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经济带。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
板书:1 产业结构差异过渡: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存在明显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书上图1-14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比较,根据图示,我们首先比较东部与全国的产业结构。
设问:请同学回答这两者比较东部经济地带的三大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同学回答略。
过渡:东部地带第二与第三产业比较发达,那我们在来看以下中西部的产业结构与全国的比较。
设问:请同学回答这两者比较中西部经济地带的三大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同学回答略。
过渡:中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那现在我们来综合比较东部与中西部产业结构。
从工业结构上来说,我国大致有“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型混合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而中部则显示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板书:2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1)工业化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书上图1-17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工业增加值结构。
设问:根据图示,请同学们回答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在全国工业增加值结构中各占什么地位?同学回答略。
过渡: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较快,中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
东部地带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带,占了绝对的比重。
在东部地带,外资、中外合资、民营企业已经占有相当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体。
板书:(2)城市化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书上17页阅读与下面的表格。
过渡:城市化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
在工业化迅速推进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会显著提高。
我国处于工业化迅速推进的时期,从东部与中西部东部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来看,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要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
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板书:3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过渡:我国目前经济上的地带性差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起步仍有直接的关系。
东部开放地区的特殊政策既宽松又灵活,吸引了外资和中西部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其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PPT出示“全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图)过渡:(指导学生读图)从时间轴上看,我国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五年后的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
但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呈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开放的程度尚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引导:请同学们把以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等填写在空白政区图上。
过渡:学习了东、中、西区域差异,我们继续来看以下南北方区域差异。
板书:二南方与北方过渡: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地带的差异以外,还集中表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南北方是针对东部而言的。
设问:那有谁知道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同学回答略。
引导:南北方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条界线。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大差别。
下面我们来看以下表格。
过渡:看了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知道南北方的对比情况。
南北方的自然、经济状况都各不相同。
针对这些区域的差异,国家采取了各种对策来缩小差异。
最重要的战略就是西部大开发。
板书: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引导:请同学把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填入空白图。
设问:1西部大开发地区中包含了哪几个省、自治区是东部?2西部大开发地区中包含了哪几个省、自治区是中部的?3是否三大经济带中的西部都属于西部大开发地区?同学回答略。
过渡:了解了西部大开发范围,那我们就要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西部的优劣势有哪些。
板书:2 开发条件过渡: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板书:3 实施意义过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地区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繁荣的伟大举措,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课堂小结:这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三大经济带以及这三大经济带的差异,对东部这一经济带又分为南北方,从表格中了解了他们的优势劣势发展任务等问题。
对于这些区域经济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现在有一个可后的问题留给大家,下堂课我们再来探讨。
(PPT出示问题)(课后创新讨论)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经济发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我国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起步,有其自然原因、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从自然原因而言,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从社会经济而言,东部地区的近代工业出现较早,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东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等原因,因而非常有利于对外开放,并以此为窗口,引进外交、技术和先进设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应该说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后,东部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拉大了东部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但从长远来看,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西部地区以支持,带动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发展。
新的世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提高综合国力、走向共同富裕、繁荣的伟大举措。
如果没有东部地带的首先对外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恐怕难以成为现实。
)板书设计§1.3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二)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1 产业结构差异2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1)工业化(2)城市化3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2 开发条件3 实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