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6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要点6 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

核心突破1美苏“冷战”1.“冷战”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表现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舆论上: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其中心内容是遏制共产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④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它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对策

①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经济领域之间的“冷战”。②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在苏联的主导下华约组织建立。它的建立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

“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掀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建立。

核心突破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①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国营;

②中小企业、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私营

2.斯大林模式

(1)表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农业集体化:目的是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特点

a.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用行政命令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限制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b.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

(3)积极

①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③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核心突破3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的新变化

1.罗斯福新政的“新”

(1)新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

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①方式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把一些投资数额大、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b.制定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②影响

a.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国有企业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新经济”的出现

①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②概念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

③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④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3)“人民资本主义

①含义:股份公司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②影响: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4)“经营者革命”

①含义: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管理。②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

(5)“福利国家”

①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够享受到公认的较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②特点

a.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b.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c.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