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6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素材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
主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重点分析】 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1) 从两极格局形成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实力 增强 , 而英、法等国实力严重削弱 , 使得美苏由联合走 向对抗,两极对抗局面形成。
(2)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国家 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 ;1973 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 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 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 ( 从两极格局瓦解看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 退 ,90 年代初 , 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 解体而结束。
世界的崛起。
3.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
格局急剧转换 , 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 世界多极化趋
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中美国与苏联、
西欧关系的演变
【重点分析】 1.美国同苏联关系的演变: (1) 从反法西斯盟友到敌对。 1947 年 , 美国先后抛出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冷战”开始。 1949年5月策划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其他组 织 , 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 , 标志着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为对抗美国,也同各社会
济力量不断增长的另一迹象是 :1948 年至 1962 年间 , 美 国在自由世界的黄金中所占的份额已从71%下降到40%, 而西欧所占的份额则从15%上升到44%。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当今世界的共存共生 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 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 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 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 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2018新课标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课件必修一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67张 精品
【解析】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 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 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 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 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 误, 排除; 欧洲此前已出现对峙, 排除 C 项; 美苏“冷 战”导致德国分裂,排除 D 项。
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越南战争 。 (3)1961—1973 年美国发动___________
古巴导弹危机 ”。 (4)1962 年发生“______________
【重难突破】 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影响的两面性 (1)消极影响:①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 治,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 阵营;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 祸根。②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 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课时
“二战”结束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丘吉尔在 富尔顿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北约成立;德国 分裂为东德与西德;朝鲜战争;华约成立。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1991 年两极格局的结束: 不结盟运动兴起;古巴导弹危机;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增强。
第 22 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美苏冷战 【基础梳理】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 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 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 雅尔塔体系。
浙江省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六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共11张PPT)
条目解析 一 二
2001年11月11日,在 多哈举行了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议定书 签字 仪式。石广生代表中 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字。
-8-
条目解析 一 二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 (1)时间: 2001 年11月,在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2)原因 ①中国需要世贸。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 长远利益。 ②世贸需要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中国的 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
-11-
-4-
条目解析 一 二
3.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b)
(1)建立 ①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期间提 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得到积极响应。 ②1989年,美、日、加、澳、韩、新西兰和东盟等12国在堪培拉 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问 世。
亚太经合组织标志
-10-
条目解析 一 二
3.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c) (1)存在问题 ①发展性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原因:殖民主 国际经济秩序 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 的存在;发达国家 垄断着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左右着国际经济“游 戏规则”的制定,掠夺剥削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内部政局动 荡,债台高筑,饥荒不断,经济接近崩溃) ②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 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 可持续发展 (2)对策:推行 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5-
条目解析 一 二
(2)发展 ① 1991 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 亚太经合组织。 ②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 ③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11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第一阶段 :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70 年代 (1)概况 :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 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 界市场。美国推行“ 马歇尔计划” ,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 :通过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 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2.第二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 (1)概括 :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 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 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解答技巧 (1)准确解读试题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试题背景材料规定了回答问题的情境,离开这一情境回答问题,往往 会答非所问。所以一定要先做到准确解读试题材料。 (2)运用发散思维,确定答题方向。如分析原因的设问一般从历史事件 发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来思考;或可以分成国内原因、国际原因 的角度来归纳。当然,怎么进行发散思维要看试题具体怎么设问的。 (3)调动运用知识,组织概括答案。根据审题后确定的答题思路,把从材 料中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教材中的知识加以重组,构成答案。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题型分析 背景、原因、条件类问答题,是从设问角度
来划分的试题类型,指的是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原因、 条件的问答题。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请分析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 历史条件、历史背景、 历史依据、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 。从能力考查角度看,这种题型 的试题,注重考查对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与把握,综合性比较强。
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18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28张 精品
———————————[主干串知]———————————
[小题回扣教材]
1.戴高乐 1958 年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之后,要求与美、英 一起参与北约的决策,但遭到拒绝。1966 年,法国宣布退出北 约。这导致了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 ( B.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
6.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1961 年有 25 个,1993 年增加到 107 个。 2014 年则为 120 个。这一变化说明 A.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受到冲击 B.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日益加强 C.中国国际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 ( )
解析: 20 世纪 60~70 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中国 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两极格局开始受到 冲击,故 A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显示出发展中国家 强劲的生命力,有利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故 B 项 正确;C 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 建立,故 D 项错误。答案:B
解析: “美利坚治下的和平”是站在美国一极的基础上讲的, 与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相违背,故 A 项正确;苏联解体和中国的崛 起都是世界多极化的原因,包含于 A 项,故 B、C 两项排除;美 国独霸世界的形成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答案:A
5.(2017· 洛阳期末)图 1 和图 2 反映的主题是
3.掌握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 2 个知识点
(1)原因: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美国大力扶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 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 地位;逐渐不再受制于美 国, 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既有联合也有摩擦;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领域形成了日本与美国、 西欧三足鼎立之势; 加强了世界多极化 趋势;军国主义势力开始抬头。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19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欧洲一体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原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 优势地位丧失;③外部原因:美苏的威胁;④历史原因:吸取近代以来欧洲各 国冲突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的教训;⑤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
人 教 版 历 史
计划”的提出。
2.你从日本经济的崛起中得出哪些认识?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
【概念阐释】
世界多极化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人 教 版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主要包
历 史
括美国、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分化组合、相
返回导航
历 史
必修一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
2.日本的崛起
(1) 原因: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 朝鲜战争 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大门;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 础; __________ 教育;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 (2)标志:________ 贝尔格莱德举行。
人 教 版
不结盟 的政策;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和 __________ 经济新秩序 作为行动纲领。 要任务,将建立国际_____________ (4) 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 两极格局 。 溃;冲击着__________
历 史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5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2. “ 冷战” 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1)紧张与缓和并存 :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2)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格局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 (3)霸权主义横行,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泛滥。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裁军和军控一度有所进展,但近年来,却呈 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 ①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和社会制度对抗的 痕迹。 ②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 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 解。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2.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①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 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 面形成。 ②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 :20 世纪 50~6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 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1973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 守的战略态势出现。
单元整合· பைடு நூலகம்化提升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素材 新必修1 精品
1958年
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3-1986年
欧共体经历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措施
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
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
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方向发展
还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计划
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背景
二战后期东欧各国人民,把反法西斯战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苏军进入这些国家,为东欧各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要任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中国的 振兴
1949年-1966年取得很大成绩
“文革”十年受到很大损失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提高
表8-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的解体
东欧剧变
实质
社会制度的变化
典型
波兰剧变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分点突破岳麓版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十二单元⎪⎪[时序要清][线索要明]线索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线索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
第23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欧盟使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对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一、美元霸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背景(1)世界金融秩序混乱。
二战前,经济大危机使各国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每个国家或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等问题,于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一片混乱。
(2)为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各国都希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3)英镑丧失国际货币地位。
二战后,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4)美国经济实力大增。
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黄金储备巨大而空前稳固,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2.建立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热点主题3
主题串讲
直击高考
热点主题三
大国崛起——敢问路在何方, 世界大国谁主沉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强调,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和国际关系的演变来看,大 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欧列强主要是 英国主导时期;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苏主导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 初以来,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自新航路开辟的五百年来,各国人民为实现 强国之梦而孜孜追求,其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关于大国崛起这一热点主 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 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一定会和平崛 起。
2.英国的衰落:19 世纪中后期至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开始下降,“世界 工厂”地位丧失,经济地位动摇,殖民体系崩溃;追随美国。 (1)经济: ①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核心主张是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 预。 ②对中国:参与瓜分中国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20 世纪 70 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所在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的力量。
一、“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关 键 词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参与殖民扩张与争夺,在斗争中 打败竞争对手,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最早开展 工业革命,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二 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1.英国的崛起:十七、十八世纪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1)地理优势: 新航路的开辟, 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贸枢纽, 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精品
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
②二战打破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一片;英法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出口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亟待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
③美国企图凭借经济实力确立其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2.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意义:《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后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世界银行(IBRD):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宗旨: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3.美国特殊地位的体现:成员国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即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双挂钩)。
①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资金由成员国认缴,而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战后初期,美国认缴资金最多,因此掌握大约1/3的决定权。
所以那时美国取得支配世界银行的主导权。
②固定汇率制使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4.影响:①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确立了美国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
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世界格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点,助你更好地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1. 古代世界格局古代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以帝国为核心的绝对君主制,例如埃及、巴比伦、波斯、罗马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兴起,统治范围广泛,文化交流繁荣。
2. 中世纪世界格局中世纪世界格局的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盛行和基督教的影响。
欧洲出现了多个封建王国,例如法国、英国、神圣罗马帝国等。
基督教会成为中世纪欧洲的统一宗教,并且在教会的支持下,十字军东征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近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源于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
欧洲列强开始探险和殖民,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例如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
促使世界各地资源的交流和贸易。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帝国主义的崩溃、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科技的进步,向世界注入了新的力量。
例如苏联、美国等国家崛起,并形成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
5. 当代全球化世界格局当前全球化的世界格局意味着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
各国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例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
通过对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特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当前世界格局的形成。
总结起来,对于高三历史学习中的世界格局知识点,我们可以分为古代世界格局、中世纪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当代全球化世界格局等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变迁和演变,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
2018版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项2 热点5 国际风云——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大
热点五国际风云——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大国关系面临挑战(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引领——热点材料近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美日介入我国南海、中日钓鱼岛之争、韩日竹岛(韩国称独岛)之争、日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之争、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利比亚动荡、伊拉克恐怖袭击连连、中印边界争端、韩国布署“萨德”、朝核问题等……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
一些国家或地区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美国“重返”亚太动作频频,美、日高层会谈,强调深化同盟关系,一时搅得亚太风起云涌、惊涛骇浪,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链接——相关知识一、风云变幻的当今国际局势1.中国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是多元、复杂和严峻的,尽管美国方面多次正面公开表态,不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但美国说的和做的并不完全一致。
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美国手中有足够的战略武器针对中国。
冷静而又积极地化解这些危机、威胁,需要我们创新思维。
目前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美国不仅在遏制中国,也一样在遏制俄罗斯,中俄没有实力单独去应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挑战,只有相互支持,共同抗衡美国。
这样做实际上是建立一种制衡和制约机制,迫使美国收敛一下。
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1)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世界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和谐世界,并以此为目标,推行和谐外交。
(3)国际格局处于新旧交替阶段,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和平崛起的中国所面临的大国关系1.中美“摩擦”接连不断,两国关系成国际焦点(1)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对中美关系历来有种种说法,其基本定位是“非敌非友”关系,这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与一个崛起大国的特定关系,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
美国对华总体战略是合作与防范并举,对中国“安全再平衡”力度加大,采取综合手段遏制中国,让盟国出钱、出力、出面牵制中国。
2018高中历史20天当今世界的格局(含解析)
第20天当今世界的格局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8年江苏卷)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参考答案】D【解题必备】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
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想。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
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美苏争霸使西欧国家认识到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4)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5)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性。
(6)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2.过程(1)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目标:争取在资金、技术、劳务、人员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4.影响(1)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3)促成欧共体成员国在外交上的独立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4)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018年高考历史热门命题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
2018年高考历史热门命题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命题方向】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命题预测】(一)热门命题考点✦中国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传说、黄河流域文明)2.夏朝建立前的“大同之世,天下为公”3.周朝时的礼乐文化、百家争鸣4.儒家思想的内容、演进、地位、影响5.中华古代文字的演进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7.民族融合8.中国古代人口迁移与文化传播9.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10.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11.大唐王气象(唐诗、科举制、吸纳外来文化成为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核心)1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13.西学东渐14.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15.资产阶级思想传播与封建王朝的垮台16新文化运动17.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的诞生18.真理标准大讨论19.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世界史(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3卷第28题)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命题方向】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
【命题预测】可能结合的热点话题:★“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尤为突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外公布;与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草原之路”战略、欧洲“容克投资计划”等有效对接,成为凝聚国际社会发展诉求的重要共识;2019年5月中旬,“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9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用词份量极重,价值前所未有,“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要点6 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核心突破1美苏“冷战”1.“冷战”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表现(1)美国的“冷战”政策①舆论上: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其中心内容是遏制共产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④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它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对策①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经济领域之间的“冷战”。
②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在苏联的主导下华约组织建立。
它的建立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1)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掀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建立。
核心突破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①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国营;②中小企业、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私营2.斯大林模式(1)表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农业集体化:目的是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特点a.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用行政命令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限制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b.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
(3)积极①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③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核心突破3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的新变化1.罗斯福新政的“新”(1)新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①方式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把一些投资数额大、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b.制定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②影响a.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国有企业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新经济”的出现①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②概念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
③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④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3)“人民资本主义①含义:股份公司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②影响: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4)“经营者革命”①含义: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管理。
②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
(5)“福利国家”①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够享受到公认的较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②特点a.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b.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c.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③评价a.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b.“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c.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整体认识: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与其发展相悖的因素。
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又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
核心突破4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1)国际金融: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对外扩张和商品输出的需要,美国积极倡导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共同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评价(1)扩大了世界贸易,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2)有利于美国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巩固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核心突破5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组织,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组织。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组织,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4.东南亚国家联盟是1967年建立的,参与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合作的领域是在政治、经济方面,它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体。
核心突破6经济全球化1.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有利于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
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总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不太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普遍加深,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
三是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在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