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1

《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1

《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1第一篇:《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1《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茂名市电白县第一小学五(7)班区韵前几天,我读了《拐弯处的回头》这篇短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短文讲的是一位小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石头割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在回家途中遇到爸爸。

弟弟一边翘着受伤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可爸爸却没有安慰他,只是交代几句后就走了。

弟弟很伤心,他觉得父亲一点都不关心他。

但有同学告诉他,父亲只是不善于表达。

在拐弯处,父亲果然回头瞟了弟弟一眼,这个动作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弟弟。

当然,我也很感动。

从弟弟的情绪变化中,我知道弟弟很渴望得到爸爸的照料、安慰和爱抚。

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当他的脚受伤时,他遇到爸爸,他希望父亲关心、怜爱他,但父亲却只说了平淡的几句话。

他当然难过了,他以为父亲不爱他。

但是,在拐弯处,父亲很快地瞟了他一眼,那是父亲对他的担心及怜爱。

虽然这只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但这个动作却代表了父爱。

父亲把他深深的爱都浓缩在这一个回头中。

这是伟大的父爱,是难以察觉的深沉的父爱啊!每个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离不开父母亲的照顾。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给予儿女无私的关爱。

只是父爱与母爱的-1- 表达方式不太相同罢了。

俗话说:严父慈母,说得一点也不错。

对子女的关爱,母亲是无微不至,细腻而温柔。

每天当我背着书包出门时,妈妈总是千叮万嘱“注意安全’’,这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天气稍有变化,妈妈更是关心我的冷暖,尤其是在我感冒发烧的时候,妈妈更是操碎了心,甚至整夜守在我的身旁,她自己熬成了黑眼圈也不在乎。

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那么无私,那么伟大!相比母爱的慈祥,父爱包含着更深的底蕴。

诚然,父亲对儿女的各方面也是非常关心的,只是他不那么直接显露在表面上罢了。

他更注意的是儿女的健康成长,特别注意为儿女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儿女的人生航船掌舵。

还记得读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语文考了九十五分,那时我很高兴地拿给父亲看,满以为他会表扬我,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当时并没有对我大加赞赏,他只淡淡地说:“九十五,差不多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引导学生理解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种成长,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拐弯处的回头》。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故事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拐弯处的回头”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拐弯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种成长,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 义。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珍贵,树立正确 的家庭观念。
技能点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 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文本相似的情 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文本内容和情感。
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的原因在于对 传统教学方法的依赖过重,以及对新 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教学内容安排,建议更加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重要内容能够得到充分讲解。
针对教学方法运用,建议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 ,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父爱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家庭 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教学难点
调整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 教学进度和内容。
改进教学策略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和质量。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总结本次教学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安排
本次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和安排较为合理,但在课堂时间的 控制上稍显不足,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写作训练

《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

《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

《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
《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弟弟:受伤生气伤心委屈
爸爸:简单说几局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瞟
第二课时
日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三年级上册《拐弯处的回头》课时教案【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上册《拐弯处的回头》课时教案【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上册《拐弯处的回头》课时教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课时。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

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

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就与父亲有关。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想了解这篇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的主要内容?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三、识字训练我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又认识了几个字,请看大屏幕,同桌以互评互帮的形式认读、巩固、检查生字。

展示识字成果。

四、写字训练看。

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同桌之间交流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

总结:左右结构:拐、划、扎、碰、疑、终、郊左中右结构:附上下结构:弯、委、寻半包围结构:屈独体字:父写。

.征求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

预设:碰:石字旁靠左,稍瘦小,偏低,口字稍小,右侧点低撇高,上横稍短下横稍长,中间结构均匀,力求做到规范、端正。

疑:这个字字形较复杂,左右结构,左上角匕字稍高,左下角矢字右捺变点,右侧结构稍大,笔画舒展,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尽量做到整体结构和谐美观。

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大,上半部分是“亦”字的变体,下半部分是由3笔组成,“横折”“横”“竖折折钩”。

拿出写字本,按要求书写。

评。

组织全班同学借助投影评议部分学生写字的优缺点。

教师对有问题的字给予纠正,并做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改。

学生对照优秀作业订正自己的写字作业。

引导学生自主检查,自主修改。

同桌交换作业,互批互改。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会用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大自然。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

(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讨论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总结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整体把握教材,合理有效拓展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要结合教材编排体例与单元编排,整体把握教材。

《拐弯处的回头》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共有4篇文章,其中课文两篇:1《拐弯处的回头》、2《母亲的账单》,快乐读书屋一有两篇阅读文章:《天气预报》和《看不见的爱》。

本单元文章的教育主题是亲情与感恩教育。

《拐弯处的回头》是本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写父爱的课文,故事不长,但感人至深。

课文通过写弟弟郊游时不慎脚被划伤,爸爸碰见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但走到拐弯处的时候,却不经意的回头瞟了一眼,体现了父爱是一种不愿表现的内在的情感。

因此以情感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也融入其中,从而感受那种深沉的父爱显得尤为重要。

要结合教材单元编排结构与文本内容特点,合理进行有效拓展。

其实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拐弯处的回头这种现象不只会发生在父亲身上,也会发生在母亲和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姨姨、姑姑、大伯、哥哥、姐姐等)身上,比如早晨送我们上学的亲人在拐弯处的回头等等现象。

结合单元主题与单元编排意图,可以进行有效亲情教育拓展,引导学生理解亲人的爱,有感恩意识,要学会感恩。

我设计的对角三角形与题目结合成梯形的板书,通过文中与题目相结合的几个关键动词的提出设计,利于学生一目了然,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本课内容。

拐弯回头教学反思

拐弯回头教学反思

内容:9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亲爱的表达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同学的话,感受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流程:导入:1、同学们,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想推荐给你们,想听吗?生:想2、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听歌曲《父亲》)3、师:愿意说说你的感受吗?生:这首歌曲很好听。

生:做父亲很不容易。

生:爸爸实在是太辛苦了!师:父亲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父爱,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反映父爱的课文第9课拐弯处的回头。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边读边标出自然节的序号。

2、默读课文,一边读文一边思考:故事因()而起,以()而结束。

3、指名读文,继续思考问题。

(汇报)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这篇课文,但是好的文章总有令人感动的地方,你们愿意体会文章的精彩,体会文章的情感吗?二、探究新知(一)、出示小黑板(1)、弟弟因()而伤心、很委屈、很生气!(2)因为听了同学的话而()。

(3)因为()而被感动。

1、师: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如果找到相关语句可以动笔画一画。

生:汇报2、师:生活中你有过受伤的经历吗?生:踢球时摔得头破血流。

生:手被玻璃划破了。

3、师:感觉怎么样?生:难过,伤心。

生:很疼。

4、师:如果此刻,你的爸爸来了,你希望他怎样?生:抱抱我生:关心我,安慰我。

5、师:是啊!弟弟又何尝不想呢?她是怎样表现的?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生:读文6、板书:弟弟期盼怜爱(二)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不料弟弟的期盼与爸爸的反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就走了,如果此刻受伤的是你,你会怎样想?生:生气、委屈、难过。

1、师:是啊!所以弟弟……生:很伤心、很委屈、很生。

(2名)2、师:请生了气的弟弟们齐读这句话吧!3、师:难道爸爸不爱弟弟吗?同学们是怎样说的?指名回答4、小黑板出示: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想看看是不是这样,于是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拐弯处的回头》,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可能涉及的主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巩固记忆。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事物或人物。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3)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篇描绘自然景物的优美散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在徒步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2)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3.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积累更多的自然景物描绘句子。

(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进行一次作文练习。

4.2 作业要求:(1)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内容具体,富有想象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进行生动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3. 朗读表演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堂表演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自然景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邀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情景模拟。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

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

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拐弯处的回头读后感今天在语文课上李老师带我们读了《拐弯处的回头》我深有感触,我知道了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文中有着这样一段话: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的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从这段话中好像不经意,悄悄回头,瞟了弟弟一眼,然后才。

这些词突出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和关爱。

好像不经意,其实非常在乎。

父爱是伟大的,是深沉的。

他们的爱往往深藏在心底,而不表露在外面。

文中还有着这么一段话:很久以来,我都在寻觅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父亲的一回头,那就是对儿子的千般牵挂万般关爱,寄托着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伟大的浓浓爱意,父爱也是天下最伟大,最永恒的爱。

父爱和母爱同样伟大,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天下父亲的爱都深沉威严,我就亲身经历了过,今天5月22日是我的生日,妈妈姑姑奶奶都祝我生日快乐了,可是惟独爸爸没有祝福我,我觉得爸爸一丁点也不关心我,可就在晚上,爸爸计划了一个超棒的生日聚会,我流下了热泪。

这再次证明了母爱容易表达,父亲的爱不容易表达,可父爱更容易让人感动。

啊!父爱是那末伟大,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您得爱太伟大了。

读《拐弯处的回头》有感550字父爱像微风细雨,润细无声,深情不言,在我的灵魂深处撑起一片绿荫,供我歇息,使人们在努力生活的同时,更加深刻地领悟血脉的奔腾,生命与爱的厚重。

题记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了岁月的风尘也依旧清澈澄净。

父爱如同母爱一样无私,但不求回报可父爱不就是这样吗?写尽了他对子女们的爱的涵蓄。

一天,他的脚被石头割破,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路上,他碰见了自己的父亲,他向父亲看自己的伤口,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关心和安慰,他的很伤心。

于是,有个同学笑这说:别耽心,你我的爸爸都一样,其实他们的心向来在流泪,只是没有表达出来而已,在转弯处肯定会转过头在看你的!他半信半疑的站在那里,凝视这父亲的背影。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1、《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本学期第一课给学生上了一节深刻的爱的教育课。

《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写父爱的课文,故事不长,但感人至深。

因此以情感引入作为全篇课文的教学主线变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在学习中感受那种深沉的父爱。

在学生的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

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父爱,是否还有像父亲一样深沉的爱呢?让学生去发现老师的爱、长辈的爱时时都在身边,但并不是时时都那样热烈!在教学中老师的点评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是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到位。

有时对学生所说的话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错过了许多进一步挖掘文章中心的良机。

另外,对读的要求并没有交待给学生,读的方式也过于单一了。

这些都是以后在课堂中,我应该多注意的地方呀!2、《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优质课完美版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优质课完美版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篇写父爱的课文,故事不长,但感人至深。

课文通过写弟弟郊游时不慎脚被划伤,爸爸碰见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但走到拐弯处的时候,却不经意的回头瞟了一眼,体现了父爱是一种不愿表现的内在的情感。

因此以情感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也融入其中,从而感受那种深沉的父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课文贵在抓住重点。

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我抓住了课文中描写弟弟心理变化的两句话,通过划一划、填一填、读一读体会弟弟两种不同的心境。

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弟弟会伤心?父亲在拐弯儿处为什么回头了呢?让学生感悟形成不同心情的原因。

为了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我将朗读训练贯穿其中,重点进行了第四自然段“爸爸拐弯处回头”的段落。

通过理解“不经意”、“瞟”的含义以及省略号的作用,理解爸爸当时的心境。

另外为了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我还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去想象弟弟受委曲时的心理活动。

爸爸看到弟弟时的内心独白,以及回头时的矛盾心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中老师的点评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在教
学中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到位。

有时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仅仅停留在“太好了!”“你说的真不错!”的层面上,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起到推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作用,这些都是以后在课堂中我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懂得感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篇描写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会拐弯处回头,关心他人,懂得感恩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拐弯、回头、父母、老师、同学、同理心、感恩等。

2.3 课文解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通过例句或游戏巩固记忆。

3.4 课文解析: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节再现出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回顾所学知识点。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如编写类似的故事、绘制漫画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6.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书写或默写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拐弯处的回头》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拐弯处的回头案例分析

拐弯处的回头案例分析

《拐弯处的回头》案例分析呼兰区康金中心小学王艳云《拐弯处的回头》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教育主题是亲情与感恩教育。

《拐弯处的回头》是本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写父爱的课文,故事不长,但感人至深。

课文通过写弟弟郊游时不慎脚被划伤,爸爸碰见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但走到拐弯处的时候,却不经意的回头瞟了一眼,体现了父爱是一种不愿表现的内在的情感。

因此以情感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也融入其中,从而感受那种深沉的父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结合教材编排体例与单元编排,整体把握教材。

还要结合教材单元编排结构与文本内容特点,合理进行有效拓展。

其实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拐弯处的回头这种现象不只会发生在父亲身上,也会发生在母亲和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姨姨、姑姑、大伯、哥哥、姐姐等)身上,比如早晨送我们上学的亲人在拐弯处的回头等等现象。

结合单元主题与单元编排意图,可以进行有效亲情教育拓展,引导学生理解亲人的爱,有感恩意识,要学会感恩。

激情导入,课件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

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体会省略号的用意,说明弟弟还心里还想了很多,这里没有写出来。

这份淡淡的、含蓄的父爱,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很难感受得到的。

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爸爸依然……”引读。

“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 (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句话里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方法。

)这段话写的多么生动、形象呀!这种写法真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拐弯儿处的回头反思

拐弯儿处的回头反思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反思《拐弯儿处的回头》全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父亲与文中小男孩的父亲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课文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启发。

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

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

由学生的真挚感受,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

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引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如:在学生自主读文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分析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主动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读懂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学会书写14个生字。

3、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时间:2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直接导入新,板书题二、初读,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1、学生默读,标记出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适当拓展。

、梳理情感,整合全。

四、再读,进一步理解内容五、积累内化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六、迁移练习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七、实践活动把这篇读给爸爸听。

第二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本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经历理解,感受理解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

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

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题。

(一节开始的导语,虽不是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1、想了解这篇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的主要内容?2、指1~2名学生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实验学校
《拐弯处的回头》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共有4篇文章,其中课文两篇:
《拐弯处的回头》、
本单元文章的教育主题是亲情与感恩教育。

《拐弯处的回头》是本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写父爱的课文,故事不长,但感人至深。

课文通过写弟弟郊游时不慎脚被划伤,爸爸碰见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但走到拐弯处的时候,却不经意的回头瞟了一眼,体现了父爱是一种不愿表现的内在的情感。

因此以情感作为主线,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也融入其中,从而感受那种深沉的父爱显得尤为重要。

要结合教材单元编排结构与文本内容特点,合理进行有效拓展。

其实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拐弯处的回头这种现象不只会发生在父亲身上,也会发生在母亲和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姨姨、姑姑、大伯、哥哥、姐姐等)身上,比如早晨送我们上学的亲人在拐弯处的回头等等现象。

结合单元主题与单元编排意图,可以进行有效亲情教育拓展,引导学生理解亲人的爱,有感恩意识,要学会感恩。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李凤荣
教材简析
《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带有浓浓父子情的文章,它让学生感悟到父爱很平凡,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只要引领学生潜心读文,用心触摸文字感悟,体会到父爱平凡中蕴涵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
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

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

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
1.想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文章,读完后
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

教师适当予以示范。

预设:弟弟的脚被石头划破了,包扎后被几个同学送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碰见了爸爸。

爸爸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

弟弟大发牢骚。

但一个同学告诉他,爸爸肯定会在拐弯儿处回头,果真,爸爸在拐弯儿处回头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验
1.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父亲这一回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
人。

那么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让我们再来默读全文,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做上小记号。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引导学生读,之后,指名谈谈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
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
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生再读之后谈感受。

(1)这段文字还打动了谁?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再谈感受。

(2)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课件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
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

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找到“好像”被省略了,省略号变成了句号,还有“瞟”改成了看。

你觉得这样改写行不行?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到“好像”是弟弟的一种猜测,失去它就变成了肯定语气。

省略号说明弟弟心里还想了很多,这里没有写出来,在读的时候注意拖音和停顿。

“瞟”有掩饰的“看”,不像看那么直接,更突出了父爱的含蓄。

指导朗读。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了真实的体会。

是呀,世界上爸爸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


的是直接坦白,恨不得把“爸爸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有的是平淡含蓄,点滴之中露真情;或者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

你认为这里爸爸对儿子的爱是属于哪一种呢?
2.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

3.这份淡淡的、含蓄的父爱,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很难感受到的。

让我
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爸爸依然……”引读。

五、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1.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弟弟的心情与看法。

这样
的改变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身临其境就更好了。

我建议,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表演好吗?在这个活动中,我来扮演爸爸,同学们来扮演弟弟。

(随机问几名同学)你是谁?(我是弟弟)你们大家都是谁?我是谁?你们应该称呼我为?(弟弟,爸爸)
2.请看大屏幕,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在这里呢?(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全
文,想想爸爸回头的前后你都有那些感受,是怎样变化的?
场景1:受伤的弟弟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亲爱的爸爸!此时弟弟……;
场景2:看到受伤的弟弟,爸爸却只是简单说了几句,竟自己走了,此时弟弟……
场景3:终于,在拐弯儿处,弟弟看到了爸爸的回头,此时弟弟……3.“弟弟”们,你们之间也要交流交流,真的理解了吗?一会儿,我们可要对话的呀!
预设1:
师:孩子!当受伤的你在被同学护送回家的途中遇见了我这个爸爸,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从哪句话里体会出这种心理的?
生:想得到你的关心。

“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师: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这句话。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里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这段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呀!这种写法真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生:轻声读,再次体会写法。

预设2:
师:面对你跷起的伤脚,我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此时你觉得……
生:觉得很委屈,很伤心,很生气,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师:于是你——
生:大发牢骚。

师:你会怎样发牢骚呢?看看谁的语言最符合弟弟当时的心情?
生:表达不满。

预设3:
师:孩子,本来你有满腹牢骚,可是终于,在拐弯儿处,你看到了我的
回头!此时你又——
生:被打动了。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虽然这一切只发生在……眼里还闪着泪光。

”(课件出示这句话)师:这是怎样的泪光?
生:高兴的、感动的、激动的、幸福的……
师:那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此时此刻,闪着泪光的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2.就是这一回头,这一瞬间的动作,使你们竟如此动情,因为这个动作
凝结着深深的父爱呀。

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4自然段,表达出此刻你心中的感受吧。

(齐读)
3.此时此刻你还想对你周围的小伙伴说点什么吗?或者还有许多小朋友
因为感受不到爸爸那含蓄的父爱而苦恼,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4.这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你、我、他,也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在结
尾也深情地说——一名同学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如果把这拐弯儿处的回头浓缩成一个词语,你会用什么词?“父爱”(板
书)思想感情和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
七、深情总结,回归生活
父爱,它是那样深沉,那样含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体会。

一个会发现爱、会感受爱的人,是快乐的,是感恩的,更是幸福的。

就如作者和弟弟,就在父亲的一个动作中发现了父爱。

这篇文章是否也勾起了你对父爱的回忆呢?你的爸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个表情,……是否也让你深深地感动了呢?不妨在课后,仿照本文的写法,把你感受到的父爱用笔写下来,你们说好吗?板书设计
1拐弯儿处的回头看似平凡蕴涵伟大父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