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的反思
从近代中国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祖国传统医学遭遇西方医学的强烈冲击,在传统中医学面临着即将覆亡的情况之下,诸多有识之士为了维护和发展中医学,开始走上中西汇通的道路。从此,传统中医学开始接受外来医学的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医学的发展,但这种发展的过程是缓慢和坎坷的,也就是说,尽管经历了150余年的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在中医学领域中仍然不能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医界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有朱沛文、唐宗海、张锡纯、恽铁樵等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试图通过“汇通”、“合纂”的途径来冲破困境,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但是受限于当时落后的科学技术条件,中西汇通派的成就只局限在沟通中西、取长补短的方面,其中的谬误更比比皆是,对西医的认识不免片面和肤浅,在理论上更有牵强附会之处,有明显的主观主义痕迹。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世的中西医结合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50年代毛泽东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说法之后,“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就产生了,在政治力量的作用下,大力推动所谓的“中医科学化”,培养了一批“西学中”的专家。在中西医学的临床学科交叉领域,尽管中、西医各自的生理病理观不尽相同,但治疗技术、方法和经验可以相互间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取得了些令人欣慰的成果。如枯痔注射治疗痔瘘、金针拨内障、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就是比较好的例证。理论上试图通过现代医学的实验观和方法论改造传统医学,借助西医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这时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揭示了中医中药的一些深层机理,但却也存在着众多困难,突出地表现为所有研究都只是说明性、论证性的。只是表明中医中药某些理论或经验有其能用现代医学解释得通的地方,而并不能系统地揭示出新的机理或重要事实。在中医学的主体领域中,中西医结合的成果甚微,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
近些年以来,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各种争论始终不绝于耳。有人认为中医一定要走现代化的道路,才不会被淘汰;另外持反对意见的认为经过了几千年来的风雨,中医仍能岿然不倒,足以证明旺盛的生命力,极力抵制“中医现代化”,认为会丧失掉中医的根本。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处于两难境地,也让我们在认识上感到无比的困惑。
首先,“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存在很多混乱,没有确切的外延和内涵。有的把它解释为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有的把它解释为与中医队伍和西医队伍并存的“一支力量”,有的把它解释为与中医学和西医学并存的“另一门学科”,有的把它解释为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医学工作者,有的把它解释为临床上的中西药并用,有的把它解释为用西医方法对中医学术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于是种种各行其是、随心所欲的机构、组织、团体、学说都贯以“中西医结合”的旗帜竞相出现,给中医事业和中医学的发展造成许多纷绕和混乱。
其次,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理论体系不同的生命科学,从学术形成上看,中医学是经验归纳而西医学是实验演绎;从理论构建来看,中医学采用宏观思辨而西医学采用微观观察;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医学应用形象思维而西医学应用逻辑思维;在认识方法上,中医学是取类比象而西医学是实体解剖;在知识应用上,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而西医学以辨病论治为基础。虽然中西医在以上多方面存在差异,却都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的,但是结合却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传统中医理论是具有自然哲学特征的以非实证性为主要表现的理论,这种理论更多的是在形式上的意义,中医学的实质是长期积淀的经验,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建立起新的与现代各种科学理论有共同特征的以实证性为主要表现的中医理论,使中医从自然哲学、经验科学
成长为理论科学。但这个过程绝对不会和西医学发展的过程相同,中医学建立了不打开黑箱的研究和控制方法,西医学采用了打开黑箱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建立了不同的人体模型。它们之间是互为补充的,但决不是等价的。所以把中医简单地归为西医或是把西医简单地归为中医的任何努力都必然会遭到失败。
再次,在现实面前我们也应当明了,任何一门科学,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么它必将灭亡。世界在发展,人类在前进,无论任何科学,无论任何工作,都需要与时俱进。同样,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医学也需要走现代化的道路。中医现代化,应该遵循中医的学术特色和思维体系,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去补充、发展中医的理论和应用,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轨迹,才称得上是与时俱进。中医并不是条条都是金科玉律,任何学科都要有所扬弃,都是在人们不断认识事物过程中逐步进化和完善的。
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临床工作中,中医实际都是处于一种弱势地位。长期以来在科研上认为“中医不客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年来竟无一项研究中医辩证论治的课题;各大综合医院排斥中医治疗,甚至于相当多的中医医院内的中医治疗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医院校致力培养的高等中医人才,临床中大都忽视中医传统思维方式,转而应用西医的手段来治疗疾病,甚至于自己都不相信中医、蔑视中医。这样的情况每每可见,不能不使人感到在中医领域“以西代中”的沉重积淀。在中医学的理论里,有不少是超现代的,甚至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对于这些目前尚不能解释或尚不能理解的内容,就被断定为不科学,这显然是因于无知而产生的偏见。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时候,也曾被认为是不科学的。中医要走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才能谈得上中西医的平等结合,互相促进,不然永远只是西医统治下的“另类医学”。要实现这一理想,决不会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任务,当期以五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可能仍发展在初级阶段。
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就要找准结合点,才有可能进行从理论到临床的结合性研究,否则就不能做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理论是从宏观的、哲学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诊断结果是透过现象,推导本质,而治疗是针对推导出的本质而改变现象。所以,中西医的结合点,只能从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去寻找。利用与中医证候的内涵和外延相差极远的实验动物模型来研究中医理论,其结果只能是风马牛不相及。
中西医结合决不是“中医西医化”,而应当是中医与西医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中、西医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形成超越现代中医与西医水平的新的医学体系。中西医结合既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的医学体系的结合,就说明两种医学体系都各有其优缺点,既然中西医都需要改进和发展,那么中西医结合应该既是中医的发展方向,也是西医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中西医共同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决不是用西医去“改造”中医药,而应该立足于促进中西两个医学体系的发展,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