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论与模型(新)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论与模型(新)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
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 史观察的功能
(四)模型对于公共政策分析的作用
就政策模型来说对政策分析中的作用来 说它起到一个从实际政策问题到实际政策方 案转化的中介桥梁
(五)政策模型的分类 1、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 部分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策科学中 建构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 认识论本质;另一部分则和政治科学有着极 密切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 社会本质。
9.4 利益分析(经济分析的一种) 9.5 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
9.1 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 一、方法与方法论 (一)方法(method):起源于希 腊的“沿着”与“道路”两个词
一、方法与方法论
(二)方法论(methodology):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方法论有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 论的区别;同时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又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 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
(五)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
3.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 (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个案研究(如收集资料、访谈、观察、 测量等) (4)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5)起草研究报告
(五)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
4.个案研究主要特点:
5.个案研究的优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与典型性
2、定量比较分析
大体上都遵循以下程序:
(1)确定目标 (2)设计指标 (3)参比方案的同一化。在费用、收益等方面使方案具有可比性 (4)参比方案的分析。找出方案的差异、原因、差异的大小以及对目标 的影响等 (5)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估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模型
❖
❖ 第二个大题目涉及到集体行动的严重程度,联盟内 的协调问题以及他们能够克服不协调困扰的条件, 等等。
❖ 第三个领域涉及到一段时间的子系统的发展变化以 及影响因素。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从新生转 换到成熟的子系统过程中分界线事件的作用。
❖ (一)“政策网络”理论的简要脉络
❖ “政策网络”一词最早出现在《权力与财富 之间》(1977) 一书中。作者卡赞斯坦( P. Katzenstein) 在比较有关外国经济政策制定 过程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会将强制力 强加给非国家行动者,反之会寻求其合作并建 立一个相互依赖关系。”
❖ 在西方政治学和政府研究中, 有两个主要方法:
❖ 简而言之:政策网络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 介于个体行动和宏观结构之间的个人、组织 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 (二)“政策网络”的涵义与特征
❖ 几个有代表性的概念的概念:
❖ 休·米勒( Hugh ler) 指出,政策网络是反复出现 的社会关系,但这种关系比照制度化的社会关系而言 是非正式化的、有限制的。
❖ 4 、支持联盟的概念作为一种工具能被用来 把来自于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的大量行动者 聚合成许多可管理的单元
❖ 5 、把信仰系统和公共政策概括为一系列的 目标,对问题及其原因的觉察和被组合成为 多层政策的偏好
❖ 6 、在努力实现联盟信仰系统的过程中,联 盟寻找控制政府部门和其他类型的组织,以 改变人们的行为和问题的环境
❖ 理论基点:
❖ (1)在政策领域的政策共同体中,利益集团 是有组织的。在支持联盟框架的典型模型指 有2-4个有共同价值和信仰的支持联盟形成了 一个特有的政策领域。因此支持联盟一般是 比较稳定的,因为各个集团走到一起,不仅 是共同利益的趋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 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 础加入政策辩论,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 协。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我们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影响的深远性(5)手段的强制性3.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公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1.忠实原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
3.政策执行坚持法治原则,有利于实现政策执行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政策执行坚持创新原则,就是要求政策执行主体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5.政策执行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尽可能减少政策执行成本,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一)政策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多种政策执行理论: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的行动;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注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种管理过程;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6.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二) 执行主体
1、政策执行组织: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2、政策执行人员: 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
(三)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
(四) 政策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其目的是界定解释政策执行为何会随着时 空、政策、执行机关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 可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戴尼丝·施柏丽认为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关 键在于培养正面的府际运作关系。关于联邦与地方 官员的彼此互信程度以及上级机关监督介入情形, 将府际运作关系分为:
•①合作共事型 •②合作但维持地方自主型 •③逃避式各自为政型 •④争斗式各自为政型
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 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 换的外部自然条件。
2、社会环境
政策执行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该系统以外由 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生交互 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可细分为社会 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第四节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二) 客观原因
政策质量低劣常常是造成执行效果 不佳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政策目标错位或模糊不清; (2) 政策“打架”; (3) 政策不可行; (4) 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是指政策执行主 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 确的方向,并且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 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矫正偏差的对策包括 以下几方面: 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 收益分析 2、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 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
编辑ppt
9
第三,择合乎要求的与会专家。选择专家应符 合以下几个原则:(1)所选择的专家与所议 的问题专业对口,专家专业构成合理.(2)如 果参加人员彼此认识,应从同一职位(职称或 级别)的人员中选取,领导人员不应参加。 (3)要有一个核心成员且核心成员的角色是 不固定。核心成员要在观点形成的过程中扮演 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技能排头兵角色,而且这 样一个小组的成员要不断进行更换。
编辑ppt
5
专家会议法往往被用于项目规模宏大且环境条 件复杂的预测情况,但该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也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在:参加会议的人 数有限,代表不够充分;权威的影响较大,权 威一旦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往往会顺其思路发 表意见,产生所谓的“乐队效应”;由于自尊 心等心理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固执己见、感情 用事、听不得不同意见等现象;专家的语言表 达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对会议中意见交流也会 构成很大影响。
(3) 德尔菲法预测结果易于统计。德尔菲法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可以进行定量处理,分析只需对预测结果采用统一评 定回答的方法,根据小组的回答计算出中位数和上下四分 点,中位数代表小组的评价意见,上下四分点之间的间隔 代表专家意见的偏差。
编辑ppt
13
传统德尔菲法强调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匿名原则。 所有参与的专家,以个人身份发表意见,遵守匿名原 则,不把身份公开;二是循环往复原则。由主持人收 集参与者的意见并加以公开宣布,如此循环往复数次 (一般为四个回合),允许参与者在参考别人判断的 资料之后修正自己的看法;三控制反馈原则。让参与 者回答事先设计出的问卷,并使其对收集归纳出的判 断论证作总体的衡量;四是团体回答统计原则。对所 有参与者的意见作综合判断时,通常必须考虑中位数、 趋势及次数分配等情况;五是专家共识原则。德尔菲 法的主要目的是使专家达成共识,得出最后预测结果。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排列并简化现实
认定重要层面
符合社会现实 借助概念性抽象 提出一定的解释
三、政策模型:缺陷与适用阈限
1、政策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
三、政策模型:缺陷与适用阈限
2、政策模型的适用阈限
完全理性模型
(1)内涵
政策分析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作出理性的决策,即 他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 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 果 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作出一个决定 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 次序 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个人和信仰系统结构的模型
深层核心信仰 特征界定 基本的规范和本体 性的原理 政策核心信仰 关于获得子系统核心价值的 基本策略的根本政策立场 第二层面信仰 (工具性信仰) 工具性的决策和搜 寻必要的信息以实 现政策核心价值
适用范围
制度模型
新制度主义
旧制度主义更多的是从正式制度及成文规则的角度来探 讨制度对公共政策影响,但比较少关注制度中个人活动 的要素,忽略了个人活动与制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而新制度主义把对个人行为的解释元素纳入到了制度分 析的视野,因此是一种行动的、动态的制度分析 旧制度主义重点分析制度对公共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而新制度主义则把制度当成一个变量,并着重探讨不同 的制度安排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是如何的不同 旧制度主义以国家为中心,而新制度主义开始更多的关 注社会
渐进主义模型
(4)基本原则
渐进主义型
渐进调适决策
以往的政策承诺
混合扫描模型
(1)内涵:
混合扫描模型是由埃齐奥尼提出来的一种试图将 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整合起来的综合模 型 混合扫描模型在概念上截取理性主义模型的政策 视野,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发政策创意并深 入政策核心问题;同时,截取渐进主义模型的政 策落脚点,把政策的关注点集中在经过选择的政 策方案及其评估上,形成政策焦点,以有效地解 决政策问题。
政策分析模型
一.模型概述在这一题目中,关键词公共政策已由901的同学讨论过了,需要重点解释的是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代表。
公共政策领域的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抽象模型。
模型是不同理论流派思想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但又决不仅仅是表现形式,而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模型最初应用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它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意味着新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这些理论模型主要在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是以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潮流为基础的。
社会现实基础:1.二战结束后,西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这些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到了六十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化。
这些都对政府的管理、决策提出了新挑战,政府如何制定政策管理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成为现实问题。
对此,政治学需要直面现状,把研究重点放在政府行为,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上。
2.二战前后,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国家政府权力急剧扩大,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福利国家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政策功能,集中体现在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制定的政策上。
政治学随着政府政策作用的日益突出把研究中心转移到这方面。
思想基础:1.二战结束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兴盛,到五六十年代已占据了主导地位,称为行为主义革命。
行为主义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流派,认为行为是简单的刺激—反应链的功能,并不能受思想的指导,研究中采用实证主义方法。
借鉴了这一思想的行为主义政治学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把研究重点从静态的研究和价值研究转向实际的政治行为研究,使政治学研究走向精确化、系统化,研究方法进一步科学化。
2.各学科的分化、专业化和各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双重趋势为行为主义政治研究提供了大量分析工具,如数理统计、计量分析、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这样的横断科学以及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
《公共政策学》 第九章考点手册
《公共政策学》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067公共政策的稳定与维持(★★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所谓政策稳定是指的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三步走战略的制定,就是强点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过程这一政策要稳定。
2.政策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具体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2)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3)政策本身的稳定;(4)政策环境的稳定;068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简答、案例)1.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学习型。
2.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强调理解和预测政策变动的关键所在是信念和政策学习的动态变化。
3.埃德文·阿曼达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Z字型4.公共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主体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的组合形态或功能,创造新的政策的行为和过程。
引起政策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1)从内部动力看首先,政策主体的变革愿望其次,政策本身的要求(2)从外部动力来看首先,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是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其次,民众诉求是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再次,地区之间竞争压力的需要最后,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5.“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6.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可能影响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069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内容和形式(★★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公共政策调整就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增删、修正和更新。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 系统决策模型的缺陷:将政策系统看作一 个“黑箱”,因而不能解释政策系统内部 的过程和机制
精品课件
2、精英模型
➢ 戴伊(Thomas Dye)和齐格勒(Harmon Aeigler):
➢ 精英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掌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
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体现了那些 一直试图获取优势的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 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精品课件
❖ 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相互斗争的产物 。 ❖ 本特利(Arthur Bentley):在20世纪初就提出,利益集
团是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力量,集团利益导致 集团行动,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压力。 ❖ 1951年,杜鲁门(D. Truman)在其著作《政府过程》 认为:集团间的互动是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实,集团 希望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够最终实现其所争取的利益,政 府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功能就是 处理集团之间目标或利益的冲突。 ❖ 莱瑟姆(Earl Latham)分析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他认为,所谓公共政策, 就是在任何既定时间内,集团竞争后所达到的平衡。这 个均衡代表相互竞争的集团之间,争取利益之后的一种 平衡。
英的价值偏好。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以社会 精英集团的价值观念、利益、兴趣和喜好为转 移。
➢ 精英模型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 的,它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 定性的作用。而只有占统治地位的精英才能把握 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 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精品社课会件保障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
精品课件
➢ 政治系统:社会中那些相互关联的机构及 其活动组成的体系。政治系统的一个重要 功能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第九章_公共政策评估
38
8.职业化模式
职业化模式指职业人员根据他自己的价值准则和执 行的质量标准来评估其他人员的执行情况。主要是同 行评议,着力于对评估对象作一个全面的质量判断。 职业化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共生活中的一些目标较复杂、 技术难度较大的领域。
39
第3节 政策效果评估的方法
一、政策效果的概念 政策效果是政策执行后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 的成效和影响。
18
2、林水波、张世贤的观点
(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 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 (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 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 (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进而 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8)社会发展总指标。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 行描述与分析。
4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
2. 政策评估的定义 政策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 序,运用特定方法,对政策的科学性、 可行性以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 价值判断,以此作为决定政策继续、调 整或终结的依据。
5
政策评估
效果评估
第九章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ppt 课件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一个理想的理性决策模型包含一个“理性的个体”,这一 理性的个体承担以下一系列活动:首先,设立一个解决问 题的目标;其次,考察并列出所有达到这个目标的可供选 择的策略;第三,预测每个可供选择策略的所有重要结果 ,并评估这些结果发生的概率;最后,选择出最能解决问 题的策略或解决问题花费最少的策略。
政治评估与行政评估和司法评估不同,它通常来说既不系统也不必然在技术 上精致。政治评估的目标很少是为了改进政府的决策,而更多地是为了表示 支持或挑战政府的决策。政治评估试图给政府的政策贴上成功或失败的标签 然后要求继续或改变这项政策。政治评估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选举,选民用选 票表达了对政府及其计划和政策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估。
最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并非同时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而是 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然后两两比较。在两个决策方案进行比 较过程中,所有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之下,比较两个方案的不同之处, 这样可以减少对决策者的知识要求和理性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有限理 性决策模型采取满意标准,即只要决策方案符合期望标准就停止选择和 比较,这样方案之间的选择和排序会影响最后决策的结果。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1理解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指国家、政府或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 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规定的行 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蒙大《公共政策学》讲义09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模型一、概述(一)模型的含义1.简单地讲,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
2.模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
3.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
(二)模型的认识论意义第一,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
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使人们从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万象纷繁的现实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
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向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顺序。
(三)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四)为什么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型呢?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
通过它就可以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即格式化、标准化、工程化的决策程序,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一)理性主义模型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还是在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渐进的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围绕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分析的框架或者理论模型。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个人整理版)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
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
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估计不能考) 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政策科学构想》《政策科学进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70年代,分析范式产生,重心向执行和评估研究转移,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年代加强了伦理研究,比较研究;90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政府改革和绩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
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
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第二章政策模型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臵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
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
渐进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
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发展。
5.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
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探究
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探究摘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广大公民的利益。
预先进行政策分析工作可以减少差错,降低政策执行阻力并节约资源。
政策分析必须有科学的模型方法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公共政策;系统分析按照科学方法论的定义,模型即研究者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简化描述。
相对于模型而言,模型方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模型方法是在模型基础上的升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手段和工具。
本文尝试在各种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的基础之上抽象概括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政策分析模型方法。
1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简介1.1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强调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公共政策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求得最佳的公共政策方案。
理性决策模型认为,决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应做理性的考虑,最后所决定的政策必然是科学的。
理性决策模型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设计出一套程序,以使决策者能够据此制定出一个获取最大社会效益的政策。
1.2渐进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补的过程。
它只对过去的政策作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它主张政策制定基本上应是保守的,应将创新之举限于边际性的改变。
渐进决策模型源于对理性决策模型的质疑:既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公共政策,就应对现行的公共政策不断进行修正。
1.3公共选择模型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用于政治研究领域,它以“经济人”基本假设为前提,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和公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公共选择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一种由公共选择决定的公共物品。
公共选择模型从经济学最根本的经济人假设入手,在政治领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4博弈论模型博弈论模型是一种抽象的、演绎的政策模型,该模型意在说明在一种竞争的状态中,理性人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它认为方法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很难有固定的模式来决定策略的选择。
政策制定者应该用博弈论的观点来看问题,政策必须充分考虑别人可能采取的各种对策,以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
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
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
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含义: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特点: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行为的能动性、手段的权威性。
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第一代: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在于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并指认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所谓的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但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1)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
(4)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
(5)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
(6)该研究路径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二代:优点在于:一方面它纠正了自上而下路径忽视其他行动者重要性的问题,强调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互动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去,有利于调动政策执行者的积极性,使公共政策更符合实际;而另一方面,自下而上路径要求给予基层组织和官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使其应对复杂的政策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还是在主客观 条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客观 规律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渐进的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理性主义模型(全面理性与有限理性)
哲学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 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
一般科学方法论: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 用于许多有关领域的方法理论 具体科学方法论: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 法理论
(三)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美国学者贝弗里奇对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概括 (P224) 问题的识别与表述 搜集相关资料 归纳得出假说 从假说作出演绎,并用实验或资料验证 推理,若所得结果与演绎一致,假说得到加 强
9.4 利益分析(经济分析的一种) 9.5 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
9.1 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 一、方法与方法论 (一)方法(method):起源于希 腊的“沿着”与“道路”两个词
一、方法与方法论
(二)方法论(methodology):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方法论有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 论的区别;同时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又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 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在合理架构基础上, 将问题抽象成为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 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 框架
理论模型一般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直观性;第二,近似 性;第三,假设性
(二)模型的认识论意义
第一,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 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 。 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它能 够使人们从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万象纷繁的现实 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研究对象的 本质特征得以凸显 。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广义的政策分析贯穿于政策的实施及其评价, 它和政策科学是同等意义上的范畴。狭义上指的 是从方法论意义上展开,包括公共政策分析的框 架、公共政策的模型分析、公共政策的建构分析、 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等。它为政策的制定、选择、 实施及评价提供一种工具。本章主要从方法论探 讨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
(四)现代科学方法的认识论原则(P224) 知识可由经验和理性获知 提出问题 检验问题 理论的多元性及其相互竞争有利于科学 知识的成长 科学合理的标准的历史性 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假定将随新知识 的 积累而修正
(五)政策分析的多样化方法论
1. 数学最优化。以运筹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 学为基础
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 的指南,向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顺 序。
(三)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
公共政策模型在逻辑推理上要做到与事实相符,并且一般 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德洛尔):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 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 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本章主要内容: 9.1 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 9.2 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
9.3 利益分析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9.4 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
9.5 制度分析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9.1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方法论、模型、大致方法包括:定性、定量、 经济-社会分析、系统分析、历史-比较、制度分析) 9.2 数学分析的基本模型(定量) 9.3 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定性) 政策分析要为如下几个问题提供答案:描述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原因 和结果是什么?评价性问题——这项政策有什么价值?倡导性问题—— 应该做什么。因此,政策分析的目的不仅要提供相关的“事实”,而且 要提供关于“价值”以及采取何种行为方面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一宗旨、 政策分析涉及如下三类主题:价值观——它的实现是政策问题是否得以 解决或缓解的重要检验;事实——其存在可能促进或制约价值观的实现; 行动——部分根据关于政策制约因素或机会的真实信息,并经过深思熟 虑而采取行动,可能导致价值观的实现或问题的缓和和解决。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
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 史观察的功能
(四)模型对于公共政策分析的作用
就政策模型来说对政策分析中的作用来 说它起到一个从实际政策问题到实际政策方 案转化的中介桥梁
(五)政策模型的分类 1、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 部分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策科学中 建构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 认识论本质;另一部分则和政治科学有着极 密切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 社会本质。
模一系列关于世 界及其过程的概括或假定,一个关于实在的 简化了的图像;它可以用来研究一项行为的 结果,而不必采取实际的行动。 模型有各种表现形式,如公式、物理 结构、计算机程序等,甚至不过是一个心灵 的图像而已。
(一)模型方法的基本思想(续)
3.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2. 计量经济学方法。以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 它强调统计回归分析,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预言 3. 准实验方法。强调努力安排前试验(a pretest)和后试验(a posttest),控制团体和非随机 的、准实验的团体 4. 行为过程方法 5. 多标准决策
二、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模型方法
(一)模型方法的基本思想 人们在肯定原型与模型的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是承认 或者肯定它们之间存在相似性 1.简单地讲,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 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 即实际存在的事物 2.模型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