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如何看待“择校热”现象范文
择校热现象调查公众对择校的态度如何
择校热现象调查公众对择校的态度如何近年来,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关于“择校”现象给予了严格的批判,批判“择校”以“钱”或“权”获得选择教育的机会,有悖于机会平等的教育理念;批判学校收取“择校”费用,这些预算外的资金在体制外流淌,给学校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
因此,要求坚决杜绝“择校”行为,坚持“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配置原则,就成为越来越明确的政策诉求。
然而,仅仅期待一个美好前景是不够的。
在任何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差不多上短缺的,义务教育机会的配置,不仅要有“就近入学”的整体政策,还要依照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专门性,提供大伙儿都能够同意的“优质教育入学规则”;治理目前择校现象的政策,也不仅要有最终的目标阐述,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程性的目标及过程性政策。
这都有赖于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专门性和现实中“择校”现象的清晰认识。
为了给制定“实”的政策提供“真”的信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2009年初对全国5个省10个大中都市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义务教育时期家庭择校行为调查”,调查这些家庭就近入学和择校的比例分别有多大?社会公众关于“择校”的态度怎么说是如何样的?家长在为子女择校的过程中,择校的动机、代价、收益是什么?当满足什么条件后,家长就不再加入择校的行列?本次调查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中部和东部各选一个省,样本都市包括省会都市和其中一个中等都市,省会都市分新城区和旧城区分层选择义务教育时期学校样本,12所初中和8所小学共20所学校成为样本单元。
地级市不分新旧城区任选一个区分层确定学校样本,不同质量层次的6所初中和4所小学共10所学校进入样本单元。
在学校样本确定后,该校一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的学生进入样本群体。
样本总规模12234个,有效样本12183个。
家庭就近入学和择校的比例分别有多大?社会公众关于“择校”的态度怎么说是如何样的?家长择校的动机、代价、收益是什么?当满足什么条件后,家长就不再加入择校的行列?一、“择校”现象的分布二、择校的方式和代价三、择校对学生的阻碍四、家长对择校的态度五、调查的要紧结论六、专家的“次优”政策建议(曾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择校热引发的思考
择校热引发的思考择校热,在相当一段时刻里是作为“负面现象”被各方关注的。
政府曾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来填平校与校之间差距的“窟窿”,可在校际落差明显“缓和”的情形下,择校热仍旧没有“退烧”的趋势,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摸索。
“教育改变命运”效应“提早开释”教育尽管是社会公共产品,但家长对这种产品的认识基点是与家庭命运的改变连在一起的,甚至会用家庭的以后“赌”教育。
近年来,个人、家庭对教育改变命运的关注度连续高涨,对小孩教育的投入差不多是一个家庭“最基础的投资”。
一位白领家长说:“可能谋一个工作岗位还没有择校这么吃力,但这是‘一锤子买卖’,马虎不得”,在他看来,入一个好的学校,确实是投一个教育改变命运的“娘胎”。
教育改变命运的思维效应不断放大,在择校中一再“提早开释”。
竞争与就业压力“水涨船高”目前,择校前移的态势十分明显:从往常的中学,进展到以幼儿园为起点。
而在这种潜意识背后,是家长为小孩在竞争中操劳的“膨胀”和为小孩今后就业担忧的“引爆”——进幼儿园就考虑今后就业,择校虽发生在启蒙教育的始端——幼儿园,而驱动的则是高等教育完成后的末端——就业。
一位从事保险业的家长说起择校专门坦率:“现在小孩的教育,差不多不是享受型的学知识之旅,而是为就业打基础的捧饭碗之行,拼一个好的学校,确实是循着优势的阶梯,保证小学高质量、初中重点率、高中尖子型、大学一流生,从而在挤破头的就业竞争中独占鳌头,如此才能谋到一种优质生活。
”他认为,这幅为小孩描画的蓝图,要以择校作为涂色的起点。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说:“现在的教育太急功近利了,这对民族素养的提高是不利的。
”优质教育资源连续“市场缺口”“即使到了教育现代化的程度,择校可能也难以绝迹。
”一位特级校长如此判定形势,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相关于需求来说,总是连续着“市场缺口”。
以本市为例,基础教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学校办学大多在“高位”上运行。
然而,“水涨船高”式的“统升”,实现的结果是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但各个学校之间仍存在着相对差距。
解决择校热措施
解决择校热措施引言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择校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头等大事。
择校热席卷而来,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择校方案,给家长们带来了许多选择。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择校方案,许多家长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择校热对家庭和学生造成的困扰。
问题分析面对当前的择校热,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选择和决策。
首先,许多家庭和学生面临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选择,不知道如何判断哪所学校更适合自己。
其次,即使选择了一个学校,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决策,如何合理安排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如何应对择校带来的变化等等。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目标和需求首先,家长和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学习成绩、学校声誉、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
通过明确目标和需求,可以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选择学校。
2.了解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做出选择之前,家长和学生需要充分了解所选择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可以通过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点,以及与学校的师生交流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3.参考他人的意见和经验除了自己的了解外,家长和学生还可以参考他人的意见和经验。
可以通过咨询亲朋好友、查阅相关的教育资讯网站和论坛,以及参加家长会等方式来获取他人的意见和经验。
4.权衡利弊在做出选择之前,家长和学生需要权衡利弊。
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学校社团活动等。
5.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在选择好学校后,家长和学生还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自身情况来决定学习计划,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区位置、学校的住宿条件等。
6.适应择校带来的变化择校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变化,还包括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家长和学生需要适应这些变化,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关于择校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择校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择校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一家一个孩子的现状让家长们寄托了全部希望,为此,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教育现状
很多家长深知社会是一个竞技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原因,也使得“择校热”问题“久治不愈”,并日益突出,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程度不同而已。
择校利益链的形成,使得诸种社会问题由此而生。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就目前小学阶段中存在的择校热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初步探讨。
二、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一)择校热产生的原因
目前吉林地区的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异还很大。
重点校、实验学校、中等学校、薄弱校还真实客观地存在。
教育资源配备还远达不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比如师资配备,城市重点大校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乡镇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平均年龄就更大。
在硬件投入上,为打造本区名师名校,政府及教育局也不惜投入重金在实验校,争创全区品牌拳头学校。
为此,在软环境和硬件投入上的差异便造成了城市之间的薄弱和重点之分,这种恶性的循环使得本地区的校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当然,国家也一再倡导就近入学,并号召在本学期区域内就读,
1。
教育公平与择校热潮
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与择校热潮成为了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迫切希望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最好的学校。
如何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同时应对择校热潮,成为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其次,学校应该完善教育体制,建立公平的招生制度,减少唯分数论的偏执,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此外,教育机构和家长也应该合理引导孩子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然而,教育公平和择校热潮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购买学区房、请关系等。
这导致了一些学校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使得教育公平进一步受到挑战。
同时,一些名校的择校热潮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许多孩子在面临升学的压力下,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整个教育环境变得越来越功利化。
为了解决教育公平与择校热潮的矛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举报违规择校行为,保护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学校应该改革招生制度,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
此外,教育机构和家长也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不仅仅追求学术成绩,更要培养孩子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教育公平和择校热潮问题,并积极行动起来。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追求高分数,更要注重自身的个性发展。
对中小学择校热的几点思考
的 检 验 , 家 长 则 面 对 的 是 社 会 关 系 及 资 金 实 力 而
的检验 。
~
、
择 校 热 : 前 教 育 改 革 中 一 个 值 得 关 注 当
的 问题
。
0
入 低 迫 使 学 校 自筹 一 部 分 资 金 用 于 教 师 待 遇 、 学 校 硬 件 的 改 善 。这 也 就 是 “ 校 热 ” 直 难 以 降 温 择 一
的 原 因之 一 。
任 何 事 物 , 利 就 有 弊 。 择 校 的 利 在 于 ; 了 有 有 择 校 现 象 以后 , 会 上 就 择 校 现 象 谈 论 和 评 价 学 社
念 促使 家长从小学 就开 始热衷 于择校 。
从 择 校 热 产 生 的 原 因 可 以 看 出 , 传 统 的 应 在
于 教 育公 平 的 。择 校使 优 质 的 教 育 资 源得 以壮
大 、 展 , 利 于义务 教育 成本 的分担 与补偿 。 扩 有 在 择 校 热 带 来 收 益 的 同 时 , 带 来 不 小 的 消 也 极 影 响 。很 多 家 长 为 了 孩 子 能 上 名 牌 大 学 ,攀 高 “
校 , 促 进 学 校 提 高 管 理 水 平 。 有 一 部 分 家 长 为 会
2家 长 望 子 成 龙 , 愿 投 资 教 育 。 在 家 长 心 . 甘
中 , 量 一 所 学 校 办 学 水 平 的 高 低 , 一 的 尺 度 衡 唯 就 是 升 学 率 。这 种 升 学 竞 争 实 际 已 发 展 成 了 一 种 门 户 之 争 。家 长 之 间 的互 相 攀 比对 择 校 热 起 了 推
择校热的冷思考
择校热的冷思考内蒙古通辽科左中旗希伯花中心校闫海林今年,市里的初中招生政策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本区的学生,原则上一律不招收,除非家长可以提供暂住证明和务工证明。
其实,事件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学生往城里跑,是个普遍的现象,农村中学的生源大减,所剩无几,面临重大危机,城里中学则人满为患,此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调查,去年我校毕业生的择校人数超过半数,今年,即使在限制的情况下,还有将近四成的毕业生择校。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无非是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造成的。
以至今天,政府不得不出面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用限制学籍的办法来控制学生的走向。
此种现象最初发生在高考的时候,但现在扩展到了初中和小学了,造成了更大的影响。
农村学生之所以择校,首先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教育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的教育水平,这不仅体现在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层面上,从我们以前的教育侧重点上也可看出教育投入比例的失调,以致造成今天的局面。
其次,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也占有一部分因素。
一些富起来的人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好的发展,于是教育投资数额猛增,所占家庭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每年花费几千上万平常事。
况且,只要交钱,想去哪个学校都可以,殊不知,城市学校的班额无限增加,结果只有一个,部分学生处于极自由状态,老师根本无暇顾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只使一少部分人受益,造成了一种极大的恶性怪圈,一方面是拥挤不堪,另一方面是门可罗雀。
另外,一些家长盲目的攀比之风作崇,根本不切实际,也可以看做是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择校后,一部分学生确实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个比例只占我所调查的人数的一成左右,更多的学生还是处于一种毫无改变的状态,甚至不如从前了。
有些家长干脆将孩子直接拿了回来,结果造就了很多归来的问题学生。
相对比看,没有择校的农村学生,很大一部分一样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实际的情况让人们对择校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
几年来,我们可以高兴的看到,各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正在逐步增加,但教育的公平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人们观念的转变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摘要: “择校”是当今教育界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此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现状、产生原因以及相应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择校、教育公平、中小学一、引言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随之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其中,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优质教育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上相关政策的缺失或者执行不力,中小学择校现象严重,已经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几乎超过了10%,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
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现状分析有人说择校是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它不仅打破了教育经费长期窘迫的困境,而且开启了多渠道筹资办教育的先河,使全社会都能为发展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应当承认,择校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
其次,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另外,有利于校际间的竞争和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激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
,然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导致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择校问题的持续存在使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牺牲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因为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而得到较好的发展,更多的一般学校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而沦为薄弱学校。
如何应对教育行业中的择校热问题
如何应对教育行业中的择校热问题一、教育行业中的择校热问题择校热是指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追求进入名校或优质学校的现象。
在教育行业中,择校热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长们希望通过选择更好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此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机会。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择校热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困惑。
二、应对择校热所需思考的关键问题1. 家长心态:到底何种动机驱使家长们参与到择校热当中?是否是为了满足自己期望而非孩子真正需求?以及如何摆正对于教育价值观念、目标定位等方面的正确认知,从而保证健康地进行选学?2. 教育质量标准: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达到了我们的期望值?怎样判定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值得关注?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参考哪些指标,包括师资、课程设置、学生综合素质等?3. 教育资源分配:学校的优劣和地域之间或许存在一定关系。
在选择学校时,家长面临的是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如何应对?以及如何更加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避免造成资源集中于少数名校、忽视其他非名校等问题?4. 孩子身心发展:家长也需思考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等个体化问题。
如何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择校过程中,如何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避免给他们带来过重的压力?三、科学应对择校热问题的方法1. 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家长应该明确教育目标不仅局限于进入名校,要注重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与实现自我潜能。
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促进孩子整体素质和人生品质培养上。
2. 积极了解学校情况:家长可以亲自去参观学校、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以更全面的方式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
此外,也可通过网络社区、公开数据等多角度评估一所学校。
3. 适应性培养:孩子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和多元化的培养途径。
在选择学校时,家长要综合考虑目标专业等因素,并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
4. 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老师建立和谐稳定的家校合作关系,密切配合孩子教育问题上的需求。
如何克服择校热的困扰和影响
如何克服择校热的困扰和影响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社会对教育认知的深入,择校热潮在我国日益高涨。
不同的教育系统、学校、专业以及教学方式让家长们面临了更多的选择和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为了寻找更好的教育资源,开始了择校之旅。
但是,毫无疑问,择校热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许多困扰和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克服择校热的困扰和影响。
一、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包括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这样能够更清晰的了解自己孩子所需的教育模式和学校类型。
有些孩子需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有些孩子则更注重学科竞赛,所以选择学校类型更是应该符合自己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家长还可以咨询老师的意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科学的评估,以便能够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选择。
二、从多个角度综合选择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考虑和评估。
学校校园环境、师资水平、教学质量、教育资源等等,在评估学校时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进行综合评估时,家长应该注重整体因素的综合考虑,而不单纯地从少数高水平人才考虑。
三、正视风险在面对择校热时,家长们不应该只考虑一面。
比如选择了名校或重点校,但是也许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风险。
比如,高额的学费,学校的带动效应对于孩子自主学习的压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讨论和认真思考。
家长们应该正视择校风险,进行关于所选学校风险的风险评估,以做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选择。
四、理性看待教育教育不是拔尖者的游戏,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过程。
家长不应该认为送孩子进入名校或重点校是唯一的渠道,而是应该理性看待教育。
其实,许多普通学校也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家长应该坚信一个真实的理念,即教育是每个人都需要参与的过程,而非优等生的游戏。
因此,家长们应该避免陷入“择校热”所带来的盲目跟从。
五、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更为重要的教育。
孩子在家庭环境下接受到的教育是最多的。
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古语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当前,家长、学生自主选择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同时作为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年的我来说,因为自己的小孩一年级报名,让我再次深深地感触到安定区“择校”这样热,“择校”这样难,下面就“择校热”做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择校热”“择校难”的现状以安定区城区大城小学、福台小学、中华路中学和农村花沟学校为样本。
按照安定区教育局下发的2018年秋季划片就近入学的文件,大城小学2018年一年级招收458人,8个班。
据统计,最后前来报名的达到800人,此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跟校领导协调的有120人,开学后,还有大量的家长前往大城小学咨询。
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安定区新建学校福台小学一年级划片计划招收220人,4个班,最后报名121人,开学初,有26人因为关系疏通,去了所谓的“好学校”。
2018年秋,安定区初中七年级招生,在政策执行上,更为严格,2018年中华路中学七年划片计划招收686人,14个班,最后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达到了770人,多出来84 人,是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入校的。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单位某教师,想让自己的孩子“择校”,打电话给主管招生的副校长,回复是:“不可能,如果非要进来,需要副县级以上领导打招呼。
”安定区是一个市政府所在地,也许副县级领导比较多,而一个普通老师,行政级别连最低的副科也不是,所以那位教师的孩子也没能进去。
笔者2018年3月到农村花沟学校去支教,这是一所距离镇子5公里远的九年制学校,目前,一年级5人,九年级9人,本来班上的学生就少得可怜,可是一年级有2名家长,九年级有3名家长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想办法将自己的孩子转学进城读书(办法当中,包括前来找我这个城区教师帮他们转学)。
这就是安定区一、七年级“择校”带来的现状。
二、“择校热”的成因当地“择校热”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二是家长从众攀比心理严重;三是区域内教育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浅谈“择校热”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浅谈“择校热”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校中出现的择校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众所关注的一个教育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为了遏制择校这一现象的蔓延,国家教委于1995年4月25日颁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
今年3月又再次明确提出,要在今明两年内解决京、津、沪和各省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生问题,对于分步到位解决择校生问题的省市,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在近两年内限期取消择校生的具体步骤,在择校生人数和学校数量上都要逐年减少直至消除,并且要纠正一次收缴一年以上择校费的作法。
同时,要坚决制止各种以权谋私的“条子生”和“关系生”。
[1]许多地方采取了一些办法和措施,部分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不少地方,择校大战却是愈演愈烈。
对此,笔者曾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就择校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探讨,并就解决择校问题提几点建议。
择校的严重后果: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烈,给社会、家庭和教育本身带来严重后果。
1、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发展势头人们望子成龙心切,极力把子女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不惜以权择校,以钱择校,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继而获得上大学的“入门证”。
正是人们的这种高期望心理和环境氛围,反过来又促使学校拼命打时间战,题海战,抓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一所学校为重点学校输送“尖子生”越多,这所学校就越出名,在社会上就越有竞争力,进而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择校。
如此往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学校畸形发展,“应试教育”不但不能得以转变,反而会更有市场。
2、造成同一地区的一些学校负荷失衡近年来,一些学生家长借助自己的权、钱优势越区跨片择校,一些平民百姓千方百计找关系择校。
这样一来,使得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的班额、生额大增,校舍紧张,师资吃紧;而一些基础薄弱学校则“吃不饱”,每年的招生计划完不成。
请你就中小学择校现象发表看法
请你就中小学择校现象发表看法一、目前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探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学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究其原因,从基础教育领域来说我国中小学生择校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受教育水平与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力相联系,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中小学教育,进而获得高层次教育。
因此对教育的需求及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其次,校际差距普遍存在。
当前校际差距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校际差距是指同一类型教育中同一层次学校间的差距。
校际差距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和生源以及学校的社会影响、外在环境等方面。
第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在我国教育资源普遍短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育经费在各学校的分配也极不合理,在政府无法增加教育投入的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不足,学校通常要收取计划内学生6—8倍的学费,而且重点学校的计划内学生和择校生各占一半,有的甚至择校生超过了计划内学生人数。
这笔高额的费用无疑是学校靠自身力量增加教育经费,谋求生存发展的一种途径。
最后,基础教育政策的失调,特别是长期以来实行的“划分学区,就近入学”的政策,使公立学校对教育产生垄断,而这种垄断导致了公立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乃至下降,同时也影响了一些私立学校的正常发展,导致了教育公平性的严重失衡。
二、解决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的对策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国城市中小学生择校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它同世界趋势中市场公平竞争引起的择校热有着质的区别,政府基础教育政策失调是我国中小学择校热的直接原因。
不合理的择校热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诸如,重点学校人满为患,教师负担过重,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高额的择校费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使富人择校享受好的教育,穷人的子女因经济困难无法择校,造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进而将来上大学,乃至在就业市场上竞争的能力不平等,以及择校中人际关系的介入,败坏了社会风气,诱发了一系列社,一,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扶助是解决择校热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择校热”长期存在的认识与应对
普通高中“择校热”长期存在的认识与应对近年来,择校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择校热”的争端已成为聚讼之地。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主要聚焦在法律赋予的“就近入学”原则是否合理上,而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择校问题虽没有法理上的争论,但也表现出了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择校的普遍性。
二是择校形式中存在不公。
我国普通高中择校主要有以分择校、以钱择校和以权择校三种形式。
就目前形势而言,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的供需矛盾不会在短期内解决,这也就意味着各种形式的择校热潮会长期存在。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长期存在的择校热潮?怎样在合理利用这股热潮时处于有利地位?以此进行如下探讨。
(一)不断呼吁政府部门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实质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思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
而目前教育政策加大的学校间差距,演变成重点高中、示范高中与大量一般高中、民办高中资源严重不均,这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择校热与择校问题的长期存在。
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在呼吁:应该以县区为单位,统筹所有的高中择校费,按一定的比例返还部分资金给收取择校费的学校,剩下资金则全部补贴给其它薄弱高中。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削弱重点高中与示范高中的办学积极性,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另外,还可以鼓励重点高中对薄弱高中的兼并,选派名师到薄弱高中教学,建立名师的流动机制,而薄弱高中也定期到名校听课、观摩、交流与学习,让学校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努力增加学校自身的吸引力1.在办学过程中打“特色教育”品牌。
每年的招生时节,是每所学校战略重点阶段,而如果仅是依靠政策性的划归,城郊及乡镇的学校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虽然有学生志愿的帮助,但事实上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更多的学生挑学校,很难自主挑选优秀的学生。
这时候,弱势学校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自己办学过程中体现的“特色教育”呈现给学生和家长,打响品牌,使家长和学生认识不同学校间的文化、风格、办学特色的差异。
择校热的现状以及原因
择校热的现状以及原因又到了择校季,那么家长择校,究竟择的是什么?小编整理了择校热的现状以及原因,欢迎参考借鉴。
择校热的现状以及原因“作为家长,谁都不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好的老师、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好的学校里。
”……采访中记者做的一个小调查显示出了家长们急于为孩子择校的心路历程。
在接受采访的家长中,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当前存在择校现象。
“从幼儿园到高中,择校现象几乎无处不在。
择校之风盛行对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教近40年的自治区高级教师刘致华对“择校热”现象痛心不已。
“为了孩子能上个好点的学校,我们付出了很多!”孩子已经上初二的市民魏东升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择校经历,“为了能让孩子读上现在上的这所重点中学,自己通过同学的一位朋友与学校联系,孩子也不负众望通过了考试,在付出不菲的花销和精力后,万幸的是办成了。
”在采访中有一多半受访家长表示,择校“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孙女士是我市某中学的一名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她直言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是不应该存在的。
但同时也是学生家长的她坦言,自己会努力让孩子进名校,“如果有机会能为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谁会放弃呢?”孙女士一家在孩子就读的名校附近买下一套住房,就是出于进名校的考虑。
“家长有意见老师其实也有意见,但没有办法呀!”在我市某知名小学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坦言,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择校生的猛增,现在班级数和班容量也越来越大,基本上老师只能兼顾学习好与不好两头的孩子,中间段的孩子受关注度肯定受影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我市,许多家长每年四五月份就为孩子上学的事开始“运作”了,六七月份进入择校“白热化”阶段。
小学、中学“择校费”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不少家长则戏言“你懂得”。
“择校”,一方面是学生在选“好学校”,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在选“好学生”。
与张雨桐女儿在一个学校的学生家长朱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今年摇号后就将参加市里几所中学的招生考试。
农村学生择校热现象引发的问题思考
农村学生“择校热现象”引发的问题思考郭扶小学李祖彬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途径。
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
又是一年开学时,一大批农村学生家长,早已忙于孩子上学问题的奔波。
找熟人、托关系、让孩子参加考试成了这些家长的头等大事,有人将孩子送进了县城条件好的学校,也有的家长将孩子从县城接回到当地的学校就读。
仿佛每年的八月下旬,就成了孩子择校的季节。
为什么有学生的家庭,一到这个时节就忙碌不停呢?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笔者根据10年的农村从教经验,对这一现象做了如下简单分析:一、进城上学辨别出家长的心理:1、望子成龙心态升温望子成龙,这是做父母的普遍心态。
尤其是近年来,逐渐走向富裕的农村家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越发重视孩子的教育,不遗余力地把孩子送往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或者跟随学生进城边务工边照顾学生,或者干脆花钱雇人照看学生。
自己在家拼命挣钱,决不让孩子在城里低人一等。
同时,更是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定要让孩子通过上学,达到将来出人头地的目的。
2、深感农村学校条件差虽然近年,各级政府极度关心学校的“普九”工作,为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完善教育硬件设施。
但是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校舍、教育场地、仪器设备、教育媒体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从而,千方百计让孩子到县城就读,为的是让孩子从小体验好的受教育环境。
3、对农村师资信心不足送孩子进城上学,说起来简单,家长们也甘苦自知。
不菲的借读费要出,孩子的吃穿住行要多费好几道心。
为什么舍近求远,很多家长这样道出原委,主要还是因为对农村学校老师的水平信心不足。
一位家长告诉笔者,农村学校的老师老的老,小的小,老的精力不足,小的经验不够,这让我们不放心。
这位家长的态度可能偏激,但说出了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的不足之处。
择校热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
择校热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大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每年,都会出现一批批面临选择学校的学生及家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择校热。
择校热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呢?一、教育质量不均择校热的背后是对教育质量的不信任。
数年前,择校热受到更多的关注,原因是当时社会教育资源匮乏。
然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机构的发展,如今的择校热似乎不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匮乏,而是认为某些高校比其他高校的教育更有价值,因此父母希望孩子尽可能进入最好的学校,从而最大化影响孩子的未来。
然而,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当前教育质量的不均。
即使是在同一所学校,教学水平也有可能有很大的差距,绩优生和差生都有可能出现。
因此,没有办法保证所有的学校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二、父母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焦虑在父母眼里,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认为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质量。
父母们担心孩子被其他高质量的学生所落下,而不愿意让孩子在竞争中出局,也不想孩子因为所选择的学校而失去机会。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现状下商业化的教育市场和升学压力。
在很多人眼里,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
因此,在升学这个重要的关头,家长们都抱着极大的焦虑,希望能够通过选择最好的学校来为孩子保障未来发展。
三、教育资金及资源投入不足由于学生和家长对于某些高校的认同和选择,一些学校及教育机构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金钱来推广校园形象,例如学校硬件设施、教学课程及师资等方面。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教育投入及资金的不足。
无疑,这种情况与地区、财力等因素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一些较为贫困区域,由于受资源限制,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水平相对较低,结果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增大,这也导致更多的家长希望能够将孩子送进更优质的学校中。
综上所述,择校热在反映出家庭和学生对于教育质量和自身发展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了教育的质量不均、教育市场的商业化及升学压力,以及资金及资源投入的不足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你如何看待“择校热”现象?【参考答案】目前,许多大中城市出现“择校热”的现象,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不惜找关系、送礼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集中在小部分的城市和重点学校里,每个学生和家长都想拥有这些资源,从而产生了“择校热”现象;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的一些摇号行为营造了紧张的竞争气氛,使家长如坐针毡,加剧了“择校热”现象;再次,从家长角度来讲,家长过于看重学校、师资对学生的影响,迷信地认为只有好学校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缓解或避免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政府从宏观上加大对教育资源的调控,均衡地配置同一城市各区域教育资源;第二,学校避免出台一些会误导家长的政策;第三,家长要从孩子身上入手,努力提高孩子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各方面的素养。
2、北大等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参考答案】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这几年,部分高校陆续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我认为自主招生总体来说利大于弊:首先,自主招生保护了特殊人才,为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这些考生在传统的高考中很可能被埋没;其次,自主招生是一种创新思维导向,可以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思维,而不是只生啃书本知识,有利于从根本上激发创造性;但是在自主招生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考生弄虚作假、地方学校利用关系推荐考生等,这需要通过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的制度才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参考答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古话,它折射出的是一种教育的哲理,朴素地揭示了教师应当具备两方面的素养:一是知识素养,二是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说的是教师必须业务精,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
“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学高”“身正”,必须不断勤奋钻研,刻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不断地学习知识,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人民教师。
4、有人说良禽择木而栖,又有人说工作要踏实,你怎么看?【参考答案】二者看似矛盾但实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良禽择木而栖,说明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但是我们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踏踏实实去做。
这两句话并不冲突,一个是长期一个是短期的。
只有把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地认真地做好,才能获得更高的平台,更好的机会。
每个人对于工作、生活都有选择的权利。
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也是我们的追求。
工作要踏实,不管什么工作,我们都要踏踏实实,认真完成。
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才会有机会、有能力获得更好的岗位。
选择更好的工作后依然要保持这种作风,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大地提升自己,并做出一定的成绩。
教师职业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以后如果有机会走上教师岗位我要立足本职,踏踏实实工作,力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5、现在常常提“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参考答案】教育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授的模式,改为“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这一群体的重视,这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
“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教师应当将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
6、古有“盖母三迁”,现在也有很多家长为了绫子上学搬到学校附近住,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参考答案】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搬到学校附近住的现象确实存在,针对此现象要辩证地看待。
“孟母三迁”主要是为了让孟子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成长。
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搬到学校附近住的原因有: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就近上学的政策;以及家长“只认成绩”的教育观念等。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家长的做法:一方面,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做法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会带来一定不良影响,这会导致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只看重成绩的教育观点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等。
所以,家长应量力而行,采用恰当的方式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国家已经对教育高度重视,相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能够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王珂凡)7、“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你赞同吗?【参考答案】“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句话体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意识,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我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
因为学生处在生长发展阶段,自主意识在逐步形成,但还不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如果教师放手不管,只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制度和规范,信任他们并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
8、当前,我国以“儒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国学盛行。
对于“国学热”现象,你怎么看?【参考答案】国学是我国悠久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精神文明,这不仅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以“儒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国学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可以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扭转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二是可以提升国人的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三是可以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所以,当前的“国学热”是一种好的现象,确实能够起到继承、改善、推动、发展国学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学热”现象背后所隐藏的问题:第一,国学热是一种初步的热、表面的热,能够深入了解国学的内涵,从中汲取精髓的人只是一部分;第二,目前“国学热”是一种单一的热,现在所探讨的国学,还过于单一,主要是儒家学说,其他学说中的只是比较初级的、非常肤浅的部分。
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家为主,兼顾他家;第三,“国学热”中的一部分人是种盲目的热,对于国学的所有内容一股脑地拿过来,而不加以辨别、去粗取精。
总体来讲,“国学热”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现象,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
我们学习国学要用去粗取精的科学分析方法,要持严谨、负责的态度,要建立相互切磋的优良学风,在此基础上,相信国学的意义一定能够实现。
9、一名班主任以严格管理著称,教学成绩优秀。
他班上的一名女生因早恋,成绩大幅度下降,班主任十分生气,在全班点名批评了这名女生。
结果这位女生从教学楼跳楼自杀了,你怎么看?【参考答案】对于这个事件我认为应当全面地看待,它反映出现阶段中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过度脆弱。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早恋的危害,学习上能够积极上进。
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上过于极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够尊重学生。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虽然在全班同学面前被点名批评,但也不至于轻生,该生心理承受能力过于脆弱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的学生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日在家里被娇惯溺爱,承受不了挫折和打击。
最后,从教育的大环境来说,对于青少年的早恋现象,教师应当正确地看待,要发挥教育环境好的一面,避免过度打压及嘲讽带来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对于教师,要有一个开放的思想和心态,平和地面对学生早恋问题,不能一味地打击,要善于引导,分析利弊,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对于家长。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增强孩子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对于社会,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早恋。
问题,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引导,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10、对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参考答案】这句话阐述的是教学方法问题,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我认为应当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去学习,即学习方法,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只有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个只得到鱼却不懂得捕鱼的学生,在吃光鱼后又该怎么办?一个没有得到鱼,却懂得捕鱼的学生,能够永无止境地去吸收新鲜的知识,捕获更多更大的鱼。
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努力去研究一些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终身学习,永远都有鱼吃。
11、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我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它阐述了教学方法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矛盾统一。
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因此要因材施教,也就是贵在得法。
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责任编辑:王珂凡)12、外国的一个教育家说过“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对这种说法你如何看?【参考答案】认识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想他们之所想,给他们之所需。
通过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
学习学生,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让我们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树立学生的榜样作用,号召全体学生学习。
如果有幸成为一名老师,我会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合作学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更好地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中学生处于发展时期,他们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助于我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