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引经药

合集下载

〖提高疗效〗头痛引经药

〖提高疗效〗头痛引经药

〖提高疗效〗头痛引经药【提高疗效】头痛引经药根据经络循行在相应的方药中加入引经药,能显著地提高疗效。

六经头痛引经药:羌活…太阳经。

白芷…阳明经。

黄芩…少阳经。

苍术…太阴经。

细辛...少阴经川芎…厥阴经。

1、后头痛——藁本、羌活。

2、两侧头痛——柴胡、川芎。

3、前额头痛——升麻、白芷。

4、润燥——二地、二冬。

5、腰痛——杜仲、牛膝、故纸、胡桃。

6、泻肺气——前胡、枳壳。

7、降肾气——沉香。

8、开心气——菖蒲。

9、治疝气——小茴香。

10、破血——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

11、凉血——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

12、止血——地榆、槐花、茜根。

13、散血——田七。

14、活血——玄胡。

15、化瘀血——藕节、小蓟。

17、调经血——栀子、丹皮。

18、消血块——瓦楞子。

19、补心血——丹参。

20、除湿——苍术。

21、散满降胃——厚朴。

22、足肿-防己薏苡仁。

23、消面食——麦芽。

24、消肉食——山楂。

25、消果食——山楂。

太阳头痛选加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此外,临床可见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憎寒壮热,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毒邪上冲,扰乱清窍所致,可用清震汤加薄荷黄芩黄连板蓝根、僵蚕等以清宣升散、除湿解毒治之。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

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

六经头痛引经药

六经头痛引经药

六经头痛引经药一、太阳头痛1.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二、阳明头痛1.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

《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三、少阳头痛1.部位:疼痛以头侧为主,可连及耳、目外眦。

《伤寒大白·头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四、太阴头痛1.部位: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五、少阴头痛1.部位:不定,以全头痛多见。

足之阴经虽不行于头,却皆循于面,而“挟舌本”。

如《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六、厥阴头痛1.部位: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厥阴肝经见证有“头痛”。

治疗阳明头痛(即前额痛)的引经药是白芷,葛根.头痛的辩证,除以脏腑,气血辨别之外,还可以从经络来辨别.三阳经和厥阴经都到达头面部.因此,根据头痛的部位,属于何经,而选用相应经脉之俞穴以治之.太阳经头痛:多在后脑,下连于项.选取后项,天柱,昆仑.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或眉棱.选取上星,头维,合谷.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选取率谷,太阳,侠溪.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项,或连于目.选取百会,通天,行间. 上述按部位分经取穴,采取病所与经脉远道相配合的取穴方法,借以疏通经络之气,而达治疗头痛之目的治疗阳明头痛(即前额痛)的引经药是白芷,葛根.头痛的辩证,除以脏腑,气血辨别之外,还可以从经络来辨别.三阳经和厥阴经都到达头面部.因此,根据头痛的部位,属于何经,而选用相应经脉之俞穴以治之.太阳经头痛:多在后脑,下连于项.选取后项,天柱,昆仑.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或眉棱.选取上星,头维,合谷.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选取率谷,太阳,侠溪.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项,或连于目.选取百会,通天,行间. 上述按部位分经取穴,采取病所与经脉远道相配合的取穴方法,借以疏通经络之气,而达治疗头痛之目的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葛根,少阳经——柴胡,太阴经——苍术,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吴茱萸、藁本。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引药走督脉:狗脊。

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川军2018/8/3111:21:42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

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代着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一、引药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着。

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

中医的引子药

中医的引子药

中医的引子药什么是引子药呢?其实很简单,引子药就是引经药,就是能引领其它药进入某一经。

少阳经的引子药是——柴胡、黄芩阳明经的引经药是——葛根、白芷;太阳经的引经药是——羌活;太阴经的引经药是——苍术;少阴经的引经药是——细辛;厥阴经的引经药是——吴茱萸、藁本。

引药上行的引经药有——桔梗;引药下行的引经药有——牛膝;引药达四肢的有——桑枝;引火归元的有——肉桂;引药入肝降肝火的——旋复花,诸花皆升,唯独旋复花的是下降的;石膏专清阳明经热;羌活引药达上肢,独活引药达下肢;柴胡、升麻能升阳举陷提气;等。

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偏头痛的引经药——柴胡、川芎;额头痛的引经药——葛根、白芷;颠顶痛的引经药——藁本、吴茱萸;后头颈痛的引经药——桂枝、羌活;少阴经头痛的——细辛;太阴头痛的——苍术。

近几年,西医提出了一个靶向药。

这个靶向药就是这个药可以直达病灶。

这个靶向药和中药的引经药,区别是很大的,不在一个层次。

中药的引经药范围很大,它是一个范围,是一个经的引经药,比如太阳经的引经药,凡是太阳经的病都可以用,都能治疗。

而靶向药它只对准某一个病,除了这个病以外的病是不行的,比如癌症的靶向药。

不是一个档次。

要说有联系的话,只能是对中医的一个小的补充。

中医不信科学,中医只信规律,这是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找到的治疗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屡试屡验,可以把病治愈。

治愈就是标准。

你说你的东西再科学,不治病都是零,是吧?这就是验证!这就是证明!一个善于学习别人的、前人的经验,就是在积攒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经验。

你谁都不信只信自己,那你只有摔跤,只有撞墙,只有头破血流!另外,在这要说一下引经药“大枣、生姜”,你说它是不是引经药呢?也是,也不是,关键看你怎么用。

对于脾胃虚弱的,用生姜、大枣做引经药是可以的,可以健脾健胃。

但是有些医生不管什么病都用生姜大枣做引,自己看病开的所有处方,都在处方后面写个“姜枣引”,那是错误的,它就不是引经药了。

头疼引经药

头疼引经药

头疼引经药2009-12-14 22:37·中医中药·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姜宏伟(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

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头痛的分类;头部经络分布;引经药;引经药的正确使用学科分类代码: 360 中图分类号: R98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2 - 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1 概述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

《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中医引经药歌诀(一)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

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

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

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

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

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

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

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辨证使用,有的放矢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

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四)重视功能,不拘引经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

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

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1. 川芎熟地汤,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等。

这个配方适用于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活血调经、滋补
益气的功效。

2. 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菊花、白芷等药物组成,适用
于因风热外袭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清热平肝、祛风止
痛的作用。

3. 当归四逆汤,包括当归、熟地、白芍、生姜等,适用于因寒
湿痰阻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4.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白芍、枳壳、生姜等组成,适用于因
肝郁气滞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配方的使用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理,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医
生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中药。

另外,对于头晕头痛症状,如
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引药图解

引药图解

引经药图解是学习中医中药开方必备:
1.引药达额头:白芷。

2.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3.引药达目:菊花。

4.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5.引药达颠顶:蒿本。

6.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引药达左上肢:桂枝:
7.引药达右上肢:桑枝:
8.引药达颈部:葛根。

9.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10.引药达腰部:杜仲、川断。

11.引药达胸部:木香、砂仁。

12.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13.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欢血藤、防已。

14.引药达任脉:龟板。

15.引药达督脉:狗脊。

16.引药达入皮肤:蝉蜕。

17.引药入胃:半夏。

18.引药入肺:桑白皮。

19.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20.引药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21.引药入脾:苍术。

22.引药入骨:威灵仙。

23.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24.引药下行:牛膝、代赫石、旋复花。

25.祛一切风:清风藤。

26.调合诸药:甘草。

引经药

引经药

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09:16中医骨伤科引经止痛药有人认为中医除元胡索、麝香外,无明显的止痛药,但分经止痛,分部位止痛,分病因止痛,我认为还是有的,现分述于下:1.头痛: 川芎白芷稾本2.颈痛:葛根3.上肢痛: 姜黄桂枝桑枝4.上身痛:羌活5.下肢痛: 独活川牛膝6.肋痛: 柴胡白芍郁金7.腹痛: 白芍五灵脂8.寒痛: 川乌附子9.风痛: 防风10.湿痛: 苍术薏米厚朴11.瘀痛: 乳香没药12.热痛:牡丹皮赤芍13.心痛:麝香元胡五灵脂14.一身痛: 千年健附《鸡鸣散》辨证加减法----《江氏伤科方书》《鸡鸣散》处方:生地大黄杏仁当归水酒煎服头脑引:稾本川芎白芷苏叶升麻木香羌活咽喉引:元胡骨碎补干姜防风桔梗薄荷连翘胸前引:枳壳厚朴干姜郁金乌药木香甘草腰上引:杜仲小茴香菟丝子木香五加皮延胡索补骨脂手上引:桂枝当归透骨草羌活防风千年健甘草脚上引:川牛膝怀牛膝木瓜薏仁苍术独活五加皮木香脚背引:怀牛膝石楠藤木瓜薏仁棕榈根螺狮透骨草潮热引:柴胡羌活黄芩厚朴陈皮甘草浮肿引:生地防己漏芦防风乌药甘草气急引:沉香枳实陈皮木香郁金乌药腹内痛引:延胡索吴茱萸石菖蒲白芍木香艾叶二便闭引:大黄车前子泽泻木通枳壳猪苓血聚引:红花桃仁生地苏木当归血竭气聚引:沉香小茴香三棱莪术五灵脂乳香遍身引:乳香没药骨碎补木香吴茱萸刘寄奴消风引:荆芥白芷葛根防风薄荷止呕引:炮姜砂仁藿香竹茹酸浆草(取榨汁)矢气引:金凤花叶佛指甲花木香研细末姜汁服连骨引:自然铜土鳖虎骨猴骨小茴香当归枸杞子体虚者:加附子肉桂党参黄芪体健者:加黄连黄芩紫苏宁=土(329271130) 19:10:47是心脾两虚证吗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1:35脏腑用药列表脏腑用药(一)肝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草川牛膝(二)胆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三)心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四)小肠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白茅根淡竹叶(五)脾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叩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六)胃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叩仁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七) 肺滋肺阴: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百合川贝母石斛天花粉黄精玉竹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敛肺气:五味子白果诃子乌梅五倍子白芍止肺血:白芨仙鹤草三七阿胶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紫菀冬花清肺热: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鱼醒草黄芩通鼻窍:辛夷苍耳子白芷宣肺气;杏仁桔梗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百部麻黄降肺气:前胡枇杷叶马兜铃白前莱菔子苏子冬花旋复花清热痰:浙贝母瓜蒌天竺黄胆南星射干黄芩芦根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旋复花桔梗苏叶天南星化痰核:夏枯草浙贝母昆布海藻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牵牛子冬瓜皮止肺喘: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五味子(八)大肠涩大肠:赤石脂诃子乌梅秦皮肉豆叩五倍子罂粟壳五味子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大黄秦皮苦参涤肠实: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锁阳当归(九)肾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何首乌桑寄生温肾阳: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补肾精: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固肾精:金樱子桑螵蛸菟丝子芡实莲须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智仁(十)膀胱利水:猪苓云苓泽泻木通防已车前子冬瓜皮通淋:扁蓄瞿麦海金沙土茯苓金钱草石苇滑石泽泻车前子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黄柏龙胆草金钱草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7:43药物配伍成对增效举例一.用相对属性的药以改变单一药物效用或变为另一种功效,如:1.黄连苦肉桂热同用交通心肾2.桂支气白芍血同用协调营卫3.黄茋补防风散同用卫表止汘4.黒芝麻补桑叶清同用补肾清肝5.桔梗升枳売降调和气机二.类药同用,增加疗效,如:1.参茋补气益气2.附桂回阳补火3.柏枣仁宁心安神4.蒌麻润肠通便5.归芎补血祛瘀三.各自发挥,相须相使,如:1.夏陈顺气发痰2.参附温补元气3.知栢补肾清热4.枳茹和胃止呕........。

01、各处疼痛的引经药(干货总结)全头疼...

01、各处疼痛的引经药(干货总结)全头疼...

01、各处疼痛的引经药(干货总结)全头疼...01、各处疼痛的引经药(干货总结)全头疼痛一一大川芎。

前额头痛一一香白芷、藁本。

两侧头痛一一蔓荆子。

后头痛一一羌活。

瘀血跳痛一一三七面、制水蛭。

肝阳胀痛——明天麻、双钩藤、生石决明、草决明。

痛处发凉一一炙麻黄。

痛处发热一一生石膏。

一般头痛一一全蝎、蜈蚣、茶叶(清茶或花茶)。

剧烈头痛一一白花蛇。

后背疼痛——香白芷、鹿角镑。

骶骨疼痛一一菟丝子。

尾骨疼痛一一金毛狗脊。

足跟疼痛一一桑寄生。

胁少腹痛一一炒川楝。

少腹抽痛——杭白芍、炙甘草、宣木瓜、细青皮。

腰板木感一一穿山龙、石见穿。

周身肌肉痛——白鲜皮。

肌肉风湿痛——鱼腥草。

02、常用中药的药力走向川桂枝——走四肢;桂枝尖一一四肢末。

干桑枝一一走上肢。

苦桔梗、炙升麻、醋柴胡、炙黄芪一一向上;炒枳壳一一向下。

秦艽一一向左;当归一一向右。

瓜蒌皮一一走胸前;薤白头一一走胸后。

生黄芪一一走表。

牛膝——引血下行。

虎杖——走下肢。

鹿角镑、羌独活、香白芷一一走脊柱、后背。

桃仁一一祛局部之血瘀;红花一一祛全身之血瘀。

干荷叶、干荷梗一一升脾气。

广藿香一一降胃气;广佩兰——升脾气。

北细辛、川木通(药对)——走下肢外侧(气分)。

怀牛膝、川芎(药对)一一走下肢内侧(血分)。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蔓荆子、茺蔚子独升。

要令药力能够到达病所,即“适其至所”,因此临证遣方时注意引经报使,用药精准,方可增进疗效。

我们临证潜方,注重引经报使、通利气血,是来源于《内经》的宗旨。

我是@中医松楠,专注纯中医临床、传播纯中医文化。

如果想持续关注干货文章,请点击“关注”,给我“点赞”。

【先关注,再结缘!】。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应用原理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型头痛等。

引经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血液循环引经药能够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扩张血管等方式,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头痛引起的疼痛感。

2. 抑制炎症反应头痛引经药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头痛可能由头部血管炎症引起,引经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轻头痛引起的炎症症状。

3. 调节神经系统引经药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头痛通常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而引经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的应用方式引经药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口服、外用等。

口服引经药可以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作用于全身,具有较广泛的疗效。

外用引经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局部,常用于局部头痛治疗。

引经药的常用成分引经药的成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川芎:有活血祛瘀、舒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头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痛。

2.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

3.槐花: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

4.玄参:有清热解毒、滋阴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阴虚阳亢、头痛眩晕的患者。

引经药的注意事项使用引经药治疗头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使用:使用引经药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使用。

2.不可滥用:引经药虽然有效,但不可滥用,以免产生依赖性,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3.注意不良反应:使用引经药后如出现过敏、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4.注意禁忌:对引经药存在过敏反应、慢性疾病患者、孕妇等需要特别注意禁忌。

总结引经药是一类常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系统。

中医医案——经前头痛(二)

中医医案——经前头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上蠲痛汤治愈经前头痛病案:李某,女,42岁。

初诊:1987年6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偏头痛2年,每于月经前发作,每次发作剧烈头痛1~3天,初用咖啡因、麦角胺有效,以后效果不明显,又因有高血压病而停用。

诊查:舌淡苔薄白,脉浮弦。

辨证:由于“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

邪气凑于一边,额连额发,久痛不已”。

治法:清热祛风,蠲邪止痛。

处方:当归12g 川芎6g 白芷12g 细辛3g 羌活6g 独活6g 防风9g 菊花9g 蔓荆子9g 苍术9g 麦冬12g 黄芩9g 甘草6g 水煎服1剂。

二诊:1987年7月22日。

服上药1剂即痛止,此次月经来潮,头痛又作,嘱仍服上药1剂,并继服下方以养血扶正:处方:生地黄18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6g 黄芩9g 菊花9g 蔓荆子6g 香附12g水煎服日1剂。

1服上药15剂后,经行头痛未再复发。

按语周老用上药治疗经前、经期头痛,灵活化裁,无不奏效,归纳其运用要点:①使用本方药不限于头晕心悸,舌淡及头痛左右、偏正、新久。

②妇女月经来潮前发作,或因气候突变而诱发。

③发作时头痛胀热,加生石膏30g,并增加黄芩用量。

④痛止后,根据病情新久、轻重,继服加味四物汤15至20剂,可以预防复发。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76-77,周次清医案。

周次清,男,山东省青岛市人,1925年生。

1957年参加山东省中医研究班。

1958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历任山东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和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科技报》社和《山东中医杂志》社编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

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

周氏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医理娴熟,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疾病,特别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中医处方,25种常用引经药,各个有专长,建议收藏

中医处方,25种常用引经药,各个有专长,建议收藏

中医处方,25种常用引经药,各个有专长,建议收藏
1、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引药达颠顶--蒿本;
3、引药达额头--白芷;
4、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5、引药达眼睛--菊花;
6、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7、引药达颈部--葛根;
8、引药达左上肢--桂枝
9、引药达右上肢--桑枝
10、引药达胸部--木香、砂仁;
11、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12、引药达腰部--杜仲、川断;
13、引药达少腹部--小茼香、艾叶:
14、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15、引药达任脉--龟板:
16、引药达督脉--狗脊;
17、引药达皮肤--蝉蜕:
18、引药入骨--威灵仙;
19、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20、引药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21、引药入脾--苍术;
22、引药入胃--半夏:
23、引药入肺--桑白皮;
24.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25、引药下行:牛膝、代赫石、旋复花。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

常⽤的引经药2018-09-26 2页 4.36分⽤App免费查看常⽤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 引药达头⾯:菊花、川芎、蔓荆⼦、苍⽿⼦、⾟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菊花。

引药达⿐部:苍⽿⼦、⾟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于头:蔓荆⼦。

2.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 引药达颈部:葛根。

4.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 引药达胸腹部:⽊⾹、砂仁。

7. 引药达少腹部:⼩茴⾹、艾叶。

8. 引药达下肢:⽊⽠、⽜膝、鸡⾎藤、防⼰。

9. 引药⾛督脉:狗脊。

10. 引药达⽪肤:蝉蜕。

11. 引药⼊胃:半夏。

12. 引药⼊肺:桑⽩⽪。

13. 引药⼊肝:柴胡、当归。

14. 引药⼊⼼:丹参、黄连、菖蒲。

15. 引药⼊脾:苍术、⽩术。

16. 引药⼊⾻:威灵仙、油松节。

17. 引药上⾏:柴胡、升⿇、桔梗、蔓荆⼦。

18. 引药下⾏:⽜膝、代赭⽯、旋覆花。

正是:⽤药如⽤兵,引经要分清;⽴⽅有法度,四两拨千⽄。

川军 2018/8/31 11:21:42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部位有特殊作⽤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之⼀,这也是有别于西医⽤药的观点。

引经药⼜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代著名医家尤在泾说:“药⽆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引经药可以提⾼疗效。

这个方子虽小,治疗经常头晕目眩伴头痛,却效果不错!

这个方子虽小,治疗经常头晕目眩伴头痛,却效果不错!

这个方子虽小,治疗经常头晕目眩伴头痛,却效果不错!《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56)特别说明,文中中药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经考古人员考证,汉代中药一两为15.625克,我们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缓急轻重,按一两=3~16克进行换算。

大方与小方同样是中医师,有的喜欢用大处方,比如现代中医名家施今默先生;有的喜欢用小处方,比如现代经方名家胡希恕先生。

至于大洋彼岸的日本,汤本求真及其弟子大塚敬节,以及龙野一雄,矢数道明等等医家都是所谓的“小处方”派。

大处方有大处方的好处,所谓多靶点,大包围嘛,在辩证不准确的时候,一大堆药放下去,多少能有点效果。

而且大处方对付复杂的病情也甚是有力!但是,由于大处方中药物互相干扰,单味药的剂量又不够,如果小方、单方用得准确,效果有时远超大处方,所以民间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的说法。

今天我要谈的也是一个小方。

苓桂术甘汤的加减方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我前面写过的“苓桂术甘汤”的加味方。

“苓桂术甘汤”顾名思义就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

这个方子虽然简单,却有祛除痰饮,驱散雾霾,令头晕目眩者,神清目明的力量。

特别适合,因胃气、肾气虚弱,心下生饮,水气上冲而出现的“眩晕”、“头晕”、“身震颤感”、“心悸不安”等症状。

可是我们如果面前的患者,不仅仅有头晕目眩,而且还头痛难忍该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巧妙地在这个方子之上加两味药:川芎,大黄!川芎+大黄=缓解头痛的好武器!现在很多医师治疗头痛,喜欢根据引经药理论来使用中药,例如太阳经头痛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经头痛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经头痛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归经学说起源于金代,后世非常盛行。

一些人使用中药治疗头痛时,因为辨不清分经,于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大堆中药一起用,每种中药10克左右,合在一起一大包中药一起用。

我认为,归经学说是存疑的!因为每一味中药都具有多靶点的作用,你要说它特异性地作用于某个部位,比如头顶部,比如枕部——没有任何道理,这可能是金代王好古,张元素等人的独断,汉唐都是没有归经学说的影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疼引经药头疼引经药2009-12-14 22:37·中医中药·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姜宏伟(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

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头痛的分类;头部经络分布;引经药;引经药的正确使用学科分类代码: 360 中图分类号: R98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2 - 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1 概述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

《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后世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

正如《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颈;属阳明者,上连目系,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颠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故头痛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发病部位之不同,审因辨证,而应用不同的引经药。

2 引经药的概念引经药又称“引药”当指在药物归经基础下,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

正如《医医病书》所言:“药之有引经,如人辽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也”。

运用引经药的依据也是中药的归经理论,即归经是引经之前提,引经是归经之发展,引经药的药性特点是善走善行,少有滋腻者,如桔梗、肉桂、细辛、川芎、柴胡、白芷等,所以临床上常用肉桂以引火归原,用桔梗作“舟辑之剂”以载药上行等,这类同于现代医学近年提出的药物载体理论,即用一些特殊物质,如单克隆抗体等作为载体与药物结合使用,使之能直接到达发病部位,从而发挥疗效,在临床上,可按头痛部位,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酌加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而提高疗效。

3 引经药的应用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太阳经头痛可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可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可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可加吴茱萸、藁木;全头痛可加羌活、防风。

正如《丹溪心法·头痛》所言:“头痛多主于痰,痛恶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运用过程中,首先确定外感或内伤头痛,外感头痛是以风寒、风热、风湿为主证引起的头痛;而内伤头痛是以肝阳、肾虚、气血虚、痰浊、瘀血等因素引起的头痛为主证。

外感头痛以表证为主,以头痛为标,病程短为特点,治疗上以祛邪活络为主,分辨兼挟之邪随症治之,而内伤头痛其证病实或虚实兼杂,治疗上以滋阴养血补虚为主,在分辨虚实与虚实挟杂的基础上而治之。

总体上头痛的治疗以缓解止痛为目的。

依据此法,在正确的辨证治疗基础上使用适当的引经药,无论在疗效及疗程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4 讨论认为本病属中医外感头痛范畴,符合风寒头痛的特点,因起病急骤,其痛较剧,又因兼有“风”之善行数变的特点,故在治疗上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祛风止痛之功。

方中加入引经药,取事半功倍之效。

31 2第29 卷2005 年第4 期黑龙江医学HEI LON GJ IAN G MEDICAL JOURNALVol. 29 ,No. 4Apr. 2005自拟方治疗老年性便秘40 例宫兴胜(大庆市兴盛中医门诊部,黑龙江大庆163000)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老年性便秘;中药治疗学科分类代码: 360110 中图分类号: R265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3 - 01老年性便秘,又称老年习惯性便秘,是老年期常见的慢性疾病。

在临床上病程多为1 年以上,反复发作的大便秘结,或便如羊粪样,1 d 排便1 次或4~5 d 排便1 次,便时有痛苦乏力之感,时好时坏,1次大便时间时长时短,饮食若多食一些油腻物或用一段蜂蜜,便时才稍有舒畅。

粪便臭气不堪,色泽黑暗。

进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或遇上心情郁结之时,便质即硬如羊粪,落地有声。

西医常称为便结,大便干燥。

笔者临床采用自拟滋阴补肾润肠饮治疗老年性便秘40 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40 例患者主症为大便秘结,每3~5 d 排便1次,病程1 年以上,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无溃疡或充血。

40 例患者均于门诊治疗,年龄在50~70 岁之间,其中女性24 例,男性16 例。

其慢性病程最短为1 年,最长为3 年;慢性肺病11 例,冠心病9 例,无其他病20 例。

2 治疗方法用自拟滋阴补肾润肠饮治疗,方由生地、麦冬、天冬、桑椹子、黑芝麻、何首乌、肉苁蓉、太子参、当归、胡麻仁、火麻仁各15 g ,杏仁、柏子仁、芒硝各10g ,大黄、甘草各10 g 组成。

辨证若见气短者加党参、黄芪;若偏阳虚者加山药、补骨脂、淫羊藿;若见淤血加丹参、赤芍。

随证加减,水煎服,1 剂/ d ,水煎2 次,取汁400 mL ,早饭前、晚饭后各服200 mL ,1周为1 疗程,4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滋腻之品。

3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分痊愈、好转和无效。

其中,临床症状消失,便质检查正常,随访6 个月无复发的为痊愈;大便为2 d 排1 次或时长时短,随访6个月发作次数减少至每月有3 次以上者为好转;症状未见好转或经治疗大便仍为3~4 d 排1 次,但随访6 个月发作次数每月5 次以上者均为无效。

治疗结果:40 例患者用药4 个疗程,痊愈30 例占75 %;好转8 例占20 %;无效2 例占5 %。

4 体会老年便秘在中医学属“便秘”之范畴。

久病伤阴、伤血,在临床上多从津液不足论治。

饮食失节、起居久时,以致脾、胃、肾受损。

加上老年人多脏器功能减退,尤以脾肾衰退更为突出。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肾司开合,开窍于前后二阴。

若脾胃失健,肾司失常,则大肠转化功能不利,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湿阴所胜,大便难”,又如《养生四要却疾》曰:“肾虚则津源不足,阴液不足则大便干涩不通”。

所以,此病以肾阴不足或津液不足为生理特点。

故在治疗上不可急于求成,以免损伤肾阴及气血津液。

临床上应用滋阴补肾润肠饮治之,主要以生地、麦冬、天冬、桑椹子、黑芝麻、何首乌、肉苁蓉、太子参、当归来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以胡桃仁、火麻仁、杏仁、柏子仁通便兼安神之功,佐以芒硝、大黄来软坚通便。

诸药合用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编辑:刘学振)(收稿日期:2005 - 01 - 18)方中重用川芎30 g 为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谓:“人头穹穷高,天地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穹穷之名”。

意在取川穹善行血中之风,祛血中之风,上达巅顶,下行血海,走而,不守,并能散少阳之风,与荆芥皆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辛香走窜,为治上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川穹具有很好的扩血管作用,又能通过血脑屏障,可迅速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血管痉挛,同时川芎又是太阳经引经药,能上导诸药直达颠顶。

因患者颠顶头痛,此属厥阴,故又用引经药吴茱萸,吴茱萸为入厥阴肝经主药,温散厥阴寒邪,引导诸药直达巅顶,以达止痛之目的。

白芷善治阳明之风,为治各种头痛要药,具有明显扩血管作用,且能引诸药直达巅顶。

羌活、防风善治太阳头痛。

细辛宣邪达窍,为治少阴头痛之要药。

半夏和胃止呕,甘草和药缓急,诸药合同,共奏疏风散寒之功,此方常为临床治疗风寒外感头痛的主方。

因此,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在正确的辨证治疗基础上,选用适当的引经药,能使诸药迅速直达病所,并能够有效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从而在治疗上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编辑:刘学振)(收稿日期:2005 - 01 - 28)313第29 卷2005 年第4 期黑龙江医学HEI LON GJ IAN G MEDICAL JOURNALVol. 29 ,No. 4Apr.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