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律常识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题库一、概述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招聘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

而在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中,法律常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事业单位法律常识题目,供大家参考。

二、题目练习1. 职业病防治法施行的目的是什么?答:职业病防治法的施行目的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B. 劳动合同一般包括用人单位名称、用人单位地址、劳动者姓名、劳动者性别等基本内容;C.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条件一般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D. 劳动合同中不得规定劳动者应当承担的违法责任。

答:选C。

3. 下列关于用人单位应履行的健康管理职责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人单位应当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B. 对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依法向其支付工资、医疗费和护理费等;C.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D. 用人单位不需要为劳动者组织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答:选D。

4. 下列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中,正确的是?A. 投入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B.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责任应在每个班组、车间、部门及用人单位、相关部门等做出明确规定;C. 采用本公司的防护用品可以替代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D. 未经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不得擅自改变工作任务及工作方式。

答:选A、B、D。

5. 下列关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产事故发生后,应当先对人员进行抢救,待抢救结束后再处理事故原因;B. 生产安全事故中涉及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超过一定标准的,当事人应当在24小时内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C.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及时组织应急救援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救援预案进行救援;D.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当做好安全生产数据的处理,包括断电等措施。

事业单位法律的常识概念

事业单位法律的常识概念

一、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三、宪法修正案(四)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3月1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因此对于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次修改是对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共14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2003年8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获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法的颁布与实施,是继1989年《行政诉讼法》及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行政法制建设领域又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五、行政赔偿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对造成的损害履行赔偿义务。

构成行政赔偿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

(2)必须是行为依法确认违法的。

(3)必须存在损害事实。

(4)损害事实是在执行公务、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发生的,而且与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因果关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8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由该行政机关负责赔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由该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行政机关赔偿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与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五)立法的概念及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以及法的效力(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及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国体和政体概述及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经济制度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一)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合法要件等(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主体与原则( 四 ) 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设定、分类、作用、原则、程序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五)行政合同、行政指导概念、特征与作用(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要件等(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范围、方式、构成要件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和追偿制度等(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参加人等(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程序和参加人以及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和审判监督程序等(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公民和法人(三)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和分类,代理的概念,代理关系的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和分类,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五)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分类、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订立和担保(六) 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及著作权的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五)共同犯罪的概念、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六)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刑罚(七)刑罚的概念和目的(八)刑罚的种类(九)量刑、缓刑、减刑、假释、累犯、数罪并罚、时效以及自首和立功等刑罚的具体运用(十)犯罪的种类及贪污受贿罪和渎职罪的概念、和特征和种类(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对人的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四)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原则、处理方式、程序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五)劳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和制度(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的宗旨、适用范围、各方义务等概述(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基本规定、种类、必备条款和试用期(三)集体和同和竞业限制等特别规定(四)劳动合同的无效(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社会公德规范(三)职业道德规范(四)家庭美德规范(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一)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分布概况(二)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三)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四)科技文化优势与杰出人才(一)地理位置(二)地形地貌与气候(三)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四)“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五)大熊猫故乡与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主要工业和粮油基地(二)发达的畜牧业、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产业(三)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四)西部投资热土和西南金融中心(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一)四川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四破除,四强化”(三)四川现阶段的发展定位(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及“四个优先”(五)四川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强省战略的“7+3”产业发展规划(六)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建立的城镇体系(七)推进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任务和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八)汶川“5 .12”大地震及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九)四川奋力推进的“两个加快”和实施的“八项民生工程”(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三)公文文种的含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四)公文的主要作用(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一、事业单位改革(一)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及登记(备案)(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公开招聘的原则、方法、基本条件和主要程序,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以及聘用合同的类型、必备条款、订立、变更、终止、续订、解除与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等(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基本条件要求、岗位聘用以及岗位设置的程序和权限、职责和分工等(五)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和特点、原则和范围、内容和等次与标准、方法和程序,以及结果的使用和考核的组织管理等(一)人事争议的概念与分类、依据和意义、处理渠道和预防、特点和基本原则等(二)人事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信访等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与区别(三)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概念、特点、原则、依据以及人事争议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和意义等(四)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申请条件与时效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手抄本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手抄本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手抄本一、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事业单位是指经济主体中的一类单位,具有独立经费管理、独立财务核算,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履行特定公益事务而设立的组织形式。

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着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重要公益事业,具有一定的管理特点和法律制度。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事业单位法律知识的要点:1. 事业单位的设立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设立必须经过相应法律程序,包括批准文件、设立登记、组织机构等。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管理,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员工权益,提高机构运行效率。

2.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实行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要保证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遵守财务规章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3.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岗位需要,依法组织人员录用、考核、晋升和调整工资待遇。

人事管理要遵守法律法规,公正、公开、公平地进行,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员工的权益。

4. 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应当依法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

劳动关系管理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合理执行工资福利政策,保障员工的权益。

5. 事业单位的法律责任: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事业单位在履行公益事务的过程中,要依法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二、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事业单位法律知识的应用,以下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案例一:某事业单位违规招聘某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违反了国家有关的人事管理规定,进行了不合理的录用。

这导致录用的员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改。

案例二: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预算执行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导致财务状况混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事业单位中级工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考试真题

事业单位中级工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考试真题

事业单位中级工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考试真题1、居民委员会的主任,由()产生。

[单选题] *上级政府指派党组织指定居民选举(正确答案)上级政府任命2、下列哪一项没有违反诚实守信的要求()? [单选题] *保守企业秘密(正确答案)派人打进竞争对手内部,增强竞争优势根据服务对象来决定是否遵守承诺凡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3、下列原则中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A、公序良俗原则(正确答案)B、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正确答案)C、罪刑法定原则D、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正确答案)4、【单选题】财产权利,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财产的权利。

[单选题] *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正确答案)B.占有、使用、买卖、处分C.占有、使用、收益、租赁D.占有、赠与、收益、处分5、8.下列属于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是()[单选题] *A.今朝有酒今朝醉B.浮生如梦C.知其不可而为之(正确答案)D.得过且过6、【单选题】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单选题] *A.人的自我意识(正确答案)B.人类语言C.思维能力D.判断能力7、()不属于公共生活领域。

[单选题] *A、商场B、广场C、家庭(正确答案)D、网络8、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原则。

[单选题] *政策政党政治(正确答案)法律9、13.“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手,推倒山。

”这首外国谚语说明()[单选题] *A.只要人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B.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正确答案)C.在集体中会阻碍个人特长的发挥D.手越多办的事越大10、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说明了()①集体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③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有时也有冲突④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关注个人利益[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④C.①③D.①④11、【单选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 [单选题] *A.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正确答案)B.判断社会性质的主要标志C.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D.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12、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最高可判()。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常识(8)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常识(8)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常识(8)
1.有关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渎职罪的条件应由下列哪个机关直接受理()。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国家司法行政机关
答案:C
2.( )是构成违法的最重要的因素。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主观上具有过错
C.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
D.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答案:A
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反革命犯罪
B.流氓犯罪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
答案:D
4.刑法学是研究()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
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答案:D
5.刑法是()的法律。

A.某个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
B.规定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家法律中最重要
D.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答案:D。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民法之侵权责任篇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

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民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一、侵权责任的基本概念
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就其致其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侵权责任是行为人因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虽无过错但依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民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适用于一般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一般适用于特殊的侵权责任。

二、一般侵权责任条件
(1)损害事实,即侵权行为对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事实;
(2)因果关系,指侵权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
(3)过错,指行为人通过其可非难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状态。

三、特殊侵权责任
特殊侵权责任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侵权;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的侵权;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等。

【例题】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责任构成原则不包括()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推定过错原则
D、过失责任原则
【解析】D。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民法知识点为考生做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十六)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十六)

1.服刑犯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下列不属于重大立功表现的是( )。

A.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B.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C.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D.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的
答案:D
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 )
A.任何法院
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B
3.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 )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

A.服从监管
B.悔改表现
C.立功表现
D.积极参加劳动
答案:BC
4.某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 。

A.五年
B.十三年
C.七年
D.十五年
答案:B
5.以下属于减刑的是( )。

A.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执行期确有悔改,减为有期徒刑20年
B.乙被判处罚金5000元,因其经济困难,法院将其罚金减为2000元
C.因丙的主刑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20年,法院将剥夺其政治权利的期限减为10年
D.丁某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答案:A。

事业单位 法律常识

事业单位 法律常识

第一部分法律常识第一章宪法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例题】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 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B. 反对“三权分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二)特征①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出题点)②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③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记忆点:“四个第一”宪法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美国宪法2.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1791年宪法3.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18苏俄宪法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1954宪法补:世界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文件:1215英国《自由大宪章》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口诀:三、宪法的渊源和结构(一)宪法的渊源:1.宪法典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判例5.国际条约(二)宪法典的结构四、新中国宪法的历史1.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是一部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临时宪法。

四部宪法包括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四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1993年修正案、1999年修正案、2004年修正案(内容重点)【例题】“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规定是()。

A. 198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B. 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C. 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D.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例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是()。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九十七)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九十七)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九十七)【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备考资料。

1.下列因素中,( )是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A.行为的违法性
B.损害事实
C.因果关系
D.主观过错
答案: ABCD
2.下列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是( )。

A.生命健康权
B.姓名权
C.监护权
D.名誉权
答案: ABD
3.支付赔偿金的条件是( )。

A.有违约事实
B.违约方有过错
C.违约方给对方造成损失
D.没有规定违约金或违约金不足弥补损失
答案: CD
4.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包括( )。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D.必须是书面形式
答案: ABC
5.法人是独立的( )。

A.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群众团体
D.社团组织
答案: B。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十七)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十七)

1.以下对犯罪后自首的正确表述是( )。

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犯罪被抓获以后,自动、如实向司法机关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
C.犯罪以后,在本单位或司法机关彻底坦白并自愿承担法律责任
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
答案:A
2.对于自首和立功的人进行处罚,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免除处罚
C.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有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B
3.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应当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C
4.某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考虑到他有自首和立功的情节,判决免除刑事处罚。

因为该被告在押,法庭宣判后,应如何处理( )。

A.可以立即将其释放
B.不能立即释放
C.应当立即释放
D.过上诉、抗诉期后才能释放
答案:C
5.下列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 )。

A.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B.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甲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
C.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甲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
D.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l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题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题大全

引言概述:事业单位考试是一种常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无论是在政府机构、公共企事业单位还是其他领域,都经常出现此类考试。

考生在参加事业单位考试时,需掌握一定的常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事业单位考试常识题大全,内容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部分。

正文内容:一、相关法律法规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律,其中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考生应熟悉宪法内容。

2.《公务员法》是公务员的基本法律法规,考生应掌握公务员的招录、任用、培训等情况。

3.《劳动法》是我国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护法律,考生需了解劳动合同、工资、工时等相关规定。

二、基本知识与素质1.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是考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现代史、文学、艺术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等。

3.在外交和国际关系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国际组织、国家间的交往方式、重要条约等。

三、经济与财务知识1.考生需了解我国的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产业结构等,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贫富差距等指标。

2.对于个人财务管理方面,考生需要了解理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等。

3.在财务方面,要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和编制方法,对于财务分析、成本控制等有一定的知识。

四、法律与公共管理1.在法律方面,考生需要熟悉我国的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对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刑罚有一定的了解。

2.考生还需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公共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3.考生还需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政策等,包括社保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五、科学与技术1.科学常识方面,考生需了解常见的科学原理、实验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一些科学名词和概念。

2.技术方面,考生需了解常见的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相关内容。

3.考生还应掌握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办公软件等。

事业单位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事业单位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5、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称为权利人)和
一定义务的承担者(称为义务人)。
1、公民(自然人)
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
无国籍人。
2 、 机 构 和 组 织 ( 可 笼 统 地 称 为 “ 法 (1)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从事的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 系以及它们与广大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违反这类宪法规范的行为,
产生的法律责任。
是不能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的。在我
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对于 ○1 产生国家赔偿责任的原因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
B.刑事赔偿是指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
理职权的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侵犯当事人人身权、财
产权造成损害而给予的赔偿。
1、宪法的特征
第二部分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3)法的时间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1、法的生效时间
(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2)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3)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破产法(试行)》第 43 条规定:“本法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满三个
(1)法对人的效力 (一)法对人的效力原则 (1)属人主义
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 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

事业单位备考法律常识—“从旧兼从轻”原则

事业单位备考法律常识—“从旧兼从轻”原则

事业单位备考法律常识—“从旧兼从轻”原则在事业单位备考中,法律常识占比较大,且专业性较强,因此考生在学习初始会具有畏难情绪,事实上法律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我们可以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案例融入知识,寓学于乐。

今天以法律常识中刑法的时间效力原则“从旧兼从轻”这一内容中结合近期案例详细讲解。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刑法的时效原则,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记忆性与理解性结合的考察点。

一方面,题中常直接发问,何为刑法时效的适用原则或者对概念含义延伸考察,询问刑法是否具有溯及力;另一方面,结合案例考察具体适用的问题。

因此对于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把握其概念还要对其具体适用有一定了解。

“从旧兼从轻”是指刑法对于其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如果与行为时的法律(旧法)比较,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仍然适用。

是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一种原则。

从概念入手,从旧兼从轻的意思是当新制定的刑法与旧法产生矛盾时,新法一般不具有溯及既往的能力,不能够管辖到适用旧法时发生的案例,但若与旧法相比,新法对犯罪人更有利时,适用新法,也就是说此时新法具有溯及力。

我们结合最近的一个判例来加深理解:2019年10月31日下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王某故意杀人案(曾被青浦警方定为“一号命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王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经审理查明,1990年6月14日上午,被告人王某从职校逃学后,独自至其同学哥哥家中欲翻找游戏机。

女主人卓某发现后大声呼救,并至厨房内拿菜刀自卫,王某上前用手捂卓某嘴巴,两人扭打拉扯至卫生间内,王某为阻止卓某叫喊,用右手手臂勒住被害人卓某颈部直至死亡。

其间,王某夺刀时左手手臂被卓某用刀砍伤。

王某在清理现场并携带菜刀欲离开时,听到房内婴儿哭声,因害怕引起邻居注意,遂对啼哭的三个月大的婴儿实施加害行为并将之藏匿于大衣柜内后逃离现场。

2018年3月21日,被告人王某在安徽省被公安人员抓获。

事业单位法律常识试题

事业单位法律常识试题

事业单位法律常识试题一、选择题1. 事业单位的性质属于以下哪类?A. 国有企业B. 社会团体C. 非营利组织D. 私营企业2. 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A.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 无犯罪记录C. 具有相关管理经验D. 所有以上条件3.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 统一管理B. 独立核算C. 公开透明D. 所有以上原则4.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 公开B. 公平C. 公正D. 所有以上原则5. 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不得有哪些行为?A. 转让国有资产B. 出租国有资产C. 擅自处置国有资产D. 所有以上行为二、判断题1.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定工资标准。

()2. 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可以是政府拨款以外的其他合法收入。

()3. 事业单位的设立和注销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4.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有与企业职工相同的社会保险待遇。

()5. 事业单位可以进行营利性经营活动。

()三、简答题1. 简述事业单位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2. 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财务管理?3. 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4. 事业单位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四、案例分析题某市图书馆作为一家事业单位,近期计划进行内部装修,预计费用为50万元。

图书馆负责人李某拟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装修公司。

在招标过程中,李某的亲戚王某表示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承接装修工程,并承诺给予李某一定的回扣。

李某面临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考验。

请分析:1. 李某应当如何处理这一情况?2. 如果李某接受了王某的提议,可能会触犯哪些法律法规?3. 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开招标时,应注意哪些法律程序和规定?五、论述题论述事业单位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如何平衡法律规范与公共服务效率之间的关系。

2023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法律常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6

2023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法律常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6

2023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法律常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张某和李某是邻居。

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

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偿?()A.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B.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C.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D.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正确答案:C2.【判断题】守信与诚实是并列关系,守信可以离开诚信而存在正确答案:错误3.【判断题】职业的本质,是人的角色专业化和社会职能个体化的有机统一正确答案:错误4.【判断题】道德功能是指道德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正确答案:正确5.【判断题】职业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正确答案:正确6.【单选题】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坚持()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A.公开、公平B.公开、公正C.公正、透明D.公正、公平正确答案:D7.【判断题】职业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正确答案:错误8.【判断题】道德观念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正确答案:错误9.【单选题】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原告所在地B.被告所在地C.中级人民法院D.不动产所在地正确答案:D10.【单选题】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A.不能成立B.立即生效C.可以成立D.在复议后生效正确答案:A11.【判断题】作为激励从业人员自立自强的内在精神因素,职业尊严与职业荣誉是一样的正确答案:错误12.【多选题】道德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A.个人成长与成才B.社会安定团结C.国家繁荣富强D.身体健康正确答案:ABC13.【单选题】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是()。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八)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八)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练习题(八)
1.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

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答案:D
2.下列关于罚金和罚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罚款是刑罚
B.罚款由人民法院判决
C.罚金是行政处罚
D.罚金由司法机关判决
答案:D
3.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

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
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
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50%
D. 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
答案:B
4.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 )。

A.无须折抵,仍然判处应判处的罚金数额
B.根据情况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是否折抵
C.可以折抵相应罚金
D.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答案:D
5.罚金属于法律制裁中的( )。

A.违宪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刑事制裁
答案:D。

江苏事业单位公基:法律常识之刑法

江苏事业单位公基:法律常识之刑法

江苏事业单位公基:法律常识之刑法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247829051江苏事业单位考试一般分两个阶段,一是笔试,二是面试。

笔试一般会考《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

公共基础知识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时事、哲学理论等等内容。

后者和公考的《行测》基本一样,一般只是题量与题型难度有差别。

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课目考试。

专业考试是视各岗位的需要而定,没有统一。

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有些也会采用无领导小组。

具体以各单位发布公告为准。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会及时发布中公教育最新研发成果,历年江苏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及真题,及相关复习备考资料,配套练习题等供考生巩固学习,助力广大考生在2014年江苏各类事业单位考试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一、刑法概述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

具体而言,刑法焉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灵魂与核心,是刑法的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

1997年《刑法》的第三条至第五条对刑法基本的原则作了规定,它对我国刑法的制定与适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罪刑法定的基本含义。

1997年《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价值内涵和内在要求,在修订后的刑法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体现。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

因此,《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根据这一规定,在刑事司法中,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不仅要看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而且也要看整个犯罪事实和罪犯各方面综合因素,真正实现刑罚个别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法的特征是:(1)意志性,法体现的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2)国家性,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权力的体现;(3)规范性,法以权利和义务确定人们的行为规则,以确立、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强制性,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予以国家名义的制裁。

2. 成文法是指国家立法机构按照既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发布和实施的法律,一般都以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形式出现。

3. 不成文法是指不经过正式的立法机构的立法程序而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人民法院加以确认、因而不具有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的存在形式的法律,主要由习惯法和判例构成。

4. 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法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不能达到为自己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

5. 法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且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6. 法与政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政治主导法律,法律规制政治。

7. 法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与多元性;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与内在关注;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与非程序性;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不可诉性等方面。

8. 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将法律责任划分为:(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4)违宪责任;(5)国家赔偿责任。

9. 法律制裁可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

与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对应,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10.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11.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强化民主政治;(2)维护法律的权威性;(3)保障司法公正;(4)坚持依法行政;(5)搞好法律监督。

12. 法的制定必须要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即要依法制法。

13. 在我国,国家立法权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统一行使。

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还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决定,这些决议或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17.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8.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依法报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19.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即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20.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即地方政府规章。

21. 法的实施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法的适用;一种是法的遵守;还有一种是法的执行。

22. 宪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有关国家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社会关系。

受到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宪法关系,宪法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23.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法治原则。

24. 1954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

25. 1975 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形成了我国的第二部《宪法》。

26. 1978 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对1975年《宪法》的修改,形成了我国的第三部《宪法》。

27. 1982 年12 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我国第四部《宪法》,也就是我国的现行《宪法》。

第四部《宪法》由序言和四章正文构成,共138 条,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第四部《宪法》施行以来,曾先后进行了4 次修改,共通过《宪法》修正案31 条。

28.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9.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0.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属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社会主义法制原则;(3)密切联系群众原则;(4)民族平等原则;(5)精简和效率原则。

3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是全国人民的代表机关,行使最高的国家权力。

33.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34. 在我国,国家主席与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结合,行使国家元首权。

35. 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每届任期五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6. 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是我国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它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

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其他组成人员由主席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每届任期五年。

37. 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大的个别代表。

38.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它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级地方政府正、副行政首长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

39. 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0.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41.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和体现。

宪法专门规定了国旗的式样、图案、色彩和使用方法。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42. 国徽是国家特有的标志和象征,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体现。

我国宪法对国徽的图案作了明确规定:我国的国徽为圆形,内容由天安门、国旗、齿轮和麦穗构成。

43. 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

在举行隆重集会、盛大庆典或者国家交往仪式时,都要演奏或者演唱国歌。

我国的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44. 首都是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45.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4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7. 我国选举制度实行普遍、平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秘密投票、权利保障及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等总原则;采用建立选举机构、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表决、计票方法等法定方法;由法定机关组织和主持;实行包括选举中的写票、投票、监票、计票和确定当选标准、公布选举结果在内的一整套法定程序。

48.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现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9. 文化制度的内容包括教育制度、科技制度、文艺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体育制度、宗教制度和新闻出版制度等。

50. 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外交权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自行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利。

51.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2. 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1)人身关系,即自然人的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

(2)财产关系。

财产是人们可以支配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和物品,财产关系是人们基于财产的支配和交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53. 在我国境内的自然人及法人,除了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均适用我国民法;我国自然人、法人在国外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适用所在地的法律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4. 我国立法部门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规范,其适用的空间范围及于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

55. 民法的失效,分为:①新法直接规定废除旧法;②旧法的规定与新法规定相抵触的,则抵触部分失效;③国家机关颁布专门的规定宣布某些法律规范失效;④在法院审判中,在对某一个案件可以适用两个以上的法律,而法律之间又相互冲突时,应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以新法、后法为准。

56. 无效民事行为包括:(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57.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主要包括:(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依其监护人予以追认或者否认而确定效力;(2)无权代理的行为,即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以被代理人追认或者否认而确定效力;(3)无权处分行为,即行为人无处分权而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依权利人追认或否认而确定其效力。

58. 可以变更和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法定情形:(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2)显失公平的。

59. 代理权的行使应该具备一定的要求:(1)要亲自代理;(2)要忠实履行代理权,不能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60.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财产属全民所有。

”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包括:为国家所有的资源,如矿藏、水流、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国家所有的各种交通、通讯及军事设施和企事业单位;国家所有的固定资产和流通资金;国家所有的文化、教育、卫生、科学、体育等设施和文物古迹,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等;所有人不明埋藏物、隐藏物及不能证实属于任何人或集体的财产;国家在国外的财产;国家所有的其他财产。

61. 专利权的客体,即能够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62.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