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doc
第三节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导纲)
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导纲)考点说明:(1)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2)察举制(3)编户齐民知识结构:重点提示: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两汉社会制度比起秦朝更加完备,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
包括: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等。
在这些内容中,主要是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的,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此外,通过“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削弱和限制藩王的活动。
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2.关于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政策。
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发于战国,商鞅变法在秦国将这一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大力推行,在实践上到西汉武帝时被推向高峰,并成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驳斥了封建正统的重农抑商,黄宗羲把过去重农抑商转变为农工商并重思想。
重农即以农立国。
原因是农业经济是古代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了积极作用:①商鞅变法时,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秦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统一全国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②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保护小农经济发展、解除国家财政困难、支持对匈奴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③总之,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实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但与重农相联系的抑商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①从农业和工商业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政策过夸大了农工商之间的矛盾,用极端的办法去遏制工商业的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建立之初起到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作用;发展到后来,刺 史却成为拥兵自重的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 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第少,诸子弱, 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 削,反迟,祸大。”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 割削,则逆节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 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子消弱矣。”
2、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变化
“汉承秦制”,两汉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并不意 味着照抄照搬,一成不变。两汉的统治者们在吸 取前朝教训的基础上,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
●思考:“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 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 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通典·职官》
3.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 度的变化是 ( )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 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4.《贾谊·治安策》建议:“欲天 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 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 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皇帝
最最高高统统治治者者
君
三
主
丞太 相尉
御 史 大
公 九
中央政府
专 制
诸卿
夫
卿 制
中 央
郡(守)
集
县(令)
郡 地方政府
权
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冰冷流!什么是正点粗野风格!”壮扭公主:“哈哈!小老样,有什么玩法都弄出来瞧瞧!”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哈咿!我让你享受一下『青雾晶仙螺栓经文』的厉害!”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超 然像水蓝色的十鼻牧场鳄一样怪呜了一声,突然整出一个侧卧疯耍的特技神功,身上突然生出了九十只酷似玉笋模样的淡灰悠了一个,扭体象舞侧空翻三百六十度外加陀螺转两百周的荒凉招式……紧接着粗犷的墨黑色谷堆一般的脖子瞬间闪烁抽动起来……极似气桶造型的肩膀穿出米黄色的朦胧冰 云……水蓝色莲花造型的手掌露出钢灰色的阵阵疑臭。最后晃起灰蓝色蜈蚣造型的腰带一哼,突然从里面喷出一道幽光,她抓住幽光讲究地一抖,一件金灿灿、黑晶晶的咒符『青雾晶仙螺栓经文 』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玩意儿,一边疯耍,一边发出“嗡嗡”的疑响……骤然间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旋风般地让自己亮蓝色悬胆造型的五条尾巴飞出水绿色的令牌声,只见她古怪的手掌中,酷 酷地飞出五十串手掌状的怪藤,随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的扭动,手掌状的怪藤像琵琶一样在身后豪华地搞出缕缕光雾……紧接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又甩起极似原木造型的腿,只见她墨蓝色瓦 刀款式的项链中,飘然射出四十簇拉杆状的花瓣,随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的甩动,拉杆状的花瓣像转椅一样念动咒语:“七臂咐啊喝,台灯咐啊喝,七臂台灯咐啊喝……『青雾晶仙螺栓经文』! 仙家!仙家!仙家!”只见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的身影射出一片绿宝石色奇影,这时正南方向飘然出现了六串厉声尖叫的淡紫色光蛇,似银辉一样直奔浓绿色鬼光而来。,朝着壮扭公主圆圆的极 像紫金色铜墩般的脖子横抓过来……紧跟着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也窜耍着咒符像鹭鸶般的怪影一样向壮扭公主横抓过来壮扭公主超然像湖青色的银胆部落驼一样大嚎了一声,突然使了一套蹲身颤 动的特技神功,身上顿时生出了九十只活似画笔形态的粉红一个,烟体猿飘踏云翻三百六十度外加 乱转三十六周的古朴招式。紧接着憨直贪玩、有着各种古怪想法的圆脑袋忽然颤动摇晃起来……力如肥象般的霸蛮屁股窜出亮蓝色的丝丝魔烟……酷似钢铁般的手臂窜出水红色的隐隐奇寒!最后抖 起奇特古怪的耳朵一闪,酷酷地从里面窜出一道银辉,她抓住银辉浪漫地一耍,一件光溜溜、森幽幽的咒符¤雨光牧童谣→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玩意儿,一边闪烁,一边发出“喇喇”的奇音 !。骤然间 微信红包群微信红包群
汉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汉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与经济制度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经济制度则以农业为基础,兼顾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首先,汉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
汉初,刘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数十个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统一的国家政权。
同时,汉朝还设立了丞相、御史等官职,以监督和管理各级官员的行为。
丞相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则负责监察官员的廉政。
这样的政治制度保障了汉朝政权的稳定和廉洁。
其次,汉朝的经济制度以农业为基础,但也兼顾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汉初,由于长期战乱,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免赋税、发放农业贷款等,以恢复农业生产。
此后,汉朝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按照户口数量分配给农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汉朝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汉朝还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方便了商业交易。
这些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为汉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汉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和博士官,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同时,汉朝还推行了乡试、会试和殿试等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这种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以充分发挥,为政权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然而,汉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虽然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导致了官僚主义的腐败。
官员们往往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滥用职权,使得政府的决策效率降低。
其次,汉朝的经济制度虽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但也存在土地集中和富者恒富的问题。
均田制的实行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土地的分配不均导致了土地集中在一部分富裕农民手中,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
综上所述,汉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的形势和政治需要,确立自己的统治思想。
作为封建大一统开始形成时的秦汉统治者,在确立统治思想方面实行了种种探索。
战国时期的泰国,有实行法治的传统,商鞅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秦国的丞相李斯与韩非是同学。
战国时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更是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嬴政在看到韩非的书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后韩非在秦国因被李斯嫉妒而侵害,但他的思想被嬴政采纳,法家思想成为秦的统治思想。
秦始皇以吏为师、崇尚法治,实行严刑峻法,将法家思想定为一尊地位。
法家思想适合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建立的需要。
西汉王朝是在农民大起义摧毁了暴秦统治基础上建立的,汉高祖及臣下,多数是秦末大起义中出现的下层人物,他们能比较认翰的思考秦亡的教训。
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的局势,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黄老政治为统治思想。
刘邦实行的恢复经济、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就是黄老政治的具体体现。
在刘邦、孝惠、高后、文、景统治的五六十年间,一直实行黄老政治。
黄老政治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稳定了统治。
到汉武帝时这种情况有了变化。
黄老政治的实行,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适合思想统一和增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进而在太学和地方学校中,讲授儒家经典,通过考试合格者可入仕。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统治思想。
但是,董仲舒兼采百家之长,融儒法为一家。
汉武帝虽尊崇儒术,但实际上是“霸王道来之”,儒法并用,是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l)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封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控制一切军国大事,地方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2)战国时的韩非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践了韩非的理论,通过创行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1. 前言两汉时期,即西汉和东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制度创新。
本文将就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展开讨论。
2. 政治制度2.1 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汉朝,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皇权日益强化。
皇帝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控制军队、财政、司法等关键领域。
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级官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实施中央的政策。
这一制度为后来的中国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
2.2 文官制度两汉时期重视文官制度,因为文官被视为政府的核心和精英。
人才选拔依赖科举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才可以进入政府机构,担任官员职位。
这种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2.3 封建制度在两汉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皇帝赐予功臣土地,并授予特殊权力和特权。
封建制度的存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并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3. 经济制度3.1 国有经济在两汉时期,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官僚体系和土地赋税,控制大部分的土地和生产资料。
这种集中的国有经济模式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并确保了社会的秩序。
3.2 农业经济农业是两汉时期经济的主要支柱。
农民占据了社会的绝大部分,农业税收贡献了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政府通过土地制度和税收政策来调控农业生产,改善社会经济状况。
3.3 手工业经济在两汉时期,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制陶、制瓷、制铁等手工业成为了重要的产业,并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手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劳动力的分工和职业的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4. 结语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续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中央集权、文官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发展,为中国政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经验。
国有经济、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则为后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以上为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读者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疑难解析
基础练习 历史史料
A.中央政府实力强大
B.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C.提倡儒家思想
D.实行休养生息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4.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 制度的变化是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基础练习 历史史料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C. 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一、刺史制度 西汉武帝刺史制度 ——监察制度(位卑而权重) 东汉刺史监察权加强 东汉末年改为“州牧”——州的最高长官 二、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势无 皆 租 “ 但最 八 治 汉 与异 继 税 自 因。 月 。 刺 富帏 体 , 此 计初 巡 中 史 室墙 苗 不 以 吏岁 行 兴 乘 无之 裔 与 来 ,尽 所 所 传 异中 , 政 周 不诣 部 治 。, 亲 事 《 复京 , 有 行 ”不 属 。 诸 通 自师 录 定 郡 为疏至侯 典 诣奏 囚 处 国 市远哀唯 . 京事 徒 。 , 民,平得 职 师。 , 旧 无 所生之衣 官 。中 考 常 适 兴殿以所 》 尊子际食 , , ……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基础练习 历史史料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知识结构
2.汉朝建立了比秦朝更严密 的监察制度即刺史制度,根本目的:
疑难解析
基础练习 历史史料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相权的逐步削弱
C.皇帝重视听取舆论
D.对地主控制更严密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1、刺史制度:①漢武帝時實行的監察制度,全國分為13州,每州派一名刺史進行監察,沒有固定的治所,級別不高,但巡察時代表中央,可監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東漢時監察權得到進一步加強,刺史有了固定治所,變成具有統郡職能的長官,開始掌握軍隊。
2、郡縣制與封國制:郡縣制是沿用秦朝制度:封國制的特點是:分王國與侯國二級,王國與割據無異,侯國直屬朝廷;解決: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及“附益之法”,解決諸侯王國問題。
3、察舉制:①西漢:建立一整套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徵召,其中察舉是兩漢最主要的選官途徑;②東漢:注重孝廉一科,先是鄉黨聲望,後是注重門第族望,累世公卿形成和發展。
二、經濟制度編戶齊民制度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賦稅制度。
被正式編入政府戶籍的自耕農、3GR三螺杆油泵傭工和雇農等被稱為編戶齊民,有獨立身份,隸屬地方政府,承擔國家賦稅、徭役、兵役等。
三、兩漢的民族關係:一、西漢與匈奴的和戰:西漢時期,漢高祖和漢武帝在位期間,都與匈奴發生過戰爭。
但和是主流。
1、匈奴的興衰⑴.匈奴的社會狀況與匈奴的強大:①匈奴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少數民族,以遊牧為生,但農業、手工業也有所發展。
②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草原,佔領河套地區,形成強盛的奴隸制國家。
③我國北部第一次出現了農牧政權分立的局面,並時常發生兩種文明的碰撞。
⑵.漢與匈奴的相處——①、初對匈奴“和親”:西漢鑒於國力有限,不得不與匈奴“和親”,並進行貿易往來。
②、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時,西漢國力強盛起來.反擊的準備已經完成;派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進行了三次大戰,基本解除了匈奴對北方邊郡的威脅。
③、昭君出塞。
西元前33年,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作為公主,遠嫁呼韓邪單于。
昭君出塞,密切了漢匈的關係,互市興旺起來,文化往來增多。
⑶.東漢與匈奴的和戰:①匈奴的分裂;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臣服於東漢,遷到河套、陝西、山西北部一帶,同漢族人民雜居;北匈奴仍舊住在蒙古高原一帶。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三公九卿;中朝和外朝;刺史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汉武帝的推恩令;察举和征辟;上计制度;编户齐民制度。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比秦汉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而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改革。
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汉初统治者基本上承袭秦制,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经济,推动历史的进步,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才真正巩固下来。
2.两汉的统治者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观上是希望达到长治久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其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阶级矛盾。
3.两汉时期出现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们治国理财的方针、制度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剥削的编户制度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指出:两汉是指西汉和东汉。
然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是封建时代的必然产物。
②“汉承秦制”,不是照抄照搬,一成不变。
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③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讲授新课:一、中外朝制度教师指出:西汉继承和发展了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九卿制。
往后职称虽有更改,职能还是一样。
在中央政府中,丞相地位仅次于皇帝,容易引发皇帝与丞相之间权力之争。
1.中朝汉武帝为了限制丞相,加强皇权,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并把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
中朝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听从皇帝指挥。
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二、郡国并行制——地方行政制度
1、西汉的郡县制和封国制
(1)原因:
历史:
楚汉战争中,刘邦为集中力量击溃项羽,陆续分 封七个异姓王,以获取他们对自己的支持。
主观目的: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欲 图西汉王朝统治长久稳固。
(2)内容
2、解决措施
(1)汉景帝 平定七国之乱,收回官吏任免权。 (2)汉武帝 推恩令(削减王国面积) 附益法(限制诸王活动)
(2)经济: 赋税制度 田租(按亩纳税,交纳实物) 算赋(丁税) 口赋(儿童税) 更赋(代役税)
徭役 兵役
(2008年广东卷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 收入 赋 粮食 田租(上缴实物)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兵役和徭役 数量 8500 283 406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 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 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备注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同上
一、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1、设立:西汉武帝 (1)原因:汉武帝后期, 疆域大扩展,需要 加强朝廷对全国范围的控制。 (2)内容:全国划分13个州,作为监察区, 每州设刺史1人,以监察地方。
2、东汉刺史制度的变化 州: 监察区 地方行政区 地方行政官 所治有定处) 高于郡守) 地方军政长官)
刺史: 监察官 治所(无适所治 官阶(低于郡守 职权(监察官
四、编户制度——赋税制度
1、含义:
西汉政府为了控制与剥削农民,把民户的人 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 户籍上,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与兵役的依据。 那些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两汉时期知识点汇总
两汉时期知识点汇总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注意加强中央集权和稳定边疆两个方面)
(1)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①设立中外朝制(削弱丞相);②颁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③设置刺史,监察百官与豪强(代表中央监视地方)④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⑤构建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作用:削弱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
●经济上:①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与销售;③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算缗(mín穿铜钱用的绳子)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作用:国家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文化上: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①尊崇儒术(董仲舒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加强集权)②设立五经博士,儒学上升经学(中央设立太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
作用: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稳定边疆、开拓疆域:①北击匈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②设立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 郡;③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④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
●经过汉武帝的经营,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最终灭亡。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2.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原因(1)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两汉的统治者均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这一政策既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又对商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十分深远。
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和影响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政策。
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发于战国商鞅变法,在秦将这一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大力推行,在实践上到西汉武帝时被推向高峰,并成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驳斥了封建正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把过去重农抑商政策转变为农工商并重。
重农,即尚农,以农立国。
原因是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了积极作用。
但与重农相联系的抑商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①从农业和工商业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政策过分夸大了农工商之间的矛盾,用极端的办法去遏制工商业的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
②从商品货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思想和政策阻止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自然经济得以强化,并由此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缓慢的发展。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变化
“汉承秦制”,两汉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并不意 味着照抄照搬,一成不变。两汉的统治者们在吸 取前朝教训的基础上,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
●思考:“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 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 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通典·职官》
标准 人才在地方声望
门第望族
演变原因 东汉是豪地主掌权察举必然被豪强控制
后果
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形成
1)该壁画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历史现象?其成因是什么?
2)现该象壁:画汉反代映被的举是荐怎的样人的成一为种举制荐度人?的这门一生制、度故始吏于,何他时? 你们如以何君评臣价、这父一子制之度礼?对待举荐人,并彼此勾结,形成 由3)了下我一而们个上今个推天官选在僚人选集才拔团为人。官才的和制任度用—人—才察上举应制该。如始何于吸西取汉历。史 的它成经加因验强:教了由训中于?央察集举权标,准扩笼大统了,统缺治乏基严础密;的但考到核东,汉被中举后 期荐,要者导破多致格为了提私累拔人世和的公重门卿用生的德、世才故家兼吏地备,主的他形创们成新一并人旦发才为展;官起,来就。成 为反举对荐任人人的唯属亲吏,,提彼倡此任结人合唯,贤从;而形成了官僚集团。
C、结果:
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基 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从此,王、侯不 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封国 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选官制度—察举制
(一)目的 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
(二)察举制的演变 1.西汉
A.削夺王国的封地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本节学习重点: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2、西汉刺史制度建立的时间、职权和东汉刺史职权的变化;3、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和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的两大措施及其结果;4、汉朝察举制的性质、作用和东汉前、后期察举制主要依据的变化;5、两汉编户齐民的概念、身份和负担。
一、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1、2、二、刺史制度1、西汉:建立刺史制度①编制:②职权:2、东汉:刺史职权的变化①东汉时期:②东汉末年:三、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1、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2、汉朝封国制的特点:①等级:②管辖:A、王国:B、侯国:3、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①颁布“推恩令”:A、内容:B、结果:②颁布“附益之法”:A、目的:B、内容:C、结果:四、察举制1、汉朝的选官制度:①目的:②内容:2、察举制:①特点:②作用:3、东汉的察举制:①主要科目:②察举标准:③后果:形成、发展A、发展原因:B、选举依据:五、编户齐民1、两汉的编户齐民:①概念:②身份:③负担:2、汉代农民(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内容:①赋税:A、B、C、D、②徭役:③兵役影响:基础网络13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刺史级别不高。
王国:名义受朝廷节制,实与割据无异。
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分割王国属地,列侯归郡统辖。
: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
重点、难点、考点问题1、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对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的探索由于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汉统治阶级在如何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方面经验很少。
因此,统治阶级在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问题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成为本时期政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①从统治政策看,从秦的暴政到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再到武帝时期的文武兼用。
②政治制度上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脉相承,而地方行政制度则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
秦否定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在一定程度上否定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西汉中期从政治实践中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解决了王国问题,实际上取消了这一制度。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政治经济制度1、刺史制度:①汉武帝时实行的监察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派及一名刺史进行监察,没有固定的治所,级别不高,但巡察这时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东汉时监察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变成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开始掌握军队。
2、郡县制与封国制:郡县制是沿用秦朝制度建设:封国制的特点是:分大公国与侯国二级,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直属朝廷;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及“附益之法”,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3、察举制:①西汉:建立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建设,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其中察举是两汉最主要的考课途径;②东汉:注重孝廉一科,先是乡党声望,后是注重门第族望,累世公卿呈现出和发展。
二、经济制度补编户齐民制度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3GR二三三螺杆油泵佣工和雇农等被称为编户齐民,有独立身份,隶属地方政府,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等。
三、两汉的民族关系:一、西汉与匈奴的和战:西汉时期,汉高祖和王莽在位期间,都与匈奴发生过战争。
但和是主流。
1、匈奴的兴衰⑴.匈奴的社会状况强而有力与匈奴的强大:①匈奴是我国北方极其重要重要的羌族,以游牧为生,但农业、手工业也有所发展。
②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合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③我国北部第一次出现了农牧政权分立的独裁政权局面,发生并时常发生两种华夏民族的碰撞。
⑵.汉与匈奴的相处——①、初对匈奴“和亲”:西汉鉴于国力较少,不得不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
②、武帝对吐谷浑的战争;汉武帝时,西周国力强盛起来.反击的准备已经完成;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基本上解除了危害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
③、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妃嫔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的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
⑶.汉末与匈奴的和战:①匈奴的分裂;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刘渊臣服于东汉,迁到河套、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杂居;北匈奴仍旧住在蒙古高原一带。
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封国制
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异:
目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统治而 分封诸侯;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 姓王,希望永保刘氏江山,是中央集权 和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瓦解,分封制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 而瓦解,封国制的瓦解,是强化中央集 权的结果。
(2)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2、演变——东汉 (1)内容:
刺史监察权加强,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 权和军权
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 为州的最高长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影响:
东汉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极制转 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刺史权力不 断膨胀,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三、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1、主要内容
——地方行政制度
(1)西汉初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 (郡国制)。
2、演变——东汉 (1)内容: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乡举里 选),逐渐被官僚家族把持。
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一、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二、刺史制度
1、建立——汉武帝后期 (1)性质:监察制度。 (2)内容: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州作为监察 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 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3)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注意: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
24、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这是日前发生在中国台湾的一个真实故事。台湾高雄一位37岁的妇女,借由人工受孕,将实现做母亲的心愿。可是就在她怀孕到第39周时,一场突发的大火宣告了不幸的降临。当她被救出火场送往临近的高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时,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周身都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③实行察举制
A.①② B.①②③
④实行分封制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A
10、关于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B.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产生 C.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D.其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
A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官员产生的主要形式,按出现 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3)“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武帝时成为我 国封建社会中一个辉煌时代。
各方面人才聚于汉武帝处。
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
(1)累世公卿的世家地方形成并发展,到魏晋南 北朝发展成为门阀士族。 (2)形成官僚集团,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形成了许 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四、编户制度(含义)
1、实行的背景: 为了控制人口,剥削农民,加强 2、实行的目的: 封建统治 3、制度的特征: 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4、编入户籍的民户: 称为编户齐民 主要是广大农民,但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 小官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 5、制度的职能 是封建国家征收人头税、土地税和征发徭役、 兵役的依据
6、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 (农民的主要负担):
①田租:十五税一;
②人头税:A.算赋:120钱; B.口赋:20钱;
③徭役:每年一个月,不去则交更赋代役; ④兵役:一生服役2年。
D
.西汉与秦朝相比在哪些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明显发展? (1)政治上: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 进一步神化皇权;监察方面,实行刺史制度;官吏任用是 察举制度。使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秦朝已将百姓的年龄、土地等登记在册,作为征收 赋税、征发徭役的依据;发展——实行完善的编户齐民制度。 对农民剥削的程度有所减轻,使两汉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法王的”国部,的分不势土许力地被诸为削侯列弱王,侯招但,结是列宾它侯客们归,的郡存限统在制辖始诸终。侯
王威结的胁果活着王动西国,汉越中“分央诸越政侯权小惟,,得于力衣是量食汉变税武弱帝租,怎,中么不办与?
政央事集。权”得至到此加,强王。国问题得到了进一步
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
三、察举制(选官制度)
一、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主要是 什么?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同时兼 理国家监察事务,而在地方上,秦朝在每一 个郡设置了一个监御史,以监察地方。
一、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阅读P35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刺使制度创建与什么时候?目的是什么? 当时的刺使职权如何? 原因和目的: 汉武帝统治后期,西汉疆域 大大拓展,需要加强朝廷对全国范围的控制, 而当时的监察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王国势力的不断膨胀,同姓王的辖区成为了一 个个割据一方的独立王国。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巩 固和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时如何解决封国问题?
随“推着恩西汉令政”治的经内济容的是逐什步么发展?,它王的国实问行题 成产为生统了治什者么的结心果头大呢患?。汉景帝统治时期,
武七 起“子帝个 挑推继又王战恩承颁国。令王布就虽”位曾然了规,经 “旨定其联七在合国诸他限起之侯子制兵乱王弟藩叛”死分王乱最后割的,终,原向被“嫡王平中附长国定央益,发之
1.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的原因?
封国制是在刘邦铲除了异姓王后,为稳固刘姓王朝 统治而建立起来的,的朝廷是怎样一种关系 ?
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 际上就是一股割据势力,侯国相当于县,封侯享用租 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
3.封国制的存在对西汉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
《2017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一:考点指南
1、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认识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分析封国制产生的原因、特点;归纳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认识王国问题解决的意义。
2、察举制;
认识察举制是汉朝重要的选官制度、并理解其概念及目的。
归纳察举制在两汉的演变及影响。
3、编户齐民
认识编户制度是汉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掌握该制度的目的、内容及影响。
《2017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二:重点和难点精析
1、汉承秦制的主要含义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
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
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2.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两汉社会制度比起秦朝更加完备,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
包
括: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等。
在这些内容中,主要是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的,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此外,通过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削弱和限制藩王的活动。
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3、编户制度
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对赋税制度进行了统一和改革。
公元前216年,命全国各地自报占有田亩数目,即文献记载的令黔首(百姓)自实田。
这是我国历史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登记制度的开始。
秦朝还规定田租十税一,人民有服徭役、兵役的义务。
汉代,承袭和发展了秦朝这一制度,一套完整的封建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正式形成。
西汉政府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剥削农民。
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广大农民,但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小官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划分大家、中家、小家三等,隶属地方政府,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兵役,资产多者多纳税。
农民的主要负担有四项,即田租、人口税、兵役、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
《2017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三:知识拓展
怎样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与含义: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
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
(2)产生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在魏
国李悝改革中有所体现;之后,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付诸实施、大力推行;到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为突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作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3)实质与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的经济基础。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不同时期其历史作用是不同的。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秦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汉初期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
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统治者继续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利用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一系列的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
如清政府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等。
这就严重障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滞后,因此,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则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2017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
1.2017高中政治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
2.2017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3.2017高二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4.2017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5.2017年高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6.2017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7.2017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