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里“做功”的含义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重点: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
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
功。⑵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 W=FS 做
简单计算题。
2、过程与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 教学目标
的含义的理解。在学生对功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引导学生分析“想想议议”中的“做功与不做功”的
图片,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再通过我的“哑剧”
表演,训练学生学会正确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帮助学生
进一步理解功的含义,这样处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
接受。 公式 w=f×s 中的 f、s 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由于学 生在解题能力上有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解答灵活性、 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还是有困难。因此在习题课上要有 所侧重,要多给予学生解题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会 审题,会找关键词,重点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 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⑵通过实验
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
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的兴趣。 ⑵通过合作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
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点,突出重难点。
《功》的这节内容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后
续学习的基础。功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中的一
个难点,功的计算题对于基础太薄的学生来说,就更困
难了。Leabharlann 这节课,我先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从“力的成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
如左图中重力G对物体不做功,
拉力F对物体做功。
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的理解见《教材帮》物理RJ八
下第十一章第1节知识点1
例题
(2021·河南中考)为迎接 2022 年北京冬奥会,运动
员积极训练。关于图中项目,下列说法正确的( A )
A. 跳台滑雪运动员在下落
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做功
B. 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
焦耳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人们用他
的名字命名了功的单位。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N·m。
1J的物理意义是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1m。
你知道1焦耳有多大吗?
把1只鸡蛋举高2米,
做的功大约是1焦。
例题
(2021·重庆中考)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
布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 m.体重为500N的小海同
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
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
中A、B 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
空气阻力)。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上时,重力所做的
mgH
功为__________。
4.(2021·山西中考)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如图甲所
(2021·河南中考)电动清扫车以其环保高效等优点,
在创建卫生城市中大显身手。图为一电动清扫车正在
工作时的情景。清扫车完成任务后,在平直道路上以
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经10min到达垃圾处理站,
行驶过程中车所受阻力大小恒为400N,则牵引力做
的功为多少?
清扫车行驶的路程为s=vt=5m/s×10×60s=3000m。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换算:1m/s=3.6km/h 。

Ⅱ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七、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功教学目标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的“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单。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教学器材实验小车、书本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物理学中的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功》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图片】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功”这个字,在“有功之臣”、“劳苦功高”这些词语中,功表示功劳;在“事半功倍”、“大功告成”这些词语中,功表示成效。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梳理 考点 1 功
1.力学中的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说 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一个是___作__用__在__物__体__上__的__力_____;另一 个是__物__体__在__这__个__力__的__方__向__上__移__动__了__距__离___.
(RJ八下P71图11.4-2)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命题点:机械能转化、惯性 5. 如图所示,小明把悬挂的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 稳定后松手,头保持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铁锁 下摆过程中,__重__力__势__能转化为____动____能;当铁锁摆 到最低点后继续上升,是因为铁锁具有___惯__性___,不计 空气阻力,铁锁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总量__不__变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摆回时___不__会___(选填“会” 或“不会”)碰到鼻子.
势能 的能
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 4 机械能及其转化(必考)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机__械__能__. 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___转__化___.转化关系如下:
增大 减小
减小 减小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3.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 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保__持__不__变__,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 量__机__械____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 风力鼓起帆航行;水能和风能都可用来发电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 3 动能和势能

做功的物理公式

做功的物理公式

做功的物理公式
做功:
1. 物理公式
做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名词,也称作有形物理参量。

它是指质量对系统运动态能增加所需要的能量,常被表示为一个可视物理参量。

它与力,位移和速度有关,可用力学公式来描述:
W = F * d
其中,W表示做功,F表示运动的力,d表示位移量。

其意义是,一个由力F运动的物体,如果有一个位移量d,那么这个力所做的功就是W。

2. 求功的物理公式
用于求功的物理公式是:
W = fs
其中,W表示做功,f表示运动的力,s表示行程量。

其意义是,一个由力F运动的物体要行走一个距离s,那么它所做的功就是W。

3. 求动能的物理公式
用于求动能的物理公式是:
E = m × v²
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它的意思是,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它的速度的平方。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成反比,即当运动速度越快,该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4. 求势能的物理公式
用于求势能的物理公式如下:
U = m × g × h
其中,U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一般为9.8),h表示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其意义是,当一个物体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它到达某一高度h时,它所拥有的势能就是U。

也就是说,它所拥有的势能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有关。

功的介绍

功的介绍

功物理学中的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mechanical work),简称功。

功定义为力与位移的内积[1]。

其中,W表示功,F表示外力,而dx表示与外力同方向的微小位移;上式应表示成路径积分,a是积分路径的起始点,b是积分路径的终点。

为了了解物体受力作用,经过一段距离后所产生的效应,而定义出「功」的概念。

普通的与物体位移同线同向的功的计算:W=F ss 表示力使物体位移的距离即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任何机械都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下面是不同物理位移线方向的功:W = F x S x cos α(初中学阶段只考虑在一条直线上做的功所以cosα只考虑取1)其中,W 表示功, F 表示力, α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由于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对不同参照系,位移不同,所以力所做的功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功为标量,功的正负仅表示动力或阻力做功,不表示大小或方向,功的表达式是一个状态式,是一个过程量。

在国际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单位为J 1J=1N·m做功定义: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过程。

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物体运动具有机械能、分子运动具有内能、电荷的运动具有电能、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具有原子能等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壶盖顶起,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流通过电热丝做功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等等”。

这些实例说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是通过做功来完成的这一转化过程。

经典力学的定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比较抽象复杂,其概念的形成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功这个物理概念之前,宜先从字面上介绍一下"功"的多重含义:1、功劳,跟"过"相对,例如丰功伟绩、功劳、立功;2、成绩、效果、成效的意思,例如事半功倍、大功告成;3、技术和技术修养,例如唱功、基本功等等。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力学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物理初中所有公式及变形及含义公式总结

物理初中所有公式及变形及含义公式总结

物理初中所有公式及变形及含义公式总结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到许多公式和变形。

这些公式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常见公式及其变形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运动与力学1.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是描述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 v =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2. 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图表。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斜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a = ]其中,a表示加速度,(v_f)表示最终速度,(v_i)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加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加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图表。

在加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

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v = v_0 + at ]其中,v表示速度,(v_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4.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定律。

定律的公式如下:[ F = ma ]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力与能量5. 功的计算公式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量。

功的计算公式如下:[ W = Fs ]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力和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6. 势能的计算公式势能是描述物体由于位置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 E_p = mgh ]其中,(E_p)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作者:王永根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09期“功”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里的内容。

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的概念形成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为让学生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区分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中的“做功”,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在理解功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在概念探讨中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功”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一般应以师生互动为主进行教学,辅以学生的自学与讨论。

功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在探究了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之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根据功的定义,求物体做功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让学生明确,首先要找到力,再找在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的距离。

(2)一个重200牛顿的物体被人提着沿水平方向移动10米距离时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能回答没有对物体做功,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受到手的拉力竖直向上,但物体在竖直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两个力对物体都没有做功。

这样就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接着,教师再提问:做功需要哪些因素?只有一个行吗?让学生总结出对物体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体会到在概念课教学时,既要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又要有思维过程的具体化,两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既有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把抽象的东西和直观、感性的东西联系起来,易于理解和掌握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在探究举例中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使用身边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初中物理》功的概念

《初中物理》功的概念

功的概念知识集结知识元功的概念知识讲解功的定义与要素1.内容: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例题精讲功的概念例1.(2019春∙防城区期末)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例2.(2019春∙临沭县校级月考)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例3.(2019∙长沙模拟)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例4.(2019春∙五莲县期末)下列有关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例5.(2019春∙玉田县期末)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有用功一定时,机械做的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例6.(2019春∙叶县期末)功的计算公式为______,1J=___N∙m。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知识讲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例如:推木箱未推动,提东西没有提起来,举着杠铃不动等等。

2.有距离无力(惯性),例如: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手对铅球是不做功的。

3.垂直无功(既有力又有距离,但是运动的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例如:背着书包沿水平方向运动。

相应的,当距离和力成锐角时,力是做功的。

比如,手拎物体,乘坐自动扶梯向上时,拉力是做功的。

例题精讲力是否做功的判断例1.(2019∙潍坊模拟)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进行蹦床比赛,运动员离开蹦床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到蹦床上。

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离开蹦床后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升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一定不做功B.在最高点运动员的速度为零,所受合力为零C.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小D.在下落刚接触蹦床前的过程中,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做功越来越快例2.(2019∙费县二模)如下图所示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

它从A点向B点摆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对小球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功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功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功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功
初中物理的力学是十分重要的单元章节。

下面是关于初中物理功的相关知识点。

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一汇总进行复习或者是预习,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力学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力的作用成效1、力的观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互相作使劲在任何状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一样物体上)。

两物体互相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成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概1N。

5、力的丈量:⑴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丈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必定律:⑴牛顿第必定律内容是:全部物体在没有遇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本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全部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均衡:(1)、定义:物体在遇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均衡。

(2)、二力均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保持)运动的原由受非均衡力,协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需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状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必定是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重申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里“做功”的含义
【摘要】“做功”这一知识点在初中物理力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透彻了解“做功”的含义,有助于学生进行功率等其他知识点的学习。

但是,“做功”这一术语相对抽象,直接的讲解,可能会让同学们摸不着头脑。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做功”知识点的讲解时,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对“做功”含义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做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在进行“做功”的讲解时,由于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对移动距离这一概念也有了相应的认识,因此,可以不再对这两部分进行讲解。

但是,“做功”涉及到力的方向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而同学们在理解力的方向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对功的单位“焦耳”的认识上也还较为浅显,只是略知皮毛。

因此,在课堂中对“做功”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一、初中物理力学里“做功”的定义
初中物理力学中“做功”的含义通常为:如果一个力(通常用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通常用s表示),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通常用w表示)。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进行理
解:
1.初中物理力学中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f的单位为牛顿(常用n表示),s的单位为米(通常用m表示)。

这也就是说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初中物理力学中功的单位:焦耳(通常用字母j表示),其中1j=1n/m。

3.初中物理力学中“做功”的必要条件:(1)有力f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过了一定的距离s。

4.初中物理力学中不做功的情况:(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同物体移动的距离相垂直,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功;(2)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物体同样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但有距离;(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物体没有发生移动,如平放在桌子上的书,桌子给书一个支持力,但书并没有发生位移。

这三种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做功”的现象。

5.在应用功的计算公式w=f×s时,应该注意:(1)s必须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强调力与距离之间的对应;(2)必须分清到底是哪个力在对物体做功;(3)不能将功的单位“焦耳”(牛·米=焦)同力乘以力臂的单位(牛·米)相混淆,不能把后者写成“焦耳”,不能将两者的含义等同起来对待。

综上所述,“做功”就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的距离,此时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做功”的教学方法
1.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对而言,“做功”这一部分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教师在对“做功”进行讲解时,必须确保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从而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进行“做功”讲解的第一步。

此时,教师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人在刹车的过程中有哪些力在起作用?”等让同学们根据先前学过的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做功”的教学中来。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先前设下的悬念进行解疑,使同学们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

如对先前问题的讲解,人在刹车时,车与地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前面已经学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在移动了一段距离后最终停住。

这个过程中,摩擦力的方向与车移动的距离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只是两者的方向相反,这也就是说,摩擦力对车做了负功。

又如,用手举起一本书,手对书做了正功,而物体本身的重力则对物体做了负功。

不管正功还是负功,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都在力的方向(或与之相反的方向)上,我们就可以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模型演示法
所谓的模型演示法,类似于实验探究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由于“做功”这一含义相对抽象,因此,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借助一些模型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体的认识,然后
在进行详细的讲解。

如借助钩码、定滑轮、动滑轮、弹簧秤、铁架台、cai课件等,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演示,并提出一定的问题:人们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与距离是什么关系?然后让同学们进行探讨。

之后得出结论:fs=gh,并对其进行说明:①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②物理学中把这个物理量定义为“功”。

3.借助多媒体,进行“做功”含义的讲解
教师在对“做功”的含义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做功的实例,先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探讨,总结实例中的共同点,然后教师在进行相应的讲解,如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①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②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③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④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⑤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同学们在分组探讨中,寻求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然后在对其进行运用。

此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验证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功的认识。

在认识功的基础上,教师再与学生一起探讨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从而对“做功”进行全面的认识。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对“做功”进行讲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做功”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做功”的认识。

是否”做功”取决于连个条件,一是是否有力作用于物体,二是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否与先前的作用力的方向相一致。

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参考文献
[1]丁玉祥,王常民.中考物理复习指导与教学建议[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11)
[2]陈莉.初中物理复习应注重素质教育[j].中学物理,2012(14)
[3]农宁.浅谈初中物理复习方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