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判断、选择

1.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人格:人格是最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的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都看作人格的表现。人格是人与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大多学者认为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4.人格的心理结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前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动态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自我调控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

5.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6.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针对实用主义教育不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的缺陷,布鲁纳等人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本位”的新思想。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形成认知结构过程,而不在于认知的结果”,进一步提出早期教育、学习动机以及高难度和高速度等一系列教育原则,对各国教育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7.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随后在1013-1914年将其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8.1879年,“心理学之父亲”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9.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兴盛繁荣时期,也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

10.学习:学习就是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变化的活动,这就是学习的本质。

11.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通常是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12.奥苏伯尔依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和性质两个维度,将学习氛围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类。

13.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14.布卢姆的学习分类:布卢姆及其同事从教育的目的与教育任务出发,讲学习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动作技能领域三大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类:知道、领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按照价值内化程度,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划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内化价值五级。

15.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获得对事物间接认识的过程。简而言之,理解就是“懂”。

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成负加速性。

17.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时间、态度等。

18.陈述性知识有命题表征、命题网络表征和图式表征三种形式。

19.代表性学习:代表性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其代表的事物或管你那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

20.学生对概念的同化主要有三种类型:雷属性同化(下位学习)、总括性同化(上位学习)、并列结合性同化(并列结合学习)。

21.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

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22.安德森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23.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动作系列,不

同于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合。

24.高原现象: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随着练习量的增加,

学习的速度往往呈现先快后慢的重复动作。即在学习初期,随着

练习量的增加,不论是准确性还是速度提高都很快,但练习达到

一定时期后,就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高原现象。

25.品德:品德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又称道德品质。

26.品德的形成和建构也呈现三种类型:依从性道德、认同性

道德和信奉性道德。

27.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

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2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方面。认知内驱力是指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的是个

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附属内

驱力指的是学生为了保持教师、家长和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

现出来的一种努力学习的需要。

2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

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

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

利于任务的完成,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

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30.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31.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情绪激发理论)认为,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

32.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经验的整合。

33.元认知最早是弗拉维尔在1976年提出来的。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34.问题解决的三个特点:指向性、问题解决包含着操作序列、问题解决依赖于认知操作。

35.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生成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一种能力,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其基础核心。

36.创造力与智力、学业成绩的关系:高创造力的人至少拥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但高智力的人不一定具有高创造力;作为教师,尤其要发现有高创造力的“调皮儿童”。

37.创造力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

二、简答、论述

(一)心理的本质

心理的本质就是要问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它来源于何处?辩

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脑科学的发展可以科学的解释心理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1.心理是脑的动机,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心理的物质基础是人脑的产生与进化,“无头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物质基础。人脑具有产生各种心理现象的可能性,从心理现象产生的方式来看,所有的心理现象是大脑的反射活动。

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虽然脑为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人脑不会自动产生各种心理现象。人脑之所以产生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的结果。客观现实制约着心理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