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 知识总结一、知识网络⎧⎧⎨⎪⎩⎪⎪⎧⎪⎪→⇒⎨⎪⎪⎪⎨⎪⎪⎪⎪⎪⎪⎩⎩⎧⎨⎩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轴对称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轴对称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4.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5.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二、主要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垂直平分钱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顶角的一半。
初中数学点知识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初中数学点知识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对于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数学中与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根据其底边和高线长来计算。
常见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1)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1/2 * 底边长 * 高。
示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高为4cm,求其面积。
解:面积 = 1/2 * 6cm * 4cm = 12cm²。
(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边长)² * √3 / 4。
示例: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5cm,求其面积。
解:面积= (5cm)² * √3 / 4 ≈ 10.83cm²。
(3)一般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1/2 * 底边长 * 高。
示例:已知一个一般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高为6cm,求其面积。
解:面积 = 1/2 * 8cm * 6cm = 24cm²。
2.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三角形的周长是指其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示例: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5cm、7cm和8cm,求其周长。
解:周长 = 5cm + 7cm + 8cm = 20cm。
3. 三角形的特殊点知识(1)海伦公式海伦公式是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根据海伦公式,可以通过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来计算其面积。
公式如下:面积= √(p × (p-a) × (p-b) × (p-c))其中,p表示三角形的半周长,即p = (a + b + c) / 2。
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示例: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5cm、7cm和8cm,求其面积。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总结及复习
D.CD平分∠ACB
A D C E B 8题图 7题图
8题图 11.尺规作图作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
10题图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
、
于
、
,再分别以点
、
为圆心,以大于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作射线
由作法得
的根据是( )A.SAS B.ASA C.AAS D.SSS
12.如图, ∠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
例2. 如图所示,已知:AF=AE,AC=AD,CF与DE交于点B。求证: 。
例3 .如图所示,AC=BD,AB=DC,求证: 。
例4. 如图所示, ,垂足分别为D、E,BE与CD相交于点O,且 求证:BD=CE。
例5: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 且∠B+∠D=180。
11题图
12题图
二、填空题 1.如图,已知
,
,要使
≌
,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_______________.
2.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
且AB=5cm,则△DEB的周长为 ________
3.如图,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
(只添一个即可).
2.如图,在中,,分别以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使. (1)求的度数;(2)求证:.
3.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 BC、DE交于点O. 求证:(1) △ABC≌△AED; (2) OB=OE .
4.如图,D是等边△ABC的边AB上的一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 △EDC,连接AE,找出图中的一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E D C B A
初中三角形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图形与几何知识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三角形.2、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3、三角形的分类⑴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⑵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4、三角形的性质⑴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⑶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⑷三角形的内外角定理:①互补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②相等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③不等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⑸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小边对小角;反之,大角对大边,等角对等边,小角对小边也成立.5、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1=⨯底⨯高2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三角形中的中位线⑴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⑷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5、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C BC CD AB ⋅=⋅ ★★★6、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从一定向一直线所引垂线的垂足,叫做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一条线段在直线上的正射影,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间的线段.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条直角边是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即22290CD AD BDACB AC AD ABCD AB BC BD AB︒⎧=⋅⎫∠=⎪⇒=⋅⎬⎨⊥⎭⎪=⋅⎩知识点四: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⑵角角边定理:任意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⑶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⑷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①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②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③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知识点五:相似三角形1、比例线段的概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a c b d=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⑴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⑵当两个比例式的每一项都对应相同,两个比例式才是同一比例式. ⑶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 =. 2、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1bc ad d c b a =⇔=::;2b a c b c c a ⋅=⇔=2::. 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cd a b d c ba =⇒=.合比性质:ddc b b ad c b a ±=±⇒=.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d c dc ba b a cc d a a b d c b a 等等.等比性质:如果)0(≠++++====n f d bm e c a ,那么am e c a =++++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梯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 4、相似三角形⑴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定理的基本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BC DE // ∴ADE ∆∽ABC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4: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相似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⑷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相似直角三角形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线段成比例,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类似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经过归纳和总结,相似三角形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ADE ∽△ABC如下左图,已知1=B ∠∠,则由公共角A ∠得,△ADC ∽△ACB ;如下右图,已知B D ∠=∠,则由对顶角12∠=∠得,△ADE ∽△ABC③旋转型:已知BAD CAE ∠=∠,B D ∠=∠,则△ADE ∽△ABC ,下图为常见的基本图形.④母子型:已知90ACB AB CD ︒∠=⊥,,则△CBD ∽△ABC ∽△ACD .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关键是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构造出上述基本图形.知识点六: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建立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之上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sin A a A c ∠==的对边斜边;②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 ③tan A a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④cot A bA A a∠==∠的邻边的对边2、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30°45°60° 90°111 不存在不存在13、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tanA=cot90°—A,cotA=tan90°—A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4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①不在同一直线上;②三条线段;③首尾顺次相接;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说明: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都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能在边上(直角三角形),它们(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2)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第十二课时 三角形1、三角形的边①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⑴不在一条直线上,⑵首尾顺次相接。
②三角形的构成: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③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⑤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图示: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类: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图示: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例1、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 、6cm 和2cm ,用这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例2、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例3、下面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有多少个?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①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所对的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例:从△ABC 的顶点A 向它所对的边BC 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 ,所得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高,表示为AD ⊥BC 于点D 。
∵AD 是△ ABC 的高∴∠ BDA = ∠ CDA =90°注意: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
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
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掌握好三角形的知识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何意义、分类、性质和计算公式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八年级三角形知识点。
一、几何意义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线段所组成的,其几何意义是一个平面内由三个点(这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和它们之间连线所组成的图形。
二、分类三角形可以根据三边的边长、三个角度的大小以及两者的组合进行分类。
1.根据边长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个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
普通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2.根据角度大小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大小大于90度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大小等于90度。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的三角形。
3.根据边长和角度的组合可以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普通三角形、钝角普通三角形、锐角普通三角形等。
三、性质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可以用来判断其种类以及解题。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始终为180度,即:$\alpha+\beta+\gamma=180^{\circ}$。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均为60度。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相等,而三个60度的角可以将其三等分。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长相等,而两个底角恒定相等。
4.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腰边平方和。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在解题中经常使用到勾股定理:$c^2=a^2+b^2$。
四、计算公式解题需要用到许多与三边、三角形内角和、勾股定理相关的计算公式。
1.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始终为180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lpha+\beta+\gamma=180^{\circ}$。
2.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中考第六讲三角形知识点分析
a60第4题图NPOA第六讲:三角形知识梳理知识点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多边形中边数最少的一种。
它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如果三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认为三角形就不存在。
另外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这说明三角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的。
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重点:三角形分类的依据 难点:三角形分类的划分 (1)(2)例: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2倍,且等于它不相邻内角的4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 解题思路:根据角度来判断是哪一种三角形。
答案B练习:如图,已知OA =a ,P 是射线ON 上一动点(即P 可在射 线ON 上运动),∠AON =600,填空: (1)当OP =时,△AOP 为等边三角形;(2)当OP =时,△AOP 为直角三角形;(3)当OP 满足时,△AOP 为锐角三角形; (4)当OP 满足时,△AOP 为钝角三角形。
答案:(1)a ;(2)a 2或2a ;(3)2a <OP <a 2;(4)0<OP <2a或OP >a 2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概念 难点: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运用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
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重要且常用的知识点。
它们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基本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各个边长和角度。
本文将对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进行归纳和解释,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定理。
1.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边的长度a、b、c 与它们对应的角A、B、C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
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边的长度,A、B、C表示对应的角的度数或弧度。
简单来说,正弦定理表明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成比例。
这个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理解:【示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夹角为60°,求第三边的长度。
解:根据正弦定理,设第三边长度为c,则有5/sin60° = c/sin(180°-60°-60°),化简得c = 5*sin120° / sin60° ≈ 8.66cm。
【示例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7cm和9cm,夹角为45°,求第三边的长度。
解:根据正弦定理,设第三边长度为c,则有9/sin45° = c/sin(180°-45°-45°),化简得c = 9*sin135° / sin45° ≈ 14.14cm。
从这两个示例可以看出,正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在已知两边和夹角的情况下求解三角形中的第三边长度。
2.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边的长度a、b、c 与它们对应的角A、B、C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c^2 = a^2 + b^2 -2ab*cosC。
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边的长度,A、B、C表示对应的角的度数或弧度。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认识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1. 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 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3.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知识详解1.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
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是三角形ABC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2.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分类4.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5.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三角形的主要线段(1)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2)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初中数学必背几何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必背几何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数学几何的知识点三角形知识点、概念总结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9.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四边形(含多边形)知识点、概念总结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初中数学中考一轮复习专题6 三角形 重点、考点知识、方法总结及真题练习
A.
B.
【答案】A.
C.
D.
【解析】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选:A.
知识点 2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不性质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三角形的腰,第三
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记为”等边对等角“)
2.如图,在△ABC 中,AB=AC.以点 C 为圆心,以 CB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 AC 的延长线于
点 D,连结 BD.若∠A=32°,则∠CDB 的大小为 度.
【答案】37 【解析】解:∵AB=AC,∠A=32°,∴∠ABC=∠ACB=74°, 又∵BC=DC,∴∠CDB=∠CBD= ∠ACB=37°.
.
【答案】40° 【解析】解:∵BO、CO 分别平分∠ABC、∠ACB, ∴∠OBC= ∠ABC,∠OCB= ∠ACB,
而∠BOC+∠OBC+∠OCB=180°, ∴∠BOC=180°﹣(∠OBC+∠OCB)=180°﹣ (∠ABC+∠ACB),
∵∠A+∠ABC+∠ACB=180°,
∴∠ABC+∠ACB=180°﹣∠A, ∴∠BOC=180°﹣ (180°﹣∠A)=90°+ ∠A,
3.如图,在△ABC 中,∠A=36°,AB=AC,BD 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是
.
【答案】3
【解析】解:∵AB=AC,∠A=36°∴△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C=∠ACB=
=72°,
BD 平分∠ABC,∴∠EBD=∠DBC=36°,
∴在△ABD 中,∠A=∠ABD=36°,AD=BD,△ABD 是等腰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计算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计算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形状。
对于三角形的研究,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归纳,介绍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一、三角形的内角计算在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分别为∠A、∠B和∠C。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A + ∠B + ∠C = 180°。
例如,如果已知∠A = 40°,∠B = 60°,我们可以通过计算∠C = 180° - ∠A - ∠B = 80°来求得∠C的度数。
二、三角形的外角计算三角形的外角是指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补角。
在三角形ABC中,以∠A为例,∠D为其对应的外角。
∠D = 180° - ∠A。
例如,如果∠A = 40°,则∠D = 180° - 40° = 140°。
三、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1. 对于任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始终等于180°。
即∠A + ∠B + ∠C = 180°。
2. 对于等腰三角形,即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其底角(两边相等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边不重合的角)的一半。
即∠A = ∠B = (180° - ∠C) / 2。
例如,如果∠C = 80°,则∠A = ∠B = (180° - 80°) / 2 = 50°。
四、三角形外角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以∠D为外角,以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E和∠F的度数,将其相加,∠D + ∠E + ∠F = 360°。
五、应用举例例题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70°和60°,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答:设第三个内角为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到方程70°+ 60° + x = 180°。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章一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αcosαtgα /ctgα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 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章二一、目标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归纳】大家都知道: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那
么接下来的全等三角形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记忆了。
全等三角形
1.科学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系列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系列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成正比、对应边成正比。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缩写“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缩写“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成正比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系列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成正比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认
未知条件(包含暗含条件,例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低、等腰三
角形、等所暗含的边角关系),②、总结三角形认定,厘清我们还须要什么,③、正确地
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未知推论出与证明的问题).
看过上面的内容后,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知道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
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接下来的
初中数学
知识更加有吸引力,请大家继续关注哦。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4)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考向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可以根据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典例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6 cm和9 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__________的木条.A.2 cm B.3 cmC.12 cm D.15 cm【答案】C【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 cm,则9–6<x<9+6,即3<x<15,故她应该选择长度为12 cm的木条.故选C.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5 cm,8 cm B.3 cm,3 cm,6 cmC.3 cm,4 cm,5 cm D.1 cm,2 cm,3 cm考向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典例2 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E ∠=︒,90C ∠=︒,45°A ∠=,30D ∠=︒,则12∠+∠等于A .150︒B .180︒C .210︒D .270︒【答案】C【解析】如图,∵1D DOA ∠=∠+∠,2E EPB ∠=∠+∠, ∵DOA COP ∠=∠,EPB CPO ∠=∠, ∴12D E COP CPO ∠+∠=∠+∠+∠+∠ =180D E C ∠+∠︒+-∠ =309018090210︒︒︒︒++-=︒, 故选C .2.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3560,B ACE ∠=︒∠=︒,则A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68°,若P 为△ABC 内一点,且∠1=∠2,则∠BPC =__________.考向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三条线段,由三角形的高可得90°的角,由三角形的中线可得线段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得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区分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线段.典例3 在△ABC中,AB=3,BC=4,AC=2,D,E,F分别为AB,BC,AC中点,连接DF,FE,则四边形DBEF的周长是A.5 B.7 C.9 D.11【答案】B【解析】∵D、E、F分别为AB、BC、AC中点,∴DF=12BC=2,DF∥BC,EF=12AB=32,EF∥AB,∴四边形D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BEF的周长=2(DF+EF)=2×(2+32)=7,故选B.【名师点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例4 在△ABC中,∠BAC=11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的度数为A.50°B.40°C.30°D.25°【答案】A【解析】∵∠BAC=115°,∴∠B+∠C=6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A=EB,GA=GC,∴∠EAB=∠B,∠GAC=∠C,∴∠EAG=∠BAC–(∠EAB+∠GAC)=∠BAC–(∠B+∠C)=50°,故选A.4.如图,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D点,AB=4,BD=5,点P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向四全等三角形1.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两边SASHLSSS ⎧⎪⎨⎪⎩找夹角→找直角→找第三边→(2)已知一边、一角AASSASASAAAS⎧⎪⎧⎪⎨⎪⎨⎪⎪⎪⎩⎩一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一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角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3)已知两角ASAAAS ⎧⎨⎩找夹边→找其中一角的对边→2.若题中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则可根据题中条件合理地添加辅助线,如运用作高法、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分解图形法等来解决运动、拼接、旋转等探究性题目.典例5 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BF=EC.(1)求证:△ABC≌△DEF;(2)若∠A=120°,∠B=20°,求∠DFC的度数.【解析】(1)∵AB∥DE,∴∠B=∠E,∵BF=EC∴BF+FC=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 DB E BC EF∠=∠⎧⎪∠=∠⎨⎪=⎩,∴△ABC≌△DEF.(2)∵∠A=120°,∠B=20°,∴∠ACB=40°,由(1)知△ABC≌△DEF,∴∠ACB=∠DFE,∴∠DFE=40°,∴∠DFC=4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④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⑤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这几种判定方法解答即可.5.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 B.1 C.2 D.36.如图,在△BCE中,AC⊥BE,AB=AC,点A、点F分别在BE、CE上,BF、AC相交于点D,BD=CE.求证:AD=AE.1.下列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 D.3 cm,4 cm,8 cm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45°B.55°C.65°D.50°4.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DE=1,则BC=A3B.2 C.3 D3+25.如图所示,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C.∠A=∠C D.∠1=∠26.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度.8.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8,CF=5,则BD=__________.9.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D是中线,AF⊥BD,F为垂足,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1)∠ABD=∠FAD;(2)AB=2CE.1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 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 D.求∠BDC的度数.11.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CA与BD之间相距12 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 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 m/s,则:(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2,4 B .5,6,12 C .5,7,2 D .6,8,10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A .90︒B .180︒C .270︒D .360︒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使得它们的直角边互相垂直,则1∠的度数是A .95︒B .100︒C .105︒D .110︒4.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BE 与CE 相交于点E ,若∠A =60°,则∠BEC 是A .15°B .30°C .45°D .60°5.如图,在ABC △中,ACB ∠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 上确定一点D .使2ADC B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 .B .C .D .6.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A .4B .3C .2D .17.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则BEC △的周长是A .12B .13C .14D .15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若4AB =,3CF =,则BD 的长是A .0.5B .1C .1.5D .2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 =90°,AD =4,BC =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 .2B .4C .3D 1010.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 重合),边AB 与CE 交于点F ,DE BC ∥,则BFC ∠等于A .105︒B .100︒C .75︒D .60︒11.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若∠ABC =35°,∠C =50°,则∠CDE 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12.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13.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 ,B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测得DE =50 m ,则AB 的长是__________m .1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17.如图,AB CD ∥,AD 和BC 相交于点O ,OA OD =.求证:OB OC =.1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求证:ADE CFE △≌△.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2)OB OC变式拓展1.【答案】C【解析】2cm+5cm<8cm,A不能组成三角形;3cm+3cm=6cm,B不能组成三角形;3cm+4cm>5cm,C能组成三角形;1cm+2cm=3cm,D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2.【答案】85°【解析】∵∠ACE=6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ACE=120°,∵∠ACD=∠A+∠B,∠B=35°,∴∠A=∠ACD-∠B=85°,故答案为:85°.3.【答案】112°【解析】∵∠1+∠PCB=∠ACB=68°,又∵∠1=∠2,∴∠2+∠PCB=68°,∵∠BPC+∠2+∠PCB=180°,∴∠BPC=180°-68°=112°,故答案为:112°.4.【答案】3【解析】由勾股定理知AD3=,BD平分∠ABC交AC于D点,所以PD=AD最小,PD=3,故答案为:3.5.【答案】D【解析】∵OA=OB,∠A=∠B,∠O=∠O,∴△AOD≌△BOC(ASA),故①正确;∴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AE=BE,连接OE,∴△AOE≌△BOE(SSS),∴∠AOE=∠BOE,∴点E在∠O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故选D.6.【解析】∵AC⊥BE,∴∠BAD=∠CAE=90°,在Rt△ABD和Rt△ACE中,BD CE AB AC=⎧⎨=⎩,∴Rt△ABD≌Rt△ACE(HL),∴AD=AE.1.【答案】B【解析】A、3+2=5,故选项错误;B、5+6>10,故正确;C、1+1<3,故错误;D、4+3<8,故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只有选项A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3.【答案】B【解析】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y,由题意得,=90=20x yx y+︒-︒⎧⎨⎩,解得=55=35xy︒︒⎧⎨⎩,所以最大锐角为55°.故选B.4.【答案】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DE=1,根据Rt△ADE可得AD=2DE=2,根据题意可得△ADB为等腰三角形,则DE为AB的中垂线,则BD=AD=2,则BC=CD+BD=1+2=3.故选C.5.【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SAS”判定可知,要证△ABE≌△DBC还需补充条件AB,BE与BC,BD的夹角相等,即∠ABE=∠CBD或者∠1=∠2,故选D.6.【答案】45°【解析】∵AD⊥BC,BE⊥AC,∴∠ADB=∠ADC=∠BEC=90°,∴∠HBD+∠C=∠CAD+∠C=90°,∴∠HBD=∠CAD,∵在△HBD和△CAD中,HBD CADHDB CDA BH AC∠=∠⎧⎪∠=∠⎨⎪=⎩,∴△HBD≌△CAD,∴AD=BD,∴∠DAB=∠DBA,∵∠ADB=90°,∴∠ABD=45°,即∠ABC=45°故答案为:45°.7.【答案】135【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EDC,∴∠3=∠BAC,又∵∠1+∠BAC=90°,∴∠1+∠3=90°,∵DF=DC,∴∠2=45°,∴∠1+∠2+∠3=135度,故答案为:135.8.【答案】3【解析】∵AB∥CF,∴∠A=∠FCE,∠ADE=∠F,又∵DE=FE,∴△ADE≌△CFE,∴AD=CF=5,∵AB=8,∴BD=AB–AD=8–5=3,故答案为:3.9.【解析】(1)∵∠BAC=90°,∴∠FAD+∠BAF=90°.∵AF⊥BD,∴在Rt△ABF中,∠ABD+∠BAF=90°,∴∠ABD=∠FAD.(2)∵CE∥AB,∠BAC=90°,∴∠ACE=90°,在△BAD和△ACE中,∵∠ABD=∠CAE,AB=CA,∠BAC=∠ACE=90°,∴△BAD≌△ACE(ASA),∴AD=CE.∵BD为△ABC中AC边上的中线.∴AC=2AD,∴AC=2CE.又∵AB=AC,∴AB=2CE.10.【解析】(1)∵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D=CE,∠DCE=90°,∵∠ACB=90°,∴∠BCD=90°–∠ACD=∠FCE,在△BCD和△FCE中,CB=CF,∵BCD=∠FCE,CD=CE,CB=CF,∠BCD=∠FCE,∴△BCD≌△FCE.(2)由(1)可知△BCD≌△FCE,∴∠BDC=∠E,∠BCD=∠FCE,∴∠DCE=∠DCA+∠FCE=∠DCA+∠BCD=∠ACB=90°,∵EF∥CD,∴∠E=180°–∠DCE=90°,∴∠BDC=90°.11.【解析】(1)如图,∵CM和DM的夹角为90°,∴∠1+∠2=90°,∵∠DBA=90°,∴∠2+∠D=90°,∴∠1=∠D,在△CAM 和△MBD 中,1A B D CM MD ∠=∠∠=∠=⎧⎪⎨⎪⎩,∴△CAM ≌△MBD (AAS ),∴AM =DB ,AC =MB , ∵AC =3m ,∴MB =3m ,∵AB =12m ,∴AM =9m ,∴DB =9m ; (2)9÷0.5=18(s ). 答:小强从M 点到达A 点还需要18秒.1.【答案】D【解析】∵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A 错误, ∵5612+<,∴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B 错误, ∵527+=,∴5,7,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C 错误, ∵6810+>,∴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D 正确,故选D . 2.【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故选B . 3.【答案】C 【解析】如图,直通中考由题意得,2454903060∠=︒∠=︒︒=︒,-,∴3245∠=∠=︒,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134105∠=∠+∠=︒,故选C . 4.【答案】B【解析】∵BE 是∠ABC 的平分线,∴∠EBM =12∠ABC , ∵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ECM =12∠ACM , 则∠BEC =∠ECM –∠EBM =12×(∠ACM –∠ABC )=12∠A =30°,故选B .5.【答案】B【解析】∵2ADC B ∠=∠且ADC B BCD ∠=∠+∠,∴B BCD ∠=∠,∴DB DC =, ∴点D 是线段BC 中垂线与AB 的交点,故选B . 6.【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8AC =,13DC AD =,∴18213CD =⨯=+, ∵90C ∠=︒,BD 平分ABC ∠,∴2DE CD ==,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 . 7.【答案】B【解析】∵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85AC BC ==,,∴BEC △的周长是:13BE EC BC AE EC BC AC BC ++=++=+=.故选B . 8.【答案】B【解析】∵CF AB ∥,∴A FCE ∠=∠,ADE F ∠=∠,在ADE △和FCE △中,A FCEADE F DE FE ∠=∠⎧⎪∠=∠⎨⎪=⎩,∴ADE CFE △≌△,∴3AD CF ==,∵4AB =,∴431DB AB AD =-=-=.故选B . 9.【答案】A【解析】如图,连接FC ,则AF =FC .∵AD ∥BC ,∴∠F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 AOF COB ∠=∠⎧⎪=⎨⎪∠=∠⎩,∴△FOA ≌△BOC (ASA ),∴AF =BC =3,∴FC =AF =3,FD =AD -AF =4-3=1.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12=32,∴CD 2A . 1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45E ∠=︒,30B ∠=︒,∵DE CB ∥,∴45BCF E ∠=∠=︒, 在CFB △中,1801803045BFC B BCF ∠=︒-∠-∠=︒-︒-︒105=︒,故选A . 11.【答案】C【解析】∵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ABD =∠EBD =12∠ABC =352︒,∠AFB =∠EFB =90°,∴∠BAF =∠BEF =90°-17.5°,∴AB =BE ,∴AF =EF ,∴AD =ED ,∴∠DAF =∠DEF , ∵∠BAC =180°-∠ABC -∠C =95°,∴∠BED =∠BAD =95°,∴∠CDE =95°-50°=45°,故选C . 12.【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 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13.【答案】70°【解析】∵AB =AC ,∴∠B =∠C ,∵∠A +∠B +∠C =180°,∴∠B =12(180°-40°)=70°.故答案为:70°. 14.【答案】100【解析】∵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 =2DE =2×50=100 m . 故答案为:100.15.【答案】9 【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 B C ∠=∠⎧⎪=⎨⎪∠=∠⎩,∴△BAD ≌△CAE ,∴BD =CE =9,故答案为:9.16.【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在Rt △ABE 和Rt △CBF 中,AB CB AE CF=⎧⎨=⎩,∴Rt △ABE ≌Rt △CBF ,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17.【解析】∵AB CD ∥,∴A D ∠=∠,B C ∠=∠,在AOB △和DOC △中,A D B C OA OD ∠=∠⎧⎪∠=∠⎨⎪=⎩,∴AOB DOC △≌△,∴OB OC =.18.【解析】∵FC ∥AB ,∴∠A =∠FCE ,∠ADE =∠F ,所以在△ADE 与△CFE 中,A FCE ADE F DE EF ∠=∠⎧⎪∠=∠⎨⎪=⎩,∴△ADE ≌△CFE .19.【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 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DCB =∠EBC ,∴OB =O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知识点集⒈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边AB 可用边AB 所对的角C 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 可用b 表示,BC 可用a 表示,△AB C的角可表示为∠B或者∠ABC,∠C或者∠ACB,∠A或者∠BAC,到底用一个大写字母还是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要看题目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会不会产生混淆(2)三角形一共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这就是三角形的三元素;(3)三角形的对边与对角:一个角对着一条边,一条边对着一个角如图∠BAC的对边是边BC,边AB的对边是∠C或者∠ACB⒉ 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2)按角分类:⒊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注意: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做重心;④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做内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表示法:如图1,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②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③ ③ 如果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那么∠BAD =∠DAC =21∠BAC . 三角形的中线表示法:如图1,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AE 是∆ABC 的中线;②AE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③如果AE 是∆ABC 的中线,那么BE=EC =21BC .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直角三象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也叫做正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 BC D E 图1(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③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垂心.三角线的高的表示法:如图2,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AM是∆ABC的高;②AM是∆ABC中BC边上的高;图2③如果AM是∆ABC中BC边上高,那么AM⊥BC,垂足是E;④如果AM是∆ABC中BC边上的高,那么∠AMB=∠AMC=90︒.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8.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我们要学会识别外角)注意:每个顶点处都有两个外角,但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所以说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外角,但如果我们每个顶点处只选一个外角,这样三角形的外角就只有三个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2)三角形的一个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9.定义与命题,定理,证明与反证法定义:对一个概念的含义加以描述说明或者作出明确规定的语句叫做这个概念的定义命题: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陈述句)叫做命题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的依据:(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是陈述句,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而疑问句和祈使句不是命题(2)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命题的结构:命题可以看成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所以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互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我们就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另一个就叫逆命题怎么求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位置命题有真假,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判断真命题的方法是证明,判断假命题的方法是举反例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依据(或者说证明的依据)是:定义、定理、推论、公理公理与定理的区别是:公理是不需要证明,是基本事实,而定理是需要证明的。
公理与定理的联系是:公理与定理都是真命题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互逆定理每个逆命题都有逆命题,但是不是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反证法:当直接证明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证明,可以使用反证法。
反证法的基本步骤:假设结论不成立——根据已知条件和学过的公理定理等推出矛盾——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以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边,如果没有明确指出是腰还是底,则必须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情况来讨论已经等腰三角形的角,如果没有明确指出是顶角还是底角,则必须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分情况来讨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还有互相垂直关系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而且都等于60度(3)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高、中线和所对应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1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1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按边来说: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按角来说: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按边与角来说: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4.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我们把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是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5.全等三角形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其中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第一,形状相同,第二,大小相等。
注意:图形全等与它们的位置无关;全等图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但周长、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全等图形,只要将两个图形通过平移、翻折与旋转等全等变换方式是否能完全重合,如果完全重合就是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对应中线、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周长与对应面积等等。
特别注意: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方法点拨:怎么找对应元素?怎么确定对应元素?一.图形大小确定法最大的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角);相等的边(角)是对应边(角)二.图形位置确定法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三.字母顺序确定法三角形全等按照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以后,可以按照对应字母的顺序写出对应边与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与角相等的常用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特别注意SSA和AA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边相等的方法1.公共边都相等 2.等线段加(减)等线段的和(差)相等,即等式性质3.由中点得到线段相等 4.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即等量代换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公共角、对顶角分别相等 2.等角加(减)等角所得和(差)相等,即等式性质3.同角或等角的余(补)角相等 4.角平分线得到的角相等 5.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相等6.直角都相等 7.第三角代换,即等角代换 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时候,注意要先进行转化,写三角形的时候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另外按照判定方法的边角顺序写(比如SAS,要按照边角边对应的顺序写),左边写左边三角形的边与角,右边写右边三角形的边与角;证明了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后,就可以用这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所有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1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则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注意:(1)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及四边形以上图形都没有稳定性.(3)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是SSS17.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口诀有时需把两点连,构造一对公共边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线段计算和与差,巧用截长补短法三角形里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18.等腰三角形:适当添加辅助线,寻找基本图形(1)基本图形一,如图,在∆ABC 中,AB=AC ,B,A,D 成一条直线,则∠DAC =2∠B =2∠C 或∠B =∠C =21∠DAC . (2)基本图形二,如图,如果CO 是∠AOB 的角平分线,DE ∥OB 交OA,OC 于D,E ,那么∆DOE 是等腰三角形,DO=DE .当几何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中,或在推理过程中出现有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三个条件中的两个时,就应找出这个基本图形,并立即推证出第三个作为结论.即: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基本图形三,如图10,如果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M 是AB 上一点,MN ⊥BD ,且与BP,BC 相交于P,N .那么BM=BN ,即∆BMN 是等腰三角形,且MP=NP ,即: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当几何证题中出现角平分线和向角平分线所作垂线时,就应找出这个基本图形,如等腰三角形不完整就应将基本图形补完整,如图11,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