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引言新技术、新项目对医院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同时,要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县人民医院内的所有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治疗、诊断、手术、检验、影像等。
三、管理流程1. 新技术、新项目立项新技术、新项目立项应根据医院临床需求、相关科学研究进展和患者诊疗需求,并经过医务部门审批。
立项需提交临床应用方案,明确使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及技术要求等内容,并经科室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评估。
2. 临床应用前准备2.1. 培训新技术、新项目使用前应有系统培训和操作指导,参加培训后应考核合格,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2.2. 确保设备正常临床应用前必须保证设备正常,所有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符合使用标准和规范,能够正常运行。
3. 临床应用实施3.1. 患者选择患者应符合使用该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指征和禁忌症要求,必要时应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操作规范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和隐私原则,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3.3. 技术监护在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中,应有专职技术监护人员参与操作,对操作人员进行监护,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3.4. 安全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措施,设备操作室必须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3.5. 记录与反馈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记录完整的过程记录和操作记录,并做好案例资料统计,出现意外事件必须及时报告,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
4. 临床效果和安全评估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应用后,应及时进行效果和安全评估。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管理,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内部管理要求,本制度为医院内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供应基本原则和规范操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的部门、医生和技术人员。
第三条定义在本制度中,对以下术语予以如下解释: 1. 新技术:指在医疗领域尚未广泛应用的技术,包含但不限于新药物、新器械、新诊断方法、新治疗方法等。
2. 新方法:指在医疗领域尚未广泛应用的治疗、护理、手术等方法。
3. 医疗科技评价委员会:医院设立的特地负责新技术和新方法评价的委员会。
第二章应用前的准备工作第四条技术评价1.医院应建立医疗科技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
2.技术评价应包含对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评估。
3.技术评价报告应包含技术的基本情况、适应症与禁忌症、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临床试验结果等内容。
第五条决策和审批1.医疗科技评价委员会的评价报告应提交医院管理层审批,确定是否采用该新技术或新方法。
2.采用新技术或新方法需经医院内部相关科室、病区等部门的审批,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署同意文件。
第六条培训和培训记录1.医院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培训,包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2.培训记录应认真记录培训人员的姓名、时间、内容和成绩,并由培训专员进行归档保管。
第七条设备和料子准备1.采购新技术或新方法所需设备和料子前,应将设备质量、性能以及运行要求进行评估,并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
2.检查全部设备和料子的日期、质量、规格等,确保符合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要求。
第三章应用过程管理第八条临床操作规范1.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医生和技术人员应依照相关的临床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确保操作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2.临床操作规范应认真规定操作步骤、操作次序、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产物。
为更好的、更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一、集体讨论制度1、新技术、新项目提出后,为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之前,有关医生应广泛的查阅国内外相关著作及文献,并收集、整理,写出书面综述或报告(附相关资料),制定各种意外情况应急预案,评估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并提交科主任进行全科集体讨论。
2、全科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参与人员应包括科室大部分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充分发表意见,认真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应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其结果由开展项目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医务科。
二、报批程序经全科人员讨论同意后,应详细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手术申请书》(表-1)、首例需要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手术可行性评价表》(表-2)报送医务科,医务科进行初审合格后,提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委员表决结果为“同意”的比例达到2/3视为-------------------------------------------------------------------------------------------------------------------------------------- 审批通过,再报请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医务科审核、评估,经论证同意后报请主管院长审批。
主管院长审批后,由物价办负责向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批准后方可实施。
新技术新项目的前5例均需履行报批手续。
5例后视情况由医务科决定是否继续报批。
三、知情同意程序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实施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新技术和新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和新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新技术和新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提高医院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部门及相关科室。
三、审批机构及程序1.医院设立新技术和新药品临床应用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批新技术和新药品的临床应用申请。
2.申请人需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包含以下内容:–申请人姓名、职称及所在科室;–新技术或新药品的相关资料、研究方案及临床应用计划;–安全性评估及临床试验结果报告;–相关研究团队及合作机构情况介绍。
3.审批委员会进行评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申请人的资质及科研本领评估;–新技术或新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症评估;–临床试验方案及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评估;–患者知情同意及保密措施评估。
4.审批委员会进行会议评审,由主任委员召集并记录会议内容和看法。
评审看法依据多数票决议,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处理时,可由主任委员做出决策。
5.审批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批准临床应用;–要求申请人增补料子并重新申请;–拒绝申请。
6.审批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在医院内网公示。
四、临床试验管理1.临床试验前,申请人必需向医务部门提交临床试验方案和计划,并获得医务部门的认可。
2.临床试验过程中,申请人需依照试验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并确保试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和法律法规,保护患者安全和权益。
3.临床试验期间,申请人需定期向医务部门报告试验进展情况,包含但不限于患者招募情况、试验数据收集和分析、不良事件报告等。
4.临床试验结束后,申请人需向医务部门提交试验结果和总结报告。
五、临床应用管理1.批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新药品,需有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管理,并订立认真的使用方案和操作规程。
2.相关科室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使用新技术和新药品的必需知识和操作技能。
3.临床应用过程中,需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将使用情况及时记录并上报。
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制度
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学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引进与申报流程1.医院将设立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新技术的评估、审批和监督工作。
2.科室提出引进新技术的申请,需填写《医学新技术引进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资料,如技术说明、临床试验结果、费用预估等。
3.申请表及相关资料由科室负责人提交给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4.委员会秘书处负责组织召开评审会议,由委员会成员评估新技术的医疗效果、安全性、费用效益等,并提出评审看法。
5.委员会依据评审看法,决议是否批准引进新技术。
三、新技术的引进与立项1.引进新技术的立项需经过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委员会批准。
2.被批准引进的新技术将由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组进行临床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监督技术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3.专家组将依据临床试验结果提出评价报告,向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委员会汇报,并作出技术应用介绍看法。
4.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委员会依据专家组的报告和看法,决议是否正式应用该新技术。
四、新技术的应用与培训1.医院将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需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2.医院将建立技术应用质控小组,负责监督新技术的应用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3.医务人员在使用新技术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4.医务人员发现新技术使用中的问题或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给技术应用质控小组,并采取必需的措施。
五、新技术的监督和评估1.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委员会将定期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2.医院将建立新技术的跟踪管理制度,记录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疗效评价、不良事件等信息。
3.监督和评估结果将作为新技术连续应用和发展的依据,并依据必需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
六、新技术的退出和淘汰1.若经监督和评估,发现引进的新技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或效果不佳,医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委员会有权决议停止该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医疗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准入审查和临床应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促进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查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查制度是指对医疗领域中新出现的技术和项目进行准入审查的制度。
该制度由相关部门牵头,形成专家组成员评估、技术审核、安全评估等程序。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查需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因素,确保新技术、新项目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对通过准入审查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技术推广、临床实施、效果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并进行临床实施和效果监测,及时调整技术应用策略,保证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时,需要明确一些关键要点和程序:1.准入条件:明确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的条件,包括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
同时应建立技术研究和验证的程序,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专家评审:组织相关专家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审,评估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
3.安全评估: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安全评估,包括对技术操作的风险评估、系统的人机工效学评估等,确保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潜在的风险。
4.临床应用管理:建立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推广、临床实施、效果监测等内容。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要建立技术教育培训和技术支持体系,保证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新技术、新项目,并解决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监管机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包括日常巡查、定期评估和不良事件报告等,对技术的应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技术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使用,提高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质量和效益,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树立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促进企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在实施新技术示范工程的工作中,企业需要强调领导重视和支持,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中的作用。
同时,要做到生产组织科学合理、技术措施先进得力、资源保证及时充分。
此外,还需要强调质量高标准要求,做到方案精细、施工认真、把关严格、检查科学。
各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和协同监管也是保证新技术示范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施新技术示范工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
其中,新技术示范工程实施采取4级管理体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施工队伍由专业施工班组组成。
专业工长负责分项新技术实施,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核验实施效果。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5篇)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新技术在企业发展上的广泛应用,及山东淄博浩德化工有限公司羧基丁腈胶乳生产技术“四新”技术与推广,充分推行“四新”技术的建设理念,做好新技术应用示范应用的管理工作,根据《企业按全市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____),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山东淄博浩德化工有限公司羧基丁腈胶乳生产全过程。
第二章四新技术的应用第三条技术工作主要由技术部负责,各专业工程师负责参与各专业工程施工技术“四新”技术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督促落实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情况;负责科技信息收集﹑积累﹑开发﹑利用及科技资料的整理;物资设备部、安环部和计划财务部配合工作。
第四条各科室、员工应充分认识“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重要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
围绕安全性,降低成本,降低造价,清洁环保,更高的质量,更便于管理为目标,采用自主研发或与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与各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
“四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1、新技术:及时参加新技术学习会、培训班、发布会或博览会等,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工程技术部组织召开研讨会共同学习新技术,并针对实际工程认真研究可行性方案。
2、新材料:材料员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关注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并在研讨会上介绍,使工程向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健康,污染(噪音、粉尘等)小,加工废料少,效率高的新型装饰行业迈进。
3、新工艺:组织人员学习、考察国内外的新工艺;组织工人进行学习交流,并使之应用于工程中。
4、新设备:与国内外大型工具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了解新产品发布,使新设备能早日投入到生产中。
第五条围绕“四新”技术展开各项活动1、开展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全员技术素质;建立健全各级技术管理“四新”技术体系,完善技术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技术标准规程。
医学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医学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规范医院内医学新技术的应用,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订立本管理制度。
1.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医学新技术的申请、审批、推广和管理程序,确保医学新技术的合理应用。
2.在医学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本制度坚持安全第一、科学合理、服务至上、效果优良的原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医学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二章医学新技术申请管理第三条申请条件医学新技术的申请必需满足以下条件:1.申请人是医院职工,需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
2.申请人应供应认真的技术方案、安全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临床试验结果等相关料子。
第四条申请程序1.申请人将相关料子提交给医院医学新技术管理委员会。
2.医学新技术管理委员会按规定时间召开评审会议,评估申请料子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医学新技术管理委员会依据评审结果,提出审批看法。
4.医学新技术管理委员会将审批看法提交给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由行政管理部门决议是否批准。
5.批准通过的申请,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将相关信息通知申请人,并布置后续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审批时限医学新技术的申请审批过程应当遵从以下时限:1.医学新技术管理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料子后的5个工作日内召开评审会议。
2.医学新技术管理委员会应在评审会议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看法。
3.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收到审批看法后的1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议。
第三章医学新技术应用管理第六条临床应用程序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必需依照以下程序进行:1.申请人依照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指南进行操作。
2.医院应设立特地的临床应用团队,负责医学新技术的操作和监控工作。
3.在每次应用医学新技术前,临床应用团队必需进行案例评估和风险评估,并得到相关科室确实认。
4.临床应用团队应定期进行技术操作培训和质控活动,保证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七条监测与评估医学新技术应用的监测和评估是保障其安全和有效的紧要环节。
医院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医院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管理,规范医院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工作,并对相关人员的职责、流程、评估和监督等进行规定。
第二章引进与评估流程第一节技术引进提出和申报1.医院各科室需引进新技术时,应先组织科室内部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并形成引进看法。
2.科室向医院管理负责人提出新技术引进申报,提交以下料子:–新技术的介绍和优势;–相关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资料;–估计引进后的临床应用范围;–估计引进后对患者疗效和安全的影响;–估计引进后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技术评估和论证1.技术评估小组由医院管理负责人组织成立,由相关科室主任、技术专家和质量管理人员构成,对新技术进行评估和论证。
2.技术评估小组依据所提交的料子进行评估,并可组织现场考察、临床研究、模拟应用等方式了解技术的真实情况。
3.技术评估小组应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是否引进的看法,并书面报告给医院管理负责人。
第三节技术引进决策1.医院管理负责人依据技术评估小组的评估报告和看法,决议是否引进该技术,并书面通知科室相关人员。
2.如决议引进,则需要明确引进时间、目标和内容,并订立引进计划。
第三章引进与应用管理第一节技术引进实施1.引进新技术后,科室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确保技术操作规范和娴熟。
2.引进新技术的科室应明确新技术的使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等,并订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技术的安全可靠。
第二节团队建设和考核1.引进新技术的科室应建立技术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责任分工和工作职责,定期组织团队会议,沟通工作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案。
2.对技术团队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团队的业绩和质量,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和改进。
第三节进展监督和评估1.引进新技术的科室应配备专职质控人员,定期对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进行定期的技术应用评估,并对引进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看法。
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管理制度1. 概述本规章制度是为了加强医院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医疗服务中,以提升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审批程序2.1 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更新或更换需经过医院科研院或相关部门审批,并依照下列程序办理:—抓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市场调研和评估工作;—订立引进、更新或更换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申报料子;—向医院科研院或相关部门提交申报料子;—科研院或相关部门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看法,做出决策,并及时通知申报单位。
2.2 若新技术和新设备涉及重点转变或投入巨大的情况,需另行报请医院领导决策。
2.3 引进、更新或更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必需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医院相关部门的技术评估。
3. 引进合同3.1 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必需签订正式的合同,并明确合同中的以下内容:—引进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性能参数等;—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名称、住址及联系方式;—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期限等商务条款;—质量保证、维护和修理保养和售后服务等技术支持条款;—合同解除或违约责任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款。
3.2 合同必需经过医院法务部门的审核,并由医院法务部门代表医院签署。
4. 设备验收4.1 引进、更新或更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必需严格依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验收,并记录验收结果。
—验收标准应包含性能指标、安全性、使用寿命、售后服务等方面;—验收由医院技术部门或相关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结果需报告给医院科研院或相关部门。
4.2 验收合格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方可进行安装、调试和使用,验收结果应在设备档案中进行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5. 设备管理5.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工作。
5.2 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培训,保证其了解设备操作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要求。
5.3 设备管理人员应依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4篇)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应用新技术管理制度的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新技术的进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需要及时掌握并应用新技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因此,建立和应用新技术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新技术管理制度的定义和目标新技术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应用新技术时所制定和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以保证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和管理。
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新技术管理制度所包括的内容1.新技术引进和筛选的程序和标准:确定新技术引进的程序和标准,以确保所引进的新技术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
2.新技术应用的规范和流程:明确新技术的应用规范和流程,包括新技术的试验和验证、应用的范围和方式等,以保证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3.新技术培训和推广:组织并开展新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促进新技术的快速应用。
4.新技术管理和监控:建立新技术管理和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新技术管理和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新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5.新技术评估和总结:建立新技术评估和总结机制,通过对新技术应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企业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建立和应用新技术管理制度的意义建立和应用新技术管理制度对企业有多重意义: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应用新技术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提高管理水平:新技术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提高工作效率:应用新技术管理制度可以优化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4.适应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保持市场的稳定地位。
新技术应用临床实验管理制度
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背景为了保障医院内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的申请、审批、执行、监督和报告等环节,提高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的管理工作。
三、术语定义1.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指对新技术在人体应用的试验。
2.研究者:指在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中具有负责人地位的医生或研究人员。
3.受试者:指参加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的患者或志愿者。
4.伦理委员会:指医院内负责审核和监督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伦理合规性的委员会。
5.权益保护:指确保受试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包含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四、管理流程1.研究者申请:研究者向医院提交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申请书,包含研究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内容,并提交相关的研究计划与方案。
2.伦理审查:医院伦理委员会负责对申请进行伦理审查,包含试验的伦理合规性、患者知情同意的程序与内容、权益保护等方面。
3.审批与注册:伦理委员会依据伦理审查结果决议是否批准试验,同时将批准信息登记在伦理委员会注册数据库中。
4.试验执行:研究者依照批准的方案和程序进行试验,确保操作规范和试验安全。
在试验过程中,必需严格遵守各项伦理规定和操作规范。
5.监督与评估:医院内设监督机构负责对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看法。
6.报告与总结:试验结束后,研究者需向医院提交新技术应用临床试验报告,内容包含试验过程、试验结果、问题与挑战、改进措施等。
同时,医院将依据试验报告订立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经验总结。
五、权益保护与安全措施1.受试者知情同意:研究者在试验前必需向受试者充分解释试验目的、方法、预期效果、潜在风险和利益等,并获得受试者的书面知情同意。
2.隐私保护:医院要求研究者保护受试者的隐私信息,不得泄露或滥用。
3.安全掌控:试验操作过程中,研究者必需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受试者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应用管理制度
1、在院长、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医务科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和实施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引进新技术、新业务之前,科室要提出申请,医务科组织专家论证后拿出可行性报告,由院长办公会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方向、业务的开展、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引进及配套设施等进行讨论审批。
并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2、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科室要有发展规划及阶段总结。
每年度医务科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评估检查,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的综合目标检查项目中。
3、严格筛选新技术、新业务项目。
要求科室学科带头人既要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又要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指导制定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规划;后备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积极认真地协助科主任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4、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建设发展需要,对新开展的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能够提高医院和科室两个效益的项目,医院在引进政策上予以倾斜、优先,保证专款专用。
5、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评价,发现医疗技术风险或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6、每年度各科室要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阶段总结。
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要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综合目标检查中。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范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新技术,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组织架构、人才引进、知识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探讨如何制定一套适合企业的新技术管理制度。
一、组织架构在企业中有效管理新技术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组织架构。
首先,应设立专门的新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该部门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组成,能够对新技术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其次,应设立新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各业务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
该委员会负责评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对企业的价值,确保新技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此外,企业内部还应建立技术共享平台,方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新技术的跨部门应用。
二、人才引进为了应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加强人才引进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
首先,企业应明确人才引进的目标和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和流程。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估机制,通过技术笔试、面试、综合评价等方式,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为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培训机会。
三、知识共享新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包括知识获取、共享和应用。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外部知识的获取,通过技术交流会议、参加行业展览、合作研发等方式,获取前沿的技术信息和市场动态。
其次,企业内部应建立知识共享平台,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传承。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技术论坛、知识库、学习型组织等方式,提升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四、安全保障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重视技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不被侵权和泄露。
新技术评估和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评估和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促进医院技术发展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使用,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订立,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和人员。
第二条定义1.新技术:指在临床医疗、医学设备、医学管理等领域中引入的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2.评估:指对新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研究和推断,包含技术可行性、临床效果、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考量。
3.应用管理:指对通过评估后的新技术进行规范的推广和应用的过程,包含培训、使用、监测、维护等环节。
第二章新技术评估第三条评估程序1.新技术评估应由医院技术评估委员会负责,具体评估程序如下:–提请评估:由医院内任何部门或人员提出新技术评估申请,并向技术评估委员会供应相关资料。
–资料审核:技术评估委员会对新技术申请资料进行初步审核,推断申请是否符合评估条件。
–评估构成:依据新技术的特点,技术评估委员会构成相应的评估专家组进行评估工作。
–技术评估:评估专家组依据新技术的特点,对其技术可行性、临床效果、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评估分析。
–评估报告:评估专家组将评估结果整理成评估报告,并提交给技术评估委员会。
–结论确定:技术评估委员会依据评估报告,形成评估结果和建议,并作出最终决议。
2.新技术评估应遵从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审查过程严格保密,评估专家构成员应签署保密协议。
第四条评估内容新技术评估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技术可行性评估:对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特点、适用范围等进行综合评估。
2.临床效果评估:评估新技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3.安全性评估:评估新技术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备和应对措施。
4.经济性评估:综合考虑新技术引进的本钱和预期效益,对其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
第五条评估结果处理1.评估结果应包含评估结论、技术推广建议等内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
2.若评估结果为通过,评估委员会应给出具体的改进看法,并要求申请单位进行修改和再次评估。
新技术与新设备引进与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与新设备引进与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加强医院的科技设备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引进和应用新技术与新设备,订立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科室,包含各部门、各岗位人员。
第二章新技术引进管理第三条新技术引进的程序1.医院各科室依据实际需要和需求,可以提出引进新技术的申请。
2.科室提出申请后,由科室负责人或相关管理人员填写《新技术引进申请表》,并认真说明该技术的优势、预期效果以及实施方案等。
3.新技术引进申请表经科室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医院技术管理部门审核。
4.医院技术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将申请表报院领导审批。
5.经院领导审批通过后,医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该新技术进行评估和筛选,同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
评估内容包含技术的可行性、风险评估等。
6.假如评估结果为可行,而且科室能供应相关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医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洽谈和签订合同,确认技术引进的具体时间和实施方案。
第四条新技术引进的要求1.引进的新技术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2.引进的新技术应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研究基础,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引进的新技术应经过科学论证,有充分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支持。
4.引进的新技术应符合医院的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第五条新技术引进的责任1.科室负责人应端正科学态度,确保新技术的引进申请真实、准确、完整。
2.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确保技术的正确使用和有效应用。
3.医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对新技术进行评估和筛选,实施合同管理,监督技术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技术绩效评估和管理。
第三章新设备引进管理第六条新设备引进的程序1.科室对需要引进的新设备提出申请。
申请时应供应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使用目的、预期效果以及预算等。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正在快速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为了有效管理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新技术管理的制度模版,以确保新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组织。
二、目的新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1. 确保新技术的合法合规使用,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 提高新技术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最佳的技术运用;3. 保障新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新技术的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2. 数据管理与保护;3. 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6. 集成和应用新技术的具体项目。
四、管理原则在制定新技术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保新技术的合法合规使用;2. 实用高效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的高效实施;3. 安全可靠原则:保障新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4. 透明公开原则:将新技术管理制度公示于众,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和培训。
五、具体制度1.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1 网络安全管理1.2 信息安全管理1.3 安全事件管理2. 数据管理与保护制度2.1 数据分类和等级制度2.2 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2.3 数据安全防护制度3. 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管理制度3.1 云计算资源管理3.2 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3.3 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管理4.2 模型和算法管理4.3 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管理5.1 自动化工程和设备管理6. 集成和应用新技术的具体项目管理制度6.1 项目审批和立项管理6.2 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6.3 项目验收和总结管理六、责任和监督1. 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相关新技术的管理负责,并确保制度的全面执行;2. 监督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新技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3. 公司领导对新技术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果负最终责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一、为使XX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XX建筑新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做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工程的管理工作,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建筑新技术是指建设部当前重点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即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三、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会同科学技术司负责示范工程的立项审批、实施与监督,以及应用成果评审工作。
示范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委托中国建筑业协会(以下称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承办。
四、示范工程的立项条件是:新开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质量标准要求高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土木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
上述工程已经批准列为省(部)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并可在三年内完成申报的全部新技术内容的,可申报示范工程。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按立项条件择优选取有代表性的工程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方可申报示范工程。
六、申报单位填写《示范工程申报书》(申报书格式见附件),连同批准列为省(部)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文件,一式两份,经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建设司审核后,报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七、经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组织专家审核后,批准列为示范工程,并由部发文公布。
已经被批准列为示范工程的项目,如果立项条件发生变化,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后,建设部可以做出取消或更改的决定。
八、有关地区或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制订实施计划,每半年总结检查一次。
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将不定期地对示范工程进行检查。
九、示范工程执行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示范工程新技术应用实施计划,强化管理,使其成为工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施工速度符合标准规范和合同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样板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一、为使XX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XX建筑新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做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工程的管理工作,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建筑新技术是指建设部当前重点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即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三、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会同科学技术司负责示范工程的立项审批、实施与监督,以及应用成果评审工作。
示范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委托中国建筑业协会(以下称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承办。
四、示范工程的立项条件是:新开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质量标准要求高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土木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
上述工程已经批准列为省(部)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并可在三年内完成申报的全部新技术内容的,可申报示范工程。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按立项条件择优选取有代表性的工程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方可
申报示范工程。
六、申报单位填写《示范工程申报书》(申报书格式见附件),连同批准列为省(部)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文件,一式两份,经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建设司审核后,报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七、经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组织专家审核后,批准列为示范工程,并由部发文公布。
已经被批准列为示范工程的项目,如果立项条件发生变化,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后,建设部可以做出取消或更改的决定。
八、有关地区或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制订实施计划,每半年总结检查一次。
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将不定期地对示范工程进行检查。
九、示范工程执行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示范工程新技术应用实施计划,强化管理,使其成为工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施工速度符合标准规范和合同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样板工程。
十、示范工程执行单位全部完成了《示范工程申报书》中提出的新技术内容,且应用新技术的分项工程质量达到现行质量验收标准的,示范工程执行单位应准备好应用成果评审资料,并填写《示范工程应用成果评审申请书》一式四份(应用成果评审申请书格式见附件),按隶属关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提出申请。
经其初审符合标准的,向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申请应用成果评审。
十一、示范工程执行单位应提交以下应用成果评审资料:(一)《示范工程申报书》及批准文件;
(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新技术应用部分);
(三)应用新技术综合报告(扼要叙述应用新技术内容,综合分析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成效,体会与建议);
(四)单项新技术应用工作总结(每项新技术所在分项工程状况,关键技术的施工方法及创新点,保证质量的措施,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工程质量证明(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对整个工程或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两个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证明);
(六)效益证明(有条件的可以由有关单位出具的社会效益证明及经济效益与可计算的社会效益汇总表);
(七)企业技术文件(通过示范工程总结出的技术规程、工法等);
(八)新技术施工录像及其它有关文件和资料。
十二、示范工程应用成果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提供评审的资料是否齐全;
(二)是否完成了申报书中提出的推广应用新技术内容;
(三)施工企业应用新技术中有无创新内容;
(四)应用新技术后对工程质量、工期、效益的影响。
评审专家组应根据以上内容,对该示范工程应用新技术的整体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十三、示范工程的应用成果评审由示范工程委托管理单位组织评审专家组进行,每项示范工程评审专家组由专家5~7人组成。
被
评审的示范工程执行单位人员,不得聘为专家组成员。
申报工程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评审专家不得超过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一。
示范工程评审专家从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设立的示范工程应用成果评审专家库中选取。
专家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的专家形成。
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项目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在某一新技术领域有较深研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
专家库每三年更换一次。
十四、示范工程应用成果评审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资料审查,二是现场查验。
评审专家必须认真审查示范工程执行单位报送的评审资料和查验施工现场,实事求是地提出审查意见。
评审专家必须为申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
评审工作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
十五、评审专家组组长应提出初步评审意见,当有超过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的评审专家对该审查结果提出不同意见时,该评审意见不能成立。
评审意见形成后,由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字。
十六、示范工程通过评审,其中应用的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时,该工程可综合评价为示范工程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应用水平达不到国内领先水平时,该工程可综合评价为示范工程国内先进水平。
十七、通过评审的示范工程,经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会同科学技术司审定后,按照程序予以公告。
十八、各类优质工程的评选应优先从“建设部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
范工程”中选取,以提高优质工程的科技含量。
十九、对已通过评审的建设部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发现其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或隐患,取消其建设部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并予以公告。
二十、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二十一、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原《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办法》(建建技[1996]20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