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函数的图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 第1课时 函数的图象教案与反思
19.1.2 函数的图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函数的图象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重点)2.能够结合实际情境,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难点)一、情境导入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影响下,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如图是我国某港某天0时到24时的实时潮汐图.图中的平滑曲线,如实记录了当天每一时刻的潮位,揭示了这一天里潮位y(m)与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函数图象.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函数的图象【类型一】函数图象的意义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解析:∵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选项A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A错误;选项B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B错误;选项C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C错误;选项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故D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①有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③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类型二】判断函数的大致图象3月20日,小彬全家开车前往铜梁看油菜花,车刚离开家时,由于车流量大,行进非常缓慢,十几分钟后,汽车终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大约三十分钟后,汽车顺利到达铜梁收费站,停车交费后,汽车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二十多分钟后顺利到达了油菜花基地,在以上描述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历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大致函数图象是( )解析:行进缓慢,路程增加较慢;在高速路上行驶,路程迅速增加;停车交费,路程不变;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路程增加但增加的比高速路上慢,故B符合题意.故选B.方法总结:此类题目,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及生活实际判断图象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和特征.【类型三由函数图象判断容器的形状下雨时在室外放置一个无盖的容器,如果雨水均匀地落入容器,容器水面高度h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 )解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到,杯中水的高度h随注水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而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小.则杯子应该是越向上开口越大.故杯子的形状可能是B.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在读懂题意的前提下,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并注意一些细节的描述,如在某段时间内的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变化趋势等.究点二:函数图象的应用【类型一】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多少分钟?(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多米?一共用了多少分钟?(4)我们认为骑单车的度超过300米/分就超越了安全限度.问: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解析:根据图象进行分析即可.解:(1)根据图象,学校的纵坐标为1500,小明家的纵坐标为0,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根据题意,小明在书店停的时间为从8分钟到1分钟,故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一行驶的总路程为120+(1200-600)+(1500-600)=1200+600+900=2700(米);共用了14分钟;(4)由图象可知:0~6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2006=200(米/分);6~8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200-6008-6=300(米/分);12~14钟时,平均速度为=450(米/分).所以,12~14分钟时小明骑车速度最快,不在安全限度内.方法总结:解读图象反映的信息,关键是理解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类型二】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 →B →C →D →A ,设P 点经过的路程为x ,以点A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应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解析:当点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0≤x ≤4时,y 的值为0;当点P 在BC 上运动,即4<x ≤8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在CD 上运动,即8<x ≤12时,y 不变;当点P 在DA 上运动,即12<x ≤16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是发现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三、板书设计1.函数图象的意义2.函数图象的应用本课设计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情景导入是由实例入手,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图象来反映的问题实例,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图象,学会观察图象的一般步骤,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获得图象所传达的信息,逐步熟悉图象语言.【素材积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图象。
这一章节主要包括函数图象的性质、函数图象的变换、函数图象的识别和绘制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函数图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和识别函数图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掌握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
2.能够识别和绘制常见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提高学生对函数图象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2.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3.函数图象的识别和绘制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发现函数图象的性质和规律。
2.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绘制和分析函数图象的过程中深化对函数图象的认识。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函数图象的性质、变换规律等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之前学过的函数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函数图象,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函数图象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函数,绘制出其图象,并分析图象的性质。
然后各组汇报成果,进行交流。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识。
函数图像 教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
一、回顾、思考(课前完成)函数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 ,y 是x 的 .如果当x=a 时,y=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x 为a 时的 . 问题:1、一支铅笔0.5元,买了x 只铅笔,付了y 元,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 y (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 x min 的计时费(按0.1元/min 收取)3、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一天中气温与时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怎样表示呢?二、探究新知:解读图象信息活动一:写出正方形的面积S 与边长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解:归纳:函数图象定义:活动二、右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 T 如何随时间 t 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课 题 19.1.2函数的图像(1)学习 目标1.了解函数图象的一般意义,初步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1.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1.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2.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重 点 初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来获取信息. 难 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x 0 0.51 1.52 2.53 3.54 S活动三:下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其中x 表示时间,y 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直线上.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在食堂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读报用了多长时间?(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活动四:拓展训练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本第82页第8 题;第83页第9 题.x/min0.8 0.6 y/km O。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能够通过图象来理解和分析函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函数图象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函数图象,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方法,自主探究函数图象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能够通过图象来理解和分析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函数图象,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其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分析具体的函数图象案例,使学生理解函数图象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案例。
2.学生准备: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电脑或者手绘图象,自主探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教案
《§19.1.2函数图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2)、初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列表、描点、连线);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来获取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奥秘,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学习重点】初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来获取信息.【学法】问题导学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等。
【课堂模式】以导学图为载体的“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教具】课件、直尺等。
【学具】直尺、坐标格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一)简介争创“优秀小组”活动规则。
(调动学生课堂持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快乐、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竞争,敢于竞争意志品质。
)(二)学生按“导学图”中的预习指导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并提出问题;组长和教师检查评比预习情况给予评定。
(使学生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对“导学图”进行“再创作”,完成第一次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课中:(一)创设情境选择我国排球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中的精彩片段,从中抽象出排球运动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
(视频展示)教师提问:排球运行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你从图象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板书课题:§19.1.2函数图像追问函数图像是怎样产生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入课题。
)(二)、操作体验问题一: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为,其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我们还可以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图的方法来表示S与x的关系.想一想:自变量x的一个确定的值与它所对应的唯一的函数值S,是否能确定一个点(x,S)呢?(1)列表:(计算并填写下表)(2)描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总结:1、什么是函数图像?(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组成,图象上的每一点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即把自变量x与函数y的每一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2.对于一次函数中斜率k和截距b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存在困难。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k、b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次函数的性质产生混淆,如斜率的正负与函数图象的关系等。教师应通过对比、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上述问题中的关系,从而引出一次函数的定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二)讲授新知
1.一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kx+b。详细讲解k、b分别代表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一次函数的图象:通过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一次函数的走势。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上任意两点的坐标,发现它们连线的斜率是定值k。
3.拓展作业:选择课本练习题19.1中的一道或两道拓展题进行思考,鼓励同学们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拓展题: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探讨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最优化问题、行程问题等。
4.小组合作作业:布置一道需要小组合作的作业,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设计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涉及一次函数的多个知识点,要求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3.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其性质,如单调性、截距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相互印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的图象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函数的图象教案新人教版
函数的图象(1)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2.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找出它的位置、由点的位置确定它的坐标;3.初步理解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含义.过程性目标1.联系数轴知识、统计图知识,经历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积极动手画图,达到熟练的程度,并充分感受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如图是一条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例如,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是4,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是-2.5.知道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的位置就确定了.我们学过利用数轴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利用平面图形研究数量关系的问题.二、探究归纳问题1 例如你去过电影院吗?还记得在电影院是怎么找座位的吗?解因为电影票上都标有“×排×座”的字样,所以找座位时,先找到第几排,再找到这一排的第几座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电影院里的座位完全可以由两个数确定下来.问题2 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同学的座位?解例如,××同学在第3行第4排.这样教室里座位也可以用一对实数表示.问题3 要在一块矩形ABCD(AB=40mm,AD=25mm)的铁板上钻一个直径为10mm的圆孔,要求:(1)孔的圆周上的点与AB边的最短距离为5mm,(2)孔的圆周上的点与AD边的最短距离为15mm.试问:钻孔时,钻头的中心放在铁板的什么位置?分析圆O的中心应是钻头中心的位置.因为⊙O直径为10mm,所以半径为5 mm,所以圆心O到AD边距离为20mm,圆心O到AB边距离为10mm.由此可见,确定一个点(圆心O)的位置要有两个数(20和10).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为此,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如图),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rightangledcoordinates system).通常把其中水平的一条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数轴的交点O叫做坐标原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例如,图中的点P,从点P分别向x 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和N.这时,点M在x轴上对应的数为3,称为点P的横坐标(abscissa);点N在y轴上对应的数为2,称为点P的纵坐标(ordinate).依次写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得到一对有序实数(3,2),称为点P的坐标(coordinates).这时点P可记作P(3,2).在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如图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三、实践应用例1 在上图中分别描出坐标是(2,3)、(-2,3)、(3,-2)的点Q、S、R,Q(2,3)与P(3,2)是同一点吗?S(-2,3)与R(3,-2)是同一点吗?解Q(2,3)与P(3,2)不是同一点;S(-2,3)与R(3,-2)不是同一点.例2 写出图中的点A、B、C、D、E、F的坐标.观察你所写出的这些点的坐标,回答:(1)在四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征?(2)两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征?解 A(-1,2)、B (2,1)、C (2,-1)、D (-1,-1)、E (0,3)、F (-2,0).(1)在第一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正数;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在第三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负数;在第四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2)x轴上点的纵坐标等于零;y轴上点的横坐标等于零.说明从上面的例1、例2可以发现直角坐标系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能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反之,任何一对有序实数在直角坐标系上都有唯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也就是说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例3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2,-3),分别找出它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并写出这些点的坐标.观察上述写出的各点的坐标,回答:(1)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2)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解(1)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2)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纵坐标相同;(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纵坐标也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例4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2)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分析如图,P为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任一点,作PM⊥x轴于M,在Rt△PMO中,∠1=∠2=45°,所以|OM|=|MP|,则P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绝对值相等,又因为P点位于第一象限内,OM为正值,MP也为正值,所以P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同样若P点位于第三象限内,则OM为负值,MP 也为负值,所以P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也相同.若P点为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则OM与MP一正一负,所以P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 (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2)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四、交流反思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画法;2.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的方法;3.在四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两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4.分别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的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五、检测反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3)和(3,2)表示同一点;(2)点(-4,1)与点(4,-1)关于原点对称;(3)坐标轴上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至少有一个为0;(4)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均为正数.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顺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起来,并将最后一点与第一点连起来,看看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3.指出下列各点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A(-3,-5),B(6,-7),C(0,-6),D(-3,5),E(4,0).4.填空:(1)点P(5,-3)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2)点P(3,-5)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3)点P(-2,-4)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5.如图是一个围棋棋盘,我们可以用类似于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表示各个棋子的位置.例如,图中右下角的一个棋子可以表示为(12,十三).请至少说出图中四个棋子的“位置”.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余.(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4)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A.(1)(2)B.(3)(4)C.(2)(3)D.(1)(4)【答案】A【分析】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都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依此对四个小题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符合命题定义,正确;(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余,符合命题定义,正确.(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只是做了陈述,不是命题,错误;(4)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没有做出判断,不是命题,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概念:一般的,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注意命题是一个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2.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中画BC边上的高,其中画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A.不是任何边上的高,故不正确;B.是BC边上的高,故正确;C. 是AC边上的高,故不正确;D. 不是任何边上的高,故不正确;故选B.3.如图,OP 为∠AOB 的平分线,PC ⊥OA ,PD ⊥OB ,垂足分别是C ,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COP =∠DOPB .PC =PD C .OC =OD D .∠COP =∠OPD【答案】D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C =PD ,∠POC =∠POD ,再利用HL 证明△OCP ≌△OD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C =OD 即可判断.【详解】∵OP 为∠AOB 的角平分线,PC ⊥OA ,PD ⊥OB ,垂足分别是C 、D ,∴PC =PD ,∠POC =∠POD ,故A ,B 正确;在Rt △OCP 与Rt △ODP 中,OP OP PC PD =⎧⎨=⎩, ∴Rt △OCP ≌Rt △ODP (HL ),∴OC =OD ,故C 正确.不能得出∠COP =∠OPD ,故D 错误.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与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点P(﹣2,﹣4)与点Q(6,﹣4)的位置关系是( )A .关于直线x =2对称B .关于直线y =2对称C .关于x 轴对称D .关于y 轴对称【答案】A【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点P (﹣2,﹣4)与点Q (6,﹣4)的位置关系是关于直线x =2对称,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轴对称的性质.5.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A、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轴对称图形.6.在矩形(长方形)ABCD中,AB=3,BC=4,若在矩形所在的平面内找一点P,使△PAB,△PBC,△PCD,△PAD都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共有()个.A.3 个B.4 个C.5 个D.6 个【答案】C【分析】根据矩形的对称性画出对称轴,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作图即可.【详解】解:作矩形的两条对称轴l1和l2,交于点P1,根据对称性可知此时P1满足题意;分别以A、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弧,交l1于点P2、P3;分别以A、D为圆心,以AD的长为半径作弧,交l2于点P4、P1.根据对称性质可得P1、P2、P3、P4、P1均符合题意这样的点P共有1个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和作等腰三角形,掌握矩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3,4,8B .5,6,11C .12,5,6D .3,4,5【答案】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详解】A 选项中,因为3+4<8,所以A 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B 选项中,因为5+6=11,所以B 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C 选项中,因为5+6<12,所以C 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D 选项中,因为3+4>5,所以D 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只需看较短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即可,“是”即可组成三角形,“否”就不能组成三角形.8.若点()1,5P m -与点()3,2Q n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则m n +的值是( )A .1B .3C .5D .7【答案】C【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点()1,5P m -与点()3,2Q n -关于原点对称,∴13m -=-,25n -=-,解得:2m =-,7n =,则275m n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9.过点()1,3P -作直线,使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这样的直线可以作( ) A .4条B .3条C .2条D .1条 【答案】C【分析】先设出函数解析式,y=kx+b ,把点P 坐标代入,得-k+b=3,用含k 的式子表示b ,得b=k+3,求出直线与x 轴交点坐标,y 轴交点坐标,求三角形面积,根据k 的符号讨论方程是否有解即可.【详解】设直线解析式为:y=kx+b ,点P (-1,3)在直线上,-k+b=3,b=k+3,y=kx+3+k ,当x=0时,y=k+3,y=0时,x=k+3-k , S △=1k+3k+3-=52k,2k+3=10k , 当k>0时,(k+3)2=10k ,k 2-4k+9=0,△=-20<0,无解;当k<0时,(k+3)2=-10k ,k 2+16k+9=0,△=220>0, 故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问题,关键是用给的点坐标来表示解析式,求出与x,y 轴的交点坐标,列出三角形面积,进行分类讨论.10.练习中,小亮同学做了如下4道因式分解题,你认为小亮做得正确的有①3(1)(1)x x x x x +=+- ②2222()x xy y x y -+=-③21(1)1a a a a -+=-+ ④2216(4)(4)x y x y x y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①x 3+x=x (x 2+1),不符合题意;②x 2-2xy+y 2=(x-y )2,符合题意;③a 2-a+1不能分解,不符合题意;④x 2-16y 2=(x+4y )(x-4y ),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1.若5x y +=,且()()3326x y ++=,则223x xy y ++=____________.【答案】27【分析】将x+y 的值代入由(x+3)(y+3)=26变形所得式子xy+3(x+y )=17,求出xy 的值,再将xy 、x+y 的值代入原式=(x+y )2+xy 计算可得.【详解】解:∵(x+3)(y+3)=26,∴xy+3x+3y+9=26,则xy+3(x+y )=17,将x+y=5代入得xy+15=17,则xy=2,∴223x xy y ++=(x+y )2+xy=25+2=27.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12.若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 :b :c=5:12:13,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为_____度.【答案】1【解析】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x ,12x ,13x ,则(5x )2+(12x )2=(13x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为1度,故答案为:1.13.若无理数a 满足1<a<4,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无理数________.【答案】π【分析】估计一个无理数a 满足1<a <4,写出即可,如π等.【详解】解:∵1<a <4∴1<a ∴a=π故答案为:π.【点睛】此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14.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答案】y=x-2【分析】设y=kx+b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可得:b=-2,且k>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设y=kx+b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b=-2,且k>0,∴符合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可以是:y=x-2(答案不唯一).故答案是:y=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系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5.一组数据5,7,7,x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答案】2【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求出x的值,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众数为7,则:5+7+7+x=4×7,解得x=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4[(5﹣7)2+(7﹣7)2+(7﹣7)2+(1﹣7)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众数的定义、平均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的定义、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16.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______.【答案】35°【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的度数,再由平角的定义得出∠ADC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BD中,AB=AD,∠B=70°,∴∠B=∠ADB=70°,∴∠ADC=180°﹣∠ADB=110°,∵AD=CD,∴∠C=(180°﹣∠ADC)÷2=(180°﹣110°)÷2=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所示,一个角60°的三角形纸片,剪去这个60°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_____.【答案】240°.【分析】三角形纸片中,剪去其中一个60°的角后变成四边形,则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即可求得∠1+∠2的度数.【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四边形除去∠1,∠2后的两角的度数为180°﹣60°=120°,则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1+∠2=360°﹣120°=240°.故答案为:240°.【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角度的计算,关键在于结合图形运用角度转换.三、解答题18.(1)分解因式:3ax2+6axy+3ay2(2)化简:2()b a aa ab --【答案】(1)3a(x+y)2 ;(2)a+b【分析】(1)原式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2)原式括号内先通分,分子分解因式后再约分即得结果.【详解】解:(1)原式=3a(x2+2xy+y2)=3a(x+y)2 ;(2)原式=22a b aa a b--=()()aaa aabbb-+-=a+b.【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和分式的混合运算,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方法和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9.(基础模型)已知等腰直角△ABC,∠ACB=90°,AC=CB,过点C任作一条直线l(不与CA、CB重合),过点A作AD⊥l于D,过点B作BE⊥l于E.(1)如图②,当点A、B在直线l异侧时,求证:△ACD≌△CBE(模型应用)在平面直角坐标性xOy中,已知直线l:y=kx﹣4k(k为常数,k≠0)与x轴交于点A,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以AB为边、B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BC.(2)若直线l经过点(2,﹣3),当点C在第三象限时,点C的坐标为.(3)若D是函数y=x(x<0)图象上的点,且BD∥x轴,当点C在第四象限时,连接CD交y轴于点E,则EB的长度为.(4)设点C的坐标为(a,b),探索a,b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含字母k)【答案】(1)详见解析;(2)(﹣6,﹣2);(3)2;(1)a+ b=-1或b﹣a=1.【分析】(1)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CAD=∠BCE,进而利用AAS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进而确定出点A,B坐标,再判断出△ACD≌△CBE,即可得出结论;(3)同(2)的方法可得△OAB≌△FBC,从而得BF=OA=1,再证△BED≌△FEC(AAS),即可得到答案;(1)分点C在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三种情况:先确定出点A,B坐标,再同(2)(3)的方法确定出点C的坐标(用k表示),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ACB=90°,∴∠ACD+∠ECB=90°,∵AD⊥l,BE⊥l,∴∠ADC=∠BEC=90°,∴∠ACD+∠CAD=∠ACD+∠BCE=90°,∴∠CAD=∠BCE,∵CA=CB,∴△ACD≌△CBE(AAS);(2)如图1,过点C作CE⊥y轴于点E,∵直线l:y=kx﹣1k经过点(2,﹣3),∴2k﹣1k=﹣3,∴k=32,∴直线l的解析式为:y=32x﹣6,令x=0,则y=﹣6,∴B(0,﹣6),∴OB=6,令y=0,则0=32x﹣6,∴x=1,∴A(1,0),∴OA=1,同(1)的方法得:△OAB≌△EBC(AAS),∴CE=OB=6,BE=OA=1,∴OE=OB﹣BE=6﹣1=2,∵点C在第三象限,∴C(﹣6,﹣2),故答案为:(﹣6,﹣2);(3)如图2,对于直线l:y=kx﹣1k,令x=0,则y=﹣1k,∴B(0,﹣1k),∴OB=1k,令y=0,则kx﹣1k=0,∴x=1,∴A(1,0),∴OA=1,过点C作CF⊥y轴于F,则△OAB≌△FBC(AAS),∴BF=OA=1,CF=OB=1k,∴OF=OB+BF=1k+1,∵点C在第四象限,∴C(1k,-1k-1),∵B(0,﹣1k),∵BD∥x轴,且D在y=x上,∴D(﹣1k,﹣1k),∴BD=1k=CF,∵CF⊥y轴于F,∴∠CFE=90°,∵BD∥x轴,∴∠DBE=90°=∠CFE,∵∠BED=∠FEC,∴△BED≌△FEC(AAS),∴BE=EF=12BF=2,故答案为:2;(1)①当点C在第四象限时,由(3)知,C(1k,-1k-1),∵C(a,b),∴a=1k,b=-1k-1,∴a+ b=-1;②当点C在第三象限时,由(3)知,B(0,﹣1k),A(1,0),∴OB=1k,OA=1,如图1,由(2)知,△OAB≌△EBC(AAS),∴CE=OB=1k,BE=OA=1,∴OE=OB﹣BE=1k﹣1,∴C(﹣1k,-1k+1),∵C(a,b),∴a=﹣1k,b=-1k+1,∴b﹣a=1;③当点C在第二象限时,如图3,由(3)知,B(0,﹣1k),A(1,0),∴OB=1k,OA=1,∵△OAB≌△MBC(AAS),∴CM=OB=1k,BM=OA=1,∴OM=BM﹣BO=1﹣1k,∴C(﹣1k,1﹣1k),∵C(a,b),∴a=﹣1k,b=1﹣1k,∴b﹣a=1;④点C不可能在第一象限;综上所述:a+ b=-1或b﹣a=1.图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一次函数图象的综合,掌握“一线三垂直”三角形全等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AD上任意一点,连接EO并延长,交BC 于点F,连接AF,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C=.求出ABCD的边BC上的高h的值.(2)若60∠=,6∠=,15DACADB【答案】(1)详见解析;(2)33【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BO=DO,AO=CO,AD∥BC,构造条件证△AOE≌△COF(ASA),证CF=AE,CF∥AE,即可;(2)作AH ⊥BC,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得CH=116322AC =⨯=,再运用勾股定理可得.【详解】证明:(1)∵在▱ABCD 中,AC,BD 交于点O,∴BO=DO,AO=CO,AD ∥BC,∴∠OAE=∠OCF,在△AOE 和△COF 中OAE OCFAO CO AOE COF∠=∠⎧⎪=⎨⎪∠=∠⎩, ∴△AOE ≌△COF (ASA ),∴CF=AE,∵CF ∥AE,∴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2)作AH ⊥BC,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 ∥BC,所以∠DAH=∠AHC=90°,因为60DAC ∠=,所以∠CAH=30°,所以CH=116322AC =⨯=所以AH=22226333AC CH -=-=所以ABCD 的边BC 上的高h 的值是33.【点睛】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勾股定理是关键.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O ,()2,1A ,()1,3B .(1)在图中,以x 轴为对称轴,作出OAB ∆的轴对称图形.(2)在图中,把OAB ∆平移使点A 平移到点()1,2A '-,请作出OAB ∆平移后的O A B '''∆,并直接写出点O '和点B '的坐标.【答案】(1)画图见解析;(2)画图见解析,()3,1O '-,()2,4B '-【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OCD ∆;(2)点A 平移到A ',是向上平移1个单位,向左平移3个单位,将B 和O 进行同样的平移.【详解】(1)OCD ∆即为所求.(2)O A B '''∆即为所求,()3,1O '-,()2,4B '-.【点睛】本题考查画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和图形平移的画法. 22.几个小伙伴打算去音乐厅观看演出,他们准备用300元钱购买门票,下面是两个小伙伴的对话:根据对话的内容,请你求出小伙伴的人数.【答案】8人【分析】设小伙伴的人数为x 人,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从左图可以得到票价为:3002x -,右图可以知道票价打七折之后为:30020x-,根据折扣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小伙伴的人数x 人, 依题意得3003002070%2x x-⨯=- 解得8x =经检验:8x =是原方程的解答:小伙伴的人数为8人.【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即可.23.化简(1)212111x x x x ++⎛⎫-⋅ ⎪+⎝⎭.(2)1193332xx x x-⎛⎫+⋅⎪-+⎝⎭.【答案】(1)x+1;(2)33x-+.【分析】(1)先算括号内的分式的减法,再算乘法,因式分解后约分可以解答本题;(2)先算括号内的分式的加法,再算乘法,因式分解后约分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1)2121 11x xx x++⎛⎫-⋅⎪+⎝⎭=2 11(1)1x xx x +-+⋅+=1 1x xx+⋅=x+1;(2)1193332x x x x-⎛⎫+⋅⎪-+⎝⎭=333(3) (3)(3)2x x x x x x ++--⋅+-=2332 xx x-⋅+=33x-+.【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关键.24.阅读下面材料: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如下问题:如图,AD为△ABC中线,点E在AC上,BE交AD于点F,AE=EF.求证:AC=BF.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到以下两种思路:思路一如图①,添加辅助线后依据SAS可证得△ADC≌△GDB,再利用AE=EF可以进一步证得∠G=∠FAE =∠AFE=∠BFG,从而证明结论.思路二如图②,添加辅助线后并利用AE=EF可证得∠G=∠BFG=∠AFE=∠FAE,再依据AAS可以进一步证得△ADC≌△GDB,从而证明结论.完成下面问题:(1)①思路一的辅助线的作法是:;②思路二的辅助线的作法是:.(2)请你给出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思路的证明方法(要求:只写出辅助线的作法,并画出相应的图形,不需要写出证明过程).【答案】(1)①延长AD至点G,使DG=AD,连接BG;②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2)详见解析【分析】(1)①依据SAS可证得△ADC≌△GDB,再利用AE=EF可以进一步证得∠G=∠FAE=∠AFE=∠BFG,从而证明结论.②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利用AE=EF可证得∠G=∠BFG=∠AFE=∠FAE,再依据AAS可以进一步证得△ADC≌△GDB,从而证明结论.(2)作BG∥AC交AD的延长线于G,证明△ADC≌△GDB(AAS),得出AC=BG,证出∠G=∠BFG,得出BG=BF,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①延长AD至点G,使DG=AD,连接BG,如图①,理由如下:∵AD为△ABC中线,∴BD=CD,在△ADC和△GDB中,=AD DGADC GD CD BDB ⎧=∠⎪∠⎪⎨⎩=,∴△ADC≌△GDB(SAS),∴AC=BG,∵AE=EF,∴∠CAD=∠EFA,∵∠BFG=∠G,∠G=∠CAD,∴∠G=∠BFG,∴BG=BF,∴AC=BF.故答案为:延长AD至点G,使DG=AD,连接BG;②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如图②.理由如下:∵BG=BF,∴∠G=∠BFG,∵AE=EF,∴∠EAF=∠EFA,∵∠EFA=∠BFG,∴∠G=∠EAF,在△ADC和△GDB中,CAD GADC GCD BDDB ⎧⎪⎨⎪=⎩∠∠∠∠==,∴△ADC≌△GDB(AAS),∴AC=BG,∴AC=BF;故答案为: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2)作BG∥AC交AD的延长线于G,如图③所示:则∠G=∠CAD,∵AD为△ABC中线,∴BD=CD,在△ADC和△GDB中,CAD GADC GCD BDDB ⎧⎪⎨⎪=⎩∠∠∠∠==,∴△ADC≌△GDB(AAS),∴AC=BG,∵AE=EF,∴∠CAD=∠EFA,∵∠BFG=∠EFA,∠G=∠CAD,∴∠G=∠BFG,∴BG=BF,∴AC=B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一般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AAS 、ASA 、SAS 、SSS ,需要同学们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做辅助线解决问题.25.解方程:121x -=12-342x -. 【答案】3x =【分析】先确定最简公分母是42x -,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可得: 2213x =--,然后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后再代入最简公分母进行检验.【详解】去分母得:2213x =--,解得:3x =,经检验3x =是分式方程的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分式方程的方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70ACD ∠=,BE AC ⊥,则ABE ∠的度数为( )A .50°B .40°C .30°D .20°【答案】D 【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70BAC ACD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BE ∠.【详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CD ,∴70BAC ACD ∠=∠=︒∵BE AC ⊥∴ABE ∠=90°-BAC ∠=20°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内的角度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15 )A .3到4之间B .4到5之间C .5到6之间D .6到7之间【答案】A【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由9<15<16可得到315<<1.【详解】解:∵9<15<16,∴315<<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完全平方数和算术平方根对无理数的大小进行估算. 3.下列各图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 选项,当自变量x 取定一个值时,对应的函数值y 不唯一,不符合题意;B 选项,当自变量x 取定一个值时,对应的函数值y 不唯一,不符合题意;C 选项,当自变量x 取定一个值时,对应的函数值y 唯一确定,符合题意;D 选项,当自变量x 取定一个值时,对应的函数值y 不唯一,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BA 和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若点P 使得S △PAB =S △PCD ,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 )A .有且只有1个B .有且只有2个C .组成∠E 的角平分线D .组成∠E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 点除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作∠E 的平分线,可得点P 到AB 和CD 的距离相等,因为AB=CD ,所以此时点P 满足S △PAB =S △PCD .故选D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5.小南是一位密码编译爱好者,在他的密码手册中有这样一条信息:1x -,-a b ,3,21x +,a ,1x +分别对应下列六个字:益,爱,我,数,学,广,现将223(1)3(1)a x b x ---因式分解,结果呈现的密码信息可能是( )A .我爱学B .爱广益C .我爱广益D .广益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函数图象的意义及画法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1课时函数图象的意义及画法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上大附中何小龙【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图象,画图象及理解图象所表示的含义.了解图象的意义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情境出发,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进行描述表达,初步认识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情感态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图象来研究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教材中图19.1-4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教学说明】教师依据学生发言情况,总结: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由图可知:(1)这一天凌晨4时气温最低(-3℃),14时气温最高(8℃).(2)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下降),从4时到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呈下降状态.(3)可以从图象上看出这一天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4)如果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象,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气温变化.问题2 教材中图19.1-4反映的是气温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那么这个函数关系能列式表示吗?【教学说明】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有些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但是可以用图象来直观地反映.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下列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函数图象的意义与画法,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和交流,教师重在引导、评点和补充.问题1 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是S=x2,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0.我们可以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图的方法来表示S与x的关系,自变量x的一个确定的值与它所对应的唯一的函数值S是否确定了一个点(x,S)呢?填写下列表格并绘制函数图象.问题2 结合函数、函数图象的定义画出图象.【教学说明】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步骤画出图象,并指明画图象时的注事项,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读图象,体会图象的作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学说明】下面两个问分别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函数应用题和学会函数图象的绘制,教师重在指导,体现学生的操作交流能力并获得实际体验.问题1如图反映的是一段过程:小明从家里出发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小明家、菜地、玉米地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长时间?(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5)玉米地离小明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由学生共同得到答案:(1)菜地离小明家1.1km;小明走到菜地用了15min.(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10min.(3)菜地离玉米地0.9km;小明从菜地走到玉米地用了12min.(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18min.(5)玉米地离小明家2km,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80m/min.问题2 画出6yxx>0)的图象.分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场下巡回指导.列表:根据表中数值描出点(xy),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归纳总结】(1)连接各点时一定要用平滑曲线,不要把两点间画成线段;(2)注意x>0,即只画图象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但画出的象不能在两端加端点,为图象还可延伸,只是无法一一画出.【教学说明】下列问题是训练学阅读图象的能力,教师灵活运用.问题3 小明、爸爸、爷爷同时从家中出发向同一目标前进,小明前13路程步行,后23路程骑车;爸爸前13路程骑车后23路程步行;爷爷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3《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3《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函数的图象》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3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函数的图象是函数的一种形象表示,通过函数的图象可以直观地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图象的性质、函数图象的画法以及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函数的表示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画法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象的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函数图象的特点。
2.学会函数图象的画法,能够独立地画出给定函数的图象。
3.掌握函数图象的应用,能够通过函数图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描述。
2.函数图象的画法的掌握。
3.函数图象的应用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函数图象的性质和画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你们听说过函数图象吗?函数图象有什么作用呢?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函数图象的性质和画法。
性质:函数图象有四个基本特点,分别是单调性、连续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画法:函数图象的画法有三种,分别是描点法、连线法和变换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像(第2课时)教学课件
示弹簧的长 度l与所挂重物 x之间的函数 关系的?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列表格来表示的
探究新知
问题(wèntí)2 有一辆出租车,前3公里内的起步价为8元,每超过1公里 收2元,有一位乘客坐了x(x>3)公里,他付费y元.用含x的式子表 示y,y是x的函数吗?
0 101
5 207
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
如果是,写出它的解析式.
是, y = 2x+5.
第二页,共三十三页。
素养目标
3. 能对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 行初步讨论. 2.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变 量之间的函数(hánshù)关系.
1. 了解函数(hánshù)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fāngfǎ): (1)列表法:用___表__格__(列biǎ出ogé自) 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表示函 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 (2)图象法:用____图___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表 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3)解析式法:用_____数__学__式_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
1 4
,按此建议,求该辆汽车最多行驶
的路程.
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连接(liánjiē)中考
解:(1)由题意(tíyì)可知:y 40 x 10, 即y=﹣0.1x+40. 100
∴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y=﹣0.1x+40.
(2)∵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 , 1
第九页,共三十三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第2课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好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后,对函数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是在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函数与图象第一次完美结合,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学习其它函数图象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3、教学难点:发现与总结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设计意图】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中体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本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学会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理解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能力,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采用“创设情境——探究归纳——知识应用”的方法及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猜想、验证过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另外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进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的经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今网络已经越来越普及,可以用电脑上网,手机上网,MP3上网等等。
我们年级有位同学经常上网,他的打字速度非常快,达到每分钟可以输入两百个汉字,真是高手!如果他输入的汉字个数用y(单位:百个)来表示,那么y与输入时间x(单位:分钟)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识别一次函数关系,需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利用互动式教学,强化学生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的定义和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1.回顾已学的线性方程和不等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在一次函数学习中的作用。
-提问:“我们之前学习的线性方程和不等式与今天要学习的一次函数有什么联系?”
-通过回顾,让学生意识到一次函数是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图像表现形式。
2.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小明乘公交车去动物园,公交车的速度是恒定的,请问小明离动物园的距离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准确理解一次函数的标准形式,掌握斜率和截距的概念。
-学会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能够将一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次函数模型。
-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9.2节后的练习题1-5,包括绘制一次函数图像、计算斜率和截距等。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114.1.2 函数分管领导课时 1 第 11周第二课时总第37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分清哪个变量是自变量,谁是谁的函数,回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函数值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感悟运动变化的观点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中对函数关系式的建立,提高认识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的能力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了解自变量、函数值的概念。
(2)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列出函数关系式。
(3)会区分函数和函数值难点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观察发现问题1: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5元,设购买的总数为m本,总金额t元,填写下表: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2)能用m的代数式表示t的值吗?问题2:跳远运动员按一定的起跳姿势,其跳远的距离s(米)与助跑的速度v(米/秒)有关。
根据经验,跳远的距离s=0.085v2(0<v<10.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2)计算当v分别为7.5,8,8.5时,相应的跳远距离s是多少(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3)给定一个v的值,你能求出相应的s的值吗?小组讨论函数的概念:购买数量(m本)2 5 10 20 …费用(t元)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指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学生交流体会: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v,s,对v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二探究说理1)函数的概念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得出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例如,上面的问题1中,m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教师板书函数概念强调注意事项:(1)在“同一个变化过程”问题2中,s是对v的的函数,v是自变量.2)函数的表示法:①解析法:问题1、2中,m=2.5t和2085.0vs 这两个函数用等式来表示,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解析式,简称函数式.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的方法也叫解析法.②列表法:有时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是列表法.如下表:表示的是一年内某城市月份m与平均气温t(℃)的函数关系.月份 1 2 3 4平均气温3.8 5.1 9.3 155 6 7 8 9 …20.2 24.4 28.6 28 23③图象法:我们还可以用法来表示函数,例如图7-1中的图象就表示骑车时热量消耗W(焦)与身体质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是函数的三种常用的表示方法.3)函数值概念与自变量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它与自变量的取值有关,通常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若函数用解析法表示,只需把自变量的值代人函数式,就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例如对于函数m=2.5t,当t=4时,把它代人函数解析式,得m=2.5×4=10(元).m=10叫做当自变量t=4时的函数值.若函数用列表法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查表得到.例如一年内某城市月份与平均气温的函数关系中,当m=2时,函数值T=5.1;当m=9,函数值T=23若函数用图象法表示.例如骑车时热量消耗W(焦)与身体质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中,对给定的自变量的值,怎样求它的函数值呢?如x=50,我们只要作一直线垂直于x轴,且垂足为点(50,0),这条直线与图象的交点P(50,399)的纵坐标就是就是当函数值x=50时的函数值,即W=399(焦)中“两个变量”(2)y的取值由x的取值确定。
初中函数的图像教案
初中函数的图像教案【篇一: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教案】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2、初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列表、描点、连线);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来获取相关信息;4、结合实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读图能力.学习重点:初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来获取信息.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____________的量为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____________的量为常量.2、已知三角形的第一边长为a厘米,第二边长为第一边的2倍,第三边长为8厘米,周长为c厘米,请找出周长c与边长a的函数关系式。
c=3a+8(a0)3、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_________,y是x的________.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___________.二、学习新知(一)函数图象的画法 1、明确函数图象的意义: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函数的意义,并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的确立.但有些函数问题很难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图来直观地反映。
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即使对于能用关系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用画图来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及解读函数图象信息. 2、描点法画函数图象:问题: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为_______________,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我们还可以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图的方法来表示s与x的关系.想一想:自变量x的一个确定的值与它所对应的唯一的函数值s,是否能确定一个点(x,s)呢?(1(2)描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3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想一想:这条曲线包括原点吗?应该怎样表示?强调:用表示不在曲线上的点;在函数图象上的点要画成的点. 3、归纳总结: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_________.说明:通过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19.1.2 函数的图象教案3 【经典教学设计合编】
一、情境引入问题仓库里现有1000t 粮食,每天运进80t ,x(天)后仓库里一共有粮食y (t ) 1、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说明y 随x 的变化情况吗?3、还有什么方法可描述它们的变化情况呢?4、怎样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象呢? 二、探究新知1、怎样画出y=x +0.5的图象问题:点(-2,-1.5)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2、生独立完成画出)0(6>=x xy 的图象的过程 问题 :点(2,6)是否在函数图象上?3、总结出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及其具体操作过程第一步 列表 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函数值第二步 描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 连线 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4、观察 y=x +0.5与)0(6>=x xy 的图象,两个函数图象由左到右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y 是如何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三、课堂训练1、如图是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出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
用x 表示时间,y 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面的哪个图象适合表示一小段时间内y 与x 的函数关系?2、如图所示的曲线,哪个表示y 是x 的函数( )yx yxyxyxBADC一、情境引入问题仓库里现有1000t 粮食,每天运进80t ,x(天)后仓库里一共有粮食y (t ) 1、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说明y 随x 的变化情况吗?3、还有什么方法可描述它们的变化情况呢?4、怎样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象呢? 二、探究新知1、怎样画出y=x +0.5的图象问题:点(-2,-1.5)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2、生独立完成画出)0(6>=x xy 的图象的过程 问题 :点(2,6)是否在函数图象上?3、总结出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及其具体操作过程第一步 列表 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函数值第二步 描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画函数图象》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画函数图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画函数图象》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函数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的知识挑战,又有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函数图象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绘制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这两个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函数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绘制函数图象的步骤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象的概念,理解函数图象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
2.学会绘制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掌握绘制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能够通过函数图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函数图象的概念,绘制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难点:如何通过函数图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函数图象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绘制函数图象,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图象的概念。
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函数图象的概念,解释函数图象是如何表示函数关系的。
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绘制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通过题目来巩固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像(第1课时)教学课件
停留了5 min;③甲、乙两组同时到达景点;④相遇后,乙组的速度
小于甲组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
有 ①②
.
s/km
55
乙 甲
t/min O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个)
由小到的大顺序,把所描出的各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巩固练习
(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 1 x的图象.
2
(先填写下表,再描点、连线)
x … -3 -2 -1 0 1 2 3 …
y
…
3 2
-1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0
1 2
1
3
2…
(2)点P(5,2)
不在 该函数的图象
y 3
(tú xiànɡ)上(填“在”或“不在”). 2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函数(hánshù)的图象
写出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 (quèdìng)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S=x2 (x>0)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S 0 0.25 1 2.25 4 6.25 9 12.25 16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连接(liánjiē)中考
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匀速驶向B地.甲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1h后
,乙车才沿相同路线行驶.乙车先到达(dàodá)B地并停留1h后,再以原
速按原路返回,直至与甲车相遇.在此过程中,两车之间的距离y(km
新人教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下册19.1.2《函数的图像》教案
《19.1.2函数的图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函数的图象,学习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初步讨论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学习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函数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2.会观察函数图象获取信息,根据图象初步分析函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规律;3.经历画函数图象的过程,体会函数图象建立数形联系的关键是分别用点的横、纵坐标表示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4.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能说出画函数图象的步骤;5.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6.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7.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8.能对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教学重难点◆1.函数图象的意义,从图象中获取信息.2.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3.综合运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关系,研究运动变化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白板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你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一个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水,但是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于是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如图19-1-),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了,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终于喝足了水,哇哇地飞走了.如果设衔入瓶中石子的体积为x,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下面能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象是( B )[说明与建议] 说明: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通过探究函数图象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图象,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图象的实际含义,直观感受到数形结合解决这类问题的价值,从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为后面学生自主解决函数图象问题作好铺垫.二、初步认识学会画图1.观察北京某天的气温图,这个图反应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你知道是如何画出来的吗?[设计意图]这个图在前面已研究过,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并不难,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知识点——画函数图像.2.思考: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用S表示.(1)请写出面积S与边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S=x²(x>0)(2)计算并填写下表:x S 00.50.2111.52.2242.56.2393.512.241 55556(3)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上面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然后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解:3.定义: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三、认真观察学会识图:1.思考: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解: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上图是函数图象,此函数不能用解析式表示.由图象可知:(1)这一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低(-3℃),14时气温最高(8℃);(2)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下降),从4时到14 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3)从图象可以看出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2.例2如图所示,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读报用了多少时间?(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小明离家的距离y是时间x的函数.由图象中有两段平行于x轴的线段可知,小明离家后有两段时间先后停留在食堂与图书馆里.解:(1)从纵坐标看出,食堂离小明家0.6km;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8min.(2)从横坐标看出,25-8=17,小明吃早餐用了17min.(3)从纵坐标看出,0.8-0.6=0.2,食堂离图书馆0.2km;从横坐标看出,28-25=3,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3min;(4)从横坐标看出,58-28=30,小明读报用了30min;(5)从纵坐标看出,图书馆离小明家0.8km;由横坐标看出,68-58=10,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用了10min,由此算出平均速度是0.08km/min.3.练习:(1)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图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它的最高速度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8分钟到10分钟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请你描述汽车行驶的整个过程.解:(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历了24分钟,它的最高速度是90千米/时.(2)在2 分钟到6 分钟,18分钟到22 分钟之间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30千米/时和90千米/时.(3)此时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可能是遇到红灯等情况(回答只要合理即可).(4)汽车在0~2分钟开始发动加速行驶;2~6分钟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6~8 分钟,由于某些状况,开始减速慢行;8~10 分钟,汽车静止;10~18分钟,又开始加速行驶;18~22 分钟以9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22~24 分钟减速行驶到达目的地.(2)下面的图像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体育场离张强家多远?张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多少时间?(2)体育场离文具店多远?(3)张强在文具店停留了多少时间?(4)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体育场离张强家2.5 km,张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15 min;(2)体育场离文具店:2.5-1.5=1(km);(3)张强在文具店逗留了:65-45=20(min);(4)回家速度:1.5÷四、课堂小结:100-6518=(km/h).60第二课时一、例题讲解:例3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 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1)y=x+0.5;解:(1)列表:(2)y= (x>0).7描点,连线.(2)列表:X y……0.512161.54232.52.4323.5 41.551.261……描点,连线.二、方法归纳:描点法画函数图象一般步骤如下:(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三、巩固练习:1.(1)画出函数y=2x-1的图像;(2)判断点A(-2.5,-4),B(1,3),C(2.5,4)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像上.解:(1)如图所示;(2)A(-2.5,-4),B(1,3)不在函数y=2x-1的图像上,C(2.5,4)在函数y=2x-1的图像上.22.(1)画出函数y=x 的图像.(2)从图像中观察,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还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呢?解:(1)如图所示;(2)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四、课堂小结:(1)函数图象上的点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2)画函数图象时,怎样体现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按照哪些步骤进行?(4)怎样从图象上看出当自变量增大时,对应的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第三课时一、问题引入:问题:如图19-1-,要做一个面积为12 m长为y m.2的小花坛,该花坛的一边长为x m,周(1)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能求出这个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吗?(3)当x的值分别为1,2,3,4,5,6时,请列表表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4)能画出函数的图象吗?解:(1)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12(2)y=2(x+).(3)x/m y/m 1262163144145 614.8 16(4)【小结】在上题中我们亲自动手用列表格、写式子和画图象的方法表示了一个函数.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分别称为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思考一下,从这个例子看,你认为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例题探究:例4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内6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t表示时间,y表示水位高度.xt/时y/米……313.323.633.944.254.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你们能发现水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水位高度y 是否为时间t 的函数?如果是,试写出一个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个函数能表示水位变化规律吗?(3)据估计这种上涨还会持续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分析:记录表中已经通过6 组数值反映了时间t与水位y 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现在需要从这些数值中找出这两个量之间的一般规律,由它写出函数解析式,再画出函数图象,从而预测水位.解:(1)如下图,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可以看出这6 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在结合数据,可以发现每小时水位上升0.3m.(2)由于水位在最近5h内持续上涨,对于时间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水位高度y 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所以y是t的函数.开始的水位高度为3m,以后每小时水位上升0.3m.故函数y=0.3t+3(0≤t≤5)他表示经过th水位上升0.3t m,即水位y为(0.3t+3) m,其图象为点A(0,3)和点B(5,4.5)之间的线段AB.(3)如果水位的变化规律不变,当t=5+2=7(h)时,水位高度y=0.3×7+3=5.1(m).三、课堂小结:1.合作探究:说说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分小组讨论一下.【引导探究】列表法比较直观、准确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解析式法则比较准确、全面地表示出了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图象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列表法不如解析式法全面,也不如图象法形象;而解析式法却不如列表法直观,不如图象法形象;图象法也不如列表法直观准确,不如解析式法全面.从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全面性×√×准确性√√×直观性√×√形象性××√从所填表中可清楚看到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有时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教学反思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的图像
年级八年级课题函数的图像
课
型
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
学目标知识
技能
1.通过实例总结函数三种表示方法。
2.了解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3.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
过程
方法
1.经历回顾思考,训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是什么?
2、你认为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根据自己的看法填表。
表示方
法
全面性准确性直观性形象性
列表法×√√×
解析式
法
√√××
图像法××√√
3、归纳从所填表中可清楚看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际问题来研究。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讨论后板
书。
1、列表法;
2、图像法;
3、
解析式法;
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情况举例
说明。
如:火车
时刻表、圆周
长、公式、心电
图等。
教师根据问题设
归纳优缺点
有利于后面
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
发现能力。
学生利用函
数知识推测
事物的变化
趋势。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4
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个小时的水位高度:
t
/
时
0 1 2 3 4 5
y
/
米
10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1)由记录表推出这5个小时中水位高度y(单位:米)随时间t(单位:时)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据估计按这种上涨规律还会持续上涨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可达到多少米.
分析:(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5小时前的水位高度为10米,5小时内每小时上涨0.05米,由此推断,当时间为t时,应上涨0.05t米,所以t时对应的水位高度y=10+0.05t。
因题中要求推出的是这5个小时中的函数关系,故应加上自变量取值范围,所以函数解析式为y=10+0.05t (0≤t≤5).
(画图象略)
(2)根据图象或表中数据规律都能估计出再过2小时的水位高度为10.35米,但不如利用解析式更为简便、准确:把t=7代入解析式,求得y=10.35米.
点拨:解决函数问题,应优先考虑求解析式,解析式确定后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2、归纳:题目中只给出了列表法,我们通过分析求出解析式并画出了图象,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法可以转化。
三、课堂训练
1.下表中的数据反映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
x -3 -2 -1 0 1 2 3 4 计引导学生找两变量的关系。
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师画出图像。
学生思考,分析。
2小时后水位通过解析式求准确。
通过图像估算直接方便。
为了准确,通过解析式求出较好。
y 10 9 8 7 6 5 4 3
2.我国北方人的标准体重y(kg)与其身高x(cm)有函数
关系,根据解析式,把函数关系用列表法表示出来.
4、教材81页练习1、2
四、小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函数的三种
不同的表示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三种表示
方法的优缺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
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下面
学习数形结合的函数做好了准备。
五、作业设计
1、教材83页习题第1
2、13题
2、右图是函数的图象.
而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所有
实数,其图象是关于y轴对称的,请你在
右图中利用轴对称画出的图象.
板书设计
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例:练习:
二、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三、不同表示方法的具体选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