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讲解学习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总结、区别及解题思路教学课件
(3)基因型、表现型问题
①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双亲杂交后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种
类数与表现型种类数 规律:两基因型已知的双亲杂交,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
类数等于将各性状分别拆开后,各自按分离定律求出子代基
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多少种表现型?
遗传因子对数
配子类型
F1
及其比例
配子组合数
一对 一对
1 2 1∶1 4
两对 两对
2 4 1∶1∶1∶1 16
n对 n对
n 2n (1∶1)n 4n
遗传因子组成种数 3
F2
表现类型种数
2
表现类型比
3∶1
遗传因子
2
F1测交
组成种数
子代 表现类型种数
2
表现类型比
1∶1
9 4 9∶3∶3∶1
4
4 1∶1∶1∶1
如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交,求: ①生一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 ②生一表现型为A bbC 的概率。
分 析 : 先 拆 分 为 ①Aa×Aa 、 ②Bb×bb 、 ③CC×Cc , 分 别 求 出
Aa、bb、Cc 的概率依次为12、12、12,则子代基因型为 AabbCc 的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②坐标曲线图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例1. 将具有一对等位遗传因
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
纯合子
孟德尔 遗传规律 内容
孟德尔遗传规律内容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在自然界中,父母的基因会以一定的比例遗传给子代,这种遗传方式是基因遗传的基础。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由奥地利的植物学家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发现的,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从而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研究。
孟德尔遗传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单因遗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单因遗传是指每个性状只由一个基因控制,而且每个基因只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例如,豌豆的花色只有紫色和白色两种,这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后,每个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会分离,随机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例如,当纯合紫色豌豆和纯合白色豌豆杂交时,它们的子代中会有三分之一的纯合紫色豌豆、三分之一的纯合白色豌豆和三分之一的杂合豌豆。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独立的,互不影响。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籽粒形状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它们之间的遗传是独立的。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后来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孟德尔遗传规律也为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例如,许多遗传疾病都是由单基因遗传引起的,如囊性纤维化、地中海贫血等。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它揭示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为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基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孟德尔遗传规律,以推动遗传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 引言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由奥地利僧侣格里高利·孟德尔(Gregor Mendel)在19世纪提出的,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研究,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现在所称的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独立分配定律)。
2.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又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它描述了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一个生物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个等位基因。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特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那么在生殖细胞中,这两个等位基因将会分离,每个配子只传递一个等位基因给后代。
3. 孟德尔第二定律:独立分配定律独立分配定律指出,两个或多个特征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特征的遗传不影响其他特征的遗传。
这意味着不同特征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随机组合的。
然而,这一定律不适用于连锁基因,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的遗传是相互关联的。
4. 显性和隐性孟德尔的实验还揭示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显性等位基因在表型中表现出来,即使只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存在。
隐性等位基因只有在两个隐性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5. 等位基因和表型等位基因是控制同一特征的不同版本的基因。
表型是指生物体的一组可观察特征,结果来自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包括所有的基因和等位基因。
6. 杂交和测交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产生后代的过程。
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实验,其中一个亲本是纯合子,另一个亲本是杂合子,用于确定某个特征的遗传模式。
7. 孟德尔实验的现代解释现代遗传学通过DNA的结构和功能,对孟德尔的发现进行了解释。
DNA分子中的特定序列(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现在被理解为描述了基因如何在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
8.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在现代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作物育种、遗传咨询、医学研究和基因治疗等领域。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精品文档
F2 代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所占比例 1/16 1/16 1/16 1/16 2/16 2/16 2/16 2/16 4/16
四、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当具有3个和3个以上不同相对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控制各个性 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的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都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一、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几个概念: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 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统称 为性状。 2.单位性状:每一种性状作为一 个研究对象,称为单位性状。 例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 株高、子叶颜色、豆荚形状及豆 荚颜色(未成熟)。 3.相对性状:遗传学中将同一单 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如红花与白花、高秆与矮秆等。
七、显性的表现类型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只出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这称为完全显性。F2表 型呈3:1分离。
1
玉米蛋白质层有色与无色的分离
不完全显性:若具有相对性状 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呈 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 为不完1 全显性。 F2表型呈 1:2:1分离。
1
马的毛色
1Tt
1Tt
1Tt
1Aa 1tt
1Aa 1tt
1RR
2Rr
1rr
1Tt
1Tt
1aa
1aa
1Aa 1tt 1Tt
1aa
1tt
1tt
1tt
1RRAaTt、1RRAatt、1RRaaTt、1RRaatt、 2RrAaTt、2RrAatt、2RraaTt、2Rraatt、 1rrAaTt、1rrAatt、1rraaTt、1rraatt 。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现代基因学的基石之一,它描述了在性状遗传中基因转移的规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实验,发现了性状的分离和组合规律,并提出了三条遗传定律。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规律是“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它在遗传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这一规律进行详细的解析和。
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的定义孟德尔的实验中,他以豌豆植物的花色性状为案例研究对象。
豌豆植物花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紫色,一种是白色。
实验中发现,杂交得到的第一代(F1代)豌豆植物全部为紫色。
而在第二代(F2代)中,紫色花和白色花的数量比例为3:1。
这样的结果看似是随机的,但孟德尔却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孟德尔把花色这一性状分成两种类型:紫色性状和白色性状,称之为特殊性状。
在第一代杂交中,只有紫色性状表现出来了。
这时,孟德尔提出了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即特殊性状中的一种在第二代杂交中表现比例为3:1。
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的意义与应用孟德尔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并为后代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工具和理论基础。
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规律之一,对于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实验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的解释与原因孟德尔的实验中,第二代的质量在遗传学中被称作“后代分布”。
孟德尔的发现表明,在后代分布中,特殊性状遗传分别控制着性状的表现。
比例3:1中的3代表了在后代中出现的得到特殊性状的个体数量。
例如,在第二代中,有三个细胞有紫色花色的基因和一个细胞有白色花色基因,所以遗传规律得出的比例为3:1。
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的应用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在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实验中被广泛应用。
其具体应用包括统计遗传部分的基因分布情况、预测群体中特殊性状的占比以及进行单倍体重组等。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孟德尔遗传定律等对模拟遗传实验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框架。
仅基于这几个基本遗传单位的简单组合就能最终描述出比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更为精确的产物。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
F2
F3
红花 CC ↓ 红花
4.花粉鉴定法
F1花粉鉴定法的原理:
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 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之中。 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植 物中可以通过花粉粒鉴定进行观察。
例如:玉米、水稻等的子粒有糯性、非糯性两种。
显性基因
Aa
隐性基因
红花
■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组 成。 ■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 的性状。
■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 ■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 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杂合体。
F2表示子二代
⊗
白花 224 1
♀表示母本
(2)反交
P F1 F2 比例 红花 3 : 白花(♀) × 红花(♂) 红花
⊗
白花 1
F1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2.特点
(1) 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
P F1 F2 比例
白花(♀) × 红花(♂) 红花 红花 3 : 白花 1
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性状隐藏。
二、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解释
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结果分析: 黄∶绿=(315+101)∶(108+32)=416∶140=2.97∶1≈3∶1
圆∶皱=(315+108)∶(101+32)=423∶133=3.18∶1≈3∶1
∴ 两对性状是独立互不干扰地遗传给子代 每对性状的F2 分离符合3∶1比例。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河南省许昌市许昌高中郭广郁(461000)E-mail:高考对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
其中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
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变通思维能力等。
本文试图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以期广大师生能从中获得启发。
1 基因互作1.1 概述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及其表现型比例如下表:基因互作的类型概念F2比例相当于自由组合的比例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12:3:1 (9:3):3: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9:3:4 9:3:(3:1)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 9:(3:3:1)重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或一对基因为显性,另一对为隐性时,表现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15:1 (9:3:3):1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9:6:1 9:(3:3):1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13:3 (9:3:1:):31.2 高考名题赏析【题1】(2010全国理综I,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
高考提分微课(三) 孟德尔遗传定律异常分离比分析
关闭
纯合红花(RR)与纯合白花(rr)杂交,F1杂合子全表现为粉红花,即表现出双
亲的中间性状,说明R基因对r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D项正确。
关闭
D
解析 答案
-6-
典例2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
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
Aa 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 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是( )
-20-
典例5(2018北京海淀期末)鳟鱼的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
因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
实验结果相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
红眼黄体 × 黑眼黑体
关闭
设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决定,根据题干条件,以红眼
黄体F1鳟鱼和黑眼黑体黑鳟眼鱼黄为体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 ↓
a(或 b)成对存在时 9∶3∶4
1∶1∶2
表现双隐性性状, A_bb 和 aabb 的表现型相同(或 aaB_和 aabb 的
其余正常表现
表现型相同)
-14-
条件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只要存在显性基 15∶1
3∶1
因(A 或 B)就表现
为同一种性状,其 A_B_、A_bb 和 aaB_的表现型相同 余正常表现
-12-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 1.9∶3∶3∶1的拓展变式 (1)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成因 9∶3∶3∶1是独立遗传的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 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当后 代的比例为9∶3∶3∶1或其变式时,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 必为双杂合子,这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一般指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一、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例如:Aa二、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三、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法较简便。
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中⽣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交:植物体中⾃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交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等位基因:位于染⾊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由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1.(2008上海)下列表⽰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aHH B.AAHh C.AAHH D.aaHh2.(2015年江苏⾼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交,⼦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测交,测交⼦代基因型有8种3.采⽤下列哪组⽅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只⽩⽺是否纯种②在⼀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纯合⼦⾃交后代都是纯合⼦B. 纯合⼦测交后代都是纯合⼦C. 杂合⼦⾃交后代都是杂合⼦D. 杂合⼦测交后代都是杂合⼦5.(2014新课标卷)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出现特定分离比的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二.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比异常的现象①不完全显性②隐性纯合致死③显性纯合致死④配子致死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适用范围: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不连锁)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①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②利用"合并同类项"妙解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步骤: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写出正常的分离比,然后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例1: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锈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在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凃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例2藏犬毛色黑色基因A对白色基因a为显性,长腿基因B对短腿基因b为显性。
孟德尔遗传、独立分配规律
(2)实验结果
F1
黄、圆YyRr×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理论期 望的测 交后代
基因型种类 YyRr Yyrr yyRr yyrr
表现型种类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表现型比例 1
1
1
1
孟德尔
F1为母本
31
27
26
26
的实际
测交结果 F1为父本
24
22
25
26
18
(二)自交法 ● F2自交后代分离的理论推测
○F2共有三类基因组合的植株,即
1)2对基因纯合的F2植株(YYRR、YYrr、yyRR、 yyrr),各占1/16,共4/16,这类植株自交F3不再 分离。
2 ) 1 对 基 因 纯 合 、 1 对 基 因 杂 合 的 植 株 ( YyRR 、 Yyrr、YYRr、yyRr),各占2/16,共8/16,这类植 株自交后, F3代应出现3:1分离。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四、多对相对性状杂种的遗传 五、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1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 试验
豌豆的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总数
○ F1杂种基因型 YyRrCc ○ F1杂种产生配子类型
Y与 y 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R与 r 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C与 c 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它们彼此独立可自由组合,所以可能有23 = 8种的可能分
孟德尔遗传定律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出现特定分离比的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二.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比异常的现象①不完全显性②隐性纯合致死③显性纯合致死④配子致死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适用范围: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不连锁)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①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②利用“合并同类项”妙解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步骤: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写出正常的分离比,然后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例1: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锈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在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凃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例2藏犬毛色黑色基因A对白色基因a为显性,长腿基因B对短腿基因b为显性。
人教版教学课件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说课讲解
(二)遗传学相关概念解读
•1.遗传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本节的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联系在一起,多 作比较,可以采用如下的图解,帮助 •理解记忆。
(三) 基因的显隐性和纯合子、 杂合子的判断
• 1、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 • (1)据子代性状判断
• ①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 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A【解析】 1866年,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即基因。 故A错。
• 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 种方法,下列属于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
的“演绎”过程的C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
• ①双亲正常,若子代患病,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 ②双亲患病,若子代正常,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 【友情提示】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情况比较复杂, • 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 (1)大多数人工培育的动植物和少数严格闭花传粉的植物 • (如豌豆)一般是纯合子,采用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可以 • 判断显隐性;自交(植物)和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动物) • 一般不能判断显隐性。 • (2)自然生长的植物和动物大多不是纯合子,采用同一 • 性状的亲本自交(植物)或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动物), • 根据后代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较易判断显隐性。 • 而采用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会出现不规律的性状分离, • 一般不能判断显隐性。 • (3)在动物的有关杂交实验中,要选多对亲本杂交并产生 • 足够多的子代个体,才能充分说明问题。
配子
同一性状
分离
成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对性状分离比例外原因可能性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对性状分离比特例原因可能性分析河南省镇平县雪枫中学袁新波(474250)孟德尔遗传定律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被反复考查,这是大家熟知的,但在2008年高考试题中又采取常规考查和特例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下面就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对性状分离比特例原因的可能性进行一些举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特例1.如果一个杂合子Aa自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不完全显性遗传。
在完全显性情况下:2. 如果一个杂合子Aa的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2:1,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例1. (08年北京理综第4小题)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解析:无尾猫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即有尾和无尾两种。
因此可以判断出猫的无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假设有尾、无尾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或a)控制,无尾猫自交,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因此自交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
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中:1/2为Aa(无尾),1/2为aa(有尾)。
3. 如果一个杂合子Aa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隐性纯合致死(例如在植物中的隐性白苗致死突变型在纯合情况下幼苗缺乏合成叶绿素的能力,子叶中的养料耗尽就会死亡。
关于性状分离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性状分离的知识点总结现象性状分离的现象最早是由著名的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的。
孟德尔通过豌豆自交和杂交实验发现,有些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表现出来,并且以一定比例进行了分离。
例如,当圆粒和黄粒豌豆杂交后,所得到的F1代全部都是圆粒(圆粒是显性性状),但是在F2代中圆粒和黄粒的比例是3:1。
这就是性状分离的现象。
除了豌豆,许多动植物的遗传实验也证实了性状分离的存在。
原理性状分离的现象可以通过基因的遗传方式来解释。
在一个杂种个体中,每个性状都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
有时,这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表现为显性性状,另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杂种个体的生殖细胞中,这对等位基因会分开,使得F1代中每个生殖细胞都只携带一个性状。
当这些生殖细胞和另一个杂种个体结合时,这两种性状会重新组合,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后代。
规律性状分离的实际表现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根据孟德尔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性状分离的比例可以被解释为:在F1代中,由于一个显性和一个隐性基因的结合,所有个体都表现为显性性状;而在F2代中,由于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重新组合,显性和隐性性状以3:1的比例分离。
这一比例也被称为孟德尔比例。
此外,性状分离也有其特殊的规律。
例如,在孟德尔生物学实验中,他发现发生交配的两个配子之间并不会相互影响。
也就是说,在孟德尔的实验中,圆粒和黄粒的基因不会互相混合,在F1代中也不会表现出来。
这种特殊的规律说明了性状分离的独特性质。
意义性状分离对于我们理解基因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非常重要。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把父代的特征通过基因遗传传递给下一代。
同时,性状分离现象也揭示了基因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只有当每个性状在生殖细胞中分离,并且在后代中以一定的比例重新组合时,基因组的多样性才能得到保证。
最重要的是,性状分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方法,培育和繁殖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总结性状分离是遗传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基因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 9 : 3 : 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 : 6 : 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
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 3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
比例为9:7,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规律7: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或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或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同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
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5 : 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